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泰坦尼克》的艺术性
《泰坦尼克号》拉片分析

《泰坦尼克号》拉片分析引言《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经典电影。
该片于1997年上映,讲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真实故事。
这部电影从情感、历史和技术层面深深吸引了观众,并在票房和奖项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本文将对《泰坦尼克号》进行拉片分析,探讨该电影在各方面的卓越之处。
剧情《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发生在1912年,讲述了一段架空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杰克和罗斯在泰坦尼克号邮轮上相遇,并跨越了社会阶层的差距。
然而,这个浪漫的故事背景是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这场事故导致大多数人无法幸存。
电影的剧情通过紧张且引人入胜的情节展开,充满了悬疑和戏剧性。
观众很容易被故事所吸引,并与主人公产生共鸣。
这部电影既让人们体验到浪漫又让人深思,成为了影史上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
角色塑造《泰坦尼克号》的角色塑造是电影的另一个亮点之一。
杰克和罗斯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们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纠葛使他们变得鲜活而真实。
杰克是一个年轻、乐观和有冒险精神的艺术家。
他无私地爱着罗斯,为了保护她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罗斯是一个富有的女孩,但她对于社会地位和财富并不在意。
她在杰克的陪伴下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生活意义。
除了主角,电影中的配角角色也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比如,反派角色卡尔·卡尔森和老王子剧情反转令观众印象深刻。
不仅如此,片中还塑造了许多普通人的形象,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情感表达《泰坦尼克号》在情感表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这部电影通过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
观众们可以感受到杰克和罗斯之间的真挚感情,并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产生情感波动。
电影中对于人性和生命的思考也使观众感到深深地触动。
剧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场景,比如船沉的那一刻,让观众反思人类的脆弱性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这样的情感表达使得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深深触动观众内心的电影艺术作品。
技术水平《泰坦尼克号》的制作团队在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就。
浅谈电影《泰坦尼克》的艺术性

浅谈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艺术性摘要:对电影欣赏视角的更新无疑是每一个观众应该重视的,当代电影从演员的选择、空间的架构、色彩的调和、叙事内涵的处理,为我们的视觉艺术欣赏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电影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决定着一部电影作品的成败。
本文以《泰坦尼克号》为例,分析电影的艺术性。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艺术的本质情绪情感电影艺术一、前言《泰坦尼克号》是由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派拉蒙影片公司在1997年联合摄制而成的著名电影,编导为詹姆斯·卡梅隆,主演为凯特·温斯莱特(饰露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杰克)、比利·泽恩(饰卡尔)等。
该片在1998年获得14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获得平历史记录的11项奥斯卡大奖。
袁智忠在《影视鉴赏》一书中告诉我们,该影片几乎有两成的观众至少看过两遍,而一般好片子的回头率只有4%-8%。
该片也创造了一个经济上的奇迹,大约3个月的时间,全球票房就达到了12亿美元,同时,其它周边的产业也是财源滚滚。
可以说,《泰坦尼克号》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神话。
为什么《泰坦尼克号》会在那个时候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宏观的与笼统的分析把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巨大的投资、饱和的包装与宣传等,然而这些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这部影片本身。
在美丽的美学看来,《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真正的电影,是一部活的电影教科书,是一部活的艺术教科书,她应该教会人们懂得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艺术。
下面我们就结合影片的具体内容与形式来探讨一下这部影片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所在。
