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衍生法测定邻苯二胺的研究
邻苯二酚的鉴别试验

邻苯二酚的鉴别试验
邻苯二酚的鉴别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1. 呈色反应:将试样溶于硫酸后,加入溴试液,若出现蓝色,则证明含有邻苯二酚。
2. 荧光反应:将邻苯二酚在紫外光下照射,可观察到荧光反应。
3. 薄层色谱法:在薄层色谱法中,邻苯二酚的Rf值与标准品一致,且显蓝黑色。
4.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可以分离和测定邻苯二酚的组分和杂质。
5.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分离和测定邻苯二酚的组分和杂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邻苯二酚的书籍或者咨询化学专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等染料的HPLC测定方法(精)

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等染料的HPLC测定方法自1999年卫生部发布我国第一部《化妆品卫生规范》以来,到2007年7月1日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已是第三次修订《化妆品卫生规范》。
规范列出了染发类化妆品中允许使用的96种染发剂原料,并明确了它们的限制使用要求和标签标注规定。
染发产品的安全性极为重要,染发剂中一些染料的使用有可能对皮肤产生致癌作用。
如: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及它们的N位取代衍生物及其盐类,属于化妆品中禁用组分;对苯二胺及其N位取代衍生物均为化妆品组分中限用物质,其在化妆品中最大允许浓度为6%(以游离基计),限用于染发用氧化着色剂,一般使用时,产品标签上必须注明本品含“苯二胺类”。
2009年1月5日,央视曝光多个品牌的“一洗黑”洗发水,实际上就是添加但未标明加入了“对苯二胺”(可致癌)的染发剂。
由于洗发水的使用频率高,长期累积,很容易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采用《化妆品卫生规范》所规定的液相色谱标准检测方法,对氧化型染发剂中包括对苯二胺和邻苯二胺在内的八种染料进行检测。
仪器概况本实验使用岛津Prominence 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
具体配置为LC-20AB二元泵,DGU-20A3在线脱气机,SIL-20A自动进样器,SPD-M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BM-20A lite控制器和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
分析方法色谱柱:Shimadzu Shim-pack VP-ODS 4.6×150mm 5μm检测波长:280nm流动相:乙腈:(水:三乙醇胺=98:1)=5:95流速:1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洗脱方式:等度洗脱。
试剂与标样对照品:a.对苯二胺 b.邻苯二胺c.对苯二酚 d.4-氨基苯酚 e.2,5-二氨基甲苯 f.间苯二酚g.4-甲胺苯酚试剂:a.乙醇b.磷酸c.三乙醇胺d.乙腈f.亚硫酸钠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结果1.标准品色谱图图1和图2为本方法检测对苯二胺和邻苯二胺标样的色谱图。
荧光法测定酒类中的双乙酰

l 实 验
1 l仪 器
酸 度计 。
Hi ci5 荧 光分光 光 度计 ;3 荧 光分光 光 度计 ( 海 第三分 析仪 器 厂 ) t h80型 a 90型 上 ;
光谱 和发射 光谱 ( 见图 1 。X x 6 _r X m一4 2 4 m。 ) e 一3 l0 m, e i 2 .n 2 2反 应 条件 . 2 2 1酸度 .. ( )酸度 对邻 苯 二胺 与双 乙酰衍 生反 应的 影响 : 基 与胺 的反应 是一个 加成 1 羰
消除 反应 。此反应 的 p H最 好控制 在 3 ~4之 问 酸性若 太强 , 全部成 为铵盐 + 胺 不能 与质 子 化 的 酮 起 亲 核 反 应 。( )酸 度对 荧 光 强 度 的 影响 : 2 .ml 2 取 o0 乙醇 水 溶 液 多份 , 别加 入 分 02 .ml标准使 用液 + 用盐 酸和氢氧 化钠 溶液调 节 p 范 围为 0 2 ~1.0 90型荧 光分 光光度 H .( 37 .3 计分 别在 Xx 6 .r Xm一424 m 测定不 同 p 下的荧 光强度 , 果如 图 2所示 。 e 一3 10m.e i 2.r i H 结
维普资讯
第3 卷 2
第1 期
青 岛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 Y E I F tC AN UN YER 1 S T%OF QI NGDA O
3 ( )8 2 1 : 9~ 9 3
20 0 2年 i月
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珍珠粉中的氨基酸含量

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珍珠粉中的氨基酸含量【摘要】目的测定珍珠粉中的氨基酸含量。
方法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荧光检测,梯度洗脱。
结果该法在28 min之内分离出15种氨基酸。
