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材料化学专业

杂化材料结课论文题目: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杂化材料结课论文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单一性能的材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通过两种或多种材料的功能复合,性能互补和优化,可以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是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在纳米尺度结合的复合材料,两相间存在强的作用力或形成互穿网络结构。环氧树脂有诸多方面的优点,然而,由于环氧树脂是交联度很高的热固性材料,它的裂纹扩展属于典型的脆性扩展,其固化物脆性大、耐热性差、抗冲击强度低、易开裂,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工程技术的要求,从而限制了环氧树脂的进一步应用。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1)

1.1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1)

1.2 纳米材料的特点 (2)

1.3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3)

第2章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5)

2.1 溶胶--凝胶法 (5)

2.2 有机与无机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 (6)

2.3 插层复合法 (6)

2.4 前驱体法 (8)

2.5 LB膜技术 (8)

第3章环氧树脂/SiO2-TiO2纳米杂化材料 (9)

3.1环氧树脂/SiO2-TiO2纳米杂化材料 (9)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第1章绪论

1.1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是有机和无机成分相互结合,特别是在微观尺寸上结合得到的一种材料。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有:真空冷凝法、物理粉碎法、机械球磨法;化学方法有:气相沉积法、水热合成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孔乳液法。

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的复合,可以形成光学材料、耐高温材料、力学材料等多种功能材料[1]。尽管种类千变万化但根据其两相间的结合方式和组成材料的组分,可将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有机分子或聚合物简单包埋于无机基质中,制备此类杂化材料可以采用预先掺杂法,也可以采用凝胶浸渍法,此时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之间通过弱键如范德华力、氢键或子间作力而相互连接。

(2)有机组分通过化学键嫁接于无机网络中,而不是简单的包裹于无机基质中,在此类杂化材料中两相间仍存在弱键。

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各有特点。无机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硬度而作为结构材料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由于其光谱谱线较窄,又成为应用广泛的光、电、磁等功能材料。此外,无机材料还具有性能长期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是,无机材料也存在韧性差、加工成型较难的问题。材料中有机相与无机相间的相容性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如果在两相间引入共价键,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宏观相分离,所得材料在性能上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有机无机材料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广泛地应用在众多领域中。它与无机材料相比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有较好的韧性、易

成型加工。大多数有机高分子的电子光谱谱线宽,仅有较少的品种可以作为光、电、磁等功能材料,无法满足当前的要求[2]。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则实现了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的分子级复合,兼具两类材料的特点,取长补短,从而获得优异的性能或功能。目前,杂化聚合物材料作为一个交叉研究领域已成为科学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之一。

1.2 纳米材料的特点

通常粒径在1~100nm 范围内的粒子称为纳米粒子,它是一种介于固体和分子之间的亚稳态物质。当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及由它所构成的纳米材料由于所谓的纳米效应,纳米材料表现出许多与常规尺寸的材料完全不同的特殊性质。纳米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面和界面效应:纳米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随着粒径减小,比表面积急剧增大,位于表面的原子所占的比例也迅速增加,由于表面原子邻近缺少与之配位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容易与其它原子结合,因此纳米粒子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表面原子的不稳定性使纳米粒子表现出很多特殊的性质,如纳米陶瓷粉的熔点、烧结温度和晶化温度均比常规粉体低得多,如常规氧化铝的烧结温度为1700-1800℃,而纳米氧化铝可在1200-1400℃的温度下烧结,致密度高达99%,形成的陶瓷在低温下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

(2) 量子尺寸效应: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波长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被破坏,因此电导性、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等性质较常规尺寸的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原来是良导体的金属,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可能会失去导电能力,变成非金属型;原来是典型的共价键无极性的绝缘体,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电阻可能大大下降,失去绝缘体的

特性;原是铁磁性的物体可能变成超顺磁性。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纳米微粒的吸收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向短波方向移动。各种金属粒子在尺寸小到纳米级时,均由于对光的宽带强吸收而失去金属固有的光泽,变成黑色。

