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穿甲弹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弹药发展史

弹药发展史

弹药是指用于军事或民用目的的装载有炸药、燃料或其他爆炸物质的投射物。

以下是弹药发展史的简要概述:
1.古代:最早的弹药可以追溯到古代,如石器时代时使用的石头和木质投石器弹药。

2.火药时代(9世纪-10世纪):火药的发明引领了弹药技术的重大进步。

最初中国发现
火药,并在后来传入阿拉伯世界和欧洲。

火药被用于制造炸药和火枪。

3.黑色火药时代(13世纪-19世纪):黑色火药是由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而成,广泛应
用于火药武器,如火枪、火炮和炸弹。

4.火器发展(14世纪-19世纪):在这一时期,火器技术逐渐改进。

火药武器从火枪发展
为更加精细和有效的火炮系统,包括加农炮和火箭。

5.火药化学工业革命(19世纪):19世纪,火药的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标准化。

这导致了更强大、稳定和可靠的火药配方。

6.高爆炸药的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化学科学的进步,炸药的种类和性能得
到显著提高。

新型的高爆炸药如TNT(三硝基甲苯)和RDX(六硝基二氮杂异丙酮)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7.现代弹药(20世纪以后):在20世纪,弹药技术继续进步。

新型的弹药包括穿甲弹、
燃烧弹、高爆炸弹、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等,提供了更高的杀伤力和精确性。

总体而言,弹药的发展史见证了人类对战争和冲突方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从最初的简单投石器到现代复杂的精确制导武器。

再看99式坦克

再看99式坦克

再看99式坦克——穿甲弹初速1940米/秒世界第一前不久,我军99式新型坦克在“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中闪亮登场。

这种主战坦克在直升机火力掩护下快速向前突击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拳头力量”的深刻印象。

99式坦克是我国陆军新一代主战坦克,是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

自1999年服役以来,它代表着中国主战坦克的最高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99式坦克已衍生出多种改进型。

99式系列坦克都具有优异的防护外型,大量采用了复合装甲,融合了我国最新的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的先进坦克。

为追赶世界坦克潮流而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德制“豹-2”坦克、美国M1A2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坦克开始引领世界主战坦克的潮流。

此时,中国坦克的整体性能却仍处于第二代的水平,其防护力、机动力、电子系统性能等与世界先进坦克存在很大差距。

1989年,我国决定在借鉴苏联T-72坦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吸纳西方更先进的技术,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01研究所为主研制新型坦克。

1992年,北方工业公司617厂推出了4辆第三代坦克原型车。

随后,原型车分别进行了湿热环境适应性验证、寒带地区操作测试、可靠性与渡河测试等多项试验。

1996年5月,617厂展开了第三代坦克改进型原型车的总装工作,随后,移交给军方进行试验,并将该坦克命名为ZTZ-99式主战坦克。

从此,99式主战坦克正式定型并投入生产。

六大特点引人注目99式坦克整体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外型突出“低矮生存”。

99式坦克在设计上参考了俄罗斯的T-72,其底盘酷似一辆放大的T-72,显得低矮,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坦克驾驶席设置于车头中央,驾驶舱盖为单片式,舱盖设有三具潜望镜,中央的一具可换成双目星光夜视镜。

炮手席则位于炮身左侧。

置顶的车长夜视仪,可使坦克具备较强的猎-歼能力,炮手可以直接攻击车长锁定并追踪的目标。

二是采用双层装甲结构。

99式坦克炮塔正面采用了箭簇型装甲套件,包括外部装甲板与内部结构本体装甲两层,形成了双层主动反应保护层。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中国坦克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在这之前,中国军队主要使用苏联和美国的坦克。

但是由于冷战的影响,苏联不愿意将最新的坦克技术转让给中国,因此中国决定自主研制坦克。

在1958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代坦克的研制。

这一代的坦克名为“59式”,它采用了苏联T-54A坦克的设计,但在防护、火力和机动性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

