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小说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20年代小说

20年代小说
醒与追求,作品风格感伤,基调悲慽,抒情浓 郁,语言流畅,是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代 表作有《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 日记》等。与冰心并称为“文坛双星”。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郁达夫自我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1. 自我的写真; 2. 感伤的抒情; 3. 结构的散文化; 4. 流丽清新的文笔。
(二)、庐隐的小说
庐隐(1899-1934)创作的小说多为问 题小说,写“人生是悲”的主题。作品常带有 自传色彩,多以爱情婚姻题材,写青年人在理
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冲突下的悲观苦闷,觉
工具。虽有优秀之作,但总体幼稚。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先后形成两种小 说创作现象与潮流: 问题小说: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
乡土小说:王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 彭家煌、蹇先艾、台静农、废名等。
二、问题小说
1.概念: 问题小说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广泛的社会问 题,诸如婚姻家庭问题、妇女儿童问题、国 民性改造问题、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等,表 现了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民主主 义、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作家有冰心、王统 照、叶圣陶、许地山等。
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一)郁达夫的小说
郁达夫(1896 —1945 ):原名郁文,浙江 富阳人。曾留学日本,是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杀害。1921年 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 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 《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 桂花》,中篇《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
2.问题小说的特征及缺陷: A.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 B.哲理性强; C. 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 开药方”; D. 社会功利化追求导致观念化和抽象化倾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乐人。 受基督教的泛爱思想和西方人道主义观念 的影响,把人生理解为爱,宣传“爱的哲学”: 歌颂母爱、儿童爱和自然爱。作品具有浓厚的 宗教情怀和女性意识。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20年代小说概况

20年代小说概况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同 的创作倾向——“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命 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张扬;“社会剖析派 小说”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重等, 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32
第三节 浪漫抒情小说
一、创造社的成立
以1926年为界,创造社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无论是在理论倡导上, 还是创作实践上,都以前期创造 社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30
六、乡土小说的局限
1、作者多是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还缺少 把握农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 与能力,虽然描绘了落后愚昧的农村生活图 景,却未能进一步探索造成这种落后愚昧的 深刻的社会原因。
2、大多数乡土小说在艺术上仍比较稚嫩。手法 圆熟之作太少。
31
七、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11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12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1、庐隐(1898—1934)
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观感受的真实,写人不重视其外表,而重视其内心世界。
36
(4)创造社作家始而久居于海外,继而漂泊于本土, 正在青春期,对爱情问题极为敏感,但所感受到的, 却是由于民族的衰败所导致的歧视、委屈、耻辱, 以这种感受写小说,便发生了集中写“穷”(生的 苦闷)写“色”(性的苦闷)的情况。既有强烈的 叛逆倾向,又有浓郁的感伤情调。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 彭家煌、许杰等。
.
• 乡土小说的特色
• 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 物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 的状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 农民的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 “劣根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
.
• 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 小说又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 现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 民风,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
• 许杰(1901-1993), 原名许世杰,字士仁, 浙江天台县城关清溪村 人。20年代主要的代表 性乡土小说有《惨雾》、 《赌徒吉顺》和《出 嫁的前夜》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20年代 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 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最早是以问题小说的面貌 出现的。
•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 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
•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共同美学特征:
•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 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
•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 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 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 前期创造社的一些小说家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 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 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20年代小说概况

20年代小说概况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


《海滨故人》
由“心理问题小说”转向自叙传 抒情小说的界碑。

自传: 露莎、云青、宗莹、玲玉、
莲裳 ,“愁怨日多,欢乐时少”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 1 )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 人的浮沉与悲欢。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我、情、愁
六、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同 的创作倾向 —— “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命 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张扬;“社会剖析派 小说”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重等, 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自我的情感,
又总被愁云惨雾笼罩着。
(2)“悲哀”的主旋律

成因:
死、夫亡、兄凋、友逝,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A、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始创作后,母
B、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知识女性找不
到出路。


冰心与卢隐比较
相同点: 福建人,北京 大学教育,五四运动, 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



