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尝试“将盐溶在汤里”
融入思政的食品安全案例课程改革——以亚硝酸盐课堂教学为例

图1亚硝酸盐课堂教学方案图
知识目标
通过近年来发生的亚硝酸盐中毒案例使学生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4];熟悉亚硝酸盐引发的急慢重点掌握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来源、理化性质、
中毒原理以及最新的检测技术[6-7]。
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如何在食品加工中减少亚硝酸盐的使用及降低其危害[8-9],学习如何分析中国食
“卡脖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全面了解不同国家亚硝酸盐的使用情况,从宏观角度了解亚硝酸盐检测技术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综合认知能力;通过具体检测手段的学习,启发学生设计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中毒案提高学生公正、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结合课程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规范[10],作为食品专业学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
必须保持理性思维、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科学
过介绍目前我国对食品质量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括颁布的法律条文、添加剂的使用规定以及强大的监管制度等,使学生切实意识到从中央到地方对老百姓生活的关注,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
通过上课组织学生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 当前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够重视,课程思政流于形式
相当一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对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缺乏明晰认识[1,12]。
但限于学校学院的要求,
实践中存在严重的“表面化”“两张皮
多老师教学过程存在为了“思政”而“
形式的“硬融入”问题明显[3,13]。
思政课应该是
物无声”,教师要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融入课程思政的高中化学课程设计案例——通过“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学习纳米材料(胶体)的制备

融入课程思政的高中化学课程设计案例——通过“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学习纳米材料(胶体)的制备发布时间:2021-11-10T09:02:41.62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7期作者:孙文武[导读] 本文通过“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学习纳米材料(胶体)的制备,探索思政教育与化学教学的结合点,总结出本课时中思政教育内涵的体现。
孙文武(哈密市第二中学新疆哈密 839000)摘要:课程思政的提出已有5年,中学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也已第三年,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的融入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探索的目标。
本文通过“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学习纳米材料(胶体)的制备,探索思政教育与化学教学的结合点,总结出本课时中思政教育内涵的体现。
关键词:课程思政盐类水解纳米材料(胶体)制备一、案例背景: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9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的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中小学课堂更应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中学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课堂,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
纳米材料在工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应用,高考也常有考查。
纳米材料的制备出自教材:人教版《化学反应与原理》(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P57-58(见图1)。
图1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下,为了更好的落实“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必备化学知识,体悟学习的真谛,设计本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盐类的水解》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步步逼近课题 【课程讲解】 (活动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验证以下六种溶液的酸碱性 Al2(SO4)3、NH4Cl、NaCl、 KNO3、CH3COONa、Na2CO3 问:你知道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吗? 安排活动:分组、探究、填表(第一行)、发言 【总结】盐溶液不一定都显中性,也有呈酸性或碱性的, 而且酸性或碱性的强弱也不相同 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盐的酸和碱是否存在某种 关系呢? (投影)盐溶液酸碱性与盐类别关系表 问:你能从中找出什么规律吗? (问)NaF 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设问:为什么醋酸钠溶液显碱性?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①醋酸钠溶液中含有哪几种离 子?②哪些离子可能相互结合?③离子的结合对水的 电离有无影响,有什么影响? (投影显示)醋酸钠水解的过程并 (板书) CH3COONa+H2OCH3COOH+NaOH
面看事物的辩证思想。
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学生学习能
一层次学生,接受能力差,要多指导。
力分析
教学策略选
先学生预习讨论,再教师讲解分析。
择与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酸溶液呈酸性,是因为酸
离子的水解情况。
⑵理解盐类水解的特点和规律。
⑶进一步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探究、分组讨论,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⑵通过问题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全
CH3COO-+H2OCH3COOH+OH-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课程思政与安全专业英语实践教学的融合模式探究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13期总第609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本文以安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为切入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施载体,多层次呈现英语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元素,将它们以“投盐入水”的方式融入安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并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培养,使学生在获得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升的同时,做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文化自信”,并提升职业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英语;深度融合作者简介:鲍冬娇,女,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一直以来,在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是基础性课程、必修课程,同时还是思政教育的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此外,他还明确指出,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为高校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
近年来,有关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课程思政概念的诠释、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
高德毅、宗爱东提出,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合理、妥善的方式融合到高校课程教学当中,从根本上做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陆道坤认为,课程思政“是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从理论层面,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出了论证。
朱毅、陈世润认为,高职英语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本体之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将其当作传授知识、技能的一门学科,还应将其作进行意识形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传递的一种平台,所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坚决秉持正确且高尚的政治导向。
高校辅导员如何把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盐”值

