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总结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总结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总结

语文篇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赵藏会

每当我们读起名家巨匠的精彩华章、锦言妙句,都会生出许多羡慕之情,谁不希望自己也有一双巧夺天工、画龙点睛之手。其实要达到文学家的境界并不难,请问那一个名篇不是一个字,一个词组合起来的呢?还是让我们藏起美丽的幻想,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开始吧。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一个基本的目标,那就是先把话说对,其中包括把音发准,把字写对,把句子写顺,然后才是把话说好。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语文常识。

语文基础知识历来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这种考察侧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要让书本上的一条条规则在现实生活中活起来,发挥作用,这是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走出文字误区:

正音

语音的正误不仅是一个人语言素养的标志,还关系到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如果老是出现误读或满口方言,就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在这个问题上,要靠平时日积月累,不能指望通过突击复习来解决问题。平时遇到不会读的字要立即向字典或语文老师请教,对于课本中注了音的字更要随时记住。也可以借助对字意的理解来帮助记忆,因为汉字是表意字。同时还要把握住字音中的重点难点,强化学习。

正字

如今,走在大街上,翻开报刊,错别字随处可见,错别字的严重程度让人震惊,经常给社会方方面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为避免写错别字要注意辨析形近的字,同音字,注意字的笔画,不要多写少写,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特别要注意成语中字的写法。总之只要细心,勤查字典,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消灭错别字。

二、正确使用词语:

实词

要正确使用实词,首先要重视多义词,弄清多义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能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推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要从不同角度辨析近义词语。可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对象与适用对象等方面比较异同,作出判断。

要注意收集整理近义词,尤其是同音近义词,结合典型例句,准确把握词义及用法。

虚词

虚词的使用主要是指关联词语,副词、介词的使用。对于关联词语应注重前后之间的固

定搭配以及表示的关系;对于副词、介词应注意是否多余与缺少,是否词类误用,是否位置不当,是否搭配不当。辨析虚词,要应以良好的语感为基础,平时要注意阅读积累,掌握技巧。

成语

成语是特殊的固定短语,它的文化内涵丰富,有的本身就是有名的历史典故,结构复杂而稳定。运用成语最忌讳的是望文生义。掌握相当数量的成语是培养语文素质之必须,要注意平时积累,一开始就要注意理解运用双到位。

三、力求语句通畅:

判改病句

辨析修改病句要求同学能熟练掌握初高中学习的大量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知识,很能看出同学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提高辨析病句的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培养敏锐的语感,即通读句子是否感到拗口,别扭,是否合乎语言习惯,然后在从语法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还要注意运用一些具体的解题技巧,比如主干枝叶梳理法。另外也要注意多角度辨析,病句辨析虽属语法范畴,但又不局限于语法,还要涉及词汇、修辞、逻辑等知识,要有意识地全方面多角度进行。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也各异。

句式包括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常式句和变式句以及不同语气的句子。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并能互相变换。

四、正确运用修辞

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简”就是“简洁”,“明”就是明确,就是明白确定。做到语言简洁要注意三个问题:语句中不要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可用可不用的虚词尽量不用;可以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尽量替代。

语意连贯,指的是句子和句子之间,语意要贯通顺畅。句子和句子要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不要出现离题的话,句子和句子之间有合理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思维逻辑顺序)。内容要衔接,前后要照应。

修辞方法

修辞的着眼点不在语句的正误而在表达的效果。一句话没用修辞方法照样可以传情达意,但用了可以使语句更形象、更生动、更有感染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修辞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因此首先要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理解其构成特点,比如比喻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排比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句;也包括理解最常见修辞方法的修辞效果。同时平时要注意培养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比如仿写

比喻句,找出正确的喻体是关键。而在寻找喻体的过程中,能否打开思路,展开联想又是关键。

五、熟练使用标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表达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读者分清结构关系,辨明作品语气,理解作者意图。使用标点时要注意辩明语气,体会作者原意,要及时对不同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规律,以达到熟练使用的目的。

六、学点文学常识

作为一个高中生,学习一些文学常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学大纲要求我们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裁常识。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伟大的诗人及其作品,古体诗、近体诗、乐府等文学体裁的知识。

学习文学常识首先要下功夫记住一些必要的内容,如作家名号,生活时代、主要作品等。其次要多接触文学作品,使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可感。再次,要把文学史的学习同课文学习结合起来。不能抛开课本,漫无边际地乱读,这样会事倍功半。要围绕课文找一些同课文相关的作家作品学习掌握,长期坚持,定会获益匪浅。

另外,要注意学习外国文学时,一定要记准作家及作品人物的名字,采用课本或常用的写法,不要节外生枝,还要牢记作家的国籍。

了解了各种文体的特征,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掌握文体知识一是要进行必要的知识积累,比如对小说,要记住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二是要多看多读,体会各种文体的特征,比较相互间的差异。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以下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应用文。

二、现代文阅读

寇彦敏

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沈石先生说:

首先,阅读是一种最基本的技能。是一切技能形成的基础和工具。因此,我们需要照列宁的话办:必须学会读。

其次,阅读是一种养练,而一旦养练了阅读习惯,那将享用一生,益莫大焉。

最后,阅读是一种进取的状态,是一种境界,阅读的人生是美丽的。

以上的话,未必全对;但阅读的真义,存于阅读实践中,我确信。

目前,对阅读效率的重视是世界语文教学的一个普遍趋势。信息量的急剧增长推动了人们对快速阅读的研究,语文教学也从而增添了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训练。当今生活的节

奏不断加快,需要阅读的书面材料日益增多,“一目十行”已经成为许多人学习和工作中的常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曾讲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如果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使自己不断提高。我们说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而阅读能力可说是其中的窗口和支柱。现代社会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名中学生或大学生,无论是文科的还是理科的,他每天都必须进行现代文阅读,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因此,从1984年起,高考语文总把现代文阅读作为考查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

关于现代文阅读,《考试说明》中规定,中学生要能够阅读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所谓“社科类”的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如1989年所选的王瑶先生纪念朱自清先生的论文,1994年所选的钱钟书先生《中国诗与中国画》的片断等均为文艺学方面的文章;1990年所选的三位专家在某次座谈会上的发言,1993年所选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论文,1995年吕叔湘先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的节录,1999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的节录,又都属于教育学方面的文章。1988年选的“文化树”则是关于文化学方面的文章。

所谓“科技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如1986年所选的关于哺乳鸟的文章,就是一篇自然科学的论说文。从1992年起每年都有一篇短现代文,如中微子、生物降解、四角龙、外星人、造纸厂、颅脑与肠脑、转基因作物、冬眠、降低光速等等,这些都属于科技类的文章。

文学作品则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如1991年所选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1993年所选的《青菜》,1996年所选英国作家萧伯纳的《贝多芬之谜》,1998年所选的宗璞的《报秋》,1999年所选的鲍昌的《长城》,这些都属于散文;1991年(三南)所选的《水乡行》,则是一首诗歌。

