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幽默语差异对比

中西方幽默语差异对比
中西方幽默语差异对比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英汉语比较考查卷

(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

专业班级 10英本8班学号 10404040822 姓名马卫美评分等级Directions: Choose one of the following tasks and accomplish it.

1.Write a paper in Chinese on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bout 1500 words.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Cohesion and Coherence?(Y our answer should be less than 800 words.)

中西方幽默语对比

幽默是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广泛存在于中西方语言之中。精炼含蓄、奇巧得体的幽默语在使用和理解上离不开与其紧密联系的文化溯源。英语中的humour一词来自古希腊医学,他们相信人类身体有四大类液体控制健康及情绪。而抑郁时由于体内“黑胆汁”过盛所致,解决方法正是开怀大笑。英国人将humour一字演化成有趣的意思。将humour一词以音译形式“幽默”引入汉语,是林语堂1924年首次撰文提倡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英文的幽默语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大量的例证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幽默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幽默的内容、功能、语言类型和表现形式上,造成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于二者在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探究和学习中西方的幽默语能有利地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

一、中西方幽默语差异比较

(一)、中西方幽默语内容上的不同

幽默是人类审美追求的反映,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在内容上折射出不同民族独

特的风土人情、文化理念。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人们谈性色变,因此,中国传统幽默里性是一般是禁区,而西方幽默中这类内容却比较多。

(二)、中西方幽默语在功能上的不同

1.幽默的功用可分为:批判性(对生活中的缺点和反面现象加以否定)、肯定性(对生活中的优点和正面现象予以肯定)和纯幽默(既不包含肯定,也不包否定,它只是对日常现象进行富于情趣的反映)。西方的幽默文化底蕴深厚,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而且,西方人要比中国人开放,其单纯娱乐性质的幽默比重很大,因此他们可以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都可以幽他一默。例如一个美国笑话:

A young man went to an old man’s birthday party. When he saw the old man, he sighed: “I’m sorry。 I don’t know whether I can come to your birthday party next year.” And the old man smiled and said: “Why not? You seem very healthy.”这就是典型的西方幽默。他们更多发挥了舒缓精神压力、确立优越感的功能。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乐于分享,喜欢聚集在一起享受生活!

2.而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人使用幽默一般侧重社会教育功能,中国幽默似乎有着更沉重的历史使命,为政治服务,大多用来讽刺或规诫,或以增进社会的融洽和谐,或作为单纯的引笑释怀的工具,流传到现在的传统相声小品,讽刺段子大多是这类。

就拿国家级幽默大师赵本山来说,他的作品基本取材于农村、农民,其中不乏取笑、自嘲的成分。几乎每个作品都渗透着中国小百姓穷酸的味道,作品内涵有对为富不仁、为官不正、为贫不志的嘲弄。这些同样能让人捧腹,不过笑的时候往往有些辛酸。

(三)、中西方幽默语在语言类型上的不同

语言类型是中西方幽默语中重要的语素之一,由于中西方社会背景、跨文化等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中西方在表达幽默效果上运用的语言类型的差异。

这里我主要从中西方两个脱口秀节目来进行对比:美国脱口秀节目——《the daily show》和中国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

1.在《the daily show》的节目中,主要运用以下几大语言类型来呈现幽默的效果: 1.1.讽刺型语言:

Eg. ohh!and by not allowing employee living at home,knowing each other,you cut down communicating and friendship,which saves money.(噢,不让员工住在家里,不让它们彼此相识,不用交通和友谊,原来就可以省钱了呀。)——源自2012

年1月16日《The daily show 》——comment on foxconn(大叔评论富士康事件) 1.2.直白式俏皮语言:

Eg. I keep the Jesus,you keep your potato pancakes,hope you enjoy them.(耶稣归我,土豆饼归你,希望你用餐愉快)——源自2012年2月26日The daily show ——interest me on hannukah(大叔,跟我过光明节好吗?)

1.3.are you sure that the gown is not maked up with jacket and tailcoat?(你确定你穿的不是皮袄和燕尾服的杂交物吗?)——源自2012年3月1日—comment on candidates(大叔吐槽总统候选人)

1.4.模仿式语言:

在《the daily show》节目中,模仿式语言虽然运用得很少,但也不乏经典之作。有一期节目讲述的便是乔恩大叔用中文调侃民主党候选人“洪博培”时,用蹩脚的中文说:“拿破仑计划在滑铁卢也只是第二名而已。”仅仅这一句,却赢得了非常好的喜剧效果。

2.《壹周·立波秀》节目,通常用来表达幽默的语言类型是:

2.1.模仿式语言:模仿式的幽默语言是立波脱口秀节目中经常被运用的幽默元素,周立波先生不仅从语言上对百姓的生活百态进行现场模仿,还巧妙地结合肢体动作来加深幽默效果,例如:

“哎,张姐,昨儿伊拉克那导弹是什么型号的?”

