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综合改造开发规划

天津海河综合改造开发规划
天津海河综合改造开发规划

天津海河综合改造开发规划

总体规划

海河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图

规划把全长72公里的海河从总体上分成了3个自然的段落。

从起点到外环线为上游段,从外环线到二道闸为中游段,从二道闸到入海口为下游段。三段给他确定不同产业功能和景观特色。

上游段也就是中心城区的这一段,河流长度约19公里,规划面积是42平方公里,这段规划确定是要体现亲水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它的内容是以现代化的公共设施为核心,建设一条滨河的服务带、景观带。

中游段从外环线到二道闸,长度约18公里,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目前还保留着开阔的田野、村庄这些自然空间,这一段的规划是建设成生态的海河自然风景旅游区和高新技术研发区,以生态旅游观光和亲近自然的休闲设施形成一个回归自然的旅游区,同时依托它的良好环境建设一个以未来高新技术发展研究为内容的产业区。

从二道闸到入海口是下游段,这段海河现在还有通航功能,规划确

定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形象区。这段的建设内容是以内河港口和海港构成一个现代化的港口物流、贸易和加工经济区,同时突出体现滨海城市中心的特色景观。

这样海河在不同的区域体现出了不同的经济功能,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形象特色。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多样的经济带和景观带。

区域规划——中心城区

海河改造区域规划

海河综合改造呈带状开发,采取由上游到下游滚动开发的形式,根据海河两岸建筑年代,建筑情况和风貌特色,中心城区20公里划为“4个功能分区”。

第一个分区为传统文化商贸区。起点是北洋桥,终点到南马路。这段海河两岸保留着很多城市初期发展遗迹,包括三岔河口、大悲院、大胡同、估衣街、古文化街等。我们的规划依托传统的风貌区来发展新的商贸活动,比如依托大悲院建设商贸区,在三岔河口建设形成运河经济文化商贸区,大胡同是小商品集散中心,形成大胡同商贸区。古文化街是旅游热点,通过对进一步发展,形成天津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区。

第二个分区从南马路到赤峰桥,规划把它确定为都市消费娱乐区。这一带有和平路、劝业场、中心广场,是市民购物、休息、看电影、戏剧的地方,历来是天津消费娱乐的中心地区。面对闲暇时代的到来,通过这次规划,在这里增加更多的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品位比较高的商业、休闲和娱乐设施。大型SHOPPING MALL遍布其中,使这一带成为新世纪中外休闲娱乐活动的中心,也是天津市的标志性地区。

第三个分区是从赤峰桥到奉化道的中心金融商务区。包括南站地区、解放北路、小白楼地区,也就是天津市总体规划确定的CBD中心商务区。规划在这一带要发展金融、商贸、办公、展览为主的现代化经济活动设施,作为吸引国际化企业机构的高层次的商务活动区,体现天津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成就天津第一商务高度。

第四个分区从奉化道到外环线,这一段还有大量的未开发用地,是天津未来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宝贵空间。把它定位为智慧城。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这一地区的发展以智能技术和高新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展现生态城市亲近自然的新的城市形态。二是通过建设花园式的城市环境,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士在这里创业发展。开辟天津科技高端梦想,以科技俯瞰繁华。

