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肿瘤组织病理学
口腔组织病理学简答

5.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要点:(1)牙髓神经在根髓及冠髓的形态及分布
特点;(2)神经感受器的特点如只能感受痛觉;(3)神经的其它功能如调节血流、调节成牙本质细胞对伤害的反应或成牙本质细胞的代谢的作用、引起痛觉过敏和启动创伤愈合。
7.牙本质细胞间质中非胶原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
答案要点:根据表教科书表3-1
1.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
答案要点:分组及各组功能见教科书相关内容。
2.何谓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如何?临床意义如何?
答案要点:(1)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齿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2)无角化、无钉突复层鳞状上皮,电镜下张力细丝、桥粒较少;(3)结合方式为结合上皮形成许多半桥粒,使细胞与牙面紧密附着;(4)随年龄增长,结合上皮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是牙周组织中结构上薄弱之处。
答案要点:(1)细胞大小的区别;(2)角化的区别;(3)桥粒的区别;(4)张力细丝和膜被颗粒的区别;(5)钉突长短的区别;(6):固有层纤维的区别;(7):有无粘膜下层的区别。
5.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粘膜病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结构蛋白有细胞角蛋白、桥粒蛋白等。细胞角蛋白突变可导致白色海绵状斑痣的发生,桥粒蛋白的改变可导致天疱疮的发生。
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答案要点:(1)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可形成分叉舌(bifid tongue)或舌裂,罕见。(2)舌盲孔前方有时可见小块菱形或椭圆形红色区,此区的舌乳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称为正中菱形舌。以前认为是奇结节未消失形成的残留。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正中菱形舌与局限性慢性真菌感染,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3)甲状腺早期发生过程中,在甲状腺始基形成的甲状舌管至甲状软骨的下降过程中如发生停滞,则形成异位甲状腺。如在下降过程中只有部分甲状腺始基滞留,则形成异位甲状腺组织。(4)胚胎第4周,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表面内胚层上皮沿中线向深部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第7周时甲状舌管增生至颈部甲状软骨处,迅速发育成甲状腺。直至甲状舌管到达甲状腺的位置时,甲状舌管仍保持与口底区上皮的联系。此管以后变成实性上皮细胞条索并逐渐解体退化,与舌表面失去联系。如甲状舌管未退化,其残留部分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
口腔组织病理学问答题(1)

第一章一、口腔颌面部发育1. 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4.口腔颌面部发育的调控机制。
5.口腔颌面部还有哪些发育畸形?第二章牙的发育1. 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2. 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3. 钟状期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有哪些功能?高的磷碱性酸酶活性,与釉质形成有关。
4. 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双生牙、融合牙、结合牙、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尖、巨牙、小牙;少牙或无牙、多生牙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6.总结牙发育各阶段的基因调控特点第三章牙体组织1. 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2. 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3.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釉牙本质线、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4.釉质中的有机物的种类及意义。
3. 解释下列名词: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罩牙本质、透明牙本质、(牙本质)透明层、托姆斯粒层、死区。
