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师与对联_程章灿
楹联故事大全

楹联故事大全1、孔夫子妙对农夫传说有一年的阳春三月,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出游来到楚国的郢城(今湖北江陵)。
正在田中干活的农夫们听说孔夫子很有学问,便想考考他。
大家一合计,便在孔子经过的路上放一担泥巴,并且出一上联,写在地上,让孔子及弟子们对;如果对不上,只好委屈孔老夫子从水田里走过去。
农夫们出的上联是:一担重泥拦子路;孔子猛见一担泥巴置于路中,原以为是楚人同他开个玩笑,甚至可能是恶作剧。
及至到跟前细看,见一上联,方知是在考他。
孔夫子脸上布满了愁云,踱来踱去,怎么也对不上来。
眼看老师一一筹莫展,下不来台,弟子颜回走上前去,想把那担泥巴挑走挪出路来,但怎么也挑不起来。
在大路两边水田里干活的农夫们,见颜回那副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
孔子见状,顿时开窍,大声道:“有了,有了!”随口吟出:两边夫子笑颜回。
田中农夫见孔老夫子对出下联,齐声喝彩,便将泥巴挑开,恭恭敬敬地给孔夫子一行让路。
2、王羲之夜贴对联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
临除夕,不得不又写了一幅。
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
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
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
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3、苏轼黄庭坚戏对有一天,苏东坡和他的挚友黄山谷在松树下对棋,一阵风吹过,松子落在棋盘上,苏东坡捡起松子笑着说:“我有一联,你如在三步棋内未对上,罚酒三杯。
黄山谷笑道:“你有此雅兴,我定当奉陪,如不能对,甘愿受罚。
”苏东坡笑着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山谷举棋在手,抬头望见湖边有人持竿钓鱼,心里已得一联,故意装着一副为难的神色。
苏东坡以为他真的对不上,便拿起酒杯准备罚他。
突然黄山谷把酒杯一推,随即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傍晚,苏东坡和黄山谷回家,只见晚霞映天,赏心悦目,黄山谷异常兴奋,对东坡道:“昔日子建七步成诗,名传千古,你我三步一联如何?如对不上,当罚后退七步。
趣联佳对

趣联佳对偶兴月明提色水清驱蠹绝妙生遮处澍下散人题日志流传久远的名联佳对108编者:清南文兵素材早已形成,只是迟迟未定稿,原来整的挺细,越看越不如意。
现在恍然大悟,这种东西越简单越好,须知我们图书馆的读者是厉害的,有欣赏水平。
所以重新整理,自己提出要求:故事三言两语,解释可有可无。
001军账索联书法家王羲之当过右军将军,一日在军账内读书,思得一联:把酒时看剑下联搜尽枯肠,终不如意。
有中军将军提醒:“何不以夜读为题?”王羲之猛醒,拍案:“多亏指点,下联有了!”焚香夜读书武而看剑,文以读书,文武兼备。
此故事是传说,所以还不算最早对联。
002最早对联后蜀君主孟昶,想用两句吉庆的话来代替过去门两边的桃符,写下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挺吉庆,“新春佳节”也在里边。
不过孟昶写对联的第二年降宋,宋太祖派来蜀地的管理者叫吕余庆。
另外宋太祖很早将农历二月十六定为“长春”节,而孟昶降宋之时正在这一天。
惊人的巧合!003借力转身王禹偁小的时候家里挺穷,当地有个叫毕垵的官,让王禹偁拿石磨作首诗?”小禹偁诗成,其中有“得人轻借力,便是转身时。
”之句。
毕垵决心帮他,王禹偁得以读书。
有一天,知府请客吃饭,毕垵也去了。
席间知府出了个对子让客人们对:鹦鹉能言难似凤包括毕垵在内,无人能对。
王禹偁知道后,对出下联:蜘蛛虽巧不如蚕在王禹偁需要借力时,毕垵帮了他,使有用之才得以“转身”。
使王禹偁成了北宋诗人、散文家。
004白首穷经宋人梁灏,屡考不中,仍不泄气,终于在82岁时中了状元。
在给皇帝的谢表中,梁皓附了一副很幽默的对联: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三字经当中也有记载,呵呵。
005似曾相识晏殊与王琪在后花园散步。
晚春时节,满是落花。
晏殊念出了好长时间自己对不上来的句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后稍加思索,“您觉得这句可以吗?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一听,拍手叫好。
后来将其写进了《浣溪沙》一词中。
此联工整巧妙,平仄相对,是难得佳联。
清代对联鉴赏(72副)

清代对联鉴赏(72副)001(作者:王夫之)自题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楹联鉴赏:王夫之(1619-1692),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
湖南衡阳人。
此联为作者于其湘西草堂所作。
上联言志,发誓要将儒学经典“六经”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研究透彻并图有所创新。
一个“责”字,足见其甘当重任、开拓进取的抱负。
下联抒情,自愿远离尘世,隐于僻壤,生死由天,过着如活埋般的生活。
一个“乞”字极具震撼力。
全联用语奇,含意深,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002(作者:陈芳潮)题春联人因爱富常离我春不嫌贫又到家楹联鉴赏:这副春联别出心裁,上联写人情淡漠,正应了那句“富有远亲,贫无近邻”,表现了对世俗的厌恶。
下联豁达,有春风入室,当然情绪为之一转,自得其乐了。
此联用反对手法,语言通俗晓畅而意味深长。
