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筋

加强筋
加强筋

塑胶产品部件设计准则之加强筋

( Ribs )

2008-10-29 □本站整理专题:中国设计阅读:1242

关键字:塑胶,产品,部件,设计,准则,加强筋,Ribs

加强筋 ( Ribs )

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长方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生产更容易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集过份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而长,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容易产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期,增加生产成本。

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

塑胶产品部件设计准则之加强筋

( Ribs )

2008-10-29 □本站整理专题:中国设计阅读:1243

关键字:塑胶,产品,部件,设计,准则,加强筋,Ribs

除了以上的要求,加强筋的设计亦与使用的塑胶材料有关。从生产的角度看,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熔胶的黏度和缩水率对加强筋设计的影响非常大。此外,塑料的蠕动(creep)特性从结构方面来看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数。例如,从生产的角度看,加强筋的高度是受制於熔胶的流动及脱模顶出的特性(缩水率、摩擦系数及稳定性),较深的加强筋要求胶料有较低的熔胶黏度、较低的摩擦系数、较高的缩水率。另外,增加长的加强筋的出模角一般有助产品顶出,不过,当出模角不断增加而底部的阔度维持不变时,产品的刚性、强度,与及可顶出的面积即随着减少。顶出面积减少的问题可从在产品加强筋部份加上数个顶出凸块或使用较贵的扁顶针得以解决,同时在顶出的方向打磨光洁亦有助产品容易顶出。从结构方面考虑,较深的加强筋可增加产品的刚性及强度而无须大幅增加重量,但与此同时,产品的最高和最低点的屈曲应力(bending stress)随着增加,产品设计员须计算并肯定此部份的屈曲应力不会超出可接受的范围。

从生产的角度考虑,使用大量短而窄的加强筋比较使用数个深而阔的加强筋优胜。模具生产时(尤其是首办模具):加强筋的阔度(也有可能深度)和数量应尽量留有馀额,当试模时发觉产品的刚性及强度有所不足时可适当地增加,因为在模具上去除钢料比使用烧焊或加上插入件等增加钢料的方法来得简单及便宜。

加强筋增强塑胶件强度的方法

以下是加强筋被置於塑胶部件边缘的地方可以帮助塑料流入边缘的空间。

置於塑胶部件边缘地方的加强筋

塑胶产品部件设计准则之加强筋( Ribs )

2008-10-29 □本站整理专题:中国设计阅读:1244

关键字:塑胶,产品,部件,设计,准则,加强筋,Ribs

不同材料的设计要点

ABS

减少在主要的部件表面上出现缩水情形,肋骨的厚度应不可是相交的胶料厚度的50%以上,在一些非决定性的表面肋骨厚度可最多到70% 。在薄胶料结构性发泡塑胶部件,肋骨可达相交面料厚的80%。厚胶料肋骨可达100%。肋骨的高度不应高於胶料厚的三倍。当超过两条肋骨的时侯,肋骨之间的距离应不小於胶料厚度的两倍。肋骨的出模角应介乎单边至以便於脱模容易。

ABS加强筋的设计要点

PA

单独的肋骨高度不应是肋骨底部厚度的三倍或以上。在任何一条肋骨的後面,都应该设置一些小肋骨或凹槽,因肋骨在冷却时会在背面造成凹痕,用那些肋骨和凹槽可以作装饰用途而消除缩水的缺陷。

PBT

厚的肋骨尽量避免以免产生气泡,缩水纹和应力集中。方式的考虑是会限制了肋骨尺寸。在壁厚於3.2mm (1/8 in) 以下肋骨厚度不应超过壁厚的60%。在壁厚超过3.2mm的肋骨不应超过40%。肋骨高度应不超过骨厚的3倍。肋骨与胶壁两边的地方以一个0.5mm(0.02 in) 的R来相连接,使塑料流动畅顺和减低内应力。

PC

一般的肋骨厚度是取决於塑料流程和壁厚。若很多肋骨应用於补强作用,薄的肋骨是比厚的要好。PC肋骨的设计可叁考下图PS的肋骨设计要点。PS

肋骨的厚度不应超过其相接壁厚的50%。经验告诉我们违反以上的指引在表面上会出现光泽不一现象。

PS置於中位的肋骨设计要点

PS置於边位的肋骨设计要点

PSU

肋骨是可以增强了产品的撞击强度和利用最经济的成本达致有效的结果。不良的设计是会使表面有收缩痕和非期望的撞击强度。

□ 工业设计.中国

塑料件结构设计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 浏览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而长,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容易产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期,增加生产成本。(https://www.360docs.net/doc/bd9701422.html,)