结论该法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适于分离大量样品。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氨基酸;珍珠粉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in Pearl Powder by RP-HPLC after Pre��column Derivation with O��Phthaldialdehyde (OPA)Abstract:ObjectiveIn this paper, we determined amino acids in pearl powder. Methods A manual pre-column derivation procedure has been developed by reversed-phase HPLC with O-phthalaldehyde and fluorescence detector. Results More than 15 amino acids were separated within 28 min.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ensitive, precise and shows good repeatability.Key words: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re��column derivation; Amino acids; Pearl powder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的发展,氨基酸作为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元,其分析方法受到重视。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氨基酸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分离时间缩短。
检测一氧化氮的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第49卷第7期2021年4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7Apr.2021检测一氧化氮的荧光探针研究进展吴志文,张振涛(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摘要:一氧化氮(NO)在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种分析NO方法中,基于荧光探针的图像技术由于其高灵敏度,无创性和可视化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理想的检测方法。
本文对邻苯二胺、芳香仲胺、二氢毗睫等有机物NO荧光探针和铜(II)、铁(III)的金属络合物的NO荧光探针,在合成设计、灵敏度、选择性及在体内外实时定量检测外源性和内源性NO 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
关键词:一氧化氮;荧光探针;有机物;金属络合物中图分类号:R91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21)07-0017-05 Research Progress on Fluorescent Probes for Detection of NOWU Zhi-wen,ZHANG Zhen-tao(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Inner Mongolia Hohhot010110,China)Abstract:Nitric oxide(NO)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ny physiopathological processes,and among the various methods for NO analysis,the image technique based on fluorescent probes is considered ideal due to its unique 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noninvasivenessand visualization.The application of NO fluorescent probes for organic NO such as o-phenylenediamine,aromatic secondary amines,and dihydropyridine and NO fluorescent probes for metal complexes of copper(II)and iridium(III)in terms of synthetic design,sensitivity,selectivity,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NO in vitro and in vivo were reviewed.Key words:NO;fluorescent probes;organic matter;metal complexes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分子,是通过三种不同的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将L-精氨酸转化为瓜氨酸而产生的⑴。
5免疫荧光技术(修改后)-2解析

生物素 生物素
亲和素
生物素 生物素
亲和素— 生物素在ELISA中使用:
三.ELISA结果的判定
(一)肉眼判定
与阳性、阴性对照颜色比较:
结果判定
1.若待检孔显色浅于阴性对照则判定为阴性;
2.若待检孔显色深于或等于阳性对照孔则判 定为阳性;
3.若待检孔显色介于阴性对照孔和阳性对照 孔之间则判定为弱阳性。
(二)片子的制作:
1.常做切片、涂片、印片,要求薄、 均匀,并与玻片充分固定。固定后不 能被洗脱。
2.注意保持抗原完整性
3.不同材料固定方法不同(无水已醇、 丙醇、聚甲醛等)
(三)荧光抗体染色法
1.直接法
待测标本固定(Ag?)
