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高三历史第一次学情分析试题

最新资料高三历史第一次学情分析试题
最新资料高三历史第一次学情分析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致远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学情分析试题(历史)

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2.“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材料所指的制度应该是:()

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

C.明代的内阁制度 D.元代的行省制度

3.在梭伦改革的内容中,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 A.按财产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权利越大

B.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D.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4.古代罗马的公民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是指()

A.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外族自由民 B.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C.罗马本邦的自由民 D.指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公民

5.奥巴马和萨科奇是当今美国和法国的总统,穿越时空的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拥有行政权 B.军队最高统帅

C.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

6.西方列强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侵华的变化有()

①以华治华成为显著特征

②主要采取武力手段扩大侵华权益

③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

④列强之间争夺更加激烈

⑤日本和美国日益取代英法在华优势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这份传单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十九世纪三四十年的欧洲工人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时期 D.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8.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

A.七届二中全会 B.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

C.1954年第一届人大 D.中共八大

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

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10.下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C.苏联影响大增成为政治军事大国 D.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11.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样势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C.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2.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13.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经营管理体制②产品分配权利

③土地所有制形式④生产经营的权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共同的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5.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

17.有的学者将战国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道、法、墨、儒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儒、道、墨、法

18.下列历史人物提出的思想主张中,不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为贵,君为轻”

C.“存天理,灭人欲” D.“与民休息,道在不扰”

19.“‘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

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20.下列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这种画风继承了中国画的哪种风格?()

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风格

二、非选择题(共60分,其中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24.25题各10分)

21.(14分)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4分)

(3)以材料一.二所述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4)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3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答案,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材料二“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人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孟德斯鸿《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论法的精神》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知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鸡《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材料二、三中的“公民”的含义是什么?(2分)

(3)你对材料二中的“政治自由”有什么看法?(2分)

(4)材料三中“自然的自由”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理解“社会契约,”?材料三有哪些

不足?(4分)

(5)材料四提出的是什么政体?核心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4分).

24.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其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

材料一

材料二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三

材料四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3)你认为材料一、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因

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材料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英]《权利法案》(1689年)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2’)

(2)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4’)

(3)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4’)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ACABD BCCCB DDCAA BACCD

二、材料题

21.(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2分)

(2)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2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政府(2分)(3)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但也容易产生摩擦和推诿,影响决策效率。(4分)

(4)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4分)

22.(1)特点: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依赖(4分)(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2分)

(3)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2分)

(4)处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2分)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2分)

23.(1)不矛盾。在资产阶级看来,表达自己观念的权利是基本的人权,观念的不同是社会的客观存在,二者互不排斥,是统一的。(2分)

(2)是受社会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2分)

(3)“公民”受法律保障的权利不受侵犯,但也不能去侵犯其他“公民”的权利。(2分)(4)“不受限制的自由。”(1分)“社会契约”是指体现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和法规。(1分)不足:未指出私有财产的前提是财产的合法来源(1分);任何时

候.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公民的“一致同意”。(1分)

(5)“三权分立”的政体。(2分)核心是权利的相互制约与平衡。(1分)在当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分)

24.(1)性质:奴隶制民主改革;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3分)(2)内容:梭伦的“解负令”.商鞅废除井田制.孝文帝迁都.汉化政策。(3分)

(3)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2分)

(4)共同因素: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者敢于冲破阻力的坚强决心;有坚强的后盾;采取正确的策略。(2分)

25.(1)材料一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材料二则认为权力来自于人民,反抗残暴统治是上帝授予人民的权利。(2分)

(2)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4分)

(3)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4分)

英语学习学习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王永霞 一、八年级三班学情现状: 没有尖子生,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差生比例占全班比例在30%以上。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培养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中游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带动下游学生,减少差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教学措施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自主的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和性格内向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讲话机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预习、课堂展示等,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八年级英语期中学情分析 王永霞 本次期中试卷结构合理,直接采用中考试卷结构模式,与中考接轨,既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对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的测查。同时,试题能根据课程标准把握重点、难点;知识点覆盖全面。本次考试,我所教班级的均分分别

