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性故事
有关李白的故事(精选21篇)

有关李白的故事(精选21篇)有关李白的故事(精选21篇)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李白的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的故事篇1唐代大文学家李白少年时期,曾一度贪图玩耍,不爱学习。
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位老太婆在用铁杵磨针,深受启发。
从此发奋学习,学业大进,闻名乡里。
后来,经乡里文人举荐,十六岁的李白到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衙门里当了一名文书小吏。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五月,涪江暴涨,淹没了大片良田,冲毁了许多民房。
可昏庸的彰明县令不但不设法救灾,反而硬拉着衙门里的人去观赏水景。
他们来到江边,只见黄水滔滔,急流似箭,浊浪中,卷杂着破板烂席、残枝败叶。
忽然,有人惊叫起来:“死人!”众人随他手指方向仔细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尸从上游漂下,猛地一个大浪,尸体被冲到岸边,在芦苇丛中转了几转,一会儿又不见了。
面对被溺死的女子,脑满肠肥的县令却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
”只作出这几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
被迫随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气,眼下看到昏庸的县令竟以死尸寻欢作乐,更是火顶脑门,于是满怀疾愤之情,续了四句:“绿发随波改,红颜逐浪无。
因何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诗中,李白辛辣地讽刺县令就象春秋时代行为不轨、玩弄妇女的秋胡,应该让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县令一听,脸色顿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白料定县令必将寻机报复,便收拾行装,弃职回家了。
李白的故事篇2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李白最有故事的一首诗

李白最有故事的一首诗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奇妙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于世。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生命、自由、人性等问题的思考。
他的诗篇中最有故事的一首诗,是《将进酒》。
《将进酒》描绘了李白饮酒作乐的场景,他在酒宴上向朋友们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歌第一句便将主题贯穿全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表现了李白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其次,诗中描绘的宴会场面也非常有趣,各种美食和美酒不断地流动,李白和朋友们喝得酩酊大醉。
诗中不仅有李白的豪情,还有他对于友情的珍视:“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句诗表现了李白对于好友们的真挚感情以及他的离愁别绪。
最后,诗中的结尾也非常精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诗表现了李白的豪情和不屈不挠的气魄,他相信只要有勇气和信念,就能够克服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总之,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极具特色的诗歌,它表现了李白的豪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友情和自由的珍视。
这首诗歌的魅力在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它永远都会是一首经典之作。
- 1 -。
关于李白的30个小故事

