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深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 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二)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1、外寒饮症见:咳逆喘促,胸部膨隆胀满,不得卧,痰稀泡沫样,量多,鼻塞流涕,口干不欲饮,或伴恶寒重,发热,肢体酸楚,舌淡暗苔白滑,脉浮紧。
2、痰浊阻肺症见:咳喘胸闷,痰多粘稠,口粘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3、痰热郁肺症见:咳喘气涌,咳吐黄粘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大便或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两虚症见: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心悸,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及《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 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释义-shutcm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释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喘证病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常常发生转化。如实 喘病久伤正,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 于肺,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重点观察患者喘促、气息、咳嗽、咳痰、舌脉等主症变化,结合其它次症,及时判 断病情转化,灵活选取治疗方法,谨防由轻症转为重症,有实喘转为喘脱。如起病 为喘而胸满闷窒,咳嗽痰多色白,不能平卧,若喘促胸闷减轻,可平卧,咳痰顺畅 量少,则好转,若出现喘促剧烈,张口抬肩、端坐不能平卧,鼻翼煽动,脉浮大或 模糊不清甚或汗脱、亡阴、亡阳等,则病情危重。 治疗期间应每周进行中医证候学判断 2 次。
释义 中医诊断符合喘证,同时西医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
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患者主要表现是喘促加重,常伴咳嗽加剧,痰量
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或出现发热,胸闷等症状。 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动脉血气检测、血常规、肺功能测定、胸部影像等
释义 本路径适用于明确诊断为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者, 不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或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2007 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康复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康复指南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23期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慢性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的重大疑难病,疾病负担巨大。
肺康复是慢阻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肺康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中医肺系疾病特点,采用中医康复技术与方法,预防肺系病证进展,保护身心功能,以回归社会的综合康复措施。
为更好指导慢阻肺中医肺康复临床实践,在世界中联肺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下,成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康复指南》研制专家组,按照国际循证指南研制规范,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经过专家咨询和现场讨论,形成本指南。
指南内容主要包括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疾病证候类型、疾病评估、中医康复技术、附录7个部分。
中医康复技术包括7大类11项技术,包括简化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穴位贴敷、针刺、艾灸、呼吸导引术等。
明确每项康复技术的技术要点(时间、频率、疗程等)、适用人群、使用药物、常用穴位、操作方法等内容。
同时规定了慢阻肺中医康复术语和定义、中医肺康复、西医肺康复、疾病证候类型、中医康复技术的基本内容。
该指南适用于呼吸科、康复科及其相关科室的医生、技师和护理人员对慢阻肺患者进行的中医康復临床实践。
该指南发布将有助于提高慢阻肺中医康复技术的规范化,提高康复疗效和水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肺康复;指南Guidelines for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pecialty Committe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f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Abstrac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with huge disease burden,was a common,frequently-occurring and major difficult disease of chronic respiratory system.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inical treatment for COPD.Chinese medicine lung rehabilitation(CMLR),guided by Chinese medicine(CM)theory,following the pulmonary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in TCM and using CM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and methods,was 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measure that can prevent the progress of pulmonary disease syndrome,and prot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functions so as to promote patients to return to society as soon as possible.