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

(一)概述

1、任务依据。

《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本课程教材《道路勘测设计》

2、设计标准。

此地区为平原微丘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

3、路线起迄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所经主要河流、垭口及城镇。

起点桩号:K0+000,起点坐标:x=2950.038,y=4334.589,坐标起点高程:128;终点桩号:K1+714.651,终点坐标:x=2362.935,y=5831.652,坐标终点高程:137.2,全长公里。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

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

(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

(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5米左右,其中松土占10%,普通土占60%,硬土占30%,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30%,次坚石占40%,坚石占30%,土质密实,岩石风化程度中等。

3、水文地质评价。

路线所经地区面向热带海洋,降水量丰富。雨日、雨量、雷雨次数较多,属中国暴雨分区第9区。年降水量在1600~2000mm之间,其降雨特点为平原少于山区,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雨型为夏雨和台风暴雨,最大雨期长2.5~4.5天。暴雨强度大,径流速度较快。汇流时间一般约为30分钟左右。潮湿系数为0.75~2.0之间。地下水埋深一般丘陵地区为2.3米左右,平原及沟谷处约为1.3米左右。平微区低洼地方地表有长期积水。

(三)路线

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2、方案布置(包括各比较方案)及方案比选的论证。根据综合比较结果(附方案比较表)提出推荐方案。论述时应就方案的提出理由、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地物、不良地质等对路线方案布置和设计的影响;

(2)各方案的选择和布置情况(控制点间距、路线与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等的协调及其位置的确定);

(3)各方案平、纵指标的连续、均衡和协调情况等;

(4)征地、拆迁情况及铁路、原有公路、农田水利、电力、重要管线(道)等的干扰等;

(5)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造价以及运营效益的比较; (6)其它评价与比较。 平面线要素计算

一、JD1处 缓和曲线长度Ls

由旅客感觉舒适得: 333

800.02140.0360.03646.08400s v v Ls m R R α===?=

由行驶时间不过短得: ,min 80661.2 1.2

S v L m =

== 取整为5m 的倍数,采用缓和曲线长70m 。

(2)圆曲线内移植 P

2424

33

70700.50242688244002688400S S L L P R R =-=-=??

(3)总切线长

33

707031.4222402240400S S L L q m

R =-=-=?

T=(R+P ) =(400+0.5)

m

(4)曲线总长度

o 018070180

522400S L R βππ?=

?==??

+2Ls=

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5)五个基本桩号的确定如图1

图 1

图中: T—切线长,R—圆曲线半径,α—转角,Ls—缓和曲线长,ZH—直线与缓和曲线的交点,HY—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交点,QZ—圆曲线中点,YH—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交点,HZ—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交点。

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JD1 K0+352.61

- T 131.16

ZH K0+223.1

+ Ls 70

HY K0+293.1

+ (L-2Ls) 118.7

YH K0+408.504

+ Ls 70

HZ K0+478.504

- L/2 129.35

QZ K0+350.802

超距D=2T-L=2 3.62

故有QZ桩号算出JD桩号为QZ+D/2=K0+350.802+1.81=K0+352.61,为原曲线的JD的桩号符合,故验算无误

二、JD2处的桩号为K0+614.355,转角35°59′34.5″,R=250m

缓和曲线长度Ls

由旅客感觉舒适得:Ls=0.0214

由行驶时间不过短得:

,min

80

66 1.2 1.2

S v

L m

===

取整为5m的倍数,采用缓和曲线长70m。

(1)圆曲线内移植 P

P==

(2)总切线长

q=-

()

°′″

+34.98=11 6.46

(3)曲线总长度

=

L=(=(36-2

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JD K0+614.355

- T

ZH K0+497.899

+ LS 70

HY K0+567.899

+ (L-2LS) 130.83

YH K0+654.948

+ LS 70

HZ K0+724.948

- L/2 135.415

QZ K0+611.424

超距D=2T-L=2×116.46-227.049=5.862

故有QZ桩号算出JD桩号为QZ+D/2= K0+611.424+5.862/2= K0+614.355,为原曲线的JD的桩号符合,故验算无误。

三、JD3处的桩号为K0+864.635,转角28°36′13.5″,取R=250m。

缓和曲线长度Ls

由旅客感觉舒适得:Ls=0.0214

由行驶时间不过短得:

,min

80

66 1.2 1.2

S v

L m

===

取整为5m的倍数,采用缓和曲线长70m。

(4)圆曲线内移植 P

P==

(5)总切线长

q=-

T=()

