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ADCAM综合实验大作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ADCAM综合实验大作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ADCAM综合实验大作业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

2014年3月《物理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课程开设计划本实验开设围绕物理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开展实验。作为尝试性的课程开设,计划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物理实验中的各种要素 1.人的要素(实验目的、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 2.仪器的要素(实验设计中仪器的选择、仪器的调整、仪器使用); 3.实验环境、方法的分析。 二、物理实验的辅助工具 1.常用的实验仪器分析; 2.常用的数据处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循环测量误差); 3.常用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误差分析、图形处理软件); 4.各种仿真软件的应用。 三、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的宗旨 1.综合性——突出完成实验的一种综合性。不是简单的验证(按规定的实验要求、方法 和步骤,一步步向明确的实验目标靠近),往往要通过对几种方法和步骤来实现实验目标。 在综合性实验中,强调: 1)实现实验目标; 2)强调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完整的实验测试、分析,已达到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全面的认识。 2.设计性——根据实验目标(有意义的),通过创造地采用各种实验方法,进行各方面的测试设计,获得可靠的具有科学性的结果。 在设计性实验中强调: 1)实验设计(方法和过程)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和完整可靠性(源于综合性实验)。创新性不一定是全部自己发明出来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在某些领域; 2)对于能够实现实验结果的不同实验设计和方法进行比较对比,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实验设计和方法; 3)获得科学的、具有创新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表达 对于实验目标当前的实验结果状况分析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对实验进行表达、分析

和总结,完成对实验结果、实验设计分析、实验获得成果的论文写作,科技论文的写作是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要求的重要部分。

西工大16秋《CAD CAM基础》在线作业

奥鹏17春西工大16秋《CAD/CAM基础》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1. 我国CAD/CAM技术方面的研究是从20世纪()年代中期开始的。 A. 50 B. 60 C. 70 D. 80 正确答案: 2. MasterCAM软件是基于()平台的CAD/CAM软件。 A. PC机 B. 手机 C. 安卓 正确答案: 3. 刀具轨迹仿真法是目前比较成熟有效的仿真方法,应用比较普遍。目前主要有:( )方式。 A. 刀具轨迹显示验证 B. 截面法验证 C. 数值验证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4. 非接触式测量一般是基于三角法测量原理,以激光作为光源,其结构模式可分为()。 A. 点测量 B. 线测量 C. 面测量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5. ANSYS软件主要包括()部分。 A. 前处理模块 B. 后处理模块 C. 分析计算模块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西工大16秋《CAD/CAM基础》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CAD/CAM的系统软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 A. 操作系统 B. 系统页面 C. 编程语言系统 D. 网络通信及其管理 正确答案: 2. 有限元法三个具体解题步骤是()。 A. 单元剖分 B. 单元分析 C. 单元特征分析 D. 总体结构合成 正确答案: 3. 常用曲面构造方法是:()。 A. 线性拉伸面 B. 直纹面 C. 旋转面 D. 扫描面 正确答案: 4. 从信息的角度,CAD/CAM系统集成是指: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主要环节的软件集成。 A. CAD B. CAM C. CAPP D. NCP 正确答案: 5. 一般认为,UG主要适合于()建立复杂的数据模型。 A. 大型的汽车 B. 小修理厂 C. 飞机厂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6. 字符的裁剪方法有()。、 A. 笔划裁剪 B. 字裁剪 C. 字符裁剪 D. 串裁剪 正确答案: 7. CAD/CAM系统根据CAD/CAM系统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分类,分为()。 A. 单机系统 B. 第二系统

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说明

南京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 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说明 1、关于实验类型的说明: 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教师给定实验目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 知识的实验。是学生在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根据定义,综合性实验内容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涉及本课程多个章节的知识点;②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③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一般是指导教师给出题目,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

