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

交公路发[2010] 175 号

关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

为加强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优化工程建设方案,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性,经研究,决定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方案实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现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与适用范围

(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与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工程设计、施工组织方案,建设管理经验及交通、通航等使用环境有关,安全风险在设计、建设、运营等各阶段、各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初步设计阶段是确定工程建设方案的阶段,是工程安全管控的重要环节。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方案实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增加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环节,是强化安全风险意识,保证工程建设方案安全,降低事故概率,减少经济损失的新措施。

(二)部审批初步设计的国家重点公路工程项目,尤其是建设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按本通知要求,对工程方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其他公路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二、评估范围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各地可根据项目工程建设条件、技术复杂程度、施工管理要求、运行使用环境等因素,结合当地工程建设经验确定。建设条件相似、技术方案相同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可一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其主要范围如下:

(一)桥梁工程。

1.多跨或跨径大于等于40 米的石拱桥,跨径大于等于250 米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径大于等于350 米的钢箱拱桥,钢柑架、钢管混凝土拱桥;

2. 跨径大于等于200 米的梁式桥,跨径大于400 米的斜拉桥,跨径大于1000米的悬索桥;

3. 墩高或桥高大于100 米的桥梁;

4. 桥址处地震烈度大于7 度且跨径大于150 米的桥梁;

5. 其他建设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特殊的桥梁。

(二)隧道工程。

1.穿越高地应力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采空区、水体等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复杂的隧道;

2. 偏压、大断面、变化断面等结构受力复杂的隧道;

3. 长度大于3000 米或通风、照明、救援等要求特殊的隧道;

4. 其他建设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特殊的隧道。

三、评估内容

(一)桥梁工程。

1.建设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勘察分析深度及方法可靠性,气象变化、突发船撞车撞等不利施工环境等;

2. 结构方案,包括结构受力复杂程度、结构设计技术成熟程度等;

3. 施工,包括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技术和设备等;

4. 运营管理,包括交通量,可能发生的船撞、车撞等。

(二)隧道工程。

1.建设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特殊地下环境调查、分析深度及方法可靠性等;

2. 结构方案,包括结构受力复杂程度等;

3. 施工,包括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技术和设备等;

4. 运营管理,包括通风、救援等。

四、评估方法与步骤

(一)通过对类似结构工程的安全风险发生情况的调查,以及专家的现场或书面调查,在研究分析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可能发生安全风险诱因的基础上,确定关键风险源及次要风险源。

(二)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源的风险发生概率及损失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三)根据已确定的风险发生概率等级和风险损失等级,按照《指南》中风险等级确定的相关要求,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四)针对不同的安全风险等级,研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具体的评估方

法、内容等,按照《指南》执行。

五、实施要求

(一)初步设计阶段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作为设计内容,由承担初步设计任务的设计单位负责,并组织专门人员开展评估工作,按要求提交风险评估报告。设计单位也可委托其他具有公路行业设计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风险评估工作。

(二)项目法人〈业主〉应组织有关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论,由设计单位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当评估结论为极高风险时,应对初步设计方案重新论证。

〈三〉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组织初步设计文件预审时,应同时对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在批复预审意见中,应包括对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评审意见。

(四)设计单位应根据批复的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初步设计文件。

(五)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报部审批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及预审意见采纳情况说明。代部咨询审查单位在对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时,应同时对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咨询审查意见。

(六〉鉴于此项工作是提高工程建设运营安全的一项新措施,各地均无成熟经验和做法,都将专门组织对设计、咨询、审查、项目业主等单位的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请各地组织有关人员参加。

(七)初步设计阶段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自2010 年9 月1 日起施行。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项目建设、设计等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本地区和工程建设实际,认真做好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将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函告部公路局,以便对《指南》进行修订和完善。目录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公路桥梁工程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二O一O年十一月

