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胺的反应

合集下载

邻苯二胺氧化后产物

邻苯二胺氧化后产物

邻苯二胺氧化后产物引言邻苯二胺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它的氧化产物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邻苯二胺氧化后产物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邻苯二胺邻苯二胺(o-Phenylenediam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8N2,相对分子质量为108.14。

它是白色结晶固体,有刺激性气味。

邻苯二胺可以通过苯胺的硝化、还原和酰化等反应得到。

邻苯二胺氧化反应邻苯二胺可以被氧化成具有不同性质的产物。

氧化反应通常在强氧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其中最常用的氧化剂是过氧化氢。

邻苯二胺氧化后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可以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医药化学等领域。

氧化产物1:对苯二酚对苯二酚(p-Benzoquinone)是邻苯二胺氧化最常见的产物之一。

它是一种黄色晶体,可溶于有机溶剂。

对苯二酚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常用作有机合成的氧化剂。

氧化产物2:二聚体在邻苯二胺氧化反应中,还可以得到一些具有二聚体结构的产物。

这些二聚体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稳定性,可以用作材料的前体。

氧化产物3:聚合物邻苯二胺氧化后,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反应形成聚合物。

这些聚合物具有高分子量和复杂的结构,常用于涂料、胶黏剂和塑料等材料中。

邻苯二胺氧化反应的合成方法邻苯二胺氧化反应可以通过多种合成方法实现。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1:过氧化氢氧化法该方法是最常用的邻苯二胺氧化方法。

在该方法中,过氧化氢充当氧化剂,通过与邻苯二胺反应形成氧化产物。

方法2:氯氧化法该方法使用氯氧化剂将邻苯二胺氯化后,再将氯化产物进行进一步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方法3:电化学氧化法该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适当的电解质溶液中通入电流,将邻苯二胺氧化为目标产物。

应用领域邻苯二胺氧化产物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1:材料科学邻苯二胺氧化产物可以用于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

例如,对苯二酚可以用作材料的氧化剂,二聚体可以用于制备高分子量材料,聚合物可以用于制备涂料和塑料。

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因此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该方法的研究内容。

一、反应机理1.溶剂准备:选择合适的溶剂对邻苯二胺进行溶解。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二甲基亚砜等。

2.反应条件:将邻苯二胺与反应试剂一起加入反应体系。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时间等。

3.活化试剂:选择合适的活化试剂对邻苯二胺进行活化,使其与其他试剂发生反应。

4.反应过程:将活化的邻苯二胺与目标化合物的前体进行反应,产生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5.分离纯化:通过适当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得到纯净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二、反应试剂1.活化试剂:常用的活化试剂有酸性活化剂和碱性活化剂。

酸性活化剂如碘酸、Cu(II)Cl2等;碱性活化剂如碘化物、臭氧等。

2.目标化合物前体:选择合适的目标化合物前体与活化的邻苯二胺反应。

常见的前体有酮类、酸类、胺类等。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利用邻苯二胺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1.反应条件优化: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2.催化剂的应用:引入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常用的催化剂有氧化铜、钯碳等。

3.基于生物催化的方法:利用生物催化的方法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具有环境友好、底物多样性广等优点。

4.其他改进方法:如反应一步法和多步法的比较,发展新的反应步骤,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四、应用前景邻苯二胺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农药等的前体,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学活性。

因此,该方法在药物研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反应机理、反应试剂、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方法的认识,并为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化学放大实验报告

化学放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化学放大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与摘要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化学放大现象,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观察并分析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从而理解化学放大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特定的试剂和仪器,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二、实验器材1. 试剂:邻苯二胺、过氧化氢、硫酸铜、氨水、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2. 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移液管、磁力搅拌器、比色计等。

三、实验原理化学放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浓度或产物浓度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以下化学反应来实现化学放大:1. 邻苯二胺与过氧化氢在硫酸铜催化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邻苯二胺氧化产物。

2. 氢氧化钠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增加。

3. 氨水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铜氨络合物。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有试剂和仪器,并确保其干净、无污染。