《考试说明》提出的这些材料,其实已涵盖了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过的各类常用文体及常见文学体裁。其实,阅读这种智力技能就是要求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阅读能力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所以现代文阅读测试具有比较强的综合性。检查考生现代文阅读的效果如何,主要就是测试他对文章是不是理解,会不会分析,对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能不能评价、鉴赏。因此,《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作了如下三个大方面的九条具体要求:

一、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二、分析综合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三、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下面,我们就从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所要求的的三个大方面的九个知识点入手,逐一来作较详细的说明。

第一节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

汉语中,一个词有时会具有多种意义相关的词义。这种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语言中的词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的认识能力相比较总是有限的。一个词新造出来时往往只有一种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语言中一些修辞手段的运用,就不可避免地用原有的词来表示一些相关的其它事物,而且新旧词义并存,这样就造成了词的多义现象。词的多义现象对思想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语言丰富多彩,但也会给阅读带来一些不便。我们在阅读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一个平平常常的词语,放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产生了特殊的含义。因此,要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就必须审视语言的特定环境。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与其它词组合成句才表达某种意思。因此,对于词的多义现象,我们必须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有了上下文,就可以肯定它表示的是哪种意义。

为了理解方便,我们先举几个课文中的例子: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像《藤野先生》这样突兀的开篇,确实很有深意。因为前面没有铺垫,所以“也”、“这样”便给读者设置了悬念:“这样”指代哪些内容?除东京外,还有什么地方“这样”?“这样”是指景观,还是人物?“也”字承接了什么内容?联系下文,便明白了:“这样”指代的是清朝部分留学生到上野公园赏樱花,在会馆学跳舞,寻欢作乐,不务正业。认真分析“也”、“这样”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你就会知道:

a这学生在国内寻欢作乐,不务正业。

b他们到了东京,也无非是寻欢作乐,不务正业。

作者的用意在于揭露和讽刺,不在于描写樱花烂漫的上野公园的美景,因此才产生离开浑浑噩噩的一群,独自去仙台的念头。

再如: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这个“也”字也是个关键,但用法却与《藤野先生》中的“也”不同。这个“也”字后面的含义向相反方向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它的思路是:

a甲姑娘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因此过着高雅奢华的生活。

b乙姑娘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也过着高雅奢华的生活。

c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却过着清贫寒酸的生活。

正因为如此,主人公才伤心、悔恨、失望、痛苦。一个“也”字,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确立了情节发展的方向,为悲剧结局奠定了基础。

课文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只要你细心体会,不难悟出其中的深意来。下面你试着分析下面“踱”字的含义:

1.(阿Q)等酒店要关门,才踱回土谷祠去。

2.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房子里。

3.四叔踱出门外。

4.她(老妇人)来回踱着,背诵那些又古旧又拙劣的抚慰孩子的语句。

例1中的“踱”字,只表示阿Q脚步缓慢。假洋鬼子不许阿Q革命,使阿Q“投降”革命党的理想成了泡影。阿Q借酒浇愁,喝了两碗闷酒,缓步走回土谷祠。句中的“踱”字表现了他的失落感和不满情绪。这个“踱”字也与前文中的因幻想革命而精神亢奋地“飞”回土谷祠形成鲜明的对比。

例2句中的“踱”字,表示人物脚步缓慢而又有气度。长衫帮和短衣帮的区别在于喝酒的“站”与“坐”,不同的姿势表明了二者之间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句中的“踱”字,显示出长衫帮的优越感和轩昂气质,也与穿长衫却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形成鲜明的对照,对孔乙己的形象做了反衬。

例3句中的“踱”字含义颇深。祥林嫂被夫家捉走之后,鲁镇上下沸反盈天,连鲁四老爷也不能再“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了,只好撕下面子,不顾平日地主老爷的身份,亲自出门寻找女仆。句中的“踱”字,虽然也描写脚步缓慢,却表现了鲁四老爷借用缓慢的脚步既要显示自己的身份又要遮掩自己的狼狈,对他的虚伪做了进一步的揭露。

例4句中的“踱”字表示人物难以承担重负而脚步缓慢。老妇人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后,身体支持不住,还又不得不心不在焉地哄着外孙。她动作迟钝,步履艰难。句中的“踱”字,除真实地反映身体情况外,还重在表现老妇人的恐惧感和不安情绪,与后文中下决心抚养革命后代,“透出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形成了对比。

这一方面的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进行语素分析

考试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生词,某些语素是已知的,某些语素是未知的,未知的语素是这个词成为生词的原因。我们可以先搞清它的构词方式,现代汉语用同义、近义语素或反义、相对语素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很多,我们可根据前后位置关系,推断其它语素的意义,然后再综合考虑整个词的意义。

二、联系语言环境

一个生词,独立地看是很难确定它的含义的;但它一旦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上下文就成了解释它的条件。如:

秦始皇建造阿房宫,不知使多少青山变成了童山。

这句话中的“童山”显然与“青山”相反,“青山”是长满草木的山,那么“童山”就应该是光秃的山。

三、品味词语的表现力

除了结合上下文辨析词语的特定含义之外,还要品味词语的表现力,从语言的轻重、褒贬、范围等方面辨析词义,还要联系词语间的搭配关系,辨别词语是否用得恰到好处。

第二节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能理解这些语句,就难以理解文意。“重要的句子”通常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句子结构比较复杂,若读不懂这个句子,对理解文意就会有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从语法角度分析句子的含义或表达作用。如: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这个句子中的反语体现在哪一个词上?如果不作语法分析,只凭含糊的语感,此题就会陷入困境或出现多种答案。其实,从句法上看,全句主干是“这是……伟大”,只要确定了“这”指代什么内容,就可以确定全句所指,从而圈定反语所在。根据文意可知,“这”指代“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于是可知全句是从正面歌颂三个女子的行动。就全句看格调看不是反语,只是在正面歌颂的主调中,顺势一击“文明人”(侵略者)罢了。所以这句话的反语体现在“文明人”这个词上。

第二种情况是文中的一些最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第一、二部分两次写“我也早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在第二部分“早有”句之后写道:“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三句话的含义相同吗?

这三句话出现在不同的语境,其含义也不尽相同。第一个“早有”句,遥应追悼会上程君的话,出现在追忆刘和珍于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追求革命真理的补充句后,后边又有“倘使我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这一句的延伸,可见这一句的意思在于表达作者早想著文,赞扬和悼念刘和珍。第二个“早有”句出现在第二部分,是在对自己面临的现实人生作了透辟分析之后,可知这一句的意思在于激励“庸人”不要健忘偷生,应以真正的猛士为榜样去奋斗,以早日结束这个似人非人的世界,体现了鲁迅救治国民麻木症的从文目的。第三句话,“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以看出它的含义与第一个句子相同,进一步突出著文纪念的迫切。

第三种情况是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我们要深刻领会其深层含义,否则对文意的理解就会与作者的用意有出入。如《守财奴》一文的结尾句: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画横线的句子内涵非常丰富,分析这个句子,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结论:

⑴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⑵歌颂宗教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⑶表明执着狂对金钱的沉迷至死不悟。