4. 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Raschkow层/神经壁层,靠近多细胞层5.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6. 牙本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第四章四、牙周组织1. 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牙龈:胶原纤维(龈牙组,牵引牙龈和牙紧密结合)牙周膜:胶原纤维、弹力纤维(邻近牙骨质最多,承受力大)2. 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临床意义如何?半桥粒3.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4. 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成纤维细胞——最多,合成、分解胶原蛋白牙周膜干细胞——牙周组织的再生成牙骨质细胞上皮剩余——颌骨囊肿、牙源性肿瘤的来源成骨细胞5. 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细菌、菌斑聚集地,容易牙龈炎第五章五、口腔粘膜1.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牙体组织1.名词解释(1)釉板lamella:是垂直于牙面得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
(2)绞釉gnarled enamel: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3)釉小皮enamel cuticle:是指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易被磨去,但在牙颈部仍可见残留。
(4)死区dead tract:是牙龈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
(5)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 dentin:牙根发育完成,牙和对(牙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6)透明牙本质transparent dentin:又称硬化牙本质,当牙本质在收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形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阻止外界刺激传入牙髓,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形。
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膜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7)髓周牙本质circumpulpal dentin:在罩牙本质和透明层侧的牙本质称髓周牙本质。
(8)罩牙本质mantle dentin:在原发性牙本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
(9)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ve dentin: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表面因磨损、腐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收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形,牙髓深层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形细胞而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10)托姆斯颗粒层tomes granular layer:在牙纵切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为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
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分章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一.牙体组织1.名词解释(1)釉板(2)绞釉(3)釉小皮(4)死区(5)继发性牙本质(6)透明牙本质(7)髓周牙本质(8)罩牙本质(9)修复性牙本质(10)托姆斯颗粒层(11)球间牙本质(12)横纹2.简述死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机制及联系。
3.釉质生长线与牙本质生长线有何异同?4.简述釉板、釉丛、釉梭、施雷格氏板、釉质生长线、球间牙本质、牙本质生长线、死区等结构的形成原因。
5.掌握釉质、釉牙本质界、牙本质、牙骨质、釉牙骨质界、牙髓等的组织学特征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6.简要叙述牙本质痛觉的感觉传递机制(三种学说)。
二.牙周组织、口腔粘膜及涎腺组织1.名词解释(1)龈谷(2)Malassez上皮剩余(3)Oxytalan纤维(4)穿通纤维(5)牙骨质小体2.牙龈与牙体是怎样结合的,龈牙结合部的防御机制有哪些临床意义?3.简述牙周膜各组主纤维束的位置,走行方向及各自的功能。
4.牙周膜内存在的上皮剩余有何临床意义?5.简述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6.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结构上有何异同?7.口腔粘膜分为几大类,组织学上有什么异同。
