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组件.组串参数计算,不同气候温度(精)
光伏核算标准

光伏核算标准
光伏系统的核算标准涉及到多个因素和计算方法。
对于光伏蓄电池组容量的计算,主要使用公式:蓄电池组容量(Ah)=安全次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低温修正系数/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
其中,安全系数通常在之间,低温修正系数根据温度的不同有所变化,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根据蓄电池的类型有所不同。
组件串联数的计算公式为: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组件平均日发电量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因素,公式为:组件日平均发电量
=(Ah)=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流(A)×峰值日照时数(h)×斜面修正系数×组件衰减损耗系数。
其中,峰值日照时数和倾斜面修正系数为系统安装地的实际数据,组件衰减损耗修正系数主要指因组件组合、组件功率衰减、组件灰尘遮盖、充电效率等的损失。
此外,还有等效日射量法用于计算日发电量,公式为:日发电量(kWh)= 日射量(kWh/m²) × 光伏板面积(m²) × 光伏板效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光伏核算的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光伏组件相关公式

光伏组件相关公式电池组件串联电压匹配一:电池组件串联的电压匹配组件的串联电压之和要,光伏组件的耐受电压:即Vmax?n Voc温度修正即 :Vmax?n Voc【1+Koc(Tmin-25?)】Voc:电池组件开路电压 Koc: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Tmin:电池组件安装处最低温度n :串联组件数注:串联组件电压一般不超过800V二:串联组件与逆变器的匹配1.串联组件的开路电压在低温的时候要小于逆变器可以接受的最高直流输入电压即:Vdc.max?n Voc考虑到温度的影响Vdc.max?n Voc【1+Koc(Tmin-25?)】Vdc.max:逆变器最高直流输入电压一般并网逆变器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为1000V2.MPPT的工作范围组件串联后的MPPT的工作电压必须在逆变器规定的范围内Vdc.mppt.min?n Vnp?Vdc.mppt.maxVdc.mppt.min:逆变器的MPPT的最小直流输入电压Vdc.mppt.max:逆变器的MPPT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np: 组件的工作电压考虑到温度影响进行温度修正Vdc.mppt.min?n Vnp【1+Koc(Tmin-25?)】?Vdc.mppt.max 注Tmax和Tmin 3. 功率匹配光伏逆变器的功率匹配:95%,逆变器最大直流功率/光伏列阵的额定功率,115% 电池组件并联电流匹配一:组件并联电流与逆变器匹配光伏列阵的最大电流不超过逆变器的允许最大直流电流m Inp<Idc.maxm :光伏组件并联数量Inp:光伏组件串联输出电流Idc.max:并网逆变器最大输入直流电流二:组件与安装容量的匹配三:最大串联组串太阳电池组件的串联电流与安装容量的匹配m Inp=Ppv/n Vnp Nmax=Vdc.max/Voc【1+Koc(Tmin-25?)】Ppv: 光伏极板的安装容量。
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研究

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研究一直是太阳能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光伏电池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对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进行探讨,旨在为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基本原理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是由多个光伏电池组成的,通过将多个光伏电池串联或并联组成电池组件,以提高电能输出效率。
二、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性能参数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性能参数是评价其性能表现的重要指标,包括转换效率、工作温度范围、光照条件下的输出功率等。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性能参数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其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进行研究。
三、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高温环境对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高温会导致光伏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下降,从而影响其电能输出。
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下,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光伏电池组件的工作温度,以提高其性能表现。
四、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低温环境同样会影响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性能,低温会导致光伏电池组件的电阻增加,从而影响其输出功率。
研究表明,在低温环境下,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会有所提高,但是其输出功率可能会下降。
因此,在低温环境下,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五、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研究光照条件是影响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性能的重要因素,不同光照条件下,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会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条件下,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会下降,而在光照强度较高的条件下,其转换效率会提高。
因此,需要对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进行研究,以确定其最佳工作条件。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整理版]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67ee2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f.png)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001.转换效率 00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 /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0其中:Pin=1KW/㎡=100mW/cm²。
02.充电电压00Vmax=V额×1.43倍003.电池组件串并联00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 0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004.蓄电池容量00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005平均放电率00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006.负载工作时间00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007.蓄电池 00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00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00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00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00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0损耗系数:取1.6~2.0 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0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00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 0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00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0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 00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0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0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0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 (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00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011.1电流 0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0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伏组件参数

光伏组件参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光伏发电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参数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伏组件的参数。
1.额定输出功率光伏组件的额定输出功率指的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1000瓦每平方米辐照度、25℃环境温度、大气质量为1.5)的最大输出功率。
这个参数是衡量光伏组件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额定输出功率越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越高,但价格也会相应提高。
2.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开路电压指的是在光伏组件未接负载时,输出的最大电压值。
短路电流指的是在光伏组件短路时,输出的最大电流值。
这两个参数是光伏组件的基本电学参数,它们的大小与光伏组件的结构、材料、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3.填充因子填充因子是衡量光伏组件电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光伏组件的电荷载流情况。
填充因子越高,说明光伏组件的电荷载流能力越强,发电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4.温度系数温度系数指的是光伏组件在不同温度下输出功率的变化率。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会下降,但不同的光伏组件其温度系数也会有所不同。
5.光电转换效率光电转换效率是光伏组件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光电转换效率越高,说明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越高,但价格也会相应提高。
6.尺寸和重量尺寸和重量是衡量光伏组件便携性和安装成本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选择光伏组件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尺寸和重量。
7.可靠性光伏组件的可靠性是衡量光伏发电系统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光伏组件的可靠性与其材料、工艺、生产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之,光伏组件的参数是衡量光伏发电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能够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选择光伏组件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参数,并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
光伏发电系统组件方阵串并联数计算案例分析