步骤、选定仪器设备、独立完成操作、编程、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3、对综合性、综合性实验进行论证 论证专家组组长由院长或主管实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成员不少于3人。应聘请该领域或与该领域相关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论证组成员。应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专家组根据实验目的、实施设想、所利用的知识以及实验条件要求等,进行实验属性判定和可行性论证。 对论证符合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要求的实验项目的教学过程要进行监 督和检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和结果等要进行抽查,确保实验内容符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要求。对不符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的实验项目,直接转为验证性实验。 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确定及大纲编写 在确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时应充分考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特点。指导教师可选择一些灵活性比较大,完成思路比较多,学生有发挥余地的内容作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且难度不宜太大,操作不宜太复杂。 在制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纲时除了一般实验大纲规定的内容外,应说明该实验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特性及要求。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学时一般在3-6学时,计划学时内不能完成的可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内完成。 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编写

CADCAM技术应用作业答案

CAD CAM技术及应用作业答案 作业一 1.参考答案:略 2.参考相应章节内容 3.参考答案: P->Pre->Next = P->Next。 P->Next->Pre = P->Pre。 Delete P。 详细代码参考相应章节 4.参考相应章节内容 5.参考答案 S->Pre = P->Pre。 P->Pre->Next = S。 S->Next = P。 P->Pre = S。 详细代码参考相应章节 main() { int d。 int i。 double ZV[]={20, 24, 26, 28, 30, 32, 35}。 double YF[]={1.98, 1.88, 1.85, 1.8, 1.76, 1.71, 1.64}。 printf("请输入当量齿数d:\n")。 scanf("%lf",&d)。 for(i=0。i<7。i++) { if(d<=ZV[i]) { printf("齿形系数=%f",YF[i])。 break。 } } } struct key { double ZV。 double YF。 }。 void main() { keyshiftdim[10]。 FILE *fp。

int d 。 printf("请输入当量齿数d:\n")。 scanf("%lf",&d)。 //检查文件内容 fp=fopen("keydim.txt","r")。 for (int i=0。i<7。i++) { fread(&shiftdim[i],sizeof (struct key),1,fp)。 if (d<=shiftdim[i].ZV) { printf("齿形系数=%f",shiftdim[i].YF)。 break 。 } } fclose(fp)。 } 作业二 8. 1000100 01000100 010*******cos sin 001000cos sin 0010000100sin cos 000100sin cos 00010/00 100 10 00 100 1/001d a d a αααααααα????????????????????-????????????????????--????????? ?-?????????? cos α= 6. 参考答案: 不同建模方法所得到的特征不同 ● 绘制截面草图,进行旋转,创建旋转特征 ● 创建孔特征,生成沉头孔 ● 使用实例特征,创建孔阵列 ● 使用边倒圆特征,创建圆角 参考答案:略 参考答案:略 参考答案:略 作业三 7. 参考答案:略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范本)

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生产 实验项目性质:本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水产品加工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了《水产食品加工学》这门课程之后,将其课堂上学习的水产品加工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的一个设计性试验。该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通过实验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掌握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通过开展这项工作,将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所属课程名称:水产食品加工学 计划学时:1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冷冻鱼糜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技术;抗冻剂防治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的作用;鱼肉蛋白质变性的特征变化。 2、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弹性的因素。 3、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生产技术。 4、掌握鱼糜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性质。 5、学习鱼糜制品弹性感观检验方法。 二、设计指标 设计的鱼糜制品(鱼丸)主要考虑如下质量指标: 1、鱼丸的凝胶强度 2、鱼丸的风味 3、鱼丸的香气 4、鱼丸的产品成数 5、鱼丸的白度 6、鱼丸的水分 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首先查资料,搞清楚不同鱼种在制作冷冻鱼糜时形成凝胶的特性,熟悉冷冻鱼糜的制作工艺过程,了解其相关的机械设备。 2、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按5人为一实验小组,学生自己拆装、调试设备。各实验小组自己根据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各组自己制定鱼丸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用各实验小

cadcam作业

作业 课程名称:CAD/CAM技术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 学号:

第一章概述 1.一般所说的CAD/CAM过程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CAD/CAM过程链是一个串行的过程链,在此过程中包括从市场需求到产品整个的产品生产过程,具体包括: 1)市场需求 2)产品设计(任务规划、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 3)工艺设计(毛坯设计、工艺路线设计、工序设计、刀夹量具设计) 4)加工装配(NC编程、加工仿真、NC加工、检测、装配、调试) 2. CAD/CAM系统实现集成的方案有哪几种? 答:(1)通过专用数据接口实现集成。 (2)利用标准格式接口文件实现集成。 (3)基于统一产品模型和数据库的集成。 (4)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的系统集成。