欧美小说习惯在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的关键部位,插入评论性语句,表达作者的看法和主张。在此处,作者的用意在于⑶。葛朗台在逼死妻子、夺取女儿的遗产继承权时根本就没有把基督教的教义放在心上,他为了敛取金钱可以不顾一切。他信奉基督教的目的是为了继续占有金钱,只有相信天国的存在,才能满足他对金钱的执着欲望。可见作者的评论语尖锐、泼辣,耐人寻味。

这一方面的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入手理解句子

人们写文章,总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欲褒欲贬,欲扬欲抑,还是欲作一般说明等等。文章的内容就是为表现主旨服务。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旨,理解文句就有明确的方向、正确的尺度。

二、根据行文思路来理解语句

好的作品,全文浑然一体,各部分形成有机整体,前边为后边做铺垫,后面是前面的深入和发展。如果中间缺了一句,语意就会不连贯,读起来就会感到别扭。我们理解某一个句子的时候,也不能把它孤立开来,而应该瞻前顾后,把它放在整体的语言环境中,从它与前后语句的联系来推断它的意思。

三、要揭示含蓄语句的深层含义

一些句子内涵较为丰富,需要仔细领会,才能理解,进而方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四、若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只有先理清脉络,才能把握文意。

第三节筛选和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

筛选是阅读理解中的重要一环。我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可以知道,凡是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人,阅读一般性书面材料(需反复精研者除外),都不是逐字逐句读的。现代仪器检测也证明:阅读者的视线扫描呈明显的跳跃状态。这种“跳跃”就是筛选——在全篇中尽快地判断和选择出关键的词、语、句、段。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

阅读中的筛选分两种。一种是理解性筛选,一种是检索性筛选。

理解性筛选以正确地把握材料的内容为目的。快速把握段落和层次的中心句就是这种能力的一种体现。从阅读理解的过程来看,正确的筛选需要了解全篇的主旨以及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筛选的准确度和速度,直接反映着阅读水平的高低。

检索性筛选目的是根据特定的要求,从书面材料中找出所需要的内容。这种能力表现为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迅速找到原文中相关的部分和相应的语句。

现代社会,人们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搜集信息把握材料,过去阅读形式比较注重文章本身,如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结构层次等,当然这些能力我们也要有,但不够全面,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辨别和筛选的能力,必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有稳定的心理情绪,避免因心猿意马而出现错看、漏看等差错;尽量减少扫描和回视的次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另外,还要有较宽的阅读

视野,也就是说,在阅读时要把较大的语言单位作为一个认读单位,从字、词、句、段的前后联系上去把握,从整体上去分析。

从文章中辨别筛选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文章重要内容上。那么,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哪些呢?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和语句。

第四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任何文章都是由若干局部构成的整体,各个局部通常以段或句为其表现形式。它们是怎样联系、组合而构成一个整体的呢?要弄清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对文章局部之间的联系组合情况吃得越透,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就越深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结构即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文章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其中的语段并不都处在同一层次上。也就是说,各语段不是在一个平面上,有的地位高,有的地位低,有的可以直接组合,有的虽相邻却不能直接组合,这个道理是和我们分析短语结构相一致的。我们看这一段文字:

⑴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⑵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⑶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没有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⑷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拨、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⑸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⑹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⑺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⑻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对这段话应如何划分结构层次?

⑴是总述,可以单独一层;⑵和⑶是介绍坟墓的,可归到一块儿。⑷呢?划归前面还是划归后面?细读原文,⑶讲到墓前有几株大树,⑷讲这些树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连接很紧,似可归入上句,一并概括为介绍墓地现状;但再往下看,你就会发现,⑸⑹两句说的是托尔斯泰怎样栽种这几株树,⑺⑻两句又进一步说托尔斯泰怎样把埋骨之所选在这几株树下

面。这样看来,⑷句实际上是以下各句的总领句,显然,它与下面各句一并概括为最好。这样这段话的层次便一目了然了:

第一层:第⑴句,总述。

第二层:第⑵⑶句,介绍坟墓。

第三层:第⑷⑸⑹⑺⑻句,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

由此推广到整篇文章,就可明白:辨别段落的结构层次,就是辨别某段究竟能和谁直接构成合理的组合关系,并进一步辩明已经构成组合关系的若干段又究竟能和谁组合。最后,通过理清逻辑结构把全文各段的层次位置确定下来,那么一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大体分析清楚了。

这一部分训练的注意事项有如下几个方面:

1.掌握分析层次的一般方法

分析层次,也就是划分层次段落,我们上面关于托尔斯泰墓的分析,实际上就是讲的对层次如何划分的问题。划分是否正确,反映出你对有关各部分的相关性是否能准确把握。

2.辩明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一篇思路严谨的文章,它的所有句、段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不大可能一下子把它的每个细节,第一句话都能分辨得很清楚,所以一般先捕捉那些重要的语句,这是从总体上迅速把握文章的好方法。

第五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这是中学毕业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它可以是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如: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A.阴山以南的沃野对游牧民族极为重要。

B.阴山以南的沃野是汉族防御游牧民族袭击的屏障。

C.阴山以南的沃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根据各句之间的关系和“在另一方面”,我们可知这段文字写了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阴山以南的沃野对游牧民族的重要性;第四句为第二层,说明守住阴山峪口对汉族排除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性。综合两层的内容,不难看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说明阴

山以南的沃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选C。

有的是对几段文字或整篇材料内容的归纳,如:

中国古文化有两个重要的区系:一个是源于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一个是源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它们形成、出现的时间距今约有六七千年,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都有自己的“根”,也都有自己的标志。仰韶文化的一种标志是玫瑰花(枝、叶、蕾和花或仅花冠),而红山文化的一种标志是龙或仅仅是龙鳞。

花(华)和龙最早分别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华山脚下和燕山之北,其“根”的生长期则可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二者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这样的事实意味着东亚大陆上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这两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分别出现。

B.中国古文化的两个重要区系在什么地方。

C.两种古文化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

D.两种古文化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

这两段文字中,第一段说明两种古文化出现的时间、根源和标志,第二段说明这两种标志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条件。B项只说明地点,概括的只是两段文字的第一句;C项只说明根源,基本是对第一段第2句的照搬;D项只说明时间和条件,都是以偏概全。A中的“分别出现”可概括以上各点,所以是正确项。

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要点和中心思想,必须是在准确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些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

归纳的含义有两点:一是归拢使之有条理,二是指能概括具体内容。它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提炼并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归纳具体内容时要注意准确度,既不能偏离具体内容作出错误的归纳,也不能把无关的内容包括进来,也不能丢落应包括的内容。

2.研究标题,联系写作背景以推测内容,揣摩中心。如阅读鲁迅的《现代史》,试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六节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在阅读时我们就能看出,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是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保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要我们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的,如1997年

全国高考试题:(略)

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类书的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8个字)

正确答案: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意思对即可)

本题就是考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解答这道题,必须抓住原文中对《古文辞类纂》进行评论的句子。从“一半……但一半……”两句可知,作者不完全否定《古文辞类纂》这本书,就是因为它有两个优点:材料丰富,能分门别类。从“但言为心声”直到“靠不住”了,显然是说这本书的分类还不够合理简明,这是作者不感激涕零的原因之一。从“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直到最后,意思是说,中国散文的内容是严守明训,死守教条的。《古文辞类纂》中的散文并不例外,这是作者并不感激涕零的原因之二。我们通读全文,全面把握文意后,不难发现,作者是从“材料”和“分类”两个方面来阐明自己的看法的,并且是辩证的,两个方面都分别有两个方面的看法。

