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SCL-90测试自评量表说明与介绍(2003版)[共5篇]

SCL-90测试自评量表说明与介绍(2003版)[共5篇]

SCL-90测试自评量表说明与介绍(2003版)[共5篇]第一篇:SCL-90测试自评量表说明与介绍(2003版)SCL-90测试自评量表说明与介绍《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将协助您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本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用户。

一、SCL-90测验目的:SCL-90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那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不适合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二、SCL-90测验功能:SCL-90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那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可用于临床上检查是否存在身心疾病,各大医院大都要使用本测验诊断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问题。

本测验不仅可以自我测查,也可以对他人(如其行为异常,有患精神或心理疾病的可能)进行核查,假如发现得分较高,则表明急需治疗。

三、SCL-90理论背景:SCL-90最原始的版本是由Derogaitis,L.R.在他编制的Hopkin''s 症状清单(HSCL 1973)的基础上,于1975年编制而成的。

曾有58项题目的版本和35项题目的简本,现在普遍得到应用的是由90个自我评定项目组成的版本,所以也将此测验简称SCL-90。

格瑞思在中国普遍应用的版本的基础之上,分别制定了最新的不同年龄群的常模,并且将最原始的版本《症状自评量表-SCL90》晦涩难懂的解释修改为通俗易懂的、适合中国人的解释系统。

四、SCL-90测验构成: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

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与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与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第30卷第2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 ol. 30 No.2 2008年4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 EDITION) Apr. 2008 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潘聪绒,郑莉君(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为了解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PIU)现状,及对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探讨。

文章利用各种相关量表,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上网程度较深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评。

得到结论:PIU大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内外向(E)维度、掩饰性(L)维度得分低于全国常模,神经质(N)、精神质(P)维度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IU大学生的神经质(N)、精神质(P)维度得分与网络依赖性呈正相关趋势,而内外向(E)、掩饰性(L)维度得分与网络依赖性呈负相关趋势;PIU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PIU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性与SCL-90的各项因子分(除其他因子外)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8)02-0051-05一、前言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概念是由匹兹堡大学YOUNG教授提出的,是指一种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的冲动控制障碍,出现与上网有关的病态行为、认知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症状等的心理障碍。

[1]大学生是吸收新信息的一大群体,在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中占有较大比例。

LOYTSKER和AIELLO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厌倦、孤独、焦虑和内向性自我意识等因素都可能与病理性网络使用有关。

[2]YOUNG等人运用16PF量表分析了PIU有关的人格特质,以期更好地理解人格动力因素与PIU之间的关系。

[2]在国内,李秀敏用卡特尔16PF的研究显示,内向、孤独、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但敢于冒险、富于幻想是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者的主要人格特征。

网络成瘾的人格特质归因及对策

网络成瘾的人格特质归因及对策
,又有信息传播及 瘾 与人格特 征之 间的关 系 。 结 果显示 互联 网成 时、方便 、信 息量 大、价格低廉等特点 ,因此 越 瘾者 区别 于非成瘾者在 自主 、警觉 、情绪 化三指 来越成 为人们获 得和交 换信 息 的主要途径 之一 。 标上分数较高 ,在 自我开放性及 世故性上 得分较 但与此同时 ,对 网络的使用和依赖 也使得越来越 低 。然而 ,据 20 0 9年 1 中国互联 网络 信息 中 月 C NC 3次 《 国互联 网络发 中 多的人 不仅关心网络的发展速度 ,而且关心 网络 心 ( N I )发布 的第 2