第三章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的方法 6. 什么是变量设计?他与参数化设计有何区别? 答:变量化设计是指设计图形的修改自由度不仅是尺寸形状参数 且包括拓扑结构关系,甚至工程计算条件,修改余地大,可变元 素多,设计结果受到一组约束方程的控制和驱动。这种方法为设 计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修改空间。 参数化设计一般是指设计图形拓扑关系不变,尺寸形状由一组参数进行约束,参数与图形的控制尺寸有显式的对应,不同的参数值驱动产生不同大小的几何形状。 无论是参数化设计还是变量化设计,其本质是相同的,即在约 束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设计结果,所不同的是约束自由度的范围。在参数化设计方法中要严格的逐个连续求解参数;而变量设计的方法则是联立方程求解。

第五章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1.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分析计算方法有哪些? 答:1: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1)对受有载荷作用的产品零部件进行强度分析;计算已知零件尺寸在受载下的应力和变形,或根据已知须用应力和刚度要求计算所需的零件 尺寸;如果所受的载荷为变动载荷,还要计算系统的动态响应。 (2)对做复杂运动的机械和机械人机构等进行运动分析,计算其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3)对系统的温度场、电磁场、流体场进行分析求解。 (4)按照给定的条件和准则,寻求产品的最优设计参数,寻求最优的加工规则等。 (5)在复杂的表面数控加工中,当选定加工刀具后,计算刀位轨迹,以生成数控程序。 (6)对已形成的产品设计方案和加工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即按照方案的数学描述,通过分析计算,模拟实际系统的运行,预测和观察产品的性 能和加工生产过程。 2:其分析计算方法有: (1)有限元分析法 (2)优化设计 (3)计算机仿真

大学物理综合设计性实验(完整)

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指导书黑龙江大学普通物理实验室

目录绪论 实验1 几何光学设计性实验 实验2 LED特性测量 实验3 超声多普勒效应的研究和应用 实验4 热辐射与红外扫描成像实验 实验5 多方案测量食盐密度 实验6 多种方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7 用Multisim软件仿真电路 实验8 霍尔效应实验误差来源的分析与消除 实验9 自组惠斯通电桥单检流计条件下自身内阻测定实验10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透明介质折射率 实验11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液体电导率测量实验12 光电池输出特性研究实验 实验13 非接触法测量液体电导率

绪论 一.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习过程 完成一个综合设计性实验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1.选题及拟定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一般是由实验室提供,学生也可以自带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题目。选定实验题目之后,学生首先要了解实验目的、任务及要求,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资料来源主要有教材、学术期刊等),查阅途径有:到图书馆借阅、网络查询等。学生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该题目的研究综述,拟定实验方案。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在实验原理、测量方法、测量手段等方面要有所创新;检查实验方案中物理思想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同时要考虑实验室能否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用具、同时还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等,并与指导教师反复讨论,使其完善。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示意图、实验所用的仪器材料、实验操作步骤等。 2.实施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学生根据拟定的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确定测量步骤、选择最佳的测量条件,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在这个阶段,学生要认真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困难,要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学会合作与交流,对实验或科研的一般过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其次要充分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善于思考问题,培养勤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需要分析总结的内容有:(1)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进行误差分析;(2)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3)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4)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心得体会。实验结束后的总结非常重要,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重新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 在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处处渗透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这是一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过程。 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探讨、讨论问题,不要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有些问题对教师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是未知的,这时教师应积极诱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在引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些问题对教师也是一个未知的问题,这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仪器及用具;3实验原理;4实验步骤;5测量原始数据;6数据处理过程及实验结果;7分析、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心得体会。 三.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查阅文献、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总结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1)查询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占成绩的20%。在这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独立查找资料,并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施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内容:占成绩的30%。考察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占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对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运用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科学探究、创新意识方面:占成绩的20%。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5)实验态度、合作精神:占成绩的10%。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做实验,是否具有科学、