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表现方式的多种多样的,只有深入地把握文意,审慎地思考辨析,才能得出满意的结论。

把握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主要靠对文章本身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从标题含义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也可以从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分析作者的态度,也可文中重要语句来分析。但最重要的,是从全文着眼,挖掘材料的深层含义。

第七节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由一种事物推断或想象到另一种事物,是创造思维的能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联想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联想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推断和想象并非高深莫测,只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掌握一定的形式,也可运用自如、左右逢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由“归雁入胡天”推知写的是春季,由“卧看牵牛织女星”推知写的是秋夕,就是这个道理。请看2000年高考试题:

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得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

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传播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己。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己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这道题要求选出“推断正确”的一项,应该选B。因为原文第三自然段说:“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言下之意就是当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光当然要跟铷原子相互作用,光的传播速度当然也要降低。A、C、D项都是错误项。原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科学家利用冰冷的钠原子降低光速,但是要把原子(也包括钠原子)冷却到接近于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原文第二自然段则说,用热的铷原子来降低光速则要简单得多。由此可见,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应该要大于利用铷气,所以A项是错误项。原文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说,由两束光相互作用而产生第三束波长很长的光,这第三束光的速度要比原来两吏光慢得多。由此可见,波长长的光,传播速度较慢;波长短的光,传播速度较快。紫外线的波长短,其传播的速度应该是比较快才对,故C项是错误项。原文第四自然段说慢光的非线性效应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己”;第五自然段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装满铷气的小室能够传送光脉冲信号;原文最后一段说韦尔奇小组“己在考虑”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以上三点都说明,以慢光为基础的实际应用目前尚在设想阶段,还没有人真正付诸实施。由此可见,D项也是错误项。

第八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文章的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的内容。要能对阅读材料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初步的评价和鉴赏,也就是要求考生具备初步的鉴别、赏析和评说的能力。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要求。

如,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上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

像一只夜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教我终生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在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路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这篇小说运用渲染的手法,用凄清的景物结合心理描写,创造出悲怆哀痛的气氛,感人至深。文中反复写到雨,写到湿冷的路面,环境是凄凉的。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一场惨痛的悲剧发生。作者运用比喻、烘托的手法,委婉地暗示出令人伤痛的事件,给人的印象远远超过那对那刺眼的血迹和号啕哭声的描写。风衣、伞、信,这些跟不幸事件紧密相关的物件,文中一再出现,写物也是写人,它引起人的深切思念。至大的哀痛而没有悲切的言辞,如秋日的溪水潺潺地哭诉内心的悲哀,表现至情更深切。这就是渲染的艺术效果。

以上就是鉴赏评价作品的表达技巧。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研读和理解,是同学们审美艺术水平的具体表现。

我们小说为例,看一看这一部分的训练重点:

1、读懂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中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时间、地点、自然条件等,通常称之为环境。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环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性格。阅读材料中一般有提示或注释,能帮助我们在读懂背景的前提下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意义。

2、读懂人物

鉴赏一篇文学作品,首先要注意它的人物形象。我们要能够在众多的人物中确定哪个人物是主人公。一般说来,主人公是指作品所重点描写、集中刻画的主要人物,他是作品中各种矛盾冲突的焦点,是情节发展和其他人物活动的中心,是作品主题的集中体现者。如《七根火柴》的主题是表现革命战士为保留火种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体现这一主题的人物是无名战士,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而不是卢进勇。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在研究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来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如《祝福》中主要人物祥林嫂,从她的生活圈子来说,和她发生联系的就有许多人——鲁四老爷、鲁四太太、柳妈、她的婆婆、她的大伯。婆婆和大伯代表了封建族权和夫权,在他们的统治下,祥林嫂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他们可以嫁她、卖她,在她的丈夫和儿子死后,可以收屋驱赶她,弄得她无落脚之地。柳妈虽也是贫苦劳动妇女,却代表了封建的神权,她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思想戕害祥林嫂的心灵,使她生无望,死也无望。族权、夫权、神权之所以肆虐,是因为有封建政权的支持和保护,鲁四老爷、鲁四太太正是其代表。我们从这一具体的环境中,从祥林嫂与其周围各种人物的关系中认识了祥林嫂,对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读懂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不同的小说,其情节千变万化,但一般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有的前面还有“序幕(楔子)”,后面还有“尾声”。简单的小说有一条线索,复杂一点的往往有两条或多条线索交错发展,使情节变化多端别开生面。因此说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4、读懂语言特点

文学作品的风格总是通过语言表现特点呈现出来。鉴赏评价文章,不仅要研究语法、修辞,还要领会作者在落笔行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一般而言,叙述描写类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说明类文章语言则自然平实,议论类文章语言准确严密,杂文随笔则多是幽默讽刺。我们只能自己去品味语言,并开启自己的记忆宝库,运用己有的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体味关键词语的语境和丰富的含义,包括意象、情趣、气势、韵味、色彩、音韵等,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5、读懂表现手法

实际上,精妙的语言和作者的写作手法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描写的手法。比如《群英会蒋干中计》里先后写了周瑜六次“笑”,有的表现他精细睿智的个性,有的表现他“雄姿英发”的气概,有的虽是作戏但展现了他文雅大方的风度,有的看似大醉却坦露了他踌躇满志的内心世界等。抓住这些典型环境中细节描写的语言,一个机敏睿智、文雅威武、具有雄才大略的儒帅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作者所描写所记叙的事物,一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态度。这两方面有机地艺术地统一于文章中,构成了艺术作品具有无穷魅力的意境。我们必须认真体会,品味作者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通过什么样的艺术手段来创造这意境的。

第九节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是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这种分析评价,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要求我们能说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或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等。

有的时候,题目要求我们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地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的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而这类分析与评价的题目,在现代文阅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然后回答问题。

在柏林

(美国)奥莱尔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城,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个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体弱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忍俊不禁地傻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道,“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到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对这篇小说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车厢里”这一典型环境描写,拓展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说明法西斯战争毁掉了德国千家万户的人们的幸福。

B.这篇小说的结构布局巧妙而精致。开头写车厢情景,节奏徐缓,看似闲笔,实为点睛之笔.结尾只用一句话,却令读者思绪激荡不已,久久不能平静。

C.小说的二、三段是情节的高潮。老兵一开口就笔峰陡转,仅用四句话就把情节推向顶峰。虽寥寥数笔,却义正辞严,含蓄隽永。

D.这篇小说虽仅三百来字,却承载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给德国人民造成的沉重灾难,承载着作者深广的悲愤。

说明:答案为C解答这一道题,首先要搞清楚小说的主题,它主要是为了揭露战争的残酷性,控诉非正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两个小姑娘一再傻笑因为她们不谙世事,年幼无知。作者对她们俩的表现也没有持批判态度。所以说老兵对她们“义正辞严”,显然错了。

三、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谈谈如何写好作文

曹保顺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准的至关重要的标志。正因为如此,历年的中学语文教学无不将作文视为重点中的重点。每当高考将临,学生、老师和家长对语文的会适时发布有关作文的考试信息。一旦消息确凿,有些老师就会率领莘莘学子,关注,最后都会聚焦到“今年作文考什么”。上级教研部门、语文命题专家等也“单打一”地投入苦心孤诣的专项训练。

然而,作文又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感到最头痛的问题。“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首学生编的顺口溜颇为形象地说出了目前中学生写作的状况。

为什么聪明灵慧的头脑构思不出充满活力和机趣的文章?为什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到了我们的笔下就变得那么单调和乏味?这不能不令我们痛心和深思。那么如何写好作文呢?

