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及欧洲教学反思

亚洲及欧洲教学反思
亚洲及欧洲教学反思

亚洲及欧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

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

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

所决定。下面是关于亚洲及欧洲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亚洲及欧洲教学反思

重点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

和降水特点,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以及这些气候对该地人

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亚洲及欧洲教学反思

课本的第六章《认识大洲》是为了第七章《了解地区》和第八章《走进国家》的学习奠定基础。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第一章的重中之重,起到承上启下,贯通全章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的方法。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之前,先重点讲解分析

的方法,让学生先掌握方法,通过读图解析问题自主地归纳地

理特征。教学过程中贯穿亚洲与欧洲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对比

分析能力。多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解析

能力。这些做法效果还是不错。

初中的地理教学应该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每一节课的新课导入,我都绞尽脑汁,每次都基本采取趣

味法导入新课。下课之前我会简单讲授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

趣味地理,这种做法受到学生欢迎,增加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而且增加学生地理课外知识。

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突然上不了学校的桃李园,没有课件

配合自己上课。那个时候我显得有点措手不及,不知道怎么办,只要让学生进行地理题目的练习。这件事情让自己深深地进行

反思,究竟是课件支配我,还是我在支配课件?如果没有所谓“完美的课件”,我能否完成自己教学?以后我要加强自己的

基本功,不要让自己成为课件的傀儡。

【答案版】七年级 第二节《亚洲及欧洲的地形》导学案

第二课时亚洲及欧洲的地形 【知识目标】会利用地形图分析大洲的地形特征。(重难点) 一、亚洲的地形特征 1、阅读课本P5,结合图6-3,在图中找到并圈注: 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 2、从以下四方面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平均海拔②地面起伏状况③地势总体趋势④特殊地 形进行分析亚洲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平均海拔:结合图6-4 图6-5,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 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状况:看图6-4,亚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 原青藏高原,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 ③地势总体趋势:看图6-3,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 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天山山脉。 ④特殊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弧形 群岛,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二、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参考图6-3,结合P5活动有关资料) 1、主要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2、地势特征:南北地势高,中间地势低。 3、相对高差:地面起伏小。 4、平均海拔: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5、特色地貌:冰川地貌。 三、结合书本P6表格,填表对比分析亚欧两洲的主要地形差异。

【小试牛刀】 1、亚洲的地势特点是﹙B ﹚ A、中间高、两边低 B、中间高、四周低 C、东西低、南北高 D、中国高、伊朗低 2、依据“站的高看的远”的道理,我们应在什么地方才能看的最远( D ) A、蒙古高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印度德干高原 D、珠穆朗玛峰 3、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多高原、山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B、平原面积广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C、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D、高原、平原、山地自西向东纵列分布 4、读“亚洲地形图”,回答问题。 (1)山脉:A乌拉尔山脉; B昆仑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 (2)高原:G伊朗高原;H蒙古高原; (3)平原:①东欧平原;②东北平原; (4)半岛:③中南半岛;⑤阿拉伯半岛 (5)由图可知:亚洲地形的三大特点是: 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4、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最高的山峰海拔为8848米,陆地最低处的海拔为-400米,两地的相对高 度是9248 米,说明了亚洲的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中,高原、山地的面积广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七年级地理下册《1.1亚洲及欧洲》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湖北省安陆市德安初级七年级地理下册《1.1亚洲及欧洲》 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亚洲和欧洲在世界上的位置、范围。 2. 学会运用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 了解各时区之间的差异和原因,能简单换算。 4. 使用亚洲(欧洲)地形图总结归纳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河流特征,理解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5 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了解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6. 学会读亚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 7. 了解欧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自我探究与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之大同时又很小,体会生活的丰厚多姿。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 2. 难点:不同地点的时间换算。 【学习过程】 你说我说他说大家都来知道—— 知识点(一)认识大洲 “亚洲”、“欧洲”两个名字的由来——P2的第一节 P2的第二节、第三节并且仔细浏览P2的图1—1 知识点(二)“亚细亚”和“欧罗巴” 学生从图1—1中找出白令海峡和地中海之滨,学生朗读P3的阅读第一节。 学生集体朗读P3的阅读部分的第二、三、四、五节。 学我所用相互提问—— 问题探讨(一): 1. 亚欧大陆的面积是多少? 2. 从地理位置方面看亚洲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活动(一)P3的活动1、2、3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纠偏。 归纳从哪几个方面认识大洲的位置: 知识点(三)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问题探讨(二): 1.什么是世界时? 2.什么叫零时区? 3. 全球的24个时区是如何确定的? 4.我国的“北京时间”是什么标准? 5.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什么特征? 6. 如何计算时区 学生活动(二)P4的活动1、2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纠偏。 学生个性张扬——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且指出自己认为这节课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我学我做我掌握—— 【学习重难点二】 1. 重点知道亚洲的气候类型图。 2. 难点是欧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初中地理_《欧洲西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欧洲西部》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读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3、读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的气候分布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2.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难点: 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教学方法及媒体: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析图法、课堂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40°N :主要位于东半球,完全位于北半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海陆位置:大陆西岸