另外,纳米粒子因具有极高的表面能和扩散率,粒子间能充分接近,从而范德华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纳米粒子间、纳米粒子与其它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异常强烈。正是这些特殊的性能为纳米材料开辟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3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80年代初发明了费恩曼所期望的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仪器一一扫描隧道显微(STM)、原子力显微镜等微观表征和操纵技术,它们对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纳米尺度上的多学科交叉展现了巨大的生命力,迅速形成为一个有广泛学科内容和潜在应用前景的研究域。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与第五届国际扫描隧道显微学会议同时举办,《纳米技术》与《纳米生物学》这两种国际性专业期刊也相继问世,一门崭新的科学技一一纳米科技从此得到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纳米微粒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因而材料表现出许多人们所需求的优良的性能。具有高密度、多功能、高集成度、高密存储能力、协调和协同效应,且材料透明,可用于光学通讯,满足了信息时代人们对材料的要求,吸引着众多科研工作者们去开发研制新型纳米组装体,以期得到优良性能的材料[3]。在21世纪纳米杂化材料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很好的应用前景。本工作首先在具有我国资源

特色和优异的光电磁功能的稀土无机物和有机高分子杂化入手。利用我国在这两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发展这方面的杂化材料,以及在学术上取得创新研究成果,并在发光材料、电发光器件、巨磁电阻材料等应用方面,得到具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材料。

目前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无机组分前驱物金属醇盐价格昂贵,有毒易分解,采用毒性低,廉价易得性质稳定的无机盐来代替它作为原料,则可降低成本,同时还有利于改善生产条件和减少环境污染。使得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更具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4]。其中形成各种有机物/无机物杂化材料的杂化机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界面、键合型式、界面的稳定性、界面在剪切力作用下的行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各种功能性的开发,以及原料种类、含量、杂化条件等对成品材料性能的影响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杂化材料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其力学及机械性能优良,韧性好,热稳定性好,使其适于用作耐磨及结构材料。材料中无机物含量可控,重量轻,便于加工,可用于制造交通工具、飞机部件等。其高阻隔性,各向异性可用于制造各种容器、油箱等优异的光学性能,在光学尤其是非线性光学领域大有用武之地。采用不同的杂化组分可赋予杂化材料优良的电性能,适用于开发电器、电子、光电产品。

随着人们对杂化材料组成、制备、结构与性能的深入研究及新的功能杂化材料的开发应用,它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2章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2.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由于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热稳定性差别较大,无机材料的制备大多需要经l000℃以上的退火处理,而有机物在此温度下则会发生分解,因此不能用传统的高温熔融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为溶胶凝胶法,该方法是一般是将金属的有机醇盐或添加过强螯合剂、柠檬酸、EDTA等的无机盐在控制一定条件下,如溶液的pH 值温度和浓度等,进行水解缩聚反应形成溶胶凝胶,并经热处理而成为氧化物或其他固体化合物的方法。

在溶胶凝胶反应过程中,金属醇盐的水解缩聚反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速率快,而缩聚速率低,凝胶化时间长,反应形成大分子聚合物,交联度高,使得凝胶透明度低、结构疏松[5]。而在酸催化条件下,水解由H3O+的亲电机理引起,缩聚反应在水解完全进行之前即已开始,生成的聚合物分子小,交联度低,制得的干凝胶透明致密,因此一般采用酸性条件下或先酸后碱条件下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材料,由于反应组分在纳米级均匀混合,因此材料的均一性好,化学成分可以有选择的掺杂,制品的纯度高,可以制得块状玻璃、薄膜、纤维等不同形态的制品,反应温度在300℃以内,比传统的高温熔融法大大降低[6]。因此通过溶胶凝胶法在低温有机溶液下,将有机物与无机物复合形成杂化材料成为可能在溶胶-凝胶过程中有机化合物所

起的作用主要是:1.制备无机材料中,有机基团可控制反应介质的反应速率,溶胶的流变性,凝胶的均一性及微观结构。高温焙烧时可将之分解而获得纯的无机材料,不会影响无机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在制备高分子/无机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因最终的材料是无机物和聚合物的互穿网络结构,有机基团可用来改进无机组分的性能或使其功能化,从而加强了无机物和聚合物之间的键结合力,改善了网络结构。

2.2有机与无机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

杂化材料中有机相与无机相间的相容性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如果在两相间引入共价键,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宏观相分离,所得材料在性能上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杂化聚合物材料的合成思路是,如果使高分子链上带有可参与水解、缩合过程的基团,通过这些功能性官能团与无机前驱体一起水解缩合,就可形成有机聚合物与无机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杂化聚合物材料。