3、夫妻反目
1938年7月5日,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第四版刊 登《启事》,全文如下: 王映霞女士鉴: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關系,及搬 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 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 郁达夫谨啟

王映霞致郁达夫的最后一封信

我马上要上船了,一切手续也都已经办妥。你们报 馆里知道我缺少路费,昨天送来了钱币两百元,这是 首先该向他们表示谢意的。以前的家用所积余的二十 余元,我留下了给你。 你我结婚十二年多,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还未曾做 过一件于心有愧的事情。今后如何,那就要看我的家 庭出身,我的本质如何了。当你我共同生活的初时, 你不但没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还给予我许多未曾偿清 的债务。就是后来的十二年里,在家庭的经济上,我 亦曾作过许多东凑西补的安排。而今天我所留下给你 的 , 债 务 是 没 有 的 , 你 已 经 有 足 够 开 支 的固 定 收 入 。 你 是饱受过经济的苦楚的,当你在尽情挥霍之时,望你 总要顾到三个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虽然他们都是从 艰苦朴素里成长起来,毕竟他们还都在学龄,没有自 立的能力,父亲若不以身作则的来管教,又让谁来管 教?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学习要点: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及其代表作家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做出成绩的主要是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

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统,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与潮流有:一、“问题小说”:(一)、问题小说的出现1918-1922年,周作人的理论倡导和冰心、叶绍钧、许地山等作家的创作,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1)家庭问题:(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庄鸿的姊姊》(3)恋爱婚姻问题:(4)教育问题(5)人生目的和意义问题:3.缺点:功利性与概念化只问病源,不开药方(三)、庐隐(1898—1934)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1)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人的浮沉与悲欢。

(2)“恨”和“疑”(3)广泛采用日记和书信形式(4)重心境描写和情绪抒发(四)、王统照(1897——1957)《雪后》、《沉思》、《山雨》象征手法,追求“爱”与“美”。

二乡土小说(一)、“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刊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分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流派的创作特色。

20年代小说

20年代小说

三、中国新文学要想在世界文学之林获得应有 的地位,也应该发展乡土文学,发展具有充分 本民族特色的文学。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潘训:《乡心》,王思玷:《偏 枯》,徐玉诺:《祖父的故事》, 许杰:《惨雾》、《赌徒吉顺》等, 许钦文:《疯妇》、《石宕》,蹇 先艾:《水葬》,黎锦明:《出阁》
理论借鉴:外国文学的三个方面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 又名黄英,福建闽侯南屿人。其笔名庐隐,有隐 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 舅舅家居住。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 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 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 师范国文系。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出 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 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 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 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 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1930年与李 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 书集》。婚后她们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过《东 京小品》。36岁时因临盆难产,死于上海大华医院。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倪焕之》 :
“把一篇小说的时代安放在近十年的历 史过程中的,不能不说这是第一部,而有意 地要表示一个人——一个富有革命个性的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地受到十年来时代的 壮潮所冲激荡,怎样地从乡镇到都市,从埋 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而自由主义到集团主 义,这《倪焕之》不能不说是第一部” 。 (茅盾:《读〈倪焕之〉》)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叶绍钧小说思想内容: 1.表现教育界的黑暗和青年知识 分子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小说创作的情况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潮流。

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说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1、问题小说的出现◆《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3)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创作主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

冰心的《庄鸿的姊姊》。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1.创作概述:冰心(1900.10.--1999.2.)文学研究会成员。

问题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身名门。

幼年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

冰心的文学活动始于“五四”运动,处女作《两个家庭》(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初用冰心笔名,便崭露头角。

1923年赴美留学,主要创作通讯。

1926年回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以“男士”笔名,发表了一组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小说。

抗战胜利随丈夫吴文藻赴日本,供职东京大学。

1951年回国。

她的创作大致分为两类:(1)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夫妻问题父子(女)问题青年问题(2)反对军阀混战,描写下层官兵生活。

