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最新版本

2019年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 最新美国心脏协会 AHA 心肺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学会(AHA)10 月 15 日在网站上公布了 2019 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 2019AHA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与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9《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与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与 2010 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 : 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 以足够的速率与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就是 100 至 120 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 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就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就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与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 )标注 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 2019(更新): 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 (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9(旧版):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内容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内容 2015心肺复苏指南核心更改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更改 2015指南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流程由“检查反应→检查呼吸→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检查脉搏→CPR”更改为“检查反应→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CPR”。CPR的顺序仍为“按压(Compression)→气道(Airway)→通气(Breathing)”。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BLS流程更改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快速高效地进行评估,尽早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尽早开始胸外按压。这一流程的更改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这一更改可使胸外按压较2010指南版本提前5~10秒。另外,在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这一环节,强调施救者如条件允许,可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比如通过手机拨打求救电话,拨打电话时应尽量开启免提功能。在进行胸外按压前施救者应当知道是否已经确切地启动了应急反应系统,否则应再次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除颤和CPR的优先顺序 2015指南建议对于有目击者的成人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CPR,并尽可能早地使用除颤器/AED,并且持续进行CPR至除颤器充电完毕或AED分析节律。 这一点与2010指南基本一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除颤之前先进行~3分钟的CPR和尽早除颤两种方案对结局有影响。 2010指南中提到,对于院外无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在尝试除颤之前可考虑先进行~3分钟的CPR,而在院内有监护的患者发生室颤,应在3分钟内完成除颤。 3、关于胸外按压速率的更改 不论成人BLS还是ACLS,2015指南胸外按压速率更改为100~120次/分,而2010指南为至少100次/分。 初步数据表明,过快的按压速率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是按压深度下降。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显示,过快的按压速率尤其是超过140次/分时,将导致明显的按压幅度不足。当按压速率在100~119次/分之间时,大约有35%按压深度不达标;在120~139次/分之间时,不达标率上升至50%;当按压速率超过140次/分时,70%按压深度不达标。基于这些数据,2015指南给出了按压速率120次/分这一上限值。 4、关于胸外按压深度的更改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基础生命支持部分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王映珍 美国心脏病学会于今年10月份公布了期待已久的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本次指南主体结构与2005指南基本相似,但仍有几个最主要变化,现将部分变化罗列如下: 一、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 《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强调了高质量胸外按压(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并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的重要性。2005 年前后发表的相关研究表明:(1) 尽管在实施《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2) 各个急救系统(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3) 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基于以上几点问题,《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作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有关重视心脏骤停后治疗的新建议,以提高心脏骤停的存活率。 (一)、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仍然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需要,包括: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请注意,不再使用 5 厘米的成人范围,而且为儿童和婴儿指定的绝对深度较《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早期版本中指定的深度更深。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气,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中文版

《2010'AHA CPR & ECC 指南》 1 ?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 (2)尽早实施CPR :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 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 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 5s 3. 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 & ECC 指南》 《2010'AHA CPR & ECC 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cm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T C -A-B ★ 2010 (新):C-A-B

心肺复苏术(2019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心肺复苏术(2019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术(2010 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 1、发现患者意识不清,扪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来快速判断患者的是否心跳骤停,并快速建成患者是否呼吸停止或处于濒死喘息,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2、根据《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 如果只有一名施救者在场应该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 第一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轮 30 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按压和通气之比为 30: 2。 按压方法: (1)按压部位在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胸骨下半部);(2)双手掌跟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按压;(3)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幅度至少 5厘米,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 (4)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 100 1 / 5