洗涤,
AgAb
+ Ab
• 快、直接、干扰因素少
• 用于检测抗原
• 每检测一种抗原需标记相应的荧光抗 体,较麻烦
固相载体 聚苯乙烯
Ag 或 Ab 吸 附 到 固 相 载体上的过程,称为 包被
实验中所需酶标抗体的制备方法 同荧光抗体制备:
纯化后的抗体+酶 透析去除游 离酶 测定酶标抗体工作浓度
试验中有关术语及试剂:
包被(coat):将Ag或Ab吸附在固相
载体上的过程,又称固相化或吸附。包被后, 不能被洗脱。包被缓冲液:PH9.6 CB
C.显微镜:普通的光学显微镜。
光路程序:
白炽光源 —— 发射紫外光or兰紫 光 —— 激发滤板 ——紫外光
——被检物(荧光染色标本)——紫 外光+荧光 —— 抑制滤板——荧光 (显微镜下可见)
隔
光 源
热 滤 片
目镜 阻挡滤镜
激 发 滤 载玻片 片
物镜 聚光器
有机荧光探针在铀酰离子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有机荧光探针在铀酰离子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HU Jia-ning;LIN Na;GAO Bo;FU Jun;LUO Wen-hua【摘要】荧光分析法是检测铀酰离子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它具有设备简单、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优点.本文主要阐述了近几年来有机荧光分子在铀酰离子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有机荧光染料、含氧酸等天然荧光/药物分子,以及利用席夫碱、卟啉、偕氨肟等官能团构筑的有机荧光分子和AIE型荧光分子等.这为后续性能优异的有机荧光探针的分子设计和铀酰离子检测等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期刊名称】《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年(卷),期】2018(040)006【总页数】12页(P337-348)【关键词】有机荧光探针;铀酰离子;离子检测;聚集诱导发光【作者】HU Jia-ning;LIN Na;GAO Bo;FU Jun;LUO Wen-hua【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221.7;O657.3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和对核能需求的不断增长,铀的消耗量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1],从铀矿开采到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等任何环节均会使铀不可避免的流入环境中。
作为一种重金属元素,铀同时具有放射性和化学毒性,不但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2-4],还可以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肾脏、泌尿系统以及遗传等方面的疾病,威胁人类健康[5-7]。
我国河流中天然铀的径流量加权质量浓度为1.77 μg/L[8],铀矿和铀加工废水中的铀质量浓度一般在mg/L量级甚至更高[9-10],而《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11]指出,在没有受纳水体时,铀的允许排放质量浓度限值为0.05 mg/L。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12]建议饮用水中总α活度不超过0.5 Bq/L(放射性),铀的质量浓度不超过30 μg/L(化学毒性),以确保不明显增加健康风险。
因此在核能与核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放射性废液中铀的检测与安全有效处置是目前环境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木质磺酸钠基荧光碳量子点构筑皮革防伪层

doi:10.19677/j.issn.1004-7964.2023.06.003木质磺酸钠基荧光碳量子点构筑皮革防伪层申佳露1,2,林炜1,2,张金伟1,2,陈嘉怡1,2,辜海彬1,2*(1.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2.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摘要:以木质磺酸钠(SL)为碳源,邻苯二胺(OPDA)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了氮掺杂的荧光碳量子点(N-CQDs)。
它具有类球形的微观形貌和良好的水溶性,在254nm和365nm紫外灯下分别发射出蓝紫色和青绿色的荧光,表现出双通道荧光发射性能。
将N-CQDs与阳离子型皮革涂饰剂以1∶4的体积比共混后得到荧光乳液(N-CW1-4),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平均水合粒径仅有42.3nm,且同样表现出双通道荧光发射性能。
N-CW1-4作为荧光防伪涂层被成功应用于皮革防伪,其构建的防伪点阵图案不论是在高温(65℃)、低温(-21℃)还是连续紫外辐射(365nm)下均表现出优异的荧光稳定性。
此外,在模拟淋雨和滚筒洗衣场景内,该防伪点阵涂层仍然具有牢靠的稳定性,并且N-CW1-4可被扩展到多种颜色皮革的防伪涂饰。