2、爱的哲学◆“五四”高潮后,冰心的问题小说转向爱的哲学。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超人》、《烦闷》和《悟》是这种哲学的集中体现。

《超人》的倾向是反“超人”⏹主人公何彬,一冷心肠青年,沉溺于尼采哲学,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遗弃人间,遗弃爱,成了孤独的“超人”。

但其潜意识中仍有爱的因子。

《超人》要求人们撤出“尊卑有序,长幼有礼”的等级藩篱,以平等的态度相亲相爱,具有人本主义色彩。

《悟》宣扬爱的哲学“神圣无边”。

冰心的“心理问题小说”,以慰藉五四退潮后青年人的心灵烦闷为出发点,以“爱的哲学”的系统化为终结点。

《超人》的倾向是反“超人”3、创作的分水岭⏹1931年8月创作的《分》,是冰心创作道路上的分水岭。

⏹《分》通过生于教授家庭和生于屠户家庭的婴儿对话,表达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批评,对劳苦大众的深挚同情与尊重。

⏹冰心从《分》开始转向现实主义,26年回国后的小说集《冬儿姑娘》,抗战期间创作的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小说集《关于女人》为代表。

小说创作的两次转折第一次是由社会问题小说转向心理问题小说,由艺术上的外向转换为内向。

第二次突破问题小说的局限,走上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在艺术上,由内向转向外向。

4、冰心问题小说的特点(1)“小说里有哲学”,“借小说发表自己的思想”,是冰心“问题小说”的重要追求。

(2)重视妇女题材——真善美的统一体。

(3)取材多为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真切感人。

不注重情节铺张,重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或侧重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

(4)“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的风致。

文字清新、细腻,可称为婉约派。

5、爱之奏鸣曲爱,是冰心一生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也是她一生文学创作的旨趣和灵魂.(1)圣母颂(母爱)(2)童心曲(童心)(3)自然赞(自然)6、冰心创作概述以及例作简析◆冰心早期的创作以写问题小说为主,探索“五四”以后许多知识青年风靡一时的“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但“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1921年后,冰心以“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来疗救患有烦闷、颓丧时代病的青年,同样也是慰籍自己寂寞烦闷的心。

抗战以后创作中明显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爱国主义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着冰心创作的全部。

◆冰心的创作被称为“冰心体”。

感情真切,以抒情为主,以故事结构情节为辅;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不追求在冲突中写人。

意蕴隽永淡远。

语言清丽、典雅,文字以白话为主,杂以文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风范。

体现了爱的哲学。

◆往事㈠之十四☐这是一篇咏物言志的散文。

通过姊弟谈海,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意在启迪人们以大海的性格铸造自己完美的人生。

体现了“爱的哲学”的思想。

☐文章结构完整,采用先抑后扬、拟人化的手法。

☐对话、比喻、象征手法运用自如。

四.叶圣陶(一)创作概述:(1894--1988)又名叶绍均,江苏苏州人。

1.1914年开始创作,写文言小说。

2.1919--1923: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探讨社会教育问题小说。

主要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为特色。

3.1924--1927:丰收期。

4.1928--1936:扩大视野,开拓写实的题材。

5.1937年后,转向教育编辑领域,写些杂文和随笔。

(二)创作内容:1、描写下层劳动者的困苦和不幸,揭示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的“隔膜”。

2、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暴露市民精神空虚、无聊,批判没有“爱”与“美”理想的灰色人生观。

3、揭露和讽刺教育界各种黑暗腐败的现象,展示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教育小说”是叶氏为人生问题小说的重要部分,创作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他那冷静观察人生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家以冷静平实的笔调,把自己所熟悉的教育界种种黑暗腐败现象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加以暴露,写出了其间的真态实景,人情事理。

(三)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最能体现作家创作特色。

◆以江浙军阀混战为背景,描绘小学校长潘先生逃难历程。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倪焕之》◆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再到“ 五卅”和大革命失败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倪焕之:“一个带有深刻教训意味的人物”⏹性格忽冷忽热,脆弱浮动,有理想,有热情。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又常常为一时的挫折所吓倒。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艰巨性、长期性,也认识不到反动势力的顽固性。