天津海河规划及开发建设的再认知

天津海河规划与开发建设的再认知 王健 自古以来,逐水而居就是人类选址定居的基本模式,古今中外的城市选址都离不开水源。城市有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水源,水体系统在城市生活中承载着极为重要的功能。对天津而言,海河是天津的发祥地,是天津的母亲河。 海河是天津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发展的廊道。天津沿海河发展,众多的商业、文化设施与历史文化遗存沿海河两岸分布,海河两岸浓缩了天津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了中国近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当代城市的发展已使海河两岸地区逐渐失去城市政治与产业中心的地位,因此,海河开发的作用在于为海河两岸滨水区域的经济转型创造条件,并通过对周边地区的土地整理、历史遗存的保护性开发、景观与文化设施建设,创造发展旅游娱乐业、休闲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的空间,为海河两岸滨水地区带来新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一、城市建设史看海河的空间特点 随着天津城市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展,以海河为中心形成了中国传统城市生活方式与西方城市生活方式并存、交融的多元城市格局,海河成为贯穿城市不同街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与不同生活风俗的主线,沿海河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卷。 1860年以前,天津城市与河流的关系是城市位于海河两岸,依托河流以卫城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海河作为城市之外的交通廊道,空间处于自然开放状态。随着租界区的建立,天津城市与海河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海河成为城市内部交通空间,具有流动性和半天放性。“北洋新城”的建立使海河成为贯穿天津城市中心的交通和空间纽带。1949年以后,天津以海河为中心轴线,迅速发展成为特大型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滨海新区成为中心城区的延伸,海河成为联系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空间轴线。 二、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对海河发展轴线的规划定位 天津有明确的建城时间,并且从开始就是一座拥有城市规划的城市。1404年在三岔河口修筑天津卫城,1860年起列强在天津按照欧洲传统城市的规划形式修建租界地,1902年的“北洋新城”完全是以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修建,使天津成为兼具中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多重规划特点的大型城市,这也是天津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之处。但天津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规划始于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并于1999年和2006年进行了两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1986年的《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海河是天津城市发展轴线,是城市自然风景轴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对海河的功能定位。1991年天津开始编制海河两岸发展规划,2002年编制完成《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规划》并实施海河改造工程,2005年编制海河中下游规划。 2006年的《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年~2020年)》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次规划修编对天津市的城市总体发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依托海河主轴线,采用多中心的开放式网络化布局,构建“一轴两带三区”的空间规划模式和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海河将继续成为天津城市空间与生态网络的主轴线。

防洪项目建议书

洪水项目建议书 0930090202 软件09-2 王中睿

项目的背景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 我国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南方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8个省(直辖市)大量水库、水电站和堤防受损,并形成众多的堰塞湖; 黄河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凌汛,出现重大险情;全年有10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珠江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晚秋汛;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等部分地区发生了近5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部分地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水利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调动全行业力量,全力以赴抗灾救灾,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按1984年估计,中国江河平均年径流量为271×10亿立方米,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径流量只有世界人均径流量的四分之一,每亩耕地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二。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就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中国水利年鉴1996_江河治理与开发-海河流域-前期工作

