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生理学 中职PPT学习教案

❖中 段 : 相 当 于Po2为 40~6 0mmHg之 间的区 段,比 较陡直 ,反映 了HbO 2释放O 2的特点 。即P o2在这个 范围内 稍有降 低,血 氧饱和 度出现 较明显 的下降 ,释放 出的O 2供组织 代谢利 用。
❖下 段 : 相 当 于Po2为 15~4 0mmHg之 间的区 段最陡 ,也是 HbO2释 放O2的 部分, 表明P o2稍有降 低,血 氧饱和 度将大 幅度下 降,释 放出更 多的O 2以满足 机体活 动增强 时对O 2的需要 。
生理学 中职
会计学
1
章目录
1 肺通气 2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3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1页/共47页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肺通气的动力 ❖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和生理意义 ❖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血液中PO2、PCO2和〔H+〕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难点
❖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和生理意义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作用和生理意义 ❖血液中PO2、PCO2和〔H+〕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11页/共47页
(1)胸膜腔负压形成原因:与作用于胸膜腔上的 两种力有关 :一是肺内压;二是肺回缩力。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以大气压为零。)
(2)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气胸
维持肺扩张状态,有利于肺通气。 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和淋 巴液回流.
第10页/共47页
2.胸膜腔和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胸膜的脏层和壁层在肺门处相互延续 形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 特点:密闭、无气体,但有少量浆液。 ❖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过测量发 现,在平静呼吸过程中,始终低于大气压, 称为负压。并随呼吸过程发生周期性变化。 平静吸气末为-10~-5mmHg,平静呼气末为-5 ~3mmHg.
❖下 段 : 相 当 于Po2为 15~4 0mmHg之 间的区 段最陡 ,也是 HbO2释 放O2的 部分, 表明P o2稍有降 低,血 氧饱和 度将大 幅度下 降,释 放出更 多的O 2以满足 机体活 动增强 时对O 2的需要 。
生理学 中职
会计学
1
章目录
1 肺通气 2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3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1页/共47页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肺通气的动力 ❖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和生理意义 ❖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血液中PO2、PCO2和〔H+〕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难点
❖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和生理意义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作用和生理意义 ❖血液中PO2、PCO2和〔H+〕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11页/共47页
(1)胸膜腔负压形成原因:与作用于胸膜腔上的 两种力有关 :一是肺内压;二是肺回缩力。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以大气压为零。)
(2)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气胸
维持肺扩张状态,有利于肺通气。 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和淋 巴液回流.
第10页/共47页
2.胸膜腔和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胸膜的脏层和壁层在肺门处相互延续 形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 特点:密闭、无气体,但有少量浆液。 ❖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过测量发 现,在平静呼吸过程中,始终低于大气压, 称为负压。并随呼吸过程发生周期性变化。 平静吸气末为-10~-5mmHg,平静呼气末为-5 ~3mmHg.
生理学课件全套PPT课件

(1)概念 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小的物质,在膜 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 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分类
①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②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Na+]o >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机 体 的 内 环 境 第三节 生 理 功 能 的 调 节 第四节 体 内 的 控 制 系 统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概念、任务与学习方法
(一)概念 生理学(physiology) 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 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 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疾病情况下,身体发生的变化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整体水平: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极其分布 体液:体内含有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 fluid)。 分布:细胞内液:约2/3,占体重40%。
(2)特点
①扩散速率高 ②无饱和性
③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④不需消耗能量 ⑤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温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关, 用扩散通量(mol or mol数/min.cm2)表示。
(3)转运的物质
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类固 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①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②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Na+]o >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机 体 的 内 环 境 第三节 生 理 功 能 的 调 节 第四节 体 内 的 控 制 系 统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概念、任务与学习方法
(一)概念 生理学(physiology) 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 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 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疾病情况下,身体发生的变化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整体水平: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极其分布 体液:体内含有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 fluid)。 分布:细胞内液:约2/3,占体重40%。
(2)特点
①扩散速率高 ②无饱和性
③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④不需消耗能量 ⑤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温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关, 用扩散通量(mol or mol数/min.cm2)表示。
(3)转运的物质
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类固 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生理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生理学全套ppt课件 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细胞的基本功能 • 血液 • 循环系统 • 呼吸系统 • 消化系统 • 能量代谢与体温
01 绪论
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定义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规律的科学,包括细胞、组织、器 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研究。
任务
揭示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过程、机制及其调节方式,为医学 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输血原则