003(作者:王士祯)自题联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楹联鉴赏: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桓台县新城人,顺治进士。
如秋水明净从容,作者以此表达宁静淡泊的情怀。
似春风温和平静,则显示了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
这与“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作为修身养性的格言联。
004(作者:乾隆)题北京涵远堂联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楹联鉴赏:爱新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四代皇帝高宗,年号乾隆。
涵远堂是颐和园中谐趣园的正殿,意为恩被四海之堂。
西岭指北京西郊群山,东洲指昆明湖。
本联写景瑰丽,烟霞灿烂,云海苍茫,如诗如画。
远景近景收放自如,动静相生,活脱脱地描绘出这位高居庙堂的皇帝在举手投足之间,独揽胜景的潇洒风度。
005(作者:纪昀)题居室联家居化日光天下人在春风和气中楹联鉴赏: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
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
“化日光天”,即“光天化日”,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春风和气”,形容人的态度温和、表情轻松。
联林珍奇多趣事

联林珍奇多趣事看联有多长古往今来,有许多对联都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然而终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成都望江楼崇丽阁的对联,上下合共210字,亦属难得之作。
上联: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
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
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著绿野香坟。
对此茫茫,百感交集。
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
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下联: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
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
嗟予蹙蹙,四海无归。
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
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武昌黄鹤楼上亦有一副长联可与之匹敌,合共350字。
上联: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祢衡作赋,崔颢作诗,千秋宛在。
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
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丈之巅,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
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下联: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曩熊遗泽,万古常昭。
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
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平。
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然而此联,亦非极致,中国古今第一长联究竟有多少字呢?中国最长的对联,是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舫所写的《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共1612字。
对联大全1(对联简史---行业联)

对联大全1(对联简史---行业联)对联大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简史名士联话妙联点评春联漫谈趣联故事顶针联组合联拆字联镶字联谐音联同韵联音韵联缺字联歧意联巧意联矛盾联倒顺联无情对复叠联当句对绝对改联春联行业联长绝联无对联其他妙联同字异音联异字同音联回文倒顺联拆字合字叠字复字针顶联数字联谐音双关戏答联隐字联歇后联谜语联趣联巧对同偏旁部首联难联绝对名人对联名胜对联新堂联集句联婚联寿联白话联挽联中堂联喻讽联对联简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对联集锦

名胜名家对联集锦: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孙髯作)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武侯祠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福州乌山琵琶亭: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福州洪塘金山寺: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郑成功祠: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武夷山小桃源:喜无樵子复观弈;怕有渔郎来问津。
