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 两课时,有答案)

合集下载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地形的形成原因;3. 理解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4. 能够描述世界上闻名的地形特征。

二、导学内容:1. 地形的定义和分类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高下、平缓水平等特征。

根据地球表面的特点,地形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不同类型。

2. 地形的形成原因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作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山地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岩石破裂等地质构造因素形成的;平原则是由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

3. 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形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山地地形适宜发展林业、矿产资源开采等;平原地形适宜农业发展。

4. 世界上闻名的地形特征世界上有许多闻名的地形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尼罗河、亚马逊雨林等。

这些地形特征对周边地区的气候、生态等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吸引着浩繁游客前来参观。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世界各种不同的地形特征,引起学生对地形的兴趣。

2. 进修:介绍地形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地形的基本观点。

3. 讨论:让学生讨论地形的形成原因,并举例说明不同地形类型的形成过程。

4. 总结:总结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地形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5. 拓展:通过世界地图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上闻名的地形特征,并展开相关讨论。

四、导学作业:1. 请结合所学知识,描述你身边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2. 选择一个世界闻名的地形特征,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其地理位置、形成原因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地形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地形特征,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3节《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学案(2)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3节《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学案(2) 湘教版
练习法
学生自主完成后测试题
学生互批





③、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陆地5种基本地形
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四、识别5种陆地地形
①、能对比分析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及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②、能根据5种陆地地形的特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5种陆地地形
18
8
14
灯示:(K09)
团队合作
1、学生认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及各部位图特征自主完成前测一
《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
学习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部位,并判读坡的陡缓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
子目标&实施目标
T
方法&策略
改进&反思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能根据自制等高线和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各部位的地形图
②、能根据地形图上总结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在地形图上特点及异同点
2、8人小组为一团队,对前测一的表 Nhomakorabea进行讨论
对答案进行分析
小组利用投影仪进行呈现和口头解读,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与更正
灯示(K10)教师总结指正
3、完成中测
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口头回答
其他学生评价更正
学生阅读课本38页图
按要求自主完成中测第三题
同桌互批
4人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回答并总结
教师灯示(K11-12)总结提升

11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 学案-精选教学文档

11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  学案-精选教学文档

第3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 认识世界海洋的五种基本地形,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
不同的地表形态。

3.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认地表形态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准备展示
1.海底的五种基本地形分别是、、、、。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蓝色代表,绿色代表,红色代表。

3.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决定了坡度的陡缓程度,等高线稀疏坡度,等高线稠密坡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完成P39活动任务。

当堂练习,检测固学Array 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2.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
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顶、盆地、山脊,判断:甲处是;乙处是;
丙处是;丁处是;戊处是。

四、知识清单:。

初中地理_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准确判读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判读等高线地图,分析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特征,增强绘图、用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所学等高线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思考地形与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读图指导来探求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举例研讨合作探究等高线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播放电影《红河谷》片段,由当地人们不了解等高线知识引发后来灭顶之灾,凸显学习等高线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1、等高线定义:地图上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电脑演示]“等高线的绘制”。

通过电脑演示和学生观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过渡]:有了等高线我们就可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电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通过电脑视频演示和教师解说,使学生明白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熟悉等高线地形图。

(2)、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解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说出图中等高距。

(3)、闭合等值线极值判断规律:。

[教师精讲]等高线闭合弯曲出现的两种情况,分别讲解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层层递进]深入讲解山顶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并且小于附近图上最大值加上本图的等高距。