二、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影片一开始是一些关于现代的内容。
一支寻宝队正在打捞“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以寻找那颗名叫“海洋之心”的钻石吊坠。
这个打捞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先进的打捞技术、梦幻般的海底世界、打捞的宝贝等无疑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与兴趣。
但是,这个打捞过程也是有起伏的,随着船上保险箱的打开,所寻宝贝并没有出现,观众的情绪就一下子变成消极的了,观众与寻宝人员一样充满了失望之情。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评价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评价电影《泰坦尼克号》是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于1997年上映的一部史诗级爱情片。
该片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讲述了一对跨越社会阶层的年轻情侣,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因其精美的制作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下面将对《泰坦尼克号》进行评价。
首先,该片的制作精良,可谓是一部技术上的杰作。
导演卡梅隆以其出色的视觉效果和精细的场景布置,将观众带入了泰坦尼克号的世界。
无论是巨大的船体还是精致的内部布景,都展现了当时的豪华和细腻。
特别是对于泰坦尼克号的真实重建,使得观众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了当时的恢弘和壮丽。
同时,电影运用了先进的特效技术,将沉船的场景表现得惟妙惟肖,令人震撼。
这些制作上的精细之处,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加深了对电影情节的投入感。
其次,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充满了浪漫和悲剧的元素。
影片以一名名叫杰克的贫民窟艺术家和罗丝这位富家千金之间的爱情为主线,通过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社会阶层的差异。
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令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时,电影还巧妙地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虚构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观众不仅可以领略到爱情的美好,也能够感受到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不公。
此外,电影中的演员表现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凭借着精湛的演技,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成功地塑造了杰克和罗丝这两个角色。
他们的表演自然真实,情感表达到位,使得观众对于角色的命运产生了共鸣。
两位主演的出色表演为整部电影增添了许多亮点,也成为了他们事业的里程碑。
最后,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詹姆斯·霍纳创作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成为了经典之作,深入人心。
这首歌曲旋律悠扬,歌词富有诗意,与影片中的爱情故事相得益彰。
浅谈电影《的泰坦尼克号》的美学意义

浅谈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美学意义被誉为二十世纪电影艺术“终结者”的《泰坦尼克号》,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不管是影片中再现的浓烈的海难氛围,还是表现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浪漫爱情预言,都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最终衍化为观众心中强烈的美感,可以说,《泰坦尼克号》是卡梅隆大师送给全球观众的一场视觉盛宴。
一、社会美中内容与形式之美的有机结合社会美是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之一,主要包括人物、事件、场景等等,所谓“事件”、“场景”也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
社会美是人的自由创造的体现,倡导的是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围绕社会美的实质,我们就需要结合影片中的人物加以分析。
在《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中,社会美的一个方面——形式美在故事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泰坦尼克号上的男士都是穿着优雅、干净的礼服,女士都穿着坠地长裙,紧身的胸衣,还带着蝴蝶结、领带、帽子等,无不透露出电影人物的外表特点:气质高雅、身份尊贵、有着良好的教养。
这些二十年代欧洲古典服饰,给大众化休闲服饰流行的二十世纪末的观众带来强烈的美感。
除去人物服饰,影片中的主人公是青春靓丽的俊男美女,男主角莱昂纳多&iddot;迪卡普尼奥年轻英俊、充满朝气,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容貌美丽、气质优雅都令观众为之深深迷恋,“明星的体貌、气质、性格,无不与观众心目中早已潜在希求的美好形象异质同构”[1]。
除去人物所带给观众的形式上的美感,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品质等等内在特质也给观众带来独特的内容美。