“拉登那小子上哪儿去啦?”这段话,是周立波模仿北京老太早上晨练的对话场景,他不仅用“京腔”表现对话,更模仿了老太太打拳的场景。

2.2.讽刺型语言:

今年三月,湖南湘潭某中学一次晚自习的意外停电引发了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的狂潮,对此,校方表示强烈支持,他们高兴地表示说,今后将会有计划地多次停电,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多买几次书。——源自《壹周立波秀》之“立波梦话”

2.3.富有哲理意味的启迪式语言:

论北京的房价,你要是年薪在 300W 以上二环内你爱买哪儿买哪儿

你要是年薪在 100 - 300W 之间二环至四环内你爱买哪儿买哪儿

你要是年薪在 50 - 100W 之间四环至六环内你爱买哪儿买哪儿

你要是年薪在 10W 以下,你就给自己挖个坑,爱埋哪儿埋哪儿——源自《壹周立波秀》之“议房价”这几句话,非常幽默智慧地点评了中国的买房难问题,观众持续鼓掌长达2分钟。

(四)、中西方幽默语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思维和文化底蕴的不一样,中西方幽默语的表达形式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人幽默典型的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最典型的莫过于相声了,全凭艺术家的一张嘴,借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例如在郭德纲的相声中就有很多例子:——“大爷,美国怎么走啊?”——“问村长去”;这哥们儿抢了银行开车就上了北三环,下午五点半!警察到的时候在路上堵得正瓷实;这小伙子长得,把脸挡上跟个演员似的……

而西方的幽默则侧重于动作演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幽默大师卓别林了,一系列的无声电影给世人带来了很多快乐。再如后来的动画大片《猫和老鼠》也用它独特的美国式幽默博得了全世界的喝彩。

二、中西方幽默语差异存在的原因

中西方幽默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引起的。中国人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都是各自文化的投

影。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便形成了一种“尚让不尚争,尚退不尚动”的思维定势。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思维定势,便形成了重直观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定势及方式决定了幽默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西方文化属于的海洋文化,主张创新。因而西方人形成了重创造的思辨型思维。因此只有了解中西方幽默语依托的文化底蕴,更好的掌握其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幽默,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三、总结语

幽默是一种言语艺术幽默渗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幽默是文明和智慧的象征,沟通了多元文化系统下的不同民族的人们,使人们在交际中认识到了幽默的力量。它张扬民族特质,表现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积淀,更从独特角度和各个领域体现时代的风貌和现状。然而中西方幽默语在内容、功能、语言类型和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跨文化差异,西方幽默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引起的,中国人由于典型的内倾大陆农耕文化,在着中国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下,形成了重垂直思维定式,而西方文化属于外倾的海洋文化,主张创新,形成了重创造的思辨型思维。中西方幽默虽然在许多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但人们对幽默的喜爱和认同却惊人的相似。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在交流冲突中共存,不同地域的文化又通过跨文化交际获得一定的共识,中西方幽默的也在逐渐融合,这种跨文化的中西方幽默的融合,即有利于中西方成功地进行交流,更有利于世界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王鹭. 看幽默故事学英语[M ]. 海口:南海出版社, 2005.

中西方幽默对比分析

英 文 幽 默 赏 析 院系:外语系 专业班级:英语11-02班 姓名:郑爽 学号:541108010226

中西方幽默对比分析 林语堂:我很怀疑世人是否曾体验过幽默的重要性,或幽默对于改变我们整个文化生活的可能性——幽默在政治上,在学术上,在生活上的地位。它的机能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还不如说是化学上的。它改变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的根本组织。我们须默认它在民族生活上的重要。 幽默是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广泛存在于中西方语言中。精炼含蓄、奇妙得体的幽默语在使用与理解上离不开与其紧密联系的文化溯源。英语中的humour一词来自于古希腊医学,他们相信人类身体有四大类液体控制健康及情绪。而抑郁时由于体内“黑胆汁”过剩所致,解决方法正是开怀大笑。英国人将humour一词演化成有趣的意思。将humor一词以音译形式“幽默”引入汉语,是林语堂1924年撰文提倡的。幽默的涵盖面甚广,它包括笑话(joke)、讥讽(satire)、反语(irony)、喜剧(comedy)、俏皮话(wisecrack)、轶事趣闻(anecdote) ,等等。对幽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而对幽默的定义,学者们却莫衷一是。我们暂把幽默定义为一种诙谐的、滑稽的意在带给交际双方愉悦的交际方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英文幽默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体现在幽默的内容、功能、语言类型和表现形式上,造成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 一、中西方幽默内容上的不同 幽默是人类审美追求的反应,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在内容上折射出不同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理念。从主题上看,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人们谈“性”色变,因此,东方传统幽默中性主题是禁区;而西方幽默中这类主题却占很大比例。从内容上看,在西方的幽默中,单纯娱乐性质的纯幽默比重很大, 这是幽默从萌芽状态时起便形成的一个鲜明特征。而中国幽默似乎肩负着更沉重的历史使命---针砭时弊。纵观流传至今的几百段传统相声,讽刺段子占绝大多数。而幽默的民族特色在艺术手法上的表现远不如主题、内容那样明晰。它往往根植于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表现得十分隐蔽、微妙。中国幽默刻意追求一贯到底、层层递进的情趣性。最能显示中国人幽默文化底蕴的形式莫过于相声。相声的四个环节(“垫话”、“瓢把儿”、“正话”和“底”) 对应了幽默结构的四部分。相声从头至尾包含多个“包袱”,使听众始终怀着浓厚的兴趣,从紧张的期待走向缓和的满足,然后又跨向新的期待和新的满足。而西方的幽默小品往往只有一个“包袱”,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 象征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分析爱伦坡的《一桶白葡萄酒》 3 《欲望都市》中的女性语言分析 4 论《弗兰肯斯坦》中贾斯汀的悲剧 5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 7 《儿子与情人》与《雷雨》中母子关系的对比 8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 9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 10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 11 从话语权力的角度看电影《换子疑云》 12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 13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4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15 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16 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17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18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 19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20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1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 22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 23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 24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开题报告+论) 2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的运用 26 浅读不同语境下的跨文化沟通 27 中国民族主义的新表现:“中国威胁论”——构建民族认同的一种手段 28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姬的性格 29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30 理智胜于情感 31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 32 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 33 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34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 35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 36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 37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 38 《哈利?波特》的成功销售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营销的启示 39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 40 从“鱼”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41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 42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中式菜肴的英译