加强筋的设计

为了克服壁厚大可能引起的问题,使用是一种可减少壁厚并能增加刚性的有效方法。 一般来说,部件的刚性可用以下方法增强 ?增加壁厚; ?增大弹性模量(如加大增强纤维的含量); ?设计中考虑。 如果设计用的材料不能满足所需刚性,则应选择具有更大弹性模量的材料。简单的方法是增加塑料中增强纤维的含量。但是,在特定壁厚下,这种方法仅能使刚性呈线性增长。更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经过优化设计的。由于惯性力矩增大,部件的刚性便会增大。在优化的尺寸时,不但要考虑工程设计应当考虑的问题,还应考虑与生产和外观有关的技术问题。 优化的尺寸 大的惯性力矩可很容易地通过设置又厚又高的来实现。但是对热塑性工程塑料,这种方法常会产生制品表面凹痕、内部空洞和翘曲等问题。而且,如果的高度过高,在负荷下结构将有可能膨胀。出于这种考虑,必须在合理比例内保持的尺寸(见图1)。 图1 为确保带的制品容易顶出,必须设计一个适当的脱模锥度(见图2)。

图2 防止材料堆积 对于表面要求非常高的组件,如汽车轮盖,的尺寸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设计可以减少组件形成表面凹痕的可能,以提高组件的质量。的底部的材料积聚在图1所示的圆中。这个圆的大小与的尺寸相关,应该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减小或避免凹痕。如果圆太大,可能会形成内部空洞,制品的机械性能将会非常差。 减少底部的应力 如果给一个有的组件以负载,则的底部可能会产生应力。在这一部位如果没有圆弧,可能会产生非常高的应力集中(见图3),通常会导致组件的断裂和报废。补救措施是建立一个半径足够大的圆弧(图1),使肋底部建立更好的应力分布。 图3 但如果圆弧半径太大,也会增大上文提及的圆的直径,而导致上文已经提及的问题。

加强筋设计原则

加强筋 ( Ribs ) 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长方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生产更容易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集过份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而长,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容易产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期,增加生产成本。 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 除了以上的要求,加强筋的设计亦与使用的塑胶材料有关。从生产的角度看,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熔胶的黏度和缩水率对加强筋设计的影响非常大。此外,塑料的蠕动(creep)特性从结构方面来看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数。例如,从生产的角度看,加强筋的高度是受制於熔胶的流动及脱模顶出的特性(缩水率、摩擦系数

加强筋含凸台、角撑设计说明

加强筋(含凸台、角撑) 1.5.1 加强筋的作用 (1) 在不加大制品壁厚的条件下,增强制品的强度和刚性,以节约塑料用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2) 可克服制品壁厚差带来的应力不均所造成的制品歪扭变形。 (3) 便于塑料熔体的流动,在塑料制品本体某些壁部过薄处为熔体的充满提供通道。 1.5.2 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 塑料制品上加强筋和凸台的形式和应用如图2-9,图2-10所示。 加强筋尺寸参数如图2-11,图2-12所示。

凸台的形状及尺寸参数如图2-13~图2-15所示。 角撑位于制品边缘,支撑制品壁面,以增加强度及刚度,尺寸参数如图2-16所示。

注意:角撐的高度應比制品的側壁高度低0.5mm以上,以免妨礙制品與其它零件的配合 1.5.3 加强筋的设计要点 (1) 用高度较低、数量稍多的筋代替高度较高的单一加强筋,避免厚筋底冷却收缩时产生表面凹陷、部空洞和翘曲,如果高度过高,在负荷下结构将有可能膨胀,(图2-17、图2-18)。当筋的背面出现凹陷影响美观时,如果外觀允許,可采用图2-19所示的装饰结构予以遮掩。

(2) 筋的布置方向最好与熔料的充填方向一致(见表2-12中示例)。 (3) 筋的根部用圆弧过渡,以避免外力作用时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但根部圆角半径过大则会出现凹陷。