武夷山石湖涧: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福建龙海木棉庵:明千秋大义;为国家除奸。
浙江杭州西湖岳坟: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杭州西湖岳飞庙: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赵朴初题岳飞墓: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杭州西湖秋瑾墓:丹心应结平权乐碧血常开革命花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呕心为长吉语,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杭州龙井: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杭州净慈寺: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杭州西湖楼外楼: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杭州苏公祠: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明月自来去空潭无古今绕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杨柳一千株江西南昌滕王阁: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江西庐山绝顶: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江西吴城望湖亭:地以人传,潮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观九江庚楼:半壁江山,六朝雄镇一楼风月,几辈传人上海陈公祠:昔时未读五车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冰,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讲道论文人愧死此日竟成千载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我身不忘我主,任世间寡廉鲜耻辈偷生江苏扬州平山堂: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岭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扬州史可法墓: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塟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苏州范仲淹祠: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苏州张旭祠: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兑传八法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苏州网师园: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南京莫愁湖胜棋楼:烟雨湖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南京清凉山:六朝金粉微风后一味清凉上月时湖南长沙屈原祠: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湖南岳阳岳阳楼:天水一色洞庭西下八百里风月无边淮海南来第一楼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对联典故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位金石学家。
夫妻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
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 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
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辰,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
众人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也是一挥而就: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 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众人惊叹不止。
乌老欣喜异常,亲自铺开宣纸道:“二位雅兴正浓,请再为老朽赐书一副。
”未等清照表态,明诚抢先应诺,他揣度一番,纵笔写下五个大字:三多福寿子;只见清照从容镇静,目光落在乌老的书架上,灵机一动,低头写道:四诗风雅颂。
明诚一心想难倒清照,向乌老施一礼说:“这般拙联既得老人家错爱,我夫妻再献一联,可否?”“好,好,好,真是求之不得!”乌老又亲自铺开了宣纸,明诚毫不谦让,刷刷刷就是几个大字:乌龟方姓乌,众人一愣,乌老脸上顿时也乌云密布。
清照不慌不忙,在明诚的墨迹后续写道: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乌老看罢,手捻长髯连声叫好!明诚万没想到如此致命之词,清照竟能巧对,便“死不服输”地续写下联:老鼠亦称老,清照嫣然一笑,将明诚轻推一旁,提笔而书: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