【强烈推荐】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大揭秘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大揭秘 一、历史材料题的特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材料解析题一般的格式是由“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设问”组成。材料解析题作为一种考察方式,有它自己的特点,不管有几个材料,总有一个中心,我们可以称其为题眼,也可以说是命题者的意图:命题者往往想通过这一题考察学生的哪些知识。一般的命题意图思路是:材料一指出了……;材料二指出了……;材料三指出了……;几个材料,分别从_、_、_等方面提供了关于_的信息;由此可以判断出此题是想考察考生的_知识,这就是命题者的意图,这就是题眼。因此,我们就可以结合教材中有关的知识来回答题后所提到的问题。把握题眼,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2)先阅读题后的设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有利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3)答题要简练,为什么答什么,不要过多解释。历史材料分析题按选择的材料可以分为:(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2)数据型(数字表格、饼状图、拄状图、曲线图等);(3)图片型(文物图漫画地图);(4)混合型(文字、数据、图片的综合)。这四种形式的设问结构可以分为:提炼观点(归纳材料的要点)、分析比较(分析原因,比较联系与区别)、评价认识(评价观点与人物,得出结论)等。 二、历史材料题的类型及分析: 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等) 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材料解析题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史料文本的解读。目前学生比较难以把握的有以下几种文本:(1)古代文言文,尤其是先秦的。但高考命题者一般避开这个问题,难以读懂的都加上注释,但对文言文水平较差的同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2)国际关系条约文本。主要存在语法上的把握问题。(3)近代文言,这类材料高考比较多。(4)一些难懂的名词。回答此类题目,除了打好基础外,还应注意两点:第一,认真阅读,理解史料,抓住题眼。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将史料弄明白。将原文不妨看个两三遍,对似懂非懂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再和中学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第二,针对所问,归纳概括。理解史料原意后,就要根据题目要求来回答问题。这一步的关键是扣紧问题,语言要简练,高度概括。 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31年刑部奏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鸦片战争》 材料二:1840年1月18日,澳门新闻报纸报道:“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口所得最多……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然亦有将鸦片准折,每次自一箱以至一百五十箱为止,却无定数。—《鸦片战争》 材料三:“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渗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箱一起从停泊在黄浦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何关系?简要说明之。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解题分析:这道题的题眼实际上是鸦片走私的危害(主要是对中国政治产生的危害)。前面这个设问都是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相关信息,最后一问是关键也