试验研究”。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珠江流域(片)水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报告”。 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伶仃洋水沙特性研究”、和“含盐度对泥沙运动规律影响研究”。(王晋)【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珠江流域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珠委共派出5个代表团,访问了1个国家,出访达39人次,正在开展的对外合作项目有3项。1995年4月,珠委组织珠江流域各省(区)水利水电厅局赴美国进行水资源开发考察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的水电开发与地区经济的关系、流域的梯级开发、水电站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政府有关的政策等,并寻求在经济方面进一步合作的途径。该考察团共14人于4月15日成行,在二周时间内,访问了美国联邦垦务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加州南区水利局等单位,参观中,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所属的BVI公司与珠委在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上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此外,南加州水利局也对与珠委合作表示了兴趣,提出要加强交流和往来。 1995年4月,经中国和泰国科学技术联合会第十三届会议批准,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中国珠江河口伶仃洋与泰国湄南河口水沙运动”和“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广东惠来县和泰国洛神府披平县土壤侵蚀”两个项目作为中泰两国长期合作项目。 1995年,珠委会同珠委科学研究所与越南进行了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向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展示珠委在河口整治方面的实力和经验。7月,珠委组织代表团一行6人起程赴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市,考察了越南的同奈河、九龙江流域,分别与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越南水利与经济研究院签订了《关于水利科学与技术合作意向书》。9月,以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为团长的越南水利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珠委,就双方的合作进行了具体的磋商。代表团考察了蕉门围垦工程、深圳河整治工程,以及珠委科学研究所位于里水的试验基地,经过洽谈,越南拟与珠委就同奈河、九龙江河口河工模型与珠委合作,并准备购买珠委的生潮设备。 1995年,珠委积极促进与澳门就珠江河口珠海—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开展合作。(王晋)【国际河流的开发】1995年3月上旬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规划查勘工作计划》,珠委勘查设计院相应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查勘工作大纲》,由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珠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水利电力厅等部门共同组成查勘组,对两河流域进行现场查勘,行程7个地(州、市)31个县,约4000多k m,对工程建设、规划坝址、规划灌区、防洪堤坝、界河治理、国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重点查勘,并于1995年10月19日以珠水规技[1995]36号、云水规技[1995]80号文向水利部上报了《红河流域综合利用任务书》和《澜沧江流域(中 下游)综合利用规划任务书》。(王晋) 海河流域 【前期工作】 一、勘测 天津勘测设计院1995年围绕前期工作完成规划 设计勘测实物工作量为:钻探5958.02标准米,平硐266.0标准米,竖井816.52标准米,坑槽2621.72标 准立方米,物探5378标准点,地质工日17483工日,工 程测量41.15标准平方公里,水文测验1.50标准站年。 二、规划设计 (1)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补充。官厅水库水污 染防治对策研究,完成了调研、资料收集,目前正在编 写专题报告;潘家口水库面污染调查与研究,完成了工 作大纲;卫河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完成了技术工 作大纲。 (2)海河流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编报了规划项目 任务书和一期三个河口规划技术大纲,分别通过了水 利部和水规总院的审查;完成了海河、独流减河、永定 新河三河口有关资料收集,召开了有关专家参加的研 讨会;完成海河口和永定新河口地形图测量和海河口 全潮水文观测,以及导堤工程清水定床物模试验。此外 还开展了挡潮闸纳潮冲淤中间试验和漳卫新河口泥沙 冲淤规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滦河水能开发利用规划。进行了调研和收集资料,完成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间水电开发研究报告。 (4)边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完成了漳河上 游引水调度研究工作大纲,对滹沱河、卫河、卫运河水 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完成了有关资料收集。 (5)海河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已报送了中间成 果及相应图表,目前正在编写报告。 (6)大清河、永定河下游地区超标准洪水安排规划。已完成数字模型的开发、基本资料的整理,现正在 进行模型调试、验证。 (7)卫河河道及坡洼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和 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工作,目前正进行补充修订。 (8)漳河上游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报有关 部门征求意见,现正进行补充修订工作。 (9)正义峡水利枢纽。完成了《正义峡水利枢纽可 行性研究阶段选坝报告》。 (10)迈湾水利枢纽。4月通过了由规划总院组织 的对《海南省迈湾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水文分析报告》的审查;7月完成了《海南省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淹没处理设计专题报告》;9月完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有 关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津政发[1999]85号 【发布部门】天津市政府 【发布日期】1999.12.30 【实施日期】1999.12.3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海河流域 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 (津政发〔1999〕85号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现就实施《规划》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

我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是:到200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指标以内,主要河流、水库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2002年50%的河流控制断面达到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使海河等主要工农业水源水质有所改善;2005年70%的河流控制断面达到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实现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0年全部河流断面达到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实现水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各区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大事抓紧抓好。各区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和本部门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实施《规划》的相应工作班子和联合办公会议制度,实行一把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抓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分清责任,狠抓落实 为确保本届政府水污染防治任务的完成,必须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市计委负责对实施《规划》的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行协调推动。市建委、市经委、市农办、市水利局、市市政局等项目主管部门,要抓紧对《规划》确定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积极做好前期工作。市计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眼下咱能摸着嘛 时间:2006年08月27日08:50 搜索我来说两句 【来源:天津日报网-城市快报】 2010 中心城区建14处商业中心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铁路京津多几条通道中心城区完成四条地铁轻轨建立起快速路骨架路网系统建一批医疗文化体育设施记者吴森/城市快报 记者从昨天在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展上获悉,围绕总体规划,本市规划部门还制定了本市2005年—2010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市民对本市近期将重点建设的交通和公共设施更加明了。 公共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建新天津医院扩建精神 卫生中心商业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其中主要有佟楼、大沽南路、体育中心、水上公园、西站、丁字沽、大直沽、华昌大街、中山门、中山路、新开北路、胜利路、北运河、建设路等商业中心。 文化设施:重点建设海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展览馆、音乐厅、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按照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和申办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标准,以建设奥林匹克中心为龙头,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完善及扩建原有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扩建全国一流的蓟县体育训练基地和韩家墅体育训练基地。