次。 4、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成人): 用仰头抬颌法首先打开气道,是下颌角与耳垂垂直地面 70-90 度,形成气道开放,用人工气囊面罩覆盖患者的鼻子和嘴进行吹气,吹到看到患者的胸部隆起,吹起时间为 1 秒以上,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 开放气道的 4 种方法: (1)仰头提颈法: 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五只并拢、掌心向上,放在病人的颈项部,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 此法严禁用于颈椎受伤者。 (2)仰头推颌法: 一手掌放在前额,向下压,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固定于病人两侧的下颌角,并向上推举,收头部充分后仰。 (3)仰头抬颌法: 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中、食指尖对齐,置于下颌的骨性部位,并向上抬起,是头部充分后仰,避免压迫颈部软组织。 (4)推举下颌法: 医护人员站或跪在病人头颈部,双手中、食指并拢,分别固定两侧的下颌角,并向上提起,此方法适用于颈椎受伤的患者。 5、气管插管后使用高级气道通气: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模拟急救情景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急诊模拟情景 1. 接诊环节。 病人家属按床头铃呼叫护士,护士及时到达病房,发现病人意识丧失,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摆正患者体位,解开患者衣领,另一护士前来协助抢救工作,轮流为患者胸外按压。同时绑上袖带,吸氧、上心电监护。 值班医生为患者查体: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心电监护显示:患者无呼吸、无心跳、无血压,考虑心脏骤停。 立即心肺复苏:A:保持气道通畅B:人工呼吸C: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开辟静脉通道,给肾上腺素1mg 静推,必要时5-10 分钟重复一次。同时急查心电图。 立即通知上级医师,请ICU、心内科医师会诊。 2.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初步处理。 询问患者家属,患者发病心脏骤停前有无诱因,既往有无心脏病、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结膜是否充血、水肿、苍白,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位置、范围、程度,有无震颤、心包摩擦音;心脏的左右浊音界;心脏的心音、额外心音、杂音。 目前患者病情危急,况且年岁已高,虽然我们采取了积极治疗措施,在救治过程中仍可以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3.死亡。如果经济允许建议到ICU治疗,救治更加方便。由于本院医疗技术和技术力量与上级医院有一定差距,您与其他亲戚商量,可以往大医院转院治疗,我们会积极陪护,但在转院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后果,我院概不负责。如留院治疗,我们会积极治疗,现已告知上述风险,如果没有问题,请在病危通知单签字。 对病人处理: 1. 吸氧2.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体温、心律、血压、脉搏3. 开辟第二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维持有效呼吸、防止脑水肿与缺氧、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治肾衰竭及预防感染。 护士核对值班医生医嘱,重复确认,执行医嘱。 值班医师按照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 3. 会诊与处理。 ICU心内科医师5分钟到达病房。 心内科医师:继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完善相关检查,寻找病因与予以治疗。 ICU医师:患者病情危急,转入ICU进一步观察治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二、操作要点。 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小于10秒,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 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4.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5.采取仰头举颏法(医务人员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升/分(有氧情况下)。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秒钟,使胸廓抬举,连续2次。通气频率8-10次/分; 6.按压和通气比30:2; 7.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未成功则继续进行CPR,评估时间不超过10秒钟。

三、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秒钟; 2.成人使用1-2升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升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升简易呼吸器挤压1/3; 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4.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新旧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一、关键点 1、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2、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3、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4、避免过度通气, 5、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技术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技术 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是医疗护理工作中重要任务,在抢救过程中需要争分夺秒。因此,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并且需要常备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在遇有急危重病人时,当机立断、全力以赴,积极进行抢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心脏骤停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如果4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存活率可达50%,超过10分钟,生存渺茫。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 心肺复苏是指心跳和(或)呼吸骤停者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将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其主要目标是对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养,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的时间。包括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 C)、开放气道(airway A)、人工呼吸(breathing B)三个步骤。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许多原因可以引起心脏骤停,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两类: 1、心源性心脏骤停:由心脏本身病变引起的。如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传导阻滞等。 2、非心源性心脏骤停: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 非心源性原因可以分为:(1)、呼吸停止(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3)、药物中毒或过敏(4)、电击、雷击或溺水(5)、麻醉和手术意外(6)、其他:某些诊断性操作如冠脉造影、心导管检查。 不论原因如何,最终通过以下环节彼此影响而导致心脏骤停。 1、心肌收缩力减弱 2、冠脉灌注不足 3、心输出血量降低 4、心律失常 (二)、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又称为室颤。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2、心脏停搏:又称为心电静止。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条直线,或偶见P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缓慢、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 以上三种类型,虽在心电和心脏活动方面各有特点,但共同的结果是心脏丧失有效收缩和排血功能,使血液循环停止而引起相通的临床表现。其中以室颤最为常见。 (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当心脏骤停后,血流运行立即停止。由于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临床上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1、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 2、脉搏触及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秒内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诊断最可靠而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大动脉通常检查颈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10秒。切勿依靠听诊器反复听诊,更不应寻找检测仪器来判断而延误时间。因为心脏骤停后复苏开始的迟早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分秒必争。 (四)、心脏骤停处理

