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小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小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小结

单元学习小结

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日本的认识

1.使日本社会危机加剧。日本开国后,欧美国家向日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套购黄金,使日本传统工业遭到沉重打击,物价暴涨,经济混乱。人民生活困苦,农民和贫困市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2.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在生丝和茶叶等生产部门,出口的大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不断得到改进,一些生产和经营相关产品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

(2)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工业文明的优势,他们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3.促进了西南诸藩的发展。在长期受幕府排挤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开始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这些,为日后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

1.政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

2.经济上: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三、明治维新的特点是什么?

从改革的领域、方式、措施、内容等方面掌握,具体表现如下:

1.从改革领域上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上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上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四、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改革措施、国际环境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1.社会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迅速壮大。

2.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权。

3.改革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4.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有利,外部干涉较少。

五、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的表现

六、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认识

1.近代化的主体内容:近代化主要指资产阶级化,具体表现为

(1)逐步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即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建立资产阶级政体:如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

(2)逐步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即采用大机器生产,建立近代企业。

(3)逐步实现思想上的开明化,即倡导人文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理性等。

2.近代化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英国、法国、美国等。

(2)通过国家统一的道路,如德国、意大利等。

(3)通过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道路,如日本、俄国等。

3.对不同道路的理解

(1)不同道路之间无优劣正误之分。

(2)决定不同道路的选择的因素是本国国情,国情不一样,选择的道路也必然不同。

(3)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应该求同存异,尊重各自选择,和谐共存。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2.《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3.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4.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5.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B.开化社会文明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80年开始,(明治)政府将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矿企业,通过现金出售、分期付款、无偿赠予等形式,向大资本家转让,使一些高利贷商人,如三菱、三井、信友、大仓、古河、浅野等,分别在航运、煤矿、金融、制丝、纺织等部门获得了经营特权,逐渐形成财阀集团。

材料二“文明开化”就是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专业人才,这就使日本赶上了第二次技术革命浪潮。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从中国获得巨款赔款)赔款中的75%以上被转化为资本与军费。1889年与1902年建立的公司和工厂,分别比战前增长5.2倍和1.3倍……1897年创办的八幡制铁所,所使用的铁矿石全部都是从中国进口的。1901年,它生产的钢铁占全

国钢铁产量的53%、钢材占82%,从而奠定了日本钢铁工业的基础。——王荣堂、姜德昌

主编《世界近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日本“脱亚入欧”的进步性。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此时的经济腾飞,最主要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解析】

单元学习小结

强化训练

1.C[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 2.C[材料中“和魂”指日本文化,“汉才”指古代中国文化。根据题干中的解释,这是日本积极吸取古代中国先进文明并转化成本国文化的结果,即中国文明的日本化,B项说法不全面。]

3.C[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4.D

5.D[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实行富民强国的主要措施就是鼓励工商贸易。]

6.(1)特点: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

(2)经济: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

政治: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

(3)启示: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7.(1)原因:明治政府采取措施扶植私人大企业发展;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并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通过侵略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和原料。

(2)日本的“脱亚入欧”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日本的崛起。

(3)历史原因:明治维新。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第一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学案北师大选修117053

第一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了解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危机的表现。 理解佩里扣关事件的影响及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 认识明治维新改革的必要性。 一、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1.幕藩体制 (1)德川幕府的建立:1603年德川家康将军在江户建立幕府,开始了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 (2)统治结构: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是全国实际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国家大权;幕府下设藩,藩主叫大名,要效忠将军,在藩内拥有大权;将军和大名都豢养武士,是世袭的职业军人。 2.等级制度 (1)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包括将军、大名、公卿和武士;“农”即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工”即手工业者;“商”即商人,统称为“町人”,社会地位很低;此外还有贱民,是社会的最底层。 (2)日本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禁止通婚,各个等级