°′″

+34.98=98.92

(6)曲线总长度

=

L=(=(29-2

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JD K0+864.635

- T

ZH K0+765.717

+ LS 70 HY K0+835.717

+ (L-2LS) 130.83 YH K0+890.525

+ LS 70 HZ K0+960.525

- L/2 135.415 QZ K0+863.121 超距D=2T -L=2×98.92-194.807=3.028

故有QZ 桩号算出JD 桩号为QZ+D /2= K0+863.121+3.028/2= K0+864.635,为原曲线的JD 的桩号符合,故验算无误。

四、JD4处的桩号为K0+433.928,转角31°4′59.6″,取R=400m 。

缓和曲线长度Ls

由旅客感觉舒适得: 333

800.02140.0360.03646.08400s v v Ls m R R α===?=

由行驶时间不过短得: ,min 80661.2 1.2

S v L m =

== 取整为5m 的倍数,采用缓和曲线长70m 。

(2)圆曲线内移植 P

2424

33

70700.50242688244002688400S S L L P R R =-=-=??

(3)总切线长

33

707031.4222402240400S S L L q m

R =-=-=?

T=(R+P ) =(400+0.5)

° ′ ″

m

(4)曲线总长度

o 018070180522400S L R βππ?=

?==??

+2Ls=

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JD4 K0433.928 - T ZH K0

+ Ls 70 HY K0+293.1

+ (L-2Ls) 118.7 YH K0+408.504

+ Ls 70 HZ K0+478.504

- L/2 129.35 QZ K0+350.802 超距D=2T -L=2 3.62

故有QZ 桩号算出JD 桩号为QZ+D /2= K0+350.802+1.81=K0+352.61, 为原曲线的JD 的桩号符合,故验算无误

平曲线要素汇总表

表1平曲线要素汇总

表2平曲线要素汇总

3.2竖曲线计算-

图2.竖曲线要素示意图

变坡点1

变坡点桩号为K0+300,设置凸型竖曲线,变坡点标高为134.213m,两相邻路段纵坡为

,,取竖曲线半径R=4500m。

①算竖曲线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K0+300)- 73.8= K0+226.2 竖曲线起点高程: 134.213+73.8×0.0199=135.68m 竖曲线终点桩号: (K0+300)+ 73.8= K0+373.8 ②计算设计高程 桩号 处:

横距

竖距00427.04500

22.622

2

=?==R x h m 切线高程 65.13500427.02.6-68.135=?m 设计高程m 645.13500427.0-65.135= 变坡点2

变坡点桩号为K0+560,设置凹型竖曲线,变坡点标高为130.859m ,两相邻路段纵坡为%36.1%,07.0%,29.11221=-==-=i i w i i ,取竖曲线半径R=4500m 。

①算竖曲线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m w 2.61%36.14500R L =?==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K0+560)- 61.2= K0+498.8 竖曲线起点高程:130.859 +30.6 0.0007=130.88m 竖曲线终点桩号: (K0+560)+ 61.2= K0+621.2

②计算设计高程 桩号 处:

横距

竖距00861

.04500

28.822

2=?==R x h m 切线高程 130.88-8.8 x0.00861=130.80m 设计高程130.80-0.00861=130.79m 变坡点3

变坡点桩号为K0+840,设置凹型竖曲线,变坡点标高为131.055m ,两相邻路段纵坡为 , ,取竖曲线半径R=4500m 。 ①算竖曲线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K0+840)- 60.03= K0+779.97 竖曲线起点高程: 131.055+60.03×0.01404=131.897m 竖曲线终点桩号: (K0+840)+ 60.03= K0+900.03 ②计算设计高程 桩号 处:

横距 竖距

切线高程131.897-9.97 x 0.011=131.787m

设计高程131.787-0.011=131.677m

变坡点4

变坡点桩号为K0+290,设置凹型竖曲线,变坡点标高为137.374m,两相邻路段纵坡为

,,取竖曲线半径R=4500m。

①算竖曲线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K0+840)- 60.03= K0+779.97

竖曲线起点高程: 131.055+60.03×0.01404=131.897m

竖曲线终点桩号: (K0+840)+ 60.03= K0+900.03

②计算设计高程

桩号处:

横距

竖距

切线高程131.897-9.97 x 0.011=131.787m

设计高程131.787-0.011=131.677m

(整理)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个人实习总结 个人设计总结 一、实习目的 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通过实地测地形图,在图上运用《道 路勘测设计》的理论知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线设计规范,结合地形地 物,进行选线、定线,设计纵断面与横断面,然后实地放线。加深对理论知 识是理解,建立道路勘测的感性认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三周(18周—20周) 三、实习地点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四、实习内容 在平原微丘区域内,按指定地点测绘带状地形图,测绘宽度60米,长 度每组1000米左右。然后拼接地形图。将地形图拼接,地形图按一般二级 公路线性标准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选定弯道不少于3个、长度不少于350 米的线路。设计完成后,进行实地放线。