医疗卫生设施:新建新天津医院、改扩建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院、儿童医院、医大总医院二期项目、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中医一附院医疗综合楼和医大二院二期等重点项目。 绿化建设 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 中心城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重点建设侯台、梅江、柳林、南淀、银河五大风景区和植物园、桥园等大型公园。继续建设外环线绿化带以及沿快速路、铁路(6条)、河流(12条)两侧绿化。滨海新区结合古海岸自然保护区,构筑南北向的生态绿地,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的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体系。 对外交通 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 港口: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合理调整天津港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实施“一港多区”布局,建设北疆集装箱港区、南疆能源和散货港区、临港工业区、北塘港区、海河内河港区、天津中心渔港区等港区。重点建设30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LNG接卸码头、北疆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东疆港区(含东疆保税港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除此之外,加快港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与现代化国际大港相适应的完备的集疏运体系,加快港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机场:到2010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56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及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在位于城市发展主轴的武清河西务一带预留首都第二机场用地。 铁路:建设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津秦高速铁路天津段、黄万铁路、津霸线至周芦线联络线(汉周铁路联络线),改扩建地方铁路。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简本) 前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曾经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黄河又是一条多泥沙、多灾害河流,洪水泥沙灾害严重,历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的问题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难度大,洪水泥沙威胁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水利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布置开展了全国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结合流域防洪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开展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了专家意见,反复征求了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意见。2004年11月,水利部组织召开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邀请各方面专家、

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规划》进行了审查。在进一步征求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对《规划》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报请国务院审批。国务院于2008年7月以(国函〔2008〕63号)批复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以往有关规划、研究成果和黄河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收集及勘测,获取了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泥沙、地形、地质资料,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专题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新的形势及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对黄河防洪减淤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洪标准进行了全面复核,提出了防洪减淤规划布局,以及防洪减淤工程和防洪非工程重大措施。为今后20年黄河流域防洪减淤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洪水计算指导意见的通知附件1

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洪水计算 指导意见 设计洪水成果是影响治理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尤为重要。由于我省众多的中小河流缺乏实测洪水流量系列资料,其设计洪水多采用由暴雨资料间接推求的办法,因该办法中的降雨产流关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根据当时的情况拟定的,经过近40年的 水利及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垫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产流汇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采用原产流关系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明显偏大。为了较为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 44-2006;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 3.《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设计洪水计算办法》。 4.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标准: 1)《防洪标准》GB 50201-94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44-2000 3)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一般防洪设计标准为20年 一遇;排涝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涵洞的排水标准10年一

年一遇;鲁北地区设计50遇;比较重要的河段防洪标准为 标准为典型年法,采用“61年雨型”防洪,“64年雨型”排涝。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流域面积200~3000km的中小河流。2三、基本资 料的搜集和整理 1. 应详细说明治理河流所处地理位置、所属水系,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流域形状、支流分布、河网密度;流域内地形、地貌、植被及水土保持等自然地理概况;该河流所处市(县、区)境内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治理河段以上流域面积(其中山丘区、平原区面积各占比重)、河道长度,并注明桩号。 2. 应说明流域内水文气象概况,包括××年~××年多年平均降水量,汛期降水量,降雨量的年内、年际分布特点;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分布特点;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多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风向等有关水文、气象概述。 3. 应说明流域内暴雨洪水特性及水旱灾害情况,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大暴雨洪水情况,包括雨情、水情、灾情,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堤防溃决、分洪、滞洪等基本情况。 4. 应说明流域内水利工程情况,包括流域内水库工程的规模,建设年代、水库总库容、兴利库容、灌溉面积、城市供水等基本情况;现有河道拦河闸(坝)等蓄水工程概况,可列

