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粪的功效和特性

蚯蚓粪的功效和特性
蚯蚓粪的功效和特性

蚯蚓排出的粪粒无毒、无臭、干净卫生,其中含有机质32.4%氮2.15%磷1.76%钾0.27%并含有23种氨基酸,是农林、花卉、城市绿化的优质有机肥。《北京日报》曾有题为"有机肥料之王-蚯蚓粪粒"的报道。在国外,蚓粪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已相当普遍。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农业试验场利用蚯蚓粪增产小麦26%增产菜籽7倍。加拿大蚯蚓养殖者利用蚯蚓处理垃圾,同时获得大量蚓粪,

掺和泥碳运销国' 夕卜,作为园圃、温室栽花和蔬菜之用。

在园艺上,蚓粪可作为育苗或无土栽培的基质,不仅可使幼苗生长健壮、挺拔,而且可防治软腐病、立枯病、缩根病、马铃薯线虫病等多种病害。蚓粪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育种材料,以掺入30%蚓粪的基土效果最好,其固相、液相、气相分布比较理想。蚓粪还有一个优于其它有机肥的特点,就是不长霉,无臭味,符合卫生要求,装入塑料袋可长期保存,适于养花,育苗,也便于市场销售

蚯蚓粪的功效和特性

随着现代化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奶牛厂的建立日趋增多,但大量的牛粪排出,导致粪屎等废弃物堆积,造成城郊环境的污染。

目前各国广泛研究应用蚯蚓来防治公害。特别是利用蚯蚓处理废物已引起各国重视,如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已建立蚯蚓养殖场作为城市垃圾的处理补充系统,以解决城郊环境污染问题。利用蚯蚓处理粪便的研究,至今报导较少。

利用蚯蚓处理畜禽粪便,不仅为发展畜牧业开辟了动物蛋白质饲料新来源,也为城市净化、处理公害找到了新途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蚯蚓处理牛粪获得蚓粪,分析测定蚓粪的化学成分,以探讨蚓粪作为饲料、肥料的可行性及其优越性。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蚓粪收取方法新鲜奶牛牛粪常温自然发酵后投放一定数量的蚯蚓,任其自由吞食牛粪,由于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适宜,蚯蚓大量繁殖,牛粪被蚯蚓全部吃掉而排泄成无臭、多孔的黑色团粒即蚓粪,在蚓粪堆用插样器分上下两层抽取原始样品,后用分样器分取平均样品,最后用十字分样法分取试验样品。

表1蚓粪的有机质和NPK含量表

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PH

(N %)(P %)(K %)(%)

蚓粪0.960.360.9719.477.10

牛粪 1.130.480.6925.627.50

2检查分析项目

2 1肥效测定采用土壤肥料肥力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蚓粪的有机质、pH和全氮、全磷、全钾。

22养分测定用常规分析法测定蚓粪的吸附水、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钙、磷含量。

表2蚯蚓粪的化学成分(%)

2 3氨基酸含量用日立835-60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含量。24微量元素测定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光度计测定了5种矿物元素含量。

2试验结果分析21蚓粪的肥效测定

通常情况下,植物所需要的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数量很多,但土壤所能提供的数量又比较少,在饲料生产上往往需要通过施肥才能满足植物(包括作物、牧草)的需要。由表1可知,牛粪中投放蚯蚓后最后获得的蚯蚓粪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而且氮、磷、钾的含量也很丰富分别为0 96% 0 36% 0 97%尽管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稍有减少,全磷明显增加,说明蚓粪仍是三要素含量高的有机肥料。

蚓粪的pH为7 10,较牛粪略有降低。蚯蚓调节牛粪pH的能力和蚯蚓食道分布的钙腺有密切关系。因为钙腺能分泌过剩的钙或碳酸盐,中和有机酸,调节体

内的酸碱平衡。

22蚓粪的营养成分

表2资料说明,蚓粪的粗灰分含量高达74 55%作为畜禽饲料,是矿物质饲料的来源之一。无氮浸出物和蛋白质的含量也比较高,前者为13 96%后者为6 23%尤其是粗蛋白含量远高于禾本科秸秆(3%-5%)而接近或超过豆科桔秆。

牛粪因产生硫化甲烷、氨、硫化氢、苯乙烯等气体而有臭味,但蚓粪无这种臭味,这是因为蚓粪比表面积大,阳离子置换容量大,并含有能分解种种臭气的微生物群如放线菌、丝菌、大肠菌等,即蚓粪具有消除牛粪臭气的作用。由此看来,蚓粪用作畜禽饲料日粮的一部分是完全可能的。

蚯蚓粪的成份价值分析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除了蚯蚓粪粒之外没有沃土”。石力同志于1981年

5月5日在北京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蚯蚓粪为“有机肥之王(肥王)

、蚯蚓粪的成份虽因季节和原材料配比的不同略有差异,但其养分依然齐全, 肥效显著,仍能充分地体现蚯蚓粪的功效和特性。

、 1、肥效测定 全氮0.95—- 全钾0.96—- —2.5% —2.2% 全磷1.1——2.9%

有机质25——38%

腐植质21 —40% 有益菌群2000万个/克—— 2亿个/克

PH 值 6.8— — 7.1

2、营养成份(风干)

吸附水4.60- ——5.2% 粗脂肪0.59——0.65%

粗纤维5.10 ――6.2% 粗蛋白5.10——21.7%

粗灰分70.8 ――73.55% 无氮浸出物12.15—— 13.95%

钙3.60—— 4.2% 磷 0.30——0.4%

主要特点是粗灰含量高,粗蛋白含量远高于禾本科秸秆,而接近或超过豆科 秸秆,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之一

。 3、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卩g/g )