关于李白的30个小故事1. 家族背景李白出生于一个世代文人的家族,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母亲则是一位温柔贤惠的女子。
这种家庭背景使得李白在幼年时就接触到了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了他对诗歌的热爱。
2. 与杜甫的相识在一次文人聚会中,李白结识了同样怀有文学梦想的杜甫。
两人从此成为忘年之交,相互启发,共同追求文学的巅峰。
3. 指点江山李白以其诗才和胆识赢得了唐玄宗的赏识,曾被任命为宰相,他在政治上耐人寻味的言辞和建议,使他成为唐朝时期的政治明星。
4. 马屁之道李白在求仕期间,一度被冤枉流放,但他没有沮丧,反而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愿望,让人称他为“马屁之道的高手”。
5. 逃离世俗李白常抱着“天地一家”的思想,他追求心灵的自由,在逃离尘世的过程中,创作了一些惊世之作。
6. 忘我饮酒李白以饮酒见长,他善于借着酒精的勾引,安抚自己的烦忧与不甘,让他的诗充满了豪情和浪漫。
7. 挑战蒙恬据传李白曾与战胜一代名将蒙恬一战,创造了“我欲乘风归去”的名句,成为了后人传颂。
8. 游山玩水李白喜欢广泛地游历名胜,他的游记中记载了许多风景名胜,并且用优美的词句将其生动地描绘出来。
9. 金榜题名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一天,李白考中了状元,名垂青史。
10. 痛失挚友当杜甫去世的消息传来,李白感到悲痛不已,他写下了《哭杜甫》一诗,表达了对挚友的思念之情。
11. 文字狂热李白对文字有着异常的热爱,他曾写下许多感慨之作,感叹文字之美妙与力量。
12. 与杜牧的交情杜牧是李白的朋友,两人性格迥异却又相互欣赏,他们经常互相往来书信,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
13. 写意山水李白的山水画在当时很有名气,他的画作以线条简洁、墨色纯熟而著称,成为了后来的山水画派的代表之一。
14. 诗与琴李白曾与古琴大师谢云峰结缘,他们相互倾诉友谊,李白曾为友人创作了《听琴》一诗,表达了对琴音的赞美。
15. 应对仕途挫折在前程受阻的时候,李白并没有灰心,而是迎难而上,继续用他的才华和诗歌来影响人们。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诗的故事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一首诗是《清平调词三首》,这三首诗是他在杨玉环的生日宴会上,应玄宗皇帝之命,为杨贵妃所作的。
第一首诗是赞美杨贵妃的美貌,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句诗,以其绮丽的笔触和赞美之辞,打动了两位皇室成员的心。
第二首诗中,“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这句诗,李白用汉宫比唐宫,以“露华”比杨贵妃的美貌,以“巫山云雨”暗指唐玄宗宠爱其他妃子的行为,表达了杨贵妃受宠的地位和待遇。
第三首诗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句诗,将赵飞燕比作杨贵妃,突显了杨贵妃的受宠程度。
这三首诗以赞美杨贵妃的美貌和才华为主,同时也表达了李白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李白乘舟将欲行背后的故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背后的故事背景介绍李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广泛流传至今。
其中,有一首名为《将进酒》的诗,其中有一句“乘舟将欲行”,引发了人们对于李白乘舟将行的背后故事的好奇。
梦中启示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故事始于他的一场梦。
在梦中,他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他将在乘船的旅途中收获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
老人还告诉李白,他可以在江边的一棵大树下等待船只。
梦醒后,李白决定按照这个提示去寻找。
1. 李白的内心挣扎李白在梦中所听到的话让他产生了一种玄妙的感觉。
他开始思考这段旅程的意义以及他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内心的骚动和好奇让他最终下定决心,他决定踏上这段神秘之旅。
2. 寻找大树李白沿着江边游走,寻找着老人所描述的大树。
经历了几个星期的艰辛寻找,他终于在一条湍急的河流旁边发现了那棵巨大的树。
树上顶部张贴着一张旅行者常贴的告示,上面纤细的字体写着:“乘舟将欲行,请在此等候。
”3. 面临抉择李白站在大树下思考着自己是否应该乘船出行。
他想起了老人在梦中所说的话,心中产生出一种冲动,告诉他这将是一次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旅程。
尽管他对旅途的具体细节一无所知,但他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这次旅行发现自己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
踏上旅程李白在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最终决定上船。
他带上了行装,踏上了前往未知的旅程。
1. 穿过茫茫大海李白的旅程开始了,他随着船只航行穿越了无尽的茫茫大海。
在这片广阔的海洋中,他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
他用诗意的文字表达了他内心涌动的感受,并在旅途中散步、观赏美景,继续他的创作。
2. 与船上的人交流李白在船上结识了一些有趣的人物。
他们有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但都怀有对未知旅程的好奇和追求。
他们与李白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互相鼓励和支持。
这种交流让李白对人性和人生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遭遇艰难和困境旅程中并非尽是美好和愉快的时刻。
李白和船上的人们遭遇了风暴和海盗的袭击,面临生命的危险。
有关李白的经典故事

有关李白的经典故事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迈不拘一格,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李白的故事,欢迎阅读!1、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
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
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2、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
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酒干倘卖无的真实故事

酒干倘卖无的真实故事
在中国的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白以豪放的诗风和奔放的个性著称于世,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
而李白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其中就有一段与“酒干倘卖无”有关的真实故事。
相传有一天,李白在酒楼中喝酒作诗,当时正巧遇到了一位富商。
富商见李白酒后酣畅淋漓,便想趁机捉弄他,于是对李白说,“你这样酒后作诗,若是有人愿意买你的诗,你愿意卖吗?”李白听后大怒,立即回答道,“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这句话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也成为了李白个性的真实写照。
李白不愿将自己的诗作卖给别人,因为他认为诗是他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是他的灵魂所在,是他的人生信仰和价值所在。
对于李白来说,诗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和交换的,它是无价的,也是无法被取代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这些东西是无法被金钱所衡量和替代的。
正如李白对诗的态度一样,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诸多选择时,也应该坚守内心的信念,不为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动摇。
只有坚持自己的真实,才能活出真正的精彩人生。
除此之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和创作,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贱卖。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擅长,应该用心去培养和发挥,不轻易将其贱卖。
正如李白对诗的态度一样,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才华和创作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李白的“酒干倘卖无”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我们应该珍惜内心的信念和才华,坚持真实和价值,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活出真正的精彩人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李白有哪些小故事