2.3插层复合法

插层复合法是将一些有机、金属有机、有机聚合物或其单体作为客体,插入到具有层装结构的无机物主体中,从而形成有机一无机高性能复合材料。层状无机物主要有层状硅酸盐类粘土、磷酸盐类、石墨、过渡金属氧化物等多种类型。层状无机物的结构特点是呈层状,每层结构紧密,但空间存在空隙,层厚度和层间距离尺寸都在纳米级。

根据有机高聚物插入层状无机物中形式的不同,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①插层原位聚合;②溶液插层复合;③熔融插层复合。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所得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主要有两种类型的

结构。一类结构称为层间插入型,这类结构中,高分子链常以单分子层插入层状无机物的层间,而层状无机物结构仍然基本保持;另一类结构称为层状分散型,这类结构中,层状无机物层状分离,且均匀地分散到连续相的有机物基体中。

( 1 )插层原位聚合法

该法是先将有机单体和层状无机物分别溶解到某一溶剂中,充分溶解(分散)后,将两者混合、搅拌,使单体进入无机层间,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使有机单体聚合。原位插层聚合按照反应类型可分为插层缩聚和插层加聚2种;按照混合方法可分为直接混合和借助于溶剂实现插层的溶液混合。无机物的性质对材料的结构性能有很大影响,如层状无机物所带的电荷密度越低,层间容纳单体的能力越高,越容易形成层状分散型杂化材料;层间可交换离子对插层单体的聚合也有重要影响。

( 2 )溶液插层复合法

该法是将有机物大分子和层状无机物一起加入到某溶剂中,搅拌使其分散,并实现层间插入,形成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此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化了复合过程,制得的材料性能更稳定。

( 3 )熔融插层复合法

该法是将层状无机物和有机物混合,再将混合物加热到软化点以上,实现有机物插入层状无机物层间。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研究过多种物质的熔融插层复合,并且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有机一无机纳米杂化材料。与插层原位聚合法及溶液插层复合法相比,熔融插层复合法不需要溶剂,也不受有机物溶解性的限制,且具有较高的专一性,能防止溶剂进入层状无机物层间,具有简单、直接、无污染和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

2.4前驱体法

该方法是选择制备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混入聚合物基质中,通过化学或热还原等方法将前驱体还原成金属或生成硫化物等,即可制得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

Y.Wang和N. Herronl以聚乙烯咔唑为基质,以Cd

10S

4

(C

6

H

5

)为前驱

体,制备了光导体PVK/CdS杂化材料。光导性研究表明,聚合物作为载体一运输介质中,掺人纳米团簇光敏剂,所得到的杂化材料是性能好的光导体。此方法可被应用于其它半导体团簇在内的聚合物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并可开发出一类新的半导体复合光导体。

2.5LB膜技术

LB膜首先是由I.Langmuir及K.Blodgett提出的,其制备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的原理是:利用具有疏水端和亲水端的两亲性分子在气一液界面的定向性质,在侧向施加一定压力的条件下,形成分子的紧密定向排列的单分子膜,再通过一定的挂膜方式均匀地转移到固定衬基上,植被出纳米微粒与超薄的有机膜形成的有机一无机层交替的杂化材料。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利用含金属离子的LB膜,通过与HzS等进行化学反应获得有机无机交替膜结构;②已制备的纳米粒子的LB组装。前者能制备的材料比较有限,无机相多为金属硫化物,后者则应用较广。用LB膜技术制备的杂化材料具有纳米微粒特有的量子尺寸效应,还有分子层次性、膜厚可控、易于组装等优点;缺点是复合的基体多为分子量相对较低的有机物,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总的来说,LB膜技术在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使所得材料在材料学、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传感器和生物仿生学等许多领域显示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3章环氧树脂/SiO2-TiO2纳米杂化材料

3.1环氧树脂/SiO2-TiO2纳米杂化材料

环氧树脂是在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的低分子聚合物,并在适当的固化剂存在下能够形成三维交联网络固化物的总称。但由于纯环氧树脂固化后具有交联密度高,呈三维交联网络结构[7],因而存在质脆、耐疲劳性、抭冲击韧性差等缺点,在受到外界的冲击应力作用时,易发生应力开裂现象。但环氧树脂因其突出的介电性能、粘接性能、耐药品性能、化学腐蚀性能以及种类的多样性等,已在涂料、粘合剂、航空航天、化工、电子材料的脚注、封装、建筑以及复合材料基体等得到的广泛应用。

