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康有为 梁启超

第十三章康有为 梁启超
教师不限男女只要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者皆可担康有为设计的这一套人人平等地享受二十年齐同之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既是他将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理想化又是他对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天才设想
第十三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教育思想
一、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1、生平和教育活动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 长素,广东南海人,世称南海先生。出生 官僚世家,早年受严格的传统教育。 康有为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 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戊戌变 法前后的一些重要奏折以及他所撰写的 《大同书》中。
• 3、《大同书》中的理想教育体制 • (1)人本院 • 妇女怀孕后进人本院,接受胎教,以端人生之本。 • (2)育婴院 和慈幼院 • 婴儿断乳后,进育婴院,“务令养儿体,乐儿魂,开儿 知识为主。”要求育婴院“凡弄儿之物”,无不具备;保 教人员,选择“精细慈和而有耐性”之女子担任。 • (3)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 • 小学院 儿童6岁入小学院,至10岁。小学院的主要任务 是:“专以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要求功课稍少,而 游嬉较多,以动荡其血气,发育其身体。小学院的教师也 以静细慈和的女子担任为宜。 • 中学院 儿童11—15岁入中学院。中学院阶段是人生的 关键时期,因而要在“养体开智以外,又以育德为重。” 中学院应规模庞大,设施齐全,中学院的教师,不限于女 性,凡有才德的男女都可担任。
• 三、严复的教育思想 • 1、生平和教育活动 • 严复(公元1854—1921年),初名宗 光,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 县)人。 幼时聪颖,7岁就学,14岁考入福 建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以最优等成 绩毕业,上军舰进行航海实习,曾到过沿海 各省和南洋、日本。1877年作为福建船政 学堂第一批留欧学生,被派往英国海军学校 学习驾驶,初入朴次第斯(Portsmouth), 后转入格林威治(Greenwich)海军大学。

严复简介

严复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代表作品:译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群学肆言》、孟德斯鸠《法意》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严复作品及评传(5张)宗师。

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

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

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

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

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将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达”、“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组合,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我国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严复的爱国事例

严复的爱国事例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的爱国事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翻译西方著作,传播先进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国富论》
等西方著作,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自由贸易等西方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批判封建专制,倡导民主自由:严复在他的著作中批判了封建专
制制度,倡导民主自由,呼吁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参与维新变法,推动中国现代化:严复是维新变法的支持者之一,
他积极参与了维新变法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4.培养人才,推动教育现代化:严复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培养了
一批现代化的海军人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总之,严复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通过翻译西方著作、批判封建专制、参与维新变法、培养人才等方式,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严复思想之特色——三育说

严复思想之特色——三育说

严复思想之特色——三育说作者:邱添韵来源:《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2年第02期摘要:严复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最大特色在于首倡体智德的三育说。

三育说的形成与严复留学经历以及期间接受的西方学说有极大关系;鼓民力、开民智、兴明德是三育说的基本内容;而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最高政治、教育主张。

关键词:严复;思想特色;三育说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070-02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最大的特色是比较系统的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基本教育内容,即首倡体智德的三育说。

一、三育说的来源严复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民力、民智和民德。

严复认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

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

”而严复的这种观点来源与严复的留学经历以及留学期间接受的西方学说有着极大的关系。

严复于1877年被福州船政学堂派赴英国学习。

留学期间,严复深受西方学说的影响。

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宣扬优胜劣汰的进化论。

而斯宾塞则将进化论原理应用到人类社会,宣揚社会达尔文主义。

严复对斯宾塞这种德、智、体三育论的教育学说十分钦佩,并将其作为救亡图存、兴国利民的方案介绍给国人。

他阐述道:“《明民论》者,言教人之术也。

《劝学篇》者,勉人治群学之书也。

其教人也,以濬智慧、练体力、厉德行三者为之纲。

”①可见,严复将力、智、德推崇为对斯宾塞教育学说的概括与总结。

1896年,严复翻译出版了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并更名为《天演论》,在书中宣传介绍进化论,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即必须以普遍进化和必然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一切事物与现象。

严复将进化论介绍给国人,“就其社会效果而论是给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以强大思想武器,但就其直接原因来说却在于关注国民素质。