2. 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邻苯二胺和过氧化氢,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4.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氨水和硫酸铜,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 对比不同条件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分析化学放大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在步骤2中,加入硫酸铜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深蓝色,表明邻苯二胺与过氧化氢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 在步骤3中,溶液的pH值由7.0升高至10.0,表明氢氧化钠与氯化钠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3. 在步骤4中,加入氨水后,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深蓝色,表明氨水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铜氨络合物。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邻苯二胺与过氧化氢反应: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变化明显,说明反应发生。

2. 氢氧化钠与氯化钠反应:pH值由7.0升高至10.0,表明反应生成了碱性溶液。

3. 氨水与硫酸铜反应: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深蓝色,说明反应生成了铜氨络合物。

邻苯二胺与醛缩合反应的研究

邻苯二胺与醛缩合反应的研究

广 东 化 工 2009年 第5期 · 18 · 第36卷 总第193期邻苯二胺与醛缩合反应的研究陈桧华1,林伟忠2(1.广东省化学工业公共实验室 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65;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轻化工系,广东 广州 510300)[摘 要]邻苯二胺与二分子醛缩合形成分子内双席佛碱,接着发生分子内重排形成1-取代-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

实验结果表明,与醛基相连的基团的给电子能力种类决定了分子内重排反应产物―1-取代-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结构。

文章为一步法合成1-取代-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邻苯二胺;醛;缩合反应;1-取代-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中图分类号]TQ3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09)05-0018-03Study on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Benzene-1,2-diamine and AldehydeCompondsChen Guihua 1, Lin Weizhong 2(1. Guangdong Public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Guangzhou 510665;2.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510300, China)Abstract: Benzene-1,2-diamine condensated with two molecules of aldehyde compounds formed two-shiffit-group intermediate in which the rearrangement reaction happened into 1-substitued-2-arylbenzoimidazole compoun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of the substituent attached to aldehyde group of aldehyde compounds would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of the rearrangement product of two-shiffit-group intermediate or the structures of 1-substitued-2-arylbenzo- imidazole compounds.Keywords: benzene-1,2-diamine ;aldehyde compounds ;condensation reaction ;1-substitued-2-arylbenzoimidazole compounds1-取代-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物[1-2]、材料[3-5]等方面,所以这类物质的合成方法研究尤其显得重要[6-9]。

邻苯二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

邻苯二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邻苯二胺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邻苯二胺化学品英文名:o-phenylenediamine;1,2-diaminobenzene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供应商电话:邮编:供应商传真:电子邮件地址: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作为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301:吞咽会中毒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41:怀疑可造成遗传性缺陷(如果最终证明没有其他接触途径会产生这一危害时,应说明其接触途径)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01:使用前获特别指示。

P202:在明白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请勿搬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应急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P330:漱口。

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33+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8+P313: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宝典]邻苯二胺(opd)信息

[宝典]邻苯二胺(opd)信息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色原底物 HRP最常用的色原底物有邻苯二胺(OPD)、2,2’—吖嗪—(3—乙酰苯基噻唑磺酸—6)[2,2’—azino-di(3—ethylben2thiazolinesulphonicacid-6),ABTS](杂环吖嗪)、四甲基联苯胺(TMB)和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耦联底物对等。

上述色原底物受HRP作用主要有两种形式的反应:①氧化还原底物的氧化作用,如OPD、ABTS 等;②一个氨基芳香剂与另一个芳香基化合物的氧化耦联,如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等。

(一)氧化还原色原底物 OPD被认为是HRP最为敏感的色原底物之一,其在HRP的作用下,由过氧化氢(H202) 氧化而聚合成2,2’—二氨基偶氮苯(DAB)。

在pH5.0左右时,DAB在波长450nm处有广范围的最大吸收,当pH值降为1.0时,最大吸收波长移动至492nm,同时摩尔消光系数变大,显色加深(图4—2)。

因而常用强酸如硫酸或盐酸终止反应。

实际工作中,用强酸尤其是盐酸终止反应后,显色并不稳定,常随时间增长而颜色加深,这是由于反应后剩余的过氧化氢继续氧化OPD而产生非酶催化的DAB的结果。

有人在强酸反应终止液中加入还原剂如亚硫酸钠,因还原剂可迅速完全地将剩余的过氧化氢还原而阻止了OPD的非酶氧化,结果显色稳定,数十小时内不变,而且无需避光。

OPD的缺点是其对机体具有致突变作用。

由于OPD的不稳定性,现在的商品试剂盒中,OPD 均以片剂或粉剂供应,临用时再溶解于相应的缓冲液。

在ELISA测定时,OPD色原底物的具体配方为①显色底物溶液:在0.1mol/L枸橼酸盐缓冲液(pH5.0)中含20 mmol/L OPD和12 mmol/L H202,或10 mmol/L OPD和5.5mmol/L H202;②终止液:2 mol/L硫酸(含0.1 mol/L亚硫酸钠);③测定波长:492nm。