都是世袭的。 二、资本主义萌芽及部分下级武士的转化 1.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18世纪,日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并进行加工。 (2)产生:家庭手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商人购买纺织机、建房屋、招雇“织机下女”,进行商品生产,发给工人工资,日本出现了大量的手工工场;一些大城市的商人还取得对某些商品的专营特权,发展成为兼营矿场并放高利贷的豪商。最著名的有三井、鸿池、小野、岛田、住友等,其财富远远超过了幕府将军。 (3)影响:冲击了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向豪商借债。 2.下级武士的转化 (1)原因: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成为“浪人”。 (2)表现: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三、西南强藩的改革 1.原因 (1)在幕府的残酷剥削下,农民生活十分悲惨,不断反抗。1837年,大阪的大盐平八郎领导的“米骚动”规模最大。幕府的专制统治已处在“四面楚歌”之中了。

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综合检测含解析

(时 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德川幕府建立后,将军颁布法令,规定“江户颁布之一切法令,全国各地均应遵从”“领内政务,应严守清廉,诸事均须依法办理”。由此我们推断() A.幕府的建立推进了政治近代化 B.幕府力图建立法制社会 C.各藩藩主必须听命于幕府将军 D.各藩藩主没有自主权力 解析:选C。“全国各地均应遵从”“诸事均须依法办理”,实质上就是要求各地的藩主在听从将军命令的基础上行政,这是日本幕藩体制的基本特征。 2.1799年,美国商船“富兰克林”号第一次访问日本,船长下令当海岸一旦在望的时候,立即悬起荷兰旗,冒充荷兰船只。船上的一切书籍,特别是宗教书,在临近日本的时候,必须装箱钉死。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日本和荷兰是同盟国家 B.美国的国力不及日本 C.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荷兰是当时世界大国 解析:选C。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与中国、朝鲜、荷兰等国进行通商。因此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答案为C项。 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日本武士经济地位下降 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幕府的统治基础坚如磐石 解析:选D。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中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恶化,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表明日本幕府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一支重要力量。故D项不能反映出来。 4.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 解析:选A。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C项不符合当时的实际,B、D两项表述不确切。 5.19世纪中期,日本与西方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 ①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②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场所 ③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 ④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日本的影响是多重的,既加剧了日本的沉沦,也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使其不得不面向世界。而早在西方入侵以前,日本社会内部已经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而④与题意不符。 6.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强大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考点阐讲】 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 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 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经典例题】 【例1】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题解】(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中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学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日本不但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西方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不同的原因:经济方面,中日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洋务运动时,民族工业虽然已产生,但力量薄弱,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

高三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复习资料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阐讲】 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 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 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经典例题】 【例1】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题解】(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中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学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日本不但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西方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八 明治维新试题

页眉内容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试题.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专题八试题 高中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 专题八明治维新 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巩固方案 一级目标 1.19世纪中期,首先以武力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 A.“黑船来航”事件 B.1854年佩里再次率舰队来到日本 C.《日美亲善条约》签订 D.英、俄、法、荷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3.最终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标志是 A.“黑船来航”事件发生后 B.1854年佩里再次率舰队来到日本后 C.日美亲善条约签订后 D.英、俄、法、荷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后4.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5.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有①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受到幕府统治的阻碍②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③武士阶层不满幕府的统治④美国首先打开了日本的大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6.明治维新前,日本对外实行的政策类似于 A.中国清朝中期 B.沙皇俄国 C.1640年前的英国 D.1789年前的法国 7.倒幕派的主力是 A.中、下级武士 B.西南诸藩的大名 C.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 D.城市贫民和手工业者 8.倒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在 A.东京 B.大阪、神户 C.伏见、鸟羽 D.江户 9.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下列历史事件①日本出现新兴地主②明治维新开始③倒幕力量取得讨幕密诏④西方列强打开日本的大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10.1853年前的日本和1840年前的中国相比,不同之处是 A.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D.面临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11.1862年,他(高杉晋作——编者)乘千岁九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教案