研究为皮革防伪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对皮革市场的安全和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碳量子点;木质磺酸钠;荧光;皮革;防伪中图分类号:TQ127.1;TS57文献标志码:AConstruction of Leather Anti-Counterfeiting Layer by FluorescentCarbon Quantum Dots Prepared from Sodium Lignosulfonate(1.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lean Technology of Leather Manufactur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65,China;2.Key Laboratory of Leather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65,China)Abstract:N-Doped fluorescent carbon quantum dots(N-CQDs)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sodium lignosulfonate as carbon source and O-phenylenediamine as nitrogen source.N-CQDs exhibited a spherical micro-morphology and good water-solubility,and could emit blue-violet and cyan-green fluorescence under254nm and365nm ultraviolet(UV)light,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e dual-channel fluorescence emission properties.A fluorescent emulsion(N-CW1-4)was further prepared by blending N-CQDs with cationic leather finishing agent at a volume ratio of1∶4.N-CW1-4 possessed good stability and dispersion,and its average hydrated particle size was only42.3nm.Meanwhile,it could also exhibit the dual-channel fluorescence emission properties.N-CW1-4as a fluorescent anti-counterfeiting coating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leather anti-counterfeiting.The resulting anti-counterfeiting lattice pattern exhibited excellent fluorescence stability at high temperature(65℃),low temperature(-21℃),and continuous UV radiation(365nm). In addition,the fluorescent anti-counterfeiting coating was still stable in the simulated rain and roller washing scenes.N-CW1-4could also be extended to the anti-counterfeiting coatings with various colors of leather.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method and strategy for leather anti-counterfeiting a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safety and benign development of leather market.Key words:carbon quantum dots;sodium lignosulfonate;fluorescence;leather;anti-counterfeiting收稿日期:2023-05-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978180)第一作者简介:申佳露(1996-),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质化学与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第 30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分 析试验室
V o l 30. N o . 1
Ch in ese Journal of A na ly sis L aboratory
2011- 1