TMB是一种优于OPD 的新型HRP色原底物。

邻苯二胺的电聚合及膜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

邻苯二胺的电聚合及膜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

第16卷第5期应用化学Vol.16No.51999年10月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CHEMISTR Y Oct.1999邻苯二胺的电聚合及膜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吴启辉 肖晓银 杨毅芸 蔡丽蓉 戴鸿平 孙世刚3(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物化所,厦门361005)摘 要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011mol/L H2SO4溶液中邻苯二胺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过程及聚合膜(POPD)的电化学性质.邻苯二胺的起始氧化电位约为014V(vs1SCE).从EQCM数据得知在酸性水溶液中邻苯二胺较易发生聚合,在邻苯二胺单体氧化的同时电极上就有聚合物沉积引起表面质量增加.质子在POPD膜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OPD膜质子化(氧化)或去质子化(还原)的同时使阴离子嵌入膜中或脱出,使EQCM电极频率发生变化,根据Sauerbry方程计算了阴离子迁嵌入或迁脱出量及其随POPD膜质量和电位扫描速度的变化.关键词 邻苯二胺,电聚合,石英晶体微天平,循环伏安法原位红外光谱[1]、二次离子质谱(SIMS)[2]和X射线衍射[3]等谱学技术已被用于研究膜的聚合、离子在膜中的络合及嵌入和膜的结构.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PM)[4]的应用进一步加深了对聚合膜微观结构的认识.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5]可提供电极表面纳克级质量变化信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借电极质量的增减有可能直接探知电极表面微结构的变化,是研究化学修饰电极的形成过程及膜内离子、溶剂传输等的重要手段和工具[6].文献中对电聚合邻苯二胺的研究多注重膜的结构和膜修饰电极动力学[7~9],较少涉及膜的形成过程及膜的阴离子迁入、迁出的化学性质[10].本文运用EQCM方法,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的角度对邻苯二胺电聚合及其膜氧化还原过程进行了原位跟踪研究,进一步加深了有关反应机理的认识.1 实验部分化学纯邻苯二胺(o2PD)经三次蒸馏水2次结晶纯化,溶液均用三次蒸馏水配制.A T2cut (即沿主光轴35°15′切割)石英晶体金电极(SEI KO EG&G公司)的几何面积为012cm2,基频f0=9MHz,在电解液中测得f0为8182MHz.当振动频率减少时,电极表面质量增加,反之减少.根据Sauerbry方程[11],当频率变化d f小于基频的2%时,有如下关系d f=-C f d m.式中,d f=f-f0,d m(g/cm2)为电极表面质量变化,C f是质量灵敏度因子.根据文献[12],当f0=8182MHz时C f=01176×109Hz・g-1・cm2.即每平方厘米面积增加1纳克的质量引起晶振电极频率减少01176Hz.根据法拉第定律,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参与电化学反应的邻苯二胺单体的质量:d m′=d Q M/n F.d Q为电化学反应电量,M为邻苯二胺单体的摩尔质量,n为反应电子数,F为法拉第常数.可得到用循环伏安方法电聚合邻苯二胺时,第i次电位循环扫描中的电流效率[12],ηi=d m/d m′=n F|d f i|/(C f M d Q i)×100%,从文献[13]可知n=2167.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为防止Cl-、K+等离子对测试的干扰,将其用液桥与工作电解池隔开.辅助电极为铂片(1cm×1cm).QCA917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SEI KO EG&G1998212214收稿,1999207205修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9833060)公司)通过自行开发的软件和SC 211020接口卡(北京方圆公司)与计算机和XHD 2Ⅱ型恒电位仪(厦门大学化学系)相连接,完成数据同步采集及分析.实验均在室温下进行.2 结果与讨论2.1 邻苯二胺在石英晶振金电极上电化学聚合过程当电位从010V 正向扫描(图1(a )),邻苯二胺的起始氧化电位约为014V ,在017V 附近给出较大的氧化电流峰(O 1,1A/dm 2).负向扫描在017V 附近观察不到相对应的还原峰,但在010V 和-012V 附近出现R 1、R 22个还原电流峰.进一步正向电位扫描约在-0112V 出现1个较宽的氧化电流峰(O 2).第2次电位扫描中,O 1峰电流迅速减小,且峰电位向负移动.说明在第1次扫描中已在电极表面形成了几乎绝缘的聚合物膜,电极的氧化活性降低.随着循环电位扫描次数的增加,R 1、R 2和O 2各峰出现峰电流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最后R 1和R 2逐渐重叠为1个峰.晶振金电极的振动频率在电位正于015V 和负于010V 时有较大的变化,而在015V 至010V 区间几乎保持不变(图1(b )).