港口,学生指图说出四大半岛(二)河流: 指图说出主 要的 河流 (三 )、欧 洲西 部的 气候1、学生指图说出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的分布 2、出示伯明翰气温曲线和降水资料图 教师总结:讲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合作探究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欧洲西部的分布。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 地中海气候分布: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终年温和湿润, 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组内合作交流 学生截图保存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第四节欧洲西部 北票七中任娜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重点、难点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二.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三.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 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四、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料了解欧洲各国。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五.主要河流分析莱茵河、多瑙河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六.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总结: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七年级地理学案第一节_亚洲及欧洲(4)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4) 学习目标 1.读“亚洲地形图”,找出注入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说出亚洲河流湖泊的特征。 2.从地形、气候分析欧洲河流特征,了解多瑙河、莱茵河的特征。 3.说出亚洲的人口分布,并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增强人口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重点 1.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征 2.欧洲的河流特征 学习难点 从地形、气候入手分析亚洲、欧洲河流特征 自主学习 1.注入太平洋的河流主要有:;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有:;注入印度洋的河流主要有:。其中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位;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亚洲的河网分布特点 (1)河流发源于,顺地势呈奔流入海。 (2)面积广大 3.欧洲地形以为主,受地形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 4.欧洲气候性明显,所以,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利于运输。 5.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长度),绝大部分河流注入(海洋、内陆湖泊)。合作探究 1.完成P11活动2、3题。 2.完成书本P12活动题。分析亚洲人口分布状况,找出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并说出主要原因。 课堂检测 1.下列著名大河位于亚洲的一组是﹙﹚ A.尼罗河、长江、印度河 B.黄河、叶尼塞河、印度河 C.密西西比河、黄河、恒河 D.亚马孙河、印度河、长江 2.欧洲最长的河流是() A.多瑙河 B.伏尔加河 C.顿河 D.莱茵河 3.影响亚洲大河流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气候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 4.欧洲和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多瑙河湄公河 B.伏尔加河鄂毕河 C.多瑙河长江 D.莱茵河湄公河 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非洲 B 欧洲 C 亚洲 D 北美洲 6.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 A.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7.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印度 B 沙特阿拉伯 C 蒙古 D 中国 8.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 C欧洲 D非洲 9.欧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欧洲西部教学反思

《欧洲西部》教学反思 世界区域地理的教学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处理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达成,如果讲授过多,会增加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内容,导致学生会做很多额外功,间接影响到对其他部分的学习效率。下面,我就《欧洲西部》的教学做深入反思,自查自己教学行为的得与失。 做得好的方面:关注重点达成,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引导。 重点:本部分的重点内容有六大方面:1、冰川作用对地形的影响,2、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形成,3、上述两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4、河湖的水文特征,5、欧洲西部的人口增长模式问题,6、德国鲁尔区的工业。 过程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六大重点,都采用了“根据图文资料,归纳、分析、探究、推断等”过程模式,引领学生学习。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这六大方面我做了详尽的梳理,针对每一部分都给予了相应的资料、图表等信息,引导学生从材料入手,按照设问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体验,最终生成地理规律。比如,在冰川作用对地形影响这个内容的处理上,我设置了一幅欧洲西部等高线地形图和一段有关冰川作用对地形影响的文字资料,并预设了三个问题,引领学生解决了欧洲西部地形特征及冰川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有待于改进的方面: 1、教授内容过于细化 这部分学习,最开始,我把本区的行政划分具化到了北欧、中欧、西欧、南欧的国家的掌握,根据大纲和历届 考试情况看,完全没必要这样落实,确实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只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和重点国家的相对位置就可以了。 2、忽略课堂反馈效果 每部分知识落实完后,急于进行下面的内容,忽略了对该部分知识的课堂反馈,这样无法了解学生的达成情况,使课堂授课效果打了折扣。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改进和完善。