在输血前需进行严格的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遵循同型输血原则。对于某些特 殊情况,如稀有血型患者或紧急情况下无法找到同型血源时,可采用其他输血 策略如自体输血、异型输血等。
04 循环系统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一 次和舒张一次,分别构成心房或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
01
02
03
细胞膜组成
脂质双层、膜蛋白、糖类 等
细胞膜功能
物质转运、信息传递、能 量转换、细胞识别等
膜受体与信号转导
受体类型、信号转导途径、 生理意义等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01
02
03
04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转运方式、特点与 实例
经通道易化扩散
离子通道类型、特点与实例
经载体易化扩散
葡萄糖等物质的转运方式、特 点与实例
节、冠状动脉的代谢性调节等。
05 呼吸系统
肺通气原理
1 2
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完 成吸气与呼气。
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关系 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吸气,高于大气压时呼气。
3
胸膜腔内压的形成 胸膜腔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有利于肺的 扩张。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细胞的基本功能 • 血液 • 循环系统 • 呼吸系统 • 消化系统 • 能量代谢与体温
01 绪论
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定义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规律的科学,包括细胞、组织、器 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研究。
任务
揭示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过程、机制及其调节方式,为医学 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输血原则
在输血前需进行严格的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遵循同型输血原则。对于某些特 殊情况,如稀有血型患者或紧急情况下无法找到同型血源时,可采用其他输血 策略如自体输血、异型输血等。
04 循环系统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一 次和舒张一次,分别构成心房或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
01
02
03
细胞膜组成
脂质双层、膜蛋白、糖类 等
细胞膜功能
物质转运、信息传递、能 量转换、细胞识别等
膜受体与信号转导
受体类型、信号转导途径、 生理意义等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01
02
03
04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转运方式、特点与 实例
经通道易化扩散
离子通道类型、特点与实例
经载体易化扩散
葡萄糖等物质的转运方式、特 点与实例
节、冠状动脉的代谢性调节等。
05 呼吸系统
肺通气原理
1 2
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完 成吸气与呼气。
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关系 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吸气,高于大气压时呼气。
3
胸膜腔内压的形成 胸膜腔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有利于肺的 扩张。
生理学课件全套课件

神经组织
传导功能
神经组织具有传导功能,能够将 信息从感受器传递到效应器,实
现神经调节。
感觉功能
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如光 、温度、压力等,并将信息传递给 大脑。
控制功能
神经组织能够控制肌肉和腺体的活 动,实现身体的自主运动和调节。
04
器官与系统的基本功能
运动系统
骨骼组成
人体的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 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支架。
男性生殖系统
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阴囊等。 睾丸产生精子,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前列 腺分泌前列腺液,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女性生殖系统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产生卵子,输 卵管输送卵子,子宫为胚胎提供营养和保护,阴道为性 交和分娩提供通道。
受精、着床与胚胎发育过程
生理学课件全套课件
汇报人:
202X-12-22
目录
• 绪论 •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组织的基本功能 • 器官与系统的基本功能 • 人体功能调节与稳态维持 • 生殖与发育生理学基础
01
绪论
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定义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任务
揭示生物体各器官、系统以及整体的功能活动规 律,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03
组织的基本功能
上皮组织
01
02
03
保护作用
上皮组织覆盖在身体表面 和体内各种管腔器官的内 表面,具有保护作用。
吸收功能
上皮组织具有吸收功能, 能够吸收物质和传递信息 。
分泌功能
上皮组织能够分泌各种物 质,如消化酶、激素等, 参与调节生理过程。
2024版中职生理学课件《呼吸概述与肺通气》

最大通气量及其影响因素
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是指在尽力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它反映了单 位时间内肺脏的最大扩张和最大回缩的幅度与速度,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综合指标。
影响因素
最大通气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胸廓的完整性和呼吸肌的力量、气道的通畅程度、 肺组织的弹性以及呼吸中枢的兴奋性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减弱或阻塞都会使最大
呼吸调节机制
• 化学感受性反射:是指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呼吸中枢兴奋或抑制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能感受血液中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H+浓度升高的刺激。
• 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肺扩张反射是肺充气或肺血流量增加时,抑制吸气中枢,使吸气 转为呼气,或抑制吸气动作的产生。肺萎陷反射是肺放气或肺血流量减少时,兴奋吸气中枢,引起吸气动作。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 于胸腔内,左右各一, 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 肺实质包括肺内各级支 气管和肺泡,肺间质包 括结缔组织、血管、淋
巴管和神经等。
胸膜腔和胸膜
胸膜腔是脏层胸膜和壁 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隙, 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 作用。胸膜分为脏层胸 膜和壁层胸膜两部分。
呼吸肌
包括膈肌、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和胸锁乳突肌 等,通过收缩和舒张引 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 小,从而完成呼吸运动。
呼吸过程及意义
呼吸过程
呼吸过程包括肺通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个环节。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组织换 气是指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意义
呼吸为机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同时,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也为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提供了 必要的能源。
最新生理学中职最新版精品课件-2024鲜版

突触传递的过程
突触传递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 膜受体的结合以及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等步骤。
10
感觉器官结构和功能特点
01
感觉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它们分别负责接收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类型的刺激。
2024/3/28
2024/3/28
28
肾脏结构和基本单位——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脏结构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 球是血液过滤的主要场所。
2024/3/28
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小球通过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小分子物质等 滤出,形成原尿。滤过膜具有一定的孔径和电荷选择性,可 阻止大分子物质和带负电荷的物质通过。
