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拍横打技术问题

直拍横打技术问题
直拍横打技术问题

底板:狂飙王,39度省狂+755单胶(388D-1单胶)

问题一:直拍横打的发力要点是什么?

直板横打的发力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王皓模式,技术要点是手指先发力经手腕带小臂的前端先发力,特点是持拍手的同侧脚在前并重心在前脚上;一种为横板反手的以大臂带小臂、手腕相配合的重心在双脚间的传统发力模式。

问题二:反胶直拍横打打直线和打斜线时,重心转移是怎样的?

以王皓模式的台内拧为例,由于引拍时需要屈腕、小臂内旋的同时右肩要向左并向内并"架肘",同时收腹将重心压到持拍手同侧并且在前的右脚上,注意:这时的右脚只是足跟微虚的状态。拧直线和拧斜线时重心都是由足跟抬起并结合展腹使重心再度向前的。中近台的横打、横拉时重心转移过程都基本如此。

问题三:正手打反胶时,长胶适合横打吗?如果不适合,长胶反手问题怎样解决?

由于长胶自身不能制造旋转,所以主动制造摩擦的技术不适于长胶,但有的型号的长胶却可以"翻腕打"或弹击,例如729生产的"坏小子"等半长胶,或者还可以利用长胶的磕、劈、削、拱或借力"带"以及减力"贴"等技术突然改变击球的形式或节奏。长胶或半长胶的控制或进攻类技术也很多,正手能做到的反手也大多能做到,但发力机制却和反胶大不同,同时打技术特性明显不同的两类胶皮的难度要比打同类胶皮的难度大得多,所付出的精力也相对要多得多,所以我不提倡业余选手这样做,但如果真正熟练地掌握了长胶的特性,在业余界却往往能独霸一方的。

问题四:反胶横打时,引拍空间(距离)怎样解决?(站位近台)

近台站位可适用的反胶横打技术有多项,以拉半出台的下旋来球为例:右脚在前,类同于台内拧时的屈腕、内旋小臂的同时右肩向左、向内并同时"架肘",收腹沉右肩的同时将重心压到右脚前掌上。

问题五:横打时重心要不要降低?要不要微沉左肩?(身高160cm)

只要步伐到位并且重心控制的合理,身高的影响并不大。重心的高低要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质来决定,来球下旋或球速较慢时重心应相对降低,来球上旋或球速较快时重心应相对较高,这个"相对"的标准是予备站位时的重心状态。

至于要不要微沉左肩?这是重心控制的基本原则的问题。王皓模式站位时右脚在前并且重心在前脚的,引拍完成时右肩下沉并重心压右脚、发力时重心是再向前的。"微沉左肩"的结果应是重心移至左脚,这种方式应是传统的横板反手的模式。

问题六:对付稍低(或不很高)的不转或上旋球,横打时要不要都带些摩擦?

直板横打系列技术是由拧、拉、打、带、撕、敲、贴等单项技术组成的,各单项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每个人的技术特长又有不同,所以在应对各种不同的来球时采用的对应技术及其内容也会不同。但直板的技术特长是在近台,所以应对不转或上旋来球时,动作幅度相对小并且速度快的"击打"的使用率在业余中相对较多,为了保证击球的稳定性和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适度地"带些摩擦"是必要的,也是高手的表现。

问题七:对付不出台的短球,“拧”的要点是什么?一是重心控制的特点,二是前端先发力的机制。

问题八:横打时用哪只脚找球?最佳位臵在哪儿?在可能的情况下怎样调整?

用右脚带右肩找球。最佳位臵是右肩迎向来球的同时引拍、右脚尽可能地与击球点平行且接近。用并步加单步的步法调整,调整时重心先于脚动。

问题九:横打对付下旋、上旋球时握拍的几个手指如何协调配合?

初练横打时建议手型固定即中指端抵于中分线上的方式,熟练后可随势进行即时调整。

问题十:怎样实现训练到实战的转化?您有什么好建议?从最基础的平挡开始入门,及至加、减力挡的熟练掌握,接下来是拨和快带的练习,有了加、减力挡及拨、带技术做基础,

正反手的衔接即可用于实战。然后是拧球的训练,拧球技术是横打系列技术的中心技术,拧球熟练后如撕、拉等摩擦技术就会融会贯通、水到渠成。

解答一:直板横打发力的王皓模式,技术要点是手指先发力经手腕带小臂的前端先发力,特点是持拍手的同侧脚在前并重心在前脚上。引拍时右肩迎向来球并稍左斜身同时适度收腹,以肘关节为主要支点、肩关节辅助,手腕大幅内收的同时小臂也适度内收,使肘部更加突出,直接向前顺势发力摩擦。这个明白!