(四)、创作风格:朴实,冷峻,自然1、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不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新奇,严格遵守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的原则,致力于再现生活实况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2、描写细致真切,善于在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和细节中含而不露,不动声色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3、结构严谨,讲究具体、布局和含蓄,结尾巧妙,耐人寻味。

4、语言洗炼朴素,笔调幽然。

善于使用确切而富有表现力的方言俗语。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人的问题小说1、庐隐(1898—1934)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等。

◆冰心、庐隐比较:◇冰心是以人生的慰安者的姿态出现的,趋于和谐,趋于人与自然的融合。

◇庐隐是以青年心理宣泄者的姿态出现的,趋于失调,趋于人对社会的“大幻灭“。

◇冰心在小说中以理制情,其作品是较为正统的“问题小说”。

◇庐隐是烦闷的发泄者,在小说中以情克理,或多或少地偏离了“问题小说”的正轨,并在这种偏离中逐渐增浓了自叙传的倾向。

◆《海滨故人》◇由“心理问题小说”转向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界碑。

◆《象牙戒指》——庐隐创作的艺术高峰。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1)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人的浮沉与悲欢。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我、情、愁。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自我的情感,又总被愁云惨雾笼罩着。

(2)“悲哀”的主旋律◇成因:A、身世所致。

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始创作后,母亲、夫亡、兄凋、友逝,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B、时代原因。

“五四”落潮,觉醒的知识女性找不到出路。

(3)广泛采用日记和书信形式◇日记体、书信体、第一人称,都是便于抒写个人痛苦的经历、不幸的遭遇和苦闷彷徨的情绪的表现形式。

(4)重心境描写和情绪抒发◇不注重外部事件的描写,人物形象多雷同,缺乏清晰度和立体感,结构亦较松散。

(5)融合中西的婉约文风◇抒情风格:清浅直切,又不失隽丽潇洒,缠绵悱恻与慷慨悲歌兼而有之。

◇成因:A、婉约词人的影响。

B、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自叙作品的影响。

◆庐隐小说的时代意义:◇突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篱,呼喊出一个觉醒了的“人之子”的真实心声。

◇反映了“五四”的时代个性解放思潮的高涨。

2、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具有诗人气质。

◆第一阶段:1919——1924年《春雨之夜》、《一叶》、《沉思》。

象征和写实兼容并收,追求“爱”与“美”。

◆第二阶段:1925——1927年如:《号声》、《黄昏》,伤感情调增加,开始踏进现实主义门坎。

◆第三阶段:1928——1934年《山雨》、《银龙集》现实主义趋于成熟◆第四阶段:1935——1944年《春尘》、《华亭鹤》、《双清》。

仍以现实主义为基调,逐渐渗进新的象征成份。

3、许地山(1893——1941)⏹早期小说最引人注目的特色是其传奇性。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又竭力推动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靠扰。

⏹1934年创作的《春桃》是他走上现实主义道路的标志。

◆许的传奇小说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

⏹对人生的理解既有虚玄和悲观的一面,也有坚韧和达观的一面。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多都能坚韧地承受面临的厄运,达观地消释世间的种种烦恼。

⏹《缀网劳蛛》主人公尚洁的人生哲学代表了许的哲学:“我象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

⏹前期的作品既有批判封建主义的积极因素,又有受宗教观念制约的消极因素。

这种复杂性,与许受佛教、道教、基督教的影响,同时也有投身过“五四”运动的经历有关。

如:《命命鸟》。

◆特色(1)多数都以东南亚风物为背景,荡漾着异域之情趣。

(2)取材奇特,情节曲折,富于想象。

(3)注重以情感人,但又追求含蓄隽永,常以新颍的象征或隐喻来表达某种哲理。

第二节乡土小说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它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鲁迅是开创此范型的先行者。

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刊。

⏹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分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