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2018

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 2008.09 为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我市地表水资源,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和《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根据《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的要求,按照《天津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对我市地表水体的功能定位及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在水利部海委对海河流域内上、下游各省市水功能区划工作进行协调、平衡的基础上,我市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 1 水功能区划的目的意义 水体对人类具有多种使用功能,不同的使用功能又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应当按水体使用功能的要求来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善水资源质量,防治水体污染,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基础。在水资源匮乏的天津市,水功能区划对于促进水体的上下游协调、控制入境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改善天津市现状水域环境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水资源为天津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 水功能区的定义 水功能区是依照流域水资源条件和水域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及水质的需求,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在相应水域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3 水功能区划的依据与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5)《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6)《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7)《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8)《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浅析海河与天津历史文化的关系

浅析海河与天津历史文化的关系 摘要: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三岔河口一带的直沽寨是天津最早的城市胚胎,海津镇的出现则确立了天津地区河海通津的重要地位。从金元时期开始,作为天津城市前身的直沽,经济、文化中心即在三岔河口沿河一带,天津设卫建城后这种情况未尝稍改,从而为天津确立了河海通津、南北交融的文化品格。开埠后,各国租界自海河上游向下发展,不但形成了天津城市发展夹河而立的总格局,也决定了“百年风云看天津”和东、西文化荟萃的文化走向。 关键词:海河;天津城市;天津文化 海河,对于天津这座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和港口城市来说,无疑是一条浓缩了岁月风光,收藏着历史积淀,装载了无数过去的河流。海河不但带来了天津的历史,而且决定了天津的文化走向。 一. 天津的设卫筑城是在1404 年(明永乐二年)这与金、元以来沽河的航运发达,以及直沽“河海冲要”的地位是紧密相连的。 这一年,有人向永乐皇帝朱棣建议说,直沽是“海运商舶往来之冲,宜设军卫”。因为朱棣在做皇帝。以前,长期镇守元代的大都——明初已经改名北平了,自然知道直沽地位的重要。而且在四年前即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从他镇守的北平发兵,与其侄子争夺皇位,由直沽渡河,沧州旗开得胜,沽遂成在直为天子车驾经过的渡口,于是便将在直沽所设的军卫命名为天津卫。 明代在天津设有左、中、右三个卫,因为卫在明代是一种军事建置,并不涉足地方行政事务,所以建设卫城的时候,避开了三岔河口以下的海河右岸和三岔河口以西、南运河南岸一带早已形成的商业区,采取了“局部封闭,总体开放”的规划原则,使这些沿河地带仍旧可以保持着与海河、运河的密切联系。天津城的“总体开放”也可以说是直面海河的“开放”。以致明清以来,在天津城市平面上,经济中心始终不在城内,而是在城外河干的“环城开衢”。在这里,商贾辐辏,“骈填逼侧”,“百货交集”,以致“素封巨室,率萃河干”,而卫城之内则是“屋瓦萧条,或为蒿莱”。 清代不再实行卫所制,先是将三卫并为一卫,后来干脆统一为行政建置,改为比县的级别稍高的天津州,旋即升为行政层次同于府一级直隶州,不久又开府置县,天津府管辖一州六县,府、县衙门同处一城,而且府、县官都是“冲、繁、疲、难”的四字最要缺。特别是天津府,还属于清代的“请旨缺”,即缺出,先由军机处将奉旨记名人员进单请旨,最后再由皇帝钦定,应当说,这一切都与天津城市依河傍海,不密可分。 二. 近代以降,西方侵略者骎骎东向。他们认定,天津是北京的出海口和东大门,只要封锁或占领了天津,“比毁灭二十个沿海或边境上的城市还要有效”。这是100多年来外国侵略者遵循的信条。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英国军舰八艘驶抵大沽,向清王朝递交了所谓的抗议书,导致了林则徐的被免职,以及严禁鸦片运动的失败。1858~1860 年(清咸丰八~十年)英法联军三次攻打大沽口,两次占领大沽炮台,最终占领了天津城,并攻陷北京,最终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八国联军自大沽口登陆,占领了天津和北京。日本的增援部队自塘沽登陆,京津沦陷。 在天津开埠的当年,英、法、美三国即在靠近天津城厢的海河右岸开辟了租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德国在美租界之下、日本在法租界之上的海河右岸分别开辟了租界。八国联军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一、流域防洪形势 (一)流域概况 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5°~43°之间,西以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以蒙古高原与内陆河接界,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和内蒙古等八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面积31.8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3%。