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肿瘤
口腔医师-牙源性肿瘤及其他肿瘤、瘤样病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口腔医师-牙源性肿瘤及其他肿瘤、瘤样病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含有影细胞的肿瘤是A.牙源性钙化上皮瘤B.牙源性钙化囊肿C.成釉细胞瘤D.多形性腺瘤E.肌上皮瘤【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牙源性钙化囊肿镜下见病变呈囊性,衬里上皮的基底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胞核远离基底膜,其浅层由排列疏松的星形细胞构成,与成釉器的星网状层相似。
在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影细胞灶,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影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界限清楚,胞质红染,胞核消失而不着色,在胞核部位出现阴影,故称影细胞。
邻近上皮基底层下方可见带状发育不良牙本质。
有些病例中见有广泛牙齿硬组织形成,类似于组合性或混合性牙瘤。
【该题针对“第六单元牙源性肿瘤和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进行考核】2、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的病理特征是A.釉基质和成釉细胞B.牙本质样组织和成牙本质细胞C.牙本质和牙骨质样组织D.釉基质和牙骨质样组织E.牙骨质样组织和成牙骨质细胞【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成牙骨质细胞瘤又称为真性牙骨质瘤,是一种以形成牙骨质样组织为特征的肿瘤,常与一颗牙的牙根相连。
肿瘤多发生在10~29岁男性下颌前磨牙或磨牙区。
肿瘤常围绕牙根生长。
X线片显示肿物为界限清楚的致密钙化团块,在钙化团块的周围有一带状放射透光区环绕。
相关牙根吸收而变短,并与肿瘤性硬组织融合。
肿瘤由牙骨质样组织所组成。
有的呈片状排列,类似于有细胞牙骨质医学教,可见较多嗜碱性反折线,有的呈圆形或卵圆形矿化团块,似牙骨质小体。
在上述矿化组织的周边区或其他生长活跃区,可见嗜酸性、未矿化的牙骨质样组织和呈一列或数列排列的成牙骨质细胞。
成牙骨质细胞有时大小不一,胞核浓染,可与成骨细胞瘤或非典型骨肉瘤中所见相似,但一般没有骨肉瘤中常见的核异型或核分裂。
肿瘤间质为富于血管的疏松纤维结缔组织。
肿瘤周围有包膜。
3、下列哪项是牙源性上皮性肿瘤A.牙源性腺样瘤B.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牙源性钙化囊肿D.牙源性纤维瘤E.牙瘤【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又称Pindborg瘤。
牙源性囊肿成釉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表现(角化囊肿)
好发于下颌角附近
具有一般颌骨囊肿的特点: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边缘 光滑、有硬化边
单囊或者多囊,以单囊多见,常沿颌骨长轴生长,牙根吸收 以斜面状为主
CT: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
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无强化,如有感染时可见囊壁环形强化
影像表现(角化囊肿)
如果根尖囊肿在拔牙后未作处理仍残留在颌骨内,形 成囊肿,则称残余囊肿(residuai cyst)
病理(根端囊肿)
根端囊肿(radicular cyst)
囊壁常有多量的炎细 胞浸润,囊腔面内衬 为非角化复层鳞状上 皮,由于炎症刺激, 上皮常有增生,呈不 同程度增生样钉突结 构,囊壁内可见含铁 血黄素和胆固醇结晶, 有时衬里上皮和纤维 囊壁内见透明小体, 呈嗜伊红染色。
囊壁为薄壁规则的非角 化复层鳞状上皮内衬的
非炎性纤维结缔组织,
类似缩余釉上皮,无钉
突状结构。囊肿继发感
染或炎症时,上皮增生,
钉突明显
囊内可见黏液化生
(24%),纤毛形成
(11%)
影像表现(含牙囊肿)
好发于上颌尖牙或下颌后磨牙区 单房性、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光滑整齐,可见硬化边; 囊腔内含一个或多个牙,可以是阻生牙,也可以是多生
长
单房多见 ,囊壁连 于冠根交
界处
多房多见 ,分房大
小不等
囊性 囊性 囊实性
牙根呈斜 面状吸收
含牙,牙 冠朝向囊
腔
牙根呈截 断状及锯 齿状吸收
可有硬化 边
可有硬化 边
无或仅轻 微硬化边
向舌侧膨 胀
均匀
向颊侧膨 胀
治疗