第3课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币制改革、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改革军制等基础历史知识。 (2)理解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3)运用: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分析图表、情景再现等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大国崛起》解说词,检查预习,明治维新的含义。 授新:学生读《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教师总结: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决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材料: 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 提问: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1.废除旧制度: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5页第二段,明确“废藩置县”的含义,探讨“废藩置县”的作用:日本千百年来的封建割据被彻底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高于市,如南京一中的友好学校爱知淑德中学校所在地就是爱知县名古屋市。 提问: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体制又是如何建立的?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提供工业发展资金) 分析:此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认识:由于废除封建制度,宣布四民平等一方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华族和士族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金融业等新兴工业的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师过渡:明治政府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关键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三迅速崛起的日本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三迅速崛起的日本教案含 解析人民版选修1 教材整理1 资本主义的发展 1.表现 (1)19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高潮,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2)以重工业企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发展迅速。 (3)政府扶植大资本家发展为财阀,垄断组织产生。 2.特点 (1)主要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其“自由”与垄断的阶段性很不明显。 (2)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形成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 (3)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远不及西方列强。 3.局限 (1)自然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西方列强。 4.影响 使日本采取军事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 [深度点拨] “殖产兴业”政策的特点 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材整理2 君主立宪政体 1.背景 (1)明治政府仿效德国制定宪法,实行专制主义统治。 (2)自由民权运动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来推动社会发展。 2.确立

(1)标志:1889年2月,明治政府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2)内容 性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4)评价 ①进步性:承认人民享有选举权等一些权利和自由。 ②局限性:带有保守和浓厚的封建色彩。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113“学习思考”,读《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关条款,想一想天皇在日本国家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提示】 天皇作为国家的元首,其职位世袭。大体上仍保持着封建时代专制君主所享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等大权于一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天皇也受到宪法中相关条款的制约,并不直接行使统治权,而是通过国务大臣来统治。 教材整理3 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1.外交:寻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 (1)背景 ①国内 a .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地方割据,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强。 c .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日益高涨。 ②国际 a .欧美列强对日政策出现多元化趋势,欧美之间矛盾重重。 b .日本取得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胜利。 (2)过程 ①日本内阁于1909年就修改不平等条约召开会议。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阶段性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1(20210209174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60 分) 1.各国在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上均从实际国情出发,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下列各国发展模式中,政府发挥巨大作用的代表是( ) A. 英国的工业革命 B. 中国的洋务运动 C. 日本的殖产兴业 D. 美国的工业革命解析:英美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发展主要是私人资本的自我积累。政府发挥具 大 作用的是C D两项,但C项的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所以只有D项符合要求。 答案:D 2. 面对工业革命的冲击,俄日均选择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两国( )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 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 缺乏民主传统 解析: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归根到底是这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故选A项。B、C两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D项错误,主要原因是 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A 3. 日本社会中,“士”的构成包括( ) ①将军②大名③商人④武士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 ,农、工、商和贱民,故答案选C 项,③商人是被统治者。 答案:C 4.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 A. 黑船事件 B.大盐平八郎起义 C. “大政奉还”事件 D. “戊辰战争” 解析:A项是明治维新前美国舰队叩关,是日本民族危机的开始,也是明治维新的原因;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学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课标解读】(要求学生阅读)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对内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外采取“锁国政策”,顽固维持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美、英、法、俄、荷先后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驻扎军队、开设领事馆,这些条约加剧了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广大人民包括下层武士的生活日趋贫困。日本社会各界对将军的不满与日俱增,地方大名率先发起倒幕运动,开始了明治维新。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明治维新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被迫开国(1853年)到明治政权建立(1868年)。本部分要注意维新主力和斗争策略的演变、维新运动从权力之争向学习资本主义的转变。初期斗争的主力是地方大名,后下层武士走上前台,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主张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对内推翻幕府,以天皇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统治。攘夷失败促使尊攘派调整策略,打出了“王政复古”的旗号,主动吸收西方技术,发展经济。1868年幕府统治终于被推翻,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建立。 第二阶段从明治政府建立到《帝国宪法》颁布。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注意维新派从学习资本主义向发展资本主义的转变。初期的措施以破旧为特点,通过“奉还版藉”、“废藩置县”,废除了封建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实行新的身份制,废除士族的特权,允许族间通婚(皇族除外),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进行土地改革,废止了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建立起土地私有制。后期改革以“立新”为特点,主要有“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开化”, 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实行全盘欧化;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初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这些政策虽然是新政权为维护统治而制定的,但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些政策使日本成功的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明治维新的实质有人认为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更替,也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前者主要依据维新运动的领导者,后者则依据改革的措施和实际效果。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更能认清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维新在形式上是权力之争,但实际上使日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综合检测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综合检测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1799年,美国商船“富兰克林”号第一次访问日本,船长下命当海岸一旦在望的时候,立即悬起荷兰旗,冒充荷兰船只。船上的一切书籍,特别是宗教书,在临近日本的时候,必须装箱钉死。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日本和荷兰是同盟国家 B.美国的国力不及日本 C.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荷兰是当时世界大国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日本还处于幕府统治后期,其与中国一样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与中国、朝鲜、荷兰等国进行通商贸易,所以才会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选C项。 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佩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 A.亡国的命运∥确立天皇统治实现独立 B.被殖民命运∥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主 C.亡国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被殖民命运∥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列强 解析:选D。“马修·佩里”暗示黑船事件,使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险,“唯一”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为亚洲最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和建立民主政治的国家,随着国力增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3.与下面图片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明治维新 C.南北战争D.德国统一