环氧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等原因,产生内应力,使得材料翘曲、开裂及强度下降等,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工程技术的要求,使其

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需对其进行改性,以单一的SiO

2、TiO

2

纳米粒

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纳米无机粒子增大基体树脂裂纹扩展阻力效应,最终终止裂纹,不致于在高聚物复合材料内部形成破坏裂缝[8]。可使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由于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折光指数、较好的抗菌性能,二氧化硅具有较低的折光指数、较高的硬度,并且二者在通讯波长范围内光吸收损耗小,来源广,成本低,因此在光电领域、电气材料、环境治理及抗菌材料等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制备方法主要是在室温下,通过溶胶-凝胶法,该法是利用有机化合物及无机纳米粒子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制备三维网络结构的杂化材料的方法[9]。制备出抗冲击强度高、耐热性好的环氧树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无机双组分纳米杂化材料。采用有机小分子修饰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主要是由于刚性粒子模量和强度较

高,本身难以空洞成核,因此在外载荷作用下粒子和基体变形不协调而导致粒子界面脱粘,在一定的界面条件下产生微空洞而消耗大量的能量,使材料增强增韧。

在理论上,无机双组分的加入可使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有所提高,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采用无机双组分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拓宽了环氧树脂材料在光学、电学、摩擦学和抗菌性等领域中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单一无机组分功能单一的不足,实现无机双组分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之间的有效复合。但很难使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提高无机纳米粒子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使之在环氧树脂中均匀分散

总结

1.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制备方法及目标材料的设计。相信随着制备方法的不断完善,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将有能力合成出符合设计性能要求的性能优异的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

2 目前,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

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杂化材料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其力学及机械性能优良,韧性好,热稳定性好,使其适于用作耐磨及结构材料。

材料中无机物含量可控,重量轻,便于加工,可用于制造交通工具、飞机部件等。

3 随着人们对杂化材料组成、制备、结构与性能的深入研究及新

的功能杂化材料的开发应用,它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敏, 许祖勋,傅晶.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2O-221

2工素娜, 江国庆, 白俊峰. 无机分子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无机化学学报, 2005,21(1): 1-11

3张心亚, 黎永津, 傅和青等. 无机一有机杂化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与结构组装研究进展材料导报, 2007,21(5):32-35

4王华林, 史铁钧, 李学良. 杂化材料研究进展[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0, l6(5): 5-~8.

5李曦, 孙江勤, 张超灿.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级功能材料[J]. 湖北化工2000,3 :5~7.

6黄传真,艾兴, 侯志刚. 溶胶-凝胶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J]. 材料导报.

l997,ll(3): 8~ l3.

7韦春,谭松庭,刘敏娜,王霞瑜. 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形态与力学性能的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 19(4):56-61.

8陆绍荣, 张海良, 王霞瑜. 环氧树脂/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2006:5-8

9黄智华, 丘坤元. 溶胶-凝胶法合成聚合物-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杂化聚合物材料[J]. 高分子学报.l997,3:434~437

有机-无机杂化膜

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进展 1.简介 传统的有机膜具有柔韧性良好、透气性高、密度低的优点,但是它们的耐溶剂性、耐腐蚀、耐温度性都较差,而单纯的无机膜虽然强度高、耐腐蚀、耐溶剂、耐高温,但比较脆,不易加工,因而制备一种兼具有两者优点的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有机网络中引入无机质点,改善网络结构,增强了膜的机械性能,提高了热稳定性,改善和修饰膜的孔结构和分布,提高膜的渗透性和分离选择性。 2.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结构 有机-无机杂化膜按结构可分为3大类:(1)有机相和无机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杂化膜,图1;(2)有机相和无机相间以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的杂化膜,图2,膜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在有机基质内分散着无机纳米微粒和在无机基质中添加纳米高分子微粒;(3)有机改性的陶瓷膜,图3。