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

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 摘要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问候语都是我们在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礼仪,对于构建延续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问候用语和所用习惯有时也会不尽相同。 本文通过列举中西方问候语差异的具体表现,对比分析了中西方交往规则的不同,旨在为中西方更好的交流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问候语;差异 1.引言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自古以来就受到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说话讲究“言近而指远”;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思想较中国更为开放,西方人较中国人的内敛而更加率真。当“保守”的中国人与“开放”的西方人交流时,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的使用和处理问候语。 本文从问候的称谓、问候的内容以及问候的句式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汉问候语的异同,并分析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2.中西方问候语差异的具体表现 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问候的称谓、问候的内容以及问候的句式[1]。 问候的称谓 首先,中国的称谓“条条框框”,而西方的称谓“不拘礼节”。在中国,自古就讲究“上下、尊卑、长幼”,研究遵守称呼准则,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不讲究辈分,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而在西方,常用“先生(Sir)”和“夫人(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未婚女子可称呼“小姐(Miss)”,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Mrs.)”或“夫人(Madam)”等。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Uncle)”,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Aunt)”。 其次,中国的称谓“不对等式”,而西方的称谓“对等式”。在中国,属下对上司的称呼,学生对老师的称呼等等,都表现出不对等性。例如,属下不能直呼上司姓名,只能称呼某主任、某书记等,而上司对于属下的称呼不但可直呼其名,而且还可在其姓前加一个“小”,例如小张、小王、小李等。这并不是表明歧视,而是一方面体现了对被称呼者身份、地位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称呼者的礼貌和涵养。与此不同的是,西方的称呼恰恰是“对等式”的。例如,在英国家庭成员之间都可以用“You”称呼。而且,西方人除了几个传统用的称呼――博士(Doc.)、医生(Doc.)、法官(Judge)、教授(Pro.)等之外,对“王老师”、“李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 问候的内容 首先,中国的内容是“家长里短”,西方的内容是“谈天说地”。在中国,对于不熟悉的朋友会来个“点头之交”。对于很熟悉的朋友,可说:“去上班啊”“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一种亲切感。而且,这些问候的目的是为了打招呼,而不是真的想了解被问候人对于此类问题的答案。而西方人非常看重隐私,他们面对中国式的问候时候,反而会觉得这样的问候太具体而有干涉隐私之嫌,觉得会反感。西方人见面一般习惯于谈论天气和近况。比如,英国人见面有时会说“It is cooler today,isn’t it”或者问“How are you”相当于中国的“吃了吗”

中英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中英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徐小丽班级10级(9)班学号10130902 指导教师梁静文 课题名称中英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选题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幽默的需要与日俱增,幽默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幽默文化中,语言幽默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已经不断地从文艺学、文化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角度拓展研究领域。语言幽默也一直是语言学所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已经从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等各个角度对幽默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深远意义的理论。 幽默原本是喜剧中的一个特殊分支,以轻松欢快的语言引发读者或者观众的笑为其主要特征,有时,同一可笑的情景对于来自另一种文化的交谈者来说既无趣也不可笑。这表现了不同民族幽默的不协调,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然而,从现、当代幽默的发展趋势上看,东、西方幽默中存在着不可改变的不协调,同时也存在彼此接近、相互转化的趋势。 选题意义: 借助对英汉幽默语言的分析,加深人们对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让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都能分享到语言幽默给人们带来的欢笑与愉悦,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中西方和谐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中英语言幽默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者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并着重研究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出现的幽默困境的产生原因。幽默语言的魅力既基于表达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同时也有赖于交际双方在共知语境的前提下领悟幽默语言的潜信息,也就是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理论依据: 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传统习惯文化的丰富程度,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在中西方的文化中,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性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便形成了一种“尚让不尚争,尚退不尚动”的思维定势。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思维定势,便形成了重直观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定势及方

2020年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提要】“生活的最高成就,是想象力的成就。”(王开岭 《精神明亮的人》)伊格诺贝尔奖的目的正是西方鼓励各种有些并不 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奇思妙想。反观中国的科技奖励,多是经世致用,为现世社会做出直接贡献的发明。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对待想象力和 创造精神有不同的标准。这归根到底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导致的,本文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心态文化与行为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产 生差异的原因,并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中西文化价值观。 一、综艺节目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中国奇葩说与美国艾伦脱口秀的异同 《奇葩说》由马东主持,开播以来邀请到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 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辩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备受争议的 话题,通过辩论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思考。《艾伦秀》是美国由CBS电

