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

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由于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习惯于只考虑自己,缺乏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把“让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理念,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

故事导入:换个角度想一想

一家医院的小病房里住着两个病人。由于病房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的一个人在他的治疗中被允许在下午坐在床上一小时,他的床靠着窗。而另一个人则终日都得平躺在床上。

每天下午,睡在窗边的那个人在坐起的那一个小时中,他都会把窗外的景致描绘给另外一个人听:从窗口向外看,可以看到公园的湖,湖里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屑、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上,人们玩球嬉戏。还有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他也“看到”了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

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临窗病友的述说,几乎使他感觉到自己就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

然而,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就可以独享看到外面世界的权利呢?为什么我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呢?他越想越不是滋味,越想越觉得应该换一换床位。

那天夜里,他正盯着天花板想事,临窗的人突然醒了,拼命地咳嗽,并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尽管他感觉到同伴的呼吸快停止了。

第二天早晨,护士来到病房,看到临窗的病人已经死了。他的尸体被静静地抬走了。

这个人问护士,他是否可以换到临窗的那张床上。他们帮他换了床位,使他觉得很舒服。他们走了之后,他拼命地用手支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

但,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教师提问:

(1)已经去世的病人在去世之前是什么处境?他为什么要每天幻想美好的生活画面描绘给病友听?

(2)留下来的病人在调换床位之前对病友是什么样的心态?

(3)设想一下:留下来的病人将床位调换之后,能理解病友的处境吗?如果在病友去世之前就能理解病友的处境,他还会用忌妒、抱怨和冷漠的对待病友吗?如果能理解病友的处境,他会后悔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并过渡到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面对一时想不通的问题,我们如果在心理上把自己的处境与对方的处境进行交换,便豁然明白了一切。所以,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换位思考,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关于换位思考的问题。

方法二:(备选)

在电梯里、在大街上……当我们以微笑面对他人时,得到的将是微笑的回报;当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小小的一点帮助,都将得到微笑的回报。

教师:你的笑容对世界绽放,世界将回以满眼的灿烂。所以,要与人为善。

【新课教学】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板书)

教师: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板书)

观看动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播放动画:绰号

播放动画:小琴与小丹

播放动画:乱扔纸屑

教师提问:

(1)有哪位同学喜欢动画里的被别人取笑,被别人说坏话,别人把垃圾扔到你的座位下这些事情?(教师有意识地对平时有这些行为的同学提问。)

(2)这几个动画给我们什么启示?(分别找三位学生对三个动画作具体的分析。)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在想对其他人做一件什么事时,首先应该做一个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是别人对自己做这样的事,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自己都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一样不喜欢,就不能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事强加在别人身上,也就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生共同归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采取什么态度和方式对待别人,先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教师提问:那自己喜欢的事是不是就可以强加给别人?

播放动画:给仙人掌喝奶

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她的仙人掌,为了让它快快长高,她每天早晨省下自己的半杯牛奶用来浇仙人掌,可是过了半个月,仙人掌却发黄了,变烂了……

教师提问: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犯了一个什么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有这种“好心办坏事”“帮倒忙”的事情发生,告诫我们做事要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后果,不要以为我自己喜欢做的事别人就一定喜欢。所以,我们一定要减少和避免“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发生。

教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固然正确,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他人才对呢?还是孔老先生帮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别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播放动画:掌上明珠

教师提问:看了以上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面带微笑,友善地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

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当我们微笑面对他人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微笑;一个人对别人漠不关心,同样也得不到别人的关心。所以,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教师提问:那么,为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的人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有的人却做不到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时时处处总想着自己的人,当然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只有能关心、尊重、理解他人的人才能做到时时处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希望同学们能时时处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这样我们才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板书)

看图讲故事:

出示图片:好朋友

林菲和晓晴是很要好的朋友。林菲要参加智力擂台赛,晓晴一再表示到时候一定到场为朋友呐喊助威。可是,比赛这一天,林菲却始终没有看到晓晴的影子。林菲很失望,也很生气,“说得好好的,关键时刻就不来了!”她决定不再理晓晴。后来,林菲听说那天晓晴因父母离婚去了法院。林菲想:“原来晓晴遇到了这么大的事!她一定非常难受!”林菲不但原谅了晓晴,而且还主动向她道歉并安慰她。

教师提问:林菲为什么能原谅晓晴?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林菲作为晓晴的好朋友,首先能够深切地关注她,所以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晓晴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因而能够理解晓晴,谅解晓晴。

播放课件:管鲍之交(备选)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事例归纳: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是什么?

