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群 量 化A
65.5 3.0
15.0
41.5
B 14.0 5
0.5
2
2.5
微量 C 2 0.6 1.4 (不计)

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种群C对其有选择捕食的结果 C.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12% D.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59.5百万千焦 【解析】 种群A、B、C是群落中的一部分,不能构成群落。种 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种群C对其捕食、营养、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4.0=14.3%。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3.0+15. 0+41.5=59.5百万千焦。 【答案】 D
6.(2011·徐州模拟)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 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 确的是( )
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 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 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其营养级可能越高
【解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动物的领域大小与动物的体重和食 性密切相关;图示中的三种鸟类不能组成一条食物链;从图示信息不能 获得三种鸟类能量同化效率的高低。
5.(2011·盐城二模)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D为大 气,a~d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 同生物。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a过程太阳能便进入了生物群落 B.在这个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中,C所含的能量最多 C.b、c、d过程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D.此图中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全部成分 【解析】 此图中缺少太阳能、水分、无机盐等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 【答案】 D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______。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 过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分析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分析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分析及其控制策略研究水产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海湾等水域进行种养水生动植物的一种养殖业。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对水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大,水产养殖成为满足人们食物需求的重要途径。

水产养殖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影响。

本文将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具体问题入手,分析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一、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1. 水体富营养化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饲料和投喂物,其中的部分营养物质会随着饲料残留物和养殖废物进入水体。

这些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生长,形成水华,影响水生态系统平衡。

2. 养殖排放物水产养殖中的废水、废料和废气排放,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废水排放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微生物,可能对水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废料中的残余饲料和粪便会沉积在底泥中,释放出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而废气中含有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3. 水体重金属污染水产养殖中使用的饲料、兽药和其他投药物质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如汞、铅、镉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在饲料中被动物摄入后,有可能进入水体,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危害。

1. 水生态系统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过度生长,影响水质,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导致水生态系统破坏和鱼类死亡;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对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2. 水产品安全问题水产养殖中使用的兽药、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如果没有正确使用和处理,可能会残留在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3. 水域资源利用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会影响水域的其他资源利用,比如影响渔业资源、影响旅游业发展等。

1. 精确养殖管理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包括饲料投喂的量和方式,废水排放的规范,粪便和废料的处理等措施,减少养殖过程中对水体的直接影响。

2. 生态修复可采用人工湿地、植物滤池等生态修复手段,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行生物过滤和分解,净化水体,恢复水生态系统平衡。

2023年新高考生物专题强化练 17: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2023年新高考生物专题强化练 17: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7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2021·成都市诊断)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A.100 kgB.44.5 kgC.25 kgD.15 kg2.(2021·山东德州模拟)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6 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海洋鱼的食物有1/3来自植物,1/3来自食草鱼类,1/3来自以食草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那么按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310 kgB.240 kgC.180 kgD.150 kg3.(2021·河北衡水调研)如图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多少千克()A.G/125B.G/100C.G/75D.G/504.(不定项)(2021·青岛模拟)兴趣小组对校园池塘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调查,图1表示鲤鱼的食物来源,图2为该池塘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体长为2.8 cm的鲤鱼群体来自藻类的能量,50%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C.若体长为4.2 cm的鲤鱼群体增加100 kJ的能量,理论上最多需要3 250 kJ藻类D.在藻类爆发季节,向该池塘中投放体长大于4.2 cm的鲤鱼,可尽快控制藻类的数量5.(2022·江西南昌调研)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6.(2022·山东青岛调研)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1×105 kJ/(m2·a)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7.(不定项)(2021·烟台期末)下表是对某荒地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3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其中GP表示生物体同化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R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kJ·m-2·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食物链环节未利用GP NP R植物210.69×109248.28×109211.43×10936.85×109田鼠 1.85×106736.88×10625.12×106711.76×106鼬232.79×105 5.44×105227.35×105A.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植物的NP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利用B.田鼠和鼬的呼吸消耗很高,被同化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6%,不符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D.据表推测以鼬为主要食物的捕食者需较大捕食范围才能维持种群的延续8.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食物网,若A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则C获得的能量范围大约是多少()A.1/100·M~1/10·MB.1/250·M~1/25·MC.1/10000·M~1/25·MD.M~1000M9.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A.1.375倍B.1.875倍C.1.273倍D.0.575倍10.(2021·太原市调研,节选)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 kg,最少需消耗水藻________kg,最多消耗水藻________kg。