(一)积累材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积累,是我们写作的源头;积累,是我们接通“灵感”的触点;积累,是使语言洋洋洒洒的“百宝箱”。

大概都听过这样一则古代的笑话:一个秀才将要参加科举考试,临考前忧郁不已。妻子感到很奇怪,打趣地问他:“看你写文章怎么那么难,就好像我生孩子似的。”秀才叹了口气,苦笑着说:“还是你们生孩子容易!”“这怎么可能呢!”饱受过分娩阵痛折磨的妻子不解地说。秀才指了指妻子的肚子又拍拍自己的腹部说:“你肚子里有,可我肚子里没有!”这个秀才尽管迂腐,这倒还是句实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烹调待客,手艺固然不可缺少,但最要紧的毕竟还是首先要有“米”。家里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来什么口味的客人也能应付自如;否则,即使来个最不挑剔的客人,也将手足无措。写文章也一样。作者应当熟悉各种文体,掌握一定的技巧,然而第一位的则是构成文章内容的思想材料。你的思想积累、知识积蓄、生活积累越丰富,可供选择的原料就超越多,思路也就越畅通,因为思维是凭借知识和经验的翅膀飞翔的。这一点,对于高考作文来说显得成尤为重要。因为一般练笔或为征文写稿,多属自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有得写就写,没得写就不写,写得出来就写,写不出来就不写;高考作文则不然,它是限制性很强的被动作文,你不仅必须写,而且要写得符合命题要求才能提好分。就像请客一样,尽管你在翻开试卷的前一秒钟还不知道来者是谁,有什么嗜好,你却非招待不可,而且必定在规定的极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合乎这位不速之客口味的饭菜来(交卷),若没有较为丰富的思想材料如何应付得了?

积累材料最好的办法是作记录,把你需要当作素材的东西及时记下来(有详记、摘记、速记、制卡片等几种办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材料积累方法层出不穷,录音、录象、摄像、复印、电脑贮存等都是很好的积累材料的办法。不管采取何种办法,积累材料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取得收效。即使资料是间接得来的,也要认真核对、妥善保管。

对文字语言的功底积累,主要在于平时下功夫。每个人应该有个自编的“词库”,随手可翻捡。一个写作者,还应熟读、背诵一些名人名言、名诗名句,这样当需要作文时,可以自然地涌入脑间,不必为想一个妙句而搜索枯肠,耗费太多心机。作者还要有一些现代科学知识的积累,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一些专有名词,还可以为文章增色。

学习前人经验也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书籍是记录人类前进历史足迹的绝妙工具,博览群书,并从中汲取营养,也是一种便捷的积累。除了书籍,看电影电视作品、听广播、观摩演出等也可增长知识和见闻,这是另一类型的材料积累。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加强写作实践,提高写作水平,是积累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写文章,尤其是记日记,可锻炼我们记事、练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积极参与社会上(学校里)的征文活动,向黑板报、广播电台以及报刊投稿,是积累的新辟领域。总之,利用一切可练笔的时机(包括替人写信、写班会课发言报告等)积极开展作文活动,以丰富我们在积累方面的实践经验。

(二)夯实基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高考说明〉的“基础等级”要求是高考作文分数评定的依据,也是我们写好作文的依据,因此“基础等级”的要求不能忽视。它包括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这些内容。从我们高中生的作文状况分析,失误恰恰表现在〈高考说明〉中的这些“基础等级”上。

审好作文题目和要求,准确理解题意,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忽视对题目注意事项的审核与准确把握,是根本不会取得好成绩的。命题作文如此,材料作文如此,话题作文也是如此。话题作文表面看来似乎“题目限制较少,审题难度较小”,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和体味,就不难发现它的许多或隐或显的不得随意为之的限制条件。比如1999年高考文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那么就要处处围绕这个话题来写文章。偏离了这个话题就是不切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偷换概念”,例如有的考生写成“珍惜

美好的回忆”(用“回忆”偷换“记忆”),有的写成“记忆力可以强化”(用“记忆力”偷换“记忆”,用“强化”偷换“移植”)等。另一个是题外话太多,例如先说自己要移植爷爷的记忆,然后用一大段介绍爷爷的革命经历,结果再回到记忆移植的话题上来。这样,“记忆移植”成了“穿靴戴帽”,中间一大段已游离了话题。再如出一辙2000年高考文题,“丰富多彩”是一个明显带有肯定、认可性质的褒义词,是人以欣赏性的眼光对众多事物作出的下面评价。既然如此,我们对问题所作的种种分析判断、所求解的各个答案,都应当是合乎事理的,更不能是错误的。而不少考生的议论类文章谈到对某问题的看法时,说其中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更有甚者,有的考生在谈到对台湾独立的看法时,竟引用台独分子和纵容台独的美、日右翼分子的观点,来说明“答案的丰富性”。台独分子为台湾独立的解释,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只会给海峡两岸增添不安定因素,给世界和平安定带来破坏,怎能算作“答案”呢?至于外来势力插手,那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也是违背国际交流基本法则的,能算是合乎情理的“答案”吗?另外,文题在“注意”中暗示考生:“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这种“思想感受”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只要弄清了这一点,考生就可以去寻找与此有关的人、事、道理等,纵横驰骋,尽情发挥了,而有的考生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取材时抛掉了“答案”,只是围绕“生活丰富多彩”来展开。比如大谈特谈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还有的大写特写学校高中生活的“酸甜苦辣”。形式上看“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频频出现,似乎扣题很紧,但实际上与俄文的要求貌合神离。

有的作文中心不明确,既没有围绕话题,也没有注意中心,临时拼凑,令人摸不着头脑。如出一辙2000年一位考生由“圆”想到“日本国旗”,连作者自己也不放心,还要假设一句“如果它真是红色的”,接着想到日本军国主义的肆虐;从三角形想到耿介不阿的海瑞,想到有棱角的朋友;从半圆形想到桥梁,由此又想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从有缺陷的椭圆形想到人生不得益者十有八九。文章到底要说什么,事先没有想好,只能漫无边际,信马由缰有的作文,文不成句,难知所云,且书写潦草。还有的考生不写题目,达不到应有的字数。其他诸如格式、标点、字形的错误也随处可见。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高考作文共和制60分,基础等级占50分,可见基础等级的要求在高考作文中所占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审题、确定文章的中心、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语言的运用以及书写方面的训练仍是写作教学的重点,平时训练中应常抓不懈。

