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

绪论——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 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得以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
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环境是机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机体所面临的环境包括外环境和 内环境。
一、外环境与适应
外环境是整个机体生存的环境,对人类而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 机体也不断地做出反应,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类不但有被动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还有客观地认识环境和能动地改 造环境的能力。
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二、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内环境是指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简称稳态。它是 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机体的生存过程中,内环境稳态总是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学基础
3/17/2019
1
生理学基础
1
2
绪论 细胞的基本功能 血液 血液循环 呼吸 消化与吸收
4 3 5
7 6 4 3 5
3
4
5
6
生理学基础
7
能量代谢与体温
4 3 5
8
9
肾的排泄
感觉器官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 内分泌
4 3 5 4 3 5
10
11
12
生殖
生理学基础
1
绪论
7 6
绪论——第一节——概述

2024版中职生理学基础课件《呼吸概述肺通气》

2024版中职生理学基础课件《呼吸概述肺通气》

肺通气量及影响因素
肺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常用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肺活量 等指标表示。
影响因素
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胸廓和肺的顺应性、气道阻力以及呼吸肌的收缩力等均 可影响肺通气量。其中,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是影响肺通气量的主要因素。
03
气体交换与运输
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管和支气管
由软骨环支撑,保持通畅,并 有纤毛摆动清除异物。
肺部的结构与功能
肺泡
是肺的基本单位,由单层上皮细 胞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
场所。
肺泡壁
薄而富有弹性,有利于气体的扩 散和交换。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 定性,防止肺泡萎陷。
肺间质
包括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支 持肺的代谢和功能。
体液调节
通过血液中的气体分压、pH值等变化,刺激化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调节。
协同作用
神经和体液调节相互配合,确保呼吸运动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例如,在运 动时,神经调节加快呼吸频率和深度,同时体液调节通过增加氧运输和二氧化碳排出,满足 机体代谢需求。
05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通过呼吸运动使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之间进行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 外。
组织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血液将氧气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气体运输方式及途径
氧气运输
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 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运输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以碳酸氢盐 的形式运输,部分以溶解状态运输。

18673_生理学基础(第4版)绪论电子课件中职高教版

18673_生理学基础(第4版)绪论电子课件中职高教版

2024/1/25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5
32
组织换气
指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也 称内呼吸。
2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
2024/1/25
氧的运输
氧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是以氧合 血红蛋白(HbO2)的形式进行 。
二氧化碳的运输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是 以碳酸氢盐(HCO3-)的形式进 行。
23
呼吸运动的调节
2024/1/25
16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内电位负于膜外,形成跨膜电位。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跨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动 作电位。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动节律性指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 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传导性指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兴奋性指心肌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收缩性指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发生收缩反应的能力。
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呼吸节律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 经细胞群,位于延髓和桥脑等部位。
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中枢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自动节律性的呼吸 运动。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包括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以及防御性呼吸反射等。
24
06 消化和吸收
2024/1/25
25
02
生理学对医学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研究,生理学可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
归的规律,为医学提供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依据。同时,生理学还可以指
导医学实践,帮助医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三章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三章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三章
目录
• 细胞基本功能与生理概述 • 神经系统与肌肉组织生理 • 血液成分与循环系统生理 •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过程 • 消化系统与营养吸收 •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01 细胞基本功能与 生理概述
细胞膜结构与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结构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具有流动性,是细胞内外环境的分 界线。
胃腺
分泌胃液,包括盐酸、 胃蛋白酶等,促进蛋白
质消化。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 化酶,分解糖、脂肪和
蛋白质。
肝脏和胆囊
肝脏分泌胆汁,储存于 胆囊,促进脂肪消化和
吸收。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和机制
糖吸收
主要在小肠进行,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方式进入血液。
脂肪吸收
主要在小肠进行,通过乳化、水解和被动扩散方式进入血 液和淋巴。
指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室温在20~25℃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率。
影响因素
包括体表面积、年龄、性别、内分泌、体温和营养状况等。
临床应用
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对于评估甲状腺功能、诊断甲状腺疾病等具有重 要意义。
体温恒定机制及调节方式
体温恒定机制
人体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通过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调节方式
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皮肤血流 量、汗腺分泌等;体液调节主要通过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影响产热和散热过程。
临床应用
对体温的监测和调节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如高热病人的降温处理、低温病人的保暖 措施等。
发热原因和处理方法
发热原因
发热是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病理性体温升高。常见原因包括感染、炎 症、肿瘤等。