光伏发电系统组件方阵串并联数计算案例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组件方阵串并联数计算案例分析1.电池组件选型与配置原则(1)光伏组件应根据类型、峰值功率、转换效率、温度系数、组件尺寸、重量、功率辐照度特性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
(2)光伏组件依据太阳辐射量、气候特性、场地面积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太阳能辐射量较高、直射分量较大的场地宜采用晶体硅光伏电池或聚光光伏组件。
(4)太阳能辐射量较低、散射分量较大、环境温度较高的地区宜采用薄膜光伏组件。
2.电池组件容量及串并联分析在前面章节中已经阐述过离网系统电池组件容量分析方法,再次我们重点分析电池组件串并联数分析。
计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基本方法是用负载平均每天所消耗的电量(Ah)除以选定的电池组件在一天中的平均发电量(Ah),就算出了整个系统需要并联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数。
这些组件的并联输出电流就是系统负载所需要的电流。
具体公式为:)组件日平均发电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电池组件并联数Ah Ah =其中, 组件日平均发电量=组件峰值工作电流(A)×峰值日照时数(h)。
假设告知负载日耗电(KWh ),如何计算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 )。
再将系统的工作电压除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峰值工作电压,就可以算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串联数量。
这些电池组件串联后就可以产生系统负载所需要的工作电压或蓄电池组的充电电压。
具体公式为:组件峰值工作电压系数)系统工作电压(电池组件串联数 1.43V ?=系数1.43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峰值工作电压与系统工作电压的比值。
例如,为工作电压12V 的系统供电或充电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峰值电压是17~17.5V ;为工作电压24V 的系统供电或充电的峰值电压为34~34.5V 等。
因此为方便计算用系统工作电压乘以1.43就是该组件或整个方阵的峰值电压近似值。
例如:假设某光伏发电系统工作电压为48V ,选择了峰值工作电压为17.0V 的电池组件,则:44.0317V1.43V 48≈=?=)(电池组件串联数(块)有了电池组件的并联数和串联数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这个电池组件或方阵的总功率了,计算公式是:(W)率选定组件的峰值输出功×组件串联数×组件并联数(W)率电池组件(方阵)总功=3.电池组件选配上面的公式只是一个理论的计算,在考虑到各种因素影响后,将相关系数纳入到上述公式中,才是一个设计和计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完整公式。
光伏组件温度系数的计算参照标准

光伏组件温度系数的计算参照标准1.光伏组件温度系数的计算应遵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标准。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should follow the standards issued by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2. IEC组织的标准涵盖了光伏组件温度特性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The standards from the IEC organization cover the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voltaic modules.3.光伏组件温度系数计算的标准化有助于确保各种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可靠性和性能一致性。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helps to ensure thereliability and consistency of performance of various product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4.根据IEC标准,光伏组件的温度系数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数学模型计算两种方法来确定。
According to the IEC standard, the temperaturecoefficient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can be determined through both laboratory testing and mathematical model calculation.5.实验室测试通常包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光伏组件的电性能进行测量,以获得温度系数的数据。
太阳能光伏组件计算方式

组件计算方式
上图为旺能F5AJ单晶电池片,尺寸125mm×125mm
单片面积S1=125×125-4×21.04×21.04/2+4×1.49×29.7/2=
14828.1mm2(近似值,下面都采用近似值)
(注意△的面积:S=L×H/2,电池片绝对面积可以用软件计算)
用在MSK15W里面的1/4小片,尺寸62.5mm×45.5mm
面积S2=S1/4-(125/2-45.5)×125/2=2644.5mm2
若125单片档次为1600,125*125单片的Pmax=2.38W,Voc=0.617V,Isc=5.16A
其对应的MSK15W里面的1/4小片功率为:P1=2.38×(2644.5/14828.1)=0.4245W
其对应的MSK15W组件功率:P2=P1×36=0.4245×36=15.282W MSK15W组件Voc=0.617×36=22.212V
MSK15W组件Isc=5.16×(2644.5/14828.1)=0.920A
若125单片档次为1625,125*125单片的Pmax=2.41W,代入上式可知:MSK15W组件功率P2=15.47W
同理可知其它的档次的功率情况。
当然,如果知道了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和单片面积,也可以用:单片面积×转换效率=单片功率
例如:转换效率1600,单片面积2644.5,则
Pmax=1600×2644.5=0.4231W(注意单位)
组件功率=0.4231×36=15.23W
组件功率换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C1000W/M225℃
组件功率240w温度对组件参数的影响系数
串联数18Pmax-0.45%Isc0.06% Vmp29.5v Voc-0.33%Vmpp-0.45% Voc37.5V
Isc8.65A
当地极端高温40℃
当地极端低温-20℃
组串工作电压
峰值电压Vmp极端高温下Vmp极端低温下Vmp
531V495.1575v638.5275V
组串极端低温开路电压
775.2375V
温度对组件工作电流的影响Isc
极端高温8.72785A
极端低温8.41645A
温度对组件功率的影响Pmax
极端高温223.8W组串功率4028.4W
极端低温288.6W组串功率5194.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