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1是学生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一册,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必修1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文学的概念:文学是人类社会的文化形态之一,通过语言艺术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志。
2.文学的分类:包括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又可分为文言文和白话文,现代文学又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和诗歌等。
3.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按照构成形式、内容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而划分出的一种作品类型,如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等。
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1.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的汉语文学体裁,有一定的古雅和庄重之美,包括古文常用的文体特点、词语特点以及句式特点。
2.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包括理解古文的字义、熟悉古文的词义、理解古文的句法以及把握古文的思想和主题等。
3.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包括积累古文词汇、模仿古文写作、多读古文名篇以及培养独特的古文写作风格等。
三、现代文阅读和写作1.现代文的特点:现代文是指近代以来的文学形式,相较于古代文言文而言,现代文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更加自由灵活。
2.现代文的阅读:包括理解现代文的字面意思、理解现代文的修辞手法、理解现代文中的符号和象征等。
3.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包括培养敏锐的观察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习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等。
四、古诗词和现代诗的赏析1.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通常由五言、七言或其他字数构成,形式上要求和声韵格律,内容上常包括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表达个人情感。
2.古诗词的赏析:包括欣赏古诗词的艺术特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解读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等。
3.现代诗的特点:现代诗是近现代以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形式上不拘泥于五言或七言,内容上更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4.现代诗的赏析:包括欣赏现代诗的艺术风格、理解现代诗的暗示和象征、解读现代诗中的意义和价值等。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文言文的文字特征:形式严谨、语义丰富、句法复杂等;3. 文言文的常用结构和修辞手法:并列、对偶、排比、反问等;4. 文言文的句式和语法:典型句式、纵横平仄、头韵平仄等。
二、古代文学的文学作品及特点1. 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2. 古代文学的特点:褒贬不一、思想性强、道德寓意、富有情感等;3. 古代文学的主题和艺术表现:以人为本、崇尚道德、抒发感情等;4. 古代文学的艺术形式:诗、赋、辞、曲、话剧等。
三、现代文学的文学作品及特点1. 现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2. 现代文学的特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3. 现代文学的主题和艺术表现:写实与想象相结合、心理描写、细腻感人等;4. 现代文学的艺术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影视作品等。
四、阅读与鉴赏1. 阅读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的技巧和要点;2. 鉴赏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标准;3. 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
五、基础写作1. 写话题作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巧;2.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3. 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4. 修改和润色文章的能力。
六、古代诗词鉴赏1.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代表作;2. 古代诗词的特点和艺术表现;3. 古代诗词的格律:词牌、韵脚、形式等;4.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拟人、比喻等;5. 古代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诗词鉴赏1. 唐代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作品;2. 宋代词: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的作品;3. 元曲:关汉卿、白朴等的作品;4. 古代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二、现代文学鉴赏1. 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和主要作者;2. 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和主要作者;3. 现代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和主要作者;4.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 《沁园春》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遒(qíu)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2.《诗两首》重要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 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浮藻(zǎo)长篙(gāo) 漫溯(sù)斑斓(lán) 笙(shēng)箫多音字: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重要字形: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重要词义: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3.《大堰河——我的保姆》【基础知识】重要字音:青苔(tāi)荆棘(jí)火钵(bō)忸(niǔ)怩麦糟(zāo) 炖(dùn) 肉团箕(jī) 凌侮(wǔ) 叱(chì)骂多音字:瓦菲菲薄泥巴拘泥漂泊湖泊青苔舌苔重要字形:碾碎辗转堤堰揠苗助长偃旗息鼓凌侮陵墓棱角忸怩纽扣枢纽重要词义: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高一语文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第一册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第一册主要涵盖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和阅读技巧等内容。
下面将对本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词语的分类词语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不同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起到不同作用。
2. 词义的辨析有些词语在意义上相近,但用法和内涵略有差别。
例如“知道”与“了解”、“勇敢”与“坚强”等,需要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
3. 词语的构词法构成词语的方法主要有前缀、后缀和词缀等。
例如,“可笑”中的“可”是前缀,“好心”中的“心”是词缀。
二、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对于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非常重要。
如《诗经》、《论语》、《红楼梦》等。