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COPD rehabilitation with CM,the expert panel for Guidelines for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as set up under the the Specialty Committe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f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WFCMS).According to the formulation standard of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were systematically retrieved.After expertconsultation and on-the-spot discussion,the guide is formed.The content of the guidelines has 7 parts,which are the preface,introduction,scope,normative references,terms and definitions,types of disease syndromes,diseases assessment,CM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and appendix.The techniques of lung rehabilitation in CM include 7 categories and 11 techniques,such as simplified Taijiquan,Baduanjin,Liuzijue,acu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acupuncture,moxibustion,respiratory guidance,,etc.The guideline definites the technical points(time,frequency,course,etc),the optimal applicable population,use of drugs,common acupoints,operation methods and so on for each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Meanwhile,the guideline stipulates the basic contents involving terms and definitions of CMLR for COPD,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with Western medicines,types of disease syndromes and CMLR techniques.The guideline is applicable to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CMLR on COPD patients by doctors,technicians and nurses in respiratory,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and related departments.The release of the guidelin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M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for COPD,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level of rehabilitation.Key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lung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s中图分类号:R256.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23.03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慢性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病,疾病负担巨大,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一、建立慢阻肺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根据慢阻肺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立联通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慢阻肺专病信息)。
二、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临床初步诊断;按照上级医院已制定的疾病诊疗方案进行规范诊治,监督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与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
其中,二级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级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签约团队至少包括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
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以在签约团队中增加心理咨询师等人员。
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广以专科医师、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签约服务。
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服务。
四、明确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流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稳定期慢阻肺长期维持药物治疗
1
对于慢阻肺患者支气管扩张剂是控制症状的核心,通常给基础量预 防或减少症状(A 类证据)
LABAs 和LAMAs 联合治疗比单独使用(A 类证据)或ICS/LABA
2
(B 类证据)减少急性加重。
3
(二)流行病学
2007年对我国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的调査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 肺的患病率高达8.2%。 2018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对10个省市50 991名人群调查显示20 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高达13.7%,首次明确我国 慢阻肺患者人数近1亿,慢阻肺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 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 据统计2013年中国慢阻肺死亡人数约91.1万人,占全世界慢阻肺死亡人数的 1/3,远高于中国肺癌年死亡人数。 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估计,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 世界银行/WHO的资料表明,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
24
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其严重程度分为3类
(1)无呼吸衰竭:呼吸频率为20~30次/min,不使用辅助呼吸肌,无意识改变,通 过文丘里面罩吸入氧浓度(FiO2)为28%~35%时低氧血症能够改善,PaCO2无增加。 (2)急性呼吸衰竭-尚未危及生命:呼吸频率>30次/min,使用辅助呼吸肌,无意识 改变,通过文丘里面罩FiO2为25%~30%时低氧血症能够改善,高碳酸血症PaCO2较基 线增加或在50~60mmHg。 (3)急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呼吸频率>30次/min,使用辅助呼吸肌,突发意识改 变,通过文丘里面罩给氧低氧血症不能改善或FiO2>40%,高碳酸血症PaCO2较基线增 加或>60 mmHg,存在酸中毒(pH≤7.25)。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4.1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1、外寒内饮症见:咳逆喘促,胸部膨隆胀满,不得卧,痰稀泡沫样,量多,鼻塞流涕,口干不欲饮,或伴恶寒重,发热,肢体酸楚,舌淡暗苔白滑,脉浮紧。
2、痰浊阻肺症见:咳喘胸闷,痰多粘稠,口粘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3、痰热郁肺症见:咳喘气涌,咳吐黄粘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大便或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两虚症见: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心悸,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4.1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进行性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为特征。