严复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严复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概 述
严 复作 为近 代 著 名 的启 蒙 思 想 家 、 翻 译 家 和 教 育家 , 在 西方思 想 的引介 方 面颇有 建树 , 在推 动 中 国思 想 近代化 的进 程 中发挥 了卓著 作用 。然 由 于严复 晚年 思想 的反 差 变 化 , 为 当 时社 会 形 势 不 耻, 认为 他 是 “ 封建复古主义” 、 “ 保 守 主义 ” 的 思
学” [ 1 ] 1 ( ’ 。留学 的 经 历 也 为 其 以后 的 著 作 翻 译 奠定 了扎 实 的语 言基 础 。1 8 7 9年 ( 光绪五年) , 严 复学成 归 国 , 任 福 州 船政 学 堂 后 学 堂 的教 习 。次
百 日维新 失败后 , 严 复仍行 走 在教育 实践 之路 上 。 1 9 0 5年 ( 光 绪 三 十一 年 ) , 严 复 担 任 复 旦 公 学 校 长; 1 9 0 6年 ( 光绪三十二年) , 担 任 安 庆 高 等 学 堂 监督 ( 校 长) ; 次 年 离 职 。辛 亥 革 命 胜 利 后 , 1 9 1 2 年, 京 师大 学堂更 名 为 国立 北京 大学 , 严 复 出任校
灾难 重 重 , 备 受欺 凌 。西学 东 渐 , 中西文 化 的碰撞 与 交汇 给严 复带 来 了两 种 教 育 观 : 封 建 传 统 教 育 观 与洋 务教 育观 。严 复年 少受 中国传统 文化 的 熏
者将 见 于 乙 , 泯 于丙者将 发 于丁 。为今 之计 , 惟 急 从教 育 上 着 手 , 庶 几 逐 渐更 新 也 ” l 2 J ( ¨ ∞ ’ 。1 8 9 6
的启 蒙思 想 家 、 翻译家、 教育家, 是 我 国近 代 教 育 的先 驱 , 资产 阶级 维新 运 动 的重要 代表 人物 , 是 向 西方 寻 求真 理 的先进 中 国人 的代表 人物 之一 。

严复

严复

LOREM IPSUM DOLOR
•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 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 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 长),1889年后捐得选用知府 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校 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 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 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 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 回国后,严复于1905年任皖江中学 堂(今芜湖第一中学)的监督(即校 长),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 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 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 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 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 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 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 的译文标准。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 后任该局总办。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
1904年(光绪三十年)辞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一职,回到上海。
1904年冬发生开平矿务局诉讼事件,被邀前往英国伦敦进行交涉。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由美洲到达英国,特意去拜访严复,二人进 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回到上海,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 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9月《国闻报》因报道戊戌政变的详情,被清政府勒令停办。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严复离开天津,避居上海;参加 汪康年、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被选为副会长;创办名学会,讲演名 学。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严复受袁世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 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 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 “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 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 “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探析 ——从《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说起

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探析 ——从《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说起

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探析——从《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
为当务之急》说起
廖承琳;师保国
【期刊名称】《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2(007)001
【摘要】作为近代思想启蒙家、教育家,严复对中国教育思想史的最大页献在于他的科学教育和实证思想,这一思想也充分地体现在其文章<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中.重新学习这篇文章,从中学习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严复其人及其思想,对当前的"科教兴国"也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6页(P41-46)
【作者】廖承琳;师保国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重庆,北碚,400715;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重庆,北碚,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
【相关文献】
1.严复科学教育思想初探 [J], 谢伟健
2.严复科学教育思想探微 [J], 牛金成
3.略论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 [J], 陈友良;林鸿生
4.论严复科学教育思想的价值和启示 [J], 张怀宇
5.严复、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之比较 [J], 张爱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复的贡献_严复的教育贡献

严复的贡献_严复的教育贡献

严复的贡献_严复的教育贡献严复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严复之所以这么有名,无非就是因为他的贡献。

要说起严复的贡献,也不过是包括两点,一个是翻译方面的,一个是教育方面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严复的贡献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严复的贡献严复的贡献在翻译方面是很有成就的,学生们都知道一本很有名的书本叫做天演论。

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值多灾之秋,像严复这样的学者是很不想看到这个局面的。

所以严复就翻译了一本书,把书的名字翻译成了天演论。

所谓物竞天择,只有适合环境变化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这样的思想在当时的环境下面也是很有用的,很多人借助严复翻译的这本书当作依据,呼唤人们振作起来,发奋图强。

严复的外语是很厉害的,在严复的时代,人们对外语不是很喜欢,也觉得深奥,学习的人并没有现在的那么多。

但是严复就是少数熟悉外语的学者,还积极的翻译外国的书籍,这一点很了不起。

严复的贡献在教育方面也是可圈可点的。

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的知名学者,他积极的筹办中国的近代教育。

他创办过学校,也当过讲师,当过校长。

当时的中国是需要新思想的,严复解放了很多的学生,这一代学生们有的引导了新文化。

这样说来,严复是引导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代人。

严复和康梁他们也是差不多时期的人,严复的一些做法,对康梁的活动很有帮助。

严复的评价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注定会被后人评价。

我们就看一下对严复的评价如何。

综合分析与其相关的影视作品、传记文学、甚至是学术文章,都各自阐述了自己心目的中的严复。

首先,严复早年曾经被委派到英国留学,在此期间,他先后进入不同类型大学就读。

这种丰富的求学经历对他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此期间,他不但亲身体验了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有机会接触到包括进化论在内的各种学说。