(2)换位思考的表现是什么?

(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要求是什么?

(4)换位思考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归纳:

根据自己的设想,完成以下换位思考的练习,体现与人为善的理念。

(1)当同学出丑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____________。

(2)当竞争对手失败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____________。

(3)当弟弟被父母骂时,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于是,我会_________。

(4)当小丁被捉弄时,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____________。

(5)当同桌对我遮遮掩掩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____________。

(6)当很多人排斥小凡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____________。

(7)当爷爷第101次唠叨时,我想:“如果我是他,我难免会”,于是,我会_________。

(8)当服务员迟迟不上菜时,我想:“如果我是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_________。

(9)当老师的答案错误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_________。

(10)当朋友误会我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11)当妈妈冤枉我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12)当同学背后说我坏话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13)当爸爸满脸疲倦回家时,我想:“如果我是他,我需要”,于是,我会。

(14)当科代表催交作业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需要”,于是,我会。

(15)当有人问路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需要”,于是,我

会。

请五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一个学生随意说一点),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他是否做到了换位思考,理解、尊重他人?

教师归纳:生活中,很多细节都需要我们与他人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才能把事情做得周到、细致,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使大家愉快相处。

三、欣赏他人(板书)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总是以挑剔的眼光看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所以,要理解他人,还要学会欣赏他人。

说一说:

(1)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总被他人挑剔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2)当你被他人欣赏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甚至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有时还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所以,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多一分爱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希望、多一分快乐!

好了!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大家都来做一做教材上的几个问题。

在我们班,如果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每个同学都有自身的长处。让我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交流所获得的积极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勤奋,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机智, 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爱心, 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勇敢, 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细致, 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谦和, 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韧劲, 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正直, 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八位同学回答。同时请被欣赏的同学回答:你能被同学欣赏,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略)。

【巩固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复习本课主要内容: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二、在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

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别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三、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欣赏他人,多一分爱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希望、多一分快乐!

播放音频:爱的奉献

教师寄语: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与人为善,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温馨、幸福!