心脏位置、形态与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左右略 扁的圆锥体,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有四个腔室,分别为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位于心肌内能 够产生和传导冲动的特殊心肌细 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 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 支和Purkinje纤维等。
2024/3/28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 能。收缩期时,心室肌收缩,心 室内压力升高,推动血液进入动 脉;舒张期时,心室肌舒张,心 室内压力降低,静脉血液回流至 心脏。
14
血管类型、分布及调节机制
血管三种类型。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负责将血液 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人体平衡觉主要由内耳的前庭系统完 成。前庭系统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 分,分别负责感受头部角加速度和直 线加速度的变化。当头部位置或运动 状态发生变化时,前庭系统将刺激信 号传递给大脑皮层进行识别,从而维 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突触传递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 膜受体的结合以及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等步骤。
10
感觉器官结构和功能特点
01
感觉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它们分别负责接收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类型的刺激。
2024/3/28
2024/3/28
28
肾脏结构和基本单位——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脏结构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 球是血液过滤的主要场所。
2024/3/28
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小球通过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小分子物质等 滤出,形成原尿。滤过膜具有一定的孔径和电荷选择性,可 阻止大分子物质和带负电荷的物质通过。
心脏位置、形态与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左右略 扁的圆锥体,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有四个腔室,分别为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位于心肌内能 够产生和传导冲动的特殊心肌细 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 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 支和Purkinje纤维等。
2024/3/28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 能。收缩期时,心室肌收缩,心 室内压力升高,推动血液进入动 脉;舒张期时,心室肌舒张,心 室内压力降低,静脉血液回流至 心脏。
14
血管类型、分布及调节机制
血管三种类型。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负责将血液 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人体平衡觉主要由内耳的前庭系统完 成。前庭系统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 分,分别负责感受头部角加速度和直 线加速度的变化。当头部位置或运动 状态发生变化时,前庭系统将刺激信 号传递给大脑皮层进行识别,从而维 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第五章 生理学 中职最新版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两种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为主) (一)氧的运输
1.物理溶解:仅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1.5%。 2.化学结合:指O2与Hb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 是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98.5%。
实用文档
Hb + O2 PO2高的肺部
PO2低的组织
①减小了肺的弹性阻力,使肺容易扩张,保证肺通 生理意义 气的顺利进行。
②避免肺毛细血管中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防止 肺水肿的发生
实用文档
(2)肺的弹性回缩力
❖肺组织含弹性纤维,肺扩张时弹性纤维会产生回缩力。在 一定范围内,肺被扩张得越大,弹性回缩力越大,肺弹性阻 力也越大。反之,就越小。 ❖肺和胸廓弹性阻力的大小通常用顺应性来表示,顺应性与弹 性阻力成反比关系。 2.非弹性阻力:主要指气道阻力。其大小与呼吸道口径、气流 速度和气流形式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呼吸道的口径。它与呼吸 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实用文档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受血液Pco2、pH值和温度等影 响
正常(B图) ✓pH ↑ 或 Pco2 ↓ ,温度↓, 氧解离曲线左移(A图) ✓Pco2↑、pH↓和温度↑, 使氧解离曲线右移(C图)
实用文档
(二) 二氧化碳的运输
1.物理溶解:约占5%。 2.化学结合:CO2的化学结合形式有两种 (1)碳酸氢盐占88%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占7%
(三)脑桥
❖在脑桥前部有呼吸调整中枢,该中枢的神经元与延髓呼吸 中枢之间有双向联系。
✓作用: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 ✓正常呼吸节律是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共同活动形成的。
实用文档
(四)大脑皮质
❖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意识地暂时屏气,或随意控制呼 吸运动的深度与频率,也可由条件反射或情绪改变而引起 吸运动变化,这些都是在大脑皮质的控制下进行的。
❖两种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为主) (一)氧的运输
1.物理溶解:仅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1.5%。 2.化学结合:指O2与Hb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 是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98.5%。
实用文档
Hb + O2 PO2高的肺部
PO2低的组织
①减小了肺的弹性阻力,使肺容易扩张,保证肺通 生理意义 气的顺利进行。
②避免肺毛细血管中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防止 肺水肿的发生
实用文档
(2)肺的弹性回缩力
❖肺组织含弹性纤维,肺扩张时弹性纤维会产生回缩力。在 一定范围内,肺被扩张得越大,弹性回缩力越大,肺弹性阻 力也越大。反之,就越小。 ❖肺和胸廓弹性阻力的大小通常用顺应性来表示,顺应性与弹 性阻力成反比关系。 2.非弹性阻力:主要指气道阻力。其大小与呼吸道口径、气流 速度和气流形式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呼吸道的口径。它与呼吸 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实用文档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受血液Pco2、pH值和温度等影 响
正常(B图) ✓pH ↑ 或 Pco2 ↓ ,温度↓, 氧解离曲线左移(A图) ✓Pco2↑、pH↓和温度↑, 使氧解离曲线右移(C图)
实用文档
(二) 二氧化碳的运输
1.物理溶解:约占5%。 2.化学结合:CO2的化学结合形式有两种 (1)碳酸氢盐占88%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占7%
(三)脑桥
❖在脑桥前部有呼吸调整中枢,该中枢的神经元与延髓呼吸 中枢之间有双向联系。
✓作用: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 ✓正常呼吸节律是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共同活动形成的。
实用文档
(四)大脑皮质
❖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意识地暂时屏气,或随意控制呼 吸运动的深度与频率,也可由条件反射或情绪改变而引起 吸运动变化,这些都是在大脑皮质的控制下进行的。
生理学中职课件第三章血液

2024/1/25
23
贫血类型及发生机制
01
02
03
04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 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巨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 致DNA合成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 血细胞减少。
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导致贫血 。
2024/1/25
24
白血病发生原因和分类
微循环的组成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 液循环,主要由微动脉、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等部分组成。