牙源性囊肿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 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乱。如伴有感染 时则需要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手术治疗,相关牙 齿需要在术前行根管治疗。
牙源性黏液瘤11例分析

牙源性黏液瘤11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牙源性黏液瘤的临床、x线、病理特征及治疗。
方法:对11例经病理确诊的牙源性黏液瘤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病例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25.6岁;在x线片上多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的透光阴影;镜下可见大量蓝色黏液样组织及排列疏松的瘤细胞;2例刮治术后复发。
结论:牙源性黏液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化,常需病理检查确诊。
因其具有局部浸润性,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关键词:牙源性黏液瘤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54-01牙源性黏液瘤是口腔颌面部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牙源性肿瘤的3%~6%1。
该瘤生长缓慢,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本文对11例经病理确诊的牙源性黏液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材料与结果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我院口腔科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病人,男5例,女6例;患者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25.6岁。
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达20余年,平均2.82年。
上颌骨5例,下颌骨6例,以磨牙及前磨牙区最常见。
11例中以无痛性肿块就诊7例,有牙痛史1例,牙齿松动或脱落3例,误诊为造釉细胞瘤6例(54.5%)、牙源性囊肿2例(18.2%)、骨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9.1%)、牙源性肿瘤2例(18.2%)。
1.2x线表现。
x线片上主要表现为局部颌骨膨胀,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的透光阴影,可见多少不等的纤细分隔条纹,边界欠清晰。
多房形6例,单房形1例,上颌窦密度增高4例。
1.3组织病理改变。
肉眼见,肿瘤边界不清,常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剖面呈灰白色,半透明,质脆,富有胶状、闪光黏液。
镜下见大量蓝色黏液样组织,内有排列疏松的瘤细胞。
瘤细胞呈星形或梭形,以长的胞浆突起相连,核卵圆形,染色深,偶见不典型核。
1.4治疗及预后。
采用刮治术7例,颌骨部分切除术4例。
本组病例术后复发2例。
2讨论2.1病因及临床表现。
口腔执业医师牙源性肿瘤

牙源性肿瘤1.下列有关成釉细胞瘤的描述错误的是A.主要含成釉器样结构,但无牙釉质或其他牙体硬组织形成B.多发生于颌骨内,但也可发生于骨外C.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异较大,可有多种表现D.滤泡型和丛状型是实性成釉细胞瘤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E.目前认为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与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相同答案:E2.以下肿瘤中没有角质形成的是A.鳞状细胞瘤B.成釉细胞瘤C.牙源性角化囊性瘤D.多形性腺瘤E.腺样囊性癌答案:E3.以下病变属于混合性牙源性肿瘤的是A.牙源性钙化囊性瘤B.成釉细胞瘤C.牙源性腺样瘤D.牙源性钙化上皮瘤E.牙源性纤维瘤答案:A4.肉眼见包膜完整,组织学观察见玫瑰花样结构的肿瘤是A.牙瘤B.成釉细胞瘤C.牙源性钙化上皮瘤D.牙源性腺样瘤E.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答案:D5.下列选项中,成釉细胞瘤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上皮团块中出现颗粒性变B.上皮团块中出现囊性变C.上皮团块中出现纤维化D.上皮团块中出现鳞状化生E.上皮团块中出现角化珠答案:C6.牙源性上皮和牙源性外间充质性良性肿瘤不包括A.牙源性腺样瘤B.牙源性纤维瘤C.牙源性钙化囊肿D.组合性牙瘤E.