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知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的是机体的腰椎间盘部位出现退行性病变之后,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导致机体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突出,对机体的神经根、血管和周围神经等部位造成压迫或者刺激,使患者出现腰腿痛症状。
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双下肢功能不全瘫痪以及二便障碍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痹”“腰痛”“痹症”“痹病”的范畴,按照该病的致病因素不同,如外感或内伤,可以将其分成寒湿型、肾虚型、瘀血型和湿热型等临床证型。
《黄帝内经》和《素问》认为,机体受到寒邪、风邪和湿邪的入侵,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外感湿邪以及风寒会逐渐汇聚于体表部位,影响体表经络气血的顺利运行,引起疼痛症状;筋骨的经络失去滋养,气血无法顺畅运行,失于滋养发生疼痛。
因此,外感风寒湿邪是引起机体腰痛症状的原因。
肝于体合筋且可以贮藏血液,肝气亏虚受到损伤会造成筋骨进一步受到损伤。
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只需要进行祛除外邪治疗,还需要改善机体正气,要想正气内存,需要注意调补肝肾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首先,机体的腰椎间盘承担着独特且重要的功能,是脊柱保持机械稳定及生理稳定的重要条件。
腰椎发生退行性病变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最常见和最基础原因,与年龄增长、姿势不当以及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具有一定相关性。
在职业类型中,脑力劳动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为28.5%,重体力劳动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为41.0%,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
司机等长时间处于颠簸震动环境的工作会明显增加椎间盘的压力以及肌肉疲劳程度,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风险。
其次,家族中有人患有该病也会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口服中成药和中药汤剂治疗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劳损、风寒邪湿等因素相关,风寒湿邪会侵袭机体的腰膝筋骨,造成腰椎疼痛或者腰膝麻木。
久病体虚或劳欲过度,造成肾精亏空,气血不畅,外感风寒湿热,使得痹而不通,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我国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转载)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腰突症”,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碎、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惹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内因: 1.椎间盘天生发育异样。
2.椎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 1.一次较重的外伤。
2.频频多次轻度外伤,累积性伤害。
3.严寒刺激。
症状与体征: 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色:根性放射痛;疼痛与腹压相关;痛苦与活动、体位有显然关系。
2.跛行:患肢不可以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神经功能伤害。
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感觉:受累神经根散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逝。
反射: L4 一 5胫后肌 L5 一 S1 跟腱 L3 一 4 膝。
中医:本病属偏痹,腰痹,骨痹,腰腿痛范围。
中医学以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解腰痛的发生有亲密的关系,引起本病的原由,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公则痛。
《灵枢 ?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诸病源候论. 腰脚痛苦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行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又云: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够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也说: "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
以上均说明,本病可由外伤惹起,咳嗽加重,表现为腰痛归并下肢痛。
1.气滞血瘀型:原由:多半因腰部扭伤惹起。
症状:腰痛症状显然,脊柱侧弯,腰 4-5 间有显然压痛点,向下肢放射,患者在咳嗽、大笑时症状加重,疾病后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逼迫体位,脉弦数或细涩。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CT影像关系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CT影像关系的研究进展标签: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证型;CT影像学征象;临床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k Hemiation,LDH)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伴有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皮肤感觉异常等一系列症状,为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由于椎间盘纤维环前厚后薄,后侧中央又有后纵韧带加强,因此发生破裂突出时,破口常在后纵韧带的两旁(侧后方),即神经根进入椎间孔的部位。
多数患者有腰部外伤史、反复扭伤、受风寒史及慢性劳损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
临床上经过确定诊断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为型,即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肝肾亏虚型[1]。
1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当于祖国医学中的“腰腿痛”、“痹证”等范畴,是现代医学术语,此病名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并没有提及,但我国古代早就对类似此病有所记载,如《素问.刺腰痛篇》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衡络绝、恶血归之”,“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挛急”。
《医学心悟》曰:“腰痛拘急,牵引腿足”,指出该病以腰痛合并有下肢痛为主要症状,并且在剧烈咳嗽时上述症状会加重,和现代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基本吻合[2],中医归于“腰痛”和“痹症”的范畴,认为与气血、经络、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3]。