CAD和CAM技术课后作业题

不完整不完全正确自己补充补充 1-1单项CAD、CAPP、CAM技术各具有哪些功能为什么要进行CAD/CAM技术的集成集成的CAD/CAM系统会带来哪些优越性 ⑴CAD系统具有几何建模、工程分析、模拟仿真、工程绘图等主要功能; CAM分广义CAM和狭义CAM,广义CAM是利用计算机完成从毛坯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直接和间接的各种生产活动,包括工艺准备、生产作业计划、物流控制、质量保证等;狭义CAM是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CAPP是根据产品设计结果,进行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准备工作。 ⑵CAD /CAM系统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主要支持和实现产品设计、分析、工艺规划、数控加工及质量检验等工程活动的自动化处理。 由于CAD和CAM系统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并且各自处理的着重点不同,所以它们的数据模型彼此不相容。CAD系统采用面向拓扑学和几何学的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完整地描述零件几何信息,但对于非几何信息,如精度、公差、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等,则没有在计算机内部逻辑结构中得到充分表达。而CAD/CAM的集成,除了要求几何信息外,更重要的是需要面向加工过程的非几何信息,从而在CAD和CAM之间出现了信息中断。建立CAPP和CAM 子系统时,既需要从CAD子系统中提取几何信息,还需要补充输入上述非几何信息,其中包括大量输入加工特征信息,因此,人为干预量大,数据大量重复。因此,需要将CAD /CAM 系统集成应用 1-2分析应用CAD/CAM系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的作业及其特征。 特征:①产品开发涉及数字化②设计环境的网络化③设计过程的并行化④新型开发工具和手段的应用 1-4叙述CAD/CAM系统软件组成结构中的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以及应用软件各自的功能作用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①系统软件主要用于计算机的运行、管理、维护和控制,以及对各类计算机语言程序的编译和执行 ②支撑软件分为单一功能型支撑软件和综合集成支撑软件 ③应用软件是在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基础上,针对某一具体应用开发的软件,如机床设计、夹具设计、汽车车身设计等CAD或CAE软件系统。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汇编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 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 (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 (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指标的选定需符合特异性、客观性、重复性、灵敏性、精确性、可行性等原则。 (二)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误差和偏倚,药理学实验设计同其它科学研究一样必须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 1.对照原则 对照是比较的前提。在生物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为消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

西工大19春《CADCAM基础》在线作业【标准】

(单选题)1: ()是现代计算力学为基础、计算机仿真为手段的工程分析技术,是实现产品优化设计的重要技术。 A: CAD B: CAE C: CAX D: 以上都错 满分: (单选题)2: MasterCAM软件是基于()平台的CAD/CAM软件。 A: PC机 B: 手机 C: 安卓 满分: (单选题)3: ANSYS软件主要包括()部分。 A: 前处理模块 B: 后处理模块 C: 分析计算模块 D: 以上都对 满分: (单选题)4: 非接触式测量一般是基于三角法测量原理,以激光作为光源,其结构模式可分为()。 A: 点测量 B: 线测量 C: 面测量 D: 以上都对 满分: (单选题)5: 刀具轨迹仿真法是目前比较成熟有效的仿真方法,应用比较普遍。目前主要有:( )方式。 A: 刀具轨迹显示验证 B: 截面法验证 C: 数值验证 D: 以上都对 满分: (多选题)6: 一般认为,UG主要适合于()建立复杂的数据模型。 A: 大型的汽车 B: 小修理厂 C: 飞机厂 D: 以上都对 满分:

(多选题)7: 常用曲面构造方法是:()。 A: 线性拉伸面 B: 直纹面 C: 旋转面 D: 扫描面 满分: (多选题)8: 从信息的角度,CAD/CAM系统集成是指: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主要环节的软件集成。 A: CAD B: CAM C: CAPP D: NCP 满分: (多选题)9: CAD/CAM系统根据CAD/CAM系统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分类,分为()。 A: 单机系统 B: 第二系统 C: 网络化系统 满分: (多选题)10: CAD/CAM系统的输入设备主要有()。 A: 键盘 B: 鼠标 C: 光笔 D: 数字化仪 满分: (多选题)11: UG软件还提供二次开发工具( ),允许用户扩展UG的功能。 A: GRIP B: UFUNG C: FTP D: ITK 满分: (多选题)12: 正则集合运算包括:()运算。 A: 交 B: 并 C: 和 D: 差 满分: (多选题)13: 字符的裁剪方法有()。、 A: 笔划裁剪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方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方案 实验1:网络综合服务 一、实验目的 ●利用DHCP、DNS、IIS和简单网页制作的知识,建立一个网络综合服务站点,提 高站点发布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设备 ●交换机、PC机 三、实验环境 四、实验步骤 1、利用简单网页制作工具建立流媒体服务器中存在的流媒体文件信息列表页面,如 index.htm,并为每项流媒体文件建立流媒体点播超链接。 2、利用DHCP实验知识,建立DHCP服务器和客户端,获取IP地址。 3、利用DNS实验知识,建立DNS域名解析。如将站点域名映射到192.168.0.1。 4、利用IIS实验知识,建立与对应的WEB站点,用于打开第2步中的建立网页文件。 5、在工作站浏览器中输入后,显示index.htm页面。 实验2:交换机管理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工作原理及Vlan的应用。 ●熟悉交换机MAC地址表的配置。 ●了解各种情况下MAC地址表的变化及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交换机、PC机

三、实验环境 四、实验步骤 1、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完成网络设备连接,配置PC机网络参数。 2、使用show mac-address-table命令,查看MAC地址表初始信息。 3、任选PC1、PC2分别连接至交换机Fa0/1和Fa0/2端口,使用mac-address-table命令将其 信息写入MAC地址表,使用show mac-address-table命令查看MAC地址表信息,使用ping命令测试PC机之间的连通性。 4、 5、将PC1、PC2、PC3分别连接至交换机Fa0/1、Fa0/2、Fa0/3端口,使用mac-address-table 命令将PC3信息写入MAC地址表,并分配至Vlan 2,查看MAC地址表信息,测试PC 机连通性。 6、利用交换机工作原理对各种连通性结果进行说明。 实验3:网络模拟软件 一、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网络模拟软件Boson NetSim模拟网络环境,对网络进行配置。 ●利用Boson Network Disgner,选择正确的网络设备,模拟网络环境。 ●利用Boson NetSim,正确配置网络设备参数。 二、实验设备 ●PC机 三、实验环境 ●Boson NetSim软件

综合与设计性大学化学实验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讲义 目录 模块一 实验一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综合性化学实验) (1) 实验二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和鉴定(设计性化学实验) (5) 实验三烟叶中烟碱的提取与定性分析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6) 实验四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鉴别与含量测定(设计性化学实验)··10 模块二 实验五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的含量(设计性化学实验) (12) 实验六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13) 实验七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和分析(综合性化学实验) (15) 模块三 实验八 1,2,4-三唑的制备(设计性化学实验) (18) 实验九聚乙烯醛缩甲醛胶水的制备(综合性化学实验) (19) 实验十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 (20) 实验十一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性质和组成分析(设计性化学实验)。22实验十二固体酒精的制备及燃烧热的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24) 说明: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从三个模块(见附表)中选出四个实验题目,即从模块一、模块二中各择一个实验题目,从模块三中选择二个。四个实验题目中设计性实验不得少于一个。设计性实验要提供设计方案,列举可行的方案。实验前要交给指导老师批阅。 例如:模块一中选择烟叶中烟碱的提取与定性分析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模块二中选择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的含量(设计性化学实验), 模块三中选择聚乙烯醛缩甲醛胶水的制备(综合性化学实验),环保颜料氧化铁黄的制备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模块一 实验一茶叶中的咖啡因的提取及其红外光谱的测定 A 茶叶中的咖啡因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学习固-液萃取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索氏提取器的原理及作用。 (3)掌握升华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茶叶中含有多种黄嘌呤衍生物的生物碱,其主要成分为含量约占1%~5%的咖啡因(Caffeine,又名咖啡碱),并含有少量茶碱和可可豆碱,以及11%~12%的丹宁酸(又称鞣酸),还有约0.6%的色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 咖啡因的化学名为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其结构为: O N H3C N O CH3N N CH3 N N H N N 纯咖啡因为白色针状结晶体,无臭,味苦,置于空气中有风化性。易溶于水、乙醇、氯仿、丙酮、微溶于石油醚,难溶于苯和乙醚,它是弱碱性物质,水溶液对石蕊试纸呈中性反应。咖啡因在100℃时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升华显著,178℃时很快升华。无水咖啡因的熔点为238℃。咖啡因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因此可单独作为有关药物的配方。咖啡因可由人工合成法或提取法获得。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利用咖啡因易溶于乙醇,易升华等特点,以95%乙醇作溶剂,通过索氏提取器(或回流)进行连续抽提,然后浓缩、焙炒而得粗制咖啡因,在通过升华提取得到纯的咖啡因。 三、实验装置 1.索氏提取器:见图2-17。 2.回流提取装置:在无索氏提取器的情况下,可采用回流冷凝装置(图 3-13)。但一般回流冷凝装置所用溶剂量较大,且提取效果较索氏提取器差。