(4)、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什么联系?等高线密集坡,等高线稀疏坡。

地理人教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3.2 世界的地形 01

地理人教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3.2 世界的地形 01

一、单选题读“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图主要反映了我国东西方向的()A.地形特征B.地势特征C.经度范围D.海陆位置2.如图中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平原和盆地B.平原和高原C.高原和盆地D.平原和丘陵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左图)和地形剖面图(右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地势起伏状况判断右图的地形剖面是从左图中的哪条剖面线转绘而成()A.a₁a₂B.b₁b₂C.c₁c₂D.d₁d₂4.由图示可知,该地主要地形为()A.平原B.高原C.丘陵D.盆地5.经过测量,此时乙村庄的气温为25°C,若只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那么A处的气温可能是()A.26.5°C B.23.5°C C.23.3°C D.26.3°C读图: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地中,坡度最缓的是②B.②位于④的西北方C.①地和②地的相对高度为100米D.②③两地的实际距离为5千米7.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平原B.山地C.丘陵D.盆地读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表示的地形类型是()A.山地B.盆地C.平原D.丘陵9.下列关于各种地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宽广平坦——平原B.海拔较高,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高原C.地面起伏不平,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D.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较低——盆地读某大洲不同海拔陆地面积所占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大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1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大洲颜色大部分是()A.蓝色B.黄色C.褐色D.绿色12.下列与地理相关的名词是()A.平原B.光合作用C.心脏D.电线二、解答题13.在户外运动盛行的今天,要想成为合格的“驴友”,必须具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湘教版】2019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_世界的地形导学案1

【湘教版】2019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_世界的地形导学案1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教学重点:1、掌握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特点。

2、了解世界陆地两大山脉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区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新课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在暑假期间,由于连续暴雨我国的甘肃省出现了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这和甘肃省所处的地形区有关,究竟为什么甘肃省会出现这样的灾害,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探究世界的地形。

自主学习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

2、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有和。

3、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二是。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什么是海拔高度、2、相对高度?学习任务二:陆地地形1陆地地形有哪几种?2、根据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画出五种陆地基本类型的简图。

3、表格练习,对比五种陆地基本类型的异同。

4、介绍两大山脉带。

5、请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世界之最”的资料。

我的问题:反馈练习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湖面为负400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A.8848.13米B.9248.13米C.8448.13米D.8808.13米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A.安第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落基山脉3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所在的大洲是()A.南美洲B.北美洲C.非洲D.亚洲4.连线题。

山地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但坡度比较缓和。

平原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盆地海拔较低,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

教学反思:。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4.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5.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6.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学习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途径。

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加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和世界海陆分布的学习,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4.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5.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世界的地形课前我先问学生: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表面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往窗户外看回答:有山、有树、有水……总的来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副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下早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活动2【讲授】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那同学们知道吗?什么是地形?学生回答: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世界地形的主要特征和类型;2. 掌握世界各大洲的地形分布特点;3. 理解地形对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 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世界地形的主要特征和类型: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2. 世界各大洲的地形分布特点:欧洲多山地、亚洲多高原、南美洲多盆地、非洲多沙漠、北美洲多平原、澳洲多丘陵;3. 地形对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山地容易形成气候阻隔、高原气候干燥多风、平原适宜农业发展、盆地易聚集污染物、丘陵适宜人类居住;4. 不同地形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山地难以通行、高原氧气稀薄、平原易发生洪涝、盆地易发生雾霾、丘陵适宜发展旅游业。

三、导学步骤:1. 观看视频:观看介绍世界地形特征和类型的视频,了解地形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阅读资料: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形分布特点;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地形对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整理出结论;4.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地形类型,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5. 思考问题:思考地形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否可以改变,如何更好地利用地形资源。

四、导学作业:1. 完成《世界的地形》知识点总结;2. 撰写一篇关于地形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文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3.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观察当地地形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世界地形的主要特征和类型,还能够深入理解地形对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导学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地形,为他们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世界陆地两大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3、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预习导学】
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和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

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高原,面积最大的盆地是盆地。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位于洋的海沟。

4、海底的地形由、、、、大洋中脊组成。

坡度最低缓的是,最深的地方是,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

【问题探究】
1、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相对高度小,也就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海拔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较小。

2、海底地形由大洋边缘到大洋中部的分布规律怎样?
海底地形由边缘到中部的地形分布规律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

【典型例题精析】
小明说:“我的家乡遍布着上百座梯田,既古老又年轻,矗立了650多年的龙胜梯田如今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名副其实的‘致富天梯’”。