(三)寻求“发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发展等级是在基础等级的基础上提出的。如果说前者能使你的作文达到良好的标准,那么后者则能使你的作文达到优秀的水平。

发展等级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即文章的思想要深刻透彻,文章描写要生动形象,语言

最全的部教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本文知识点包括:拼音、量词、关联词、修辞方式、标点符号、句子等基础内容。 一、拼音 一、字母表(音序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注:其实就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只是读音不同。 二、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三、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en、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四、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 五、拼音需注意事项 1、j、q、x遇到ü,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二、查字典的方法 1、音序查字法。如:鼎dǐn,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ǐn)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如查“挥”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6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首先,在“难检字索引”中的相应笔画数下找到该字,再打开所对应的正文页码就可查到这个字。如查“乙”,在“难检字索引”中查(1)画。 三、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四、关联词 1、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 ...;又...;...就...;接着...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备

一、文学常识 必考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中国现当代、外国三类。 古代——作家姓名,朝代国别,作品出处,主要人物、名句等搞清。重点作家有:屈原贾谊司马迁李煜王勃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杜牧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罗贯中曹雪芹等,其代表作品百考不厌。 现当代——从文学大家及名著角度入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赵树理等名家及代表作,兼顾文学流派,例如白洋淀派、山药蛋派。 外国文学——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契科夫莫泊桑塞万提斯等人作品及主要人物情节。 文学体裁——古代诗歌。 体裁分诗词曲。 古体诗句式有4567言、杂言等,用韵篇幅都比较自由,诗经多四言,楚辞多六言,乐府多杂言。律诗为近体诗,多为八句;绝句由八律中断而成,只四句——都只偶句押韵。 律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需对仗。 二、杂谈: 1、戏剧: 内容性质——喜剧悲剧正剧;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哑剧;容量大小——独幕剧、多幕剧。 诗歌: 先秦四言、杂言、楚辞体。(赋比兴、《楚》开创浪漫主义传统) 两汉魏晋:乐府民歌,多五言诗。(魏晋建安诗人,风格慷慨悲凉;陶潜开创田园诗)南北朝:南朝多情歌,多用双关、语言清新自然篇幅短小(代表《西洲曲》);北朝内容广泛,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刚健,亦五言为主,首创七言四句形式(代表《木兰诗》)。同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唐宋:诗歌黄金时期,诗体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五言七言,山水田园、边塞诗都有大量优秀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词生于唐兴于宋,比诗歌讲究平仄音韵,风格婉约(柳永李清照)或豪放(辛弃疾苏轼),前者抒发个人怀抱词风缠绵,后者多联系自身国家,词风雄浑奔放。 元明清:元代(小令、套数),清代诗歌衰落。 三、称谓 1、谦称(自己对别人) 【王侯】寡人、孤、寡君(对别国人称己国君)、不善 【帝王】朕、寡人 【臣子】臣、老臣 【普通人】仆、愚、某、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佞(泞)、不敏、贱子 【女子】妾、贱妾、婢子 【称家人】家严=家君、家慈、舍弟(妹、兄、姊)、拙荆、贱息(子女)=弱息(也可单指女儿)、息女、犬子(对别人孩子的蔑称) 2、敬称(别人对自己) 【君王】陛下、庙号(帝王死后追封的名号,例世宗)、殿下(仅此君王者的尊称,本指陛(宫殿)阶之所;汉时称侯王为陛下,唐时只称太子) 【臣子】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管事人)、阁下、左右(左右侍人)、君

人教版语文初一基础知识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一、字词积累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 纳罕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终极迸溅繁密伫立 凝望伶仃稀零一瞬间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忍俊不禁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二、了解 1.象征手法 2.本单元课文作者 < 三、理解分析 1.在山的那边“山”“海”的象征意义及本诗的主题思想;品味重点词句 2.走一步,再走一步复述课文,理解题目的含义及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为什么父亲指挥我先迈出一小步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3.生命、生命为什么题目连用两个“生命” 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4.紫藤萝瀑布理解中心句;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作者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 为什么开头“停住了脚步”,结尾又“加快了脚步” 《 5.童趣背诵、默写课文;理解文意及重点词的解释 什么是“物外之趣”,怎样产生“物外之趣” 怎样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象征:借描写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还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细分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物说理(或议政)”等。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

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二单元 一、字词积累 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 # 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雏形丰硕稀疏累累低回慧心 嬉戏风韵闲适禀告厄运行乞正色落难归属流落执著 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沉甸甸眼巴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突如其来天灾人祸异国他乡猝然长逝问心无愧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了解 1.寓言的特点 2.流沙河及其作品 3.《论语》 4.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三、理解分析 1.理想阅读全诗,分析诗歌结构,品味形象化的语言,理解其思想内涵 思考: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要有什么样的理想如何实现理想 理解诗歌中比喻句的含义 ) 2.短文两篇行道树形象特征。两篇课文中心句的理解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3.人生寓言复述课文,理解两则短文的寓意 课后练习题 4.我的信念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用四字短语概括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并归纳整理 5.论语十则理解每一则语录的含义;背诵、默写课文 分类归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集锦

一、语病专项练习 1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2 ()A、《医师法》明确规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医师必须要加入当地的医师协会。 B、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C、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媚外,带有殖民文化色彩,也为国人所不耻。 D、我国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一千九百五十二多亿元。 3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B、为贯彻实施《教师法》,万寿县于三八节前夕已报销了所有拖欠教师的医疗费。C、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4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新体制。 C、今年9月份,“西湖达利”有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推到了针织分公司和制衣分公司常务副总的重要位置上,这意味着“西湖达利”开始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贯彻它的快半拍意识。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5 ()A、张口“人权”闭口“人权”的那些议员老爷们,请问美国的白人警察对黑人实施的“人权”究竟是什么货色? B、奥地利的登山俱乐部遍及全国。拥有25万会员,根据会员每年的经济收入况,缴纳一定的会费。 C、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仍是需求不足。从这样的宏观经济现状出发,仍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动西部开发。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6 ()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怀素的奔放,八大山人的风骨是汉民族的骄傲,然而梵高的激情、马蒂斯的韵律也早为中国人民所倾倒。 D、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近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根据计划,今年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面向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计划将有所增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率都将超过30%。 7 ()A、这是一个英雄的母亲,是一个有着坦荡胸怀的母亲。 B、文章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斗争时所采取的战略特点。 C、香烟走私十分猖獗,我国海关已把打击走私香烟列为重点。 D、作者本人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这是我们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注意的问题。 8 ()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日前从有关部门证实,2000年9月入学的我国高中新生,将不再使用沿用20年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各地中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试验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点最全汇总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点最全汇总 01 查字典的方法 1、音序查字法 如:鼎dǐng;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ǐng)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 如查“挥”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6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 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在“难检字索引”中相应笔画数下找到该字;再打开所对应的正文页码就可查到这个字。如查“乙”;在“难检字索引”中查(1)画。 02 理解词语 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