视台推出的一档热门脱口秀,主持人艾伦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 受青睐,2003年9月3日首播,自开播以来,该节目结合了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已获得33个日间艾美奖,成就显著。两档 节目都以轻松幽默作为节目的特点。下面从两档节目内容形式、主持 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异同点的对比,从此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首先是两档节目的相同点:1.内容形式。从内容上艾伦脱口秀和奇葩 说多选用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作为节目内容。艾伦脱口 秀邀请奥普拉?温弗瑞、贾斯汀和帕丽斯?希尔顿等名人。《奇葩说》 同样邀请在媒体领域比较有名的人物作为节目导师。《艾伦脱口秀》 和《奇葩说》每期的话题多是贴近生活,是当下热点,也是广大群众 所关心的问题,如“没钱要不要生孩子”“小朋友被欺负了是应该鼓 励打回去还是告老师”“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等,这些话题很容 易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观众的真实生活以节目的方式呈现 并进行探讨,给观众一种很近的感觉,能抓住观众的心。摆脱了以往 节目以道理说教模式。而不是趾高气扬地在大谈阔谈在很高端的东西,开启说教模式。2.主持风格。主持人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受青睐,《艾伦秀》里的笑话和明星采访,几乎都是节目组的原创,加入 艾伦的个人生活。 《奇葩说》也一向因幽默而深受观众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把生 活中的问题拿到台面上辩论,是在幽默愉悦且大胆的辩论中将观点说出,从而起到道德引导等作用。3.商业宣传。《艾伦秀》,艾伦会在 节目中大篇幅做广告,但做得不叫人反感。艾伦不仅明目张胆地跟全 世界人做广告,而且她做得大家都想看。这无疑体现了西方的开放。 这与中国许多植入广告就有明显不同。在广告植入这一块奇葩 说也比其他节目做得好,为中国节目的广告植入开辟了一个先河,应

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

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 摘要:称赞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是公开地对某个人或某件事做出积极地评论。无论在何种文化中,称赞都能起到联络感情,巩固人际关系的作用。称赞语是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社交用语。但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称赞语的使用形式却不尽相同。本文讨论了东西方恭维语与应答语差异及其成因,从而使人们正确的理解并加以运用,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高交际能力。 关键词:称赞语;应答语;跨文化交际 称赞语是是交际的“润滑剂”,它使交际得以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向前推进,是人们用以维系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还可以联络感情。但是由于由于东西方文化根源的差异,中西方在使用称赞语方面有典型的差异性。其会话模式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方人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体现出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具有不同的心态和价值观念。 一、东西方恭维语差异 (一)侧重的内容不同 一般说来,汉语称赞语中能力、外貌和个性是主要话题。而在英美国家中,能力和外貌是主要话题,对个性方面的称赞不多见。而无论是在汉语称赞语还是英语称赞语中,外貌方面的恭维大多是给女性的,例如,“The new nurse is pretty.”而对于男性则集中在能力或者成就方面,例如,Our boss works really hard.在称赞外貌时,英语侧重修饰性方面,例如“Your new hair-style looks nice.”而汉语则倾向自然的外表,例如“你的发质不错!”对于能力的称赞,英语偏向赞扬对方经过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就,如“You did a good job.”而汉语除了赞扬对方的成就之外,还会提及对方为此所做的努力,如“你这个学期的成绩不错,看来是下苦功了!” (二)运用的场合不同 研究表明,英语称赞语倾向于表达平等、一致的关系,而汉语则侧重于表示尊敬和关心对方。例如别人请客吃饭,英语文化背景下的客人除了表达感谢多数会表示自己很享受这样的待遇,例如“I really enjoyed tonight.”而汉语文化背景下,称赞的话更多以道歉的方式来传达,如“点了那么多菜,真是让你破费了”。这在汉语文化里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也正因为英语文化背景下的称赞语强调双方平等一致,所以英语里称赞语几乎成了一种习惯用语,用于打招呼、致谢等,例如,朋友之间见面,可能会说:“Hey, you look good today.”英语文化里称赞出现的频率很高,汉语文化背景下的人通常觉得那些称赞有点言不由衷或是多余。同样,在汉语文化背景下,因为称赞语强调尊重对方,表达称赞是有必要才为之,所以汉语称赞语的出现频率并不及英语高。这也让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觉得中国人似乎不太爱称赞别人。笔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方人的赞扬可以是陌生人之间也可以是熟人,甚至家人之间。而中国人对陌生人和熟人的赞扬相对谨慎,对家人则甚少赞扬,父母长辈对孩子的鼓励性赞扬除外。例如,英语中丈夫表扬妻子的厨艺时说:“This dish tastes good.”这样的赞扬在西方家庭中很常见,而中国的家庭中则甚少听见。 (三)选择的词句不同 以语言学家Mancs与Wolfson在关于交际行为的研究为例,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美国英语的称赞语大部分是形容词与副词的表达组合。他们认为,美国称赞语中形容词所占比例高达80%,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幽默翻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9340751.html,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幽默翻译研究 作者:井然 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4期 摘要:幽默是语言和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们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念等的反映。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幽默具有一般语言所没有的特征和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蕴含了语言的精华。大多数的幽默语言是精炼、含蓄、诙谐的,语意上常常出其不意。它可以使人们放松,营造一种轻松,良好的交流氛围,帮助人们更容易地沟通。但是幽默的翻译却是译者的一个难题,本文以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幽默翻译。 关键词:幽默;文化差异;可译性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随着中西方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及养成文化意识日趋重要。然而,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中西方文化差异成为了翻译中的一大障碍。幽默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暗含着语言的本质,反映了文化中的价值观、背景、社会环境等。幽默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然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幽默总是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相关的,因此,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对幽默翻译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扫清障碍。 二、幽默 幽默无时无刻存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幽默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幽默之所以如此复杂,是因为它与许多因素有关,因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Humor”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其基本含义是流畅的。在中国“幽默”这个词是由“Humor”音译而来,幽默是一个复杂的术语,所以很难对它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幽默的目的和功能出发,可以将幽默分为交际幽默和玩笑式幽默,交际幽默是最常见、最实用的幽默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旨在与他人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玩笑式幽默,营造活跃的气氛,愉悦身心,一般使用在非正式场合。 无论是中国式幽默还是西方式幽默,都具有交际、讽刺和娱乐的目的和功能。当译者在翻译这些幽默时,需要全面的了解幽默中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幽默对比研究