李白有哪些小故事李白,是中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大李杜”。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有着很多小故事。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白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的小故事据说当年李白从24岁的时候就出门游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30岁的时候他来到了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他从小就有着匡扶社稷的理想,所以到了长安之后拜访了很多的达官显贵,但是没人愿意推荐他。
直到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去到紫极宫游玩,碰上了当时的文坛领袖贺知章,贺知章对于这个名声渐起的小辈也比较重视,再看到李白仪表不凡,风姿卓越,所以就邀请他一起来喝酒。
结果买酒的时候发现身上没钱,贺知章有点尴尬就把自己衣带上的金龟给取了下来,拿它去换钱,李白还劝阻他:“这是朝廷给的,怎么好拿去换酒呢?”但是几人都没有带钱,所以只好这样。
之后李白拿出自己的诗歌请贺知章指点,贺知章读完《蜀道难》顿时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实在太好了,等到读完《乌栖曲》贺知章不禁感叹李白是天上的谪仙人啊,才华不是凡人可以比拟的。
因此李白的“谪仙”之名就传开去了。
后来李白依旧不得重用就离开长安继续游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几个好友一起来到了黄鹤楼,一般来说来到这种名胜古迹文人墨客总是会在上面题诗,但是到了这儿李白面对着无限的风光,刚想提笔作诗就看到了当年崔颢留下的那首《黄鹤楼》,读罢此诗,李白就把笔给放下了,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的晚年生活李白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正是这颠沛流离的一生和他自由崇高的灵魂相对比,他才显得这么的可爱可敬,他曾这么说过:“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
但其实李白确实做到了,在他在世的时候,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施展,但是他的诗篇却让他得到了不朽。
晚年的李白是比较凄凉的,因为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做了永王李麟的幕僚,所以在李肃登位之后,李白差点就被杀了,虽然因为好多人的帮忙,李白最后得以逃过一死,但是还是被流放到了夜郎。
在这段时间虽然凄苦,但是李白也趁此机会造访了不少的名胜古迹,他游历了降下,江陵,后来半路上得到释放,又从洞庭回到江夏,转至庐山,决心专心学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五岁的时候,李白已经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会击剑骑马,还喜欢弹琴唱歌。
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对父亲说:“孩儿打算离家到外面去长长见识。
”
“还是在家读读书,有机会找个事做吧,何必远离家乡外出呢?”父亲说。
李白满怀豪情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志在四方,胸怀天下。
待在家乡怕是没法施展我的才能。
出去以后,一来可以游历各地,结交名士;二来也可以寻找机会,辅助皇上。
”父亲听了,乐呵呵地笑着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抱负,那就出去闯闯吧!”
在漫游途中,李白还登上庐山,观望瀑布,写下了《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①,
烟花②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③,
惟见长江天际流。
泪别汪伦
李白经汪伦邀请来到了皖南泾县。
李白在汪沦家住了一段时间后,不想再给汪沦添麻烦,于是决定不告而别。
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和父老乡亲们唱着歌前来相送。
李白:汪兄,你们怎么来了!
汪沦:太白兄为何不辞而别?
李白:我已住你家中多日,平添了许多麻烦。
如今,我打算去长安,实在不想再让汪兄替我费心了。
汪伦:太白兄多虑了,既然你我已是兄弟,你要走我等岂能不送!
李白:汪兄你们的情谊我无已为报啊,让愚弟作诗一首赠于汪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三十岁的时候,他到了京城长安。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华。
李白在长安拜访了一些大官和名人,但是他却受到了冷遇,未得到朝廷的重用。
后经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引荐,玄宗召李白入宫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
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
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
新词。
”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
“李翰林,别喝了,快跟我走,圣上要见你。
”圣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
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
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
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
李白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客,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后来他被赐金放还,继续放浪于形骸。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帝恩。
从结构上看,第一首从空间写,引入月宫阆苑。
第二首从时间写,引入楚襄王阳台,汉成帝宫廷。
第三首归到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以第一首春风与第三首春风,遥相呼应。
第一首第一句,见了云便想起贵妃的霓裳羽衣,见了牡丹花便想起贵妃玉容。
下句露华浓,进一步点染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他外娇艳,使花容人面更见精神。
下两句想象升腾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瑶台、月宫等仙人世界,这些景色只有那边才见,实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
第二首指出楚襄王为中神女断肠,那及眼前的绝代佳人。
再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玉貌的杨妃,不须脂粉,全是天然绝色。
这儿以压低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妃。
第三首一、二句把牡丹、杨妃、玄宗三位融合一体。
倾国美人当指杨妃,第三句中“春风”二字即君王之代词。
唐玄宗对此诗很满意,后人编造说,高力士因李白命脱靴,认为受辱,乃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这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