人的美不能只以外表来看,是和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珍贵特性在于自由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体现出人的聪明、质朴、勇敢、诚实等,因此人的美不等于长相漂亮,说某人长相漂亮只是从形式方面来看的,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和人的内在品质紧密联系的。
[2]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名流浪艺术家,虽然穷困,但是活泼聪明而乐观向上,对待爱情也坚贞不渝,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可以舍弃一切哪怕是生命。
原创:《泰坦尼克号》:悲剧的美学价值和震撼力量

原创:《泰坦尼克号》:悲剧的美学价值和震撼力量寻梦向天歌/文看过在美国曾经创造了票房收入新高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之后,心情就象当年大西洋的波涛一样,久久难以平静。
承载量最大、规模最壮观、气势最豪华的“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大西洋上的处女航途中不慎撞上冰山以后就那样悲壮惨烈地沉入海底。
船上2200多条生命除了700多人死里逃生之外其余无一幸免地葬身大海;船上分成不同等级的舱室,各色人等所谓的悬殊地位、贫富贵贱等一切世俗虚无的东西全都随之而化为乌有;杰克与萝丝之间萍水相逢、激情荡漾、轰轰烈烈的浪漫传奇爱情也随着大西洋上的海风飘然而逝;留给人们的仅仅只是深情悲叹、无穷回味。
沉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影片采用全景式的纪实、倒叙手法,在“泰坦尼克号”巨轮遇难84年之后对当年轰动一时的沉船事件进行了逼真的“克隆”、原原本本的复制以及回放,让人们透过银幕镜头和艺术形象详细地了解整个沉船事件的全过程,身临其境地感悟在重大灾难面前人类本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和当时社会的世相百态。
美国航海探险家布洛克·罗威特对沉船84年之后依然沉睡海底的“泰坦尼克号”残骸发生浓厚兴趣,他们利用具备多种功能的俄国潜艇,先后六次登临船体进行了探测、勘察,从沉船的残骸上打捞到了可能隐藏巨大财富的保险箱,企图找到象征王室富贵、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钻石项链,可惜的是只找到了一幅裸体画像及一面梳妆铜镜。
他和同事们通过细致入微的探测、考证,拍摄记录了他们从船体上所看到的真实情景,并借助找到的遗物对当年的沉船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
而“裸体画像”正好引起当时通过电视收看“泰坦尼克号”探险活动新闻报道的萝丝老太太的密切关注,这位沉船时年轻漂亮的靓丽少女、沉船事故的幸存者如今已是101岁高龄的老人。
萝丝老太太带着孙女儿坐飞机专门赶到布洛克·罗威特他们在海上开展探险乘坐的轮船上,百岁老太太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裸体画像与铜镜,面对遗物,睹物伤情,84年前亲身经历的一幕幕往事如今又历历在目,随着萝丝老太太深情的讲述,影片引领观众一起开始了那次由恢宏壮观开始、以惨败毁灭结束的海上传奇之旅。
泰坦尼克号电影深入解析

然而,它在1912年的处女航中遭遇了一场灾难,导致超过1500人死亡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这艘船的处女航期间,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展现了这场灾难对人们的影响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
主角杰克和罗斯分别是二等舱乘客和贵族女孩,他们的身份差异在船上的生活环境中得到了体现
同时,船上的工作人员和乘客们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这些人物形象在电影中起到了丰富故事情节的作用
汇报人:XXXX
这些台词不仅让观众深入了解了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流行语
1
泰坦尼克号电影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无数观众所喜爱
同时,电影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也成为了文化符号,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场合和文化作品中
2
3
综上所述,泰坦尼克号电影是一部经典的灾难片
它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爱情和生存的复杂主题
05
Step.05
在灾难发生时,人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选择和行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04
Step.04
同时,生存也是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03
Step.03
电影中的杰克和罗斯的爱情故事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他们的感情发展与船上的灾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01
02
Step.02
Step.01
其中,爱情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这部电影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人性和生存的机会
它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爱情和生存的复杂主题
同时,电影中的艺术手法也为观众带来了极佳的观影体验
01
泰坦尼克号的叙事结构非常独特
02
电影以倒计时的方式展开,从船撞到冰山开始,然后回溯到事故发生之前,最后再讲述幸存者的故事