(4) 一般不在筋上安置任何零件。 (5) 位于制品壁的凸台不要太靠近壁,以避免凸台局部熔体充填不足(图2-20)。 加强筋在防止制品变形、增加制品刚性方面的应用如图2-21~图2-22所示 6)制品底部的加強肋,若結構允許,採用錯位式,而非交叉式,如下圖所示。

加强筋设计规范

PTC013加强筋设计规(设计流程节点规) 一.加强筋应用概述 为了确保塑件的强度和刚性,又不致使塑件的壁厚过厚,可以在塑件的适当部位设置加强筋,以避免塑件的变形。加强筋还起到对装配中元器件的定位,相互配合的部件的对齐,机构的止位和导向的作用,另外,加强筋还可充当部流道,改善塑件成型过程中塑料流动的情况,有助模腔充填。 二. 加强筋的设计要点 1. 厚度 一般情况下,加强筋大端厚度A应不大于壁厚的1/2,以免引起收缩;筋小端厚度B,PP材料应不小于0.9mm,其他ABS/PS等材料应不小于1.0mm。筋截面如图2-1所示。 T-顶面壁厚 A-筋大端厚度,A≤1/2T B-筋小端厚度 C-脱模斜度 H-筋的高度 图2-1 增加强度的办法是增加筋的数量,而不是增加筋的厚度。在必须采用较深的加强筋,造成筋大端厚度较厚时,应考虑采取防缩结构,如盘座壁挂线钩(图2-2所示),或者将容易形成缩痕的部位设计成花纹,来遮盖缩痕。

图2-2 下表是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 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 1、此表为常见家电塑料制品壁厚及筋厚的参考数值,不包括手机、遥控器等精密制品。非常规制品的 侧壁及加强筋大小端尺寸还需另行讨论; 2、表中给出的透明制品的加强筋的大端数值指的是没有强度要求的透明件的大端尺寸。对于有强度要 求的透明制品,加强筋的大端尺寸可以设计到与基本壁厚等值,但筋的小端不能小于上表中给出的数值。 2. 高度 筋高度应不大于顶面壁厚的3倍,如图2-1中尺寸H≤3T。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加强筋高度应尽可能小。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 为保证塑件基本平整,加强筋的端面不应与塑件的支撑面相平,应低于支撑面不小于0.5mm,如图2-3所示:

2-加强筋设计规范

PTC013加强筋设计规范(设计流程节点规范) 一.加强筋应用概述 为了确保塑件的强度和刚性,又不致使塑件的壁厚过厚,可以在塑件的适当部位设置加强筋,以避免塑件的变形。加强筋还起到对装配中元器件的定位,相互配合的部件的对齐,机构的止位和导向的作用,另外,加强筋还可充当内部流道,改善塑件成型过程中塑料流动的情况,有助模腔充填。 二. 加强筋的设计要点 1. 厚度 一般情况下,加强筋大端厚度A应不大于壁厚的1/2,以免引起收缩;筋小端厚度B,PP材料应不小于0.9mm,其他ABS/PS等材料应不小于1.0mm。筋截面如图2-1所示。 T-顶面壁厚 A-筋大端厚度,A≤1/2T B-筋小端厚度 C-脱模斜度 H-筋的高度 图2-1 增加强度的办法是增加筋的数量,而不是增加筋的厚度。在必须采用较深的加强筋,造成筋大端厚度较厚时,应考虑采取防缩结构,如盘座内壁挂线钩(图2-2所示),或者将容易形成缩痕的部位设计成花纹,来遮盖缩痕。 图2-2

下表是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 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 说明: 1、此表为常见家电塑料制品壁厚及筋厚的参考数值,不包括手机、遥控器等精密制品。非常规制品的 侧壁及加强筋大小端尺寸还需另行讨论; 2、表中给出的透明制品的加强筋的大端数值指的是没有强度要求的透明件的大端尺寸。对于有强度要 求的透明制品,加强筋的大端尺寸可以设计到与基本壁厚等值,但筋的小端不能小于上表中给出的数值。 2. 高度 筋高度应不大于顶面壁厚的3倍,如图2-1中尺寸H≤3T。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加强筋高度应尽可能小。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 为保证塑件基本平整,加强筋的端面不应与塑件的支撑面相平,应低于支撑面不小于0.5mm,如图2-3所示:

塑料件结构设计 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 浏览?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 ???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而长,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容易产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期,增加生产成本。

加强筋设计规范

加强筋设计规范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P T C013加强筋设计规范(设计流程节点规范) 一.加强筋应用概述 为了确保塑件的强度和刚性,又不致使塑件的壁厚过厚,可以在塑件的适当部 位设置加强筋,以避免塑件的变形。加强筋还起到对装配中元器件的定位,相互配 合的部件的对齐,机构的止位和导向的作用,另外,加强筋还可充当内部流道,改 善塑件成型过程中塑料流动的情况,有助模腔充填。 二. 加强筋的设计要点 1. 厚度 一般情况下,加强筋大端厚度A应不大于壁厚的1/2,以免引起收缩;筋小端 厚度B,PP材料应不小于0.9mm,其他ABS/PS等材料应不小于1.0mm。筋截面如图 2-1所示。 T-顶面壁厚 A-筋大端厚度,A≤1/2T B-筋小端厚度 C-脱模斜度 H-筋的高度 图2-1 增加强度的办法是增加筋的数量,而不是增加筋的厚度。在必须采用较深的加 强筋,造成筋大端厚度较厚时,应考虑采取防缩结构,如盘座内壁挂线钩(图2-2所 示),或者将容易形成缩痕的部位设计成花纹,来遮盖缩痕。 图2-2 下表是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 1、此表为常见家电塑料制品壁厚及筋厚的参考数值,不包括手机、遥控器等精密制品。非常 侧壁及加强筋大小端尺寸还需另行讨论; 2、表中给出的透明制品的加强筋的大端数值指的是没有强度要求的透明件的大端尺寸。对于

求的透明制品,加强筋的大端尺寸可以设计到与基本壁厚等值,但筋的小端不能小于上表中值。 2. 高度 筋高度应不大于顶面壁厚的3倍,如图2-1中尺寸H≤3T。在满足设计要求的 情况下,加强筋高度应尽可能小。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 强筋较为优胜。 为保证塑件基本平整,加强筋的端面不应与塑件的支撑面相平,应低于支撑面 不小于,如图2-3所示: 图2-3 对于有阶梯的面,在设计加强筋时,应着重考虑筋的位置和高度。如图2-4所 示的筋位设计不合理,要保证筋位端面到各支撑面的高度尽量相等。改进方案,可 以把筋位的拱形口左移或把拱形口高度抬高。 图2-4 3. 脱模斜度 为方便出模,加强筋应加脱模斜度,一般选取单边°~1°,在允许的情况下, 斜度尽量取大值,较深的筋应标注大小端厚度尺寸。 4. 圆角的应用 为提高塑件强度,改善塑件的流动情况及便于脱模,在加强筋的端面设计时, 应采用圆弧过度。如图2-5所示的筋位设计不合理,筋位端面应设计成圆角。 图2-5 5.拱形和波形的应用 在加强筋的设计中,要适当考虑拱形和波形的应用。把筋表面制成拱形和波形 可以增加筋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可以避免注塑时因料不足而引起的注塑不到位的现 象。 6.强度的要求 塑件在跌落过程中会造成特殊部件的断裂,所以设计加强筋时应充分考虑其功 能和作用,在强度上达到一定的要求。例如一些受力结构(螺钉柱等)易断裂影响 部件的功能,对这类结构考虑与底面的接触面积,要适当增加加强筋的数量,必要 时加强筋的底面加圆角以提高强度。 三、加强筋的分类 按照外型及作用的不同,加强筋可分为以下几类,下面分别介绍各类筋应注意 的要点。 单向筋 单向筋一般用在薄长型的塑件,只需要单方向刚性的情况。单向筋通常是一系 列平行的筋组合使用,设计时应注意系列筋的间距,一般情况下,间距值取不小于 壁厚的2倍,如图3-1所示。 T=顶面壁厚 A≤1/2T H≤3T L≥2T C=°~1° 图3-1