铁(Fe ) 3100——3200 锰(Mn ) 210——250

锌(Zn ) 2.5——3.1 铜(Cu ) 20.1 ——21.1

镁(Mg ) 8400 ——8530

4、氨基酸含量(%

蚯蚓粪所含氨基酸种类在16~18种之间,风干物中的量如下:

蚯蚓的饲料是采用EM 菌群发酵,经蚯蚓体内砂囊磨碎后,其表面面积大大 增加,便于微生物对其快速转化,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微生物与蚯蚓相互依存, 互相促进,既利于蚯蚓吸收营养,又利于有益微生物的迅速增加研究表明蚯蚓粪 中的微生物总量甚至会超过进入蚯蚓体时的数量。经检测,蚯蚓粪有益微生物含 量在2000万个/克——2亿个/克之间。

&拮抗微生物

经检测,蚯蚓粪中正常情况下含有至少两株拮抗微生物(球抱链霉菌和丁香苷链 霉菌),对土传真菌植物病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二、蚯蚓粪的性质

天门冬氨酸0.50——0.60 丝氨酸0.30——0.51 甘氨酸0.10—— 0.20 缬氨酸0.30——0.40 异亮氨酸0.15 ——0.18

酪氨酸0.10 0.15

赖氨酸0.18 0.23

脯氨酸0.16 0.19

色氨酸0.20 0.23

5、微生物含量

苏氨酸0.20 — 0.35

谷氨0.40 ------ 0.65

丙氨酸0.35 — 0.75

蛋氨酸0.10 — 0.15

亮氨酸0.25 — 0.33

苯丙氨酸0.20 ——0.25 组氨酸0.00——0.10 胱氨酸 0.00―― 0.12 精氨酸 0.11 ――

1、物理性质蚯蚓粪是一种黑色、均一、有自然泥土味的细碎类物质,其物

理性质由原材料的性质及蚯蚓消化的程度决定,具有很好的孔性、通气性、排水性和高的持水量。蚯蚓粪因有很大的表面积,使得许多有益微生物得以生存,并具有良好的吸收和保持营养物质的能力,同时经过蚯蚓消化,有益于蚯蚓粪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

2、化学性质

与原材料相比,蚯蚓粪中可溶性盐的含量、阳离子交换性能和腐殖酸含量有明显增加,也就是有机质转化成了稳定的腐殖质类复合物质。许多有机废弃物,尤其是畜禽粪便,一般呈碱性,而大多数植物喜好的生长介质偏酸(pH: 6-6.5),在蚯蚓消化过程中,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使废弃物的pH降低,趋于中性。蚯蚓粪中营养物质的含量随原材料不同而有差异,但一般来说,植物生长所必须的一些营养元素及微量元素在蚓粪中不仅都存在,而且含量高,是植物易于吸收的形式。

3、生物学性质

蚓粪中富含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不仅使复杂物质矿化为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效物质,而且还合成一系列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这些物质的产生使蚓粪具有许多特殊性质。

蚯蚓粪——不可多得的生物肥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施用畜禽粪方法不当以及植物重茬造成的地力下降、土壤老化、板结现象日益明显。实践证明,施用蚯蚓粪改良老化土壤是一个好办法。据国家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等单位对蚯蚓粪的检测,蚯蚓粪含氮磷钾分别为

1. 4 %、1%、1%,含腐殖酸46%,含23种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每克蚯蚓粪有105 X 8个有益微生物(老化土壤只有105-106个),并具颗粒均匀、透气保水、无味卫生、肥效持久等特点。含水85%的蚯蚓粪在酷暑中晒15天,

20厘米深处含水量仍达45 %,大大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蚯蚓粪中的蚯蚓酶还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毒、有害菌和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五吨蚯蚓粪可以改良一亩老化、重茬、板结、脊薄等病态土壤。施用一次蚯蚓粪,可使植物连续三年重茬种植,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超过施用各种化肥。施用蚯蚓粪也没有施用农家肥因腐熟不足而含有病菌、病毒、虫卵,以及在土壤中再次腐熟时产生的烧苗、土壤中C02超标,含氮量降低,使植物根部缺乏营养的弊端,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蚯蚓是产粪的生物机器,它吃垃圾、畜禽粪和枯枝烂叶,食量极大。一年产出的蚯蚓粪是自身重量(含生产孵化的多代仔蚯蚓)的10倍< 蚯蚓繁殖率为1 : 1500,在人工养殖情况下,一般亩产蚯蚓2吨?3吨,产蚯蚓粪20吨。蚯蚓粪做基肥、追肥或直接在蚯蚓粪上种植植物均可,蚯蚓粪可以另选场地养蚓生产,也可以直接在需要改良的地块用畜禽粪养殖蚯蚓,每亩土地投入8公斤蚯蚓即可达到一次养殖多年利用的目的。

春霖蚯蚓粪生态有机肥产品介绍

蚯蚓粪生物有机肥是一种天然、优质、高效、多功能、多用途的新型肥料。产品包括生物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各种专用肥、花卉营养土以及无土栽培基质。蚯蚓粪有机肥主要是以畜禽粪便、秸秆、稻草、水葫芦等原料经无毒、无害化处理,再经特殊的工艺发酵后饲喂蚯蚓,经蚯蚓摄取过腹排出后添加活性生物菌剂,根据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新型工艺生产成各种产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将有机――微生物一一生长因子合理结合起来,达到增肥、抗病、养土的目的。嘉兴春霖公司的蚯蚓粪有机肥是无公害蔬菜、果园、花卉、草坪、茶叶等作物的首选产品。本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一、营养全面、肥效持久

