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张建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但在当前,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低,农村缺乏一批年富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极大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人才创业扶持等10 项重大政策;把“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列为12 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61号)明确要求,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认定、扶持体系,为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民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任务更加紧迫而繁重.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正如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所言,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及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为自身职业,并以此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及传统农民相比较,有其不同特点,即具有职业选择自主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科学性和创造性。职业农民是能够主动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的职业人,享有及其他行业劳动者同等的职业保障和权益.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意义

1.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经过自身多年的努力,已经培育出一支职业农民队伍。他们占人口总数比例低,数量不多,但能够很好承担所属国家农业生产的重任。当前农业现代化实质就是要实现农业社会化的大生产,核心是专业化、协作化生产,农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科学,从而形成农业产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实现这个过程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掌握和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大量转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和务农经历缺失加剧农业后继乏人,“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已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重大问题。

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老龄化现象严重,从业人员数量锐减,已经严重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客观上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消除这种不利影响。

1。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农村,妇女、儿童、老人充当主要劳动力,他们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务农,使得更多的土地被荒废,“将来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问题。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中的主导,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集约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能有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前我国农村荒地现象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包括土地等各种要素迅速被吸收、积聚、重新组合.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农村土地被抛荒的情况,客观上需要土地集体承包,集约生产,现实条件呼唤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1。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本质上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者业务素质、科技素质不高,在很大程

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妇女、儿童、老人充当主要劳动力,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率的降低.一方面随着工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增长,粮食也面临需求的刚性增长;另一方面, 农业生产成本刚性上升,无论是土地,还是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资源受到刚性约束,供给压力增大。所以发展农业不能脱离客观的资源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业发展还应该在现有基础上突破资源的束缚,我们需要不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提升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 切实将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一批引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市场管理人才。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深感培育的意义重大而紧迫,从2013年到现在一些地方根据农业部的要求结合自身地区特点大胆创新探索培育模式、手段和方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2。1 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属于社会公共产品范畴,对此问题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国家和地方财政应该安排专项资金加以支持,解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作长远打算。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国家对农民欠缺的太多,现在应该是还帐的时候了。应该切实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现代化

的有效实施。因此需要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等方面增加投入力度。

2.2 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还没有制定关于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国家层面制度,培养职业农民缺乏法律和制度依据。户籍制度二元化使得要素流动受限, 制约了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目前的土地制度无法进行有效的土地流转,很难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制约了职业农民队伍的形成;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制约了职业农民培养;我国还没有建立规范的职业农民岗位标准和准入制度,缺乏相应的投入机制、补贴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保障制度,制约了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2。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培养难度大

据农业普查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在农村从业人口中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仅占5。8%,平均受教育年限7.8 年(城镇这一数值为11年).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状况也不容乐观,未受到任何培训的占76.4%.再加上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紧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各种因素相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难度增大。

2.4 农民参及培训主动性不够,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相当部分农民参及培训往往是因为当地主管部门对培训给予了财政支持, 或是将参及培训及某种利益相挂钩,其积极主动性不高,在培训过程中抱有应付差事的心态,使得培训并不能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