3.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方法 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方法包括:溶液-凝胶法、纳米微粒与高分子直接共混法、原位聚合法等。这里重点介绍前两种方法。 (1)溶胶-凝胶法(sol-gel) 溶胶-凝胶法是将无机前驱体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通过水解、缩合反应生成粒子粒径为纳米级的溶胶,再经干燥转变为凝胶。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杂化膜内部有机和无机相易发生分离,不易得到均质膜。当无机组分均匀的分散在有机网络中,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时,易得到透明均质膜。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氢键也可以是化学键,组分间的化学键可以是M-C、M-O-Si-C或M-L(L为有机配体如多羟基配体,有机羧酸等)。引入化学键有两者方法:一是选用包含有功能性基团的烷氧基硅氧烷单体作为无机前驱体;二是加入偶联剂对有机高聚物进行改性,选用三官能团的硅氧烷,更易得到均质膜。 (2)共混法 该方法是高分子可以以溶液形式、乳业形式、熔融形式等与纳米无机微粒共混。共混法操作方便、工艺简单。用此方法得到的杂化膜中,纳米微粒空间分布参数难以确定,纳米微粒分布不均匀,易团聚,通过对纳米微粒做表面改性或加入增溶剂进行改性。Genne等人将粒径约为1微米的二氧化锆(ZrO2)掺入聚砜(PSF)中发现:当掺入少量ZrO2(10-20wt%)时,膜的表面形成小孔,渗透性很低;当ZrO2达到40%时,膜的表层形成均匀且高空隙率的结构,平均孔径约为10nm,但膜的渗透性依然不高;如果进一步增加ZrO2,膜的表层结构和孔隙率不变,但膜的渗透性随着无机组分含量的升高而增强。Wara等人在醋酸纤维素膜中加入陶瓷氧化铝(Al2O3)颗粒,虽然Al2O3的掺杂不影响表层的孔隙率,但是对膜的微孔结构有影响:当Al2O3含量较低时。在致密高聚物膜下形成了大孔(孔径约为15微米);但随着Al2O3含量增加,逐渐形成了均一的微孔网状结构。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一、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定义 复合材料是指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有机、无机相的物质以物理方式结合而成,撷取各组成成分的优点,以构成需要之结构材。往往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组合而成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高聚物基复合材料PMC S最先得到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工业、民用、航天航空、生态、智能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1]。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即用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而成的全新材料。复合后的新材料具有有机、无机材料的各自优点,并且可以在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和生物学等方面赋予材料许多优异的性能,正在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正不断见诸报道[2,3]。 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特点 复合材料中以纤维增强材料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其特点是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例如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的材料,其比强度和比模量均比钢和铝合金大数倍,还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减摩耐磨、自润滑、耐热、耐疲劳、耐蠕变、消声、电绝缘等性能。石墨纤维与树脂复合可得到膨胀系数几乎等于零的材料。纤维增强材料的另一个特点是各向异性,因此可按制件不同部位的强度要求设计纤维的排列。以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在500℃时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模量。碳化硅纤维与钛复合,不但钛的耐热性提高,且耐磨损,可用作发动机风扇叶片。碳化硅纤维与陶瓷复合,使用温度可达1500℃,比超合金涡轮叶片的使用温度(1100℃)高得多。碳纤维增强碳、石墨纤维增强碳或石墨纤维增强石墨,构成耐烧蚀材料,已用于航天器、火箭导弹和原子能反应堆中。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用于汽车和飞机可减轻重量、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片弹簧,其刚度和承载能力与重量大5倍多的钢片弹簧相当。 三、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应用 1 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垫复合材料,它是指一种或多种组分以纳米量级的微粒,即接近分子水平的微粒复合于基质中构成一种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因其分散相尺寸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过渡区域,将给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带来特殊的变化,正日益受到关注.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该类材料研究的种类已经涉及到无机物、有机物和非晶态材料等. 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综合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自的优点,并且可以在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生物学等方面赋予材料许多优异的性能,正在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技术 最先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如金属、非金属.陶瓷和石英玻璃等.目前,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种类已涉及到有机物和非晶态材料等.各