五、使用仪器 所用设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花杆、皮尺、计算器、绘图用具等 六、实习进度 (1)第1-2天:动员实习、分组,领取仪器,现场踏勘 (2)第3-7天:测基平和中平,计算导线闭合差; (3)第8-12天:在带状地形图上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 (4)第13-15天:放样 (5)第16-21天:测绘横断面。 七、个人心得与总结 三个星期艰苦的道路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这二十几天对我们真的是一种

考验,期间有苦有累,有困难有快乐! 实习过程是苦的,早上大家起得又早,中午又不休息,吃完饭就拿者仪器 出去了。有的组为了赶进度,连中午饭都不吃了,有的就整天泡在那里。“正所 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噫!” 最困难的是测量过程,虽然这学期上过课,也有过测量实验,但是只是理 论上的学习,没有太多实际操作,半生不熟的。比如使用全站仪的时候,调了将 近两个小时,还是不行,最后还是看了看书上是怎么样的调节顺序和按键的方法, 我们才没耽误宝贵的时间。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就是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大三上新学期计划

我的新学期计划 大学的第二个暑假在炎热的夏天末结束,我已开始跨入大学的第三个年头,相比于大一大二的稚嫩来说,步入大三的我更加成熟。看着大一新生在太阳下军训,感叹时光像钢琴上弹奏的音符一样快速流逝,又像脚印一样在生命旅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教会我们成长,让我们经历蜕变,破茧成蝶。两年的大学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留给我们大三新生的却无尽的财富。 新学期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虽然不尽相同,但大致方向是一样的,都是让自己变得更强,更好。我的计划也就是在新的学期里努力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不仅如此,还要经常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身体,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还希望自己能在期末考试上考出好成绩,并且英语六级可以顺利通过。我知道,要做到这些是很难很难的,但是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退缩,那这些又将变得非常容易。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级同学彼此间的感情也不断加深。作为班上的生活委员,我决心尽我的最大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同时希望全班同学能够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那么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办到的。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将更容易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虽说大学的班级意识没有中学的那么强烈,但当毕业时这种集体总是感异常浓烈的体现了出来。身为生活委员,我将会更加充满热情的在生活上为同学们服务,在节假日的时候给同学们予节日的

问候,充分发挥我的职能为同学们服务。 在学习上,上学期英语六级考试没有通过,从成绩上看还是自己的听力太差了,所以从这学期开始加大听力的训练,同时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强化,每天要给自己规定记一定的单词数,夯实基础。今年12月份英语六级要改革,有些考试内容做了改动,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学期一定要把英语基础打好,迎接六级考试。 这学期专业科目多了许多,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等等,课业比上学期重了许多,我要对自己高要求,上课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经常泡在图书馆,保持高效率的学习习惯,至始至终保持这种对学习的热忱,争取在期末的时候考个优异的成绩。 在生活方面,我要将自己的生活费规划一下,不浪费每一分钱,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周末可以跟姐妹们窝在宿舍看看电影,丰富周末生活。希望生活,学习,思想,人际关系等等在新学期都有所提升,让自己的大三生活过得更充实,快乐。 新学期,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园地,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荣誉的桂冠往往要荆棘编就,成功的道路往往由汗水铺通,征途决非一帆风顺。它需要忠贞不渝的追求,朝气蓬勃的热情,脚踏实地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攀登。计划制定好了就要去实施。所以,我要培养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的大三开始了,虽然学期才刚开始,很多事情还无法预见,或许现在订计划可能为时过早。但是我会努力制定出详细的方案计划尽力把各项活动落到实处,使新学期尽力在我的规划掌握之中,使我的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选编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选编