高校辅导员如何把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盐”值作者:聂彬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33期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导者和教育者,应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把准思想政治教育时机,应时而进;把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顺势而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盐”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提醒我们:要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这道丰盛又美味的教育“大餐”,不但要手中有“盐”,更要有策略、有方法、有度地调好“盐”味,把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盐”值,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盐”分自然而深入地溶解到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格,外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
一、把准用“盐”食材,因材施教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忽视了教育的科学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根据不同成长背景、智力、能力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辅导员要把准用“盐”食材,对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稍差的学生,正常用“盐”即可,而对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增加用“盐”;对政治敏感度稍低的学生,正常用“盐”即可,而对政治敏感度较高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增加用“盐”。
二、把准放“盐”时机,应时而进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特别是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如何把准十九大时机,把准放“盐”时机,应时而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把准十九大时机,应时而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把固体放在水里》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
用的教学方法为探究指导教学法。科学课以动手为主,
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体会知识的产生,能够体味科学 教学策略选
的奥妙,因此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实验探究为 择与设计
主,教师辅助以相应的讲解和示范。其基本过程是:提
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作预测,通过具体操作验证自己
的猜想,然后得出结论。
(一)认识固体的沉浮现象
首先清点器材。
目的是:1、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固体
2、让学生养成细致地有条理地活动习惯。
清点器材之后,提出本课需要研究的问题:把固体
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并要求学生填写一份表 教学过程
格进行预测。
操作之前让学生做一个预测,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概
念发展水平,又可以起到聚拢学生思维的效果,提高动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关键就是通过动手做让学生体 会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究型的活动建立起沉浮 和溶解的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 惯。本课的难点在于溶解概念的建立,沉浮现象学生可 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而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现象, 课例研究综 并不能直观地理解,因而必须通过细致而有严谨的观察 述 来完成这个概念的建立,高锰酸钾无疑是一个非常完美 的材料。土壤实验的操作,既可以使学生明白土壤中的 物质既有沉浮现象,又有溶解和不溶解现象,还可以为 下一节课研究固体和水的混合分离作一个前期教学准 备。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把固体放在水里》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科学
教学课例名
《把固体放水里》
称
这是《科学》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
和液体”单元的第 2 课,《固体和液体》单元是根据内
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教学的路径分析

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教学的路径分析摘要: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课程思政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专业课程相融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药学;实践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药学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门学科,蕴含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要义。
在该门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一方面可以改善中药学中单纯知识传授的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多维度地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感叹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
目前,在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还面临诸多实际的问题,课程思政所起到的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目前的现实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办法及实施举措,真正使中药学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们的心田。
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药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药学课程思政的改革方法,进一步总结分析了中药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及实施途径,以期为提高中药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中药药剂学的课程特点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学的配置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学科,融汇了制药卫生、中药调剂、药材前处理、提取、精制、浓缩、干燥、制剂理论、新剂型等专业知识,与药学及中药相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一门学科,是连接中药研发生产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并且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以“海盐的提纯”实验项目为例