59式坦克成为了中国军队的主力坦克,并在与越南、印度等国家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之后,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坦克。

在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了“69式”主战坦克。

与第一代坦克相比,69式在火控系统、动力装置等方面进行了升级。

此外,中国还研制了一系列的衍生型号,如自行火炮、指挥车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又开始研制第三代坦克。

这一代的坦克代表作是“98式”主战坦克。

98式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采用modular式设计的主战坦克,它具有更好的火力、防护、机动性和信息化能力。

98式坦克的研制标志着中国坦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中国继续推进坦克技术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研制出了更先进的第四代坦克,其中最著名的是“99式”主战坦克。

99式坦克在火力、防护、机动性和信息化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被视为中国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的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的坦克产品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同时,中国逐渐在坦克技术领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拉近差距,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自主研制坦克能力的大国。

持续的经典——英国坦克发展史(3)

持续的经典——英国坦克发展史(3)

持续的经典——英国坦克发展史(3)作者:寒鸦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7期寒鸦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混合体。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日不落帝国”昔日的风光已经不再,但英国作为大国的历史并没有落幕,直至今天人们依然能看到它在世界舞台上的演出。

事实上,如果将维多利亚时代的不列颠帝国看作是一颗耀眼恒星的话,那么1945年后的英国就更像是一颗迟暮之年的红矮星,曾经雄雄燃烧的“内核”即将熄灭,但落日余辉仍然能让人感到足够的炙热。

日不落帝国衰落了、解体了,但至少英伦三岛老牌工业国的底子尚在,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工业基础依然令人不可小窥。

“百人队长”的满堂彩“百人队长”可以视为战后英国坦克工业对战时经验进行全面反思的产物。

如果说在1934年英国人将坦克划分为“步兵坦克”与“巡洋坦克”,是基于战术的合理性与技术的局限性而做出的一种妥协的话,那么在经历了6年军事科技加速发展的世界大战后,到了战争结束的1945年,进行了大量技术论证的英国人确信,技术已经能够为战术进行更为合理的资源重构——“步兵坦克”与“巡洋坦克”所分别负担两个任务,即突破和发展胜利的任务,可以集中在同一个型号的坦克上。

到了1945年1月,在“彗星”巡洋坦克的基础上,英国坦克设计局设计了一种“加强版本”,称为A41。

此时,二战已经接近尾声,英国陆军决定直接把A41坦克配备给装甲部队,它们随作战部队参加德国境内的战斗,在战斗环境下接受检验,这个行动被称为“哨兵行动”。

1945年5月14日,6辆A41离开英国南安普敦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港,但此时,战争已经结束两周了,但英国陆军仍然决定让其在欧洲大陆接受长途行军等项目的测试。