1. 绪论 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方面成就十分显著,国家在基础建设资金的大规模连续投入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路路网也更加合理。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为汽车快速、高效、安全、舒适地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标志着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和科学技术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本某一级公路地处东北山岭重丘地区,无不良地质状况,沿线的土质多为粘性土。但是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分布有大量山峦、丘陵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山岭地区的展线问题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始资料、公路平面设计、数据计算等。 本着科学、谨慎、认真、务实的原则。本人在设计过程中参阅了《公路勘测设计》、《公路设计规范》、《路基路面工程》、《公路设计手册》、《工程概预算》等专业文献。力求做到在技术上先进适用;费用上经济合理;施工上安全可靠,并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使设计更加完善的目的。 1.1 原始资料 本设计是根据所给比例尺为1:1000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所在的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质、水文等资料进行的某一级公路的施工设计。本设计地形图主要为山岭重丘区,整个设计应遵循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 1.1.1 地形、地貌 本设计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东部温润季冻区,山岭重丘区沿河线。 1.1.2 地质、气候、水文 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山顶多有碎落现象,在碎落带地区设置碎落台,以堆积碎落岩屑和土石,便于养护时清理。山坡地下水3米以下,洼地地下水1.5米以下。 1.1.3 公路设计基本参数 通过对该公路所处的地形、地貌、公路等级、交通量及设计车速的分析调查,对远景交通量进行计算,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1.1规定:“双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的要求,确定采用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进行设计。现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将本次设计所采用的指标列出如下: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普通公路四级) 设计资料:1.地形资料:《课程设计用地形图》 2.地质资料:地表以下1m范围内为松土,其余为强风化砂岩 3.区域概况: 位于华南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下游,地跨东经112°59′-113°15′、北纬21°27′-22°51′之间。 本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相接壤,地貌类型多样。丘陵台地土壤主要是赤红壤,土层较为深厚,富含有机质;平原则为深厚肥沃的水稻土,潜在肥力高,是本区主要的农业土壤,为稻谷、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等赖以生长的基础。 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多雨,阳光充足。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732-2003小时。年平均气温21.8℃-23.2℃,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2.9℃-13.7℃;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1℃-28.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2,极端最低气温为0.5℃。全年无霜期达354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2700毫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夏秋盛吹偏南风,高温多雨;冬春常吹偏北风,干冷少雨。全年降雨量70%集中在4月至9月,形成明显的雨季汛期。夏秋,沿海一带常常受到台风洪涝侵袭,台风风力最大可达12级。风灾洪涝是主要的自然灾害。 二、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要求 ㈠、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2017年度)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 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7 年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 设计参数 (2) 1.1 控制要素 (2)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1.3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1.4道路平面设计 (4) 1.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 设计综合评价及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8)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土木工程层次专升本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代码 课程设计题目道路勘测工程 课程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在给定的地形图上,结合自然条件与给定的道路设计速度,在给定的起终点上进行道路设计。 2.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的速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分幅。 3.完成相应的各种图表和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内容: 1、控制要素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道路平面设计 5、道路纵断面设计 6、道路横断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01 [2] JTG B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 设计参数 1.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h。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2.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30m ②一般最小半径65m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 表2.21 圆曲线半径要求 技术指标三级公路 一般最小半径 (m) 65 极限最小半径 (m) 3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 路拱% 0.2 ≤350 路拱% 0.2 ≥450 1.2.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1.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35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题目:某地区二级公路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工程5班 学号:051201530 学生姓名:聂宇 起讫日期:2015年6月1日—2015年6月19日 指导教师:阙云、方绪华职称:副教授、副教授

说明:本表除签名外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本表不够,可另加页。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II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指导书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二O一五年六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指导书 一、公路勘测设计程序与内容 修建一条公路首先必须进行勘测设计。勘测设计工作的依据是计划任务书。在任务书中,明确阐明该路的建设意义、技术等级、技术标准、基本走向、按几阶段进行测设、投资估算、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因此,在进行一条路线勘测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任务书中各项规定,并按其执行。 公路勘测设计有一阶段和两阶段设计之分。 所谓一阶段设计,即首先进行踏勘,提出踏勘报告,经审批后,一次性现场实地定线,进行详细测量,收集公路设计所需全部外业资料,并进行内业设计工作,完成平、纵、横设计图及其他文件表格,经外业验收通过后,再进行深化设计,最后完成施工图、文件、编制预算文件,最后验收通过,交付施工单位施工。目前一般小型公路工程的测设采用一阶段设计。 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为初步设计、第二阶段为施工图设计。纸上定线可作为初步设计进行,即在路线通过的走廊带内用航测或地区测量,绘制1:500、1:1000或1:2000的大比例地形图,在实地踏勘基础上,进行纸上定线,充分拟定若干条可行的路线走向,进行方案比选,经各种评估与数据分析,最后确定一条正线,在地形图上,充分发挥纸上定线的长处,确定平面线位置,编制桩号,计算坐标,然后进行一系列平、纵、横设计,完成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概算,报请上级审批。第二阶段,经审批后,将纸上所定路线按坐标放到实地去,并进行纵横断面测设,桥梁涵洞以及其他外业资料的测设与调查,据此,完成道路设计的各种施工图表文件,编制预算,经验收交付施工单位施工。一般高等级公路均作两阶段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纸上定线,进行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与横断面设计,具体内容由任务书规定。一般纸上定线具体内容如下: 1)依据任务书规定,在小比例地形图上(1/1000~1/5000)作方案比选,初步确定比较线长度,桥涵及其他人工构造物数量,土石方数量,估计造价,并从营运里程长短,营运时间等因素上加以比较,从中选一条正线。 2)在大比例地形图上(1/500~1/2000)依据具体地形,做平面线形设计,即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确定各平曲线要素,敷设桩号。 3)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计算路基设计表。 4)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5)进行桥梁涵洞布置,确定桥型长度涵洞孔径型式等。 6)进行挡土墙及其他人工构造物设计。 7)进行路面设计。 8)编制预(概)算。 在进行纸上定线,方案比选时必须首先到现场去进行踏勘,了解路线所经地带地形,桥位,土壤地质情况,工程难易程度,听取当地群众意见,但因条件所限,我们设计的纸上定线给予省略。 现就纸上定线中平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等需注意的问题加以叙述。 二、平面设计 在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平面线形设计有着充分的自由,视野开阔,地形、地势、地物、河流、山脉等一目了然,所定路线可作多次修改,因此可以定出理想的线形来。 1、具体要求 1)、定路线要流畅顺适,线形优美,利于快速安全驾驶,满足技术标准各项规定,这是起码要求,在不显著增加工程量时,线形力求高标准。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系别:土木系 班级:08道桥<1>班 姓名:王俊文 学号:08202052136