XX中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XX中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XX中学目前有XX个教学班,初一X个,初二X个,初三XX个,学生XX 人。多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我校以培养“XXXX”的合格中学生为教育目标,扎实推进“成人、成才”的教育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被评为区“XXX”、“XXX”等荣誉称号。 一、学校目前的教学质量现状 由于每个年级情况不同,因此教学质量也不尽相同。 初三年级,从几次考试来看,我校的毕业年级喜忧参半。某些班保持区生均总分前几名,应该说问题不大,如果去掉实行等级考核的文综,优势会更明显些。某些班的趋势是每次考试都有所进步,但中考毕竟迫在眉睫,想使这些班有很大的提高已不太现实,但是学校仍努力在提高这些班的成绩。 初二年级,和其他年级相比,是状态最好的级部,虽然本学期我们还没有机会和其他学校进行成绩对照,但从以往的成绩,以及目前的教师工作状态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来看,这个级部应该说是成绩不错的。上周我校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初二学生的作业给所有检查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书写规范,作业干净整齐,各种试卷装订整齐,保存完好;分组教学启动早,教师课改积极性高,从平时的观察和听课来看,学生总体情况平稳,成绩优良。但老师有一个很大的心事,在这里不得不提,初一招生时,有多个乡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被允许照顾借读,学籍仍在其他学校,这些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好,很多排在了班内前10名,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现在评价老师和班级都含有这些学生,一旦这些学生回到学籍所在学校,将对成绩产生极大的打击,如何让付出心血的老师不寒心,有干劲,是各级领导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初一年级是我校比较担忧的一个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其一,从教师层面看,初一普通班整体师资水平薄弱,该级部领导力量精力有限,教师课改意识不强,课堂效率低,学校要求他们必须改变教学行为和方式,但大部分教师只是被动的参与,教改热情与积极主动性差,致使教学质量较难提高。面对变化了的学情束手无策,畏难发愁。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方法:缺乏思路一做就错效率低下机械记忆眼高手低 心态:粗心马虎考试焦虑信心不足贪玩厌学题海战术 提高:基础薄弱知识衔接同步超前英语过级基础不牢 缺乏思路:没思路就没有办法上升更高层次 很多学生认为,做题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做时凭直觉,做完凭运气,“文无定法”。由于对知识不熟悉、认识不深刻,导致在做题的时候缺乏思路,往往想当然的来回答,造成结果偏差很大。重大的升学考试中思路决定效率,能够为我们争取更多的做题时间,赢得更多的分数。 缺乏思路的危害: 1、不能形成清晰的解题脉络,找不出已知和所求的关系 2、解题方法单一,方法死板,遇到难题解不出,到时学习兴趣下降 3、综合分析能力较弱,逻辑思维体系不完善

缺乏思路的原因: 1、学习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2、缺少学习方法,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 3、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 4、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不会从题目入手,寻找关键要素和突破口 5、练习少,不能掌握知识要点 名师支招: ●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吸光 ●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养成擅于总结的习惯 一做就错:自我感觉良好,成绩一直无提高

孩子挺聪明的,就是粗心大意,不管多难的知识,一听就会,可是一做题就错。每当碰到那些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题目,没有进行自己的反思和容易出错的总结。 一做就错的危害: 1、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 2、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 3、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4、影响知识迁移能力,只掌握容易的知识点而难题不会做 5、打击孩子学习自信心,考试容易出现紧张和消极的心理 一做就错的原因: 1、没有预习的习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听课 2、不会巩固复习,对学过的知识消化不良,造成基础越来越不牢固 3、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导致学习基础越来越差 4、不会运用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生硬、呆板,导致掌握的知识零散 5、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不会举一反三 名师支招: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 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 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来说,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 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 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 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 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 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个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 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 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 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个要求,选择的 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 主题内容能够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 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 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 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六种题型

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 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 的阐释。 1、叙述型。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 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 根据要求实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 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实行综合考查,它既便 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 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从解答方法上看,多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 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 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水平要求高。 3、说明型。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实 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 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 出准确阐释的水平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 4、比较型。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实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能够划分为 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 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 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 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理解。 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行综 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