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

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按压深度和频率有了上限 原创2015-10-15文韬 美国心脏协会(AHA)今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b3779571.html,),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2015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新标准

2015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严华

2015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新变化 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官方网站及杂志(Circulation)上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指南(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本次更新共包括执行摘要、证据评价与利益冲突管理、伦理学问题、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儿童高级生命支持等部分文件。

一、概述 (一)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停搏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5-10秒:突然倒地,意识丧失; 30秒: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分钟:脑细胞开始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二)早期CPR的意义 CPR抢救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脏停搏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大于90%; 心脏停搏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大于60%; 心脏停搏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大于40%; 心脏停搏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大于20%;且侥幸存活者也可能是“脑死亡”者 心脏停搏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抢救白金时间:1分钟以内 抢救黄金时间:4分钟内 抢救白银时间:4—8分钟内 白布单时间:8—10分钟后

二、专业人员心肺复苏标准的变化 (一)按压深度 1、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2英寸(5厘米),但不超过2.4英寸(6厘米)。2010版指南为至少22英寸(5厘米)。 2、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1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婴儿大约4厘米,儿童大约5厘米,青少年则应按成人的按压深度5-6厘米。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定稿版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 流程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 2010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 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 CPR 2010 国际指南)(依 说明: (1) CPR 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 1 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 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 CPR 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 A 与助手 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 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 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1. a0 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 2. a1 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 3. a2 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 4. c0 摆放抢救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 5. c1 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 6. c2 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 7. c3 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 1mg 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 8. a3 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 9. a4 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 10. b0 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 11. b1 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 (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 12. d0 准备电击除颤: 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 13. d1 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 200J/360J、充电! 14. d2 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 15. c/b 继续 CPR 轮回: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以及护理,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总结疗效。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好转48例(96%)。 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心跳恢复之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护理价值,值得应用及推广。 标签: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心脏骤停主要是指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从而使排血终止,并出现心脏射血功能停止,无法听到大动脉搏动等一系列反应的一种急危病症。心脏骤停会导致患者呼吸停止,在短时间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即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缺血症状[1],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治疗与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心脏骤停诊断,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56.41±10.87)岁。 1.2 方法 对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进行治疗,即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准备急救设备、建立静脉通道等。 在对患者实施急救之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即降温护理、查房护理、吸痰护理、口腔护理、静脉滴注护理等。 2 结果 通过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措施治疗,经有效急救、护理最终好转48例(96%)。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诊断的时候,应该及时确切,患者最佳诊断时

2015美国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摘要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目录 简介 (1) 伦理学问题 (2)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3)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5)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 LS (7) 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11)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3) 心脏骤停后救治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 (16) 特殊复苏环境 (18) 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20) 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23) 新生儿复苏 (25) 培训 (27) 急救 (29) 参考文献 (32) 致谢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hanks the following people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ublication: Mary Fran Hazinski, RN, MSN; Michael Shuster, MD; Michael W. Donnino, MD; Andrew H. Travers, MD, MSc; Ricardo A. Samson, MD; Steven M. Schexnayder, MD; Elizabeth H. Sinz, MD; Jeff A. Woodin, NREMT-P; Dianne L. Atkins, MD; Farhan Bhanji, MD; Steven C. Brooks, MHSc, MD; Clifton W. Callaway, MD, PhD; Allan R. de Caen, MD; Monica E. Kleinman, MD; Steven L. Kronick, MD, MS; Eric J. Lavonas, MD; Mark S. Link, MD; Mary E. Mancini, RN, PhD; Laurie J. Morrison, MD, MSc; Robert W. Neumar, MD, PhD; Robert E. O’Connor, MD, MPH; Eunice M. Singletary, MD; Myra H. Wyckoff, MD; 和A HA《指南摘要》项目组。 简体中文版:Neil Huerbin, MD 和A HA Guidelines Highlights International Project Team 版权所有?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要点