CADCAM课后习题答案(大概)

CAD与CAM 课后习题 第一章 1. 单项CAD、CAPP、CAM技术各具有哪些功能?为什么要进行CAD/CAM 技术的集成?技术各具有哪些功能?技术的集成?系统会带来哪些优越性?集成的CAD/CAM 系统会带来哪些优越性? 答:CAD 系统具有几何建模、工程分析、模拟仿真、工程绘图等主要功能;CAPP 系统的功能包括毛坯设计、加工方法选择、工序设计、工艺路线制定和工时定额计算等;广义CAM,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从毛坯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直接和间接的各种活动;狭义CAM,是指数控程序的编制;这些各自独立的系统相互割裂,不能实现系统之间信息的自动传递和转换,大量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共享。只有当CAD系统一次性输入的信息能为后续的生产制造环节(如CAD/CAPP/CAM等)直接应用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集成化的CAD/CAM 系统借助于工程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标准格式的产品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把分散于机型各异的各个CAD、CAPP 和CAM 各功能模块高效快捷地集成起来,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保证整个系统内的信息流畅通无阻。 2、分析应用CAD/CAM 系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的作业过程及其特征。系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的作业过程及其特征. 答:作业过程----(1)创意与构思;(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3)快速原型制造;(4)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5)计算机辅助编程;(6)虚拟制造。特征----------(1)产品开发设计数字化;(2)设计环境的网络化;(3)设计过程的并行化;(4)新型开发工具和手段的应用。 3、概述CAD/CAM 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领域。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领域。 答:(1)单元技术的发展阶段---企业尚处于单元技术的应用阶段(2)CAD/CAM 的集成阶段----企业内应用已从二维计算机绘图朝着三维CAD 模/CAD/CAE/CAM 集成化应用方向发展(3)面向产品并行设计制造环境的CAD/CAM 发展阶段---CAD/CAM 技术从传统的面向零件的CAD/CAM 集成阶段朝着面向产品并行设计、协同工作环境的方向发展。 4、试分析CAD/CAM 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CAD/CAM 技术经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高新技术,并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目前,CAD/CAM 技术正继续向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方向发展。 5、什么是PDM?它有哪些功能作用?说明PDM 的实施对CAD/CAM 集成的意义和作用?它有哪些功能作用? PDM的中文名称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是一种管理所

机械CADCAM大作业

《机械CAD/CAM》课程大作业 《机械CAD/CAM 》是一门综合型的专业课程,包括CAD、CAPP、CAE、CAM等知识点,课程大作业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和创新运用所学的CAD/CAM知识,能更好的考核学生的设计、分析、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课程大作业总体流程如下图所示,具体描述为: 图1 《机械CAD/CAM技术》课程大作业流程 2. 组建项目团队/小组,完成项目计划 组建学生项目团队/小组,小组人数,4-6人,确定组长,同时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通过小组讨论、阅读资料、上网查询、咨询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并反复修改、补充、完善项目计划。 3. 项目实施(学生为主体),检查控制 根据项目计划,实施项目,项目组长,项目经理/教师检查控制。 4.项目实施总结汇报(学生为主体),检查评估 展示自己的设计,要求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汇报,可以通过口头汇报、演说等形式或使用多媒体辅助,各组对汇报进行讨论、点评,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自身个性化,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设计。 5. 总结提高,持续改进。