七下人教版地理《欧洲西部》教案设计

8.2第二节欧洲西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记住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地在图上识别本区主要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记住本区主要国家名及其相对位置。 2、记住欧洲西部主要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 3、理解本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初步学会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说明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的变化特点。 4、记住本区主要河流,理解其主要特征和航运价值。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阅读地图、从地图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各项图表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根据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变化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了解,认清欧洲的经济在世界上居重要地位,这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对殖民地的掠夺分不开的。同时通过图表分析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学法指导 1.运用多角度分析法总结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并与地中海气候进行比较巩固。采用口诀法归纳西欧地理特征。 2.读图分析法、图表比较法、讨论法、训练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本区位置;海岸线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以及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2、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难点 1、气温、降水自西向东的变化情况。 2、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3、记住本区主要国家名称及其相对位置。 4、明确本区是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5、了解本区发达的旅游业,记住最主要的旅游资源有哪些,分别位于哪个国家。 6、欧洲西部与西欧的区别。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欧洲西部四地(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投影片。 2、地中海气候成因”图复合投影片(底图是“地中海部分地区”略图,盖片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以便动态演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3、“欧洲西部政区”图。 4、袖珍国小资料。

【答案版】七年级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位置》导学案

第一课时亚洲及欧洲的位置 【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重点) 2、学会利用时区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难点) 【自主学案】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后来,亚细亚成为亚洲的名字,欧罗巴成为欧洲的名字。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 1、在右图中用铅笔涂出亚洲的范围。(细心) 在书本P2图6-1中描出20°W、160°E、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 2.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亚洲的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 到赤道以南。亚洲地域十分辽阔,是世界上 面积最大的大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 跨热带、北温带带、北寒带,大部分处于 北温带,纬度范围:11°S~80°N之间,跨纬度 最大 经度范围:25°E~170°W之间,东西距离最长 (2)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中,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中,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海陆位置:亚洲临三大洋:东临A 太平洋,南临B 印度洋,北临C 北冰洋。西隔①乌拉尔山脉,②乌拉尔河、③大高加索山、④土耳其海峡于欧洲相接。西南隔⑤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3.根据亚洲位置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位置 ①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是:24°W~66°E,36°N~81°N。 ②南北半球中,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中,主要在位于东半球; ③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西南隔直布罗陀海 峡与非洲相望。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学案(含中考练习带答案很实用)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简述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结合地形河流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点并认识主要的河流及流向; 【学习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点;【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积极参与,解 开地理之谜) 一、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教材,并用铅笔及时圈画认为重要的知识 点,然后根据预习内容再次阅读教材,在阅读中深入思考,独立完成每个预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写出大洲、大洋的名称 A B C D E F G 分界线:AE AC AB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5页文字及 P4图6—3,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主 要的河流。 1、阅读P4图6—3,完成下列各题: 将图中(东经100°附近)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完成: (1)地形区:① 平原 ② 高原 ③ 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 ④___________________半岛 (2)河流:⑤___________河⑥___________河 ⑦___________江⑧___________河 (3)图中所示⑤~⑧的河流分别入哪一个大洋? ⑤注入___________洋,⑥注入___________洋,⑦注入 ___________洋,⑧注入___________洋。 2、亚洲有世界最高的山脉 ,世界陆地最低处: 3、 的长度和河流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做多的一条国际河。 二.合作探究1、亚欧主要位于 半球和 半球 2、亚洲地跨 、 、 带。 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的是( )A 、乞力马扎罗山 B 、天山 C 、珠穆朗玛峰 D 、阿尔卑斯山 4.下列流河注入印度洋的是( ) A .长江B .黄河C .叶尼塞河 D .印度河 三、拓展提升:1、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以______经线作为今天与昨天的分E F G