解析:选B。图片中的“脱亚论”是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于明治维新时期在日本《时事新报》上发表的著名短文,故选B项。 4.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 A.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样板企业” B.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 C.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企业 D.大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治维新中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了“殖产兴业”的政策,即先由政府设立“样板企业”,然后以低价将“样板企业”转让给私人大资本家,从而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故而大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答案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5.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的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由于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鹿鸣馆,于是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鹿鸣馆时代”。据此可知,“鹿鸣馆时代”的内涵应该是() A.学习西方以助文明开化 B.推翻幕府以建立近代国家 C.针砭时弊以商开国大计 D.尊崇天皇以推行军国主义 解析:选A。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鹿鸣馆是一所“欧式风格”的会馆,其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才,他们极力促使日本学习西方,推动日本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 6.一位明治元勋说:“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此语说明() A.军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B.明治维新的首要目的是建立海陆军 C.军事改革的目的是对外侵略扩张 D.明治维新的实质是变日本为军事强国 解析:选C。根据材料“开拓朝鲜之釜山港”可知,日本军事改革的目的是对外侵略扩张,故C项正确。 7.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doc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及教学要求】 【知识结构】 一、背景: 1、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⑴政治上:实行幕藩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人民起义不断; ⑵经济上:幕府歧视工商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改 革力量形成: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 ⑶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2、外患: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 3、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 ⑴尊王攘夷 ①社会基础: ②评价: ⑵倒幕运动 ①社会基础: ②经过: ③胜利原因: 二、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⑴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设置三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2、经济:发展新经济 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⑵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 ⑶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征收土地税,以货币形式支付。(作用) ⑷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拓展海外贸易。 3、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 ⑵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西化:历法、衣食住行、鹿鸣馆。 4、军事:富国强兵,建立新式军队 ⑴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⑵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⑶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⑷进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教育。 三、评价: 1、目的:富国强兵 2、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历史作用: ⑴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⑵很快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4、历史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难点解析】 1、俄国1861年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②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③方式相同: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④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 ⑤客观效果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练习卷:专题8明治维新2明治维新的举措

二明治维新的举措 1.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12国进行了为期22个月的考察。该考察团的最大收获是( ) A.加深了对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认识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C.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了建立近代化海军的重要性 3.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4.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5.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表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6.1871年8月29日,木户孝允等以天皇的名义,把在京的56名藩知事召至宫中,宣读诏书:“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符,政令归一。”为实现“政令归一”,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四民平等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7.明治政府改革封建等级制度,改革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 A.旧公卿——皇族 B.大名——士族 C.下级武士——平民 D.商人——平民 8.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 ) A.实行义务兵役制 B.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9.福泽谕吉在其所著《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 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下列改革措施与材料最一致的是( ) A.废藩置县 B.解放农奴 C.文明开化 D.中体西用 10.(图文探究)仔细观察下图:

人民版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人民版选修1 历史条件德川 幕府 的腐 败封 建统 治 表现影响 政 治 实行幕藩体制:天皇是名 义上的最高,实权在幕府 将军手中,地方设“藩” 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不利于统一的国内 市场的形成 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 皇、士(将军、大名、中 下级武士),农、工、商、 贱民 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农民 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 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中下级武 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从事商 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1837年 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 础已开始动摇 外 交 采取“锁国政策” 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发展 资本 主义 萌芽 产生 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为明 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 西方 列强 的殖 民侵 入 原 因 1、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 和掠夺原料 2、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过 程 1、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黑船事件” 2、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 3、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享有领事裁判 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设租界及协定关税 影 响 1、使之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起义剧增,社会危机的加剧 2、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3、更加暴露幕府腐朽、虚弱,使之成为众矢之 4、社会阶级结构进一步分化。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不满政治上无权; 西南诸藩大名不满现状;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 实更加不满,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基础 5、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 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 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尊王 攘夷 运动 原因 外国势力的入侵,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 和对内镇压 时间1860“樱田门事件”----1864 口号“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攘夷是核心 领导与主 要参与者 尊攘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高杉晋作的“骑兵队”)结果 失败,原因: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 的要求;幕府对尊攘派的严厉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

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3明治维新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第三节 明治维新 教材整理1 废藩置县,改革封建等级制度 1.废藩置县 (1)背景:明治政权建立后,消灭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当务之急。 (2)概况 ①1869 年,伊藤博文就提出了废藩置县的建议。 ②1871年,明治政府废除藩国制度,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管理。 (3)作用:封建领主制被废除,实现了真正的集中统一,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改革封建等级制度 (1)取消武士的特权,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 (2)取消公卿、大名称号,除皇族外的全国居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华族、士族、平民。 (3)各等级间可自由通婚。 (4)平民享有选择职业和迁居的自由。 [深度点拨] 如何认识“废藩置县” “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教材整理2 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1)背景: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实物地税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缓和矛盾,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概况 ①1872年,明治政府废除不准土地买卖的禁令,确认了土地私有。 ②1873年,明治政府又颁布法令,宣布全国土地一律按地价的3%以货币形式征税。 (4)作用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使广大农民因负担过重而失地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方针: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2)两个阶段:示范阶段和扶植阶段。 (3)意义:使日本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近代化。 [深度点拨] 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1)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表现在: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利用政府力量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日本工业发展的重点是军事工业等重工业,这是由日本军国主义传统所致,并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力量。 (3)由于日本政府的扶植,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4)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 教材整理3 文明开化,教育兴国 1.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主管教育行政。 2.1872年,日本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 3.1873年,决定振兴实业教育,兴办实业学校。 4.明治政府还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和文化传播事业,积极促进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的西化。 [深度点拨] 如何认识日本的“文明开化”政策 “文明开化”对于吸收西洋文化、清除封建陋习、促进日本社会的近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出现了轻视日本传统文化、一味追求欧化的倾向。 教材整理4 建立新式军队 1.1871年,建立保卫天皇的近卫军——“亲兵”。 2.1872年,发布《征兵诏书》,仿照欧美国家,实行征兵制。 3.军队向官兵灌输武士道思想,成为镇压人民和向外侵略的强大工具。

2012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

2012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评价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2.能力: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日本明治维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敢于变革的精神。【学习重难点】 通过材料归纳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必要性、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学习过程】

二、重点突破 1、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技术、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 2.19世纪60年代,日、俄两国不约而同的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两国的近代化进程有 着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前日、俄两国面临着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社会矛盾? (2)改革中日、俄两国在政治体制、工业化、军队建设方面有哪些相同点? (3)改革后日、俄两国均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其共同的根源是什么? (4)日、俄在对外扩张中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导致了20世纪初日俄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原因何在? 三、巩固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一一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4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4分) (4)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2分) 2、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品店之资,