种新的生活领域 和发展 空间 ,它特殊 的环境 特
点可能会引发青少 年产生有别于现实社会 的心 理
l Y ug ( on ,早 期 在 研 究 互 联 网 成 瘾 现 象 时 就 发 . 现 ,互联 网成瘾者具备特定 的人格特质 。 …随后 ,
行为模式 ,也可能 因为互联 网的使用使青少年 现
及人 际交往中遭遇压抑 ,他们就逃进 网络来躲避
现实。P te G n e i 与 u n使用 互联 网使用 与态 度 问 r 卷、艾森克人格量表与压力 问卷对 4 0名英 国被 5
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神速 ,社会对互联 网管 理存在许多 的不足和空 白之处 ,如法律法规不健
弱 、自制力差 、认知能力差 ,生活 中受到某种挫 折与打击 ,不能很好调整 自己的心理状态 。正 因
心理上 的依赖感 ,不断增加上网时间达到失控 的
程度 时 ,才可 以判定为网络成瘾。 二 、网络成瘾归因
( ) 网络成瘾社会性 因素 一
为有的大学生存在这些人格缺陷 ,在学 习、生活
此 ,通过 对网络 成瘾影 响 因素及 对策 的探 讨 ,引导 大学生合理使 用 网络 ,积极 应对 网络成 瘾的 消极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1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1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正逐渐改变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使用者如果过度或者不当使用网络,不仅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而且使个体与现实生活疏离,乃至于放弃学习与其他正常的社会活动[1]。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品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他们具有的独特人格品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采用网络成瘾问卷和16PF 量表,以293 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和人格特质进行测查,旨在探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数比例以及网络成瘾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人格特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is gradually changing people's learning and way of life. However, the network is a double-edged sword, users if excessive or inappropriate to use the Internet, not only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make the individual with real life alienation, and even give up learning and other normal social activities [1].Personality is the sum of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quali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 business students as a special group, has become the m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they have unique personality quality,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This study using internet addiction questionaire and 16PF Scale investigated 293 colleage students, in order to test their present state of internet addiction(IAD)and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xplored the proportion of collea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Internet Addiction, Personality Trait1.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泰安271021)摘要:本研究对480名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和SCL-90问卷的测量,对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是5.49%,男生网络依赖的程度显著大于女生;大学生在SCL-90得分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更多地表现出敌对,女生比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恐怖,在偏执、神经病等方面男生比女生表现得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睡眠及饮食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网络成瘾,大学生,SCL-901前言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在我国,由于网络成瘾而引发的心理障碍或社会适应障碍等案例正随着网络的普及逐渐增多,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已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康等问题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004年12月底,上海某高校81名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被集体劝退。

此外,有关大学生因过度上网或不适当使用网络而导致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事件也常有报道,显示网络成瘾问题成为了大学生的危机心理之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管理者和家长重视的重要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衡量大学生活质量好环及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对480名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同时简单分析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特征,为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开展网络成瘾的群体预防和个体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2 方法2.1 对象普通高校(泰山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96.00%,其中男104人,女366人,年龄19岁~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60岁。

2.2 材料2.2.1 网络成瘾问卷网络成瘾自评问卷是由美国心理学家Young(2007)首先开发使用的测试(Internet Addiction Test)。

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人格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人格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人格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海量信息,进行线上交流、购物、娱乐等活动。

然而,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也会导致诸如网络成瘾等问题。

近年来,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些医学院的大学生也不幸成为了网络成瘾的受害者。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对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人格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概述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渴求,以至于无法自控,对其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造成明显负面影响。

冲动性人格特征是指具备冲动性强、行为不加控制等特点的人格。

同时,认知功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包括注意、记忆、思维、判断等,因为认知失调可能导致瘾上瘾。

因此,探究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人格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网络成瘾的成因。

二、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人格特征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普遍具备冲动性人格特征。

他们往往自认为独立、喜欢新奇事物,情感稳定性较低,决策-making不成熟等。

此外,网络成瘾者也常常表现出行为不加控制,无法控制自己的网络使用时间,第一次使用的时间和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等行为特征。

冲动性人格特征是网络成瘾者在心理方面的表现,与其无法自控的现象密不可分。

三、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功能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功能也相对有所缺失。

他们通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思维迟缓、判断错误等特点。

一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等认知功能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其是否面临网络成瘾的威胁。