高三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中表示含有大量藻类、底层水草及挺水植物(芦蒿、香莲)的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

请据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含有食物链的数量是 ____ 。

(2)图中未呈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____ 。

(3)可采用 ____ 法调查芦蒿的种群密度。

若要调查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密度,应当将单细胞藻类培养液滴在上进行计数。

若要描绘出藻类的群体生长的S型曲线,应该将单细胞藻类放在温度适宜浓度的全营养液和 ____ 条件下培养,并每天 ____ 随机取样。

(4)蘑菇可以从猪粪中获得 ____ (物质、能量、物质和能量);水草可通过细菌的分解获得猪粪中的____ (物质、能量、物质和能量)。

【答案】(1)8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样方法血球计数板光照定时(4)物质和能量物质【解析】(1)图中含有食物链的数量是8。

(2)图中未呈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芦蒿的种群密度。

若要调查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密度,应当将单细胞藻类培养液滴在血球计数板上进行计数。

若要描绘出藻类的群体生长的S型曲线,应该将单细胞藻类放在温度适宜浓度的全营养液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并每天定时随机取样。

(4)蘑菇属于分解者,可以从猪粪中获得物质和能量;水草属于生产者,不能直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可通过细菌的分解获得猪粪中的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要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C.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都相同D.生态工程是一类少耗能、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答案】C【解析】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不尽相同,C错误。

科技成果——池塘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技术

科技成果——池塘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技术

科技成果——池塘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技术技术开发单位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成果简介池塘养殖作为水产品生产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在保障优质蛋白质来源稳定供应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但随着集约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鱼类养殖池塘基础设施薄弱、池塘老化的短板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加之投饵、施药频次逐步增加,残饵及粪便不断富集,对养殖水域环境及水产品质量安全产生显著影响,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也易造成附近水体N、P超标而富营养化。

为推进黑龙江省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改善水处理设施普遍缺乏现状,结合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养殖周期特性,兼顾保证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投入成本等因素,研发出了适合黑龙江地区推广的池塘尾水生态治理技术,该技术包括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模式、人工湿地尾水治理模式两种模式。

应用情况2020年,通过在全省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建立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技术示范基地5个,示范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模式和人工湿地尾水治理模式,其中黑龙江省水产引育种中心、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立新村兴盛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志市龙浠冷水鱼科技养殖基地、五大连池市开发矿泉淡水渔场示范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肇东市那水农业有限公司示范人工湿地尾水人工湿地尾水治理模式,示范基地治理池塘养殖尾水面积1000余亩。

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技术的示范,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辐射带动养殖尾水治理取得新进展,促进了黑龙江省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生态净化池技术效果在黑龙江省应用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可实现池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和循环再利用。

池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减轻江河、湖库等自然水域的富营养化。

池养殖尾水的循环再利用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技术要点(一)选址布局1、建设地点应符合当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布局要求。

2、连片治理池塘养殖面积原则上不低于200亩。

桑基鱼塘原理

桑基鱼塘原理

桑基鱼塘原理
桑基鱼塘原理就是在池埂上或池塘旁边种植桑树,用桑叶来养蚕,再将蚕沙、蚕蛹当鱼的饵料,最后可以把塘泥作为桑树的肥料使用,这样就能形成循环的生产结构。

桑基鱼塘可以发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转化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促进动植物资源循环。

种植桑树时优先选择长势强壮、抗性强的树苗,然后再挖种植穴,对树苗的枝叶进行修剪后就可以放入穴内种植。

一、桑基鱼塘的原理
1、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和池塘养鱼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生产经营
模式,它的生态原理为: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将蚕沙、蚕蛹等作为鱼的饵料,将塘泥作为桑树的肥料,从而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

这样能让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

2、桑基鱼塘的意义是发挥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转化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而且还可以促进动植物资源相互循环,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种生产效果非常好的生产模式。

3、在池塘边种植桑树时一定要选择长势强健、抗性强的树苗,然后挖一个大小合适的栽种穴,对树苗的枝叶进行修剪后就可以将其放入穴内,然后再慢慢填土压实。

最后还要覆盖一层稻草,这样有利于桑树快速适应新环境。

二、桑基鱼塘的优点以及注意事项
1、桑基鱼塘内部的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量比例非常适量,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很平衡,可以促进动植物资源的循环利用,维持生态平衡。