一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一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为了及时总结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发现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对教学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做好期末教学质量保证,现对本次教学质量检测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考试分析 本次测试,我们采用的是多人协商精选,共同完成的语文试卷,从拼音到字词,从句子到阅读、看图写话有五大题型,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选择试题时在学生应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稍微增加试题的难度,目的是引起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为顺利完成下半学期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一年级组共有5个教学班的230名学生参加考试。总体平均成绩是84.71分。及格人数是220 人,及格率是94.2% ,优秀人数是135人,优秀率是50.66%,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13分。 这次考试的目的是在学期中期对学生的学情做一个客观的了解,因此我们在整个检测过程中都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从检测结果看学生的学习质量,从学习质量反思教学。拿到测试的结果,我们共同分析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寻求对策,希望能对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教情分析: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结合我段小专题研究,本学期我组在教研中把新课标学习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先行课研讨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书写、思考等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识字、写字作为本册教学重点,始终把拼音、生字,词语的掌握放在训练的首位,加大训练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平时积累,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巩固,并且采取多种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引导激励学生多认字,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味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培养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从试卷看,绝大多数同学能认真听题,理解题意,答题正确,卷面干净,书写规范,较好地完成了本阶段的学习任务。但是,综观各班的期中质量分析,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重视: 1.拼音的掌握不够牢固。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一、教材分析 (一)数学(1—6 年级)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与原则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这套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公民的数学要求。 教材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内容的学校数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材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的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本套教材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条件。教材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教材体现我国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积累了许多经验。这套教材的编写,吸收了广大一线教材的经验,力求较全面地体现这些实践经验,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需求。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发展习题的层次性、思考性、有趣性、生活性。教材突破 - 1 -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20200625040643)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杨建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对一轮复习中的遗知识点进行补充巩固。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 各种地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试卷中的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做题 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对遗漏知识点的巩固。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做到纵向与横向的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试卷的评讲,首先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信心。尤其是引导学生如何提高地理解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2、学生明确解题思路,选择适当方法。 整体设计::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这张试卷的特点,我准备从学生错率较高的题目、教会学生如 何进行自查纠错,特别是如何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解答主观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互相帮助,解决 问题。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即“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及3S 技术、气候、日出时间变化、河流水文特征、城市功能区、等高线应用、人 整体的 口、非洲自然人文环境和我国都江堰等知识考查,知识面广,还考查了地理学科 认识 应该具备的能力。 2、成绩情况:班级平均分是 52 」、选择题 1、选择题做题情况展示: 选择题最高分40 最低分12 20分以上有41人其余20分以下其中11题得分 率最低 选择题得分率低是很多同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选择题得 根据大 纲有针 对性的 学习, 明确学 习目标 是学生 明确出 错的原 因,并 提出解 决的方 法 培养学 生的解 题技巧 和解题 的方 法,形 成程序

学情分析报告

五年二班语文学情分析报告 王秀莹 本年级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其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待学习被动、麻木,课堂上目光呆滞,听不懂,记不住,或者记住了,忘得快;书写潦草,习作抓不住重点等等。 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有三:即态度、习惯和能力。 1、态度: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聪明灵活,但是他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满 脑子想着玩。对待学习任务一味地应付,没有把智慧用到学习中。对待这类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大力地表扬他们,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力把他的兴趣、爱好拓展到学习上来,让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竞赛的方式迫使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成功,获得学习给他带来的快乐和荣誉感。其次,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或者寓教于乐,让课堂生动有趣;或者讲得激情澎湃、入情入境;或者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学习的快乐。上这种有感觉的课堂,学生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学习,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 2 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而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则是听课 习惯,听课习惯又包括边听边想的习惯和自制力两方面。有的学生坐在座位上纹丝不 动,看似专心致志,但实则一无所获,其原因就是他没有边听边思考,大脑没有参与课 堂,学习效率几乎为零。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心神不宁、抓耳挠腮,注意力不能长久 保持,这类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很低的。怎么对付这种没有良好听课习惯的学生呢?我 认为,一定要让他们自己的大脑和手动起来,主动地学习,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比 如说,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读不准的字音自己查字典,自己动手划住优美的和有启发的 句子,自己动手写写对某一部分的理解和 感悟,哪里不懂,就写出你的问题来等等,最好是给学生规定时间完成,之后要检查和反馈,否则将流于形式。有句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那么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和学习一定要比只听老师讲记得牢,而且能一点点地促进他们的思维,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帮助他们注意力的长久保持。 3、能力。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就是能力。能力差的学生,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情教情分析报告

七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年度报告 太岳中学徐锋 一、班级基本概况 我在上学年任教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大都是来自农村,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不平衡。尤其是班中有几位学生作业难以独立完成,还有5-6名学生从一开始基础太差,习惯也不太好,也比较难以独立完成作业。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指读水平。还有一两个是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认,一篇课文十有八九不会读;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100%达标的不到一半,还有3 人只达到课标要求的40%,2 人只达到40%甚至以下。全面超标的学生只有1个,超过课标要求1/3的也只有5人。因此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