前言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简称《指南》)旨在指导和规全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工作开展,预防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提高工程施工安全水平。 本《指南》结合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流程,按总体安全风险评估和专项安全风险评估两个层次开展,其中专项安全风险评估分一般风险源及重大风险源两类。 本《指南》共7章,包括:总则、术语、总体风险评估、专项风险评估、专项风险估测方法、安全风险控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总体风险评估 (4) 3.1 一般要求 (4) 3.2 桥梁工程安全风险总体评估 (4) 4 专项风险评估 (7) 4.1 一般要求 (7) 4.2 风险源辨识流程 (7) 4.3 辨识方法 (9) 4.4 风险估测 (9) 5 专项风险估测方法 (10) 5.1 一般规定 (10) 5.2 一般风险源风险估测方法 (10) 5.3 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方法 (10) 6 安全风险控制 (21) 6.1一般规定 (21) 6.2 风险控制管理 (23) 7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26) 附录A重大风险源辨识与评估常用表 (28) 附录B施工作业活动与风险事故对照表 (37) 附录C 作业活动分解 (39) 附录D 专家调查法 (41) 附录E 施工评估报告格式 (43) 附录F案例 (46)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我国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预防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确定了桥梁工程施工阶段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原则、操作程序、评估方法、风险分级标准和评估报告形式要求,旨在规风险评估工作,提高评估的质量和效率,完善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程序。 1.0.3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针对桥梁工程整体上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进行估测,确定整座桥梁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专项风险评估针对桥梁工程具体施工作业活动进行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确定其风险等级。 1.0.4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在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进行;开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总体风险评估,施工单位组织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1.0.5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前提是基于“正常施工”,即施工单位具有完成工程的各项技术能力,按现行相关施工安全规定组织施工。 1.0.6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改扩建桥梁工程可参照本指南开展相关风险评估。 1.0.7桥梁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除遵守本指南规定外,尚应符合国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

国内 隧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目的是辨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利后果,采用风险分析、管理理论与控制技术,进行风险辨识、度量、评价、管理和监控,最终实现工程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建设。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是近20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兴起。近些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逐渐增多,尤其是大量城市轨道交通和公路、铁路隧道的建设,伴随而来的在建设中各类因素导致的工程事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尽量避免或降低工程建设损失,风险评估逐渐在隧道建设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我国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相对国外起步较晚,由于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时间相对较短,风险评估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还不够完善,且多以理念的建立和定性的研究为主,定量的研究工作往往较少。目前对隧道的风险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的工可阶段,大部分风险评估工作尚未形成系统的公路隧道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框架。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应包括规划、勘察、设计、投标、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一个隧道工程项目其实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系统的安全,需要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以同济大学为主进行的沪崇通道的风险评估项目(2002)则是国内近些年来较为全面的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该风险评估项目涵盖了沪崇通道前期选线、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环境保护、运营事故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多方面内容的研究,为后来的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较完善的方向。 建设部于2007年率先推出了《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并在此指南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工程实践经验及理论,于2011年推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铁道部于2008年推出了《铁道隧道风险评估指南》;交通部于2010年推出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可以说目前我国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且部分成果已较好的服务于隧道工程建设项目,标志着我国隧道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逐渐步入稳定发展的道路。 国内隧道风险评估未来发展趋势重点集中在动态的风险管理、定量的风险计算分析及风险管理软件研发及完善等。

境外项目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要求.docx

附件1 境外项目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总体要求:《境外项目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须以外事局《境外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模板》和本办法要求为基础进行编写,要求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简繁得当。评估报告的结构和要求如下,其中带★的项点是必写内容,并按有关的标准和格式进行编写,如无法提供的信息,须书面说明原因。 1.基本情况 1.1 机构、项目的基本信息 1.1.1 ★项目名称(国家+业主/甲方+区块或项目代码等+专业类型等)。 1.1.2 ★业主/甲方简介(业主/甲方名称、所属国家、资信状况、股份组成、以往合作经历等)。 1.1.3 ★投(议)标主体(如属于联合投标,须简述合作方情况;如果是议标,须明确合同方名称)。 1.1.4 ★项目实施单位(地区公司、专业公司及其下属单位)。 1.1.5 ★项目概况(主要工作量,预计合同总额,保函金额,预计工期,预期效益,预计用工人数,队伍数,项目所在地,项目工区距邻国边境线最近距离,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公共安全风险等级,项目工区地理坐标和国家行政地图,并在地图中标注项目区域范围)。