蚯蚓粪有机肥富含有大量有机质和作物所需的氮、磷、钾,

N+P2O5+K2O >5%有机质》32%丰富的中微量元素,十多种氨基酸以及植物生长素,它兼速效性和长效性的双重特点。

利用蚯蚓处理厨房垃圾的方法探究

利用蚯蚓处理厨房垃圾的方法探究 由于蚯蚓可以将有机物降解为腐植酸类物质,且其体表可分泌易分解的单糖类有机物,因此蚯蚓可显著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开展养殖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可行性研究,1989年通过成果鉴定,肯定了养殖蚯蚓处理生活垃圾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据资料显示:蚯蚓善食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并能产生高蛋白质体及高质量的有机肥。文章以厨房废弃菜叶来饲养蚯蚓,以此来探究利用蚯蚓理厨房垃圾的方法。 标签:利用蚯蚓;处理;厨房垃圾 前言 据统计我国380多座城市,有三分之二已陷于垃圾山的重围。目前城市垃圾主要以生活垃圾为主,而生活垃圾又以厨房垃圾为主。除了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用物外,剩下的主要是厨房垃圾和少量不好收集的碎纸、塑料等。所以,最终需要处理的城市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近二十年来,利用蚯蚓来处理易腐的有机废物,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对蚯蚓的研究和利用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美国洛杉机蚯蚓养殖饲养1000万条蚯蚓,每个月可处理垃圾7.5吨。日本建成占地1.65万平方米的蚯蚓养殖场,每月处理有机废物3000吨,我国自1980年开始,从事蚯蚓露天养殖和用蚯蚓处理有机废物的研究工作。 蚯蚓是一种杂食动物,它们大量吞食有机物质,通过砂囊的机械研磨和肠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进行分解和转化。这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矿物质被进一步转化为植物易于利用的可给态化合物,如氨、碳酸和易矿化的尿素、尿嘌呤以及速效性的磷钾矿质养分。这些代谢剩余产物大部分与吞食的土壤密切复合,混上蚯蚓体表分泌物、尿液等以蚓粪的形式排泄出来,形成土壤中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团粒结构。很多研究表明,蚯蚓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全氮和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并可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供肥性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蚯蚓 挖取菜地里的蚯蚓为主。 1.1.2 饲料 厨房的废弃菜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C 蚯蚓能疏松土壤. D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2.水葫芦是我国从外国引进的一种生物,曾用它来净化污水,但后来因为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严重威胁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以下描述最科学的是()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生物即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大雁南飞.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鱼儿离不开水. D 秋风扫落叶.4.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D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5.“”的生物学意义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A 环境影响生物. 页 1 第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 6.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朵朵葵花向太阳.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7.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A 蚯蚓改良土壤. B 森林净化空气. C 滥砍树木,水土流失. D 企鹅生活在南极. 8.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9.“”,这体现了(大树底下好乘凉)俗话说A 生物能影响环境.B 生物能适应环境.C 环境能影响生物.D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页 2 第 10.沙漠中除了仙人掌、骆驼刺等植物外,其他的绿色植物很少,主要原因是() A 沙漠中的阳光比其他地方的阳光强烈. B 沙漠中白天的温度比其他地方高.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蚯蚓垃圾处理厂》教案三篇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蚯蚓垃圾处理厂》 教案三篇 【导语】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 教案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保护活动感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处理垃圾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扩展学生的知识。 3.学习“环境”两个字,通过指导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端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保护活动感兴趣。 教学难点:有语气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大量生活垃圾的图片 教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生活中的垃圾真多呀!

我们应该尽量废物利用少产生垃圾。 处理好垃圾不让它污染环境。 教师:你们说得真好,动物王国的环保意识也很强,动物们也十分关心这个问题,正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出示课题:20蚯蚓垃圾处理厂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熟。下面我们带着下面的要求读一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认真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做到不丢字,不多字,读准每一句话。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召开会议研究焚烧污染环境 建议伙伴讨论奥运会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请你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小动物们想怎样处理垃圾?并用——标出来。 (1)学生读、想、圈。 (2)交流学习结果,教师相机板书:

蚯蚓的生活环境

(一) 蚯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宜 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在它的身体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等方面必然会对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首先,头部因穴居生活而退化,虽然在身体的前端有肉质突起的口前叶,在口前叶膨胀时能摄取食物,?当它缩细变尖时又能挤压泥土和挖掘洞穴,但因终年在地下生活,并不依靠视觉来寻觅食物,所以在口前叶上不具有视觉功能的眼睛而只有能感受光线强弱或具有视觉的一些细胞。 蚯蚓的运动器官是刚毛,也就是说它是依靠刚毛来活动的。利用刚毛,它能把身体支撑在洞穴里,或在地面上蜿蜒前进或后退。 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的体节组成的,在每个体节与体节之间的背中央有一个小孔,叫背孔。这个小孔和身体里边相通,所以它的体腔液可以从这个小孔里射出来,利用这种液体湿润身体,以增加它在土穴中的滑润,减少与粗糙砂土颗粒的摩擦,?并防止体表的干燥。此外,体表的湿润还与蚯蚓的呼吸密切相关,?因为它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通过湿润的表皮来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的。 蚯蚓的感觉器官也因为穴居生活而不发达,?只有在皮肤上能感受触觉的小突起,在口腔内能辨别食物的感觉细胞,以及主要分布在身体前端和背面的感光细胞,这种感光细胞仅能用来辨别光线的强弱,并无视觉的功能。 (二) 蚯蚓的"六喜六怕"生活习性 六喜: 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喜安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喜温: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喜带甜、酸味: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喜同代同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调、搬家。 六怕: 怕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怕震动: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怕水浸泡: 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甚至不少陆生蚯蚓能在完全被水浸没的环境中较长久地生存。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怕闷气: 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当氨超过百万分之十七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烟气中主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怕农药: 据调查,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一般有机磷农药中的谷硫磷、二嗪农、杀螟松、马拉松、敌百虫等,在正常用量条件下,对蚯蚓没明显的毒害作用,?但有一些如氯丹、七氯、敌敌畏、甲基溴、氯化苦、西玛津、西维因、呋喃丹、涕灭威、硫酸铜、三九一一等对蚯蚓毒性很