混合性牙瘤答案:B7.下列选项中,属于上皮异常增殖性改变的是A.上皮过度正角化B.上皮过度不全角化C.上皮错角化D.颗粒层明显E.棘层增厚答案:D8.牙源性角化囊肿和成釉细胞瘤的主要区别在于A.常见于30~49岁B.下颌比上颌多见C.不沿骨小梁浸润生长,但易复发D.囊液为黄色或黄褐色E.X线片上表现为单囊或多囊答案:C9.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B.渐进性颌骨膨大C.乒乓感D.面部畸形E.骨质受压吸收答案:A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病理表现的是A.肿瘤由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B.清晰的细胞间桥C.上皮细胞排列呈片状或岛状D.癌细胞边界较清晰,胞浆微嗜酸性E.核分裂常见答案:E11.下列关于混合性牙瘤的描述,错误的是A.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B.以前磨牙和磨牙区多见C.X线片示界限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其中可见放射阻射性结节状钙化物质D.镜下见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排列如同正常牙E.肿瘤生长有自限性,预后良好答案:D12.下列关于成釉细胞癌,说法错误的是A.成釉细胞癌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B.原发型是原发性牙源性恶性肿瘤C.成釉细胞癌具有成釉细胞瘤的某些组织学特征,但细胞具有恶性特点D.原发型成釉细胞癌又称去分化型成釉细胞癌E.近2/3的成釉细胞癌发生于下颌答案:D13.下列关于骨化纤维瘤,说法错误的是A.主要发生于10~39岁之间,男性多见B.X线表现为境界清楚、单房性密度减低区,伴有硬组织形成C.由富含成纤维细胞的结缔组织构成D.钙化结构多样,小梁状编织骨常见E.常见无细胞嗜碱性类牙骨质沉积物答案:A14.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的类型是A.假复层柱状上皮B.复层柱状上皮C.单层扁平上皮D.复层鳞状上皮E.单层柱状上皮答案:D15.男,20岁。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2例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2例王凯利;郑广宁;刘莉;许来青;郭文豪【摘要】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EOT)是一种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特点的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可分为骨内型(中央型)、骨外型(外周型)两种,后者罕见。
本文报道2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影像表现特点。
%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 (CEOT) is a rare benign epithelial tumor of odontogenic origin. CEOT is a benign but a locally infiltrative tumor. CEOT has two clinical variants: intraosseous (central) CEOT and extraosseous (peripheral) CEOT. The peripheral type is rare.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wo cases of CEOT. The diagnoses of the cases were verified by histopathology.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appearances of CEOT an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期刊名称】《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影像表现;鉴别诊断【作者】王凯利;郑广宁;刘莉;许来青;郭文豪【作者单位】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四川大学,成都61004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四川大学,成都61004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四川大学,成都61004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四川大学,成都61004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四川大学,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 739.8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良性肿瘤。