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先前学习经验 通过近一年的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种类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如认真预习,认真完成各种作业,认真复习,做读书笔记等。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特差,如上课不发言,回家不预习,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不完成,要教师再三催促才交作业。 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强,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高中历史讲评课教案 莱西二中高一历史组 教师寄语: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讲评目的: 1.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查缺补漏 2.抓住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讲评过程: (一)整体情况 试卷总评: 本试卷涉及必修一的内容,难易适中,既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1.试题情况统计: 2,题型分析

3.答题情况统计 (二)错因归类 1.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查找病因。 (1)因审题不清造成的错误是:选择题 (2)因知识遗忘而造成错误的是:选择题 (3)答题思路不正确的是:材料分析题。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试分析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3.黑板展示: 小组合作探讨中共性错误,由学生提出,并在黑板展示其出错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类归因分析,明确答案。 4典型错题分析: 特别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或者提示语。 牢固掌握基本的历史结论, 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查缺补漏,为二次过关做准备 6.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跟踪题目,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规律,做二次过关试题 (三)自我纠正,反思小结,整理错题本

(四)课堂小结: 作为我们升入高中以来历史学科第一次过关测试,同学们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考试时纪律良好,答题时字迹工整,回答也比较到位,成绩相当不错。但是,通过测试,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不少同学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丢题落题,特别表现在选择题上;其次呢,就是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熟练,很多记忆性的简单题目不会做;第三,大部分同学对做题的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多,不会做试卷。希望通过这次的测试及讲评,同学们可以查缺补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学习跟答题的方法,争取下次测试我们大家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五)作业布置: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XX年:石门六中杨敏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XX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XX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XX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

六年级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六年级一班数学学情报告 教师:马玉霞六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我认为在教学中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品行、兴趣、动机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也必不可少。 一、班级情况: (1)学生情况:六年级一班开学共50人,本班学生部分都是从大河乡下属的各个农村小学转入进来的学生,本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2岁左右,也有少数偏小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本班学生的地域来源比较繁杂,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其中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 (2)学生成绩:由于留守儿童比例较大,课外学习几乎无人督促,而学生又缺少自制力,因此在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存在,及格率很难突破50%。 (3)学习习惯:有近十位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赞赏。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如刘佩兵,马国强,陈伟,李龙,马小云,马玉明十人等)。但仍有大部分学生(如马金龙,赵宝奎,马阿哥,李宁,杨小虎近三十人等)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浮躁、好动,学习浮躁,做事浮躁,有一颗不能安定下来的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学习。这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早上来了,学生自己安排时间时,看书的不多,讲话聊天的多,跑动的多;上课的时候,心静不下来,总是想法子和周围同学说话,做小动作,更不说有很多课上爱说话、做小动作之类太多了;听到下课铃声响了,你可能还在说最后一句话,就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看着外面了,说明铃声响之前人家都已经做好准备了,或许已经忍耐了半天了。仿佛这四十分钟的忍耐就是为了这一会的激情。 2、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动力来自督促,学习的目的是应付老师和家长的检查。对学习完全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差的作业在老师三令五申要求补齐的情况下,实在没办法了,就一个字……抄。 3、学生学习存在懒惰思想。不愿意去背诵积累,不愿意深度思考问题,不愿意自己探究问题。例如平时做作业、该识记的公式、基本性质等,老师不检查,他就不做不记,做也少题减题,你明天检查,他可能明天一早来看同学的,而且效果不佳。就是基础好点的同学,作业中也存在着敷衍,遇到思考题,随随便便肤浅写几句,不愿意多问,不愿意多思考,不愿意多写,这个成普遍现象,对自己学习有较高要求的人不多。 4、两极分化的情况日趋严重。学习后进生不光是基础差的学困生,他们往往又是学习习惯差的学生,更是语文、数学老师补差争抢的对象,在校时间特别紧俏,对老师来说,补差压力巨大 三、今后采取措施: 教学方面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求