蚯蚓粪的功效和特性

蚯蚓排出的粪粒无毒、无臭、干净卫生,其中含有机质32.4%、氮2.15%、磷1.76%、钾0.27%,并含有23种氨基酸,是农林、花卉、城市绿化的优质有机肥。《北京日报》曾有题为"有机肥料之王-蚯蚓粪粒"的报道。在国外,蚓粪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已相当普遍。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农业试验场利用蚯蚓粪增产小麦26%,增产菜籽7倍。加拿大蚯蚓养殖者利用蚯蚓处理垃圾,同时获得大量蚓 粪,掺和泥碳运销国外,作为园圃、温室栽花和蔬菜之用。 在园艺上,蚓粪可作为育苗或无土栽培的基质,不仅可使幼苗生长健壮、挺拔,而且可防治软腐病、立枯病、缩根病、马铃薯线虫病等多种病害。蚓粪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育种材料,以掺入30%蚓粪的基土效果最好,其固相、液相、气相分布比较理想。蚓粪还有一个优于其它有机肥的特点,就是不长霉,无臭味,符合卫生要求,装入塑料袋可长期保存,适于养花,育苗,也便于市场销售 蚯蚓粪的功效和特性 随着现代化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奶牛厂的建立日趋增多,但大量的牛粪排出,导致粪屎等废弃物堆积,造成城郊环境的污染。 目前各国广泛研究应用蚯蚓来防治公害。特别是利用蚯蚓处理废物已引起各国重视,如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已建立蚯蚓养殖场作为城市垃圾的处理补充系统,以解决城郊环境污染问题。利用蚯蚓处理粪便的研究,至今报导较少。 利用蚯蚓处理畜禽粪便,不仅为发展畜牧业开辟了动物蛋白质饲料新来源,也为城市净化、处理公害找到了新途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蚯蚓处理牛粪获得蚓粪,分析测定蚓粪的化学成分,以探讨蚓粪作为饲料、肥料的可行性及其优越性。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 1蚓粪收取方法新鲜奶牛牛粪常温自然发酵后投放一定数量的蚯蚓,任其自由吞食牛粪,由于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适宜,蚯蚓大量繁殖,牛粪被蚯蚓全部吃

蚯蚓的作用

主要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蚯蚓通过蠕动增加土壤空气度,进而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另一方面,蚯蚓的粪便能够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团粒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加土壤保肥和保水能力。此外,蚯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有清除作用。所以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随着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市场的日益扩大,有机肥成了生产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不可替代的肥料。而蚯蚓粪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料,它的最大特点是将有机物——微生物——生长因子合理结合起来,改善土壤环境最终达到增肥、抗病、养土的目的。据了解,蚯蚓粪的颗粒均匀、无味卫生、保水透气能力比一般土壤高3倍。其中包含18种氨基酸,含有机质42.2%,有益菌达每克20万~2亿个。对于蚯蚓粪作为肥料的特点和施用后的效果,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用量,土壤有机质是保持土壤良好物理性状的必要条件,又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而蚯蚓粪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0%左右,经过2次发酵和2次动物消化,所形成的有机质易被植物吸收。据悉,这种蚯蚓粪有机肥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通透性、保水性、保肥力,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增加,使土壤吸收养分和储存养分的能力增强,经蚯蚓消化后的有机质颗粒细小,表面面积比消化前提高100倍以上,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土壤与空气接触,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农业专家指出,由于长期单施化肥和大量用农药,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含量逐年下降,致使农作物的土传病增加。蚯蚓粪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更可贵的是含有至少两种以上拮抗微生物。这些大量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可迅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有益菌得以繁殖扩大,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使农作物不易生病。改善作物品质恢复自然风味“蚯蚓粪有机肥同时具有生物肥、生物有机肥、有机肥、氨基酸肥、腐殖酸肥、菌肥、微肥的特点,但又不是这些肥料的简单组合,而是蚯蚓亿万年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组合。”经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大田和经济作物实验表明,蚯蚓粪在提高作物品质,合理增加作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 和含糖量、恢复作物的自然风味等方面效果突出。 五十年代以来,农作物施肥主要靠化肥。化肥的出现使农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对解决温饱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化肥的副作用也日益明显,施用化肥的瓜不香、果不甜、菜无味,而且化肥生产投资大、成本高、价格贵。特别是长期施用化肥,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如今土壤板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有关专家呼吁:大量养殖蚯蚓,减少化肥用量,从根本上改良土壤,以保证农业持续发展。 蚯蚓在农业上大有作为。蚯蚓日夜不停地在地下活动,使土壤疏松柔软,水分空气可更多地渗入土壤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蚯蚓每天吞食大量的腐烂有机物和泥土,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蚯蚓粪是一种无臭、无毒、干净、卫生、无污染,氮、磷、钾含量齐全的高效优质肥料。它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能使瓜更香、果更甜、菜更鲜。江西兴国县农民王达元曾在菜地里养蚯蚓喂鸭,结果养殖蚯蚓的地段蔬菜产量更高,品质也更好。 蚯蚓养殖投资小见效快,原料充足。城市垃圾含有大量的瓜皮果壳菜叶根等有机物;农村各牲畜养殖场的大量粪便;农田上遗留的大量秸秆、野草等等,这些都是蚯