成釉细胞瘤概述课件

02
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01
02
03
04
疼痛
早期成釉细胞瘤通常会引起牙 痛或颌骨疼痛,尤其是在咀嚼
时。
肿胀
肿瘤所在区域的颌骨可能出现 肿胀,导致面部不对称。
牙齿松动
由于肿瘤侵犯,牙齿可能会变 得松动。
神经症状
肿瘤压迫神经时,可能出现麻 木或疼痛。
晚期症状
严重疼痛
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 可能会加重,并扩散至
恶病质
晚期成釉细胞瘤可能导致全身 症状,如贫血、体重减轻和疲
劳。
03
成釉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 的毗邻关系等信息,有助于明确诊断 。
病理学检查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疼痛、肿胀 、牙齿松动等,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 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成釉细胞瘤。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手术后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并
发症。
口腔卫生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 刷牙、漱口,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整饮食,避免 食用过于刺激或硬质的食物。
05
成釉细胞瘤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早期筛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 诊断成釉细胞瘤。
健康。
加强健康教育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 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
研究与开发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成釉细胞瘤 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研究,为防治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成釉细胞瘤概述课件
口腔颌面部肿瘤病理(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一) 混合性牙瘤 1、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以
前磨牙区和磨牙区多见。
2、X线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放 射透光区,其中可见放射阻 射性结节状钙化物。
●肉眼观,肿物为圆形或类圆形钙化团 块,表面光滑或略呈分叶状,剖面淡 黄色,可有放射条纹。
●镜下见,肿物内分化成熟的 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及牙 髓组织成分排列紊乱,互相 混杂,无牙齿结构;肿物生 长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转移性成釉细胞瘤型组织学表现同良性成釉细胞,但已 发生转移,多转移到肺部。
●转移瘤的存在是诊断其恶性的主要依据。
●成釉细胞癌既有成釉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如癌巢周边 细胞呈极性倒置,又有细胞异型、核分裂、坏死、神经 浸润等恶性表现。
●包括原发型和继发型。
●继发性成釉细胞癌指原有良 性成釉细胞瘤病史,后期发 生恶变,细胞去分化,呈明 显侵袭性生长,破坏周围组 织。临床多见于老年人,常 有局部复发或放疗史。组织 学上可见成釉细胞瘤向成釉 细胞癌转变的过渡性病变。
目 录
1
牙龈瘤
2
血管瘤
3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4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牙龈瘤
特指牙龈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并非真性肿瘤 病因:创伤、局部刺激(菌斑、牙石)、内分泌改变
牙龈瘤
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 多位于前牙区,上、下颌之间无明显差异 术后有复发倾向 组织学分型:血管性龈瘤(肉芽肿性和血管性龈瘤合并)