8.简述唇、腭及舌粘膜组织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9.简述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的位置、组织学特点和临床意义。
10.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和龈谷上皮在组织结构上的异同点。
三.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发育1.名词解释(1)拉特克囊(Rathke pouch)(2)上皮隔(3)面突的联合(4)Serre’s上皮剩余(5)缩余釉上皮2.简述牙板的发生、发展、结局及临床意义。
3.成釉器、牙乳头及牙囊各形成牙体-牙周组织的哪些部分?4.简述牙体硬组织的发生经过。
5.牙源性上皮残余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6.简述口腔颌面部畸形与其发育的关系。
7.简述牙萌出移动的机制。
8.以下颌乳中切牙为例叙述它发育的全过程。
四.龋病、牙髓病1.名词解释(1)牙髓网状萎缩(2)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2.阐述釉质平滑面早期龋中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及表层的形成机理。
口腔常见牙源性肿瘤及囊肿的病理学表现

二、囊肿的分类
(一)颌骨上皮性囊肿(epithelial cysts of the jaws)
1、发育性 牙源性 ① 婴儿龈囊肿 ② 含牙(滤泡)囊肿 ③ 萌出囊肿 ④ 发育性根侧囊肿 ⑤ 成人龈囊肿 ⑥ 腺牙源性囊肿 ⑦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非牙源性 ① 鼻腭管(切牙管)囊肿 ② 鼻唇(鼻牙槽)囊肿 ③ 球上颌囊肿 ④ 下颌正中囊肿
(二)病理表现:
m: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衬里, 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衬里,纤 纤维囊壁中无皮肤附件 维囊壁中可见皮肤附件( )
二、鳃裂囊肿(branhial cleft cyst)
(一)、临床特点: 1、来源:鳃裂或咽囊的上皮剩余。 2、约95%为第二鳃裂来源;5%为第一、第三
和第四鳃裂来源。 3、好发于20-40岁
(三)病理表现:
囊壁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衬里,纤维囊壁中可见甲状 腺组织( )
四、粘液囊肿(mucocele)
(一) 定义: 涎腺组织发生的粘液外渗性囊肿和 粘液性潴留囊肿。常由外伤、结石、 炎症所致。
(二) 临床表现:
●部位:下唇、颊、口底、舌部、 腭部,是 唇部最常见的瘤样病变。
●特点: 深浅不一、大小不等 肉眼观察囊肿为圆形半透明肿物 直径几毫米至1cm。 可破溃,排出内容物后自行退。 反复发作再肿胀。
(二)临床表现: 部 位: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即导管经过的任何
部位均可发生,以甲状舌骨区发生多见。 可形成瘘管:长期分泌蛋白样液或脓液(染)。 1
5
示 囊 肿 发 生 的 部 位
(三)病理表现: M:内容物为清亮粘液样物质,继发感染,
则为脓性。 m: 1、衬里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有时衬
以复层鳞状上皮或呈现二者的过渡状态。 2、结缔组织囊壁含有甲状腺滤泡结构。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十八章牙源性肿瘤

是由成⽛组织(dentalformativetissue)即⽛源性上⽪、⽛源性间充质或⽛源性上⽪和间充质共同发⽣的⼀组肿瘤。
包括真性肿瘤和发育异常。
⽛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据我国六院校⼝腔组织病理教研室统计资料,并参考WHO关于⽛源性肿瘤1992年的组织学分类 ⼀、⽛源性真性和⾮真性肿瘤 (⼀)良性 1.⽛源性上⽪性肿瘤 (1)成釉细胞瘤 (2)⽛源性鳞状细胞瘤 (3)⽛源性钙化上⽪瘤(Pindborg瘤) (4)⽛源性透明细胞瘤 2.⽛源性上⽪和外间充质性肿瘤,伴有或不伴有⽛齿硬组织形成 (1)成釉细胞纤维瘤 (2)成釉细胞纤维-⽛本质瘤(⽛本质瘤)和成釉细胞纤维⽛瘤 (3)⽛成釉细胞瘤 (4)⽛源性腺样瘤 (5)⽛源性钙化囊肿 (6)混合性⽛瘤 (7)组合性⽛瘤 3.⽛源性外间充质性肿瘤,含或不含⾮活跃性⽛源性上⽪ (1)⽛源性纤维瘤 (2)粘液瘤(⽛源性粘液瘤,粘液纤维瘤) (3)良性成⽛⾻质细胞瘤(成⽛⾻质细胞瘤,真性⽛⾻质瘤) (⼆)恶性 1.⽛源性癌 (1)恶性成釉细胞瘤 (2)原发性⾻内癌 (3)其他⽛源性上⽪性肿瘤的恶性型 (4)⽛源性囊肿恶变 2.⽛源性⾁瘤 (1)成釉细胞纤维⾁瘤(成釉细胞⾁瘤) (2)成釉细胞纤维⽛本质⾁瘤和成釉细胞纤维-⽛⾁瘤 3.⽛源性癌⾁瘤 ⼆、与⾻相关的真性肿瘤和病损 (⼀)⾻源性真性肿瘤 ⽛⾻质-⾻化纤维瘤(⽛⾻质化纤维瘤,⾻化纤维瘤) (⼆)⾮肿瘤性⾻病 1.颌⾻纤维异常增殖征 2.⽛⾻质-⾻纤维异常增殖症 (1)根尖周⽛⾻质纤维异常增殖症 (2)巨⼤型⽛⾻质瘤(家族性多发性⽛⾻质瘤) (3)其他⽛⾻质-⾻异常增殖症 3.家族性颌⾻多囊病[⼩天使脸样病(cherubism)] 4.中⼼性巨细胞⾁芽肿 5.动脉瘤性⾻囊肿 6.孤⽴性⾻囊肿(创伤性,单纯性,出⾎性⾻囊肿) (三)其他肿瘤 婴⼉⿊⾊素神经外胚瘤(⾊素性突变瘤)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是良性⽛源性上⽪性多形性肿瘤,但有局部侵袭性,是常见的⽛源性肿瘤,据国内六院校⼝腔病理教研室的统计资料,占⽛源性肿瘤的59.3%,1979年Falkson⾸先报道,1927年Churchill正式命名。