1.1.6 ★项目截标日期。 1.1.7 ★项目拟定人员(公司拟外派人员数量,包括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中方人员数量;公司拟聘外籍人员数量,包括当地员工、第三国人员,以及劳务分包人员数量)。 1.1.8 项目招投标情况。 1.1.9 ★项目的重要资产及其他情况等(须重点说明是否需新动迁设备和人员)。 1.1.10 ★机构、项目办公室/住所位置描述及地理坐标。 1.1.11 ★项目实施单位在该国、项目所在地区施工经验。 1.2 机构、项目所在国家(地区)情况 1.2.1 ★所在国家(地区)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地理、人文等情况,简明扼要,篇幅不超过4页)。 1.2.2 ★所在国政治、宗教、民族和社会问题(简明扼要,分项描述)。 1.2.3 ★与周边国家关系(项目靠近边境的,须简要描述邻国的公共安全威胁)。 1.2.4★所在国反政府武装、恐怖组织活动情况(须说明反政府武装、恐怖组织名称、性质、活动范围、危害情况、以往制造的公共安全事件)。 1.2.5 ★政府控制力。 1.2.6 ★近三年发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1.2.7 ★所在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流行疾病、医疗水平)、交通安全等情况。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1、《***隧道风险评估报告》(设计) 2、**铁路XSGZQ-10标段***隧道设计图纸 3、《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4、《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7]1007号) 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7、《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8、《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9、《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规范》(TB10119-2000) 10、《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 11、《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J10109-95) 1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14、《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7、其它国家、铁道部规定的安全规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隧道施工安全作业手册》、《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等有关规定。 18、本公司编制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积累的铁路施工安全经验。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铁路重点控制工程XSGZQ-10标段起讫里程:DK498+~DK507+,正线全长,联络线单线隧道全长。其中主要工程***隧道全长(双线隧道),进口里程DK498+720,隧道出口里程DK507+;路基;联络线与双线分修里程为K506+376(联络线里程LDK0+),联络线隧道出口里程LDK1+。***隧道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境内,隧道进口位于布吉镇水径村附近,邻靠清平高速公路匝道,左、右线隧道出口均位于宝安区***村附近。***隧道共设斜井3座,其中1号斜井与线路相交于DK501+630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夹角75°,综合坡度%,斜长371m;2号斜井与线路相交于DK503+844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夹角90°,综合坡度%,斜长535m;3号斜井与线路相交于DK505+840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夹角60°,综合坡度%,斜长60m。工程自2009年7月1日开工,2011年4月30日竣工。 2、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本标处于中低山丘陵区,海拔15~700米,山坡自然坡度约20°~50°,植被发育,

大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大桥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合同项目经理部 2013年6月20日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图设计》第四册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3、《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GD8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工程概况 ***************标段起止桩号K107+800-K118+000,全长10.2km。由*******承建。主要工程数量:互通一处,互通起止桩号为 K115+280-K116+900,长度1620米;桥梁5座,其中大桥4座,中 桥1座,共1385m,**大桥10×30m,**大桥5×30m,**大桥19× 30m,**大桥4×30m,**桥3×30m;涵洞34座,天桥1座。灌注 桩249根,30米箱梁176片,30米T梁228片。路基挖方 1574771m3,填方为2261655 m3,本桩利用649285 m3,远运861187 m3,借方750830m3。合同总造价2.57亿,合同工期20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6月1日,竣工日期2015年1月31日。 **大桥,桥梁全长577米,设计角度90度,上部结构采用19孔3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肋板台、桩基础。8,9,10,11,12号桥墩采用空心墩,其余桥墩采用柱 式墩。 三、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识别风险的思路很多,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调查评议为主。根 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

公路桥梁风险评估方案

1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交质检发[2011] 217 号。 2、《高速公路施工合同段合同文件》、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 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4、现行《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5、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6、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7、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集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桥梁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2. 1桥梁工程概况 本标段内主线桥主要有屮桥2座,大桥1座。 鸽子湾中桥全长66米,0#桥台采用桩接盖梁桥台,3#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柱基础;桥墩采用桩柱式墩,桩基础。上部采用3X20m 预应力小箱梁。 E匝道中桥全长88米,0#桥台为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 4#桥台为肋板式桥台,,桩基础。桥墩采用桩柱式墩,桩基础。上部采用4X20m预应力碇简支小箱梁。 樟木湾大桥全长148米,0#桥台为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7#桥台为肋板式桥台,桩基础。桥梁下部采用钢筋碇圆柱墩,上部为 7X20m预应力碇简支小箱梁。 2. 2工程地质情况 (1)地质岩性 全线经过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 (Q4ml)、冲击层(Q4al)、坡残积层(Q4el+dl)、崩坡堆积层(Q4col+dl)等。出露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遂宁组(J3s),侏罗系中统的上沙溪庙组 (J2s)、下沙溪庙组(J2xs)、新田沟组(J2x)、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lz);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等。 (2)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无水印版)