微循环的功能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 换的场所,具有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参与血液和组织液的回流,以及维持 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22
05
血液疾病生理基础
蛋白质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具有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物质和 参与免疫应答等作用。
糖类
以葡萄糖为主,是机体主要的供能物 质之一。
2024/1/25
脂类
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参 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和细胞膜的构成。
无机盐
如钠、钾、钙、镁等,维持血液的酸 碱平衡和渗透压稳定。
激素和酶
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2024/1/25
27
06
实验诊断在血液学中 应用
2024/1/25
28
常见实验诊断方法介绍
01
02
03
血液常规检查
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 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计 数和形态学观察,了解血 液的基本情况。
2024/1/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活动能协调一致,保持其自身的稳态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 是因为机体具有比较完备的调节机制,它能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其调节的 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一、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一)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 2.反射类型 (1)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3.调节特点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并具有高度的协调和整合功能。 所以,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 进行的。因此,要阐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 必须首先从细胞生理开始学习。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执行不同的功能,但许多 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共同的。本章主要介绍细胞具有的共同的基本功能,包括细 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对生命活动的研究需要从整体、器官和系统、 细胞和分子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进行。 1.器官和系统水平 2.细胞和分子水平 3.整体水平 (三)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生理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整体的、动态的、对立统一 的观点去看待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来综合观 察和理解机体的生命活动。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三)主动转运 (四)出胞与入胞
对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可通过出胞和入胞进行转运。 1.出胞 出胞是指细胞内的大分子或团块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2.入胞 入胞指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或 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体液调节 1.基本方式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其化 学物质主要是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体液调节可分为全身性和 局部性两种方式。 (1)全身性体液调节: (2)局部性体液调节: 2.调节特点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三)自身调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生物膜,也称为质膜。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1.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具有以下特征: ①特异性: ②饱和现象: ③竞争性抑制:
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二、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内环境是指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简称稳态。它是
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机体的生存过程中,内环境稳态总是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负反馈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二)正反馈 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
生理学基础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534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学习目标 1.熟悉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2.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3.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 适应性反应。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不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改变等。自 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生理 功能的调节具有一定意义。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实际上为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根据反馈信息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类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一)受体与配体 受体是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们能选择性地与激素等化学物质 相结合,而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 配体是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效应的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和药物 等。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可逆性等特点。 (二)受体的功能 受体的功能一是能识别和结合体液中配体;二是能转发化学信息。受体与激素 等化学物质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在Mg2+的共同催化下,细胞内的ATP 被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cAMP可激活细胞内许多酶系统,产生生理效 应。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生命活 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阐明各种生理 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
绪论——第一节——概述
(一)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1.动物实验
通常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类。 2.人体实验 (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
生理学基础
1 绪论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534
3 血液
4
血液循环
7 6
5 呼吸
6 消化与吸收
534
绪论——第一节——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 2.掌握内环境及其稳态。 3.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4.熟悉正反馈与负反馈。 5.了解生理学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任务
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 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一)刺激
(二)反应 (三)兴奋性的指标
绪论——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 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得以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
学习中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思 维和动手能力。