如:“疾驰”;“疾”是“飞快”;“驰”是“奔跑”;“疾驰”就是“飞快奔跑”的意思。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 如:(近义)“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反义)“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03 选词填空 先分清楚所给的近义词在意义、用法或感情色彩上的区别;然后联系所给的句子进行判断选填。 如:正确准确 1) 勘测地形必须十分(准确);不能有半点马虎。 2) 这个意见提得非常(正确);我应该接受。 04 变换句式 1、“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写时可这样思考:什么“把”什么怎么样;什么“被”什么怎么样。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如:我打死了一只老鼠。应改为:我把一只老鼠打死了。不能改为:一只老鼠把我打死了。 2、转述:把一句话通过你的口转告给别人。 改写时注意人称的变化;要去掉冒号、引号;根据句意及通顺与否可对个别文字作适当改动;但不能改变句意。 如:王老师对小明说:“我下去买水;你在这里好好练习。”改为转述句:王老师对小明说;他下去买水;叫小明在那里好好练习。 3、陈述句和反问句: 转换特点:陈述句—反问句(肯定)—(否定);(否定)—(肯定) 如: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马跑得越快;难道不是离楚国就越远了吗? 4、肯定句和否定句。 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一定要在句子中加“不”“没有”等词;然后将“不”“没有”后面的词换成反义词。 如:“肯定句”改为“否定句”。街上的人很多。——街上的人真不少。 05 扩句和缩句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练习11 一、检阅我们的家底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隽.(juàn)永菜圃.(pǔ)摇曳.(yì) 人烟阜.(bù)盛 B.熨.(yù)帖狙.(jū)击惊蛰.(zhé) 星火燎.(liáo)原 C.胡诌.(zhōu)别墅.(shù)坍圮.(pǐ) 瘦削.(xiāo)不堪D.恍.(huǎng)惚数.(shù)落惦.(diàn)记亘.(gèng)古不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矿藏.(zàng) 慰藉.(jiè)狙.击(jū)亘.古不变(gèng) B.新正.(zhēng) 俨.然(yán)裙裾.(jū)妖童媛.女(yuàn) C.熨.帖(yù)桂棹.(zhào) 思忖.(cǔn)螳臂当.车(dāng) D.田塍.(chéng)脖颈.(jǐng)氤氲.(yūn)横槊.赋诗(shuò) 3.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鬼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B.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蓬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暄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 C.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霄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迭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寂,仙人一样睡去。 D.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 4.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 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那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B.座落在北京市区北部的地坛已经历尽沧桑,荒芜冷落,琉璃剥蚀,高墙坍圮了,然 而满园到处都是草木竟相生长的声音。 C.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特质;我年轻又坚强,正活在一场大探险里;我正在这探险过程之中,不能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而只顾哀声叹气。 D.十五年来激情绽放,十五年来引吭高歌。此刻,蓦然回首,大河那惊涛拍岸的一个瞬间,那激起的一簇簇璀璨浪花依旧让人心潮澎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8时30分,突发心脏病逝世,这一消息如石破天惊 ....,震动朝鲜大地。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 ....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愿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文学期刊接连倒闭,许多读者却不以为然 ....,这反映出刊物与读者之间的隔膜已经十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初语文阅读指导 第一部分阅读方法 1、阅读从“整体——局部——整体”的步骤 2、结合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特点来阅读。 3、读读——思思——议议——再读——再思——再议 4、多读、精思(仔细思考)、勤记(记录、记忆)、善用(把学到的运用到写作中) 5、结合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理解分析 6、要有创新意识:质疑法(即对阅读材料多提些问题) 类比法(即比较两则类似材料的异同) 引申法(即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新的意义) 逆反法(即用反向思维的方法阅读文章) 多向法(即对一个材料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分析) 第二部分阅读内容 1、积累性阅读(字、词、名言警句等) 2、理解性阅读(句、段、篇;内容、主题等) 3、鉴赏性阅读:判定、分析小说中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区分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类别并理解其作用; 理解散文中景物、事物的象征意义 理解散文、诗词形象含蓄的语言、内容及表现手法; 简要分析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及戏剧语言 4、比较性阅读(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种或多种材料相对照异同或优劣) 5、考查的内容:①记叙文为记叙的内容、表现的主题;说明文为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重点内容(特征);议论文为论点、论据及其之间的关系 ②文章思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依据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 ③议论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从说明顺序) ④线索、结构;词语、句子、标题入手 第三部分具体内容 一、整体感知 (一)感知内容 1、文章体裁是什么 2、文中所写的人物有那些,主要人物是谁;文中写了那些事情。 3、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文中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文章中心。 4、文中所写的物有那些,写出了物的什么特点。 (二)解题方法 1、概括事情:用“谁+干什么(怎么样)”或“……的……”的格式 2、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性格特征、精神品格 3、概括文章中心:叙述(写、介绍、描写)了……什么事(人的什么、什么事物),表明(歌颂、赞扬、批评、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作者的观点看法、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概括物:外形、大小、用途、结构、色彩、种类、其他特征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一)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 列传、10 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 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汇总分类大全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汇总分类大全 小学语文要学习的基础知识非常多,下面进行了归纳汇总和分类整理,简洁明了,方便同学们高效学习。 本汇总分类大全知识点包括:拼音、“的地得”儿歌、词语(成语)、句子、查字典、划分句子成分、修改病句、修辞手法、阅读理解、段落划分概括、阅读技巧、朗读背诵、学习法方法及小常识等十四部分。 一、拼音顺口溜 (一)声调歌 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 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二)标调号口诀 标调号,找a母,a母不在找oe,iu并列标在后。 (三)jqx与ü相拼的口诀 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脱帽问声好。 (四)易混淆韵母口诀 1、“小红和小明,手拿a和n,来到天安门,成了好朋友” 2、娃娃冬天围围巾,脖子像u露在前,围巾是i甩身后,脖子围巾uiuiui 3、娃娃水里学游泳,脑袋当点在前头,脖子u水里藏,大家一起iuiuiu 4、“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 5、“解放军,多威风uīuīuī”;“小朋友围成圈,uíuíuí”;“做了错事会承认,真伟大,uǐuǐuǐ”;“打电话uìuìuì” 二、“的地得”儿歌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得)”到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三、词语(成语) (一)带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左右为难黑白分明、舍近求远、因小失大、头重脚轻积少成多、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大同小异、小题大做大呼小叫、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