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教学目标 1、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和资料或课下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 教学重点 1、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欧洲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本区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吃过西餐没有?西餐都吃些什么?(可以让吃过西餐的同学起来描述)我们一起来看一张西方人的餐桌(出示课本61页图8.19图片)看一下欧洲人每天都吃些什么?(学生齐说)可以看到欧洲人每天的餐桌上都离不开各种牛羊肉制品和各种乳制品。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呢?好,有的同学看书已经知道了,因为欧洲的畜牧业发达。 板书:发达的畜牧业 讲授新课 读课本64页图8.23“欧洲西部的地形”。 1.学生看图找出本区主要平原和主要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等) 2.启发思考:本区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3.老师提问:本区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西部沿海。 4.老师提问:山脉的走向以什么为主? 学生回答:东西走向为主。 引申思考:本区这种地形特点会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学生从本区海陆位置和盛行风带来考虑) 学生回答:本区常年盛行西风,西风从海洋向陆地吹来,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本区形成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老师反问:如果阿尔卑斯山脉不是东西走向,而是南北走向,会形成海洋性气候吗? 学生思考后归纳:由于本区平原在沿海,山脉是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上的温暖湿润的西风气流由西向东深入内陆,给沿途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而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6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 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 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课程设计: 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 2、自学提纲: 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复习回忆: (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 (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 (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 亚洲的气候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3、析疑点拨: 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 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 (1)成因。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 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 (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 (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 (4)完成课本活动4 4、归纳总结: 欧洲气候特点: (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5、析疑点拨: 6、拓展训练: 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 7、自学提纲: 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版】七年级第四节《亚洲及欧洲的河流、人口及国家》导学案

第4课时亚洲及欧洲的河流湖泊、人口与国家 【知识目标】 1、学会结合地形、气候分析河流特征。(重难点) 2、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政区等人文地理知识。 一、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 1、亚洲的河流 ①读课本P4图6-3,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记住它们的名称、位置。 注入太平洋的:长江、黄河、湄公河、黑龙江、淮河; 注入印度洋的: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的: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 ②根据亚洲地形特点,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 a大和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成因】:亚洲的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b内流区面积广大; 【成因】:亚洲地域辽阔,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河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形成内流河。其中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③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流,发源于亚洲,注入太平洋,在我国称为澜沧江。 2、亚洲的湖泊 读课本P4图6-3,找出亚洲具有特色的湖泊的位置,记住它的独特之处。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死海 3、欧洲的河流 ①受平原地形的影响,欧洲河流河网密集,水流平缓; ②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欧洲河流水量丰富,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有利 于内河运输;其中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③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短(长/短),绝大部分是外流河(内/外流河); ④读图6-14,分析多瑙河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等国家,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⑤多瑙河—莱茵河运河在内河航运中的价值:将南北向的莱茵河与东西向的多瑙河两大 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航运大动脉。

亚洲和欧洲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复习——亚洲及欧洲(教案) 课前播放在亚欧两洲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和“欧洲之最”的图片、音乐。 [导入] 老师很高兴能与咱62中的同学一起来上今天的课,老师非常期待这节课上能一睹咱62中同学的风采,看到咱们同学出色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内容,这一册共包括三章,(让学生一起说)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从大范围的大洲到小范围的国家,都是我们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要学习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心中有数”——考什么、考试分值、怎样考 首先咱们同学要对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都考什么、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及怎样考做到“心中有数”。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标一(出示目标,学生一起读目标一) 1 、“分值”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在四册书中,七下区域地理内容占的分值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 2、“怎样考” 七下区域地理又以什么方式考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中考题来看一下! (4张课件分别出示选择题、连线、区域对比表格、综合分析题的题目并进行归纳题型) 问:这几个题目以什么形式来考察我们的?(选择题、连线、区域对比表格、综合分析题) 师:其实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区域对比表格题、综合分析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点就是 图——特别多(说的慢点,让学生一起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地图——立足地图 进行复习。