你认为最适合开垦梯田的地形是 ( )
A、丘陵
B、山地
C、平原
D、高原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地形的特点。

平原和高原地面起伏较小,不必开垦为梯田。

山地和丘陵都有起伏,但山地海拔高,坡度大,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丘陵地区海拔低,起伏较小,坡度和缓,开垦梯田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长期进行农业生产。

答案: A
同类练习:“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目标达成检测】
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起伏较小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丘陵
2、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
A 、10380米B、1532米 C 、7320 D 、8380米
3、大洋底部面积最广大的是()
A、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洋中脊
D、洋盆
【课后反馈和能力拓展】
1、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
A、喜马拉雅山系
B、阿尔卑斯山系
C、科迪勒拉山系
D、太行山脉
2、地形以高原为主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
3、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
B、大洋最深的地方是海盆
C、大陆架一般深度不超过200米
D、海沟位于大洋中部
4、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请及时将收集到的地理“世界之最”记录下来,并与大家交流。

5、调查家乡的地形,告诉大家,家乡是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根据你的调查,举一实例说明当地地形对生活或生产活动的影响。

【学生质疑与反思】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2、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4、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两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预习导学】
1、在彩色地图上,一般用色表示陆地,色表示水域。

2、在不同的等高线或等深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成的地形图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底的。

3、一般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反之,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

【问题探究】
1、如何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用等高线和等深线可以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是等高线;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是等深线。

2、山顶、盆地、山脊和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
山顶:高度最高的等高线闭合的地方。

盆地:陆地上最低等高线闭合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

3、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典型例题精析】
读图1,判断:
(1)、图中点A 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
A 、小于260米
B 、大于260米
C 、240~260米之间
D 、260~280米之间
(2)、从图中( )处登山相对容易
A 、
B 处 B 、
C 处
C 、B 和C 两处都一样容易
D 、B 和C 两处都不容易
(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所示地形属于 ( )
A 、高原
B 、平原
C 、山地
D 、丘陵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中等高距是20米,所以A 处的海拔高度是260~280米之间;AB 线的等高线稠密,所以坡度较陡,AC 线坡度和缓,所以从C 处登山容易。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海拔在200米以上,并且地表有一定起伏,所以此处为丘陵。

答案: (1)D (2)B (3)D
同类练习:
读图2“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点B 的海拔高度最可能是 ( )
A 、500米
B 、600米
C 、550米
D 、650米
(2)C 处的地形部位是 ( )
A 、山顶
B 、山脊
C 、山谷
D 、鞍部
(3)图中代表山脊部位的是 ( )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H 处
(4)图中可能有河流发育的地点 ( )
A .A 处
B .B 处.
C .J 处
D .H 处
【目标达成检测】
1、 图3中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盆地的是 ( )
图5
2、读图4,图中海拔最高的一点是 (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初一(10)班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

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图(图5)说:“这
就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大家要注意”。

3、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
上山时注意,请你判断是哪个地方
A 、
B 地 B 、
C 地 C 、
D 地 D 、
E 地
4、老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

”你从图上
可以看出山顶海拔高度是
A 、200米
B 、300米
C 、300米以上400米以下
D 、400米以上500米以下
【课后反馈和能力拓展】
1、在下面四幅等高线图6中,表示山脊的是 ( )
A 、a 线
B 、b 线
C 、c 线
D 、d 线 2、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的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
A 、 160米
B 、 240米
C 、 370米
D 、 400米
读图7,完成3—5题
3、图中周村所在的地形名称是 ( )
A、山顶
B、山谷
C、鞍部
D、山脊
4、图中周村位于刘村的 ( )
A、东北
B、正北
C、正南
D、西北
5、图中甲山与刘村的相对高度是 ( )
A、500米
B、1150米
C、800米
D、650米
6、读图8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所在地区的地形是。

(2)某同学发现图中有一条河画错了,你认为是A河还是B河?
(3)图中乙处和丙处的相对高度是米。

(4)该地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你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帮助选择大坝最佳坝址,并在图中用“‖”标注出来。

图8
【学生质疑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