中西方幽默对比研究 林语堂:我很怀疑世人是否曾体验过幽默的重要性,或幽默对于改变我们整个文化生活的可能性——幽默在政治上,在学术上,在生活上的地位。它的机能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还不如说是化学上的。它改变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的根本组织。我们须默认它在民族生活上的重要。 幽默是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广泛存在于中西方语言中。精炼含蓄、奇妙得体的幽默语在使用与理解上离不开与其紧密联系的文化溯源。幽默的涵盖面甚广,它包括笑话(joke)、讥讽(satire)、反语(irony)、喜剧(comedy)、俏皮话(wisecrack)、轶事趣闻(anecdote) ,等等。对幽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而对幽默的定义,学者们却莫衷一是。我们暂把幽默定义为一种诙谐的、滑稽的意在带给交际双方愉悦的交际方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英文幽默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体现在幽默的内容、功能、语言类型和表现形式上,造成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 一、中西方幽默内容上的不同 幽默是人类审美追求的反应,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在内容上折射出不同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理念。从主题上看,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人们谈“性”色变,因此,东方传统幽默中性主题是禁区;而西方幽默中这类主题却占很大比例。从内容上看,在西方的幽默中,单纯娱乐性质的纯幽默比重很大, 这是幽默从萌芽状态时起便形成的一个鲜明特征。而中国幽默似乎肩负着更沉重的历史使命---针砭时弊。纵观流传至今的几百段传统相声,讽刺段子占绝大多数。而幽默的民族特色在艺术手法上的表现远不如主题、内容那样明晰。它往往根植于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表现得十分隐蔽、微妙。中国幽默刻意追求一贯到底、层层递进的情趣性。最能显示中国人幽默文化底蕴的形式莫过于相声。相声的四个环节(“垫话”、“瓢把儿”、“正话”和“底”) 对应了幽默结构的四部分。相声从头至尾包含多个“包袱”,使听众始终怀着浓厚的兴趣,从紧张的期待走向缓和的满足,然后又跨向新的期待和新的满足。而西方的幽默小品往往只有一个“包袱”,喜剧中“包袱”要多一些,但由于喜剧的完整性,连贯性和情节性的要求,运用“包袱”的限制很多。相声则不然,尽管它也有一定的情节主线,但从不为死守情节的需要而放弃使用“包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解读中西方幽默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当前国际学术界中的前沿课题。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它研究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尤其重点研究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交际原则与方式。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而不注重跨文化能力,忽视了社会意义。不同文化中幽默语言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语言学的层面,而且上升到跨文化交际的层面上。文化交流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中西方幽默;跨文化交际;幽默;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它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在人类进入21 世纪以后,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显得尤为重要,各种文化在交流、冲突中和谐发展,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话题。“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 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幽默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蕴喻特定的文化内涵。对中西方幽默的跨文化研究,以使人们能更好的掌握其文化内涵,正确理解幽默语言,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一、中西方幽默的嬗变 幽默来源于拉丁文“humor”,是一个生理术语,指体液。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不同的气质取决于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因此,“Humour”的本意是指人体内四种体液的比例所决定人的思想上、习惯上的倾向、气质、心理、情绪。第一个把幽默引入文学领域的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本?琼生。17 世纪末,幽默有了现在的含义;18 世纪,有了以幽默为创作风格的文学家、艺术家。当幽默传遍世界的时候,便成为一种智慧的象征。首次把幽默引入中国的是林语堂先生。幽默虽是外来词,但幽默文化却与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一样久远。中国古代的幽默包含了深邃的哲理,巧妙的思辨。近现代的林语堂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幽默的智慧。 二、中西方幽默不同的原因 中西方幽默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引起的。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型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都是各自文化的投影。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便形成了一种“尚让不尚争,尚退不尚动”的思维定势。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思维定势,便形成了重直观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定势及方式决定了幽默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如为了说明一个人的愚蠢,便着重描写此人说话、做事是如何蠢,使人在读过后,能马上直观地得出结论。而西方文化属于外倾型的海洋文化,主张创新。因而西方人形成了重创造的思辨型思维。在幽默中,就体现为利用克制陈述的表现手法,让人们在阅读幽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理解曲言,来理解幽默本身。中西方幽默在许多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但人们对幽默的喜爱和认同却惊人的相似。 三、中西方幽默不同的特征 总体说幽默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幽默的诠释和运用也不相同。中西方幽默在不同的文化体系的滋养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特征。西方幽默的底蕴深厚,有句话可以将这种情况解释得淋漓尽致,那就是:可以不做个优秀的人,但绝对不可以做个不懂幽默的人。西方幽默大多充满智慧,含蓄而有思想,懂得自嘲,善于用自嘲的方法展示幽默,同时博取对方的亲切感。相比而言,幽默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是比较慢的。中国经历几千年封建体制,人的思想自我约束感很强,顾虑太多,与人交往中更希望展示完美自我,难以自嘲。所以,幽默也是多为针对第三方的,简单而直接的多。因此,中西方幽默也就具有了不同的特征。