(完整版)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总结(新人教版必修一、二) 沁园春?长沙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 )沁园春( )百舸( ) 坎坷( )拜谒( )遏制( )竭力( ) 挥斥( )干坼( )遒劲( )酋长( )谩骂( )散漫( )花蔓( )惆怅( )稠密( )绸缪( )寥廓( )峥嵘( )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雨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亍( )颓圮( )舷 梯( )娴熟()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按捺(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静谧( )猕猴( )所向披 靡()奢靡()矫揉造作()繁衍()挑衅() 2、成语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别康桥 青荇( )长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缫丝( )漫溯( )晦朔( ) 斑斓( )阑干( )波澜( )笙箫( ) 萧瑟( )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字音 大堰河( ) 荆棘( ) 火钵( ) 忸怩( )冰屑( )凌侮( )叱骂( ) 团箕( )给予( )碾了三番( )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凌侮/诲人不倦 叱骂/诧异红漆/膝盖豆浆/船桨 辗转/碾了三番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 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 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附:诗歌知识大全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最新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教版1—6年级会写词语汇总(最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盘点 禾木上下、入口、口中、门口开门、儿子、日月、耳目、大米、大火、八个、天上、人文、土中、木头、白天、山下、出入、长出、飞鸟、马上、白云、上车、开车、公车、少见、牛羊、小羊、毛巾、尺子、月牙、小心、大风、 水手、电力、水田、广大、上升、手足、大方、半月、本子、书本、自己、 东西、回车、回来、平日、开业、五片、皮毛、生长、果皮、几片、不用、 小鱼、今天、正中、雨里、两本、瓜果、雨衣、走来、两年、左右、无风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词语盘点 【会写】千万丁冬冬天百万齐心一百年百花齐放 【会写】说话说书笑话写话朋友友人好友春雨春天春节春风 升高高手长高亲朋好友春回大地 【会写】你们红花绿草花草草地小草草皮红红的红红火火红花绿叶花花绿绿 【会写】爷爷节目节日节气年岁岁月亲人亲手母亲父亲行走 行动自行车万里无云 【会写】古人古书古老笑声回声大声多少忙人多几个处处处长

高处知了不知知足帮忙 【会写】洗衣洗手认真真正父母母女父子父亲母亲 【会写】爸爸完全全家关门开关关心写完书写回家大家家长 【会写】看书看见看家看着着火画画笑着大笑笑话开会会写 高兴画家书画 【会写】妈妈奶奶中午上午下午合上开合放书放下放心收本子 收看收下收入 【会写】女儿女子太大生气出气火气天气早上太早来去回去 天亮女孩太多出去明亮 【会写】和气和平语文李子秀气香水香气千千万万千军万马 成千上万千里马鸟语花香千山万水 【会写】听见听话听写连长连忙远方不远远处高远一定安定 方向向上向往唱片合唱 【会写】以后以上以下后来主意主要总有总和总会更加更好更多 【会写】先后先生干草干净赶早赶走赶快起来明白明亮明天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篇一】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1、准确、生动而深刻的词语: ⑴能否将“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中“认识的”三个字去掉呢? 不行。我们要注意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一位艺术家被“造反派”批斗,毒打,游街示众,变得“半死不活”,这时候,稍有人性的人都会怜悯,救治他,更不用说“认识的”人了。现在连“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揭示了“*”已将人的心灵扭曲,或者说人们慑于“造反派”的淫威,不敢救治艺术家。而就在此时,艺术家邻居的小狗却奔了过来,“亲热地叫”“扑”“闻”“舔”“抚摸”,是非颠倒的岁月,人的良知竟不如狗。所以“认识的”三个字万万不可去掉。 ⑵说说这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好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都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每次”和“都”说明了行为次数多,频繁,无一例外。“讨”,说明了行为者要付出尊严的代价,作者的夫人萧珊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向服务员“讨”骨头是需要勇气的。这三个词合在一起,表现了萧珊对小狗包弟的爱,表达了人与狗之间关系的融洽。 ⑶“……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我”为什么“暗暗地”流泪呢? 因为红卫兵抄“四旧”,要杀狗,包弟变成了“包袱”,

有人建议将它送医院作解剖实验用。包弟的命运未卜,它却浑然不知,而“我”作为它的主人,自身难保,又怎样能救下包弟?所以“我”很伤感,但又不愿让包弟看出,所以只得“暗暗地”流泪。另外,“我”当时处于“半靠边”状态,言行受监视,不能明确地流露出对“宠物”的感情,也只能“暗暗地”流泪。 2、含义隽永的句子: 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分析这句话,要抓住“解剖”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专制者“解剖”。其二,这是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正如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解剖”,正是作者自己深刻的反思。 ⑵“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用意呢? 第一句话是说“我”将包弟送上了解剖桌,十几年来一直内疚,一直在煎熬,为了“赎罪”,“我”必须给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欠债,”而“这绝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与过去的十年相比,这“不好过”又算得了什么,那“十年”都挺过来了,还怕别的困难吗?第二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话表明了

初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一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三年五载(zǎi) 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觥(gōng)筹交错 C.不啻(dì)皈(guī)依枕藉(jí)怙恶不悛(quān) D.桎梏(kù)船舷(xián)星宿(xiù)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 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 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 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 3、使用标点符合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 _____ 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 ______ 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 B.核定富余关于 C.核实富裕关于 D.核定富裕有关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D.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悔意。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二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罢黜 茁壮 咄咄怪事 相形见绌 B.磨砺 勉励 晴天霹雳 老骥伏枥 C.揣度 祥瑞 急湍甚箭 惴惴不安 D.饴糖 怠慢 贻笑大方 百战不殆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点大全

语文基础知识 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 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十一、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三、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十四、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十五、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十六、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 十九、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二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 一般—个别2 现象—本质 3 原因—结果 4 概括—具体 5 部分—整体 6 主要—次要 二十二、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十三、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二十五、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六、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七、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二十八、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九、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十、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三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三十三、引号的作用:1 表引用 2 表讽刺或否定 3 表特定称谓 4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5 特殊含义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40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40题含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哺育(bǔ)拓片(tuò)嗔怪(chēn)伺候(cì)B.气馁(něi)禅让(shàn)重迭(dié)轮廓(kuò) C.殷红(yān)狙击(jū)皈依(guī)屏除(bǐng)D.畸形(qí)歼灭(jiān)抨击(pēng)对峙(zhì) 2、下列各词语中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绮(qǐ)丽箴(jiān)言乳臭(xiù)未干B.擂(lèi)台皎(jiǎo)洁卷帙(zhì)浩繁 C.戕(qiāng)害璞(pǔ)玉塞(sài)翁失马D.踪迹(jì)姊(jiě)妹载(zài)歌载舞 3、下列各词语中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ì) 标识(zhì)暴殄(tiǎn)天物B.匹(pǐ)配戏谑(xuè)风光旖(qí)旎C.参与(yǔ)弹劾(hé)审时度(duó)势D.倾轧(yà)结束(sù)杞(qǐ)人忧天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B.解jiě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 C.塞sè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D.提tí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面命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绚(xuàn)丽丰腴(yú) 倩(qiàn)影乳臭(chòu)未干B.赦(shè)免嗜(shì)好逡(qūn)巡弱不禁(jīn)风 C.游说(shuì) 愤懑(mè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 D.泅(qiú)渡坍圮(pǐ)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澄澈(chéng)轻佻(tiāo)豁免权(huò)舆论哗然(huá) B.甄别(zhēn)市侩(kuài)软着陆(zháo)温柔敦厚(dūn) C.苍穹(qióng)未遂(suì)扁桃腺(xiàn)拈轻怕重(zhān) D.跛脚(bǒ)菁华(jīng)撂挑子(liào)大雨滂沱(pāng) 7、下列词语中的字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 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宝藏(zàng)未雨绸缪(móu) 诗歌鉴赏 诉衷情 陆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