牙源性钙化囊性瘤临床病理研究

n a)
A src:u p s T td epto g a c sictno a i ig yt dnoei tm r( C T n s f c t tet a bta tP r oe os yt a l i l l s a o f l f n s cootgnc u o C O )adi f to h et u h h oc a f i i c cy c i tee r —
3 9例 C O C T的临床表 现 、 x线影象 、 病理特征及治疗 随访 资料 等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3 9例 中男性 2 6例 , 女性 1 3例 , 均 平
年龄 2 . 9 6岁 ; 病变位于下颌骨 2 例 , 1 上颌骨 1 ; 8例 临床清楚 的放射透 光 区, 单房或多房 , 中伴有 钙化斑点或团块 。镜下均可见到特征性 的影细胞 , 其 可分为 4种类型 : 纯囊 肿型( 7例 ) C O 单 1 、C T伴牙 瘤 型( 2例 ) C O 1 、 C T伴成釉 细胞瘤 增生型 ( ) C O 7例 、 C T伴其 他 良性牙 源性肿瘤 型 ( : 3例 伴成釉 细胞纤维瘤 2例 , 成釉 细胞 伴
中 图分 类号 : 3 .2 R7 9 8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3 9 2 1 )8—09 — 4 10 7 9 (0 2 0 8 1 0
牙源性肿瘤

实验七牙源性肿瘤一、成釉细胞瘤成釉细胞瘤是良性牙源性上皮性多形性肿瘤,但有局部侵袭性。
它是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59.3%。
三种类型,—即一般型、单囊型和周边型成釉细胞瘤。
(一)一般型成釉细胞瘤一般型成釉细胞瘤又称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
一般型成釉细胞瘤的重要生物学特点一是肿瘤沿松质骨的骨小梁间浸润性生长,二是肿瘤发生的部位影响预后,特别是下颌升支和上颌磨牙区。
这些部位的肿瘤可直接扩展至眼眶、上颌窦或颅底部而危及生命。
[临床特点]1、常见于30一49岁,平均年龄40岁.为成人型成釉细胞瘤。
2、下颌磨牙区和下颌升支部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3、为无痛性、渐进性颅骨膨大,膨胀多向唇颊侧发展。
骨质受压则吸收变薄,压之有乒乓球样感。
4、肿瘤区牙可松动、移位或脱落,肿瘤较大时可致面部变形,疼痛少见。
5、X线片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溶骨性破坏。
肿瘤区牙根可吸收,可见埋伏牙。
6、复发率高50—90%[病理]肉眼见肿瘤大小不一,可由小指头至小儿头般大。
剖面常见有囊性和实性两部分.囊性区内含黄色或褐色液体。
实性区呈白色或灰白色。
组织学上,主要类型、细胞变异以及其他变异三种,1.主要类型有两型,即滤泡型和丛状型,但同一肿瘤内两种类型同时存在。
(1)滤泡型瘤上皮形成或多或少的孤立性上皮岛。
上皮岛中心部由多边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之间彼此硫松连接,类似于成釉器的星网状层。
上皮岛的周边部围绕一层立方状或校状细胞,类似于内釉上皮或前成釉细胞,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并远离基底膜,即极性倒置。
滤泡之间的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
(2)丛状型肿瘤上皮增殖成网状联结,其周边部是一层立方或柱状细胞,被周边细胞包围的中心部细胞类似于星网状层细胞,但其含量较滤泡型者少。
囊腔形成是间质区变性所致,而不是上皮内褒性变。
2.主要类型中的细胞变异棘皮瘤型和颗粒细胞型是两种主要的细胞变异棘皮瘤型是指肿瘤上皮岛内呈现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见角化珠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改变
大体:
1.肿瘤大小不一,包膜不完整,与 骨组织界限不清. 2.剖面呈囊性或实性,或二者兼有, 囊内含黄色或褐色液体,实性区 呈灰白色,质较软。
72
镜下:滤泡型 1. 肿瘤上皮细胞形成上皮团块,周边细胞为单层
立方或柱状,核呈栅栏状排列,远离基膜,似 成釉细胞,中央细胞呈多边形,连接疏松, 似成釉器星网状层。 2. 有时滤泡中央可出现:鳞状化生、颗粒性变、 囊性变。 有时滤泡周边可出现:玻璃样变。 3. 肿瘤间质为成熟的结缔组织。
◆单囊型
◆周边型
70
一般型成釉细胞瘤
Classical Ameloblastoma
临床特点:
年龄:30-49岁常见,平均40岁。 性别:男≈女。 部位:下颌>上颌,特别下颌磨牙区和升支最常见。 症状:无痛, 生长缓慢。 体征:颌骨逐渐膨大,变形,骨质变薄,乒乓感,表面黏膜正常, 牙可松动,移位,脱落,牙根可吸收,可见埋伏牙。 X线 :单房或多房,透射阴影,边界清晰,不规则,呈扇形或切迹 壮,可有分隔,埋伏牙,但无钙化灶。
104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1975年Pullon 首先报道。由高分 化的鳞状上皮岛组成,周边细胞成扁平或立方状,团 块中央缺乏星网状改变 105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肿瘤实质由大小不 等的鳞状上皮岛
组成,间质为成 熟的结缔组织。