纤维性龈瘤 巨细胞性龈瘤
通过预习,请大家思考,这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一部分是邻近组织胚胎发 育性上皮残余或外伤植入的上皮发展而来,另一部分 是由涎腺分泌物外溢或滞留而形成的,如皮样和表皮 样囊肿、皮样囊肿常发生于颌面 部,好发于口底、颏下、额、 颞等部位,囊肿一般为圆形, 表面光滑,界限清楚,与周 围组织无粘连,触之有生面 团感,压迫之后出现凹陷。
口腔执业医师习题-牙源性肿瘤

口腔执业医师习题-牙源性肿瘤一、A11、下列有关骨化纤维瘤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A、女性较为多见B、主要发生于10~39岁C、不同组织学亚型的发病年龄有差异D、边界不清E、随着肿瘤增大可引起牙移位2、边界清楚、由富于细胞的纤维组织和表现多样的矿化组织构成的病变,且有JTOF和JPOF两种组织学病变的疾病为A、牙源性钙化上皮瘤B、牙源性角化囊性瘤C、骨化纤维瘤D、成釉细胞瘤E、牙瘤3、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由于颌骨膨隆引起牙移位、关系紊乱和颌面部变形。
X线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单房性密度减低区,由于伴有硬组织形成,在病变的中央区域常见不透光区,此为以下哪种疾病的临床表现A、骨化纤维瘤B、成牙骨质细胞瘤C、牙源性纤维瘤D、舌下囊肿E、皮样囊肿4、肿瘤由结缔组织构成,钙化结构很多样,骨小梁可相互连接成网;常见无细胞的嗜碱性类牙骨质沉积物,此为以下哪种疾病的病理表现A、舌下囊肿B、成牙骨质细胞瘤C、牙源性纤维瘤D、骨化纤维瘤E、皮样囊肿5、以下哪项属于恶性牙源性肿瘤A、成釉细胞瘤B、牙源性角化囊性瘤C、多形性腺瘤D、腺样囊性癌E、成釉细胞癌6、关于成釉细胞癌-原发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牙源性恶性肿瘤B、肿瘤具有成釉细胞瘤的某些组织学特征C、无浸润性,包膜完整D、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增加E、表现明显分化不良7、以下哪项不是成釉细胞癌-原发型的组织学特点A、核分裂B、细胞多形性C、无神经症状D、局部坏死E、神经周浸润及核深染8、由先存的良性成釉细胞瘤发展而来的成釉细胞癌是A、成釉细胞癌-原发型B、成釉细胞癌-继发型(去分化)C、成釉细胞瘤-滤泡型D、成釉细胞瘤-丛状型E、成釉细胞瘤-棘皮瘤型9、具有良性组织学表现、但发生了转移的成釉细胞瘤称为A、恶性成釉细胞瘤B、成釉细胞瘤-滤泡型C、成釉细胞瘤-颗粒细胞型D、成釉细胞瘤-基底细胞型E、角化成釉细胞瘤10、其“恶性”主要表现在临床行为,而不在组织学特点的恶性上皮性牙源肿瘤是A、成釉细胞癌-原发型B、成釉细胞癌-继发型C、成釉细胞癌-去分化型D、牙源性角化囊性瘤E、转移性(恶性)成釉细胞瘤11、被称为黏液瘤或黏液纤维瘤的是以下哪项A、成釉细胞纤维瘤B、圆柱瘤C、沃辛瘤D、牙瘤E、牙源性黏液瘤12、牙源性黏液瘤的好发部位A、下颌前磨牙和磨牙区B、上颌前磨牙和磨牙区C、下颌前切牙和尖牙区D、上颌前切牙和尖牙区E、上颌窦内13、以下哪项为牙源性肿瘤A、含牙囊肿B、萌出囊肿C、黏液囊肿D、黏液纤维瘤E、Warthin瘤14、成牙骨质细胞瘤又称为A、混合性牙瘤B、牙源性腺样瘤C、组合性牙瘤D、成釉细胞纤维瘤E、真性牙骨质瘤15、以下哪种肿瘤是以形成牙骨质样组织为特征的肿瘤,常与一颗牙的牙根相连A、牙骨质增生症B、成牙骨质细胞瘤C、成釉细胞瘤D、含牙囊肿E、牙源性腺样瘤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骨化纤维瘤主要发生于10~39岁,女性多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源性肿瘤(odontogenic tumors) (一)良性牙源性肿瘤***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一般型:滤泡型 follicular pattern丛状型 plexiform pattern棘皮瘤型 acanthomatous type颗粒细胞型 granular cell type玻璃样变 marked hyalinization促结缔组织增生型 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基底细胞型 basal cell ameloblastoma角化型 keratomaloblastoma:生乳头状角化成釉细胞瘤(Papilliferous Keraloameloblastoma)单囊型:一型;二型;三型周边型 一般型成釉细胞瘤 classical ameloblastoma临床特点:年龄:30-39岁常见性别:男≈女部位:下颌>上颌,特别下颌磨牙区和升支最常见症状:无痛, 生长缓慢体征:颌骨逐渐膨大,变形,骨质变薄,乒乓感,表面黏膜正常,牙可松动,移位,脱落,牙根可吸收,可见埋伏牙。
X 线:单房或多房,透射阴影,边界清晰,不规则,呈扇形或切迹壮,可有分隔,埋伏牙,但无钙化灶。