产物的荧光发射峰。 2 结果与讨论 2 1 荧光光谱 图 1 是以 546 n m 为固定发射波长扫描时的荧 光激发光谱。在曲线 1 中邻苯二胺没有出现激发 峰 ; 由曲线 2可以看出, OPA 仅在 378 n m 出现一个 最大的 激 发 峰; 当 邻 苯 二 胺 和 OPA 共 存 时, 在 378 nm和 478 nm 处出现两个最大荧光激发峰 ( 曲 线 3) 。因此 478 nm 波长处为邻苯二胺和 OPA 缩 合反应 产物 的激发 峰, 且加 入表 面活 性 剂 SDBS ( 曲线 4) 后, 478 nm 处衍生法测定化妆 品中邻 苯二胺含量的方法。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与试剂 F 4500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 日本日立公司 ); PH S 25 型酸度计 ( 上海雷磁仪器厂 )。 邻苯二胺 ( OPD )储备溶液: 准确称取 1 0814 g 邻苯 二胺 用 热 水溶 解 定 容到 100 mL, 得到 0 1
[ 2, 3]
m o l/ L 溶 液 , 避 光 低 温 保 存 7 d ; 邻 苯二 甲醛 ( OPA ) 衍生工作溶液: 称取 0 6707 g OPA 用甲醇 溶解并定容到 100 m L, 得到 0 05 m ol /L 溶液 , 避光 低温保存 7 d ; N a2 SO 3 工作溶液: 称取 6 3020 g 无 水 N a2 SO3 用 稀 的 N aOH 溶 液 溶 解 并 定 容 到 100 m L, 得到 0 5 m o l/L 溶液;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SDBS) 工作溶液 : 称取 3 4848 g SDBS 用水定容 到 100 m L, 得到 0 1 m o l/L 溶液; 硼酸 NaOH 缓冲 液: 0 2 m o l/L 硼酸溶液和 0 2 m ol /L N aOH 溶液按 不同比例混合, 用 p H 酸度计调节酸度。所用试剂 均为分析纯 , 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 , 实验用 水为二次去离子水。 1 2 实验方法 准确移取不同量的邻苯二胺储备液或稀释液 于 10 mL 的棕色容量瓶中, 分别加入 p H 10 0 的硼 酸 NaOH 缓冲液 2 mL, N a2 SO3 工作溶液 0 8 mL, OPA 工作溶液 1 mL, SDBS 工作溶液 2 5 mL, 摇匀 后, 在 40 下恒温 30 m in 。 样品测定条件 : 将试液置入 1 cm 石英比色皿 中, 设置激发和发射的狭缝宽度均为 5 nm, 对样品 进行荧光光谱扫描。荧光谱图分别在 478 nm 处得 到反应产物的荧光激发峰 ; 在 546 nm 处得到反应
、 色谱法
[ 4]
等, 邻苯二胺本 身无荧光不能
采用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 , 而其具有两个 相邻的 氨基 , 在一定条件下氨基可与邻苯二甲醛 ( OPA ) 的醛基发生 缩合反 应生成 电 子共轭 度和分 子 平面度 较 大 的 具 有 强 荧 光 性 质 的 缩 合 反 应 产 物
[ 5~ 8 ]
。本文通过测定邻苯二胺的缩合反应产物
提供的 方法测定了不 同表面活性
剂加入后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 见表 1 。由表 1 可 以看出 , 加入表面活性 剂后荧光量子 产率显著提
表 1 表面活性剂对荧光量子产率的影响 T ab 1 E ffect of sur factan ts on the Q uan tum y ie ld 表面活性剂 水 SDBS 吐温 - 20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激 发波长
上。故选用 SDBS 来达到增强荧光的效果。 SDBS 浓度在 0~ 0 015 mo l/L 之间时, 荧光强 度随 SDBS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0 015~ 0 025 m ol /L 时达到最大值, 且荧光强度基本稳定; SDBS 浓度继 45
第 30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分 析试验室
ex
发射波长
ex
量子产率
f
/ nm
/ nm
473 2 478 6 478 5 474 2
551 4 546 8 547 6 542 8
0 13 0 59 0 37 0 33
csurfac tants = 0 025 mo l/L , c = 500 m o l/L 邻苯二 胺
2 6 温度的影响 按实验 方法 分别 在 20、 30 、 35 、40 、45 、50 和 60 条件下进行实验, 然后测定荧光光谱。在 20 ~ 40 之间, 荧光强度随着温 度的上升而迅速增 强 ; 40 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 在 40 ~ 60 之间, 荧光强度随温度上升而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为, 邻苯二胺与 OPA 的反应是缩合反应 , 温度升高 , 有 利于反应产物的生成 ; 但是对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 而言, 温度越高, 荧光强度越低。所以 , 本实验选择 反应温度为 40 。 2 7 反应时间 本实验测定了在 40 条件下, 不同的反应时 间对荧光强度的 影响。当反 应时间为 3 ~ 25 m in 时 , 荧光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 直到 时间达到 25 m in 荧光强度趋于稳定 , 并且荧光强 度可稳定维持到 35 m in 。因此, 实验选择在 25 10 m in 内进行荧光光谱的测定 , 可得到最大荧光强 度的光谱。 2 8 干扰实验 本实验主要对常见离子或可能对邻苯二胺测 定产生干扰的有机物进行了荧光光谱的干扰实验。 结果表明, 当邻苯二胺浓度为 500 m o l/L, 相对误 差不超过 46 5% 时, 10倍的对苯二胺, 20 倍的间苯