106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肿瘤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形 成上皮岛。 107
100
手术方式
摘除 切除 仅活检 不明
21
18 41例
1
1
101
骨吸收 + +
与上皮相连 不明
19
41例
22
19
8
41例
14
102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Squamous odontogenic tumor) 扁平上皮性歯源性腫瘍
是由分化良好的鳞状上皮的纤维间质构成的具有 局部浸润性的肿瘤。
103
加图P350,图6.25
87
肿瘤及部分颌骨切除,可见肿瘤剖面呈灰 白色,不规则团块
88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颌骨表面见增殖的肿瘤组织
89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肿瘤未侵及颌骨,且 颌骨内未见肿瘤细胞
90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 颌骨表面吸收,可见破骨细胞
91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肿瘤细胞形成多个上皮团
92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表现为滤泡型成釉细胞瘤 的组织学特点。
35
成釉细胞瘤(滤泡型):囊性变
36
成釉细胞瘤(滤泡型):间质玻璃样变性
37
Case 2
性别:男 年龄:30岁 主诉:右下颌 骨肿胀一年
38
右 下 颌 磨 牙 区 膨 隆
39
成釉细胞瘤:右下颌磨牙区多房性透射区,边
界清楚,呈切迹状,埋伏牙。
40
肿瘤及部分下颌骨切除(手术标本)
41
成釉细胞瘤
52
Case 4 X线显示多 囊性透射区, 包含一未萌 出的智齿。
成釉细胞瘤
53
Case 4
成釉细胞瘤的手术摘除物,多囊性病变侵及 下颌支。
54
Case 5
成釉细胞瘤手术摘除物,实体性
55
Case 6
下颌成釉细胞瘤,表面粘膜形成溃疡
56
Case 6
前病例手术摘除物
57
Case 7
109
生物学行为:
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局部浸润生长, 术 后很少复发。
组织发生: 可能来自Malassez上皮剩余或牙板剩余。
110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 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
可发生钙化的淀粉样物质为特征的局部浸润性的 牙源性上皮性肿瘤。
柱状细胞,中央为疏松的星网状细胞,肿瘤间质为成熟的结缔组 织。
30
成釉细胞瘤:滤泡型,肿瘤上皮内发生囊性变(箭头)。
31
成釉细胞瘤:滤泡型,肿瘤上皮团块周边细胞为单层柱
状细胞,核远离基底膜,成栅栏状排列。
32
22
成釉细胞瘤(滤泡型):颗粒细胞变性
33
成釉细胞瘤(滤泡型):鳞状化生
34
成釉细胞瘤(滤泡型):鳞状化生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瘤细胞周边可见大量圆形淀粉 样物质团块,某些发生钙化。 116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淀粉样物质发出黄色荧光(硫代 黄色T荧光染色)。
117
周边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与骨内型相比,周边型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不太活跃。
118
周边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肿瘤间质丰富,瘤细胞巢 由多瘤形上皮细胞组成,可见不规则钙化物(箭头) 。
临床所见:8
部位牙龈12X12mm、有茎肿 物,有弹性,质地软,发红 (+),疼痛(-),溃疡(-)
X线所见:同部位舌侧皿状骨缺损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
临床诊断:怀疑牙龈瘤
83
左下磨牙区牙龈肿物
84
曲面断层:左下颌后牙缺失,牙槽骨吸收,颌骨内未见异常
85
下颌侧位片:左下颌颌骨内未见异常
86
左下磨牙区牙片:颌骨表面骨皮质完整
牙源性肿瘤组织病理学
1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牙源性肿瘤
良性 恶性
2
要求
掌握:
常见牙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 组织学来源和生物学行为。
熟悉:
牙源性肿瘤的国际分类
了解:
其它牙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 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
3
一.概述
1.定义
由成牙组织(牙源性上皮、间充质或二者 共同)发生的一组肿瘤。
2. 分类
Broca (1866) Bland Autton(1888) Thoma and goldman(1946) American Academy of Oral Pathology Pfliiger(1956) Pindborg and clausen(1958) Lucas(1964) Pindborg(1972) WHO Pindborg Kramer Shear(1992) WHO Philipsen,Reichart,Slootweg,Slater(2005)WHO
73
镜下:丛状型
1.