因为缺乏正常的认知功能,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依赖可能会更强,并且难以自从约束自己的网络使用。

四、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人格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在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研究中,发现冲动性人格特征及认知功能的异常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例如,缺乏自信心的网络成瘾者可能就很难控制网络使用时间,注意力不足的人可能会更经常忽略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等已有需求。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摘要: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主要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查找最新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分析多份报告,联系人格特质,最终得到结果。

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依赖性和精神质维度、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而和掩饰性维度呈负相关。

总而言之,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导言: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人群。

在我国6.32亿网民中,大学生网民位居榜首。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难以自拔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思想行为问题乃至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部分大学生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

这种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

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生活压力。

所谓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我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是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完成某种活动潜在的特征和能力;第二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是完成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是活动倾向性方面的调整,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一组特质所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特质决定个体的行为每个人的每种特质在量上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差异。

研讨高校网瘾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

研讨高校网瘾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

研讨高校网瘾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一部分人却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成为了网瘾学生。

网瘾学生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

本文对高校网瘾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进行研讨,以期能够帮助这些学生早日摆脱网瘾,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我们需要了解网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多数网瘾学生面临着焦虑、抑郁、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

网络成瘾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导致他们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兴趣,对学业失去了动力,甚至对社交活动也失去了热情,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这些网瘾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树立自信心,重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我们需要了解网瘾学生的人格特征。

网瘾学生通常表现出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社交能力弱等人格特征。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导致他们的自控能力逐渐减弱,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容易冲动、易怒,对他人的看法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由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他们与现实社会脱节,社交能力也逐渐减弱,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缺乏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

通过对网瘾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自控能力,调节情绪,增强社交能力,重新适应现实社会。

高校网瘾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瘾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我们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行为干预等方式,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重新树立自信心,提升自控能力和社交能力,让他们摆脱网瘾,重新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人成长,也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网瘾学生能够重获新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4-21作者简介:张 静,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张 静,李 强(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现象和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共有514名黑龙江省某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439人,女生75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SCL-90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占18109%,其中,男女比例差异显著;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学生非网络成瘾者;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艾森克各项人格特征平均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大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艾森克E量表呈负相关;与N、P量表呈正相关;且在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正相关显著。关键词:网络成瘾;网络心理学;网络依赖性;相关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5)07-0070-03

在电脑网络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心理问题。许多人整日沉迷在网络精彩纷呈的世界里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在现实和虚拟中矛盾彷徨,人称/网痴0,医学上称为/网瘾综合征0(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112。其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122。典型表现是:上网时精神兴奋,心潮澎湃,欲罢不能,时间失控;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以致不能分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在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中指出132,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在被试者中占到614%,这说明大学生正在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本研究以黑龙江某重点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被试,采取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网络爱好者进行团体调查,试图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一、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黑龙江某重点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通过访谈及平时观察,提出理论架设,再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定向发放问卷的方式对网络爱好者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7份,最终有效问卷为514份,有效回收率为8516%。其中,男生439人,女生75人,年龄17~25岁。21研究工具本文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权威和常用的艾森克人格量表和SCL-90自评量表,来监测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其中SCL-90自评量表共有90道题,实行1(没有症状)到5(极严重)级评分制;艾森克人格量表采用陈仲庚教授修订的85道题的成人式量表。31研究方法由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网络爱好者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之上确定调查对象,并统一发放问卷,集中填写收回。测试严格按照测量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所有资料采用SPSS11版本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11SCL-90结果SCL-90量表90个项目概括为10个因子: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即睡眠、饮食障碍)。(1)网络成瘾量表得分评定情况。在514名被试学生中,女大学生网络使用者人数为75人,占总测试人数的1416%,男大学生网络使用者人数为439人,占总测试人数的8514%。根据5大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量表6,在10个项目中做出5个或5个以上肯定答案者即为网络成瘾学生,即/IAD0

