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一.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

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

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

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

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

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二.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

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

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

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

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

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

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

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

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

之一,

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

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

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

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 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

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

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因此,循环

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

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

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三.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四.条件语句

五.循环语句

六.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1、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1: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

2:若 =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得到一个商和

一个余数 ;

3:若 =0,则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0,则用除数 n除以余数得到一个商和

一个余数;…… 依次计算直至 =0,此时所得到的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

我国早期也有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在《九章算术》中有更相

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

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为:1: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

执行第二步。

2: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

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

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

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七.秦九韶算法与排序

1、秦九韶算法概念:fx=anxn+an-1xn-1+….+a1x+a0求值问题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 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 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 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 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

高二数学公式总结

高二数学公式总结 高二数学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非常繁多,是困人很多同学的巨大问题,有时到运用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时会发现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两角和公式1、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2、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3、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4、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1、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2、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1、 sin(a/2)=√((1-cosa)/2)sin(a/2)=-√((1-cosa)/2)2、 cos(a/2)=√((1+cosa)/2)cos(a/2)=-√((1+cosa)/2)3、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4、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1、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3、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4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

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 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中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

[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 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1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 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 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 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unit1 1.take place / happen / break out 无被动 2.starve to death 饿死 starve to do 渴望 做 .. starve for 渴望 得到 .. 3.in memory of 纪念 4.dress up 穿上盛装,打扮 5.p lay a trick / tricks on play a joke / jokes on 6.a ward sb. sth.=award sth. to sb.授予某 人某物 reward sb. for sth. 因 ... 而报答,奖赏某人 reward sb. with sth. 用 ...报答,酬谢某人 7.look forward to doing *以介词 to 结尾的短语 pay attention to (doing) devote? to (doing) attach? to (doing)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认为 ...很重要8. without permission. 未经许可 permit doing sth. permit sb.to do sb be permitted to do 9. turn up 出现 ,调高 turn down 拒绝,调低 turn out (to be ) 结果是 turn to sb (for help) 求助 10 keep one ’ s word守信用;履 行诺言 hold one ’ s breath屏息;屏气 11.apologize to sb for sth make an apology to sb for sth 11. set off ( for.. .) = set out ( for...) 动身,出发 12. remind sb. of sth. /sb.使某人想起?remind sb. to do sth. 提醒某人做某事 14.mean to do 打算做 mean doing 意味着 15 be satisfied with 对?感到满意satisfying 令人满意的 16 lead to 导致;通向,通往 17.It is/was obvious that。。。很明显??

高二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考试内容: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一、椭圆 1.定义 1212||||2||PF PF a F F +=> 1212 ||||1PF PF e d d ==< 注意:当122||a F F = 轨迹为线段F 1F 2 122||a F F <轨迹为φ 2.方程与性质: 2220,a b a b c >>=+ (1)标准方程 2222222211x y y x a b a b +=+= (2)焦点 (,0)(0,)F C F C ±± (3)准线 22a a x y c c =±=± (4)顶点 (,0)(0,)(0,)(,0)a b a b ±±±± (5)范围 ||,||||,||x a y b x b y a ≤≤≤≤ (6)焦半径 10 10||||PF a ex PF a ey =+=+ 2020||||PF a ex PF a ey =-=- (7)到焦点最远距离a +c ,最近距离a-c (8)点00(,)P x y 在椭圆2222 00222211x y x y a b a b +=?+<内 (9),c e a =通径22b a =,焦准距2b c =,准线距22a c = (10)22 221x y a b +=上的点可设为(cos ,sin )P a b θ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篇二】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

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大全(必修)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必修) 第1章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π π+ = 4 圆台的表面积2 2R Rl r rl Sπ π π π+ + + = 5 球的表面积2 4R Sπ =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h S V? = 底 2锥体的体积h S V? = 底 3 1 3台体的体积h S S S S V? + + =) 3 1 下 下 上 上 ( 4球体的体积3 3 4 R Vπ =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 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 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 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 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2 2 2r rl Sπ π+ = D C B A α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必修三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starve作不及物动词,表示“饿死,挨饿”。starve for=be starve of/for,表示“渴望获得,迫切得到”。 2)plenty作不可数名词,只用于肯定句中,表示“充足,大量,富裕”,可做主语,宾语或表语。做主语时,谓语动词随着plenty所指的单复数形式作相应的变化。plenty也可作副词,表示“充分地,十足地,好多”。in plenty表示“大量的,丰富,充裕”可作表语,定语,状语。 3)satisfy 作及物动词,表示“满意,使满足”,直接跟宾语,若接that从句时,意思是“使相信”,从句前有间接宾语。satisfy…with以……满足be satisfied with对……满足satisfy…for向……偿还be satisfied to do sth满足于做某事 4)harm作名词,意为“损害”,不与不定冠词连用,常与do,come,mean等动词搭配。do more harm than good弊大于利There’s no harm in(sb’s)doing sth=It does no harm for sb to do sth做某事无害处作及物动词,表示“损害,伤害”。 5)lead 作及物动词,表示“领导,引导”其宾语常接介词短语或者副词作宾补。 表示“影响,致使”时,后接介词to,也可以接不定式。 lead sb into使某人陷入某种不良的状态。lead sb away使盲从,常用于被动语态。 lead nowhere毫无结果,,对……不起作用。lead up to sth作为……准备,导致。 lead sb by the nose牵着某人的鼻子,完全操纵某人lead a dog’s life过困难的生活 lead sb believe that使某人相信(假的事情或不确切的事情) lead the way带路,带头lead作为名词,give sb a lead给某人做出榜样,提示某人 6)origin 是名词,表示“起源,起因,出身”。be of origin起源于,出身于 7)event是名词,表示“事变,事件”,既可以指历史上的,国际上的,国内的大事件,也可以指日常事件,复数形式还可以指事态的发展和结局。也可以指体育比赛中的“项目”。 常见词组:at all events/in every event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in the event结果,终于in the event of万一,如果,倘若in that event若果那样的话 8)dress 作及物动词,表示“给……穿衣”,后接人作宾语,也可以做不及物动词,表示“穿上衣服,穿着衣服”。dress up穿上盛装,打扮dress作不可数名词,表示“衣服”;作可数名词,表示“妇女及儿童的衣服”。dress sth up修饰,掩饰 9)trick play a trick on sb=play sb a trick开某人的玩笑,诈骗某人 do/turn the trick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have a/the trick of doing sth(有)做……的习惯/癖好。 be up to tricks,be at one’s tricks玩鬼把戏,闹恶作剧 trick可以做动词,trick sb into doing骗某人去做某事trick sb out of…骗取某人 10)memory 是名词,表示“记忆”时,接for而不接of。 复数形式memories可表示往事。 in memory of纪念,一般表示对死者的纪念。 lose one’s memory“失去记忆”,可能永远也想不起来;而slip sb’s memory指一般想不起来,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想起。 within one’s memory=within the memory of表示“记忆所及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