3、“考什么” 那么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都考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2009年的中考说明,看一下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考试内容。(课件出示2009年的中考说明) 师:其实无论是大洲,还是地区,还是国家,考试内容都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亚洲和欧洲为例,对其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课件回到中考说明中)即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湖状况。 (出示课件) 二、“有的放矢”——怎么办? [过渡]我们首先要知道亚洲和欧洲什么样?(课件出示目标二)——会识别亚洲和欧洲的轮廓。 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请问哪幅图表示的是亚洲?哪幅图表示的是欧洲(课件出示几幅大洲图) 生:回答 (对亚洲和欧洲的轮廓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么) 2、(出示目标)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分析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湖方面的特点,从而掌握分析区域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状况的方法。 请咱们同学,打开学案看左侧的表格,请你快速完成表格中亚洲的部分,即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和主要湖泊(利用好你课本中的图,你可以与同学讨论着来完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学,也可以直接问我。) 完成后,找学生说答案,教师归纳切入点。 (一)位置 1、海陆位置: 师问:海陆位置你是怎么写的,找位同学说说?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找一位学生说) 师小结:(课件出示答案及切入点)海陆位置,海即周围的大洋,陆即周围的的大洲。 2、纬度位置: 师问:纬度位置找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被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穿过;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初中地理_第二章欧洲西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六三制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欧洲西部3》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名称、位置及首都; 2.了解欧洲西部发达的旅游业; 3. 熟悉本区主要的旅游资源或景点的分布。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的国家名称、位置及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问题与相关地图)。 2.学生准备:先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然后根据老师设计的旅游路线分组查找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看。师: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地区?(学生回答)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虽然我们目前不能亲身体验,但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进行网上虚拟旅游。首先带上我们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出示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三、出示旅游路线(设计意图:即考虑了实际情况,又为下一步分组查找资源分布做准备) 四、学生分组搜索各国旅游景点并做好记录。 1、挪威瑞典芬兰: 2、英国: 3、西班牙法国: 4、瑞士荷兰德国: 5、荷兰奥地利意大利: 6、希腊:

五、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欧洲西部旅游景点众多,通过此活动启发学生兴趣,容易记忆) 六、当堂检测(欧洲旅游知识竞赛) (一)轻松入门 1.欧洲西部旅游业繁荣,欧洲三大旅游国是哪些国家? 2.参加盛大的啤节应去哪个国家? 3.欧洲西部著名的工业大国有() A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B法国英国荷 兰丹麦C瑞士瑞典挪威丹麦D德国西班牙意大利 4.有关欧洲西部农业正确的是()A欧洲西部工业发达,农牧业落后B欧洲西部 农业发达,所占比重较大C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种植业落后D法国英国荷兰丹麦都有发达的农业 (二)快乐晋级,读图填空。 读欧洲西部图。图中数字所代表的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若按下列要求进行旅游活动,应该选择图中数字中的哪一地点? ⑴船游览峡湾并观看午夜太阳,应选择__处。 ⑵观埃菲尔铁塔,访问蓬皮杜艺术中心,应选择____处。 ⑶音乐之都欣赏盛大的音乐会,应选择__处。 ⑷地中海沙滩上享受灿烂的阳光后,再去观看斗牛比赛,应选择____处。 ⑸古城威尼斯,参观罗马古迹,应选择___处。 (三)找茬游戏 以下是山东肥城的小芳昨晚与远在伦敦的露西在QQ上的一段对话。你能找出其中的错误吗? 小芳:你好!虽然我们同属于一个大洲但我们却相隔遥远。我们这里全年温和湿润,你若能来我们这里做客我一定请你吃我们这里的特色小吃牛羊肉和乳制品。 露西:我们这里西临太平洋,夏季高温多雨,不过现在正秋风习习。欢迎您能来我们国家做客,你会在我们国家里看到艾菲尔铁塔、观看到午夜的太阳、享受地中海的阳光沙滩,希望你能来玩。 七、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能列举出我们肥城市有哪些旅游资源吗?请你给我们做一个小导游。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亚洲及欧洲(含答案) 学案

欧洲及亚洲 班级:组别:组号:姓名: 第二课时 预习思考 (小提示:请拿着你的笔,在书本上勾圈点画) 预习课本P7图6-9,完成: 1.说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哪种气候类型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 合作探究 结合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共11种气候,仅亚洲就有10种,这说明亚洲气候有何特点?亚洲唯一缺少的是那种气候类型?