因此他逐渐对这些全新的理论产生兴趣,继而阅读了大量有关于此的书籍。

这直接导致了他日后大量翻译西方相关著作响,将此类思想第一次系统的引入国内,让国人为之耳目一新。

因此严复被评价为杰出的翻译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严复“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摘要: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维新实
践中,严复结合自身会通中西的理论优势与实践经历,通过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和洋务教育
的理性反思,指出富强中国最根本的办法是从文化教育入手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鼓民力、
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思想主张。本文从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内容及
其影响三个方面简要展开论述。
关键词:严复“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内容;影响
一、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堕,国内民族危机四起。
在严复看来,中国之所以羸弱不堪是因为中国“民力已裘、民智已卑、民德已溥”,而一个
国家的强弱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
之强。”这就是说,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要使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具有强健的体魄、聪明的智
慧和良好的德行。
此外,严复曾留学英国并大量汲取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西方社会科学知识。斯宾塞于
1861年出版了《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书,指出传统的古典教育不能满足当时
资产阶级的要求,并提出要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贯彻实施他的教育学说,对下
一代人从德、智、体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严复极大地吸收了斯兵塞的这种教育学说并提
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此改造国民的智力结构、伦
理结构和病态的国民精神状态。
二、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鼓民力”教育:所谓“鼓民力”就是指发展体育教育,要让民众有“壮佼长大”的强
健体魄和“晓猛坚毅”的尚武冒险精神。严复强调为了增强人民的体质,一是要改变中国一
向重文轻武的传统价值观念,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尚武”精神教育。二是通过教育普及卫
生知识,革除礼俗积弊、严禁吸食鸦片和女子缠足。严复认为儿童发育与妇女身体的健康关
系甚大,“母健而后肥”强调做母亲的身体好了孩子才能先天充足。三是通过运动达到健身
强身的目的。
“开民智”教育:所谓“开民智”就是废除封建传统的八股科举、宋学汉学、训话注疏、
词章小道,大办新式学堂,鼓励人民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人民的
文化科学水平,改变其愚昧无知的状况,用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来代替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严复认为“开民智”首先要废除八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高国民的文化教
育水平。其次,要培养能独立思考、冷静观照,并具有批判意识和怀疑求异的理性精神的人
才。第三要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第四要实施实业教育。
“新民德”教育:所谓“新民德”就是用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教育国民,
使国民形成国家观念、法制观念、主人翁精神和新的道德风尚,革除非理性思维方式、专制
思想、人治思想和儒家义利观。严复认为“新民德”首先要废除封建纲常伦理、向西方学习,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把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民主原则引入社会道德领域,培养
国民的自由精神,培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其次要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严复
认为中国自秦以来,人民的地位愈来愈卑贱,人民不将自己当做国家的主人看待,国家观念
十分淡薄。因此要“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只有将私有的“家天下”
变成公有的全民的国家,人民才会真正爱护她。
三、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一)使中国教育的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通过“学而
优则仕”的途径培养少数符合封建礼教的统治人才,严复“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则把教育
的目标放在提高国民素质、砒砺国民品性上,使教育与救国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国人认识到
不仅从政做官者需要受教育,每个社会成员都要通过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二)为公民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具体内容。严复“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公民道
德教育为核心,德、智、体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是中国近代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教育模式。
(三)严复在“三育”教育思想中特别强调个人自由意志。他把自由、平等的原则引进
道德领域,要求通过教育养成国民独立自主的人格,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够格的现代化的公民,
使青年一代成为自尊、自律、自强、自胜的独立自由的个人。这一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
意识、主动精神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四)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推动当时中国思想的近代化。严复着眼于剖析近代国民
道德,把重点放在彻底改造中国民众在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下形成的“奴性”的道德意识
上,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新的道德观念来重新塑造国民的道德
风范,培养一代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新国民,发扬爱国精神、树立新的社会风尚。这个道德
教育学说是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伦理道德,这个道德教育模式的灵魂就
是科学和民主。
四、结语
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教育家,严复利用其学贯中西的优势,吸收斯宾塞德、智、体三育并
举的教育思想,以进化论为依据,力倡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基点的教育革
新主张,严复“三育并举”培养人才模式的提出,冲破了传统教育黜力尚德轻智的教育观念,
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开辟了近代教育的新思路。变封建主义的臣民素质为资本主义的国
民素质是人的近代化,通过人的近代化实现国家工业化、近代化,这就是严复的“教育救国
论”。

参考文献:
[1]钱庆书.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
[1]程笑梅.论严复的教育思想[J].四川:攀枝花大学学报.1999.
[1]陈瑞.严复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贡献[D].安徽:安徽大学.2002.
[1]廖芹.严复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1]严忠德.严复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08.
[1]李洪雷.严复教育思想主要内容及意义研究[D].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