当代化工研究Modern Chemical Research106教学研究2020•22无机化学实验课程鬲虫合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以“海盐的提纯"实验项目为例*王新芳'孙建之'董岩'高艳艳2(1.德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山东2530232.德州学院实验管理中心山东253023)摘耍:为落实专业课程“课程思政”飭教育目标,需要教师在学科和专业高度入手,立足课堂教学,进行合理飭教学活动设计.文章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海盐餉提纯”为例,依据泰勒餉课程设计原理,按照形成课程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估学习经验四个教学环节全程融入思政教育,达到了实验教学拥有思政教育内涵的目的.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设计;无机化学实验中图分类号:06-3文献标识码:AThe Teaching Design of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king the Experiment of Purification of Sea Salt as an ExampleWang Xinfang1,Sun Jianzhi1,Dong Yan1,Gao Yanyan2(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Dezhou University,Shandong,2530232.Experimental Management Center,Dezhou University,Shandong,253023)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goal that p rofessional course can also carr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 olitical education,teachers should start at the subject and p rofessional height,based on classroom teaching,and then carry out reasonable teaching activities design.This article cites the experiment"purification of s ea salt”in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course as an example,according to Ralph W.Tyler's course design principles,teaching design is divided into f our steps,namely,forming curriculum objectives,selecting learning experience,organizing learning experience,and evaluating learning experience,all of w hich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 olitical education.Therefore,we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 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a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i deological and p olitical education.Key words:professional course^ideological and p 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design^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共2页
文汇报/2017年/7月/14日/第004版
教科卫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首批28门专业课程试点思政课教师加入授课
“课程思政”尝试“将盐溶在汤里”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赶在暑假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彭亚萍教授,提交了一份校级重
点课程项目申报书。围绕《土木工程概论》这门专业课,彭亚萍打算升级授课团队:这门专业基
础课的授课成员还将新增一位来自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专任教师。
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类似彭亚萍执教的校级重点课程有28门。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
重点课程建设,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这所大学开始了全新的教学实践。用校长
陆靖教授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将盐溶在汤里”的尝试,思政教育元素要像盐溶化到汤里一样,
让学生从“汤”里品出“盐”的滋味。
马院教师加入专业课程团队,专业课上出“思政味”
眼下,随着越来越多沪上高校启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部分老师难免心生困惑:怎样才
能把一门内容艰涩的专业课,教出“思政味”?
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率先“尝鲜”的彭亚萍教授认为,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修订、
升级。
彭亚萍说,传统专业课《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各类注册土木工程师的
执业制度,了解入职要求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个人知识才能素养的要求”。而在学校启动“课
程思政”教改后,这门专业课正在开启全新的试点:在育人目标上实现扩容,让学生“学习和掌
握‘大国工匠’精神的实质”。彭亚萍正在重新设计、优化教案。比如,可以“借助失败的工程
案例剖析引导学生思考工程事故责任的严重性,从内心深处建立职业的敬畏感”。
而在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李竹宁副教授领衔的《运筹学》课程,也在进行类似的改革试点:
把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原理紧密结合。比如,在讲解“运输问题”时,就可
以适时切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观点。
记者获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首批启动的28门重点课程建设,每一门课程团队都有一至两
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加入。
应用型高校启动“课程思政”教改,让思政课教师成为专业课程授课团队的成员,在该校马
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雅珍看来,这不仅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带来挑战,而且实现了专业知识与立
德树人授课目标的融通,必须调整现有教学策略、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比如,要引入更多案例讲
解,通过充分的讨论来增加学生的感悟。
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烧出更适口的营养汤”
校长陆靖认为,内涵丰富的专业课程如同一碗优质的底汤,而思政教育所要传递的正确价值
观则如同盐。就像盐不仅有益于人体健康,也能让汤更有味道一样,将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
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摄入盐,另一方面也能“烧出更适口的营养汤”。陆靖表示,该校
正在挖掘学校的学科背景和校史资源,“今后还将把大学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也纳入其中,打
造更优质的底汤”。
事实上,作为“课程思政”教改的另一重要举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近一年来已开设出《中
国智造》《中国古代技术》等一批“中国系列”综合素养课,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刚刚结束的这
第2页 共2页
个学期,网上选课平台一开放,这些课程的名额被“秒杀”,为此,学校不得不多次重新开放报
名系统,将名额增至最大限度,“扩招”那些有意前来听课的学生。
据了解,经过前期建设,下学期,该校还将结合校园文化开设《景观物语草木关情》,结合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一带一路”车文同轨》等新的课程。
校党委书记刘宇陆表示,“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课程,“而是要把价值引领要素及内
涵巧妙地融合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找到最契合的点。专业不一样,
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也会不一样,但“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个理念是一样
的,需要做到“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