结构设计原则之加强筋

加强肋 理想的设计 为了克服壁厚大可能引起的问题,使用是一种可减少壁厚并能增加刚性的有效方法。 一般来说,部件的刚性可用以下方法增强 ?增加壁厚; ?增大弹性模量(如加大增强纤维的含量); ?设计中考虑。 如果设计用的材料不能满足所需刚性,则应选择具有更大弹性模量的材料。简单的方法是增加塑料中增强纤维的含量。但是,在特定壁厚下,这种方法仅能使刚性呈线性增长。更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经过优化设计的。由于惯性力矩增大,部件的刚性便会增大。在优化的尺寸时,不但要考虑工程设计应当考虑的问题,还应考虑与生产和外观有关的技术问题。 优化的尺寸 大的惯性力矩可很容易地通过设置又厚又高的来实现。但是对热塑性工程塑料,这种方法常会产生制品表面凹痕、内部空洞和翘曲等问题。而且,如果的高度过高,在负荷下结构将有可能膨胀。出于这种考虑,必须在合理比例内保持的尺寸 (见图1)。图1 为确保带的制品容易顶出,必须设计一个适当的脱模锥度(见图2)。 图2

防止材料堆积 对于表面要求非常高的组件,如汽车轮盖,的尺寸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设计可以减少组件形成表面凹痕的可能,以提高组件的质量。的底部的材料积聚在图1所示的圆中。这个圆的大小与的尺寸相关,应该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减小或避免凹痕。如果圆太大,可能会形成内部空洞,制品的机械性能将会非常差。 减少底部的应力 如果给一个有的组件以负载,则的底部可能会产生应力。在这一部位如果没有圆弧,可能会产生非常高的应力集中(见图3),通常会导致组件的断裂和报废。补救措施是建立一个半径足够大的圆弧(图1),使肋底部建立更好的应力分布。 图3 但如果圆弧半径太大,也会增大上文提及的圆的直径,而导致上文已经提及的问题。 图4 在塑料设计中,十字结构是最好的,因为它能应付许多不同的负荷排列变化(图4)。正确设计的可承受预期应力的十字结构,可以确保在整个制品上的应力均匀分布。在的十字交叉处形成的节点(图5)代表材料的积聚,但可以将节点中心挖空,以防止产生问题。还必须注意,不要在交叉处和组件的边相交的地方形成材料积聚(图6)。

加强筋设计规范

P T C013加强筋设计规范(设计流程节点规范) 一.加强筋应用概述 为了确保塑件的强度和刚性,又不致使塑件的壁厚过厚,可以在塑件的适当部位设置加强筋,以避免塑件的变形。加强筋还起到对装配中元器件的定位,相互配合的部件的对齐,机构的止位和导向的作用,另外,加强筋还可充当内部流道,改善塑件成型过程中塑料流动的情况,有助模腔充填。 二. 加强筋的设计要点 1. 厚度 一般情况下,加强筋大端厚度A应不大于壁厚的1/2,以免引起收缩;筋小端厚度B,PP材料应不小于0.9mm,其他ABS/PS等材料应不小于1.0mm。筋截面如图2-1所示。 T-顶面壁厚 A-筋大端厚度,A≤1/2T B-筋小端厚度 C-脱模斜度 H-筋的高度 图2-1 增加强度的办法是增加筋的数量,而不是增加筋的厚度。在必须采用较深的加强筋,造成筋大端厚度较厚时,应考虑采取防缩结构,如盘座内壁挂线钩(图2-2所示),或者将容易形成缩痕的部位设计成花纹,来遮盖缩痕。 图2-2 下表是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 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 说明: 1、此表为常见家电塑料制品壁厚及筋厚的参考数值,不包括手机、遥控器等精密制品。非常规制品的侧壁及加强筋 大小端尺寸还需另行讨论; 2、表中给出的透明制品的加强筋的大端数值指的是没有强度要求的透明件的大端尺寸。对于有强度要求的透明制品, 加强筋的大端尺寸可以设计到与基本壁厚等值,但筋的小端不能小于上表中给出的数值。 2. 高度 筋高度应不大于顶面壁厚的3倍,如图2-1中尺寸H≤3T。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加强筋高度应尽可能小。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