2.亚洲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各地年降水量差异也很显著,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3.欧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有什么特点? 4.亚洲因地域辽阔,沿海和内陆的干湿差异悬殊,但总体来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 5.季风气候显著是亚洲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亚洲的东部分布有哪两种季风气候?亚洲的南部分布有哪种季风气候?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对于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 A.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大多数气候都有分布; B.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C.季风气候显著; D.大陆性气候显著; E。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有关亚洲的是:,有关欧洲的是:

【答案】 【预习思考】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合作探究】 1.亚洲气候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2.亚洲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主要是纬度因素的影响; 各地年降水量差异也很显著,主要是海陆因素的影响 3.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5.亚洲的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南部:热带季风气候 【基础自测】 1.ACD,BE

欧洲西部教案

第四节欧洲西部 一、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和相关资料分析本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记忆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设计旅游路线,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畜牧业的关系; 欧洲西部发达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欧洲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畜牧业和园艺业 课程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那么,我们的一日三餐都吃什么呢?馒头,面条,米饭……那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们和我们的饮食习惯一样吗?下边我们来看一看欧洲人的餐桌。(出示图片欧洲人的餐桌) 与我们的饮食习惯不同,多数欧洲人爱吃牛肉、喝牛奶,他们的餐桌上常见牛排、奶油、乳酪。这种饮食习惯与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

转承过渡: (出示组图,介绍欧洲西部的大草场、美丽的花卉以及部分国家在世界上享有的美誉) 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这是欧洲西部的大草场,面积广大,牧草茂盛,被称为“绿色的金子”,足可以看出欧洲西部畜牧业的发达。不仅如此,欧洲西部的园艺业驰名世界,比如荷兰的花卉种植业名满天下,有“郁金香王国”的美誉;法国大面积的薰衣草田,更增添了法国的浪漫气息。从这些图片中,我们看到了欧洲西部的美丽,但是有同学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这些是在欧洲西部呢,我们的家乡可不可以发展这样的畜牧业和园艺业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欧洲西部,去看一看它的畜牧业和园艺业,一起来寻找原因。(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欧洲西部的学习热情。) 在刚才的问题中有同学提到了气候,没错,欧洲西部发达的畜牧业和园艺业就得益于欧洲西部的气候。 回忆知识:在活动课认识欧洲中我们知道了欧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它的北、西、南三面环海,而且欧洲西部常年盛行西风,加之在地形分布上南北为山脉,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便于大西洋水汽深入内陆,使得欧洲西部具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出示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分布图) 读图,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在欧洲西部的分布? 转承过渡:在这幅图中,给了两个城市,一个是荷兰的港口城市鹿特丹,另一个是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它们是欧洲西部两种气候类型的代表城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它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看一看它们各自的气候特点。 读图归纳: 1、观察鹿特丹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一说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利影响,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 学生读图共同得出: 我们看鹿特丹的气温曲线,最低月气温在0℃以上,最高月气温在20℃一下,全年气候温和,再看降水量柱状图,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所以温带海洋性的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多雨。 请大家想一下我们每年麦子收割时候的天气状况,分析:欧洲西部全年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后期成熟。但是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大部分的牧场全年可以放牧,适合发展畜牧业,加上我们之前说过的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城市集中,人口稠密,对肉类及奶制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 2、观察罗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一说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利影响,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

亚洲及欧洲(气候)导学案(湘教版)