肿瘤上皮形成网状,周边细胞为 单层立方或柱状,中央细胞类似 星网状层细胞,含量较少。
2. 肿瘤的间质可发生囊性变。
74
生物学行为:
1. 为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局部浸润性生长, 易复发。 2. 发生的部位影响预后,可危及生命。
组织发生:
1. 成釉器 2. Malassez上皮剩余 3. Serres上皮剩余 4. 缩余釉上皮 5. 牙源性囊肿的衬里上皮(如含牙囊肿) 6. 口腔粘膜上皮
93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口腔粘膜上皮向下增殖, 形成肿瘤细胞团。
94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肿瘤组织增殖与口腔上 皮相连。
95
性别、年龄及发生率
96
患者从发现到就诊时间
期 间
97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的大小
大小
大豆大 小指头大 大拇指头大 鸡蛋大 不明
98
发
上
前牙区 腭 唇 不
生
部
下
前牙区
位
颌
磨牙区
颌
48
成釉细胞瘤:丛状型,肿瘤上皮增殖呈网状,网眼之间为
成熟的纤维组织。
49
成釉细胞瘤:丛状型,肿瘤间质发生囊性变。
50
成釉细胞瘤:丛状型,肿瘤细胞条索相互联结成丛状,其周
边为单层立方或柱状细胞排列,中心部细胞类似星网状层细胞, 51 数量较少。
Case 3
肿瘤的中心部 位于下颌右前 牙区,伴左前 牙移位。
下颌成釉细胞瘤摘除物的X线影像
58
Case 8
成釉细胞瘤:55岁患者,肿瘤生长约20年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一.分型
小结
变 异 类 型
◆一般型
滤泡型 follicular pattern 主要类型 丛状型 plexiform pattern 棘皮瘤型 acanthomatous type 颗粒细胞型 granular cell type 玻璃样变 marked hyalinization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 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 基底细胞型 basal cell ameloblastoma 角化型 keratomaloblastoma: 生乳头状角化成釉细胞瘤 (Papilliferous Keraloameloblastoma) 一型 单纯囊性型 二型 伴囊腔内瘤结节型 三型 囊壁内浸润性
119
周边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瘤细胞及胞核大小不一, 瘤巢内及周边可见大量的圆形淀粉物质沉淀物。
120
14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用硫代黄色T染色,淀粉样物 质发出黄色荧光。
121
临床表现
年龄:20~60岁多见,平均40岁 性别:男≈女 部位:下>上(下颌磨牙区多见),6%发生 于骨外 症状:缓慢生长,无症状 体征:颌骨逐渐膨胀 X线:不规则透光区,常伴有未萌牙并见不 透光团块
81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
Peripheral Ameloblastoam in Japan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82
病例
患者:63岁女性
初诊:1992年4月14日 主诉:5年前
8 部牙龈肿胀 8 拔除;
临床经过:2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