2. 古代文学艺术特点古代文学作品追求形式美和意境美,注重运用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
如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意象描写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3. 现代文学作品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题材和风格,能够进一步拓宽对文学的理解。
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作家的代表作。
三、阅读技巧1. 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为了获取整体理解,了解文章主旨,并能大致掌握文章的脉络和重点。
2. 精读与批判性阅读精读是为了深入理解文章,包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批判性阅读则是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和批判。
3. 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通常由导言、主体和结尾构成,通过分析结构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方式。
4. 文学常识的应用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理解作品中的典故、象征和隐喻等文学常识,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以上是高一语文第一册的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的水平。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善于思考、积极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语文。
1. 现代文。
- 字词积累。
- 重点生字词,如“彷徨(páng huáng)”“寂寥(jì liáo)”等,要准确掌握其读音、字形和字义。
- 词语辨析,像“遏制”与“遏止”,“遏制”着重于控制,“遏止”侧重于阻止。
- 文学体裁与手法。
2. 文言文。
- 实词虚词。
- 常见实词,如“爱”有“爱护”“喜爱”“吝惜”等义项,在“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是“吝惜”的意思。
- 虚词“之”的用法多样,可作代词(“君将哀而生之乎”中的“之”指代“我”)、助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相当于“的”)等。
- 句式。
-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被动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倒装句(宾语前置“何陋之有”、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二、数学。
1. 集合。
-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可以用列举法(如A = {1,2,3})、描述法(如B={xx>0,x∈ R})来表示集合。
- 集合间的关系。
- 包含关系:若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则A⊆ B。
当A⊆ B且B⊆A时,A = B。
- 真包含关系:A⊂neqq B表示A是B的真子集,即A中的元素都在B 中,但B中存在元素不在A中。
- 集合的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例如A = {1,2,3},B={2,3,4},则A∩ B = {2,3}。
- 并集A∪ B={xx∈ A或x∈ B},对于上述A和B,A∪ B={1,2,3,4}。
- 补集,设全集为U,A是U的子集,则∁_UA={xx∈ U且x∉ A}。
2. 函数。
- 函数的概念。
- 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 f(x)与之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一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一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第一个学习模块,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对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古代文学的起源背景,包括先秦文学、汉赋、魏晋风度、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和代表作品。
2. 先秦时期文学:包括《诗经》、《楚辞》等经典诗歌,介绍其内容、体裁和艺术特点,让同学们了解先秦时期文学的重要地位。
3. 唐诗宋词:介绍唐宋时期的古代诗歌,包括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代表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
4. 古代散文:介绍古代散文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骈文和笔记体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代表作品,让同学们体会散文的独特魅力。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文学:介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潮,包括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和影响等,让同学们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2. 现代散文:介绍现代散文的发展和特点,包括《边城》、《红楼梦》等作品,让同学们体会散文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
3. 诗歌和小说:介绍现代诗歌和小说的发展和特点,包括鲁迅的《呐喊》、《狂人日记》等作品,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4. 戏剧和电影:介绍现代戏剧和电影的发展和特点,包括曹禺的《雷雨》、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作品,让同学们体会戏剧和电影在文学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三、学习方法和技巧除了以上的具体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一还需要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建议:1. 多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2. 注重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归纳:及时整理和归纳课堂笔记,对于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非常有帮助。
可以将知识点、重点段落、词语和句子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笔记体系。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暑假预习)

高一年级必修一语文知识(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高一必修一语文必备知识点特殊句式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高一语文必修一》是由人教版出版的教材,适用于高一年级学生。
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常识、课文讲解、写作和阅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包括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
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等来进行分类,如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散文与诗歌、小说与剧本等。
3. 文字学和文学批评学:文字学研究文字的产生、演变和运用规律;文学批评学研究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性质。
4. 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研究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和作家及其作品的学科,可以根据朝代和文学流派进行划分。
第二部分:课文讲解1. 《阿Q正传》:这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懦弱的自负者阿Q的形象,通过阿Q的形象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弱点和精神状态。