《换位思考_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doc

考点6《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邵建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学生自编的,《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活动七嘴八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 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 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 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 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 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 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 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 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导入: 讲述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五岁的女孩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会不喜欢呢?直到有一天,孩子的鞋带散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提问:1、母亲给孩子系鞋带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一种可怕的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 2、母亲为什么会改变对孩子的做法?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母亲之所以改变对孩子的做法,是因为她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到孩子逛商店的恐惧。这也是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情境、图片。 思考问题: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比如由于身材、相貌和某些特征被别人起外号;被故意躲在楼梯口的同学吓了一跳;原本结实的椅子,被值日生偷偷换成松动的椅子……被捉弄时感到“丢面子”、“受侮辱”、“伤心”、“难为情”、“想报复”等复杂情感。 过渡:谁都不愿意成为捉弄的对象,即使那么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那么,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教材第105到106页相关链接中的事例。 学生自主阅读了故事梗概。 提问:“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是一种专制行为。用一句格言来概括一下,就是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讲解: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于他人身上。 过渡:刚刚我们说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已所欲”能不能“强施于人呢”? 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强施于人呢?为什么? 活动二:好心办坏事 大家看过《家有儿女》吗?其中有一集是这样的:小雪发现同班同学宫海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就发动大家捐款。当小雪她们辛辛苦苦把捐来的钱送到宫海家后,却遭到了宫海的拒绝。宫海甚至声称要和她势不两立。 猜猜看:为什么小雪的好心没办成好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宫海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家又穷又破,而小雪她们的举动并没有考虑宫海的感受,把自己觉得好的想法强加在宫海身上。 看来呀,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比如:你喜欢某物,也不能强行把某物送人并要求收下。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不顾及对方的感受,那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往往会像小雪一样好心办坏事。 过渡: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和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都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理解。不符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才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呢?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doc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 坪春市哈达门中学韩林英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学生为本” 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别人。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徳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根据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认知规律进行构思。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 -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建立了交往艺术的新思维,但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不良思想及习惯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情、意的统一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将从两个方面把握重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就自己曾经和同学家长老师发生相互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例, 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用别人不喜欢的外号自己也不会喜欢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二是对“管鲍之交”蕴含的道理來说明理解的重要性和力量。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第八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案 时间:2012.1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实践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 二.温故互查:(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课前复习,结合上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导学案,独立完成并记忆。) 1.宽容指的是__________,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____” 2.“和而不同”,_____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________,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_________,获得更多的朋友。 三:导入新课 ㈠、【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①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05-----108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内容。) 填空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______在别人身上。(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谋求的的同时,也要帮助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尊重,理解。 2.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___________。 (2)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__________过程。将心比心、__________,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3)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__________ 。 (学生解答以上题目,学生评价或更正,教师讲解) ㈡、【阶段小结巩固训练】(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答题,二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各小组上黑板展示) 1.本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两句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情感态度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什么需要宽容? 教学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情景引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2、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3、探究交流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是相悖的。) 4、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〇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 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初 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情境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 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 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 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 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想一想:母亲在给孩子系鞋带时发现了什么?后来这位母亲之所以会改变了对孩子的做法, 也是因为她懂得了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才会明白孩子的感受。这也是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 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二、讲授新课 师:那在我们的身边是否经常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呢?下面大家来看在我们同学中出现过 的这样的一个小场景: 情景一:A和B两位同学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同学考了62分,他急忙 问B同学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同学偷偷看了B同学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 59分。A同学于是很骄傲的对B同学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同学 见状,对A同学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现在假 如你就是A同学,你会有何感受?接下来会怎样做?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呢?(感到惭愧, 不好意思,立刻找到B同学去道歉。因为在笑话别人的同时,没有去理解别人的心情。所以, 我们应当学会理解他人。) 情景活动二:起绰号 师:在同学们当中,老师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班里经常有同学给别人起外号,我们自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transposition thinking and doing good to others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2、篇章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 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 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 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 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的深刻道理。)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 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 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身边发生的案例,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换位思考的内涵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二.教学重点 理解换位思考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四.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明确知识点】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05---108页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会下面习题,4分钟后上黑板默写。比一比谁最棒! ?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什么? ?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什么? 4.什么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实质) 请欣赏笑话: 一辆公共汽车行至途中上来一个驼背的人,车上一个秃头的人想捉弄驼背人,于是他对驼背人说:“我认识你,你不就是前凹村后疙瘩队的高峰同志吗? ”说完后得意的看了看周围的人,驼背人看了他一眼,然后说:“我也认识你,你不就是灯泡厂无丝车间的光光同志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秃头的人又气又羞 你能告诉大家秃头的人为什么又气又羞吗? 活动:留意生活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被人“捉弄”过? 比如:你的名字被人用侮辱性的语言写在课桌上;由于身材、外貌和某些特征被同学们取了绰号;被故意悄悄躲在楼梯口的同学吓了一大跳;你原本结实的座椅,被值日生偷偷换成松动的椅子了;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复习资料不翼而飞…… 1.谈谈你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2.你有没有对别人做过类似的事情应不应该那样做?为什么? 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温馨提示要求: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问题1:你怎样评价小琳这样的做法?(对小琳的这种做法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2:她做到换位思考了吗?为什么?