《灵枢.经脉》曰:“......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曲,腘如结如裂,是为踝厥”。
其中所述踝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的临床症状,这和现代医学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相类似。
“髀不可曲”即与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类似;又如“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这又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背肌紧张后出现的代偿性脊柱侧弯相类似[4]。
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病,中医将其归为“腰痛”、“坐卧痛”、“冷痛”、“久立不安”等病证。
本文旨在探讨该病症状体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
本研究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历分析法和中医证候学术调查法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为腰痛,且呈现不同的痛点及放射痛。
中医证素表现主要为腰肾虚证、寒湿凝滞证、湿热瘀滞证、气血不足证、经络阻滞证等。
同时,通过对症状体征和中医证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与腰肾虚、湿热瘀滞、经络阻滞等病证有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中医证素;相关性1. 研究背景和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病,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坐卧不安、腿部疼痛等症状。
在临床上,该病多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然而,针对该病的中医论治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为“腰痛”、“坐卧痛”、“冷痛”、“久立不安”等病证,对其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疾病与人体阴阳失衡和经络气血的调节有关。
因此,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和中医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对于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医院内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0例。
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40岁-60岁。
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历资料完整;②病程在半年以内;③未接受过手术治疗;④同意配合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
2.2 研究方法采用病历分析法和中医证候学术调查法进行研究。
2.2.1 病历分析法对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病程、症状、病史、体征等。
2.2.2 中医证候学术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中医证候学理论,编制研究问卷,对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病情进行详细的中医病因辨析、中医证候诊断和辨证论治。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研究进展

Br,2005,87(i):62-67
并发症;(p封闭术:如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彭宅淦等…I报道 了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的方法,取得与非手术治疗相似的治 疗效果。亚甲蓝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氧化还原剂,具有较 强的亲神经性。可以直接阻碍感觉神经异常传导。 3.2.2开放手术开放手术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存在创伤大、 内固定断裂假体脱出、融合失败等并发症,且费用昂贵。彳日对 于其它治疗方法无效而手术治疗要求迫切且无心理障碍者 可选用开放手术治疗。①腰椎融合术:腰椎融合术是经长期 临床实践证明的疗效可靠的治疗办法,因此,选择手术方法 时应首先考虑腰椎融合术。目前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前路椎间 盘摘除椎体融合术、后路椎问盘摘除椎体问融合术、后路椎 间盘摘除椎体间和横突间联合融合术。一项随机、前瞻性临 床研究ll习显示腰椎融合术是通过融合相临椎体病理节段达到 消除疼痛的目的.其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明显优于 非手术治疗。陈建良等1131对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_稃较长的22 例椎I’日】盘源性F腰痛患者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 经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同定术,经随访疗效满意.并认为本 手术方法可彻底切除致痛的间盘组织,恢复椎间隙高度.又 重建了局部的稳定性.阻断了椎间盘源性F腰痛的致病机
innervming
t}Ie lumbar
in栅ertebral
discs Pellg
in
rats.Spine。2006,3l(13):1433-1438
B,Wlu W,Hou S,et a1.The Pathogenesis of Discogenic Low
Bone
Back Pain.J
Joint Surg
lO胡居正。徐友高.杨智贤.经皮半导体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 问盘源性下腰痛50例的疗效观察.广西医学,2008,30(5):718
椎间盘源性腰痛研究现状与进展

过椎旁 的交感干经灰交通支可 支配 L 、 的窦椎神经 。临 S
床也证实 L 脊神经节局部麻醉可缓解腰痛症状 , 刺激则可 诱发腰痛及 I 脊神经支配 区皮肤疼痛。对 于 L 一或/ L J 2 和
~
质还不很 清楚 , 有学者推测 其可能代表 纤维环撕 裂后继 发 的炎症反应 区 J 。只是最近有研究表 明 MR 的结果 , I 对预
椎 管 内 向头 尾 两 侧 方 向走 行 , 越 上 和 下 2~3个 椎 间 隙 , 跨 分 布于 后 纵 韧 带 后 方 和 纤 维 环 后 外 侧 。I I 脊 神 经 节 通
像上位于纤维 环并 区别于髓 核组 织 的高信 号区。A l 研 和
B gu 在 19 首 次 对 其 进 行 了描 述 。 作 者 结 合 椎 间 odk 9 2年
裂和纤 维环边缘损伤 中, 射状破裂 是最常见 的一种纤 维 放
环 破裂 类 型 。C p e_ 早 在 19 ops 9 7年 就 观 察 到 8 % 退 变 的 0
1 关 于椎 间盘 源 性腰 痛 的概 念
18 9 6年 Cok 通 过 对 椎 间 盘 突 出形 态 学 研 究 , 为 rc … 认 椎 间 盘 内部 纤 维 环 的破 裂 导 致 创 伤性 炎症 和其 代 谢 功 能 的 改 变会 引起 腰 痛 , 而椎 问 盘 的影 像 学 表 现 正 常 或 仅 有 极 小
内部 的腰 痛 。 19 9 7年 Bi e 确 定 椎 间盘 源 性 下 腰 痛 的 rw l d l
受非常大的压力 , 最终达 到伤害感 受的机械 阈值而 引起 疼 痛 。如果神经 过敏末梢被化学致敏 , 更易达到机械 阈值 , 引
发腰 痛。倾 向于不 同机 制的学者 , 有一 个共 同点是认 同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髓核脱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血管、脊髓等而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其部位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其病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风寒湿侵袭,以致气血阻滞经脉;或外伤损伤腰脊,血行不畅,瘀血阻闭经脉;或年老体弱,久病劳损,气血精髓亏虚不足,腰脊失养所致。