2、在养殖前需一定要选择好适合在当地的死水池塘中养殖的鱼种,比如鲶鱼、鲤鱼、鲫鱼、草鱼等比较常见的鱼都能进行养殖,一般采用多品种混养的方式,这样能起到水质调节的作用。

池塘主养草鱼生态优化混养模式技术

池塘主养草鱼生态优化混养模式技术

池塘主养草鱼生态优化混养模式技术1混养模式混养模式是指在池塘里种植不同种类的草,并陪养一些草鱼,让草鱼们穿梭在草间,形成健康而结构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在有限的资源内发挥最大的功效。

混养模式可被理解成给草鱼提供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使它们能够在草的遮护下抗击外部的干扰。

草可以防止水污染,提供掩护,同时丰富水中的餐食,促进草鱼的成长发育和繁殖。

2优化技术混养模式技术追求的是池塘系统生态的优化,其核心是提高池塘水质,增强养殖环境。

首先,池塘必须有足够灌水,清洁、稳定并充沛,维持池塘水质优良,并保证草鱼足够的食物来源。

其次,应选择适宜的草,如利百水草、骑马草、晚霞草、软毛草等,易生长,防止水污染,提供草鱼掩护,也可丰富水中的餐食资源,便于草鱼成长发育及繁殖。

再次,应选择适当的草鱼,如草鱼、天竺鲷、紫超鲤等,并有适当的数量与比例,以免引起竞争,抑制生长发育,而且更要注意性别比,保证生物数量合理,以改善混养环境。

最后,应定期清洁池塘底泥和持沙砂子,以确保池塘水质稳定,同时减少栖息地的负担,增加水的可持续性。

3生态优化混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增强池塘的生态优势,使池塘功能完备,耐受水污染,净化水体,保障草鱼营养充足等。

首先,混养模式可减少水体受水污染的程度,扩大水体的容量,促进水体丰沛、清澈和健康;其次,混养模式可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扩大草鱼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品种数量,分散捕食密度,使草鱼更容易获取食物来源,促进健康的成长发育;再次,混养模式可维护池塘的结构,抑制生态干扰,减缓污染的传播,保障池塘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混养模式实行的目的在于推动池塘生态优化,其优势在于可提高池塘水质,增强养殖环境,保护草鱼,减少水污染,改善池塘生态系统,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池塘生态。

只有把握好混养模式的技术原理,恰当选择和使用相应的护池设备,从而才能保障池塘生态优化,实现草鱼养殖的高效率。

湿地生态和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和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和湿地保护湿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或在某些时期,水体淹没之后,由于底部土壤水炭化离子环境的影响,形成各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或人工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具有特殊的生物种类和群落,规模大、特性强、作用广泛,在生态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拥有湿地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已经承认了96个湿地保护区,总面积超过50万公顷,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调节和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湿地生态既包括生物系统也包括生物地理系统。

以环境为背景,湿地生态的形成和演化是复杂多变和与时俱进的。

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中不同生物的生态学组合,而湿地生态系统更是一种典型的半开放型生态系统,它不仅是水生生物趋于独立的生态系统,而且是陆生、水生生态系统界限的交错区域。

不同时期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种类型。

半湿地生态系统半湿地是介于湿地和草地之间的一种半湿润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内部湿地生态系统和外部海洋、草原生态系统交错的一个过渡区域。

半湿地生态系统数量还比较多,主要分布在北海、南海、黄海、东海、渤海等沿海地区。

这些凹地、水田、河口滩涂、泾河滩涂、养殖场、海滨滩地、潮湿草地、天然湿地、沼泽、湖泊等地区都是半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

半湿地生态系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核心区。

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湿地系统是一种高度统一的生态系统,包括泥炭地、沼泽、湿地草原、缓坡、潮湿草原、盐卤池、池塘等生态系统组成。

沼泽水位较高,土层较薄,水和矿本质循环旺盛,植物生长丰富。

闽南沼泽和河北盐湖盐碱沙漠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沼泽湿地。

如今,在这种湿地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质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养殖池塘湿陆生态系统养殖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是人为创造的湿地生态系统,建立在湿润的土地上。

此外,为了便于养殖,木板和石材等建筑材料也被用来建造人工湿地。

养殖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根据不同养殖类型分为文蛤池塘、龟田、鱼塘、虾塘等。

此类湿地生态系统一般建在田间地头或在社区的农家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