在正于015V 时,无论电位正向还是负向扫描,频率都下降,且随扫描次数增加电极振动频率持续下降,即电极表面的质量不断增加.在第1次扫描中的频率下降幅度Δf 1最大,随扫描次数i 增加Δf i 减小,和图1(a )的邻苯二胺氧化电流峰O 1的大小相对应.说明在电位正于015V 时,o 2PD 在电极表面氧化,同时迅速聚合生成高聚物和低聚体,吸附在电极表面成膜,使电极质量增加.在015~010V 区间,电极表面没有发生质量变化,这和图1(a )相应区间没有任何氧化还原电流相对应.从图1(b )中还可测得Δf T 随电位循环扫描次数i 的变化,电极表面POPD 膜的质量Δm T 随i 的变化.图1 邻苯二胺电化学聚合的循环伏安曲线(a )和晶振金电极的频率响应曲线(b )0.05mol/L o 2PD +0.10mol/L H 2SO 4溶液,50mV/s电位负于010V 的区间是POPD 膜氧化还原区间,在此区间电极振动频率的变化主要是由POPD 膜的氧化还原引起的.从第1、2次电位扫描中可以看出,当电位负扫到010V (R 1峰的峰电位)时,频率开始缓慢下降,负扫到-0120V (R 2峰的峰电位)时频率突然急剧下降跃变(总下降幅度约为1200Hz )然后又马上大幅度回升.当电位从-0140V 正向扫描到-013V 时,电极振动频率继续大幅度增加,在-013V 至-011V 之间出现1平台,然后急剧增加,当电位正于010V 后几乎保持稳定.可以认为,由于初始聚合速度很快(一般认为o 2PD 的电聚合遵循EC 机理),生成的膜较为疏松,得电子的同时吸附溶液中的H +(即质子化),厚度增加,溶液中的低聚物、阴离子和水分子就容易吸附或嵌入到POPD 膜内,使质量增加引起石英晶6应用化学 第16卷 体电极共振频率减少[14,15].当POPD 膜被氧化时去质子化,膜的厚度减少,质子化时吸附的低聚物、阴离子和水分子也从膜中脱出,电极回到还原前的状态,电极振动频率上升回到原值.在随后的扫描中也出现类似的变化,但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其变化幅度逐渐减少.根据计算得到前10次电位循环扫描中o 2PD 电聚合的电流效率变化.第1次扫描的电流效率仅37%,第2次为9717%,而随后电流效率均高于100%,说明第1次电位扫描中单体氧化生成的低聚体未完全聚合成POPD 吸附在电极表面,大部分溶解在酸性溶液中.在随后的扫描中溶解在溶液中的低聚体进一步继续聚合且吸附在电极表面.这一现象可从第1次扫描中o 2PD 氧化电量(对O 1峰积分)远大于随后扫描中的氧化电量得到解释.2.2 POPD 膜的氧化还原特性将晶振金电极在含0105mol/L 邻苯二胺的011mol/L H 2SO 4溶液中电位从-014V 到图2 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在011mol/L H 2SO 4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和频率变化曲线v =50mV/s 0195V 循环扫描电聚合40次(Δm T =2125×10-5g/cm 2),取出用三次蒸馏水冲洗,再放入011mol/L H 2SO 4溶液中记录循环伏安曲线和频率响应曲线(如图2).可观察到位于-011V附近1对可逆的氧化还原电流峰.从频率响应曲线中可看到,015~013V 区间只有微小的变化.在电位负向扫描低于013V 膜开始还原时,电极频率快速减小,质量增加,而在电位正向扫描中膜氧化时频率又相应地增加,质量减少.这说明POPD 膜在还原得电子的同时质子化,使聚合物膜成为带正电荷的聚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活性阴离子作为平衡离子进入聚合物膜[16]使质量增加.而在氧化失电子的同时去质子化,阴离子从聚合物膜中脱附,使得膜的质量减少.由此可见在聚合物膜的氧化还原过程中质子(H +)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3].图3 Γ随Δm T 和v 的变化曲线a 、b 、c 、d 分别对应v =5、50、100、200mV/s 为了分析方便,用HSO -4离子为97g/mol 进行计算.从图2中测出的|Δf |可以用来计算POPD 膜在电化学氧化还原中阴离子(HSO -4,SO 2-4)嵌入和脱出量Γ(mol/cm 2)=|Δf |/C f M HSO -4.由图2测得|Δf |=6018Hz ,相应得到当POPD 膜的质量Δm T 为2125×10-5g/cm 2时Γ=3156×10-9mol/cm 2.控制电位循环扫描的次数可得到一系列不同质量的POPD 膜电极.通过图2的实验并改变扫描速度v ,得到不同v 的Γ.图3给出Γ随Δm T 和v 的变化.可见当v 一定时,Γ随Δm T 增加而增加,说明POPD 膜质量越大,其电化学氧化还原中阴离子嵌入和脱出越多.POPD 膜氧化还原中阴离子嵌入和脱出还与电位扫描速度有关.在较高的v 下,Γ随Δm T 增加几乎线性增加,v 较小时,Δm T 越大,Γ偏离线性的程度越大.即v 越小,电位在-014~7第5期吴启辉等:邻苯二胺的电聚合及膜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 8应用化学 第16卷 013V范围内扫描停留的时间越长,使得更多的阴离子能够嵌入相同Δm T的POPD膜中.