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2005年,海河流域人口1.32亿,占全国的10%;国内生产总值2.14万亿元,占全国的14%;人均GDP1.62万元;粮食总产量5592万t,占全国的12%。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和滦河两大水系。海河水系的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称海河南系)及永定河、北三河(潮白、北运、蓟运河)(称海河北系)呈扇形分布。徒骇马颊河位于海河水系南部平原,毗邻黄河,单独入海。滦河水系位于流域东北部,由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组成,各河均单独入海。 (二)水文特征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39毫米,且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85%,往往集中在一两次暴雨。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具有连枯连丰的特点。 流域暴雨形成的洪水,洪峰高、洪量集中,预见期短,突发性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给防洪减灾和雨洪利用增加了难度。 流域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以永定河、滹沱河和漳河等尤为突出,洪水含沙量大,造成水库淤积严重。 (三)洪涝灾害 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是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469年至1948年的480年间,流域内发生水灾194次,其中大水灾14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十分惨重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流域内发生水灾22次,其中大水灾3次。1963年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受灾人口4079万,直接经济损失约80亿元。1996年海河南系又发生了196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水总量虽然相当于1963年的24%,但经济损失约400亿元。 (四)防洪形势 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华北平原,特别是首都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重要城市,京广、京山、京九、津浦、石德、京原等主要铁路干线,京深、京福、京津塘、京沈等高速公路,"104"、"106"、"107"等国道,胜利、中原、华北、大港等油田以及主要通信干线的安全。 党和国家对海河流域的防洪工作高度重视,经过50多年的治理,海河流域防洪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63年发生大洪水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流域内已建设大型水库31座,控制山区流域面积85%以上,防洪库容147亿立方米;规划建设了28处蓄滞洪区,总容积173.31亿立方米,已修建骨干堤防3535公里。海河水系已形成了"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组成的流域防洪体系。随着流域内经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流域的水情和已有工程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防洪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区域防洪标准较低。关系到京津地区安全的北运河、潮白河防洪标准只有20年一遇;城市防洪建设滞后,除京津两市防洪标准较高外,其它大中型城市防洪标准只有20-50年一遇。二是河道行洪能力严重衰减。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中下游平原大面积地面下沉,多数堤防高度不够;由于多年干旱,河道径流量减少,流域内主要河流入海尾闾和部分骨干行洪河道淤积严重,泄洪能力明显降低。三是蓄滞洪区防洪安全建设速度缓慢,启用难度大。目前还有近400万群众亟待解决防洪安全避险问题。四是山前支流治理标准低。卫河、滏阳河及大清河上游支流防洪标准只有3-5年一遇,1996年8月的洪水造成多处堤防决口。五是非工程措施和防洪管理比较薄弱,流域洪水预警、预报和防洪决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在流域中所处的地位。 (二)城市性质 (三)城市规模 1.城市现状(建成区)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2.总体规划期限内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3.城市现状(建成区)用地范围; 4.城市规划区用地范围 5.防洪规划的范围 (四)气象和水文特性 1.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 2.气压、风向、湿度、蒸发量等。 (五)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特点、所属水系及主要河流、湖泊、洼地等的分布; 2. 主要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地址的地形特点; 3.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情况(地层主要地理力学指标); 4.地区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水条件等)。 5.地震基本烈度、断层分布走向等。 第二节洪涝灾害情况及防洪排涝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情况 (一)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重现期 (二)灾情 1.洪、涝淹没范围、水深、历时; 2.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 二、防洪排涝工程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防洪、排涝能力和标准; (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现状建设情况(包括历年来投资情况); (三)目前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原因。 第二章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第一节规划依据和原则