2005年第7期总第135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 No.72005serial.No.135组,简称1组,余下的学生为非网络成瘾组,即非/IAD0组,简称0组。本测试共有93名网络成瘾学生,占总测试人数的18109%。其中女生31人,占测量总人数的6%,男生62人,占测量总人数的12106%,性别差异显著。(2)/IAD0组与非/IAD0组、全国常模在SCL-90上的结果比较。经T检验,/IAD0组成员的SCL-90各项因子平均分均高于非/IAD0组成员和全国常模。且/IAD0组与非/IAD0组的SCL-90结果差异显著,见表1。表1 网瘾学生与非网瘾学生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x?s)

分组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网瘾组1(n=93)2121?01872154?01792152?01902147?01912134?01922148?01942128?01912145?01952136?01872143?0195

非网瘾组0(n=421)1148?01581190?01691179?01661168?01671161?01651165?01681144?571162?01641161?01631162?0163

常 模(n=1388)1137?01481162?01581165?01611150?01591139?01431146?01551126?01411143?01571129?01421129?0141

(3)性别不同的/IAD0组学生在SCL-90因子上的结果比较。统计结果显示,/IAD0组学生中,女生的SCL-90各项因子平均分均高于男性。经独立样本T检验,除偏执因子分上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项因子得分差异显著;非/IAD0学生在此项的得分中男女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性别不同的/IAD0学生SCL-90各因子比较分组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女生1(n=31)2169?01892192?01763107?01802194?802185?01922197?01842174?01782185?01892178?01832182?0196

男生2(n=62)1197?01762136?01752124?01822124?01872109?01812123?01892104?01882126?01922116?01842123?0189

T检验差异性p010000101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5010101000

21艾森克结果艾森克量表分为四个项目,分别为:E代表内外项,N代表神经,P代表精神质,L代表掩饰性。表3 网瘾学生与非网瘾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比较维度IAD组非IAD组pE5011?813249197?1013401902>0105N53186?914349114?9154<0005P56152?813448155?10114<0005L46114?914350185?9193<0005 (1)/IAD0组与非/IAD0组在艾森克人格特征上的比较。通过T分比较,可以看出/IAD0组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平均分普遍高于非/IAD0组平均分。/IAD0组与非/IAD0组在E项,即内外项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而其他三项差异显著。进一步比较显示,非/IAD0组得分和常模的差异不显著,/IAD0组得分和常模差异显著。表4 网瘾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艾森克人格特征相关E内外项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性网络依赖性010720109501075-01021

(2)/IAD0组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网络成瘾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E、P、N三项呈正相关,而和L项呈负相关。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和SCL-90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艾森克E量表呈负相关;与N量表呈正相关;与P量表呈正相关,且在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正相关显著。表5 网络成瘾学生的EPQ与SCL-90测查结果相关

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E-01081-0111-01173-01176-01103-01146-01084-0122-01066-01124N0111301081010790112401073010690108101042010870105P01332*0117701237*01221*01251*01238*01321*01301**0119301277** 注:*代表p30105**代表p301001

三、讨论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网络成瘾者为93人,占总人数的18109%,此比例高于国内同类研究112。原因可能是有两个方面:第一,本研究是在半结构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网络成瘾学生或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定向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是确定的,故比例较高。第二,5大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量表6不够精确。此量表是采用JaneBost和KathySherer(1997)年编制的网络依赖自测题122,并根据研究背景和对象对试题的内容和措辞进行了改动和修饰,可能存在差误之处。网络成瘾者中男女比例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沉溺于互联网,这与以往研究相符152,这种现象与男女的个性心理差异有关。7016%的被试在成瘾测试中做了至少1到4