从《泰坦尼克号》谈艺术

艺术导论论文题目:从《泰坦尼克号》看艺术学院姓名学号授课老师2015年11 月一百年前,在距离加拿大纽芬兰以东三百八十英里的大西洋海面上,一艘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大客轮泰坦尼克撞上了冰山,两个多小时后沉入近四千米深的海底从而结束它的处女航。
一千五百多名身着救生衣的乘客浸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他们在漆黑的洋面上挣扎,哭喊,直到失去知觉。
这样的巨大悲剧去成就了八十多年后的丰碑——电影史上的传奇《泰坦尼克号》电影可是说是艺术中非常直观的一种形式。
百度百科中对电影的解释是:“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真正好看的电影,不只应给人视觉的冲击,还应带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
在这两点上《泰坦尼克号》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影片采用了倒叙地手法,这个故事是一个年迈的老妇人为我们娓娓道来的,镜头让百岁老夫罗丝那满是皱纹的脸幻化成八十四年前的美丽容颜,同时追忆沉船悲剧的老人的那双泪眼也跟着幻化成少女明亮的眸子。
这种视觉上地巨大反差促使人们很快想到人生如短或如梦人生,这样的手法在影片中出现过很多次。
例如。
作画时,镜头通过眼睛的角度从回忆回到现实。
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镜头,之后的其他电影中也陆续模仿这样的镜头。
百年前船上的照片百年后地同一地点她介绍的第一个人不是杰克,不是未婚夫,却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莫莉,她是一个被贵族们排斥的暴发户,她爽朗的个性,不拘束的举止让贵夫人们嗤之以鼻。
但她被刻画成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
她所乘坐的小艇安全的驶离了沉船带来的漩涡,她是唯一一个要求船长返航的人,她对船上所有的妇人们说:“你们怎么了,要救的可是你们的丈夫!”然而落难的人中其实并没有她的亲人。
也是她在所有人都瞧不起杰克的贫穷地位的时候,欣赏他见义勇为的勇气,帮助他避免贵族们的嘲笑。
浅谈电影《泰坦尼克》的艺术性

浅谈詹姆斯·卡梅隆及《泰坦尼克号》摘要:詹姆斯·卡梅隆拍摄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
一心追求自己心目中完美目标的精神的他,在《泰坦尼克号》中得到了最高的体现,投资方的冷言冷语、手下的怨声载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一切使卡梅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他仍然坚持着,并且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关键词: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信念好莱坞一、前言1997年,融合卡梅隆五年多心血的《泰坦尼克号》终于驶进全球各大影院。
卡梅隆说:"泰坦尼克号这艘梦之船的首航在噩梦中悲惨地结束了。
正是人类独有的弱点:傲慢、自负和贪婪将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碾转粉碎。
这部影片既想再现这艘巨轮既有浓重悲剧色彩的死亡之旅。
又想展示它短暂而又壮观的生命历程。
在剧中重现泰坦尼克号的美仑美奂,表现出的乘客和船员们的少激情、乐观和希望的同时,在揭示这场灾难中人类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
《泰坦尼克号》是警世箴言是一面人类时时审视自已劣根性的明镜。
它还是一则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当然还有爱的不朽传奇。
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著名电影导演,擅长拍摄动作电影以及科幻电影。
第22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上,授予了卡梅隆一项最高荣誉——2011年“里程碑奖”在的电影创作中,詹姆斯·卡梅隆始终都把电影特技制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且还经常亲自参与设计和实施特技的制作。
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里,耀眼的特技制作总是创造出令人目瞪口呆的视觉效果。
但这并不是说,特技就是詹姆斯·卡梅隆电影的全部。
詹姆斯·卡梅隆不但是个优秀的特技工程人员,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三、《泰坦尼克号》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男女主人公在船上的意外邂逅,克的英俊,善良和大度,罗斯的漂亮、纯洁和高尚,融合在一起,缠绵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艺术性摘要:对电影欣赏视角的更新无疑是每一个观众应该重视的,当代电影从演员的选择、空间的架构、色彩的调和、叙事内涵的处理,为我们的视觉艺术欣赏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电影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决定着一部电影作品的成败。
本文以《泰坦尼克号》为例,分析电影的艺术性。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艺术的本质情绪情感电影艺术一、前言《泰坦尼克号》是由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派拉蒙影片公司在1997年联合摄制而成的著名电影,编导为詹姆斯·卡梅隆,主演为凯特·温斯莱特(饰露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杰克)、比利·泽恩(饰卡尔)等。
该片在1998年获得14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获得平历史记录的11项奥斯卡大奖。