病理改变:大体:肿瘤大小不一,包膜不完整,与骨组织界限不清,剖面呈囊性或实性,或二者兼有,囊内含黄色或褐色液体,实性区呈灰白色,质较软。
镜下:滤泡型1. 肿瘤上皮细胞形成上皮团块,周边细胞为单层立方或柱状,核呈栅栏状,排列远离基膜,似成釉细胞,中央细胞呈多边形,连接疏松,似成釉器星网状层。
2. 有时滤泡中央可出现:鳞状化生,颗粒性变,囊性变,有时滤泡周边可出现:玻璃样变。
3. 肿瘤间质为成熟的结缔组织。
丛状型1. 肿瘤上皮形成网状,周边细胞为单层立方或柱状,中央细胞类似星网状层细胞,含量较少。
2. 肿瘤的间质可发生囊性变。
生物学行为:1. 为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局部浸润性生长,易复发。
2. 发生的部位影响预后,可危及生命。
组织发生:1.成釉器 2.Malassez 上皮剩余 3.Serres 上皮剩余 4.缩余釉上皮 5.牙源性囊肿的衬里上皮(如含牙囊肿) 6.口腔粘膜上皮牙源性鳞状细胞瘤(squamous odontogenic tumor)1975年Pullon 首先报道临床表现20-29岁常见,男≈女, 上前牙区和下双尖牙区多见,多无症状。
X线:三角形或半圆形透光区,界清。
病理改变高分化鳞状上皮团块,周边细胞扁平、立方, 核不远离基底膜,中央细胞密集,不呈星网状。
生物学行为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局部浸润生长,术后很少复发。
组织发生可能来自Malassez上皮剩余或牙板剩余。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 1956年 Pindborg首先报道临床表现年龄:20~60岁多见,平均40岁性别:男≈女部位:下>上(下颌磨牙区多见)症状:无特殊体征:颌骨逐渐膨胀X 线:不规则透光区,常伴有未萌牙并见不透光团块病理表现肉眼:颌骨膨大,实性,可见埋伏牙镜下:1 上皮细胞呈片状,岛状或筛状排列,细胞呈多边形,界清,嗜酸性,核多形性2 淀粉样变3 钙化物组织来源缩余釉上皮、中间层细胞生物学行为上皮良性肿瘤, 局部浸润性, 复发性牙源性透明细胞瘤(clear cell odontogenic tumor)临床表现60岁以上多见,女性多见,颌骨内病变。
X线:透光性溶骨性病损,边界不清病理改变肿瘤上皮呈片状,条索或岛状排列,细胞大小不一,胞浆透明,可含颗粒,间质少。
生物学行为良性(WHO),有人报告可转移组织发生可能来自牙板剩余或Malassez上皮剩余。
成釉细胞纤维瘤(ameloblastic fibroma)临床特点年龄:青少年常见(平均12岁)性别:男>女部位:下颌双尖牙、磨牙区症状:生长缓慢无痛体征:颌骨膨大X线:透光区,界清病理改变大体:包膜完整,无局部浸润,切面灰白色,实性镜下:1.肿瘤实性由上皮和间充质组成2.上皮呈条索状或团块状排列,周边为立方或柱状细胞,中心部类似星网层,量少3.间叶成分较幼稚,似牙乳头生物学行为良性,无浸润,少复发,预后良好组织发生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年龄:10-19岁多见性别:女>男 1.9:1部位:上颌>下颌,3好发症状和体征:无特殊X 线: 透射区,界清,有钙化灶,常含牙。
病理改变大体:较小,包膜完整,切面实质或囊性,有沙粒感镜下:肿瘤上皮形成结节状,玫瑰花样,腺管状梁状结构。
嗜酸性物质沉积。
发育不良的牙本质,釉质基质和牙骨质样物质。
生物学行为 良性,无浸润,不复发组织发生 牙源性牙骨质纤维瘤临床特点:年龄:10-29岁常见性别:男>女部位:下颌>上颌,6—4常见X 线:围绕牙根生长的致密钙化团快,边界清晰,周围有带状透光带病理改变:大体:肿瘤围绕牙根生长,质硬,切面见:压根吸收变短,与肿瘤硬组织融合。
镜下:1. 由圆形或卵圆形矿化的牙骨质构成,有少量细胞埋入。
可见强嗜碱性反折线2. 周边区为牙骨质样组织和成牙骨质细胞,骨小梁呈放射状,没有改建。
生物学行为:良性牙源性间叶组织肿瘤,可摘除,很少复发。
(二)恶性牙源性肿瘤1牙源性癌:指颌骨内原发性癌恶性成釉细胞瘤:成釉细胞瘤恶变 ;原发性恶性成釉细胞瘤原发性骨内癌:即颌骨内鳞状细胞癌牙源性囊肿恶变 2牙源性肉瘤成釉细胞纤维肉瘤(成釉细胞肉瘤)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肉瘤成釉细胞纤维牙肉瘤3牙源性癌肉瘤涎腺肿瘤(Salivary gland tumors)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临床表现年龄:40岁左右多见性别:女>男部位:大涎腺顺序: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顺序:腭,唇,颊,舌症状:无痛,缓慢,偶有不适体征:质硬,活动(除腭部)结节状,表面皮肤粘膜无改变X线:造影可见占位性病变,呈抱球状病理表现⏹肉眼:大小不一,表面光滑,结节状,包膜较完整,切面实性,灰白色,有淡蓝色软骨样组织。
半透明胶冻状区可见囊性变,钙化,出血,坏死灶等⏹光镜:1.细胞形态多样性:立方,扁平,多角,纺锤,星形,等2.排列结构的多样性:管状,块状,片状,条索状,网状3.肿瘤成分多样性:粘液样组织,软骨样组织4.变化的多样性:鳞状化生,囊性变,玻璃样变,钙化,骨化5.包膜:较完整,可有瘤细胞侵入⏹电镜:腺上皮细胞:圆形,柱状或立方状,接近基底部。