一、规划依据 (一)上级指示和批文; (二)城市总体规划; (三)流域防洪规划(或防风暴潮规划); (四)国家和省市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二、规划原则 (一)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城市安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二)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兼顾市政建设及有关部门的要求。 (三)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的方案。 (四)充分发挥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效能、功能和效益,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 (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 (六)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要区别轻、重、缓、急,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抗洪、涝能力。 (七)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把非工程措施提高到与工程措施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节省防洪费用,提高防洪效益。 (八)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结合。规划要为防洪工程计划立项、市政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九)城乡结合。城市防洪排涝,要配合农田水利,修建小水库、塘坝、谷坊等工程达到防洪灌溉两受益。 (十)与城市环境美化相结合,考虑保护环境提高环境效益,美化城市。 第二节城市防洪规划 一、规划年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或从防洪规划编制年起,近期10年、远期20年)。 二、防洪标准 根据我省各市实际与资金投入情况,按城市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流域面积形状、洪涝灾害程度,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城市的大小、人口多少等具体情况,确定城市防洪等别,按不同保护对象因地制宜地选用防洪标准。 (一)城市防洪表一

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_2018

海河流域市水功能区划 2008.09 为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我市地表水资源,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国水法》第三十二条和《市实施〈中华人民国水法〉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根据《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的要求,按照《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对我市地表水体的功能定位及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在水利部海委对海河流域上、下游各省市水功能区划工作进行协调、平衡的基础上,我市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市水功能区划》。 1 水功能区划的目的意义 水体对人类具有多种使用功能,不同的使用功能又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应当按水体使用功能的要求来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善水资源质量,防治水体污染,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基础。在水资源匮乏的市,水功能区划对于促进水体的上下游协调、控制入境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改善市现状水域环境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水资源为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 水功能区的定义 水功能区是依照流域水资源条件和水域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及水质的需求,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在相应水域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3 水功能区划的依据与标准 (1)《中华人民国水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 (4)《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5)《市实施〈中华人民国水法〉办法》 (6)《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7)《水利部职能配置、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8)《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国水利年鉴2018_江河治理与开发-海河流域-【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项目】

(3)雄安新区生态建设。10月,黄委、海委、山东省水利厅、河南省水利厅和河北省水利厅在天津 签署《引黄入冀(补淀)供水协议》。根据协议要求,新区建设起步期,每年11月至翌年1月,向白洋淀供水1.1亿m3。供水协议的签署,为雄安新区水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4.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2017年,海委共批复取水许可申请11项,审批水量共计7.29亿 m3;发放取水许可证6套,其中,新发4套,延续2套,审批水量共计10.40亿m3;完成取水许可证台 账的录入工作。 5.节水型社会建设 (1)加强用水定额评估工作。海委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用水定额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对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4省(直辖市)用水定额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海委于2017年对北京市用水定额进行滚动评估。在调查重点行业典型用水户用水及定额标准执行情况基础上,对北京市农业、工业、生活和服务业用水定额的覆盖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进行评估,分析用水定额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管理建议。 (2)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工作。海委组织开展海河流域计划用水管理现状调查工作。实地调查海河流域 8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计划用水政策制定、行政管理和重点取水户管理工作,掌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用水管理法规制度、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情况,简要分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用水监督管理现状和用水户计划用水工作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6.水资源基础工作 (1)开展多项基础研究工作。海委组织开展“拒马河水量调度总体方案编制”“北京市用水定额评估 (2017年)”“海河流域计划用水管理现状调查” “2016年海河流域省级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指标以及管理制度建设落实情况复核”“2016年海河流域水功 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标复核”“2017年海委水资源监控平台数据库应用系统和门户的运行维护”等多项基础研究工作,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撑。 (2)建立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按照水利部关于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统一部署,海委收集复核分析基础资料,进行河流水系水资源承载能力复核分析,提出水资源长效管控措施与机制建设建议,完成海河流域8省(自治区、直辖市)279个县域单元、地市套三级区和重要河流水系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 (3)完成海河流域2016年度水资源公报和水资源管理年报编制工作。10月,海委编制完成《2016 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并在互联网上发布。11月,编制完成《2016年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年报》。 (徐凯于忱张雪)【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项目】 1.编制完成《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方案研究报告》雄安新区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中游,水安 全保障对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海委会同水利部水规总院、河北省水利厅于2017年4—8月编制完成《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方案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包括流域区域水利现状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评价、水安全保障总体思路和方略、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绿色水生态环境治理方案、构建安全可控防洪减灾体系、创新现代水管理体制机制、现阶段新区安全度汛和白洋淀生态补水方案等8个专题,其中海委牵头负责完成其中的区域水利现状分析、防洪减灾体系研究、创新体制机制研究、现阶段安全度汛和白洋淀生态补水方案等4个专题。8月,水利部将研究报告函送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河北省人民政府。 2.组织编制《大清河流域设计洪水复核报告》为配合做好雄安新区防洪减灾体系研究,在海河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工作的基础上,海委组织编制 《大清河流域设计洪水复核报告》(以下简称《复核报告》),会同水规总院对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审查,并按 水利部要求印发审查意见。设计洪水是开展流域防洪规划、洪水调度和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大清河流域设计洪水成果采用的洪水系列大多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流域洪水资料的积累和产汇流条件的变化,急需对设计洪水进行修订。《复核报告》将张坊、安格庄水库、东茨村、北河店、新盖房(白沟)、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龙门水库、横山岭水库、口头水库、白洋淀(十方院)、新镇等12个主要控制站洪水系列延长至2012年后进行设计洪水复核计算。复核成果对于调整完善流域区域防洪格局、保障雄安新区及下游地区防洪安全、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张萤雪陶桂荣) 【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保障】 1.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7月,按照《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海委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4省(直辖市)编制的实施方案进行 复核,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并将复核意见上报水利部。8月,水利部会同国家林业局印发复核意见。按照《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动员会暨部省协调领导小组2017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和《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2017年工作要点》有关 3 4 2 海河流域