杂化纳米材料

材料的制备与技术 姓名:李菁 学号:20134209204

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绍及研究进展 摘要: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由于小尺寸和兼具有机、无机材料的各种优良性质, 在许多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潜质。本文对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简介,制备方法,表征方法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说明。 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OIHM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的新的边缘研究领域。它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介观物理与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渗透交叉的结果,这种杂化材料综合了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纳米材料的优良特性,已在高技术领域如纤维光学、波导、非线性光学、微电子印刷电路等方面得到应用,也将在低密度、高强度、高韧性材料,光电传感材料,磁性材料等领域得到应用。OIHMs系指有机和无机材料在纳米级的杂化。包括在有机基质上分散无机纳米粒子和在无机材料中添加(通常为纳米材料)纳米级有机物。该种材料综合了无机、有机和纳米材料的特性,正成为一个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研究领域,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1]。这种材料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无机网络中引入有机相增加其柔韧性,赋予无机材料新的性能;②在有机聚合物中引入无机相提高其强度、模量、耐磨性等;③制备性能独特的新型材料,如热塑性材料等。[2]1.杂化纳米材料的基本简介 杂化纳米材料是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造的。溶胶-凝胶技术是指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固化,再经热处理而得到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方法。 呈玻璃态。20世纪30~70年代,化19世纪中叶,正硅酸乙酯水解形成的SiO 2 学家、矿物学家、陶瓷学家、玻璃学家等分别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出了各自的研究对象,核化学家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核燃料,避免了危险粉尘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是溶胶-凝胶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发展了胶体溶胶-凝胶过程、无机聚合物溶胶-凝胶过程、复合溶胶-凝胶过程等3种主要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许多可工业化的溶胶-凝胶前驱体,不仅有无机前驱体,也有大量的有机前驱体。主要用于制备粉体材料、薄膜材料、块体材料、纤维材料等。用溶胶-凝胶技术将有机功能分子或聚合物掺入到无机网络中,可克服陶瓷、玻璃的缺陷,

铀酰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II 第一章绪论 .. (1) 1.1 引言 (1) 1.1.1 配位化学及配位聚合物 (1) 1.1.2 配位聚合物的发展历程 (2) 1.1.3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影响因素 (2) 1.2 铀的性质和铀酰结构特点 (3) 1.2.1 元素铀的性质 (3) 1.2.2 铀酰的结构特点 (4) 1.3 铀酰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结构研究 (5) 1.4 铀酰有机配位聚合物的性质研究 (10) 1.4.1 光化学性质的研究 (10) 1.4.2 催化性质的研究 (11)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2) 第二章铀酰膦酸盐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4) 2.1 引言 (14)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14) 2.2.1主配体说明 (14) 2.2.2 第二配体说明 (15) 2.2.3 实验药品和仪器 (15) 2.3 铀膦酸盐晶体的合成 (16) 2.4 晶体结构 (16) 2.4.1 单胞数据 (17) 2.4.2 单胞结构及空间构型 (17) 2.5 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 (19) 2.5.1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19) 2.5.2 红外光谱分析 (20) 2.5.3 荧光光谱分析 (21) 2.6 本章小结 (22) 第三章铀酰羧酸盐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3) 3.1 引言 (23)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 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基础,由于这些化石燃料的储量有限,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消耗殆尽。另外,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其浓度在大气中快速增加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气候,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南北极的冰川融化。在这种情况下,光伏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光伏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且不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它能够提供清洁电能。同时,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需成本,分布均匀。无机太阳能电池具有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是由于其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限制了它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以有机聚合物材料为活性层,具有材料来源广泛、重量轻、制备工艺简单、可大面积成膜、柔性等优点而成为人们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实验所研究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类基于光诱导效应,以共轭聚合物和无机半导体材料的复合材料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本实验重点对有机溶液PEDOT:PSS加入DMSO、异丙醇等物质的掺杂改性问题和硅片表面的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并尽量简化其制作工艺,期望能够探索出PEDOT:PSS溶液与其他溶液的最佳配比以及使硅片表面与有机溶液的结合性增强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关键词: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PEDOT:PSS;溶液配比;表面处理 一、绪论 1.1实验背景 自从两次工业革命以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相机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飞速增长。特别是20世纪以来,能源需求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然而,目前人类一直广泛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其有限的储量与人类无限的需求之间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预计最多还能使用一个世纪。除此之外,此类能源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温室效应,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存构成巨大挑战。而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控制合成、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