肌上皮细胞:梭形,多边形,核椭圆未分化导管上皮细胞:较大,核圆生物学行为:上皮性良性肿瘤,生长缓慢。
易复发,多次复发可导致癌变,手术时须同涎腺组织一同摘除。
复发原因:1. 包膜不完整,薄膜内,外有肿瘤组织2. 肿瘤具有出芽性生长特点3. 粘液样组织容易撒落在创面上4. 面神经的存在5. 手术处置不当组织发生:闰管细胞或闰管储备细胞腺淋巴瘤adneolymphoma 又称乳头状囊腺瘤Warthin瘤临床表现年龄:41~70多见性别:男>女 5:1部位:腮腺可双测同发症状:无痛,缓慢体征:质硬,波动感,可有消长史病理改变肉眼:直径3~4cm,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包膜较完整,切面实性,部分为囊性,可见乳头。
镜下:1.双排假复层细胞形成腺管或囊腔结构,其中柱状细胞排列整齐,浆呈颗粒状,微嗜酸,核小,深染,位于细胞顶端.锥形细胞排列紊乱,嵌于前者之间。
2.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嗜细胞,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生物学行为上皮性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很少复发,恶性者极少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nrmoid carcinoma)临床表现年龄:30~50岁多见性别:女略多于男部位:腮腺,腭部症状:高分化----缓慢,无痛,似多形性腺瘤,形成囊腔时,有波动感低分化----生长快,疼痛,溃疡,面神经麻痹病理改变肉眼:高分化:直径小于5cm,包膜不完整,似多形性腺瘤,切面实性,灰白或浅粉色,小囊多少不等,含囊液低分化:无包膜,境界不清,其余基本相同镜下:肿瘤实性部分由三种细胞组成粘液细胞-----立方,柱状或杯状,核居中或偏移表皮样细胞----似鳞状细胞中间细胞----似基底细胞高分化(低恶性):粘液细胞多于50%,以粘液细胞与表皮样细胞为主,形成囊样腔隙,无核异形性,核分裂少见或无低分化(高恶性):粘液细胞少于10%以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为主,形成实性团快,细胞间变,核分裂明显中分化(中恶性):粘液细胞>10%,<50%以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为主,形成实性团块,细胞轻中度异形性,偶见核分裂鉴别诊断鳞状细胞癌:角化明显,无粘液细胞粘液表皮样癌:角化很少见,有粘液细胞多形性腺瘤:粘液细胞少,导管结构明显,有粘液样软骨样组织粘液表皮样癌:粘液细胞多,导管样细胞少,无粘液软骨样组织生物学行为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分低中高度恶性,浸润转移转移率为:2%,16%,35%五年治愈率92%,49%,49%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临床表现1.发现率:占涎腺肿瘤4.7-10%国内六院校1316/11947(11%),1316/4894(27%)2.年龄:40~60岁3.性别:女>=男4.部位:腮腺,硬腭多见,舌下腺的恶性首先为本肿瘤5.症状:感觉异常,麻木,疼痛,面神经麻痹6.体征:粘连,固定,溃疡病理改变肉眼:圆形,结节状,大小不等,无被膜,质偏硬,切面灰白,均质,偶见透明条索,出血,囊性变镜下:1 肿瘤细胞有两型:导管内衬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为大小均一,核分裂象少见。
2 组织结构呈两型:(1)筛状结构(2)实性结构(3)其他:小导管样结构,小条索,团块3 浸润神经血管4 间质:大小不一,透明样物质生物学行为:上皮性恶性肿瘤无包膜,浸润生长,易沿纤维神经血管生长可转移组织发生:闰管,或闰管储备细胞腺泡细胞癌 (acinic cell carcinoma)临床表现1 发现率:占涎腺肿瘤1~2.4%国内六院校256/11947(2),256/4894(5)2 年龄:40~50岁3 性别:女>男,2~3:14 部位:腮腺,唇,颊多见5 症状:有时疼痛,有消长史,缓慢6 体征:似多形性腺瘤病理改变肉眼:圆形,包膜不完整,剖面黄白色,软,有时见出血,坏死,囊性变镜下:1 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大小不一,浆呈嗜碱性颗粒状,核小而深染,偏心位2 排列为片状,腺泡状,网格状3 间质存在淋巴组织或钙化结构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ant pleomorphic adenoma)临床表现1.发现率:占涎腺肿瘤1.5 ~6%,占恶性15~20%2.年龄:60岁以上3.部位:腮腺,腭部4.症状:生长快,疼痛,麻木,溃疡,麻痹5.体征:粘连,固定病理改变肉眼: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切面实性,有出血坏死灶镜下:上皮性恶性肿瘤(高度),易复发,可远处转移组织发生:闰管或闰管储备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