具体要求包括: 1.小组成员共同协商,选定某装配体作为对象; 2.分小组进行设计、CAE分析、CAPP工艺设计、加工仿真、数控编程等任务: (1) 要求小组每个成员独立完成该组典型装配的CAD建模和工程图输出(详细的工程图(从3D CAD直接转换并处理),包括所有的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等信息); (2) (选做零件或装配体的CAE分析,如材料力学分析、运动或动力学仿真); (3)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全部零件的装配任务; (4) 选定一典型零件,分析并设计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并通过MasterCAM等CAM工具完成其刀具路径规划、加工仿真工作。 (5)其它CAD/CAM内容,如软件二次开发。 3.小组学生用PPT形式和多媒体形式进行讲解展示和汇报,时间为10-15分钟; 4.按小组形式汇总,并分子任务形式提交报告,报告包含以下几部分:零件与装配体分析、CAD几何造型设计与装配和工程图输出、(选做零件或装配体的CAE分析)、典型件CAPP 工艺设计/分析与CAM仿真、总结。 5.报告提交电子档(含各种截图、详细说明等),并汇报ppt部分,提交及汇报时间为课程结束后两周(第18-19周周四)。 6.最终要求具备如下表所示的技术能力:

实验九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专题

实验九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专题 一、目的要求 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综合性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由多种实验手段与技术和多层次的实验内容组成,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提供基本参照的实验方法,且对实验环节不做详细讲解,学生在研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可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与改进。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实验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为设计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设计性实验是以《植物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术,以“问题”为中心来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用品——制定实验流程——处理分析数据——撰写研究论文,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为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出实验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仪器设备药品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定实验所需的用具。 三、方法与步骤 学生以5人为一个实验小组,在大的实验小组内,实行自愿组合,自定题目或从《植物学(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参考题目》中选择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植物学(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参考题目》中选题。实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题目选好后,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统计,原则上所报的题目不能重复,实验内容多样化,并报相关的实验指导教师审核后才能正式实施。 第二阶段:每个小组长牵头,对本实验的题目进行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写出实验设计方案,经相关老师审核修改后,正式实施。 第三阶段:为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植物学开放实验室或室外进行; 第四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实验报告或科研小论文。 整个实验过程体现出“问题带来探究、学生自觉探究、教师指导探究、综合

机械CADCAM形成性考核作业春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机电本科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项目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 《机械CAD/CAM》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编制

《机械CAD/CAM 一、简答题 1.什么是CAD,什么是CAM,什么是CAD/CAM? CAD:是设计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产品和工程进行设计、绘图、分析和编写技术文档等设计活动的总称。 CAM:CAM的狭义概念指的是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之间的一切生产准备活动,它包括CAPP、NC编程、工时定额的计算、生产计划的制订、工厂管理的编制、资源需求计划的制订等。 CAD/CAM:CAD/CAM技术是设计人员和组织产品制造的工艺技术人员在计算机系统的辅助之下,根据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程序进行设计和制造的一项新技术,是传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2.简述CAD/CAM技术开始形成的技术条件。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1952年第一台三坐标数控机床问世(伴随着自动编程系统APT的产生)。 1959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滚筒式绘图机,从而开创了计算机辅助绘图仪代替人工绘图的历史。1963年《人机对话图形通信系统》论文为CAD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可见,计算机、自动绘图机、光笔、图形显示器、以及图形数据处理方法的深入研究,促进了CAD/CAM技术的形成。 3.20世纪90年代开始CAD/CAM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开始朝着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CAD/CAM技术在机械行业有哪些应用? 航空和航天 造船工业 机床制造 工模具