模具设计技巧加强筋

模具设计技巧——加强筋 为了克服壁厚大可能引起的问题,加强筋使用是一种可减少壁厚并能增加刚性的有效方法。 一般来说,部件的刚性可用以下方法增强 ?增加壁厚; ?增大弹性模量(如加大增强纤维的含量); ?设计中考虑。 如果设计用的材料不能满足所需刚性,则应选择具有更大弹性模量的材料。简单的方法是增加塑料中增强纤维的含量。但是,在特定壁厚下,这种方法仅能使刚性呈线性增长。更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经过优化设计的。由于惯性力矩增大,部件的刚性便会增大。在优化尺寸时,不但要考虑工程设计应当考虑的问题,还应考虑与生产和外观有关的技术问题。 优化的尺寸 大的惯性力矩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设置又厚又高的加强筋来实现。但是对热塑性工程塑料,这种方法常会产生制品表面凹痕、内部空洞和翘曲等问题。而且如果高度过高,在负荷下结构将有可能膨胀。出于这种考虑,必须在合理比例内选择尺寸(见图1)。 图1

为确保制品容易顶出,必须设计一个适当的脱模锥度(见图2)。 图2 防止材料堆积 对于表面要求非常高的组件如汽车轮盖,尺寸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设计可以减少组件形成表面凹痕的可能,以提高组件的质量。底部的材料积聚在图1所示的圆中。这个圆的大小与尺寸相关,应该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减小或避免凹痕。如果圆太大,可能会形成内部空洞,制品的机械性能将会非常差。 减少底部的应力 如果给一个组件予以负载,则底部可能会产生应力。在这一部位如果没有圆弧,可能会产生非常高的应力集中(见图3),通常会导致组件的断裂和报废。补救措施是建立一个半径足够大的圆弧(图1),使肋底部建立更好的应力分布。 图3

但如果圆弧半径太大,也会增大上文提及的圆的直径(图1),而导致上文已经提及的问 题。 图4 在塑料设计中,十字结构是最好的,因为它能应付许多不同的负荷排列变化(图4)。正确设计可承受预期应力的十字结构,可以确保整个制品上的应力均匀分布。在十字交叉处形成的节点(图5)代表材料的积聚,但可以将节点中心挖空,以防止产生问题。还必须注意,不要在交叉处和组件的边相交的地方 形成材料积聚(图6)。

加强筋设计

加强筋 为了增加制品的强度,目前一般采用设置加强筋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这种方法最有效地达到目的。设置加强筋不仅能增加强度,而且能改善树脂的流动状态,有时还可以防止因残余应力而产生的变形。 一般采用的标准是,在没有支撑座的情况下,筋的高度为基础壁厚的3倍,其根部的圆角至少是壁厚的0.3倍,而它的根部厚度是基础壁厚的2/3。对于具有大面积平面的制品,为了防止挠曲,也可以采用设置筋的方法。 从设置筋的效果来讲,与其增加筋的高度,不如增加筋的数量为好。有时增加高度虽然不影响成型,但是在其中间容易产生缩孔,并使其根部产生应力过分集中,容易引起开裂,以致失去增强的意义。如果这种缩孔的确是影响外观,则有必要考虑在其背面设置窄筋,或者设置沟槽,或者在这部位上进行花纹处理,并使之不显眼。图1-2(a)示出了若筋的根部厚度取为基础壁厚时,会产生缩孔的图例;若如1-2(b)那样,取基础壁厚的1/2时,则不会产生缩孔。(a)筋根部厚度与基础壁厚相同时,A部面积比基础面积增加50%而产生缩孔;(b)筋根部厚度为基础壁厚1/2时,B部面积比基础面积增加20%,不会产生缩孔。 加强筋的主要作用,是在不增加壁厚的情况下,增加塑件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塑件变形翘曲。设计加强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筋与塑件壁厚连接处应采用圆弧过度; (2)加强筋厚度不应大于塑件壁厚。 (3)加强筋端面高度不应超出塑件高度,宜低于0.5mm以上。 加强筋的结构如图1-3所示。若塑件壁厚为t,则加强筋高度L=(1~3)t,筋根宽A=(1/4~1)t,筋根过渡圆角R=(1/8~1/4)t,收缩角α=2°~5°,筋根部圆角r =t/8,当t≤2mm时,取A=t。 三、圆角与孔 对塑料制品来说,除了要求使用尖角之外,其余所有内外表面转弯处应尽可能采用圆角过渡。这样,不但使塑件强度高。外观漂亮,而且塑件在型腔中的流动比较容易。此外,模具型腔热处理时不易产生内应力和变形。图1-4表示内圆角、壁厚与应力集中系数之间的关系,图中R为内圆角半径,t是壁厚。由图可见,设置R/t=0.6~0.8左右的R就可以了。当R大于0.8以上时,应力系数变化非常小,即在降低应力上起的作用不大。 另外,对于塑料制品一般都有注塑成型孔,设计者很容易忽视其影响。但是,成型孔会使与浇口相对的位置上产生熔接痕,这一问题千万不能忽视。同时,也会成为降低制品强度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按照下列注意事项进行制品设计: (1)孔与孔的间距要取孔径的2倍; (2)孔周边的壁厚要和孔径相当; (3)孔的中心应离开制件边缘3倍孔径以上的距离