2. 《荷塘月色》:这是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描写了作者在荷塘中静静散步的情景,通过塑造荷花和月色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美的追求。
3. 《春》:这是于谦先生的作品,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动物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4. 《古诗十九首》:这是课本中收录的古代诗歌作品,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等,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展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5. 《读书》:这是余光中先生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读书人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第三部分:写作技巧1. 描写的技巧:描写是指通过言语描绘事物的形象和状态,可以通过五感的描述、比喻和拟人等手法来丰富描写效果。
2. 叙事的技巧:叙事是指通过叙述事件的情节和人物的行为来表达故事的过程和情感,可以通过时间的顺序、场景的切换和人物的对话等手法进行叙述。
3. 说明的技巧:说明是指通过解释、推理和论证等方式来阐明观点和说明事物的性质、原因和结果,可以通过例证、比较和举例等手法进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导语】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qìn(沁)园春分mì(泌)百gě(舸)zhēng(峥)嵘寥kuò(廓)万户hóu(侯)挥斥方qiú(遒)màn(漫)江màn(谩)骂xié(携)来浪è(遏)飞舟漪lún(沦)páng(彷)徨寂liáo(寥)惆chàng(怅)凄wǎn(婉)颓pǐ(圮)青xǐng(荇)浮zǎo(藻)长gāo(篙)hāo(蒿)草枯gǎo(槁)斑lán(斓)shēng(笙)箫青tāi(苔)漫sù(溯)荆jí(棘)火bō(钵)niǔ(忸)怩麦zāo(糟)发jiào(酵)dùn(炖)肉团jī(箕)凌wǔ(侮)chì(叱)骂踟chú(蹰)duò(舵)手qióng(跫)音春wéi(帷)窗fēi(扉)流lán(岚)雾ǎi(霭)和ǎi(蔼)第三单元洗dí(涤)尸hái(骸)浸zì(渍)立Pū(仆)风尘púpú(仆仆)gàn(干)练(诧)chà异长歌(当)dàng哭桀ào(骜)(赁)lìn屋chuāng(创)伤zhǎn(辗)转作yī(揖)(倘)tǎng使解pōu(剖)步lǚ(履)谦xùn(逊)(屏)bǐng息(堕)duò入(呢)ní帽(熙熙)xīxī攘攘殒身不xù(恤)(莅)lì临激kàng(亢)(鳏)guān寡第四单元紫jīng(荆)易zhì(帜)停bó(泊)超zài(载)登zǎi(载)(蒙)mēng骗(蒙)měng古婆suō(娑)(噩)è梦(嬉)xī笑(撰)zhuàn写(雏)chú菊(窒)zhì息(剥)bō夺(剥)bāo皮夏yǎn(衍)(弄)lòng堂游shùi(说)(契)qì据(锭)dìng壳(拗)ǎo断(拗)ào口执niù(拗)(哄)hǒng骗起hòng(哄)气hōnghōng(哄洪)ruò(偌)大污miè(蔑)(揣)chuǎi测(揣)chuāi着挣chuài(揣)(翌)yì年(横)héng亘(横)hèng财酝niàng(酿)(作)zuō坊一鼓(作)zuò气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第一单元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彷徨惶然惋惜哀婉颓圮杞人忧天祭祀沉淀纸锭绽放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无耻谰言斑斓波澜朔风追溯挑衅河畔碾碎辗转堤堰揠苗助长偃旗息鼓凌侮陵墓棱角忸怩纽扣枢纽心扉雨雪霏霏第四单元撤离车辙清澈步履木屐草屦废墟嘘寒问暖谄媚陷阱循着遁世黯然谙熟元宵节诞生涎皮易错字——戊戌戍戎戒戊:读wù,注意字形——内中空空,注意字义——天干第五位,如“戊戌”。
戌:读xū,注意字形——内中一短横,注意字义——地支第十一位,如“戊戌”。
戍:读shù,注意字形——内中一小点,注意字义——军队驻守,如“卫戍”“戍守”等。
戎:读róng,注意字形——短横左出头,注意字义①兵器的总称,如“兵戎相见”;②指军队,军事,如“投笔从戎”。
戒:读jiè,注意字形——“戎”字里面多一竖,注意字义①提防,如“警戒”;②改掉不良嗜好,如“戒毒”;③指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泛指应当戒除的事,如“戒律”“斋戒”。
易错字——采彩采:本义是“摘”,如“采花”“采摘”。
另有意思跟“精神”“神情”有关,如“无精打采”“神采奕奕”。
彩:本义跟“颜色”有关,如“彩旗飘飘”。
另有意思跟“称赞的欢呼声”有关,如“喝彩”。
三、掌握下面词语的词义第一单元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凌侮:欺凌,侮辱。
第三单元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骜,不顺从。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
当,当作。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殒,死亡。
恤,顾虑。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第四单元婆娑: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纷披的样子。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人事沧桑:当事人和世事变化很大。
记忆犹新:对往事的记忆还像新的一样。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凡响,平凡的音乐。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四、近义词辨析第一单元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秦伯说(“说”通“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6、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7、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8、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10、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11、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12、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4、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15、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16、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17、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18、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19、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20、置之坐上(“坐”通“座”)2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名词活用为动词。
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16、使使以闻大王(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者。
)17、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8、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19、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命。
)21、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22、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23、吾得兄事之。
(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24、籍吏民。
(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25、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26、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27、道芷阳。
(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28、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称王,意动)30、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3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之止,制止,使动)33、樊哙侧其盾以撞(使……斜侧着,使动)3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