附件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安全风险等级确定 (5) 3.1 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与判断标准 (5) 3.2 风险损失等级与判断标准 (5) 3.3 风险等级的确定 (6) 4 评估方法 (7) 4.1 风险源的评估方法 (7) 4.2 风险源发生概率的评估方法 (8) 4.3 风险损失的评估方法 (9) 4.4 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 (9) 5 安全风险评估程序与要求 (10) 5.1 评估程序 (10) 5.2 评估小组及评估人员要求 (10) 5.3 评估报告内容及格式 (11) 6 安全风险应对与管理 (13) 6.1 一般规定 (13) 6.2 安全风险应对 (13) 6.3 风险管理 (13) 7 桥梁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15) 7.1 一般规定 (15) 7.2 评估流程 (15) 7.3 风险源 (17) 7.4 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 (18) 7.5 风险控制 (20) 8 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22) I

8.1 一般规定 (22) 8.2 评估流程 (22) 8.3 风险评估 (24) 9 隧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25) 9.1 一般规定 (25) 9.2 评估流程 (25) 9.3 风险源 (27) 9.4 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 (28) 9.5 评估方法 (34) 9.6 风险评估 (34) 9.7 风险控制 (35) 10 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37) 10.1 一般规定 (37) 10.2 评估流程 (37) 10.3 风险评估 (39) 附录A 表格 (40) 附录B 专家调查法 (43) 附录C 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量化方法 (45) 附录D 评估报告格式 (48) II

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章、评估说明一、评估目的 本风险评估报告评估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找出公路桥梁施工危险源,完善工程安全事故预案预控预警体系,强化施工安全监控手段,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公路桥梁建设的安全。 为加强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尽早辨识潜在风险,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完 座进 目进行评价,同时遵循下列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现行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采用可靠、先进适用的评价技术,确保评价质量,突出重点。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规模

本工程为351国道宣恩县椿木营至长潭河段改建工程02标段,施工桩号K48+000-K53+000,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8.5米,桥梁宽度9米,主要工程项目:路基土石方,挡土墙,涵洞工程、大桥371米/3座。 全段采用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8.5m,桥梁宽度9m,双向两车道建设。 , 八大公山,经一天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自西向东凸起,将境内分成南北两部。全县最高点火烧堡海拔2014米,最低点(贡水与清江汇合处)海拔356米。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 项目区地处鄂西中低山区,地形南北狭长,贯通线途径地段地势变化很大。路线走廊带山峦叠嶂,绵延起伏,沟壑纵横。总体看,该段路线段内地形标高1723M

左右,属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区,区内植被发育,覆盖率较高。 三、气象特征 宣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 800 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 15.7℃,历年平均气温15.7℃,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4.6℃,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6.2℃;极端最高气温 40.8℃,极端最低气温 小时, 8 月为 次;低 主要灾害性气候有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旱与洪灾、冰雹及大风、秋季连阴雨、冬季低温冻害等。恩施地区为湖北省地质灾害多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之一,塌、泥石流及洪灾多发的重要诱因。 四、水文地质 测区地处鄂西山区,地表沟谷发育,含水介质类型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地层赋水性差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本路段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

公路桥梁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工程 ××××阶段 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承担单位名称 评价报告完成日期 ××××工程 ××××阶段 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单位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主要参加人员: 承担单位名称及用章 承担单位资质证书名称及编号 平交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一、评估目得 (1) 二、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述 (2) 一、工程概况 (2) 二、设计标准 (2)