71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个肯定答案,这部分人虽然没有达到网络成瘾的地步,但至少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感受到了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部分人数之众再次提醒我们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对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11SCL-90结果显示(1)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表一显示网络成瘾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平均得分均高于非网瘾学生和全国常模,说明/网瘾综合症0已经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据一项对117万名上网者的调查显示,10%左右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和心理不适感。专家解释说,躯体方面患者沉溺于网上活动时非常兴奋,能量过度释放,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在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等状况。上网时长时间不动,下肢血液回流不畅,也容易引发疾病。在心理方面患者为了上网,置工作、学习于不顾,为了得到金钱而撒谎、违法,丧失人格和自尊,造成人格或品行障碍,可引起孤独和抑郁,造成对朋友和家庭的冷淡,亦可引起盗窃、攻击行为等。(2)/IAD0组学生中,女生的SCL-90各项因子平均分均高于男性,这与常理的推断相符。女生因为生理、心理因素的特征,对刺激反映比较敏感,长时间上网,导致现实和虚拟的冲突和矛盾,心理上困惑和焦虑表现得尤为激烈,现实中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比较低。事实上,一些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感比较脆弱,在较大的压力面前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3)网络依赖性越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中,在5大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量表6中得分越高,在现实中表现出对网络的依赖性就越强。网络依赖作为一种依赖,和药物依赖相似,总是相应地伴随着生理上的症状,比如强迫症状、戒断反应等。因此,网络依赖或多或少都会对网络使用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发现,网络依赖存在着明显的愉悦感趋向性,即在线社会支持越高,在线孤独感越低,网络依赖性越强;离线社会支持越低,离线孤独感和抑郁感越高,则网络依赖性越强。所以,网络使用者应注意/度0的问题,避免形成网络依赖。21艾森克人格特征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缺陷。/IAD0组学生的埃森克人格特征的各项平均分普遍高于非/IAD0组平均分和常模,说明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不如非网瘾学生和常模群体健全。/IAD0组与非/IAD0组在内外项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表明网络在此项上没有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人格特征。大学生/网瘾0者与非/网瘾0者的人格特征在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掩饰性上差异显著,说明大学生/网瘾0者可能受上网时间、上网环境、网络暴力内容影响较大,出现情绪易波动、孤独感较强的特征。进而有报道分析,长期在拥挤、空气不流通的网吧上网,容易使人肾上激素分泌增多,出现暴躁、易激怒的心理。另外,长期上网,与现实人际关系脱离,必然产生孤独感。大学生/网瘾0者与非/网瘾0者的人格特征在掩饰性维度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网瘾0者的掩饰性较弱,非/网瘾0者的掩饰较强,说明/网瘾0者更尊重客观实际,做事比较实际、古板、倔强。事实上,网络成瘾和大学生的人格缺陷的因果关系需要纵向研究,而本文属于横断研究,无法就此问题做出结论,需进一步讨论。(2)大学生网瘾者的网络依赖性和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和掩饰性呈负相关。依据此结果,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性越强,大学生就越外向,好交际一项和现实不太相符,需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对网络依赖越强,情绪越不稳定,容易激动,过分担心和焦虑,比较倔强,这和现实符合程度较大。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掩饰性呈负相关,说明网络依赖越强,网络成瘾者的掩饰性越弱,支持了以上的结论。(3)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相关分析。SCL-90的10个因子分与E量表呈负相关,说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性格越内向,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这与现实中的情况基本相符;SCL-90各因子与N量表呈正相关,即网络成瘾学生的情绪越不稳定,对现实状况越焦虑、担忧,则以上项目得分越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就越大;SCL-90各因子与P量表呈正相关,说明网络成瘾学生的/精神质0越明显,以上项目的得分越高。另外,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与P量表正相关显著,说明网络成瘾学生的内在孤独感越强、环境适应性越差、情感投入越少,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表现出越明显的健康问题,如身体不适、失眠、过分担忧、人际敏感等,这应引起高校工作者的重视。总之,大学生网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人格缺陷,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对家庭、社会、个人带来终身的遗憾。所以解决大学生上网成瘾问题,是我国高教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