?成果简介? 本文于!""#年#月$%日收到& 无机! 有机杂化材料控制合成、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陈 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北京$""’% )[关键词]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合成化学,晶体工程传统的无机( 有机杂化材料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有机(无机层状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掺杂无机粉末复合材料和功能有机分子修饰的无机材料等。随着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自上世纪)"年代的兴起,以无机基团(如金属离子、簇合物其他纳米簇)和有机桥连配体为分子建筑块构筑的无机(有机聚集体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已经成为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发展方向之一。由于有机组分(配体)的引入,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具有与传统纯无机材料不同的特性。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以为这类材料提供各种潜在的物理化学性能,例如氧化还原性、磁性、光学性能、吸附性能、反应性能等。同时,与传统无机材料不同,这些杂化材料比较容易通过引入不同有机配体或者对配体的修饰,达到设计、剪裁杂化材料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目的,甚至可以调控杂化材料的对称性和手性。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可以兼具有机及无机功能基团各自的性质和功能,容易通过结构调控来实现性能调控和优化,而且其物理化学稳定性能等明显优于有机材料。因此,化学家们首先以金属离子作为组装基元,通过金属(桥连配体间的配位作用自组装成零至三维有序结构的配位聚合物,这些化合物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分子拓扑结构,而且初步表明它们在吸附分离与催化、光电子与磁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若干科学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例如,无机(有机多孔杂化材料,尤其是配位聚合物材料方面的研究,很多工作还停留在合成与结构表征方面。相反,性质性能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而在可控合成与定向组装方法方面,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积累,才能通过合理分子设计和合理合成的方法, 达到获得特定结构、特定功能的杂化材料的目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控制合成、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项目批准号:!"$*$"!" )以分子设计与剪裁为基础,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和高温固相合成等方法,着重开展新反应、可控合成与定向组装方面的研究,并实现杂化材料的发光、磁性、导电(半导体)、非线性光学等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多孔结构与分子吸附、交换等性质,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新反应、反应机理研究与光电杂化材料合成 考虑到一些难溶、稳定的光电功能配合物在常规溶液合成方法中难以进行,开辟新的合成方法以制备新型光电功能配合物材料成为当前杂化材料化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溶剂热法(包括水热法,下同)是在密闭体系、有一定的压力和较高温度下的反应过程,它源于模拟矿物生成的研究,随后被用于纯粹无机材料的制备。尽管溶剂热反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难以监测,俗称“黑箱”反应,不过,由于其反应条件比较普通溶液法激烈,反应产物往往更加稳定,有利于材料的稳定性。 溶剂热法在配位聚合物等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方面开展得比较晚,不论反应规律性、产物结构与功能控制等均属有待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该项目不仅成功地建立了系列特定体系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而且发现系列溶剂热条件下金属/配体反应,并应用于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例如:发现二联吡啶类配体等有机物在水热条件下的不对称羟基化反应,在结构化学层次上证明了可以解释多二联吡啶配合物反应机理的共价水合物机理。所获 第%期 中国科学基金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材料化学专业 杂化材料结课论文题目: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杂化材料结课论文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单一性能的材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通过两种或多种材料的功能复合,性能互补和优化,可以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是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在纳米尺度结合的复合材料,两相间存在强的作用力或形成互穿网络结构。环氧树脂有诸多方面的优点,然而,由于环氧树脂是交联度很高的热固性材料,它的裂纹扩展属于典型的脆性扩展,其固化物脆性大、耐热性差、抗冲击强度低、易开裂,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工程技术的要求,从而限制了环氧树脂的进一步应用。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1) 1.1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1) 1.2 纳米材料的特点 (2) 1.3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3) 第2章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5) 2.1 溶胶--凝胶法 (5) 2.2 有机与无机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 (6) 2.3 插层复合法 (6) 2.4 前驱体法 (8) 2.5 LB膜技术 (8) 第3章环氧树脂/SiO2-TiO2纳米杂化材料 (9) 3.1环氧树脂/SiO2-TiO2纳米杂化材料 (9)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第1章绪论 1.1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是有机和无机成分相互结合,特别是在微观尺寸上结合得到的一种材料。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有:真空冷凝法、物理粉碎法、机械球磨法;化学方法有:气相沉积法、水热合成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孔乳液法。 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的复合,可以形成光学材料、耐高温材料、力学材料等多种功能材料[1]。尽管种类千变万化但根据其两相间的结合方式和组成材料的组分,可将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有机分子或聚合物简单包埋于无机基质中,制备此类杂化材料可以采用预先掺杂法,也可以采用凝胶浸渍法,此时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之间通过弱键如范德华力、氢键或子间作力而相互连接。 (2)有机组分通过化学键嫁接于无机网络中,而不是简单的包裹于无机基质中,在此类杂化材料中两相间仍存在弱键。 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各有特点。无机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硬度而作为结构材料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由于其光谱谱线较窄,又成为应用广泛的光、电、磁等功能材料。此外,无机材料还具有性能长期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是,无机材料也存在韧性差、加工成型较难的问题。材料中有机相与无机相间的相容性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如果在两相间引入共价键,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宏观相分离,所得材料在性能上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有机无机材料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广泛地应用在众多领域中。它与无机材料相比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有较好的韧性、易