四、地形、地貌 (4) 五、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4) 六、不良地质 (4) 七、主要工程数量 (4) 第三章风险评估程序与评估方法 (5) 一、风险评估过程 (5) 二、指标体系评估方法 (6) (一)桥梁工程评估方法 (6) (二)高边坡工程评估方法 (14) 第四章总体风险评估 (32) 一、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 (32) (一)xxxxxxxxxxxxxxxx桥总体风险评估 (32) (二)xxxxxxxxxxxxx桥总体风险评估 (34) (三)xxxxxxxxxxxxxx桥总体风险评估 (36) (四)xxxxxxxxxxxx道桥总体风险评估 (37) (五)xxx体风险评估 (39) (六)xxxxxxxxxxxxx桥总体风险评估 (41) (七)xxxxxxxxxxx总体风险评估 (42) (八)xxxxxxxxxxx道桥总体风险评估 (44) 二、xxxxxxxxxxxx总体风险评估 (46) 三、XXXXXXXXXXXXXX总体风险评估 (47) (一)xxxxxxxxxxxxxx段路堑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48) (二)Kxxxxxxxxxxxxxxxxx路堑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49) (三)xxxxxxxxxxxxxx段路堑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51) (四)xxxxxxxxxxxx路堑边坡总体风险评估 (52) 四、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 (54) 五、总体风险评估等级统计 (57) 第五章 xxxxxxxxxx专项风险评估 (58) 一、风险源辨识 (58) 二、风险分析 (60) 三、风险分类 (70) 四、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78) (一)深基坑施工风险估测 (78) (二)高墩施工风险估测 (80) (三)梁架设风险估测 (81) (四)人工挖孔(钻孔灌注)桩风险估测 (82) (五)现浇箱梁风险估测 (84) (六)xxxxxxx施工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 (85) 第六章 xxxxxxxxxxxxxx路堑边坡专项风险评估 (86)

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方案

****大桥安全风险评估方案编制单位:**** 评估小组负责人: 日期:年月日 评估小组成员名单

概述 1、评估目的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高居不下,一直以来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公路桥梁工程设计风险评估在实施阶段的深化和落实,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辨识和评价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其基本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和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 本次评估的目的是在对项目建设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安全事故特点,辨识该项目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求明确各类危险源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本质安全度,实现安全生产。 2、评估原则 本次评估以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评估程序,遵循《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有关要求,坚持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等原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该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地质条件 王家寨隧道位于织金县牛场镇北东方向约 4.0km,有乡村道路通到距隧道300m处,交通不方便。区内地势起伏大,最低海拔:1207.4m,最高海拔:1516.5m,相对高差为309.1m,隧道通过段高程:1320.36~1482.66m,相对高差162.3m。隧道入口位于孤立山体斜坡上,前半段坡度平缓,地表为耕地和果园,出口位于山体斜坡上,坡度较陡,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多为灌木。属于高原型溶蚀型低中山地貌。王家寨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单线公路隧道,单洞长度1776m(左线895,右线881)。Ⅲ级围岩共940m(左线470,右线470),采用S-Ⅲa初衬型式,全断面开挖;Ⅳ级围岩共400m,其中左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 右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分为SX-Ⅳa、SX-Ⅳb、S-Ⅳc三种衬砌型式,根据Ⅳ级围岩的特性及复合式衬砌结构要求,采用正台阶开挖法;Ⅴ级围岩:共396m,其中左洞进口端175m\出口端30m, 右洞进口端171m\出口端20m,分为SX-Va、SX-Vb、SX-Vc三种衬砌型式,洞口段衬砌采用S-Ma型式。王家寨隧道左线起讫里程ZK42+945 ~ZK43+840,最大埋深146m;右线起讫里程为YK42+949~YK43+830,最大埋深146m.隧道位于S型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平面线形进口段分别位于半径1800m、1910m的圆曲线上,出口分别位于半径为1410m、1415m的圆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均为下坡,左幅隧道纵坡为-2.9%和-2.398%,右幅隧道纵坡分别为-2.9%和-2.426%。开挖时洞室稳定性差,极易坍塌,甚至塌至地表。

大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大桥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

*******合同项目经理部 2013年6月20日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图设计》第四册 —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3、《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GD8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工程概况 ***************标段起止桩号K107+800-K118+000,全长。由 *******承建。主要工程数量:互通一处,互通起止桩号为 K115+280-K116+900,长度1620米;桥梁5座,其中大桥4座,中 桥1座,共1385m,**大桥10×30m,**大桥5×30m,**大桥19× 30m,**大桥4×30m,**桥3×30m;涵洞34座,天桥1座。灌注 桩249根,30米箱梁176片,30米T梁228片。路基挖方