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摘要: 英汉两种语言的写作风格在思维方式、篇章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 分析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由于受思维负迁移的影响, 而普遍存在的汉语作文模式现象。我们认为学生只有熟悉并掌握西方思维模式, 在用英语进行写作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维转换, 才能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来。 关键词: 中西方思维差异; 文化特征; 负迁移影响; 地道英语 英语写作作为用语言表达思维运动的一种方式, 反映着西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英语教学的得失。现在, 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尽管写的是英文, 但其选词造句乃至语篇结构都是汉语作文的模式。究其原因, 与我们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孤立地讲授词句, 忽略语篇整体特征,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更少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去指导学生写作。本文结合英语教学的实践, 通过对典型例句的分析, 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转换, 以期写出纯正地道的英语作文来。 一、民族特征与写作风格 外语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 它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方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 是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思维方式的反映。 1. 民族文化特征的差异 西方民族性格直爽, 说话不拐弯抹角; 而中国人由于受儒、道、佛的影响, 偏于阴柔, 重含蓄, 重暗示。这种民族性格的差异明显反映在两种语言风格上。英语表达是先说重要的, 然后再解释说明。如: Solitude produces an exhilaration of consciousness( the consciousness of our innermost being, whatever may be ) 。 与此相反, 中国人写文章一般是先说原因后述结果, 先作说明再下结论, 先解释前提背景, 后提要求, 采取的是回旋式的方法, 常用的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都是重点在后。此外, 西方人比较强调客观事实, 注重事物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在进行逻辑推理和写作时, 通常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展开, 让事实自己说话。因此, 英文写作中多引用实例和数据, 按形式逻辑直线推理, 体现现实主义的民族特征; 而中国文化的基石是以人为主体, 人情至上。中国人喜欢带着感情色彩看问题, 倾向于理想主义, 在对客观事物的阐述上主观色彩比较浓,致使在汉语写作中, 过分地描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因此, 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的通病是主观性太强, 缺乏相应的客观证据与必要的逻辑推理。 2. 思维方式的差异 由于文化土壤不同, 各民族的知识、观念、方法、情感等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都有差异。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渊源, 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人从古代希腊哲学家那儿继承下来的思维定式体现了西方人推崇理性, 追求智慧的思维模式。他们长于科学的逻辑思维, 注重分析, 在思维过程中主要借助于抽象概念。在思维方法上, 遵循三段论的形式, 常常采取演绎的方法, 按照一条直线进行展开, 往往是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思想( 主题句) , 而后对主题句展开, 分点说明( 支持句) 。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写作上就是英文段落、篇章逻辑性强, 具有直线发展的特点。一段只有一个主题, 段中各支持句紧紧围绕主题, 层层展开论证, 最后总结出一个符合逻辑的结论句。整篇文章往往是条理清楚, 搭配和谐。 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理论与感性联系在一起的, 属于综合型形象思维。在思维过程中主要借助于模糊而神秘的形象。由于受传统八股文的影响, 汉语段落的发展倾向于螺旋型, 以反复又发展的环形对一种意思加以展开。跳跃式的思维致使中文的段落、篇章显得很松散, 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逻辑联系不明显, 而且常常缺乏一个明确表述的主题句和结论。中文的主题往往是靠读者自己总结或领悟出来的, 作者只是构造出观点或意向, 为读者提供理解和领悟的材料, 作者的观点往往不直接言明, 而是靠它的意向暗示出来。 二、文化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1. 词法方面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