图 2 是以 478 n m 为固定激发波长扫描时的荧 光发射光谱。可以看出, 邻苯二胺或 OPA 单独存
图 2 荧光发射光谱 Fig 2 Fluorescence e m ission spec tra 1 邻 苯二 胺 ; 2 OPA; 3 邻 苯二 胺 O PA; 4 邻苯 二 胺 OPA SDBS; c = 500 m o l/L 邻苯二胺
V o l 30. N o . 1
Ch in ese Journal of A na ly sis L aboratory
2011- 1
续增加, 荧光强度反而下降。所以选取 SDBS 的浓 度为 0 025 m ol /L。 为证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是荧光增强的 原因, 按文献
[ 9]
高, 其中加入 SDBS 时提高最大。这是因为表面活 性剂的加入使荧光物质分子被分散和粘接到胶束 中, 胶束对处于激发单重态的荧光物质起到了保护 作用 , 有利于发光过程和非辐射衰变过程及猝灭过 程的竞争, 从而提高了荧光量子产率, 增强了荧光 强度。
在时 , 在 500~ 700 nm 范围内均未得到荧光发射光 谱。当邻苯二胺和 OPA 共存时 , 在 546 n m 波长处 得到二者缩合反应产物 的发射峰 , 且表面活性剂 SDBS 对缩合产物有很好的增敏作用。 2 2 酸度的影响 因为邻苯二胺在酸性条件下易与水中质子作 用形成其共轭酸 , 阻碍了与 OPA 的衍生反应, 所以 实验分别采用硼酸 NaOH 缓冲液 ( p H 7 0 ~ 11 0) 和 NaOH 调节体 系 ( p H 12 0 ~ 13 0) 来考查酸度 的影响。在 p H 7 0 时荧光强度非常低; pH 7 0~ 10 0 之间荧光强度迅速增加 ; p H 10 0 时 , 荧光强 度达到最大 ; p H 11 0~ 13 0 之间荧光强度迅速降 低。实验结果表明, 形成缩合反应产物的转化率在 p H 10 0 时达到最高值 , 所以本实验选择 pH 10 0 。 缓冲溶 液 种类 的 选 择: 配 制 p H 10 0 的 氨 NH 4 C,l NaHCO3 N aOH 缓冲液 , 按实 验方法 , 进行 荧光 光谱 扫描 , 结果 发现 , 在 氨 NH 4 C , l Na H CO3 NaOH 缓 冲 液 中 均 无 荧 光 峰。所 以 选 择 硼 酸 NaOH 缓冲液且在加入体积为 2 mL 时, 荧光强度 最大。本实验选择加入缓冲液体积为 2 m L。
中图分类号 : O657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0720( 2011) 01 044 04
邻苯二 胺作 为农 药、 染料、 助 剂等生 产中 重 要的中间体 , 工业 应用广 泛, 是环 境污染 检验 的 重要指标。邻苯二胺是国际上公 认的致癌物质 , 吸入、 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即对身体 产生危害。最 新实施的 化妆 品卫生规 范 ( 2007 年 版 ) , 已 明 确规定禁止在化妆品中使 用这种物质。因此 , 检 测和控制邻 苯二胺 的含 量具 有重 要的意 义。目 [ 1] 前 , 测定邻 苯二胺 的方法 有分 光光 度法 、 电化 学法
图 1 荧光激发光谱 F ig 1 F luorescen ce excitation sp ec tra 1 邻苯二胺 ; 2 O PA; 3 邻苯 二胺 OPA; 4 邻苯 二胺 OPA SDBS; c 邻 苯二胺 = 500 m ol/L
2 3 OPA 浓度的影响 考查了 OPA 浓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随 着 OPA 浓度的增加 , 体系的荧光强度先增大后降 低, 当 OPA 浓度为 0 005 m o l/L 时, 荧光强度达到 最大。所以本实验选择 OPA 浓度为 0 005 m o l/L。 2 4 N a2 SO 3 浓度的影响 Na2 SO 3 的加入为缩合反应提供了阴离子的环 境, 按照实验方法, 考查不同浓度的 N a2 SO3 对体系 荧光强度的影响。当 N a2 SO3 浓度为 0 04 mo l /L 时, 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大。所以选择 N a2 SO 3 的最 优浓度为 0 04 m o l/L。 2 5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用量 结果表明,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的增敏程度 依次为 SDBS> 吐温 - 20>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 铵。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SDBS 对体系的荧光 增强效果最显 著, 荧光 强度较水溶液提 高 2 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