参 考 文 献 1 Pham M2C,Adam F,Lacaze P C.J Elect roanal Chem,1989,265:247 2 Buschmann H W,Wilhelm S,Vielstich W.Elect rochim Acta,1986,31:939 3 Fleischmann M,Oliver A,Robinson J.Elect rochim Acta,1986,31:899 4 Ogura K,K okura M,Y ano J,et al.Elect rochim Acta,1995,40:2207 5 G larim S H,Marshall J H.J Phys Chem,1986,90:6076 6 Ward M D,Buttry D A.Science,1990,249:1000 7 Wu Lingling,Luo Jin,Lin Zhonghua.J Elect roanal Chem,1996,417:53 8 Chiba K,Ohsaka T,Ohnuki T,et al.J Elect roanal Chem,1987,219:117 9 Y ano J.J Polym Sci Part A:Polym Chem,1995,33:2435 10 Martinusz K,Czirok E,Inzelt G.J Elect roanal Chem,1994,379:437 11 Bruckenstein S,Shay M.Elect rochim Acta,1985,30:1295 12 Dai Hongping,Wu Qihui,Sun Shigang,et al.J Elect roanal Chem,1998,456:47 13 Pisarevskaya,Levi M D.R ussian J Elect rochem,1994,30:50 14 戴鸿平,吴启辉,孙世刚,等.第九届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泰安,1997:417 15 Ward M O.Chem Rev,1992,92:1355 16 董绍俊,车广礼,谢远武.化学修饰电极.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06Study of E lectropolymerization of o2Phenylenediamineand R edox Process of Polymer FilmsWu Qihui,Xiao Xiaoyin,Yang Y iyun,Cai Lirong,Dai Hongping,Sun Shigang3 (Depart ment of Chem ist ry,S tate Key L aboratory f or Physical Chem ist ry ofSoli d S urf aces,Xiamen U niversity,Xiamen361005)Abstract The electropolymerization of o2phenylenediamine(OPD)on gold electrode and the re2 dox behavior of poly(o2phenylenediamine)(POPD)films in sulfuric acid solutions have been stud2 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electrochemical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EQCM).The decrease in the resonant frequency of the quartz crystal during electropolymerization of OPD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position of the polymer films occurrs mainly in the potential range>015V,at which the monomers are anodically oxidized.It is revealed that the protonation and deproton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dox process of POPD films.The protonation during the reduction of POPD film induces the intercalation of anions,whereas the deprotonation in the oxidation of POPD film makes the escape of anions from the film.The quantity of anions intercalated into POPD film has been calculated according Sauerbry equation from the frequency decrease of EQCM electrode.Its values are in the range of10-9to10-8mol/cm2and varies with the mass of POPD film as well as with the scan rate of electrode potential.K eyw ords o2phenylenediamine,electropolymerization,cyclovoltammetry,electrochemical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基于邻苯二胺的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邻苯二胺的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邻苯二胺的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开发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荧光探针的应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反应型荧光探针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的各种事件,包括细胞体分解、细胞凋亡、细胞状态变化等。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于光谱活性分析、检测实验等。