离开安特卫普5天后,6辆A41坦克首先要行军650千米前往英国第7装甲师师部。

从那时起一直到7月底,这6辆坦克先后造访了英国驻德国和南欧国家的几乎每一支装甲部队,所到之处皆大受欢迎。

唯一的批评声来自坦克驾驶员,A41坦克属于重型车辆,但它的方向操纵和换档却没有助力,这对于驾驶员来说是一个非常费劲的体力活。

爆炸反应装甲的发展方向_上_

爆炸反应装甲的发展方向_上_
还有一个问题是爆炸反应装甲爆 炸临界点,采用炸药的灵敏度与机关 炮、步兵轻武器、炮弹破片命中时不 被诱爆之间的矛盾。因此,特别是在 北约和美国更加现代化的次口径穿甲 弹问世后,俄罗斯对爆炸反应装甲进
F 33 《国外坦克》2008 年第 10 期 o r e i g n T a n k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代聚能爆炸反应装甲
“接触”-1 和“茄克衫”等第一 代爆炸反应装甲(见下图)为悬挂式 爆炸反应装甲。这类爆炸反应装甲的 安装方法是双排同方向布置,并有很 大角度,使其抛板对来袭反坦克弹药 聚能射流有最大的毁伤效率。这是因 为,爆炸反应装甲抛板对来袭弹药聚 能射流的作用效率取决于金属板与聚 能射流的互相撞击的角度。
通用型爆炸反应装甲
正如前面提及的那样,通用型爆 炸反应装甲可归属于第一代反应装 甲,仅具有抗击聚能弹药的特性。为 了有效地拦截聚能反坦克弹药,爆炸 反应装甲在发挥其最佳效能过程中产 生的金属破片的抛射动能应比聚能射 流的能量大 4~10 倍。具备防穿甲弹 和次口径穿甲弹的能力的第一批爆炸 反应装甲(见下图)于 20 世纪 60 年 代末完成研制和试验。同时,苏联在 坦克上安装镶嵌式爆炸反应装甲的方 案也被放弃,显著的原因是当时苏联
“接触”-1 爆炸反应装甲就是利 用上述原理,在抗击来袭弹药的过程 中有两个效应:一是在反应模块抛 板 / 背板穿越来袭弹药的射流时,部 分射流物质被消耗,导致其质量降 低、动能下降;二是两个抛板在移动 过程中有相当于切削的运动,使来袭 弹药的射流顶部(最尖锐、速度最快 的部分)被切断,这样使其后续射流 在贯穿主装甲的过程显得异常艰难。 需要指出的是,“接触”-1 不是简单 的夹层结构,抛板与背板之间有一个 夹角(带炸药的抛板呈楔形安装)。炸 药量的不对称可使抛板在飞出的过程 中有旋转运动,这样可以更好地毁坏

坦克的破甲与穿甲

坦克的破甲与穿甲
作为世界上“玩”坦克最厉害的几个国家,德国在坦克穿甲弹领域拥有世界公认的高水平 ,其2000年由莱茵金属有限公司推出的DM-53钨合金坦克穿甲弹和2006年推出的DM-63穿 甲弹被认为是世界坦克穿甲弹药的两大代表性弹药,其性能指标常常拿来形容其他国家一 种穿甲弹弹药的水平高低。德国DM53超级穿甲弹:老牌军事工业强国的巅峰之作
穿甲弹是一种发射后靠炮弹动能穿透装甲的炮弹。主要用于毁伤坦 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舰艇、飞机等目标,也可破坏坚固工事。 具有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等特点。穿甲弹内装硬度极 强的穿甲合金钢心。钢心是穿甲弹的主要部件。
1枚10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初速每秒900米,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 穿110~160毫米厚的坦克装甲。现在的穿甲弹采用贫铀合金做穿甲钢心,其 穿甲能力更强,可击穿大倾角的装甲和新型复合坦克装甲。
M829A1与M829A2穿杆对比
M829A2的弹芯,相对A1只有很小的变化,即头部增加了一段 阶梯状结构,同时取消了螺纹不连续的部分。 这个阶梯状头部 的作用类似先导穿甲块,主要起在撞击目标时改善受力的作用 ,等效成与主体部分相同直径的圆柱则只有10mm左右长。
M829A2与最新型的M829A3对比
国产出口型VT-4主战坦克
2014 年,在珠海航展期间,我国 VT-4 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冯益柏在接受《现代兵器》杂 志专访时透露,国产12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新型穿甲弹已经能够击穿1000毫米的钢装甲, 同时暗示我国已经开展电化学炮、电磁炮等新概念火炮的研制工作,无独有偶,我国坦克 专家——臧克茂院士在2013 年《兵器知识》杂的访谈中称:“现在(我国)125 毫米贫铀尾 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在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50毫米的均质装甲。”

一辆坦克能装多少炮弹?

一辆坦克能装多少炮弹?