“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实验的反思和改进

“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实验的反思和改进教师: 单位:

目录 教学设计 (2) 课题选择 (5) 结合教材选择实验课题 (5) 结合学情选择实验课题 (5) 结合研究对象选择实验课题 (6) 教学反思 (6) 蚯蚓对光的适合性影响实验和改进方法 (7) 土壤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实验材料使用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变量控制不严格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蚯蚓的放置位置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9) 不足 (10)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仪器、工具等资源,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协助,使学生能够展开探究活动,自主建构知识,并将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融合,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根据这种教学理念“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从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2.水平目标: (1)让学生初步养成发现问题的水平,养成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水平。 (2)初步学会作出假设、制定、实施探究方案的水平; (3)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水平; (4)学会表达、交流水平; (5)初步养成合作学习、动手实验的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2)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3)让学生养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高尚品格。 4.教学重点: 设计对照实验。 5.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照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二)活动方法:探究实验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三)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空地,花台去寻找蚯蚓,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蚯蚓及其生活环境,注意学生的安全,以及不破坏环境。 (四)材料准备:八个平铺湿土的解剖盘、5条蚯蚓、玻璃板、纸板、棉签等、八份实验报告单、八张白纸。 (五)探究过程: 引入:谜语引入 1.提出探究问题:各小组同学从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到在土壤湿润、肥沃、枯枝落叶等阴暗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在土壤干燥的环境中没有蚯蚓。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有些地方有蚯蚓,有些地方没有?进而引出课题并提出探究问题:哪些环境因素对蚯蚓分布有影响?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影响蚯蚓分布的一些环境因素,时间关系,本节课就验证光对蚯蚓分布有影响这个假设。 3.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团结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介绍方案,在全班讨论修改,其他小组又介绍方案,再讨论修改。老师提供实验材料,小组根据实验材料制定实验计划填在报告单上。全班

蚯蚓处理废弃物技术(原创)

废弃物生物循环处理成效显著 达尔文称蚯蚓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腐烂的茎 叶等碎片。蚯蚓不仅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促进农业增产, 对环境保护具有重 要而又特殊的作 用。蚯蚓的掘地性 保证了土壤的健 康、杂食性促进了有机物质循环、敏感性可指示环境微小变化,特别是蚯蚓的杂食性对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农业集约化种植强度越来越大,大大降低了土壤蚯蚓的数量,进而弱化了蚯蚓在农业系统中的作用,限制了生物农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京郊循环农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着眼于提高种植园区废弃物自身处理能力,从源头保障循环农业的发展。从2012年开始,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初步建立一套完整的蚯蚓循环废弃物处理模式,该模式以蚯蚓处理园区废弃物为主体,配合园区土壤改良和生物培肥,在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前提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园区带来生态、经济、环境三重效益。 生物循环处理示意图

一、生物处理废弃物的好处 (一)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众多资源废弃物,不加以合理处理会污染农田、影响人类环境,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利用蚯蚓处理废弃物是国内外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一项技术,这是因为①蚯蚓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一条蚯蚓每天可处理0.3克的废弃物,养殖3亿条蚯蚓每天即可处理100吨废弃物,目前国外已有众多应用实例,日本利用蚯蚓每月可处理废弃物3000吨,加拿大建立的蚯蚓养殖长每星期可处理75吨垃圾。②蚯蚓可以净化有害物质,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蚯蚓对农业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集聚能力,例如BHC(六六六)、DDT等农药集聚能力比外界大10倍,对重金属镉、铅、汞等集聚能力比土壤大2.5-7.2倍。 (二)附加值加高,无二次污染 蚯蚓除了应用于资源化处理,其本省就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含有的游离氨基酸在食品中用途很大,我国台湾、福建等地一直有食用蚯蚓的传统和习俗。蚯蚓还是常见的药材,就有中药的价值,利用蚯蚓含有的抗组织胺作用的氮素物质,对肺和支气管具有明显治疗作用。生物循环处理的产物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二、循环处理技术要点 (一)蚯蚓选种

蚯蚓与环境

科学公开课教案(五年级上册) 蚯蚓与环境 一、教师演示实验: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演示,学生依次进行观察。 (1)把长方形盒子盖剪去,用玻璃片作盒盖,玻璃片一半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上做好的玻璃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做好记录。 (5)可连续多做几次。 5、组织交流汇报(蚯蚓爬向了光亮的一边,还是爬向了黑暗的一边)。 6、概括知识点: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二、学生分组实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实验引导: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蚯蚓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下生活,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接下来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引导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蚯蚓与环境》一课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寻找身边的动物和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第二部分:观察蚯蚓的运动,测量蚯蚓的身长。第三部分:填写观察报告。第四部分:探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蚯蚓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一个蚯蚓,供课堂应用。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活动1完成后还要把蚯蚓养起来,以备下一课使用。在观察和测量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节生物课中设计的探究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这节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 1.采集蚯蚓的感受,引入新课。 2.分析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制定探究变量。 3.分析制定探究课题,小组选择探究课题。 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向全体同学汇报。 5.小组实施实验计划,汇报分析实验结果。 6.根据各小组汇报的实验结果,全班同学进行表达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2)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其他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分析各种非生物因素,设定变量,在探究中获得新知; (2)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角度探究问题; (3)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爱护生物,关爱生命; (2)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1、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解决策略: (1)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 验的重要性。 (2)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1、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 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2、突破方法:教师提前布置实验任务,给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应 该怎么去做,该如何分工,观察什么,怎么去观察等问题。上课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展示实验成果。然后全班一起讨论,归纳、总结他们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给学生动力。 【实验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各采集10条蚯蚓,准备干、湿泥土、纸盒。