(完整版)2加强筋设计原则

加强筋(Ribs ) 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长方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生产更容易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集过份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而长,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容易产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期,增加生产成本。

塑胶件加强筋结构设计

塑胶产品部件设计准则之加强筋 ( Ribs ) 2008-10-29 加强筋 ( Ribs ) 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长方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生产更容易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集过份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而长,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容易产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期,增加生产成本。 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 除了以上的要求,加强筋的设计亦与使用的塑胶材料有关。从生产的角度看,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熔胶的黏度和缩水率对加强筋设计的影响非常大。此外,塑料的蠕动(creep)特性从结构方面来看亦是一

塑料件结构设计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加强筋设 计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 浏览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而长,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容易产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

塑料件结构设计5 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 浏览 发布时间15/05/10 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 型,增 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 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 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 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 力和最 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 充填、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 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 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 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 满足一 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 般。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 品的位 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 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 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 产品 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 a 说明这个要求。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 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 R1时,图中可见此部 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如果将 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 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 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由此引伸 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 但当使用多条 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 而长,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 容易产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期,增加生 产成本。 (https://www.360docs.net/doc/bd9701422.html,)

加强筋设计

加強筋 ( Ribs ) 基本設計守則 不同材料的設計要點

基本設計守則 加強筋在塑膠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強筋有效地如『工』字鐵般增加產品的剛性和強度而無需大幅增加產品切面 面積,但沒有如『工』字鐵般出現倒扣難於成型的形狀問題,對一些經常受到壓力、扭力、彎曲的塑膠產品尤其適用。此外,加強筋更可充當內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對幫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節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強筋一般被放在塑膠產品的非接觸面,其伸展方向應跟隨產品最大應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選擇加強筋的位置亦受制於 一些生產上的考慮,如模腔充填、縮水及脫模等。加強筋的長度可與產品的長度一致,兩端相接產品的外壁,或只佔據產品 部份的長度,用以局部增加產品某部份的剛性。要是加強筋沒有接上產品外壁的話,末端部份亦不應突然終止,應該漸次地 將高度減低,直至完結,從而減少出現困氣、填充不滿及燒焦痕等問題,這些問題經常發生在排氣不足或封閉的位置上。 加強筋一般的設計 加強筋最簡單的形狀是一條長方形的柱體附在產品的表面上,不過為了滿足一些生產上或結構上的考慮,加強筋的形狀及尺寸須要改變成如以下的圖一般。 長方形的加強筋必須改變形狀使生產更容易 加強筋的兩邊必須加上出模角以減低脫模頂出時的摩擦力,底部相接產品的位置必須加上圓角以消除應力集過份中的現象,圓角的設計亦給與流道漸變的形狀使模腔充填更為流暢。此外,底部的寬度須較相連外壁的厚度為小,產品厚度與加強筋尺寸的 關係圖a說明這個要求。圖中加強筋尺寸的設計雖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當從加強筋底部與外壁相連的位置作一圓圈R1時, 圖中可見此部份相對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約50%,因此,此部份出現縮水紋的機會相當大。如果將加強筋底部的寬度相對產品厚 度減少一半(產品厚度與加強筋尺寸的關係圖b),相對位置厚度的增幅即減至大約20%,縮水紋出現的機會亦大為減少。由此 引伸出使用兩條或多條矮的加強筋比使用單一條高的加強筋較為優勝,但當使用多條加強筋時,加強筋之間的距離必須較相 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強筋的形狀一般是細而長,加強筋一般的設計圖說明設計加強筋的基本原則。留意過厚的加強筋設計容 易產生縮水紋、空穴、變形撓曲及夾水紋等問題,亦會加長生產週期,增加生產成本。 產品厚度與加強筋尺寸的關係 除了以上的要求,加強筋的設計亦與使用的塑膠材料有關。從生產的角度看,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熔膠的黏度和縮水率對加強筋設計的影響非常大。此外,塑料的蠕動(creep)特性從結構方面來看亦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數。例如,從生產的角度看,加強筋的高度是受制於熔膠的流動及脫模頂出的特性(縮水率、摩擦系數及穩定性),較深的加強筋要求膠料有較低的熔膠黏度、較低的摩擦系數、較高的縮水率。另外,增加長的加強筋的出模角一般有助產品頂出,不過,當出模角不斷增加而底部的闊度維持不變時,產品的剛性、強度,與及可頂出的面積即隨著減少。頂出面積減少的問題可從在產品加強筋部份加上數個頂出凸塊 或使用較貴的扁頂針得以解決,同時在頂出的方向打磨光潔亦有助產品容易頂出。從結構方面考慮,較深的加強筋可增加產 品的剛性及強度而無須大幅增加重量,但與此同時,產品的最高和最低點的屈曲應力(bending stress)隨著增加,產品設計員須計算並肯定此部份的屈曲應力不會超出可接受的範圍。 從生產的角度考慮,使用大量短而窄的加強筋比較使用數個深而闊的加強筋優勝。模具生產時(尤其是首辦模具):加強筋的闊度(也有可能深度)和數量應盡量留有餘額,當試模時發覺產品的剛性及強度有所不足時可適當地增加,因為在模具上去除鋼料比使用燒焊或加上插入件等增加鋼料的方法來得簡單及便宜。 加強筋增強塑膠件強度的方法 以下是加強筋被置於塑膠部件邊緣的地方可以幫助塑料流入邊緣的空間。 置於塑膠部件邊緣地方的加強筋