狄艳萍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难点、疑点和提出问题,并依据教材和参考书力争自己解决难点和困难。在教法上,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人,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和总结反思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电梯里的镜子》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这是为了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当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唉!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讲授新课: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示微客 通过微课教师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有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让学生将知识点内化。 事例二:小乔的故事 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你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得出结论: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应多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 事例三:驴子和马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

思想品德:4.9.2《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德清新市中学关越 一、设计依据 1、课标要求: (1)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2)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与人为善。 2、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积极面对集体生活,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生活品质,让学生 切身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待人宽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会换位思考。 (2)难点:怎样做到换位思考。 4、教学方法: (1)教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想 (2)学法:自我体验、讨论、自我剖析 5、教学手段:多媒体 二、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一则小游戏导入,目的引发学生意识到:在考虑事情的过程中,我们是过多地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用处,还是想到别人需要我们有什么样的?我们该用怎样的思考 方式来处理问题……) (二)新课教学 (展示幻灯片“小朱的烦恼”)阅读案例,师引导学生思考: (1)小朱的烦恼是什么?(生答) (2)你怎样看待类似这种取笑他人的行为?(生答) (3)现场调查:我们班有类似的现象吗?(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引导学生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及实质) (展示幻灯片“换位思考”) (教师展示“换位思考”的方法,揭示实质: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展示幻灯片“小试牛刀”) (阅读故事一、二引导学生思考,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析,教师总结) (展示幻灯片“换位体验”) (教师分别展示三个情境:失学儿童、危难中的同龄人和用心良苦的父母,教师简要介绍,学生可任选其一,进行换位思考,以当事人的角色谈感想,回到自身有何启发,教师倾听引导) (展示幻灯片“心灵反思”) (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写卡片,反思自己的行为) 三、课堂总结 (展示幻灯片“教师寄语”) (配乐诗朗诵中结束本节课)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 珲春市哈达门中学韩林英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别人。 二、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根据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认知规律进行构思。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建立了交往艺术的新思维,但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不良思想及习惯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情、意的统一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将从两个方面把握重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就自己曾经和同学家长老师发生相互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用别人不喜欢的外号自己也不会喜欢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对“管鲍之交”蕴含的道理来说明理解的重要性和力量。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难点、疑点和提出问题,并依据教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第九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科目思品教学 课题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主备 课人 时间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3、知识与技能: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和总结反思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教学难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我的再设计 情境导入 《电梯里的镜子》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 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 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 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 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 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 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这是为了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当肢 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 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唉!我 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 为善。 激发学生对知识 深入探讨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以饱 满的热情进入本 节课的学习。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示微客 事例一:小乔的故事 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 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 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 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你了 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得出结论: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应多 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 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 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 事例二:驴子和马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 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 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 让学生将知识点 内化: 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含义 像对待自己那 样对待别人 关心、尊重、 理解是根本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读一读,想一想: 事例一:某班一度流行给同学起外号,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头上,谁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心里有一种羞辱感。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事例二: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 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事例三:皮皮是一个顽皮的学生,一次美术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但是皮皮却大声喊叫:“老师画了一个大气球!”惹得全班同学哄堂,美术老师十分生气。 假如你是那位老师,你会怎么想?有朝一日皮皮也成为一位老师,当他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事例四:请看P105相关链接 事例五: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请求驮了少量货物的马帮他驮一点东西。马却不愿意,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如果你是这个故事里的那匹马,你懊悔吗? 事例六: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事例七: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从盲人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事例八:阅读P107“管鲍之交”的故事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和说课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设计理念和学生分析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流程及教学时间分配策略 六、教学手段和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将从两个方面把握重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就自己曾经和同学发生相互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用别人不喜欢的外号自己也不会喜欢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对“管鲍之交”蕴含的道理来说明理解的重要性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活动目标: 1、待他人对人对己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籍,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善由我始”的交往态度;具备换位思考的意识和素质,形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能力:掌握换位思考的内在对话技术,于练习中实践、形成与开发换位思考的方法,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通过辨析悖论“好心没好报”,锻炼辩证思考的能力,初步形成对“度”和“方向”的把握。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澄清“好心没好报”的道德、生活悖论;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活动重点:换位思考的方法和理念。 活动难点:与人为善既要建立在善于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又要指导换位思考的进行。 活动方法:情景创设、情境模拟、访谈法、故事法、合作研讨、讲解法、活动法活动准备:1、收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好心没好报”、“好心办坏事”的事例,按其所需引导的方向分成三大类(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将心比心,宽以待人;③设身处地,善解人意)。 2、将无法在课堂内探讨、而又具有一定启发思考或指导实践价值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堂贡献纪念品》(幻灯片格式,包括电子版和打印版,打印版裁剪为卡片形式)。 用以:第一,上课时激励学生;第二,引导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 活动过程: 激思导入:引导—图片《地球是圆的》揭示了一个规律:我们对别人的行为,最终会落到自己的身上。请根据这一规律,以“地球是圆的。因此,如果我不想被人……,就……”造句。 活动—以接力式进行造句。 过渡—即使我们不能马上看到对待别人的方式落到自己身上,至少也可以看到我们的方式在对方身上的反应。想想看,当我们对身边的事物微笑,将会怎样? 情景创设:(播放广告片《When you smile》) 引导—你的笑容对世界绽放,世界将回以满眼的灿烂。你是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待? 点题—那么,就请“与人为善”。 分享—今天,善待过他人吗?感受怎样?/今天,得到过别人的善待吗?感受如何? 过渡—地球是圆的,但地球也在转动,有些东西会被甩离原来的轨迹。有时候,好心不一定会有好报。 师生探讨:好心没好报?为什么? 引导—我就听过一些好心没好报、好心办错事的事例, 分享—(备选) 1、《一位妈妈的委屈》(“为了孩子专心读书,我什么家务活都没让他沾,连他喝的水都是我倒好了端给他的;为了节省他的外出时间,哪怕一本练习册、一支笔、一包纸巾都是我替他买的。他不仅不感谢,还怨我管得太多……”) 2、《给仙人掌喝牛奶》(一个小女孩为了使心爱的仙人掌“快高长大”,每天把自己的牛奶剩下一半给仙人掌喝,可是,过了半个多月,仙人掌却变黄、发烂了……)引导—你是否也有过“好心没好报”的经历?你有过对别人好心,对方却不领情、不给好报的经历吗?当时,你有何感受?或者,别人是否对你有过“好心办坏事”、指责你“不领情”的经历?当时,你有何感受? 分享—(学生介绍经历与感受) 分析—好心没好报,为什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含义和实质。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自主学习(请认真阅读教材P105-109,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我们一定能行!10分钟) 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和()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 4、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实质)就是: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它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