中国水利年鉴2014_重要文献-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批复

管理体系为目标,遵循“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洪涝旱治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关系,全面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三、通过《规划》实施,到2020年,淮河中游蓄泄体系和功能比较完善,下游泄洪能力得到巩固和扩大,行蓄洪区能够安全及时有效运用,重点平原洼地排涝能力明显提高,重点城市基本达到防洪标准;城乡供水和抗旱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面保障,节水水平显著提高;饮用水水源区水质全面达标,重要河湖和湿地最小生态水量基本保障,人为水土流失基本遏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到2030年,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更加完善,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全面治理;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基本实现。 四、完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措施。在淮河山丘区适时建设出山店、前坪等大中型水库,增加拦蓄能力;在中游调整行洪区、整治河道,开展行蓄洪区及滩区居民迁建和安全设施建设,提高行洪能力;在下游整治入江水道和分淮入沂工程,加固洪泽湖大堤,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扩大洪水出路。进一步巩固完善沂沭泗河防洪减灾体系,扩大洪水南下工程行洪规模。实施低洼易涝地区综合治理,合理安排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城市防洪和海堤建设,积极防治山洪灾害。 五、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加快开展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论证工作,推进引江济淮、苏北引江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完善淮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适度扩大灌溉面积,改善农业灌排条件。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内河航道建设,完善港口布局。 六、加强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以淮河干流、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及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为重点,加强水资源保护,禁采深层承压水,限采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开展生态用水调度,实施重点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七、强化流域综合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流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强化涉水事务管理和执法监督,规范河道岸线和采砂管理。加强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建设,构建流域科技创新体系与平台,开展流域治理重大问题研究。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划》是淮河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重要依据。流域内各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认真分解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切实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批复(2013年3月2日国函〔2013〕36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山东省、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气象局、能源局、海洋局: 水利部关于审批海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海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为目标,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协调好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等关系,促进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三、通过《规划》实施,到2020年,海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和重点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主要蓄滞洪区能够正常启用;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面保障;流域主要河流和重要湿地最小生态水量得到保障,饮用水水源区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到2030年,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供水安全有效保障;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并有所改善,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总体实现采补平衡,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基本实现。 四、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措施。加强中游骨干河道治理、尾闾河道整治和河口综合治理,实施蓄滞洪区防洪和安全设施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完成病险 7 重要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