1574771m3,填方为2261655 m3,本桩利用649285 m3,远运861187 m3,借方750830m3。合同总造价亿,合同工期20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6月1日,竣工日期2015年1月31日。 **大桥,桥梁全长577米,设计角度90度,上部结构采用19孔3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肋板台、桩基础。8,9,10,11,12号桥墩采用空心墩,其余桥墩采用柱 式墩。 三、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 识别风险的思路很多,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调查评议为主。根 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 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等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 标准、部门及行业规章进行风险识别分析。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人员名单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隧道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地质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3、施工图设计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风险评估程序及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错误!未指定书签。 2、隧道风险评估的总体程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风险评估方法 (5) 五、风险源识别及确定风险因素....................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基本风险点清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风险评估内容及基本风险点归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风险控制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降低掉块风险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2、降低塌方风险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3、边仰坡垮塌风险控制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突水突泥风险控制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某大桥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洺水大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第1章风险评估概述 (3) 1.1桥梁安全风险评估编制依据 (3) 1.2风险评估组织机构 (3) 1.3桥梁工程概况 (4) 1.4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流程 (6) 第2章总体风险评估 (9) 2.1总体风险评估思路 (9) 2.2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9) 2.3风险分级 (12) 第3章专项风险评估 (12) 3.1专项风险评估思路 (12) 3.2施工作业程序分解 (13) 3.3风险辨识 (13) 3.4风险分析 (14) 3.5危险源估测 (17) 3.6重大风险源风险评估 (19) 3.7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21) 第4章风险控制 (26) 4.1 一般风险源控制 (26) 4.2 重大风险源控制 (34) 4.3残余风险评估 (37) 第5章桥梁风险评估结论 (38)

第1章风险评估概述 1.1桥梁安全风险评估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交通运输部2011年5月 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及规定。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D60-200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JTGD61-200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JTG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JTGD63-200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J041-2000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JTGH11-2004 《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3)、项目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4)、项目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文件 5)、设计阶段风险评估成果 我项目部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山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公路路基、高墩、技术复杂型特大桥梁施工的丰富经验。 1.2风险评估组织机构 根据省高速公路邢汾筹建处《转发关于加强公路建设项目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冀邢汾【2012】65号)要求,项

桥梁风险评估报告

集灌路(集美北大道-G324线段)提升改造工程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大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集灌路(集美北大道-G324线段)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O一六年四月六日 目录

桥梁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国交通部【】)。 (2)《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3)《集灌路(集美北大道-G324线段)提升改造工程地质勘测报告》(4)大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管理要求 (5)现已提供的设计文件 (6)集灌路(集美北大道-G324线段)提升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评估对象 评估的对象是灌口中路跨线桥、1#人行天桥、2#人行天桥、3#人行天桥及其附属工程。 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灌口中路跨线桥、1#人行天桥、2#人行天桥、3#人行天桥及其附属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风险事件。 评估目的 对灌口中路跨线桥、1#人行天桥、2#人行天桥、3#人行天桥可行性、

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该桥梁施工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合理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实现建设项目的总目标。 2、桥梁概况 桥梁概况 本合同段起点桩号K0+000段,线路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途经三社路、灌口中学、灌口人民法庭,终点桩号K2+段,线路总长。 跨线桥部分:根据规划设计,拟建工程沿线共设置一座跨线桥梁(仁安大桥),桥梁起止桩号K0+740- K1+080段,总长约340m,跨径30m,双向4车道,一侧宽为,设计荷载为公路—1级;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上部结构拟采用11*30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拟采用冲(钻)灌注桩。 人行天桥部分:根据规划设计,拟建工程规划有三座人行天桥, 1#人行天桥中心桩号为K0+435,2#人行天桥中心桩号为K1+520,3#人行天桥中心桩号为K1+950,呈“H”形状,桥梁长约,桥面宽约,桩型拟采用采用冲(钻)灌注桩。 地质概况: 跨线桥地质根据钻探揭露,拟建跨线桥原始地貌属残坡积台地,桥址区岩土层主要由填石①a、素填土①b、残积砂质粘性土④、全风化花岗岩⑤、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⑥构成。本场区基岩风化层很深,基岩埋藏较深,未揭露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⑥顶板