单元测试{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第八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一个署名武阳隐士的作者在写于1816年的《世事见闻录》中说:“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很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将军的赏赐物,也被送进当铺……”这种状况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日本社会形成的冲击 B.闭关锁国政策造成日本社会日趋衰落 C.幕府专制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武士腐烂的生活使他们日益入不敷出 2.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开始于1185年的日本幕府统治在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是() A.明治政府的维新B.倒幕运动的胜利 C.“大政奉还”D.戊辰战争的胜利 3.下图描绘了1854年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第一个条约时的情景。这个条约() ①签约的另一方是美国②是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③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④刺激了列强侵略日本的欲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某校园内贴出一张关于《高杉晋作》的电影海报,以下是四位学生在观看海报时发表的议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值得一看!他是日本的维新志士,曾组织“奇兵队”,抗击西方侵略 B.值得一看!他是日本的名人,他亲自指挥军队推翻了幕府的反动统治 C.没啥看头!他只是一个武士而已,听说他只会搞什么暗杀等社会活动 D.还是看一下为好!据说他是日本幕府的将军,是他引来了西方侵略者 5.明治政府在维新期间,对幕府时代的旧体制进行了扫荡,实行“四民平等”就是其重要措施。下列对该措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四民平等”的实行是历史的重大进步

第五十七集 日本明治维新

第57集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日本新兴的革新势力夺取了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内战争彻底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和巩固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推行了全面革除封建旧弊、实行新政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使日本迅速发展成资本主义国家,史称明治维新。 十九世纪中叶的日本是一个封闭保守的岛国,具有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国家被分成250多个藩国,每个藩国由一个大名统治。 大名的财富主要来自对农民课征的土地税,大名拥有自己的武装,这些武装由世袭的武士组成。大名在藩内拥有行政和司法权,但他们必须向国家的政治军事统治者幕府将军效忠。 幕府原来是指将军带兵出征时的营幕,后来,将军掌握了全国的统治权,幕府成为将军统治全国的最高政权机关。从1603年起,德川家康在江户,也就是今天的东京建立了幕府,史称德川幕府。名义上,天皇是至高无上的,将军的权力由天皇授予。但事实上天皇只不过是一个傀儡,是京都的囚徒,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经历250多年发展的幕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封建统治危机。日本封闭的国门是被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的。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海军准将培里率4艘涂成黑色的军舰组成的特遣舰队开进江户湾,也就是今天的东京湾,要求日本开国并鸣炮示威、以武力相威胁,这就是日本史称的黑船事件。对此,日本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四只蒸汽船,惊醒太平梦,从此夜不能寐。幕府屈辱的接受美国国书,约定第二年春答复美国。黑船叩关使日本政界一片混乱,幕府一改独断专行的惯例向一直大权旁落、

无权过问国事的天皇朝廷报告,还将美国国书传示各大名,甚至允许各级武士上书献策,但面对莫衷一是的意见幕府没有积极的对策,只图蒙混拖延。 1854年2月13日,培里又率7艘军舰开到江户湾,幕府被迫于3月31日在神奈川与美国缔结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也称《日美神奈川条约》。 1858年7月,幕府又被迫与美国代表哈里斯签订丧权辱国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14条》,另附《贸易章程7则》。继美国之后,俄、英、法等列强也与日本签订了上述两种不平等条约。 1863年,幕府又承认外国有权在横滨驻军,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在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之下,中下级武士阶层中要求改革的一些人形成革新势力,代表人物有: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坂本龙马、大村益次郎等人。革新势力主要集中在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等日本西南强藩。这些地区是今天的山口县、鹿儿岛县、高知县、佐贺县和长崎县。这些强藩在历史上与幕府矛盾较深,接受海外影响较早,对吸收西方文化科技、破格任用中下级武士都比较积极,后来成为推翻德川幕府统治的主要力量。中下级武士中的革新派与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们联合与幕府素有矛盾的西南强藩首脑和皇室公卿,展开了要求幕府将最高统治权交还天皇朝廷、抵御外辱的斗争。在人民斗争的推动下,最后发展为武装倒幕。 1867年,孝明天皇死,年仅14岁的皇太子睦仁即位。讨幕势力紧紧抓住年幼的天皇,挟天子以令诸侯,决定发动武装倒幕。1867年10月13日,睦仁天皇下达讨幕密敕,下令讨伐德川幕府。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决定以退为进,于11月9日参见天皇,奏请奉还大政,把政权移交天皇,同时却在大坂结集精兵以图反扑。西乡隆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