吞噬垃圾的专家蚯蚓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吞噬垃圾的专家蚯蚓 蚯蚓是很不起眼的小动物,人们大都认识它,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常常用它来作鱼饵,钓鱼、钓黄鳝少不了它。 蚯蚓是一种低等的环节动物,世界上陆栖蚯蚓2500种,我国约有2000种,最大的蚯蚓是澳大利亚的巨蚓,体长达123厘米,我国最大的是巨环毛蚓,体长达70厘米。蚯蚓身体长圆形,像一个两端略尖的长圆筒子。它的消化管子——包括口腔、咽头、食道、嗉囊、砂囊、胃、直肠等部分,仿佛是套在大圆筒中的一个小筒子。最前端是一个红色的肉球,肉质肥厚,叫做口前叶,伸缩力很强,后面是口腔,没有锋利的牙齿,却有许多皱褶,可以自如地翻出口外,口和口腔是蚯蚓的掘土工具,用来吞食泥土和食物,泥土和食物经过咽头,搀和了咽腺的分泌物,湿润稠粘,进行初步消化,到达砂囊,囊壁上强韧肌的收缩和内面角质膜的摩擦,将食物和泥土磨碎,然后进入胃肠,再次消化吸收,将无用的残渣和泥土由肛门排出体外。蚯蚓的生活十分“俭朴”,有什么吃什么,无论是枯枝败叶、腐草废纸,还是动物的粪便,都是它的佳淆,遇到动物尸体或鱼虾下脚料,吃起来更加鲜美。蚯蚓处处有口粮,处处可以安家,无忧无虑,毫无饥寒之苦。 蚯蚓一般生活在泥土里。蚯蚓的食量很大,每天仅排出的粪便就相当于它的体重,土壤经过蚯蚓不停地挖掘、翻动,变得松软,而且能加速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繁殖和作物根系的生长。通过蚯蚓的消化作用能使土壤中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变成适合作物生长的中性土壤,细腻、湿润,还增加肥力,因为蚯蚓的粪便是高效的有机肥料。 科学家们便利用蚯蚓这一特性,开展废物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消除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一箭双雕。北美洲有一个巨大的蚯蚓养殖场,每天用蚯蚓来吞食100万人口的城市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同时生 产大量的蚯蚓粪便,用来改良农田土壤,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有一个蚯蚓养殖公司,共养5亿多条蚯蚓,专门来吞食工业废物,每天处理废物达200多吨。日本兵库县有个蚯蚓养殖场,共养殖10多万条蚯蚓,用来处理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 蚯蚓还有一个特性,也很有趣,它再生能力很强,如果把蚯蚓一切两断,血液中的白细胞便形成特殊的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原来位于体腔中隔里尚未分化的原性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与创面溶解肌肉的细胞一起,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很快会在缺少头的一截的切面处长出一个新头来,缺少尾巴的一截的切面上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两条完整的蚯蚓了。 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干蚯蚓含蛋白质70%,新鲜蚯蚓也有40%,营养价值较高,可以作禽畜饲料,也可以用来作食品。蚯蚓还可以做药,中药称作“地龙”,具有清热、息风定惊、平喘、降压利尿和祛风活络等功用。

综述-蚯蚓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蚯蚓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成、土壤结构形态、土壤结构性质以及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作用、机制五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作用及机制。 关键词:蚯蚓土壤结构团聚体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 寡毛纲(Oligochaeta) 环毛属(Pheretima)陆生动物,是分布非常广泛的土壤动物,在温带土壤无脊椎动物中,其生物量是最大的。蚯蚓种广类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的蚯蚓约有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的有229种。同时,蚯蚓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大型土壤动物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一般有三种:消费者、分解者、调节者,通常认为,它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不重要。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土壤结构是指初级土壤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具有不同起源、尺寸和形状的组合单元(土壤自然结构体或团聚体)。土壤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团聚体或自然结构体,是颗粒内或颗粒间的结合程度高于外部环绕颗粒的土壤颗粒联合体。土壤结构由土壤孔隙和团聚体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构成,并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在持续、联合的各种作用下,其成分单元不断破坏和更新。大气变化、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生物作用等外力作用,是土壤结构在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力,不仅可以促进较大土壤颗粒破碎成细小的颗粒,而且可以促进小颗粒之间的黏结。其中,土壤动物,尤其是蚯蚓,它的取食和掘穴行为形成的生物孔隙和团聚体,强烈地影响了土壤结构。 1. 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成的影响 黄福珍(1979)在早期为了了解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成的速度及不同科、属蚯蚓的加工能力,采集了北京、安徽、武汉、福建四个地区的环毛属、杜拉属和异唇属蚯蚓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地区的蚯蚓,除异唇属外,每天形成土壤团聚体的重量为蚯蚓本身体重的1.3倍至2.9倍,平均可达本身体重的1.7倍左右。因此土壤中蚯蚓的群体,假如每亩增加到10万条,一年内加工形成的团聚体,即可达5-6万斤,相当于一寸土层全部通过蚯蚓加工改造。 野外观察也表明,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当环境适宜时,蚯蚓加工的速度还要快得多。例如汉江冲积平原,在一次淹水淤积90多厘米的泥沙后,经过不到一年时间,蚯蚓在淤积层形成的团聚体,已占土体的30%左右。可见蚯蚓虽是微小的土壤动物,但它像“微型的改土车间”,对土壤结构形成的促进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2. 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态的影响 2.1 对土壤结构粒径及外部形态的影响 从黄福珍(1979)的研究中得出,蚯蚓从出茧至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在土壤中形成各种粒径的团聚体。蚯蚓在出茧后即开始吞食土壤,并形成小于0.15mm的微团聚体;10天后体重长至11-26mg,此时形成的微团聚体的粒径多在0.15-0.25mm之间;生长至一个月,微团聚体的粒径逐渐增大到0.5mm之内。 这些团聚体的形态,不管粒径大小,即使小至0.15mm,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均