第一章总说明 1.1设计概述 1.课题名称:某山区一级公路路线设计。 2.设计要点: 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分车道行驶。本路段为山区,多为高低起伏地貌。地势较陡。 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车速为80Km/h. 地形图比例尺1:2000 3.主要参考文献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路基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交通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 2.1说明 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设计性强的一项工作。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选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道路选线应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

2.深入调查当地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 3.力求路线短捷及保证行车安全。 4.选线要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的结合原则。 5.充分利用地形,搞好平,纵,横三面结合。 6.道路设计要考虑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的原则,以取得最佳的用地与投资。 7.要考虑施工条件对定线的影响。 2.2路线平面设计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以米计)。(v是设计速度,以km/h计)。 3.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对于一级公路山丘地形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 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时,应设置缓和曲线。一级公路山区地形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00m。 5.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700m,最小值140

道路设计任务书(可编辑修改word版)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批次、层次、专业 校外学习中心 学生姓名学号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长沙市麓ft二级公路工程设计(自拟)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通过该设计锻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设计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行一般公路设计,达到通过设计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一)、设计资料 (1)教学用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 (2)道路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 该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湖南省境内南部温润区,年平均气温在16°C 左右,≥10°C 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4700~5300°C,全年无霜期为278 天,初霜期一般出现在11 月底,终霜期一般在2 月下旬,冬季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为5°C 左右,最低气温在0°C 以下的天气集中出现在12 月中下旬和1 月上旬,少部分出现在1 月中下旬,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2°C,提前一个月入春。夏季水量暴涨会冲毁路堤,这些会对公路交通构成严重威胁;该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最多风向是静风;次多风向:6、7、8 月为北风,

其余各月为东北偏北风。 (3)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沿线无不良地质状况。 (4)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 农田处有灌木区,农田多旱地。沿线多粘质土。 (5)交通量资料: ① 近期交通量 (二)、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1.主要技术标准 本项目为公路二级,设计速度为40km/h。 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六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不需进行抗震设防。 2、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三)、毕业设计内容 1.文字部分主要描述一下道路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和交通情况。 2.平面设计 根据交通量确定道路等级,然后在1:500 地形图上确定从 A 点到 B 点间两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某公路施工图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年级: 2013年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乔娜

1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交通量如下: 桑塔纳2000:2300辆; 江淮a16600:200辆; 黄海dd680:420辆; 北京bj30:200辆; Ep140:580辆; 东风sp9250:310辆。 设计交通量:d N =0N ×()11n r -+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0N —起始年平均交通量(辆/日); r —年平均增长率; n —远景设计年限。 代入数字计算: 2 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大部分。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沿着中线竖直的剖切,再展开就成为纵断面。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是横断面。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是道路的几何组成。 道路的平面线形,受当地地形、地物等障碍的影响而发生转折时,在转折处需要设置曲线,为保证行车的舒顺与安全,在直线、圆曲线间或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要插入缓和曲线。因此,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因素。 直线是平面线形中的基本线形。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都不好,因此要加以限制。直线使用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直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截等特点,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但长直线容易使司机由于缺乏警觉产生疲劳而发生事故。