5.简述产品的传统生产过程,与传统方法相比CAD/CAM过程有何特点? 传统生产过程为: 方案论证 总体设计 技术设计 详细设计 试生产 性能试验和修改定型 传统设计和制造方法不仅工作量大,研发周期长,而且不易获得设计的一次成功,试验费用大。 CAD/CAM过程特点: ①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方案论证、总体构思、分析计算等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 ②由于采用CAD/CAM技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应用仿真技术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模拟,发现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就可以修改。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经费,而且可以获得产品的最佳性能和设计的一次成功。 《机械CAD/CAM 一、简答题 1.简述数据、数据结构、数据类型的概念。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字符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可被计算机接受和处理的各种符号的集合。如“ABC”、”名称”、“123”等。 数据结构: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二者的差异在于数据的逻辑结构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而数据存储在介质上就形成数据的物理结构。 数据类型:是程序设计语言确定变量所具有的种类。不同的数据类型确定了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所占有位串的大小,也决定了可表示的数值范围。 2.何为线性表?何为树和二叉树? 线性表:是n(n>0)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树:是一类非线性数据结构,元素之间存在明显的层次关系,一个结点可以有多棵子树,子树之间没有次序关系。 二叉树:每个结点至多有2棵子树,分左子树和右子树,二叉树可以为空树。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理化学院班级:应用化学1002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学号311013030225 姓名严威指导教师王枫 课程名称化学综合实验1 课程编号130030501 实验名称 1 2,6-二氯-4-硝基苯胺的制备(氯化)实验类型综合性 实验地点一号实验楼有机化学实验室实验时间2013.06.28 实验内容:(简述) 根据引入卤素的不同,卤化反应可分为氯化、溴化、碘化和氟化。因为氯代衍生物的制备成本低,所以氯代反应在精细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碘化应用较少;由于氟的活泼性过高,通常以间接方法制得氟代衍生物。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2,6-二氯-4-硝基苯胺的制备方法。 2、掌握氯化反应的机理和氯化条件的选择。 3、了解2,6-二氯-4-硝基苯胺的性质和用途。 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卤化剂包括卤素(氯、溴、碘)、盐酸和氧化剂(空气中的氧、次氯酸钠、氯化钠等)、金属和非金属的氯化物(三氯化铁、五氯化磷等)。硫酰二氯(SO2Cl2)是高活性氯化剂。也可用光气、卤酰胺(RSO2NHCl)等作为卤化剂。卤化反应有三种类型,即取代卤化、加成卤化、置换卤化。 由对硝基苯胺制备2,6-二氯-4-硝基苯胺有多种合成方法。直接氯气法;氯酸钠氯化法;硫酰二氯法;次氯酸法;过氧化氢法。 工业生产一般采用直接氯气法。其优点是原材料消耗低、氯吸收率高、产品收率高、盐酸可回收循环使用。 关键技术分析: 直接氯气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氯酸钠氯化法是由对硝基苯胺氯化、中和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

过氧化氢法是由对硝基苯胺在浓盐酸中与过氧化氢反应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 实验过程:(包括主要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等) 方法一:氯酸钠氯化法。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预先检查滴液漏斗是否严密,不能泄漏。)的250mL 四口瓶中,加入5.5g(质量分数为100%)对硝基苯胺,再加入质量分数36%盐酸100mL,搅拌下升温至50℃左右,使物料全部溶解。然后,慢慢冷却至20℃左右,滴加预先配好的氯酸溶液(3g氯酸钠加水20mL),约在1~1.5h内加完,然后,在30℃下再反应1h。用50mL水稀释上述反应物,倾入烧杯中,并用少量水冲洗四口瓶,将物料全部转移到烧杯中,过滤。 滤液倒入废酸桶,滤饼以少量水打浆,并用水调整体积至100mL左右,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中和至pH=7~8,再过滤,干燥。产品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方法二:过氧化氢法。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预先检查滴液漏斗是否严密,不能泄漏。)的250mL四口瓶中,加入13.8g对硝基苯胺,再加入50mL水,搅拌下慢慢加入45mL浓盐酸,加热至40℃,于搅拌下1h内滴加23mL质量分数30% 过氧化氢,滴加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5~55℃,加完后,在40~50℃下继续反应1.5h。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产生黄色沉淀。反应结束后,过滤,水洗,烘干,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方法三:直接氯气法。 向带有回流冷凝器和填充氢氧化钠的气体吸收柱的反应器中加入对硝基苯胺138g(1mol) 和4.5mol/L 的盐酸水溶液1L。悬浮液在搅拌下加热至105℃左右。在该温度下通氯气,约15min后出现沉淀。约2h后逐渐减少氯气量,至不再吸收氯为止(通入约2.2mol的氯气)。反应混合物冷却到70~80℃,过滤,水洗。干燥,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实验制得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92℃~194℃。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热乙醇和乙醚。本品有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