基于邻苯二胺的反应型荧光探针(RFPs)是一种高度灵敏的探针,由于它可以在低激发功率下检测到比较低的信号强度,因此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欢迎。

为了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反应型荧光探针,一种利用邻苯二胺的反应效应的荧光探针(RFPs)被构想出来。

首先,为了验证该探针的灵敏度,一种邻苯二胺酯(PFO)荧光探针被合成,其结构为1,1’-binaphthol-2,2’-diyl-bis-diethylaminoethanol-di-methyl-ester(PFO-DMAE)。

接着,在比较低的激发功率下,该探针被检测,以确定它的灵敏度。

发现随着激发功率的增加,该探针所发出的荧光强度也随之增加,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灵敏度。

此外,该探针的发射光谱也被测量,结果表明PFO的荧光发射波长在两个波长处达到最大值,这些特性与其他类型的荧光探针不同。

接着,该探针的活性被检测,以确定它对不同生物分子的反应情况。

结果表明,当样品中的生物分子被缓慢改变时,PFO的荧光强度也随之变化。

这表明,当样品中某种生物分子的激活或变化发生时,反应型荧光探针能够有效检测到这些变化,因此它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

最后,应用实验被进行,用来验证PFO反应型荧光探针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对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FO反应型荧光探针在检测细胞中的某些事件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变化。

此外,在实验中还发现,当生物分子改变时,PFO的荧光强度也会随之变化,这表明该探针可以有效检测实验环境中某些有害物质的含量。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基于邻苯二胺反应型荧光探针(RFPs)是一种具有良好灵敏度的探针,能够在低激发功率下准确检测到微弱的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Single Step
Overview
Steps/Stages Notes
1.1literature preparation, Reactants: 2, Steps: 1,
Stages: 1, Most stages in any one step: 1
References
Preparation of heterocyclic sulfonamide
compounds as Edg-1 antagonists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By Grewal, Gurmit et al
From PCT Int. Appl., 2008056150, 15 May
2008
CASREACT ®: Copyright © 2011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CASREACT contains reactions from CAS and from: ZIC/VINITI database (1974-1999) provided by InfoChem; INPI data prior to 1986; Biotransformations database compil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Professor Dr. Klaus Kieslich; organic reactions, portions copyright 1996-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Organic Reactions Inc., and Organic Synthesis Inc. Reproduced under licen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Single Step
65%
Overview
Steps/Stages Notes
1.1 R:C5H5N, S:THF Reactants: 2, Reagents: 1, Solvents: 1, Steps:
1, Stages: 1, Most stages in any one step: 1
References
Applications of 1-alkoxycarbonyl- and 1-acyl-
v-triazolo[4,5-b]pyridines as acylating
reagents
By Torrini, Ines et al
From 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23(5), 1459-63; 1986
CASREACT ®: Copyright © 2011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CASREACT contains reactions from CAS and from: ZIC/VINITI database (1974-1999) provided by InfoChem; INPI data prior to 1986; Biotransformations database compil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Professor Dr. Klaus Kieslich; organic reactions, portions copyright 1996-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Organic Reactions Inc., and Organic Synthesis Inc. Reproduced under license. All Rights Reserved.
SciFinder®Page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