一辆坦克能装多少炮弹?
坦克装载炮弹的数量多少,通常取决于坦克载弹空间、炮弹的类型、尺寸大小等等因素的限制。

二战时期,坦克火炮口径较小,弹药体积也相对较小,可以携带较多的炮弹,基本的主炮弹药是在70~80多发,有的超载达到百发以上。

比如,德军“虎”式坦克早期型号载弹量为88毫米炮弹92发,中后期型号满载火炮弹药量达到100多发。

苏军T34/85中型坦克载弹量为85毫米炮弹56~60发、IS-2重型坦克载弹量为122毫米炮弹59~71发,美军M-26“潘兴”坦克载弹量为90毫米炮弹70发。

从二战后发展到现在,现代坦克越来越强调穿甲能力,火炮口径和药室容积大幅增加,炮弹体积也随之急速增大。

当代主战主炮的口径发展到120毫米左右,坦克炮弹的体积和重量都远远超过二战时期,形成了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等主要炮弹类型,有的坦克还可以发射炮射导弹。

现代主战坦克不只装载火炮弹药,通常也会携带一些机枪子弹,而机枪的子弹同样也会占据一定量的载弹空间。

因此,现代坦克装载火炮炮弹的平均载弹量在40发左右。

从公开数据看,不同国家主战坦克的载弹量都不相同,美国M1A2坦克载弹量为120毫米炮弹40发,M60A3坦克载弹量为105毫米炮弹63发,M48A5坦克载弹量为105毫米炮弹54发;俄罗斯T-90坦克载弹量为125毫米炮弹43发,T-80坦克载弹量为125毫米炮弹36发;德国豹2A6坦克载弹量为120毫米炮弹42发,以色列“梅卡瓦”坦克载弹量为120毫米炮弹62~85发,英国“挑战者”坦克载弹量为120毫米炮弹50发,日本90坦克载弹量为120毫米炮弹40发。

坦克载弹量不是越多越好
坦克装多少也看炮弹大小。

炮兵与坦克的较量——榴弹对装甲目标毁伤效果初探

炮兵与坦克的较量——榴弹对装甲目标毁伤效果初探

炮兵与坦克的较量——榴弹对装甲目标毁伤效果初探《炮兵与坦克的较量——榴弹对装甲目标毁伤效果初探(修订版)》文:普鲁士掷弹兵前言“装甲战斗车辆,特别是主战坦克,是战场上最必须也最难摧毁的重要集群目标。

……坦克有三个主要特征,机动性、火力和防护性能。

从攻击者角度看,其防护性能是摧毁它最主要的困难。

”——《战场与武器系统第二卷》第8章 P98 以上是《战场与武器系统》一书中对坦克的描述。

坦克诞生在一战僵持不下的堑壕战中,由于本身诞生的意义便是穿过纵横交错火力网,因此防护性是其一个主要特在。

由于这个特征,伴随着坦克一同的出现概念的便是反坦克战。

由于坦克难以摧毁,在反坦克战中,其主要武器往往是专门为了对抗坦克而开发出了的各种专业反坦克武器。

但是,被誉为“战争之神”的传统炮兵[1]在反坦克战中其实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炮兵与反坦克战史可以这么说,在坦克出现时,最初担任反坦克武器的就是炮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许比其大名鼎鼎的K型子弹,他们才是对协约国坦克最大的威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英国坦克所形成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德军的野战炮……在英国皇家坦克团战史上,充满着关于英军坦克遭到德军野战炮袭击的记述……野战炮挫败坦克进攻最著名的战例,也许要算是1917年11月20日,英军在坎布里埃的首次战斗中,对福莱斯可威斯所发动的进攻了。

当时英国皇家坦克团第5坦克营与伴随步兵切断了联系,而当他们越过一座位于一个村庄旁边的小山时,遭到了德军为执行反坦克任务而专门配属在一旁的数个野战炮连猛烈而准确的射击。

英军有16辆坦克被迅速击毁……只要野战炮出现,坦克肯定会被消灭。

”——《反坦克战史》第1章 P14-16无论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野战炮都是重要的反坦克武器。