(鼠姑乃牡丹花的别称)众人为清照夫妇的巧对喝彩,乌老见此联中巧嵌“乌老”二字,更是欣喜若狂,拉着明诚夫妻,连连干杯!至此,明诚也不得不服清照锦心秀口,机敏过人。
洗手间对联本来,洗手间有一对联,“来时匆匆,去也冲冲”3天后,第一小间门上贴有字条:“有小便宜,得大解脱”一星期后,旁边贴上:“有小便,宜。
得大解,脱”10天后第二小间门上贴有:“进去三步紧, 出来一身轻”两天后,旁边贴上:畅通上下, 集雅东西”,横批“新陈代谢”15天后,第三小间贴有:“来前百步紧, 出后一身松”,横批“愉悦身心”。
积累 对联——巴蜀文化、民俗、名人

一、巴蜀文化武侯祠1.简介: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对联赏析:(1)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赏析】这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2)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赏析】收二州(指收复东川、西川),排八阵(孔明排八阵图),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点七星灯续命),一心只望酬三顾(报三顾茅庐之恩)。
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定南蛮(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 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
(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成都武侯祠“攻心”联【赏析】要理解上联的意义,首先要理解两个词组:一是“攻心”。
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
其意思和《孙子》“上兵谋……下政攻城”相近。
这个战略为诸葛亮所赞赏。
二是“反侧”。
反侧在这里是不正直、不顺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2013
年第5期(总
第170
期
)
程千帆师与对联程章灿
先师程千帆先生一生爱好对联,也重视对联。1998年,湖南学者余德泉出版了专著《对联通》,程先生曾托人寻求。余先生知道后,曾寄赠一册给程先生,并附信云:千帆先生:遵嘱呈上《对联通》一书,请指正。中国楹联界没有也不会忘记您在八十年代初对给楹联以合法地位的呼吁。顺颂健康!余德泉顿首九八、十二、七余先生信中提到的“呼吁”一事,指的是程先生写的《关于对联》那篇文章。此文写于1981年4月,最初发表于《江海学刊》1982年第1
辑,后来收入《闲堂文薮》。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揭开序幕不久,学术界包括文学研究界百废待兴,很多学术领域有待正本清源,“平反错案”。所以,程先生在这篇文章末尾总结道:“对联是我国文学中一种源远流长、兼有普及提高之长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样式。它本应该在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不知为什么,却被我们的文学史家们一致同意将它开除了。这恐怕也是文艺界应当平反的错案之一。我在这里对它略作介绍,无非抛砖引玉,引起注意。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专门研究对联的专文或专著问世。”在文章中,他高度评价了楹联的艺术价值,大声疾呼人们重视这种文体,给予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在当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后十余年间,各地先后成立了26
学者风采
2013
年第5期(总
第170
期
)
诸多楹联学会,而以《对联通》为代表的专著以及以《联话丛编》为代表的文献汇辑也陆续出版,都可以看作是对程先生这篇文章的呼应。其实,对联之被人忽视,也不仅限于大陆,海外亦然。早在1964
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周策纵先生就在香港出版《续梁启超“苦痛中的小玩意儿”———兼论对联与集句》,为对联尤其是集句联争地位,其中所论,与《关于对联》多有不谋而合者。1985年,程先生得到周先
生赠书,复信中特为钞录四副对联相寄,以见嘤鸣之意。其一为程先生与沈祖棻先生新婚之时,其师汪东先生集词为联相赠(沈尹默先生书写):素娥宝镜圆时,不负心期,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东海青桑生处,暗欹客帽,看残山濯翠,水开奁。其二为汪东先生斋联,亦集词句而成:故山更好,看鹤飞深谷,猿啸高崖,愿同往从之,老子平生无妄语;客路相逢,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所未能忘者,男儿西北有神州。其三为易哭庵(顺鼎)集李杜联:瑶台月下,群玉山头,飞燕新妆,李吟亭北;崔九堂前,岐王宅里,落花时节,杜在江南。其四为三十年代北京大学教授林损所作挽联,其时北大浴室倒塌,学生有被压死者:重压之下,安得不死;洁身自好,何以为生。《关于对联》一文只提到最后一副对联,前三副文采绮丽的集句联,文
中并没有提到,其他地方也少见引录,故钞录于此,以广其传。在《关于对联》发表的当年,我就读到了这篇文章,那时,我还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一位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浓厚兴趣的本科生,这篇文章给我这个门外汉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它举证丰富,分析细致,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我拜读的第一篇老师的文27