09汉语言文学专业 邢寿康200940202009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日炎炎"、“火辣夏日”,夏天总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照。) 诗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夏天" 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竟是如此的迥异。原因就在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当然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汉语中的"东风" 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西风则叫人有种寒风刺骨的味道。而在西方则相反。原因也是一样,两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带来感觉就不同。 二、生产劳动 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an o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 等。汉语中这类词语就少得多。原因在于英国四周环水、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多此类词语。而在中国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渔民结网捕鱼,所以该类词语相对较少。 要表达“用体力负运东西" 的动词在汉语中有许多,如"扛、荷、挑、担、抬、背、驮、负、提、挎" 等,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负运的东西与之相应(如,挑土、担水、提箱子),真是细密之极。在英语中却只有一个carry来泛指这个动作。汉语之所以将这个动词细加区分,大概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体力劳动特别多的缘故。 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 、"气壮如牛" 等词,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 horse 。为什么汉语用"牛" 而英语用horse 呢? 答案是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分成了两国人的好帮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词语中也就有了如上用法。 三、风俗习惯 1、称谓及称呼: 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我们看到,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于中国二、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这种封建社会高度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万面不同,权力和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除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比如: 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却是得体,亲切、合乎常埋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Mr, Mrs 或Miss。他们这些做法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眼中,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

关于中西方称赞语差异的对比分析

关于中西方称赞语差异的对比分析

关于中西方称赞语差异的对比分析 王焱 MF1020030 摘要: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其根本目的就是用来交际,而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有一种现象就是称赞语的广泛使用。不管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它,称赞语事实上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称赞语是交际的“润滑剂”,它使交际得以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向前推进。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维系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跨文化交际随之升温。在跨文化交际中,称赞语同样存在。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却蕴育出了不同的称赞语。了解中西方各自的称赞语及其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和外国人交流,减少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推进交流的顺利进行。 这篇论文首先介绍了称赞语的定义,特征、以及功能等内容,随后探讨了中西方各自的称赞语,接下来着重对比分析中西方称赞语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称赞语;差异;对比分析

称赞语,又称恭维话,我们先来看牛津大词典对它的解释:“Compliments, as a kind of speech act, is consider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politeness. It is the expression of praise, admiration, approval,etc”(Oxford Dictionary,1997:283)。牛津词典对它的解释用汉语来说就是:称赞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被认为和礼貌紧密相连,它是一种对别人赞扬,敬仰和支持的表达。下面再看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称赞和恭维的解释:“称赞---动词,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10:171)“恭维---动词,为讨好而赞扬”(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10:477)。关于称赞语的定义,可以说两个字典的解释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简而言之,称赞语是在一定的交际场合所使用的用来夸奖,赞许,支持和表扬别人的话语。 二、称赞语的基本特点 称赞语包括两部分:发话人发出恭维语和受话人作出相应的反应。恭维语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使用积极的评价语言。称赞语不同于其他言语行为在于没有负面评价词汇的出现,出现在恭维语中的几乎都是正面评价语言。恭维语的运用和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文化社团对恭维语的对象、内容、场合以及对恭维语的反应各有不同。恭维语运用的场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是不同的,例如,虽然中国和西方恭维语的主要功能都是保持双方和谐一致的关系,但西方恭维语倾向于表达平等、一致的关系,而汉语则侧重于表示尊敬、关心对方。对于恭维语的反应,西方回答恭维语的正确反映是“Thank you”,而在中国则是传统的自谦式。一般来讲,当受到恭维时,中国人常选择“不接受”“非同意”的方略,或回答“没什么”、“哪里,哪里”。

关于中西方称赞语差异的对比分析

关于中西方称赞语差异的对比分析 王焱 MF1020030 摘要: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其根本目的就是用来交际,而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有一种现象就是称赞语的广泛使用。不管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它,称赞语事实上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称赞语是交际的“润滑剂”,它使交际得以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向前推进。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维系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跨文化交际随之升温。在跨文化交际中,称赞语同样存在。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却蕴育出了不同的称赞语。了解中西方各自的称赞语及其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和外国人交流,减少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推进交流的顺利进行。 这篇论文首先介绍了称赞语的定义,特征、以及功能等内容,随后探讨了中西方各自的称赞语,接下来着重对比分析中西方称赞语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称赞语;差异;对比分析

一、什么是称赞语 称赞语,又称恭维话,我们先来看牛津大词典对它的解释:“Compliments, as a kind of speech act, is consider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politeness. It is the expression of praise, admiration, approval,etc”(Oxford Dictionary,1997:283)。牛津词典对它的解释用汉语来说就是:称赞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被认为和礼貌紧密相连,它是一种对别人赞扬,敬仰和支持的表达。下面再看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称赞和恭维的解释:“称赞---动词,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10:171)“恭维---动词,为讨好而赞扬”(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10:477)。关于称赞语的定义,可以说两个字典的解释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简而言之,称赞语是在一定的交际场合所使用的用来夸奖,赞许,支持和表扬别人的话语。 二、称赞语的基本特点 称赞语包括两部分:发话人发出恭维语和受话人作出相应的反应。恭维语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使用积极的评价语言。称赞语不同于其他言语行为在于没有负面评价词汇的出现,出现在恭维语中的几乎都是正面评价语言。恭维语的运用和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文化社团对恭维语的对象、内容、场合以及对恭维语的反应各有不同。恭维语运用的场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是不同的,例如,虽然中国和西方恭维语的主要功能都是保持双方和谐一致的关系,但西方恭维语倾向于表达平等、一致的关系,而汉语则侧重于表示尊敬、关心对方。对于恭维语的反应,西方回答恭维语的正确反映是“Thank you”,而在中国则是传统的自谦式。一般来讲,当受到恭维时,中国人常选择“不接受”“非同意”的方略,或回答“没什么”、“哪里,哪里”。 三、称赞语的功能