根据《2024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的建议,COPD的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如下:一、分级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评估结果,将COPD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I级轻度,II级中度,III级重度和IV级极重度。
1.I级轻度:患者通常没有或只有轻微的症状,肺功能FEV1/FVC比例明显降低(<70%),FEV1值占预计值百分比≥80%。
2.II级中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FEV1/FVC比例明显降低(<70%),FEV1值占预计值百分比为50%-80%。
3.III级重度: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在平静状态下也会感到疲劳和气促,FEV1/FVC比例明显降低(<70%),FEV1值占预计值百分比为30%-50%。
4.IV级极重度:患者的呼吸困难非常严重,常常影响到日常生活,FEV1/FVC比例明显降低(<70%),FEV1值占预计值百分比<30%或FEV1值<50%并伴有慢性呼吸衰竭。
二、诊断1.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咳嗽、痰液、活动耐力下降等,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COPD。
2.肺功能测试:包括肺活量(VC)、用力呼气一秒容积/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等指标,用以评估肺功能的损害。
3.慢阻肺胸部X线检查:用于排除其他肺疾病并评估肺部结构情况。
4.临床缓解试验:通过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检测呼吸道阻力的改变,以评估是否存在可逆性阻塞性气流受限。
5.高分辨率CT扫描:对COPD相关的肺部病变进行评估,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三、治疗1.非药物治疗:包括吸烟戒断、避免接触空气污染物和有害气体、进行定期的锻炼训练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加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症状进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COPD诊疗指南

COPD得诊疗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就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得疾病之一。
本指南旨在为 COPD 个体化治疗及评估管理等方面做出指导,使不同得个体患者都能受益。
1、COPD 就是一种常见得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得可以预防与治疗得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与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得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与并发症影响着疾病得严重程度与对个体得预后。
2、吸入香烟烟雾与其她有毒颗粒,如生物燃料得烟雾导致得肺脏炎症就是 COPD 发生得重要原因,其中吸烟就是世界范围内引起 COPD 最常见得危险因素。
此外,在许多国家,大气污染、职业暴露、室内生物燃料污染也就是引起 COPD 得主要危险因素。
3、面对慢性咳嗽咳痰、存在呼吸困难以及长期暴露于危险因素接触史得患者,需考虑 COPD 这一诊断。
其中,肺功能就是确诊 COPD 得主要手段。
4、COPD 得严重程度评估主要基于患者得临床症状、急性加重得情况、肺功能结果以及有无合并症。
5、正确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 COPD 患者得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得风险与急性发作得频率,并且可以改善患者得健康状况与运动耐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6、在平地步行时出现呼吸困难得 COPD 患者,可以从肺康复训练与保持适当得体育活动中获益。
7、COPD 急性加重就是指患者在短期内呼吸道症状加重,超出日常变化情况,需要更改药物治疗方案。
8、COPD 常常与其她疾病共存,这些合并症会显著影响 COPD 患者得预后。
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 得定义并非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得结合,需排除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得哮喘。
COPD 得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慢性咳痰。
上述症状可出现急性加重。
肺功能就是临床诊断得金标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2 或CAT≥10):患者为 (B) 或(D)(2)气流受限:低风险(GOLD1 或 2):患者为(A)或 (B);高风险(GOLD3 或 4):患者为(C)或 (D)(3)急性加重:低风险:急性加重≤1 次 / 年,不需住院治疗:患者为(A)或 (B);高风险:急性加重≥2 次 / 年或至少 1 次急性加重需住院治疗:患者为(C)或(D) COPD 管理戒烟对 COPD 得自然病程影响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慢阻肺的诊断标准、病因病机、证候、治疗方案、预防调护的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慢阻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呼吸系统疾病分册(201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 -10]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3 术语及定义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 j44)(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1]。
4 流行病学特点慢阻肺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之一,全球患病率约为11.7%[2],每年死亡约35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30年全球每年约有超过450万人死于慢阻肺和其相关疾病。
当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有近1亿慢阻肺患者,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四分之一[3],居我国疾病死亡原因的第3位[4],以伤残调整生命年衡量,其疾病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二位[5]。
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在其病程中常出现急性加重,急性加重是促进疾病持续进展、导致额外治疗的主要因素。
慢阻肺主要累及肺脏,但大多数患者存在重大的共患慢性疾病,增加了致残率和死亡率风险[1]。
5 诊断5.1 诊断依据[1]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凡是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和/或呼吸困难及危险因素接触史者,均应考虑到慢阻肺的可能。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慢阻肺的必备条件。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如有相应症状和/或明显危险因素接触史,可诊断为慢阻肺。
部分慢阻肺患者早期轻度气流受限时可有或无临床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或漏报。
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肺过度充气状态,排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
5.2 疾病分期5.2.1 急性加重期[1,6]急性加重是指慢阻肺患者呼吸症状急性恶化,导致需要额外的治疗。
通常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患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需根据病情的轻、中、重度选择不同的治疗场所及治疗方案。