NO:12--003班级姓名组名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气候)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亚洲和欧洲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2.理解地理位置、地形分布等因素对亚洲、欧洲气候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 【自主学习】 任务一: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1)气候类型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影响的因素为、等。 (2)气候的性特征显著。 原因: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影响的因素主要为。 (3)气候的显著。 原因: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洋,差异特别显著。亚洲的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影响的主要因素为。 任务二: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气候深受洋的影响。 (1)以气候为主; (2)性特征显著; (3)气候和气候分布典型。 2.原因: ①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 ②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绝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③大部分位于北纬之间,终年盛行来自洋的温暖湿润的。 ④沿岸有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⑤山脉多走向,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3.读图1—10可知,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气温年较差越来越,降水量越来越,原因是距海越来越远,气候由性向性转变。 【合作探究】

夏季风陆地海洋 风总是从温度处吹向温度处,从气压处吹向气压处。 2.读下图亚洲季风气候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表示____季,图B表示____ 季。能给亚洲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是图 (2)亚洲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 冬季气温均高于0℃ B. 年降水量较少 C. 冬季寒冷干燥 D. 雨热同期 【课堂检测】 1.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2.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区域,其形成原因不包括()A常年受海洋上的西风的影响B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阿尔卑斯山脉南北走向,有利于水汽深入内陆。D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较近。 3.下列大洲中,地跨寒、温、热三带的是() A亚洲 B 欧洲C南美洲D非洲 4.在欧洲分布最广泛,而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5.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最典型,是因为() A纬度跨度大B经度跨度大C海陆差异大D地形复杂多样 6.下列不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B大陆性特征显著C季风气候显著D冬暖夏凉7.下列亚洲各气候类型中,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8.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气候外各种气候类型都有。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9.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气候()。

初中地理_《欧洲西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 重难点重难点: 结合欧洲西部地形和气候特征,综合 分析本区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2、记住欧洲西部主要旅游资源的分 布,分析旅游业繁荣的原因。明确本节重难点了解本节 课的学习 重难点 (27 分 钟) 一、位置与范围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三、繁荣的旅游业 一、位置与范围 请同学们在“欧洲地形图”上找 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 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冰岛、 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波罗的海、 北海、比斯开湾、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西部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 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请 同学们找出这些国家。 【过渡】欧盟现在是世界上最大 的经济联合体,它总的国民生产总值 甚至超过了超级大国—美国。现在已 经有27个成员国,大部分国家属于 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和农业水平很 高。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阅读教材P55页内容,找出欧洲 西部工业发达的国家有哪些? 阅读教材P56页“欧洲部分国家 的特色产业”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 家的特色产业。 三、繁荣的旅游业 出示地图册中欧洲西部旅游景 点分布图,请同学们看图说出这些景 点分布的国家。 【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 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 (一)位置与范围 1)纬度位置:大部分在 -- 之间,图中位于“冰岛”北部的虚 线是() (A北回归线、B北 极圈)。主要地处(低、中、高) 纬度和带。 2)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部, 北邻、南临、西 临,东与大陆相连。 3)半球位置:(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4)本区有两大平原, __________ 平原、__________平原。 5)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 流是__________河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工业 1、该地区的工业大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牧业发达的国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挪威的___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 位。 4、特色产业:瑞士被称为 “”;丹麦畜牧 强调易错 字 对照地图 记忆国家

201x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案1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学习,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学习重点 描述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 区时和日期换算。 自主学习 1.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 (2)读书本6-2“亚欧大陆轮廓图”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亚洲的海陆位置 读课本图6-1,说出亚洲东面、南面、北面分别濒临的大洋,找出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3.完成课本P3活动。 课堂检测 1.亚洲东临的大洋和北临的大洋分别是() A.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2.关于亚洲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B.亚洲的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C.亚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D.赤道经过亚洲的中部 3.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B.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16°的地方时 C.北京时间就是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D.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4.当北京时间是xx年1月1日13点时,日本(东九区)是几点() A.14点 B.12点 C.10点 D.8点 5.当你从东十二区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你的手表上的时间应该作如下调整() A.钟点不变日期减去一天 B.日期不变钟点拨慢一小时 C.钟点不变日期加上一天 D.日期不变钟点拨快一小时 6.当北京时间是3月3日8:00点时,纽约(西五区)是几点() A.3月3日9:00 B.3月3日2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