绪论——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多种多样,生物学家通过对各种生物体的研究,发现生命活动至 少有三种特,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
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环境是机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机体所面临的环境包括外环境和 内环境。
一、外环境与适应
➢ 外环境是整个机体生存的环境,对人类而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 机体也不断地做出反应,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人类不但有被动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还有客观地认识环境和能动地改 造环境的能力。
一、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一)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 2.反射类型 (1)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3.调节特点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并具有高度的协调和整合功能。 所以,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 进行的。因此,要阐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 必须首先从细胞生理开始学习。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执行不同的功能,但许多 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共同的。本章主要介绍细胞具有的共同的基本功能,包括细 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对生命活动的研究需要从整体、器官和系统、 细胞和分子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进行。 1.器官和系统水平 2.细胞和分子水平 3.整体水平 (三)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生理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整体的、动态的、对立统一 的观点去看待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来综合观 察和理解机体的生命活动。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三)主动转运 (四)出胞与入胞
对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可通过出胞和入胞进行转运。 1.出胞 出胞是指细胞内的大分子或团块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2.入胞 入胞指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或 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体液调节 1.基本方式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其化 学物质主要是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体液调节可分为全身性和 局部性两种方式。 (1)全身性体液调节: (2)局部性体液调节: 2.调节特点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三)自身调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生物膜,也称为质膜。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1.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具有以下特征: ①特异性: ②饱和现象: ③竞争性抑制:
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二、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内环境是指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简称稳态。它是
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机体的生存过程中,内环境稳态总是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负反馈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二)正反馈 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
生理学基础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534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学习目标 1.熟悉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2.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3.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 适应性反应。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不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改变等。自 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生理 功能的调节具有一定意义。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实际上为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根据反馈信息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类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一)受体与配体 受体是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们能选择性地与激素等化学物质 相结合,而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 配体是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效应的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和药物 等。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可逆性等特点。 (二)受体的功能 受体的功能一是能识别和结合体液中配体;二是能转发化学信息。受体与激素 等化学物质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在Mg2+的共同催化下,细胞内的ATP 被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cAMP可激活细胞内许多酶系统,产生生理效 应。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生命活 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阐明各种生理 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
绪论——第一节——概述
(一)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1.动物实验
通常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类。 2.人体实验 (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
生理学基础
1 绪论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534
3 血液
4
血液循环
7 6
5 呼吸
6 消化与吸收
534
绪论——第一节——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 2.掌握内环境及其稳态。 3.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4.熟悉正反馈与负反馈。 5.了解生理学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任务
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 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一)刺激
(二)反应 (三)兴奋性的指标
绪论——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 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得以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
学习中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思 维和动手能力。
绪论——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多种多样,生物学家通过对各种生物体的研究,发现生命活动至 少有三种特,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
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环境是机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机体所面临的环境包括外环境和 内环境。
一、外环境与适应
➢ 外环境是整个机体生存的环境,对人类而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 机体也不断地做出反应,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人类不但有被动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还有客观地认识环境和能动地改 造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