慢阻肺患者常伴有共患疾病,临床上急性加重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肺栓塞和肺炎等疾病鉴别。
5.2.2 急性加重危险窗期急性加重危险窗期是指在一次慢阻肺急性加重后至稳定期之前的时期内,极有可能再次出现急性加重,导致住院率和病死率增高,大多集中在一次急性加重后的8周内[7]。
5.2.3 稳定期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8]。
5.3 严重程度评估参照2018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GOLD)》进行慢阻肺疾病严重程度评估[1,9]。
6 病因病机慢阻肺多属于中医学的“肺胀”、“喘病”等范畴[8]。
本虚标实为慢阻肺的主要病理变化,正虚积损为慢阻肺的主要病机[10-11]。
正虚是指肺脾肾虚损而以肺虚为始、久必及肾,以气虚为本,积损难复;正虚不运,酿生痰瘀,痰瘀常互结成积,复愈损伤正气。
正虚积损互为因果,终致肺之形气俱损,呈持续进展而恢复困难。
急性加重期以痰(痰热、痰浊)、瘀及其互阻的实证为主并兼有正虚;稳定期以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的虚证为主,常兼见血瘀、痰浊。
危险窗期则邪实渐去,本虚显露,出现以痰湿、痰瘀与气虚、气阴两虚相互兼夹的证候,病理性质为虚实夹杂并重[12]。
总之,慢阻肺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而虚实兼见,正虚多为气虚、或阴阳虚损,表现于肺、脾、肾而以肺为始、以肾为基;邪实为痰瘀与其互结。
痰瘀日久又损伤正气,正气损伤又可促进痰瘀生成,如此往返迁延,痰瘀胶固益深,虚损至极难复,成为正虚积损之病机[8,10,11]。
7 辨证论治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常见风寒袭肺、外寒内饮、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痰蒙神窍等证[12-16],稳定期常见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等证[13-16],急性加重危险窗期常见肺肾气虚兼痰湿阻肺、肺脾气虚兼痰湿阻肺、肺肾气阴两虚兼痰湿阻肺、肺肾气虚兼痰瘀阻肺和肺肾气阴两虚兼痰瘀阻肺等证[17]。
血瘀既是慢阻肺的主要病机环节,也是常见兼证,常兼于其他证候中,如兼于痰湿阻肺证则为痰湿瘀肺证,兼于痰热壅肺证则为痰热瘀肺证,兼于肺肾气虚证则为肺肾气虚血瘀证[15]。
治疗应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
急性加重期以清热、涤痰、活血、宣肺降气、开窍而立法,兼顾气阴。
稳定期以益气(阳)、养阴为主,兼祛痰、活血[11,16]。
急性加重危险窗期多虚实夹杂并重,治当以补虚扶正、化痰活血[7,18]。
7.1 急性加重期研究证据[19,20]表明,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或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等。
7.1.1 风寒袭肺证[15]症状:主症:咳嗽,喘息,恶寒,痰白、清稀,舌苔薄、白,脉紧。
次症: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脉浮。
诊断:①咳嗽或喘息,咳痰白、清稀;②发热、恶寒、无汗,或肢体酸痛;③鼻塞、流清涕;④舌苔白,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②2项,加③、④中的1项。
治法:宣肺散寒,止咳平喘。
方药: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加减[8](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炙麻黄、杏仁、荆芥、紫苏、白前、百部、桔梗、枳壳、陈皮、炙甘草。
加减:痰多白粘、舌苔白腻者,加法半夏、厚朴、茯苓;肢体酸痛甚者,加羌活、独活;头痛者,加白芷、藁本;喘息明显者,紫苏改为紫苏子,加厚朴。
中成药:①通宣理肺丸(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呼吸系统疾病分册(2016版)》;用法:口服,1次7g (水蜜丸)或大蜜丸(一次2丸),1日2~3次。
②杏苏止咳颗粒(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用法:冲服,1次1袋,1日3次。
7.1.2 外寒内饮证[15]症状:主症:咳嗽,喘息气急,痰多,痰白稀薄、泡沫,胸闷,不能平卧,恶寒,舌苔白、滑,脉弦、紧。
次症:痰易咯出,喉中痰鸣,无汗,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脉浮。
诊断:①咳嗽或喘息;②恶寒、无汗,或鼻塞、流清涕,或肢体酸痛;③痰白稀薄或兼泡沫、痰易咯出;④喉中痰鸣;⑤胸闷甚至气逆不能平卧;⑥舌苔白滑,或脉弦紧或浮弦紧。
具备①、②2项,加③、④、⑤、⑥中的2项。
治法:疏风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金匮要略》)加味[21](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炙麻黄、桂枝、干姜、白芍、细辛、法半夏、五味子、紫苏子、杏仁、厚朴、炙甘草。
加减:咳而上气,喉中如有水鸡声,加射干、款冬花;饮郁化热,烦躁口渴、口苦者,减桂枝,加生石膏(先煎)、黄芩、桑白皮;肢体酸痛者,加羌活、独活;头痛者,加白芷。
此证亦可选用小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8](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
中成药:小青龙颗粒(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呼吸系统疾病分册(2016版)》。
用法:冲服,1次1袋,1日3次。
7.1.3 痰热壅肺证[15]症状:主症:咳嗽,喘息,胸闷,痰多,痰黄、白粘干,咯痰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次症:胸痛,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苔厚。
诊断:①咳嗽或喘息气急;②痰多色黄或白粘,咯痰不爽;③发热或口渴喜冷饮;④大便干结;⑤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或脉数或滑数。
具备①、②2项,加③、④、⑤中的2 项。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合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加减[8](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瓜蒌、清半夏、浙贝母、栀子、桑白皮、黄芩、杏仁、白头翁、鱼腥草、麦冬、陈皮。
加减:热甚烦躁、面红、汗出、大便秘结者,可用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加减[22] (证据级别:B;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痰多质粘稠、咯痰不爽者,可用清气化痰汤(《医学统旨》)加减[23](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或桑白皮汤(《古今医统》)加减[24-27](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痰鸣喘息而不得平卧者,加葶苈子(包煎)、射干、桔梗;咳痰腥味者,加金荞麦根、生苡仁、桃仁、冬瓜仁;胸闷痛明显者,加延胡索、赤芍、枳壳;热盛伤阴者,加花粉、生地黄、玄参;痰少质粘,口渴,舌红苔剥,脉细数,为气阴两虚,减半夏,加太子参、沙参。
中成药:①痰热清注射液[28-33](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呼吸系统疾病分册(2016版)》;用法:20~40ml静脉滴入,1日1次。
②葶贝胶囊(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处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呼吸系统疾病分册(2016版)》;用法:饭后服用。
每次4粒,一日3次;7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③痰热证与血瘀互结者,可选血必净注射液[34](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C);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
用法:50-100ml,静脉滴注,一日2次。
7.1.4 痰浊阻肺证[15]症状:主症:咳嗽,喘息,痰多,痰白粘,口黏腻,舌苔白、腻,脉滑。
次症:气短,痰多泡沫,痰易咳出,胸闷,胃脘痞满,纳呆,食少,舌质淡,脉弦。
诊断:①咳嗽或喘息、气短;②痰多、白粘或呈泡沫状;③胃脘痞满;④口黏腻,纳呆或食少;⑤舌苔白腻,或脉滑或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