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为加强我项目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用性,定制定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如下: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管理,尽早辩识潜在风险,找出我标段桥梁工程施工致险因素和孕险因子,完善工程安全事故预案预控预警体系,强化施工安全监控手段,有用控制施工安全风险,杜决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保障我合同段工程建设的安全,确保嫩丹高速建设平安工地顺利推进。 2、本合段内在建的所有桥梁工程。 二、评估方法 (一)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1、总体风险评估。桥梁工程开工前,根据桥梁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桥梁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 2、专项风险评估。当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巨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评估方法应根据被评估项目的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详尽评估方法的选择,可参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见附件)。 三、评估步骤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等方面。评估步骤大凡为: 1、开展总体风险评估。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若有),以及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巨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 2、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桥梁或隧道工程,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可视情况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3、开展专项风险评估。通过对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中的风险源普查,在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础上,确定巨大风险源和大凡风险源。宜采用指标体系法等定量评估方法,对巨大风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及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其发生巨大事故的可能性与危机程度,对照相关风险等级标准,确定专项风险等级。 4、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应明确巨大风险源的监测、控制、预警措施以及应急预案。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隧道工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五、评估组织与评估报告 1、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项目部评估小组详尽负责。 2、评估工作负责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工程管理经验,并有参与类似工程施工的经历。 3、风险评估工作应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反映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要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评估方法、评估步骤、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建议等。评估结论应当明确风险等级、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区域或节点、事故可能性等级、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措施等内容。 六、实施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评估方案-(经典版)

深圳市龙岗区红棉路市政工程隧道工程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深圳市交通工程安全监督站深交安监【2012】4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为了加强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交通部于2011年5月颁布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后文简称“指南”),对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经过整体风险评估,对于3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等级的隧道工程,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红棉路隧道,在2012年底完成坳背路隧道拆迁之后,具备了隧道两端同时施工的条件,一端从隧道出口处下穿机荷高速掘进,一端在隧道入口处,向求水山掘进,目前,隧道入口定于6月份左右正式开始掘进,下穿机荷高速部分,由于以前未进行安全评估,虽然已经开工,仍纳入评估部分,文中重要语句,用加黑强调,一边阅读方便。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深圳市龙岗区红棉路西接布吉东西干道立交,东至龙岗中心城南通道,全长12.80公里,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Ⅱ级主干道。本标段工程为红棉路东段,设计桩号范围为K9+960~K11+360,设计道路长度 1.4公里,隧道衬砌采用复合式,初期支护以钢架、锚杆、钢筋网、喷射砼共同组成联合支护系统,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砼。 2、工程地质 线路原始地貌为低丘、台地及台地间沟谷地貌,隧道段地面起伏较大,表层多为坡、残积粘性土,强微风化砂岩,人工填土层及种植土层,隧道段下伏

强风化砂岩、强风化炭质砂岩。 3、水文条件 沿线的地下水主要有赋存与素填土及冲洪积砂层中,为上层滞水及潜水,在下伏基岩中赋存有裂隙水。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而变。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分解类腐蚀、无结晶类及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4、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主线,城市Ⅱ级主干道。计算行车速度:主线50km/h; 路面设计标准荷载:BZZ—100; 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20年,路面使用年限15年;交通等级:重交通; 抗震烈度:Ⅶ设防,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防水等级:S8。 5、施工分段 下穿机荷高速段 左线:明洞42m,6级围岩:163m;右线:明洞43m,6级围岩:177m; 下穿求水山段 左线:465m,明洞:40m,5级围岩: 270m,4级围岩: 155m; 右线:500m,明洞:52m,5级围岩: 413m,4级围岩:35m。 6、隧道截面图1开挖断面图 开挖断面,高度最高位置11m,宽度,最宽位置为16m,顶部圆弧尺寸为

XXX长江大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详细)

第一章评估目的、依据、原则、范围和程序 1.1评估目的 通过对该项目桥梁施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合理使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将各种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工期,实现项目工程施工的本质安全. 1.2 评估依据 1.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第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7]第9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7]第9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8]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8]第8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81号)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93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4]第39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4]第406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令[2005]第1号)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005]106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49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9]第545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9]第549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05]48号)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令[2011]第140号)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项目申报指南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2个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重点专项面向公共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等重点方向不同重点任务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旨在大力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

点突出原则,2016年度已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社会安全治安防控、城市火灾防治、司法鉴定、毒品查缉和吸毒管控、煤矿灾害预警与处置、化工园区事故防控、油气及危化品储运设施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等方面安排部署32个项目。2017年度拟在重大综合灾害耦合、社会安全治安防控、犯罪侦查与防范打击、煤矿灾害防控、危化品及工贸企业生产事故防控、工程施工安全、国家物资储备库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现场应急保障救援装备等方面安排39项任务,其中2项任务拟定向择优。2017年度拟重点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方面的研究。 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对于企业牵头申报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指南各方向拟支持项目数原则为1项,若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评审结果相近,可以择优同时支持2项,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择优再继续支持。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参与单位数不超过30个。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