有机无机杂化膜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功能化;有机/无机杂化膜;界面聚合;超滤;反渗透;渗透汽化; 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进展 1.简介 传统的有机膜具有柔韧性良好、透气性高、密度低的优点,但是它们的耐溶剂性、耐腐蚀、耐温度性都较差,而单纯的无机膜虽然强度高、耐腐蚀、耐溶剂、耐高温,但比较脆,不易加工,因而制备一种兼具有两者优点的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有机网络中引入无机质点,改善网络结构,增强了膜的机械性能,提高了热稳定性,改善和修饰膜的孔结构和分布,提高膜的渗透性和分离选择性。 2.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结构 有机-无机杂化膜按结构可分为3大类:(1)有机相和无机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杂化膜,图1;(2)有机相和无机相间以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的杂化膜,图2,膜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在有机基质内分散着无机纳米微粒和在无机基质中添加纳米高分子微粒;(3)有机改性的陶瓷膜,图3。

谈纳米管自问世以来因其卓越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将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复合从而提高聚合物3.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方法 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方法包括:溶液-凝胶法、纳米微粒与高分子直接共混法、原位聚合法等。这里重点介绍前两种方法。 (1)溶胶-凝胶法(sol-gel) 溶胶-凝胶法是将无机前驱体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通过水解、缩合反应生成粒子粒径为纳米级的溶胶,再经干燥转变为凝胶。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杂化膜内部有机和无机相易发生分离,不易得到均质膜。当无机组分均匀的分散在有机网络中,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时,易得到透明均质膜。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氢键也可以是化学键,组分间的化学键可以是M-C、M-O-Si-C或M-L(L为有机配体如多羟基配体,有机羧酸等)。引入化学键有两者方法:一是选用包含有功能性基团的烷氧基硅氧烷单体作为无机前驱体;二是加入偶联剂对有机高聚物进行改性,选用三官能团的硅氧烷,更易得到均质膜。 (2)共混法

有机-无机硅杂化材料

材料化学专业 杂化材料结课论文 题目:有机/无机硅杂化涂料 班级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

杂化材料结课论文 摘要 传统杂化方法主要是通过偶联剂对无机纳米粒子进行包覆改性,利用偶联剂的两性化学结构,使改性后的无机粒子更容易分散到有机相中,并通过偶联剂中的有机结构与有机相缠绕在一起。通常偶联剂不与有机相主体发生化学反应,当涂层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候,包覆改性的无机粒子会加速从涂膜中抽离脱落。针对这一问题,UV固化的新型杂化材料。首先通过杂化方法制备了可UV固化的无机有机杂化低聚物,再利用UV固化技术,将UV固化树脂和无机有机杂化低聚物交联固化,从而使有机相和无机相以化学键结合,形成“二次杂化”,并且由于杂化材料的加入,增强了涂料涂膜的耐磨、耐温和硬度等性能。 本文以四氯化硅、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苯基三氯硅烷、基苯基二氯硅烷和纳米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新型聚丙烯酰氧基β羟乙基硅氧烷/纳米SiO2杂化材料。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1) 1.1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 1.2 纳米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 1.3 UV固化涂料 (3) 1.3.1 UV固化涂料的组成 (3) 1.4 无机/有机杂化涂料的研究进展 (3) 1.4.1 防腐涂料 (3) 1.4.2 抗菌涂料 (4) 1.4.3 隔热涂料 (5) 第2章纳米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 (6) 2.1 纳米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6) 2.1.1 溶胶一凝胶法 (6) 2.1.2 插层聚合法 (6) 2.1.3 共混法 (7) 2.2 杂化原理 (8) 第3章纳米无机有机硅杂化涂料的制备研究 (11) 3.1 纳米无机有机硅杂化涂料 (11) 3.2 纳米无机有机硅杂化光固化涂料的配制 (11) 3.3 纳米无机有机硅杂化光固化涂料的作用 (12) 3.3.1 杂化材料对涂膜附着力的影响 (12) 3.3.2 杂化材料对涂膜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12)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