本病多反复发作,病程缠绵,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以肝肾亏损为本,寒湿瘀阻为标。
(一)辨证论治1.瘀血内阻证【主要表现】腰部板硬刺痛,痛处固定拒按,俯仰转侧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
【治法方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活血通络汤加减:当归10g,鸡血藤12g,川芎10g,桑寄生12g,制乳香10g,川牛膝12g,制没药10g,续断12g,桃仁10g,赤芍12g,红花10g,王不留行12g,全蝎5g。
2.寒湿痹阻证【主要表现】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酸楚困重,四肢发凉,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法方药】散寒祛湿,温经通络。
乌头汤加减:制川乌(先煎)10g,威灵仙12g,麻黄10g,秦艽12g,细辛3g,羌活10g,薏苡仁15g,苍术12g,桂枝10g,白芍12g,川牛膝12g,杜仲10g,炙甘草5g。
3.湿热内蕴证【主要表现】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灼热感,腿软无力,遇热天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方药】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宣痹汤加减:薏苡仁15g,防己10g,滑石(包煎)12g,法半夏10g,晚蚕沙(包煎)12g,黄柏10g,赤小豆12g,忍冬藤15g,泽泻10g,茯苓12g,木瓜10g,川牛膝12g。
4.肾阴亏虚证【主要表现】腰痛绵绵,酸软无力,久治不愈,劳累则甚,心烦失眠,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腰痛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腰痛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的腰痛病通常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气滞血瘀证:通常都是一些腰部受伤引起的局部腰部的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受限为主,舌苔会比较暗红,脉是涩的。
2、第二种证型就是肾阳虚证,通常都是表现为腰部的疼痛为主、遇冷加重、遇热则缓解,而且口服一些生冷的食物会诱发疼痛的发作,舌苔比较淡白,脉比较细弱。
3、肾阴虚证的腰痛,通常以阴虚火旺为主,通常天气热的时候或者深夜会出现腰痛的发作,而且舌苔是暗红,脉是细弱的。
4、第四种就是寒湿腰痛证,寒湿腰痛通常都是一些在比较湿冷的天气腰痛会发作,然后也是得温则减、得寒则加重,舌苔淡白,而且苔是腻的,比较厚,脉以弦细为主。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07T14:54:38.2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代勇[导读] 游仙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患者的肝肾阳虚,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等体现了虚证的不同方面,这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着直接的关系。
代勇
游仙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中医辨证分型。
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份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7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对患者的病因、症状等进行分析,按照多数原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结果:将所选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基本证型分为脾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气血不足型、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
结论:研究中所选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分型以虚证为主,具体的分布
为脾肾阳虚型占18.8%、肝肾亏虚型9.1%%、气血不足型16.0%、寒湿痹阻型36.4%、气滞血瘀型20.4%。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医辨证分型;研究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scogenic back pai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Methods:27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scogenic back pain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their clinical data was selected for study.The causes and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priority principle,they were classified as various types of TCM.Results:The basic types of TCM of the selected patients with discogenic back pain were divided into the asthenia of spleen and kidney Yang,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deficiency of vital energy and blood,stagnation of cold-wetness,energy-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Conclusions:The types of the patients with discogenic back pain mainly reflect in deficiency symptom;the specific proportions were as follows:the type of asthenia of spleen and kidney Yang was 18.8%,the type of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was 9.1%,the type of deficiency of vital energy and blood was 16.0%,the type of stagnation of cold-wetness was 36.4%,the type of energy-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was 20.4%. [Keywords]:Discogenic back pain;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CM;research.