《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要点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对于中国而言有些扎眼——“尽管近年有所进展,仍只有不到40% 的成人接受由非专业人员启动的心肺复苏(CPR),而仅有不足12% 的成人在急救医疗服务(EMS) 到达之前接受了AED 急救。” 对比之下,在我国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不到1%,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更是不到万分之一。沉思之余,我们先来看一下最新版指南中的更新内容。 对于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 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的更新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再次强调非专业施救者尽早启动CPR 的重要性 2010(旧):如果成人猝倒或无反应患者呼吸不正常,非专业施救者不应检查脉搏,而应假定存在心脏骤停。医务人员应在不超过10 秒时间内检查脉搏,如在该时间内并未明确触摸到脉搏,施救者应开始胸外按压。 2020(更新):我们建议非专业人员对可能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CPR,因为如果患者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这样做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也较低。 理由:新证据表明,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时接受胸外按压的患者受到

伤害的风险较低。非专业施救者无法准确确定患者是否有脉搏,而不对无脉搏患者实施CPR 的风险超过不必要胸外按压所造成的伤害。 2. 重点突出肾上腺素早期给药 2020 年(无变化/ 再次确认):关于给药时间,对于不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尽早给予肾上腺素是合理的; 2020 年(无变化/ 再次确认):关于给药时间,对于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在最初数次除颤尝试失败后给予肾上腺素是合理的。 图1: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

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操作流程图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 2010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 CPR 2010 国际指南)(依说明: (1) CPR 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 1 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 CPR 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 A 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 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1. a0 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2. a1 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 3. a2 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 4. c0 摆放抢救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 5. c1 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 6. c2 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 7. c3 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 1mg 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 8. a3 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 9. a4 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 10. b0 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11. b1 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 (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 12. d0 准备电击除颤: 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 13. d1 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 200J/360J、充电! 14. d2 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 15. c/b 继续 CPR 轮回: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英文版)

ISSN: 1524-4539 Copyright ?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int ISSN: 0009-7322. Online 72514 Circulation is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7272 Greenville Avenue, Dallas, TX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0.970889 2010;122;S640-S656 Circulation Hoek Callaway, Brett Cucchiara, Jeffrey D. Ferguson, Thomas D. Rea and Terry L. Vanden Mark S. Link, Laurie J. Morrison, Robert E. O'Connor, Michael Shuster, Clifton W. Marc D. Berg, John E. Billi, Brian Eigel, Robert W. Hickey, Monica E. Kleinman,Neumar, Mary Ann Peberdy, Jeffrey M. Perlman, Elizabeth Sinz, Andrew H. Travers, Farhan Bhanji, Diana M. Cave, Edward C. Jauch, Peter J. Kudenchuk, Robert W.Schexnayder, Robin Hemphill, Ricardo A. Samson, John Kattwinkel, Robert A. Berg, John M. Field, Mary Fran Hazinski, Michael R. Sayre, Leon Chameides, Stephen M.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Part 1: Executive Summary: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https://www.360docs.net/doc/bb3779571.html,/cgi/content/full/122/18_suppl_3/S640located on the World Wide Web at: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long with updated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is https://www.360docs.net/doc/bb3779571.html,/reprints Reprints: Information about reprints can be found online at journalpermissions@https://www.360docs.net/doc/bb3779571.html, 410-528-8550. E-mail: Fax:Kluwer Health, 351 West Camden Street, Baltimore, MD 21202-2436. Phone: 410-528-4050. Permissions: Permissions & Rights Desk,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a division of Wolters https://www.360docs.net/doc/bb3779571.html,/subscriptions/Subscriptions: Information about subscribing to Circulation is online at

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美国心脏学会(AHA)10月15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 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 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 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 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 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标注 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