生理学课件全套课件

生理学课件全套课件

神经组织
传导功能
神经组织具有传导功能,能够将 信息从感受器传递到效应器,实
现神经调节。
感觉功能
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如光 、温度、压力等,并将信息传递给 大脑。
控制功能
神经组织能够控制肌肉和腺体的活 动,实现身体的自主运动和调节。
04
器官与系统的基本功能
运动系统
骨骼组成
人体的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 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支架。
男性生殖系统
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阴囊等。 睾丸产生精子,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前列 腺分泌前列腺液,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女性生殖系统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产生卵子,输 卵管输送卵子,子宫为胚胎提供营养和保护,阴道为性 交和分娩提供通道。
受精、着床与胚胎发育过程
生理学课件全套课件
汇报人:
202X-12-22
目录
• 绪论 •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组织的基本功能 • 器官与系统的基本功能 • 人体功能调节与稳态维持 • 生殖与发育生理学基础
01
绪论
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定义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任务
揭示生物体各器官、系统以及整体的功能活动规 律,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03
组织的基本功能
上皮组织
01
02
03
保护作用
上皮组织覆盖在身体表面 和体内各种管腔器官的内 表面,具有保护作用。
吸收功能
上皮组织具有吸收功能, 能够吸收物质和传递信息 。
分泌功能
上皮组织能够分泌各种物 质,如消化酶、激素等, 参与调节生理过程。

最新生理学中职最新版精品课件-2024鲜版

最新生理学中职最新版精品课件-2024鲜版
突触传递的过程
突触传递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 膜受体的结合以及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等步骤。
10
感觉器官结构和功能特点
01
感觉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它们分别负责接收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类型的刺激。
2024/3/28
2024/3/28
28
肾脏结构和基本单位——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脏结构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 球是血液过滤的主要场所。
2024/3/28
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小球通过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小分子物质等 滤出,形成原尿。滤过膜具有一定的孔径和电荷选择性,可 阻止大分子物质和带负电荷的物质通过。
心脏位置、形态与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左右略 扁的圆锥体,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有四个腔室,分别为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位于心肌内能 够产生和传导冲动的特殊心肌细 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 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 支和Purkinje纤维等。
2024/3/28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 能。收缩期时,心室肌收缩,心 室内压力升高,推动血液进入动 脉;舒张期时,心室肌舒张,心 室内压力降低,静脉血液回流至 心脏。
14
血管类型、分布及调节机制
血管三种类型。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负责将血液 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人体平衡觉主要由内耳的前庭系统完 成。前庭系统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 分,分别负责感受头部角加速度和直 线加速度的变化。当头部位置或运动 状态发生变化时,前庭系统将刺激信 号传递给大脑皮层进行识别,从而维 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波活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 觉投射系统;痛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递质与受 体;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兴奋由神经 向肌肉的传递;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 件反射。 3.了解: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脊髓的感觉 传动功能;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 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 节;脑电图;觉醒和睡眠。
2 效应不同: 兴奋性/抑制性突触
3 媒介物性质不同: 化学性/电突触
(3)突触传递的过程 (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
去极化 前膜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
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释

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
与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后膜上某
些离子通道开放
某些离子进入胞

快速:递质囊泡,分泌颗粒
顺向运输
轴浆运输 (胞体到末梢) 慢速:微管和微丝
逆向运输:末梢到胞体,如神经生长因子、 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分类: ⑴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2 基本功能: ⑴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的作用 ⑵修复和再生作用 ⑶免疫应答作用 ⑷形成髓鞘和屏障的作用 ⑸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⑹维持细胞外K+离子浓度 (7)参与某些活性物质代谢

生理学中职课件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中职课件第三章血液

2024/1/25
23
贫血类型及发生机制
01
02
03
04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 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巨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 致DNA合成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 血细胞减少。
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导致贫血 。
2024/1/25
24
白血病发生原因和分类
微循环的组成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 液循环,主要由微动脉、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等部分组成。
微循环的功能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 换的场所,具有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参与血液和组织液的回流,以及维持 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22
05
血液疾病生理基础
蛋白质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具有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物质和 参与免疫应答等作用。
糖类
以葡萄糖为主,是机体主要的供能物 质之一。
2024/1/25
脂类
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参 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和细胞膜的构成。
无机盐
如钠、钾、钙、镁等,维持血液的酸 碱平衡和渗透压稳定。
激素和酶
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2024/1/25
27
06
实验诊断在血液学中 应用
2024/1/25
28
常见实验诊断方法介绍
01
02
03
血液常规检查
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 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计 数和形态学观察,了解血 液的基本情况。
2024/1/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