2013
年第5期(总
第170
期
)
章,它不仅让我对对联有了基本了解,从此以后更加喜欢对联,也让我从此记住了老师的名字。一年多以后,我斗胆报考南京大学研究生,并侥幸被录取,得以立雪程门。程先生晚年喜欢说,师生之间有缘分存焉。我想,我与老师的结缘,或许是由于这篇文章吧。光阴荏苒。十余年之后,当我奉命改写老师当年的文学史旧稿时,程先生与我有过多次谈话。谈话中,他一再强调,我们的文学史不应该再忽略对联,并且说:“从旧体诗、对联乃至诗钟之类的东西,我想应该普及开来,这就是文学社会化。现在做旧体诗的人比新诗还多,我经常收到这类作品。旧体诗这种东西,我看很长时间还是要传下去的。”他认为,对联作为传统文学样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而且与诗钟(其实是对联的一种)和旧体诗等传统样式一样,在今天乃至以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学创作中,都应葆有一席之地。于是,在1999年成书的《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中,就有了专论对联等文学样式的一章。程先生虽然不是专业的楹联家,但他不仅在观念上推广,也积极创作。可惜迭经世乱,他早年所作的对联存世无多。我生也晚,所见更有限,今以见闻所及略举数例,以窥一斑。我所见年代最早的,是他作于1978年5月的一副对联,那时,正在准备“溯江而东”到南京大学任教的程先生,曾自撰一联以抒情述志云:移山犹励愚公志;伏枥难忘烈士心。他请老同学萧印唐书写成一四尺对联,张之素壁,以自我激励。这副对联,是程先生当时心境的最好见证。对联应用性很强,其社会适应面也很广,挽联、寿联二者最为常见。1978年10月,著名语言学家、武汉大学刘赜(字博平)先生去世,
程先生交代在武汉的学生代送挽联:丘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他向学生解释道:“这是宋人陈师道挽南丰先生(曾巩)诗中的两句,博28
学者风采
2013
年第5期(总
第170
期
)
老当得起。”这是借用古人诗联作挽联的例子,“丘原”、“江汉”,比喻取象宏大,寄意遥深。1990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组长李一氓先生逝世,程先生曾作挽联哀悼:考献徵文,世尊大雅;山颓木坏,国丧元良。联语不仅恰切地点出了李一氓先生的身份,也充分肯定了他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贡献。同年,著名学者唐圭璋先生逝世,程先生所撰挽辞为:三千弟子,无惭菊秀兰芳,学派遥承百嘉室;九十癯仙,遽拥素云黄鹤,词林痛失大宗师。上联称赞唐先生一生从事教育,门下菊秀兰芳,成就卓著,下联则就唐先生词学研究的学术史地位立论,推其为词林大宗师,兼致伤悼。1996年,金陵大学时代的老同学萧印唐去世,程先生深致哀悼,有挽联云:倾盖论交,国士建丰标,侠骨柔情君所独;经天注泪,残年怀旧迹,吴天蜀道我何堪。上下联分别关合彼我,吴天蜀道,相隔千里,深情绵邈,令人怀想。就我所见而言,程先生所作寿联少一些。他曾集班固、韩愈之语祝贺任继愈先生八十大寿:爰著目录,略序洪烈;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以此二句形容身为国家图书馆馆长而又酷爱藏书的任先生,真是恰当。下句出自韩愈,其名又与任先生之名相涉,尤为别致。这是程先生自作的集句寿联。我曾见他书写“名高北斗星辰上,独立东皇太一前”,为王元化先生贺寿。这是清人顾印伯先生的集句联,上下句分别为王庭珪和黄山谷的诗,虽是集句,却也恰如其分。可见他善于化用前人成句,注入新意。他曾对老朋友刘君惠教授说:“兄天情开朗,宜臻上寿。昔陈散原八十,有人赠以联云:‘彩笔昔曾干气象,流年自可数期颐。’届时亦可移赠。”这也是集句联,不过是以杜甫诗对苏轼诗。29
2013
年第5期(总
第170
期
)
程先生晚年在南京,经常应海内外友好之请,书联相赠,可惜这些对联基本上为私人藏品,我无缘得见,故不能详言之。程先生曾说,“对联其实是更加精炼更加集中的律诗和骈文。要做好对联,最好多
读律诗骈文名作,自然得心应手,抒情叙事,各得其宜。”所以,他有时候也摘录古代诗人佳联以书赠友好。比如,《闲堂文薮》书前插页就印有程先生书赠友人的隶书手迹: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这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七律《山中酬杨补阙见过》的颔联,大有山林之趣,程先生移录并书赠友人。1996年,他曾书写茶陵谭组庵(延闿)一联“天远已无山可隔,潮来真见海横流”,赠给厦门大学吴在庆教授。相传林则徐曾作一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近年来此联流传颇广,用于很多场合,不免有点俗滥。相比之下,谭氏此联不仅器局开阔,气魄宏大,而且由于厦门是个海滨城市,厦大又坐落在南普陀山旁,切合其地、其景、其人。最后说两副与我相关的对联。1988年,程先生得知我要结婚,手
书一联表示祝贺:定追嘉淑光前史;肯与齐梁作后尘。那时,我还在跟老师攻读博士,专业方向是汉魏六朝文学,而内子与我一样,也喜欢中国古代文学,尤其喜欢汉魏六朝文学。所以,程先生以秦嘉、徐淑二人之事勉励我们,这当然是我们愧不敢当的。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云:“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此联下句反其意而用之。研习六朝文学的人,自然都是“肯与齐梁作后尘”的,此句措辞幽默,更见长辈的期许和厚爱。1998年,南京大学进行校史上最大规模的点房,我有幸点到一套三居室的房子,终于有了一间自己的书房。程先生特别高兴,送我一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