以至于当时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战争中,认为野战间瞄火炮任然可以阻止绝大多数坦克的进攻。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坦克的防护还是反坦克兵器威力都发展迅速,传统炮兵在整个战争已经不是反坦克战的主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克穿甲弹发展历程(部分)
年代平台种类名称装备时间弹芯材质2000米均质靶穿深(mm)
使用情况备注垂直65°倾角
60年代
115滑膛APFSDS-T 3VBM-3 3bm-3 1962 钢芯270 装备T62 125mm滑膛APFSDS-T 3VBM-6 3BM-12 1968 碳化钨280 110-150 装备T64
70年代125mm滑膛APFSDS-T 3VBM-7 3BM-15 1972 碳化钨310 120-150 大量装备自用T64、T72 125mm滑膛APFSDS-T 3VBM-8 3BM-17 1972 钢芯330 110-150 仅出口外贸T72
105mm线膛APDS-T M728 1972 钨合金300+ 装备M60、AMX-30、豹1 125mm滑膛APFSDS-T 3VBM-9 3BM-22 1976 碳化钨380 160-170 大量装备T64、T72、T80 105mm线膛APFSDS-T M735 1978 钨合金410 大量装备M60、AMX-30、豹1 120mm滑膛APFSDS-T DM-13 1978 钨合金380 装备豹1A5、豹1改105mm线膛APFSDS-T M111 1978 钨合金410+ 大量生产
M48改、M60改、豹1
改、萨布拉、梅卡瓦
80年代105mm线膛APFSDS-T M774 1981 贫铀合金430 装备M60、AMX-30、豹1 105mm线膛APFSDS-T M833 1979-1991 贫铀合金440+ 装备M60、AMX-30、豹1 125mm滑膛APFSDS-T 3VBM-11 3BM-26 1983 钨合金380/410 200 少量生产T64、T72、T80 120mm滑膛APFSDS-T DM-23 1984 钨合金510 少量生产豹2、梅卡瓦
125mm滑膛APFSDS-T 3VBM-13 3BM-32 1985 贫铀合金500 250 少量生产T72、T80、T90 125mm滑膛APFSDS-T 3VBM17 3BM-42 1986 钨合金450 230 最多生产T72、T80、T90 120mm滑膛APFSDS-T M829 1979-1991 贫铀合金530 少量生产M1
90年代120mm滑膛APFSDS-T M829A1 1991 贫铀合金610+ 大量装备M1
105mm线膛APFSDS-T M413 1991 钨合金未知装备
M48改、M60改、萨布
拉、梅卡瓦125mm滑膛APFSDS-T 3VBM20 3BM-46/48 1991 贫铀合金660-650 300 少量生产自用T90 120mm滑膛APFSDS-T M829A2 1991-1993 贫铀合金650-800 少量生产M1
125mm滑膛APFSDS-T 3VBM17M 3BM-42M 1994 钨合金未知大量装备自用T90 120mm滑膛APFSDS-T DM-33 90年代钨合金550 大量生产豹2、梅卡瓦、90式
20世纪120mm滑膛APFSDS-T M829A3 1993-2000 贫铀合金750-1000 大量装备M1
120mm滑膛APFSDS-T DM-53 2000 钨合金650/680-900 大量生产
豹2、梅卡瓦、K2、
90式
120mm滑膛APFSDS-T DM-63 2006 钨合金650/680-900 装备豹2、梅卡瓦
21世纪120mm滑膛APFSDS-T 10式2014 钨合金未知装备10式120mm滑膛APFSDS-T K279 2014 钨合金680+ 装备K2、阿尔泰120mm滑膛APFSDS-T M829A4 2015 钨合金未知装备M1 120mm滑膛APFSDS-T M829A4 2015 贫铀合金未知装备M1
125mm滑膛APFSDS-T 3VBM22 3BM59 2002-?贫铀合金未知装备T90 125mm滑膛APFSDS-T 3VBM23 3BM60 2002-?钨合金未知装备T90 125mm滑膛APFSDS-T Vacuum-1 未知2005-?贫铀合金未知未装备T14 125mm滑膛APFSDS-T Vacuum-2 未知2005-?钨合金未知未装备T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