袁智忠在《影视鉴赏》一书中告诉我们,该影片几乎有两成的观众至少看过两遍,而一般好片子的回头率只有4%-8%。
该片也创造了一个经济上的奇迹,大约3个月的时间,全球票房就达到了12亿美元,同时,其它周边的产业也是财源滚滚。
可以说,《泰坦尼克号》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神话。
为什么《泰坦尼克号》会在那个时候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宏观的与笼统的分析把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巨大的投资、饱和的包装与宣传等,然而这些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这部影片本身。
在美丽的美学看来,《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真正的电影,是一部活的电影教科书,是一部活的艺术教科书,她应该教会人们懂得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艺术。
下面我们就结合影片的具体内容与形式来探讨一下这部影片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所在。
二、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影片一开始是一些关于现代的内容。
一支寻宝队正在打捞“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以寻找那颗名叫“海洋之心”的钻石吊坠。
这个打捞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先进的打捞技术、梦幻般的海底世界、打捞的宝贝等无疑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与兴趣。
但是,这个打捞过程也是有起伏的,随着船上保险箱的打开,所寻宝贝并没有出现,观众的情绪就一下子变成消极的了,观众与寻宝人员一样充满了失望之情。
但接下来打捞出的一张素描画引出了老年露丝的出现,观众与寻宝人员又似乎有了希望,然而老年露丝给人们带来的却是那段令人神往而又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84年前(1912年),世界超级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她的处女航。
在轮船出发前,影片极力渲染了码头与船上极其热闹的场面,烘托出女主人公露丝的高贵身份与气质。
另一方面,男主人公杰克正在赌博,影片通过对杰克在赌博过程中进行作弊这一细节的描绘,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而很受感染。
露丝所受的压抑和苦闷导致她想自杀。
影片对露丝的自杀过程的描述也颇具激发情绪与情感的力量。
影片一方面描绘轮船的高大与速度,另一方面影片又尽力表现露丝自杀的决心与行为,让观众的情绪一度十分紧张。
这时杰克出现了,他用智慧和令人感动的语言与行为打动了露丝,同时也让观众稍微感觉到了一点希望。
但这时露丝的脚突然滑落,一下子又让观众的心提到了喉咙嗓子,好在随着两人的努力,露丝终于脱离了危险,两人也乘势拥抱在一起,这使得观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愉快地体验着两人的甜蜜。
接着卡尔出现了,并给杰克以嘲讽,之后卡尔向露丝表白爱情,并把那颗名叫“海洋之心”的钻石送给露丝,露丝也终于要与杰克分手。
但露丝仍与杰克保持来往。
在他们相处时,杰克教露丝吐唾沫,让观众颇感恶心,但这一方面是为了激发一种完全不同的情绪或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后来露丝要摆脱卡尔埋下伏笔。
杰克遇好人帮助去参加上流社会的宴会,其动作十分可笑,观众以为杰克要受到侮辱,但杰克机智幽默的谈吐使人们的担心化为乌有。
宴会结束后,杰克巧妙地递给露丝一张纸条,约露丝到三等舱去狂欢。
在三等舱,露丝和杰克尽情狂欢,观众们也很兴奋。
但密探的出现又给这场令人愉快的狂欢投下了阴影。
卡尔在知道露丝与杰克约会后非常生气,突然掀翻桌子,让露丝和观众都吓了一大跳。
接着露丝的妈妈对露丝进行思想教育,把露丝的胸衣带勒了又勒。
露丝动摇了,要与杰克断绝关系。
已经陷入情网的杰克却不愿放弃,用偷来的一件衣服作掩护获得与露丝见面的机会,但遭到了露丝的拒绝。
杰克苦闷之极,然而露丝已被杰克所打动,并也已确实爱上了杰克,终于露丝又主动来找杰克了。
这时,优美的音乐声响起来了,两人站在船头拥抱、接吻,并张开双臂做出飞翔的动作,把观众的情绪调到了沸点,观众无不为两人的浪漫所感染与陶醉。
在杰克与露丝做出向美好的未来飞翔的动作之后,任性、调皮而又可爱的露丝要杰克为她作画,并且是只带着“海洋之心”作画。
她俏皮地给了杰克一枚硬币,并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
之后露丝全身裸露地躺在沙发上,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杰克,而杰克却在专心作画。
这段内容无疑具有很强的激发情绪与情感的力量,给人以达到了极点的美的享受。
作好画后,突然有人敲门,二人紧急逃跑,最后他们逃到货舱,并在一辆汽车上亲热起来。
影片对这段内容处理得非常含蓄。
在现代许多影视作品中,做爱的戏几乎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这种内容具有极其强大的激发人的情绪与情感的力量,该片也运用了这一力量,只是影片也有所创新,这就是把这段戏安排在了汽车之中。
以上为影片的前半部分。
如果影片在该处结束,这部影片也不失为一部好的影片,但影片并没有到此结束。
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在总体上激发的是人的积极情绪与情感,那么影片的后半部分在总体上激发的就是人的消极情绪与情感。
随着冰山的出现,观众的情绪与情感就由欢快、愉悦、喜欢等转入恐惧、害怕、担心与悲伤之中。
让人感到巧妙的是,影片在极力激发人们的消极情绪与情感的同时,也设法间隙性地激发一些积极情绪与情感。
在轮船撞上冰山后,影片通过对冰山划过船帮过程的呈现,使观众充满了紧张、担心、害怕与期待,但甲板上却有人在用冰块进行嬉戏与玩耍。
在知道轮船将要沉没时,船上的一支乐队演奏起了轻松的音乐,但杰克却由于遭受诬陷被关了起来。