6、换位思考的含义:。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换位思考的实质: 7、为什么要以欣赏的态度待人(为什么要与人为善) 三、探讨与提高:12分钟 七嘴八舌话问题: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多媒体展示) 讲故事:《马和驴》(多媒体展示) 思考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思一思:阅读课本107页的“”的资料,并回答其下面的问题。 1、谈谈你对“管鲍之交”的看法。 2、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以被谅解的? 探讨与拓展:在辨别中学会选择(多媒体展示)5分钟 四、巩固·延伸(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我懂得学以致用,所以我能解决很多问题,2分钟)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 A.自己不想做的事,别人也不想做 B.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 C.别人不愿意的事,自己也不愿意插手 D.我们要始终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2.放学路上,小蓉捡到一个装有证件和大量现金的钱包。小蓉把钱包带回了家,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小蓉说:如果你是失主,你是不是很想尽快找到钱包?小蓉妈妈的这种想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对他人要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C.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小冬是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从不愿意帮助别人,还常常给同学起绰号、叫绰号,因此同学们都疏远他。小冬之所以没有朋友,原因是() A. 成绩好,不需要朋友 B. 同学们都很忌妒他 C. 他不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而是以挑剔的眼光看 D. 别人都对他有所求 4.换位思考要求我们() ①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②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③对交往对象切身关注,深入对方内心世界④自己喜欢的事,一定要让别人喜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语文课上,老师误以为张辉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张辉觉得很委屈,与老师在言语上发生了冲撞,这时张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①对老师怀恨在心,从此上课时故意与老师作对②主动找老师承认自己太冲动,请老师原谅③有意识地疏远老师,避免再次发生冲突④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主动找老师把问题解释清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纲和说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 、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设计理念和学生分析 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流程及教学时间分配策略六、教学手段和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 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将从两个方面把握重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就自己曾经和同学发生相互 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习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 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用别人不喜欢的外号自己也不会喜欢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是对“管鲍之交蕴含的道理来说明理解 的重要性和力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