中西方幽默语差异对比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英汉语比较考查卷 (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 专业班级 10英本8班学号 10404040822 姓名马卫美评分等级Directions: Choose one of the following tasks and accomplish it. 1.Write a paper in Chinese on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bout 1500 words.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Cohesion and Coherence?(Y our answer should be less than 800 words.) 中西方幽默语对比 幽默是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广泛存在于中西方语言之中。精炼含蓄、奇巧得体的幽默语在使用和理解上离不开与其紧密联系的文化溯源。英语中的humour一词来自古希腊医学,他们相信人类身体有四大类液体控制健康及情绪。而抑郁时由于体内“黑胆汁”过盛所致,解决方法正是开怀大笑。英国人将humour一字演化成有趣的意思。将humour一词以音译形式“幽默”引入汉语,是林语堂1924年首次撰文提倡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英文的幽默语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大量的例证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幽默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幽默的内容、功能、语言类型和表现形式上,造成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于二者在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探究和学习中西方的幽默语能有利地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 一、中西方幽默语差异比较 (一)、中西方幽默语内容上的不同 幽默是人类审美追求的反映,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在内容上折射出不同民族独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幽默差异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体系和审美、价值观,且这些民族文化体系及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并不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而是各个民族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产物。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通过语言形式进行交流交际,更多的是隐藏在语言后的民族思维、民族文化体系的碰撞。所以中西方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而跨文化之间的差异更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重视,这种跨文化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通过中西方电影对比,我们可以对其窥知一二。“幽默”本是个生理术语,是决定人体不同气质的体液,这种体液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情绪等,一直到英国戏剧家本琼生将这一概念引到文学领域,“幽默”一词才有了如今人们普遍理解的意义。到了18世纪,幽默成为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一种创作风格。将“幽默”一词带到中国的是林语堂先生,幽默一经引入就增添了中华文化色彩,中国古代就存在许多包含深刻道理和哲思的幽默,所以中国“幽默”更是语言和智慧的代言词。通过《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优秀戏剧电影探讨中西方电影中“幽默”的不同生成机制和策略,对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进行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方电影中相同的幽默策略 在电影中,中西方导演都无一避免地使用语言这一幽默形式,而中国导演更偏重在电影台词上设置包袱[1],特别是冯小刚导演,比如《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等,多存在一个贫嘴的话唠式形象,在言谈间制造幽默。比如《非诚勿扰》中的这段对话: 梁笑笑:“彼此被对方的气味吸引了,迷住了,气味相投你懂吗?” 秦奋:“两个陌生人,萍水相逢,一见面凑上去一通乱闻,可能吗?” 秦奋对气味相投进行了偏差理解,梁笑笑使用“气味相投”意在说明两个人性格合适,比较聊得来,用的是这一成语的引申义和惯用义,而秦奋则把言语焦点集中在“气味”二字之上,利用其本义进行反驳,说明人和人之间并不能迅速判断是否适合,而是要通过长期相处,可以说,他对成语的“误读”反而准确地表达他的想法和观点,且产生了幽默效果。 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也存在大量通过语言营造的幽默,比如一开始主人公古斯塔夫与门童zero的相见,古斯塔夫询问他的名字后紧接着问他有多少工作经验,有什么背景,有什么家人,并都得出统一的答案:zero,这种干脆利落和自作主张的询问与结论的得出都让人忍俊不禁。在贵妇人死去后,古斯塔夫去悼念,当看到其遗体时,他竟然说她死去的妆容比活着的时候更好看,还夸奖她的脸色像牛奶似的,指甲油听了他的话换了个颜色等等,明明不合时宜,但由风流潇洒的古斯塔夫口中说出不仅不会让观众生气,还会让人感觉到他对贵妇人的体贴讨好。另外,古斯塔夫的言语幽默也通过反差表现出来,上一个镜头他还在优雅地用莎士比亚风格抒发感情,下一个镜头就口吐脏话,让观众对其的喜爱欲罢不能。 中国导演更偏向于语言幽默,不仅仅是利用语言智慧,还体现在国产电影中各地方言的运用,相比于普通话,东北话的耿直、河南话的乡土以及北京话的儿化音等都能创造幽默效果,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中的主人公都使用了不同地域的方言,相比于普通话的抑扬顿挫更能让人发笑。在《天下无贼》中傻根的河南土话不仅符合人物设定,其说话的声调也更接地气,更易被观众接受,电影《非诚勿扰》对北京话、四川话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与南方普通话和台湾普通话交织在一起,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幽默效果。 二、中西方电影中不同的幽默策略 (一)幽默主题与人物塑造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色调复古的喜剧片,导演韦斯?安德森在这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深受恩斯特?刘别谦和比利?怀尔德喜剧电影的影响,他们二人作为喜剧电影大师影响了无数电影导演,与两位的喜剧电影主题类似,这部电影通过喜剧外壳表现了人性的善恶,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导演对战争的感悟。电影的最大主题是对战争、政治的讽刺,电影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