关键时刻,露丝终于醒悟,坚决要去救杰克。
露丝救杰克这场戏也是一波三折,让观众一会儿紧张、一会儿轻松。
先是露丝找到了杰克,但却没有打开杰克手铐的钥匙。
在没有找到钥匙后,露丝又去找人帮忙,但没有人愿意帮忙。
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露丝看到了一把斧头,这让露丝和观众看到了杰克生还的希望。
有趣的是,在露丝用斧头砸断手铐之前,杰克还让露丝练习一下,真让人忍俊不禁。
随着斧头的下落,杰克终于得以脱险,这让观众松了一口气。
但船上是一片混乱,即使船上警察开枪制止也无济于事。
因为妇女与儿童获准可优先上救生艇,因此杰克与卡尔都劝露丝先上救生艇。
由于卡尔是有逃生希望的,而杰克却根本没有,杰克受到了卡尔的愚弄。
但杰克并不在乎,目送着露丝缓缓离去。
这时的场景让观众很受感动。
然而让人更进一步受到感动的是,露丝又出人意料地从救生艇上跃上轮船,坚持要与杰克在一起。
他们拥抱在一起,杰克还强烈地责怪着露丝,观众见此,无不为之动容,甚至是热泪盈眶。
卡尔看到他们两人生死与共,醋意大发,竟然拔枪要打死他们,但他们又再一次逃脱了。
这时船上的状况更糟了,船体严重倾斜,烟囱也倒塌了,船长与轮船的设计师相继遇难。
船上的混乱一直持续到两人跑到船尾、一起与轮船下沉到海里为止。
在海面上,杰克找到了露丝,在木板不能承受两人重量的情况下,杰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露丝,不仅如此,杰克还劝导露丝要好好地活下去,要生一大群孩子,他表示,靠赌博赢得一张“泰坦尼克号”的船票并由此认识了露丝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
之后,杰克葬身大海,露丝也自救成功,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宣告结束。
影片在最后又回到了现实中来。
老露丝把“海洋之心”丢入大海,让观众唏嘘不已。
整部影片也在缠绵不绝的音乐声中结束了。
整部影片叙事连贯,情节流畅,观众产生种种情绪与情感其过程非常自然。
如果我们抛开影片的形式与内容不谈,仅就影片对人所激发的情绪与情感而言,那么该影片很象是一部大型的音乐作品。
电影是一门以导演为中心,集表演、摄影、音乐、美术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视觉艺术。
因为人类所具有的感官体验是和视听同时进行的,因此,若把一部配有字幕的影片在播放时关掉声音,只看画面,尽管影片内容能看明白,但观众一定会觉得不舒服。
[1]三、《泰坦尼克号》成功的原因(一)激发情绪情感的手段1、题材与事件爱情与灾难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事情,而无论是什么样的爱情或灾难都会给当事人带来无法忘记的幸福、快乐、痛苦或悲伤等情绪与情感,同时爱情与灾难也会对其他人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故事是一个穷小子与一个富家女子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本不是十分新鲜的,但影片却把这个故事与沉船灾难联系在一起,先是把它演绎的十分浪漫,然后又把它演绎成一个悲剧,这样,一个十分浪漫的、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就和壮烈的沉船灾难一起对观众产生了无比强烈的情绪与情感。
虽然《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故事不十分新鲜,影片中的灾难故事也为大多数人所熟悉——沉船灾难不象飞机灾难或人们所假想的宇宙灾难那样只为少数人所熟悉与有体验,但是,并不十分新鲜的题材却可能会有十分广泛的激发情绪与情感的能力,而《泰坦尼克号》就恰恰充分利用了这一能力。
2、场面与细节《泰坦尼克号》是一部大片。
在用电视也能创作艺术的今天,电影这种艺术受到了有力的挑战。
因为电视让人们欣赏艺术显得很方便,电视艺术分去了很大一部分观众,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向大片方向发展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因为大片可以利用大场面来激发人们的情绪与情感,而《泰坦尼克号》的艺术创作者们深谙此道,因此他们就充分利用了大片所具有的这种特点来激发人们的情绪与情感。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恢弘的大场面,如巨大的轮船、高耸的烟囱、庞大的机械、宽阔的海洋、浩瀚的天空、码头与轮船上的喧闹、上流社会的奢华、沉船过程的惨烈等,而这些大场面都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与震撼效果。
事实证明,这些场面的设计是成功的。
当然,影片中的细节也是具有激发情绪与情感的力量的,如在露丝自杀这场戏中,露丝的脚在轮船的栏杆上滑了一下,这一细节就具有这种力量。
又如,露丝跟杰克学吐唾沫也很具有强烈的激发情绪与情感的力量。
再如,在卡尔用手枪追杀杰克和露丝的过程中,卡尔一枪把木头扶手上的一个柱头打掉了,这一细节就具有幽默的力量等等。
3、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思想、智慧等《泰坦尼克号》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除了三位主人公之外,其他人物形象如船长、轮船设计师、船上警察等等都是如此。
影片中,除了两位男女主人公真挚的、生死与共的爱情经历具有强大的激发人的情绪与情感的力量之外,其他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思想等也使观赏者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与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刻画杰克这一人物形象时,多处都在表现他的机智与智慧,这让许多观众都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兴趣,如杰克在劝露丝放弃自杀的念头时,杰克很冷静、很机智;在追求露丝时也表现得机智、很会体谅人;在轮船逐渐沉没时,杰克带露丝逃生同样表现出他的机智与智慧,如用木椅撞开铁珊门等,这些描写让观众很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