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患者由于各种诱因出现的椎间盘紊乱或变形等刺痛窦椎神经,临床症状方面患者一般会出现下腰部以及腰臀部疼痛[1],研究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份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7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中医辨证分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份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7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如下所述:20岁以下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5例,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3例;20岁到29岁之间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7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0例;30岁到39岁之间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50例,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40岁到49岁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83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42例;50岁到59岁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3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48例;60岁以上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57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41例。
所选患者均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确准标准参照《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所选患者中无椎间盘突出症以及明显的神经根刺激征,无结核或肿瘤患者。
1.2 方法
参照中医辨证分型的基本理论,将所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多数”为原则,患者的临床症状作为分型的主要依据,辅助依据为患者的舌脉象分析,根据有关诊断标准,设计主要包括患者的疼痛部位。
发病原因以与外界的关系等的中医证候表格[2]。
1.3 观察指标
将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分布情况以及根据中医证候表格对患者的疼痛部位。
发病原因以与外界的关系等数据进行分析[3]。
2 结果
所选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疼痛部位分布情况为:下腰部245例,占37.8%;腰臀部225例,占34.7%,大腿175例,占17.1%,其他部位3例,占0.5%。
所选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发病原因:慢性劳损者187例,占43.4%,急性损伤者51例,占11.8%,外伤后治疗不当者46例,占10.7%,感染风湿寒史者27例,占6.3%,体质虚弱者8例,占1.9%,其他105例患者无明显病因,占24.4%。
病症与外界天气的关系:炎热天气加重者0例,寒冷天气加重者149例,占36.8%,阴雨天气加重者109例,占30.0%,与天气无明显相关者147例,占36.3%。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疼痛性质结果为:胀痛者180例,占27.6%,痛有定处者174例,占26.7%,酸痛乏力者98例,占15.0%,刺痛者63例,占9.7%,隐痛者60例,占9.2%,痛无定处者18例,占2.8%,板硬疼痛者19例,占3.0%,其他疼痛性质者20例,占3.1%。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舌脉象濡脉者59例,沉脉者39例,弱脉者26例,数脉者19例,弦脉者88例,紧脉者41例,湿脉者2例,其他脉象者1例。
对所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脾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气血不足型、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5个基本证型,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的基本证型分布情况(例,%)
例数百分比
寒湿痹阻型 100 36.4
气滞血瘀型 56 20.4
脾肾阳虚型 50 18.2
气血不足型 44 16
肝肾亏虚型 25 9.1
3 讨论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患者有各种诱因出现的椎间盘紊乱或变形等刺痛窦椎神经,患者一般会出现下腰部以及腰臀部疼痛[4],临床上有关中医诊断以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疾病的有关文献仍然不多,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疼痛以腰臀部和下腰部占多数,中医学中认为“腰为肾府”,所以椎间盘源性腰痛辨证主要归之于肾,此外与天气的关系中主要呈现寒冷天气以及阴雨天气症状会加重,寒冷天气加重者占36.8%,阴冷天气加重者占30.0%[5,6]。
研究根据患者的各项体征以及症状将患者分为脾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气血不足型、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5个基本证型,其分布的先后顺序为寒湿痹阻型居多,占36.4%,其次是气滞血瘀型占20.4%,之后是脾肾阳虚型,占18.2%,气血不足型占16.0%,肝肾亏虚型占9.09%。
从研究结果看出,研究所选的患者中虚证占多数,这与研究所选患者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数比重较多有着一定的关系,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亏虚,此外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下腰痛等症状也体现了中医学理论“肝肾论,从气血论”。
患者的肝肾阳虚,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等体现了虚证的不同方面,这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着直接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分为脾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气血不足型、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5个基本证型,对临床上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以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穆欣,王东梅,任蓁,等.黑龙江省三级中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专科护理记录单的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1):1157-1160.
[2]李连飞,罗试计,覃应莲,等.自制乌头汤加味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88例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01):31-32.
[3]晏飞,张树峰,佟继铭.中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01):41-43.
[4]董宪传,王莉,杨永菊,等.脊柱核心稳定肌训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03):489-491.
[5]梁博伟,赵劲民,李宁宁,等.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03):272-276.
[6]青祖宏,刘明,高巍,等.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初步报告[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03):37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