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平曲线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曲线最小长度以及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平曲线的半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而定: ) (1272 i V R +=μ 式中:V-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i -横向超高,我国公路对超高的规定。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缓和超高最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小行车震荡。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q=2s L -23240R L s 内移值: p=R L s 242-34 2384R L s 缓和曲线角:0β=28.6479 R L s 切线长:()2T R p tg q α=++ 曲线长:0(2)2180s L R L π αβ=-+ 外距:()sec 2 E R p R α =+- 切曲差:2J T L =- 桩号的确定: ZH 点里程:T JD -01 HY 点里程:s L ZH + QZ 点里程:2 L ZH + YH 点里程:s L L ZH 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标准

《道路勘测与设计》课程标 准 教学单位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所属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使用教材道路勘测与设计 编制时间2011年6月10日 教务处制

《道路勘测与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在掌握公路和城市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规划知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熟练使用现代测量仪器和专业计算软件进行室外路线勘察和室内文件编制。同时,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道路路线设计的新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道路路线勘察与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运用国家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规程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标准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单元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教学单元按照道路勘测的基本程序编排。即设计标准、设计规范和设计程序认知、平面设计、纵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路线选线、路线定线、城市道路设计、排水设计、附属设施设计进行教学情境安排,各个教学情景均含有理论知识和学生应当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内容高度一致,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际设计任务的能力。 本课程后续安排有公路综合设计工作任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公里左右公路路线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有条件时应结合实际地形条件选定综合设计),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现场参观、理论授课、单元工作任务单、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过程及内容,能够合理应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独立地对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进行设计,并掌握道路外业勘测的程序及内容。 1、能力目标: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技术标准概述 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 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3) 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3) 二平面设计 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 (4) 2.2路线方案比选 (6) 2.3选定方案的精算............. ... (6) 2.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8) 2.5逐桩坐标计算 (9) 三纵断面设计 3.1中桩地面高程 (11) 3.2厘米格坐标纸点绘地面线 (12) 3.3进行纵坡设计 (12) 3.4竖曲线要素计算 (12) 3.5设计高程计算 (12) 3.6竖曲线计算表 (14) 四横断面设计 4.1技术指标 (16) 4.2道路的组成及尺寸 (16) 4.3加宽超高计算 (16) 4.4视距验算 (18) 4.5横断方向地面高程 (18) 4.6路基设计表 (18) 4.7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8) 五结束语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七附表 (21) 一、技术标准概述 设计公路为三级道路,设计时速为40Km/h 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100 m 极限值60 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 m 最大半径10000 m (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0 m 一般值50 m (3)平曲线间插入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长度宜大于6V(240 m)方向宜大于2V(80m) (4)平曲线最小长度 70 m (5)直线段最长距离宜小于20V(800米) 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1)最大纵坡度:7% 最小纵坡: 0.5% (2)最小坡长:120m (3)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 3 4 5 6 7 最大坡长—— 1100 900 700 500 (4)竖曲线半径:凸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 极限值4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 极限值450m 竖曲线长度一般值 90m 极限值 35m (5)平纵配合满足“平包竖”,或者错开距离不小于3s的行程(33.33m)。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1)宽度行车道宽度:2×3.5m 土路肩宽度:2×0.75m 路基总宽度:8.5 (2)视距①停车视距:40m ②会车视距:80m ③超车视距:200m (3)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路拱横坡度取用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二平面设计 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1)粗略量取转角量取αE=20°αF=3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400m, 极限值:2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 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注: (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4×3.75=15m 硬路肩宽度:2×2.50=5m 土路肩宽度:2×0.75=1.5m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 路基总宽度:24.5m 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