校园垃圾制作有机肥料的工艺

校园垃圾制作有机肥料的工艺 摘要:为了实现校园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在分析了校园垃圾中可堆肥类物质含量的基础上,提出了蚯蚓堆肥技术处理校园垃圾制作有机肥料的工艺,同时,对蚯蚓堆肥获得的有机肥料和传统堆肥获得的有机肥料的养分进行了比较,研究了蚯蚓堆肥工艺中厌氧降解阶段有机质降解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蚯蚓堆肥获得的有机肥料的养分为 6.85%,高于传统堆肥获得的有机肥料的养分;在接种量为10%、pH中性、温度为40 ℃、碳氮比为30∶1和初始含水量为60%的适宜条件下,厌氧降解阶段有机质降解率达到38.77%。 关键词:校园垃圾;有机肥料;工艺 校园垃圾是由校园内的厨余垃圾、生活垃圾和绿化垃圾等组成,其中,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剩饭、剩菜、肉骨和蛋壳等;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果皮、零食、纸张、玻璃、塑料和金属等;绿化垃圾主要包括落叶、树枝、花草和水藻等。校园垃圾具有“种类多、产量大和价值高”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资源。2012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超过3 000万人,按照人均垃圾产量0.5 kg/d计算[1],校园垃圾产量每天约为1.5万t,而且其中可利用成分含量较高,可回收类物质为15%左右,可堆肥类物质为80%左右,而一般城市生活垃圾的可回收类物质不足10%,可堆肥类物质约为50%[2]。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将蚯蚓引入到垃圾堆肥处理过程中。例如,Edwards等[3]、Kale[4]开展了蚯蚓处理有机垃圾的研究;胡秀仁等[5]就蚯蚓处理生活垃圾对肥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处理后的蚯蚓粪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蚯蚓利用自身丰富的酶系统促进有机物分解、转化成易于利用的稳定有机肥料;同时,蚯蚓本身又可提取酶、氨基酸和生物制剂。因此利用蚯蚓处理垃圾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采用蚯蚓堆肥技术处理校园垃圾,制作有机肥料,并探讨其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包括EM发酵糠、“大平二号”蚯蚓、硫酸、30%过氧化氢、氢氧化钠(化学纯)、二氧化硅(粉末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 mol/L 1/6(K2Cr2O7)、硫酸亚铁标准溶液:0.2 mol/L FeSO4、邻菲罗啉指示剂、去离子水等。 仪器包括发酵桶、蚯蚓箱、粉碎机、土肥速测仪、电子天平、恒温干燥箱、生化培养箱、立式灭菌锅、电热恒温水浴锅、多功能搅拌器等。 1.2 工艺流程 蚯蚓堆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蚯蚓食性广、食量大及消化道可分泌出多种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2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活中学生在田野里、花坛内、经常会见到蚯蚓,也了解了“蚯蚓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但蚯蚓的分布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也乐于去探究. 因此我设计了“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切身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做调查、捕捉蚯蚓的活动,调查中学生会发现有的地方没有蚯蚓,这就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此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然后每个小组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考虑到这是第一个探究实验,学生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所以我给出了一个“小明的探究计划”,让学生通过分析小明的探究计划,发现小明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小明解决计划中的问题,得出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此时完善并实施各小组的科学探究计划,这样各小组制定、实施的计划就比较科学、合理了,在表达交流的活动中,形成统一正确的科学结论,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最后,出示“农药”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是为了课后的进一步探究。通过这样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生物与生存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所有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看,学生最先接触、感知的也是宏观生态环境。因此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知识也成为学生学习首要内容。而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必须讲究科学性和方法论,为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尤其重要,《生物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10个一级主题主题中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要性。学会科学探究,也就具备了今后不断学习与探索生命科学的基本能力。由于“探究环

蚯蚓垃圾处理厂

蚯蚓垃圾处理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体会修辞词语在句子中表达的情感;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环境保护知识,对保护环境活动感兴趣; 4、开展讨论,在实际的口语交际中说一说应该怎样处理垃圾。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对环境保护活动感兴趣,并讨论处理垃圾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可从某市一天产生垃圾的数量、填埋、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导入。 现在世界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动物居委会为此特别召开了会议,寻找处理垃圾的最好办法,到底它们讨论的结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蚯蚓垃圾处理厂》(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书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同桌互读课文,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3)标出段落号,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话介绍)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小动物们所提出的处理垃圾的方法,用曲线画出来。 2、是所有小动物提出的方法都可行吗? 3、出示句子: “啄木鸟立刻 ..反对,说:……”(“啄木鸟立刻反对:……”) “河狸急忙 ..说:……”(“河狸急忙说:……”) (重点词语加着重号) 这两句话表现了它们怎样的心情? 4、读一读啄木鸟、河狸说的话,注意读出说话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男女生互读) 5、蚯蚓是怎样介绍它的方法的? 1)自由读,个别读——注意体会”细声细气”) 2)指名读) 同桌互说蚯蚓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同桌互说,指名说)

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一)