关于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任务及学习压力的陡然加大,相当一部分同学感觉很不适应,平时表现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引起了家长朋友的焦虑。 现在的社会,应该说学生成人比成材更显重要。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亮点”,是大势所趋。为此,学生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至为关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并进行这项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初一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达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分析 1、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的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从上调查显示,约占94%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但进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约占36%左右之多。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70%。究其原因,学生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的现象或还在课桌里的约占14%左右。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这一方面学校已按行为规范的要求、标准进行了训练,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实,出现了抓一抓,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或还没有引起各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在貌似平静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 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从上表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20%,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另外,学习环境干扰等因素,也会干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2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说明这个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老师、同学,约占61%,但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甚至有4~6%的学生学习敷衍,有疑惑也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在这里也反映学习能力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生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课堂记笔记的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记笔记的方法是随学生的听课装态的变化而变化的。说明对于较难学习的科目或思维逻辑强的学科,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听讲,以免造成思维混乱和前后逻辑不连贯的现象.确实有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写板书,也要求学生抄板书,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讲课思路,也影响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通过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脑皮层兴奋域构成多通路的联系,阻塞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较难学科应该以听,想为主。 4、学生作业习惯 学生作业习惯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但目前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健康,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通观试卷,绝大部分题目设计较好,符合高考题的风格,看似很难,细细考 虑很容易。通过这次训练是学生从做题思路和做题规范上都有了一次很好的提 高。 一、就统计情况看,学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选择题看:一方面学生缺乏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另一方面不能对材料 有透彻的理解。出错率高的题目是25、28、33、35。 2、从材料分析题看:出错率高的题目主要是第41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抽象分析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选做题上,学生完成情况比较良好。 二、从阅卷环节看,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机读卡有破、脏、折的现象; 2、学生在粘贴条形码的时候,位置不符合要求; 3、学生的条形码信息有误,系制作的失误,需及时修正; 4、部分教师对于阅卷系统不能熟练操作; 5、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根据以上答卷中失分现象与原因,概括总结出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 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平常积累的知识来解答试题中的问题。如选择题基本都是需要依据相关基 础知识才能确定正确答案,间接考查了有关基础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1)迁移知识的能力差。试题设问的角度和情景大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 但解决这些新角度、新情景问题所依托的知识却是在教材之中的,作答时只需按题目要求,从时间、空间范围上与教材内容加以对应,稍加归纳整理即可。(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差。一是找不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是对有效信息缺乏概括归纳。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设计新问题是高考卷的主要特点,必须加强训练、减少失误。 (3)概括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差。首先是概括归纳不够精练、 准确,答案内容多而得分少;其次是分析评价能力差,不能多角度、多层次的思 考问题,思维角度单一、片面。 (4)审题能力差。审题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而学习能力 的高低最终主要表现在审题能力上。学生审题能力差表现在缺少解答问题的一些 基本方法、技巧,如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内容词、条件限制词,如何确定回答 内容的主次、多少,做到详略得当。 3.行文答卷仍缺乏答题技巧 一是答案的组织缺乏层次性,问题的答案要点让人分辨不清;二是无谓的文 字重复;三是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 效果;四是围绕答案的一个方面“揪住不放”,使用大量文字进行阐释和说明, “一条道跑到黑”,无暇顾及其他答案内容。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一、教材分析 (一)数学(1—6 年级)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与原则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这套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公民的数学要求。 教材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内容的学校数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

者。 教材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的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本套教材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条件。教材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教材体现我国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积累了许多经验。这套教材的编写,吸收了广大一线教材的经验,力求较全面地体现这些实践经验,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需求。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