0m时, 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 ,取2%, 3%。 、选线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3、纸上定线: (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 (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 (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 (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三、路线平面设计 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 3、平曲线计算: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则: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黑龙江大学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年级:2008级 学生姓名:刘斌 指导教师:郑丽娜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第二章设计依据 (3) 公路等级的确定 (3) 技术标准 (3) 第三章选线与定线 (4) 地形条件 (4) 选线原则 (4) 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平面设计 (5)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5) 直线的设置 (5) 缓和曲线设计 (5) 平曲线设计 (6) 第五章纵断面设计 (8) 设计要求 (8) 坡长设计 (8) 坡度设计 (9) 竖曲线设计 (9) 平纵组合设计 (12) 第六章横断面设计 (13)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3) 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 (13) 土石方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5) 附表 (16) 附图 (20)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公路路线设计》(纸上定线) 二、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 公路路线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二)要求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三、设计资料 1.地形图一张,比例尺1:5000。 2.沿河两岸10 m之内不能修路,沿河两岸取土不受限制。 3.施工条件 两侧都可以取土,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四、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 本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000辆,地形为平原微丘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五、提交的设计成果 (一)编写设计说明书 1.平面设计说明书(路线的走向、设计原则、各曲线设计等)。 2.纵断面设计说明书(设计原则、平竖曲线组合及竖曲线设计等)。(二)完成的图表 1.线路平面设计图(50m一个整桩、曲线主点桩及必要的加桩)。 2.线路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横向1:2000;纵向1:200。 3.横断面设计图(仅提交不同类型的断面) 4.平面线形元素一览表 5.竖曲线元素一览表 6.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表 7.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六、设计要求 1.图纸中线形、字号、尺寸、数字、说明等都要符合制图要求 2.说明书应以钢笔书写,文字简练、术语准确,说明书应有目录,分章节书写,包括原始资料,计算数据、说明设计意图。计算简图、计算公式等都要做分析和说明,设计成果可列表说明,对成果应有适当的分析。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试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试重点: 第一章 1、五种运输方式 2、道路技术分级,理解按功能性选择道路等级的原则 3、交通量、通行能力、运行速度、道路建筑限界的概念 4、道路设计的总体要求:安全、舒适、迅速、经济 5、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作用及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 1、平面线形三要素 2、直线长度为什么要限制?什么叫断背曲线,如何解决? 3、圆曲线半径计算公式,圆曲线三个最小半径的概念及应用原则。 4、缓和曲线的作用?回旋线作缓和曲线的原因?缓和曲线参数的计算公式 5、基本型设置缓和曲线的条件P133 6、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平包竖),避免的形式。 本章计算题重点看课件里关于S形曲线例题,另外两同向圆曲线径接作为复曲线的设计要会,一定要会计算里程桩号。 第三章 1、汽车的行驶阻力分类,汽车的运动方程式、行驶条件。 2、动力因数的概念,动力因数的计算公式,D=f+I,动力特性图要理解,P59,利用动力特性图分析什么是汽车行驶的稳定、不稳定行驶状态。 3、最大纵坡限制的原因,达到极限长度后该如何处理。 4、坡长限制要理解(最大、最小) 5、合成坡度、缓和坡段、平均纵坡的概念 6、凹凸竖曲线最不利的情况各是什么? 7、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的概念。 8、竖曲线最小半径如何确定? 本章计算题,书上例题形式,一定要会。 第四章 1、设置加宽的原因、加宽过渡的形式。 2、超高的概念,超高的过渡(无中间带、有中间带),要求要会绘图P104\105,并掌握各种方式的适用条件。 3、视距的概念,种类,视距检查的方法,各等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视距的保证。 4、土石方数量计算公式P125,土石方调配的原则(先横后纵),计价土石方计算公式,经济运距的概念。 第五章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

1、山区四级路,设计车速 V =40km /hr ,最小半径R= 60m ,现场定线结果如图示,JD A 的里程为K1十072.60,R A 选定为80m ,按线形要求(夹直线长为2.5V (m )) (1)试定R B (2)计算曲线要素,推算里程桩号。 JD A 41°06′44″ JD B 32°31′14″ 165m 1、①m tg R T A A A 302"44'0641802=?=?=οα (2分) m V T AB T A B 35100301655.2=--=--= (2分) m tg tg T R B B B 1202"14'313235 2 == = ο α (2分) ② m R L A A A 40.57180 =??= πα (1分) m R L B B B 11.68180 =??= πα (l 分) m L T D B B B 89.111.68702=-=-= (1分) JD B 的里程桩号为 K1+072.60—30+57.40+135=K1+235 ZY B =K1+200 (1分) YZ B =K1+268.11 (l 分) 06.2341+=K QZ B (l 分) 2.某变坡点桩号为K15+150.00, 高程为580.00m ,i 1=0.6%,i 2=4.8%,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竖曲线的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15+100.00、K15+180.00及终点的高程。 ①%2.412=-=i i ω为凹形竖曲线(1分) ②m R L 210=?=ω (1分)

m L T 1052== (1分) m R T E 10.122 == (1分) ③所求点的高程 起点K25+345 高程779.16m (1分) K25+400 高程 779.90m (1分) K25+450 高程 781. 10m (1分) K25+480 高程 782.06m (1分) 10年 1.已知某JD 桩号为K1+780.502,偏角α=51°42′30″,初定缓和曲线长度L s=40m , 半径R =225m (1)计算曲线要素; (2)推算JD 的ZH 、HY 、QZ 、YH 、HZ 点的里程拉号。 1. 某四级公路路基宽B=9.0m ,路基外边沟宽1.5m ,某JD 点距房角1 2.33m ,偏角为 20°30′28″①在不拆房的情况下(不设缓和曲线)半径应选多大?并计算曲线要素;②如果JD 的里程桩号为 K10+500.00推算 ZY 、QZ 、YZ 的桩号(8分) JD 20°30′28″ ①m E 33.65.15.433.12=--= (1分) m Sec Sec E R 3901 2"28'302033 .61 2 =-=-= ο α (1分) 55 .702 =?=α tg R T (l 分) 59 .139180 =? =πα R L (1分) 32 .612 =-?=α Sec R E (1分) ②ZY=JD-T=K10+429. 45(1分) QZ=ZY +L/2=K10+499.25(1分) YZ=ZY+L=K10+569.04 (1分)