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一) 摘要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不仅能促进废弃物分解,有机物质矿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还可以促进微生物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生态修复。该文探讨了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期为改良贫瘠土壤、发展新兴饲养业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蚯蚓;土壤生态系统;重要地位;生态修复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thesoilecosystem,earthwormsareabridgebetweentheterrestriallives andsoilecosystem.Notonlycanearthwormspromotethedecompositionofgarbageandthemineralizat ionoforganicmatter,increasesoilnutrientcontent,improvesoil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butals opromotemicroorganism’sgrowthandimprovetheyieldorqualityofcrop.Theecologicalresorationwas advancedtoo.Therefore,Theimportantpositionofearthworminthesoilecosystemwassummarizedint hearticletoprovidesomenewideasaboutimprovingpoorsoil,developinganewhusbandry. Keywordsearthworm;soilecosystem;importantroles;ecolgicalrestoration 蚯蚓属大型土壤动物,其生物量占土壤动物总量的60%,属腐食性动物,特别喜食发酵后的畜禽粪便、腐烂的瓜果、富含钙质的枯枝落叶等。蚯蚓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可以促进植物残枝落叶的降解,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提高植物营养,改善土壤结构,修复被污染的土壤等1]。 另外,蚯蚓粪含有益菌数量可高达20万~20000万个/g,能将有机物、微生物和作物生长相结合,进而改善土壤环境。其次,蚯蚓粪颗粒均匀、保水透气性能强,也可以加速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并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提高土壤通透性、保水性和保肥能力,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且能增强土壤养分的储存能力。可以说,在土壤中蚯蚓数量的多少是土壤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蚯蚓及其粪便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笔者从5个方面阐述了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1分解土壤废弃物 蚯蚓作为重要的腐生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蚯蚓食性广、食量大,其体内可分泌出分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等各种酶类,消化道中有大量微生物,可以绝大多数植物性有机垃圾为食。根据对排出的颗粒状蚯蚓粪研究,发现其中不仅含有多种酶和微生物,还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和N、P、K等营养元素2]。根据这一特点,蚯蚓具有处理生活及商业垃圾、净化土壤、消除公害的作用。人们可利用蚯蚓处理造纸厂的污泥、酒厂和畜禽水产品加工厂的废物废水及城市垃圾,可以真正地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1hm2土壤中的蚯蚓每年可以处理1500t有机垃圾,生产30~60t蚯蚓,产出555t高级蚯蚓粪3]。 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蚯蚓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土排粪,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使板结贫瘠的土壤变得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且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既可免耕或少耕,又可提高土壤肥力,节省劳力,节约能源和增加产量4]。 2.1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蚯蚓通过在土壤中的一系列活动对土壤结构、团聚体形成及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所需的物理条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邱江平等5]认为,蚯蚓不仅参与和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增加土壤养分,其活动还能在土壤中构成大量纵横交错的孔道,这些孔道往往被蚯蚓排出的粪粒填充,粪粒互相堆叠形成许多非毛管孔隙,这些网状孔道和孔隙大大增强了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能力。另外,施用蚓粪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这是因为蚓粪本身就是极好的团粒结构,富含腐殖质,腐殖质为亲水胶体,保水能力强,腐殖质和粘粒结合形成团粒,在团粒内部有许多毛管孔隙,也能保存较多水分被植物利用。由于腐殖质是棕黑色的物质,在土壤中的含量越多,土壤颜色就越深,即可增加吸收日光热能,有利于提高土温。同时,腐殖质保水能力强,

蚯蚓的作用

蚯蚓的作用 蚯蚓是一种软体多汁、蛋白质含量达70%的软体动物,蚯蚓喜食腐质的有机废弃物成为优质的生物有机肥,有机废弃物通过 蚯蚓的消化系统在蚯蚓肠道 中的蛋白酶、脂肪分解酶、纤 维酶、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成 为自身或其他生物易于利用 的活性物质,同时产生蚯蚓蛋白和氨基酸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蚯蚓体含多种氨基酸、酶类和活性物质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蚯蚓可以分为陆生的及水生的两种类型。大多数的种类属于陆生蚯蚓,体型较大,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俗称「红虫」的水生丝蚯蚓,主要分布在各种淡水水域,一般体型较小,以水中的有机物质为食物来源;寡毛类也有极少数为海产性的。一般而言,蚯蚓的分节多在80节以上。外观上除了分节之外,成熟的蚯蚓在靠近头部的地方,有体节会愈合成环带。以环毛蚓为例,环带上有雌孔,是蚯蚓排出卵子的地方。在环带的后方则有两个雄孔,是蚯蚓排出精子的地方;雄孔四周常有乳头状突起,称为乳突,雄孔与乳突是分辨蚯蚓种类的重要依据。然而,大多数的蚯蚓仅由外观是无法判定其种类的,需要解剖,以其内部构造如受精囊、摄护腺及肠盲囊等的数量、大小、形状与位置来鉴定其种类。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它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与植物的

嫩茎叶为食,在进食大量的土壤后排出的土壤称为粪土,常堆积于地表洞口或洞穴中;当蚯蚓数量多、活动频繁时,土壤因被翻动而松弛,有利于植物生长。蚯蚓也是一些哺乳类(如鼬獾)、鸟类(如鸡、鸭)、青蛙、蛇(如青蛇)或鱼虾蟹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由以上种种,皆显示蚯蚓在生态环境中无法取代的角色与重要性。蚯蚓在环保、饲料、肥料、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方面的深入开发和应用。 (1)药用:利用蚯蚓提取抗癌新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地龙糖浆、地龙酒、地龙接骨丹等。(2)蛋白饲料:蚯蚓含蛋白质(70%左右干品)是畜禽兽的蛋白饲料,可用来喂鸡、鸭类、牛蛙、甲鱼、珍禽等,发展我国畜禽、水产事业。(3)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化废为肥,世界各国都在开展利用蚯蚓处理生活垃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4)改良土壤:蚯蚓粪是优质肥料可以用它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养殖蚯蚓的场地三年后能变为高产农田。(5)提炼SOD:科技工作者利用蚯蚓生产SOD替猪血。海淀区农科所与农业大学合作生产SOD特芽和SOD大米受到市民的欢迎是一种保健食品。 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