塑料件结构设计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加强筋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 浏览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而长,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容易产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

加强筋设计规范

PTC013 加强筋设计规范 (设计流程节点规范) 一. 加强筋应用概述 为了确保塑件的强度和刚性,又不致使塑件的壁厚过厚,可以在塑件的适当 部位设置加强筋,以避免塑件的变形。加强筋还起到对装配中元器件的定位, 相 互配合的部件的对齐,机构的止位和导向的作用,另外,加强筋还可充当内部流 道,改善塑件成型过程中塑料流动的情况,有助模腔充填。 二. 加强筋的设计要点 1.厚度 一般情况下,加强筋大端厚度 A 应不大于壁厚的1/2,以免引起收缩;筋小 端厚度B, PP 材料应不小于0.9mm 其他ABS/PS 等材料应不小于1.0mm 筋截面 如图2-1所示。 T -顶面壁厚 A —筋大端厚度,A < 1/2T B-筋小端厚度 C-脱模斜度 H —筋的高度 增加强度的办法是增加筋的数量,而不是增加筋的厚度。在必须采用较深的 加强筋,造成筋大端厚度较厚时,应考虑采取防缩结构,如盘座内壁挂线钩(图 2-2所示),或者将容易形成缩痕的部位设计成花纹,来遮盖缩痕。 A 图2-1 图2-2

F表是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 1、此表为常见家电塑料制品壁厚及筋厚的参考数值,不包括手机、遥控器等精密制品。非常规制品的侧壁及加 强筋大小端尺寸还需另行讨论; 2、表中给岀的透明制品的加强筋的大端数值指的是没有强度要求的透明件的大端尺寸。对于有强度要求 的透明制品,加强筋的大端尺寸可以设计到与基本壁厚等值,但筋的小端不能小于上表中给岀的数 值。 2.高度 筋高度应不大于顶面壁厚的3倍,如图2-1中尺寸H W 3T。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加强筋高度应尽可能小。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 为保证塑件基本平整,加强筋的端面不应与塑件的支撑面相平,应低于支撑面不小于,如图2-3所示: 图2-3 对于有阶梯的面,在设计加强筋时,应着重考虑筋的位置和高度。如图2-4 所示的筋位设计不合理,要保证筋位端面到各支撑面的高度尽量相等。改进方案,可以把筋位的拱形口左移或把拱形口高度抬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