07140912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河南城建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交通工程专业 《道路勘测设计》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设计题目: 湖南西南山区二级公路设计 设计周数: 二周 班级:0714091/2 班 指导教师:李辉夏英志 发题日期:2011年12月05日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16日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工程系0714091/2班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湖南西南部某山区二级公路设计 二、设计时间及地点 课程设计的时间在第一学期的第15、16周,共计二周,12月5日——12月16日。设计地点在10号教学楼B座601、602教室。 三、课程设计的目的 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结合课程教学,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和具体条件,要求对湖南省西南部山区二级公路进行设计。该公路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某山岭重丘区,气象资料主要包括: 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是东南区季风的边缘,受海拔、地形和森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低,变幅较大,空气湿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多为东南风,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3.2℃。一月份平均气温-6.7℃,七月份平均气温26.7℃。日照充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6-138千卡/cm2,年日照时数2400-2700小时。降水量年均500-560mm左右,最高899.5mm,最低346.4mm。年平均相对湿度55.6%。雪期,冻土期为90天左右,初雪期11月上旬至中旬,冻土期开始于11月下旬,次年3 月上旬开始解冻,年最大冻土深达107cm。 四、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1. 山岭重丘区地形图:按编号对应,比例为1:2000。 2. 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地表水源充足,流量相对稳定,山坡地下水 3.0米以下,有较大范围的补给汇水区,调节能力强,流量比较稳定。 3. 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生态条件优越,森林植被长势良好,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地处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交错区,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树木较多,沿线多黄土,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 4. 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况:沿线有丰富的砂砾、碎石,有小型采石场和石灰厂,水泥和沥青均需外购。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武汉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胡一熊公路AB段初步设计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目录 一、概述 1.1、设计内容及目的 1.2、设计步骤 二、设计说明 2.1 道路选线 2.1.1 选线原则 2.1.2 方案比较 2.2平面设计 2.2.1 直线设计 2.2.1 圆曲线设计 2.2.3 缓和曲线 2.2.4 平面曲线组合设计 2.3 纵断面设计 2.3.1纵坡及坡长设计 2.3.2竖曲线 2.3.3 道路的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3.4纵断面设计要点和方法 2.4 横断面设计 2.4.1纵断面设计要点和方法 2.4.2曲线的超高、加宽于视距保证 三、小结

一、概述: 1.1、设计内容及目的 胡一熊公路为本路网中某路段,拟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AB段位于微丘地段。段起点设计高程99米,终于设计高程111米,起终边方位不受限制。本路段设计时,不受水位的影响。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本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胡一熊公路AB段初步设计的部分工作,具体内容为:(1)选择路线方案;(2)公路平面设计;(3)公路纵断面设计;(4)公路横断面设计。 1.2、设计步骤 (1)选取比例尺(1:2500); (2)根据已知点的坐标量取坐标距离,求得各点坐标; (3)计算角度,选取半径; (4)缓和曲线要素计算; (5)计算A→JD、B→JD的距离; (6)计算五个基本桩号以及方位角; (7)每50m设一个桩,计算各桩方位角以及X、Y坐标,列出逐桩坐标表,参见P45(50m桩在转弯曲线不考虑); (8)竖曲线设计,在地形图上根据路线位置以实际每50m为一个桩号,量出各个桩号,对应的未设竖曲线时的设计标高,绘出地面高程线,在坐标纸横向表示水平距离,比例为1:2500,竖向比例1:100,根据地面线高程初步设定设计线,竖曲线要进行要素计算,变坡点及其他桩号处,计算设计标高; 参考书中P49 (9)横断面设计包括直线段横断面和曲线段横断面,行车道宽取7m,非机动车道宽2.5m(每边),路肩1.5m;参考书中P118 (10)小结。 二、设计说明 2.1 道路选线 道路选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 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测量和设计工作。我们本次选线为纸上定线. 2.1.1选线原则 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 经济等上的因素。本次为丘陵区选线,等级为三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