解答二:拧直线和拧斜线时重心都是由足跟抬起并结合展腹使重心再度向前的。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重心是由右脚足跟向足前转移呢?整个横打过程的重心都在右脚上?原来我以为横打和正手进攻的重心转移是相对称的,所以横打时重心都是由左脚向右脚转移。

解答三:主动制造摩擦的技术不适于长胶。这个明白!目前正听从您上回短信中的建议,练习反手嗑和削球。

解答四:以拉半出台的下旋来球为例:右脚在前,类同于台内拧时的屈腕、内旋小臂的同时右肩向左、向内并同时"架肘",收腹沉右肩的同时将重心压到右脚前掌上。具体来看与正手一样,横打的引拍是否到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回球的质量。拧下旋来球的引拍时,将中指从中分线上稍上移至右拍肩附近的与正面的食指相对应的区域,手指发力控拍使手腕內屈、小臂内旋,右肩向左的同时向内顶,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自然左转,再适度地收腹含胸、右膝内屈使重心下降接近台面,这时的右肘会有自然地"外架",将拍面平行并贴近台面引拍,会有效增加挥拍的发力空间及迎前的质量。不必担心平面引拍会来不及摩擦,因为在手指发力控拍向前、尤其是食指突然发力的同时需要展腹来协调发力,就会自然地使拍面前倾。这个也明白!

道理虽明白,

但做起来总觉得发不出力,没有大臂的参与,所以不像正手进攻那般爽快。

解答五:重心的高低要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质来决定,来球下旋或球速较慢时重心应相对降低,来球上旋或球速较快时重心应相对较高,这个"相对"的标准是予备站位时的重心状态。拧球时的引拍有收腹降重心、发力是展腹提重心的过程,在展腹提重心发力后即可顺势后移并还原.这个明白!同时坚决克服微沉

左肩。

解答六:为了保证击球的稳定性和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适度地"带些摩擦"是必要的,也是高手的表现。哈!向高手行列进军!

解答七:一是重心控制的特点,二是前端先发力的机制。具体来说拧下旋球时,应有用拍将球甩起来再送出去的感觉,重点是右肩向左又向内的动作。如果在引拍过程中注意到右肩的左内顶配合手腕内屈、小臂内旋,就会有自然地拧腰过程,这就是必须的重心转移过程,尽管这时重心仍在右脚上,但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重心己由脚内侧转移到前掌外侧前部,身体右前倾,使右脚的支点感觉更明显。上步时不要先动脚,应重心先前移,足跟落地后,后脚顺势跟上的同时将重心继续向前,使足跟离地,重心轻压在脚前掌上,这样重心距来球近些,手臂就会很放松,展腹发力,球离板时重心会上提,顺势用足尖蹬地使重心后移并同时撤步还原后再适度后移位。拧球发力的顺序过程是手指发力控拍,经手腕带以肘为支点的小臂旋

外发力,可以理解成手指的配合发力控制球拍是吃住球的摩擦初期过程,小臂旋外的发力是加大摩擦的同时提高球运行速度的作用,手腕是手指集中发力时的支点,肘部是小臂发力的支点,这个过程中手腕仅仅是一个支点,而不主动地发力,这是初练拧球阶段的发力方式,即不用手腕发力而仅将其做为支点,重点在于手指与小臂的配合,这个配合彻底掌握以后,加入手腕发力的配合则是水到渠成了。臵顶有篇文章好像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找来慢慢学习体会。

解答八:用右脚带右肩找球。最佳位臵是右肩迎向来球的同时引拍、右脚尽可能地与击球点平行且接近。用并步加单步的步法调整,调整时重心先于脚动。这个问题终于弄明白了!今天我第一次知道除了用脚找球,还要用肩找球,怪不得打球两年我的腰、腿、手臂经常痛,而肩却从没痛过呢,现在好啦,肩负重任啦!!

解答九:手指的适时调整是必要的,因为不但可以满足不同来球而所需要的板形,使击球质量得以保证,而且可以保证因重心未完全到位时的发力方式的调整。要做到持拍时松而不晃,控拍时紧而不僵。初练横打时建议手型固定即中指端抵于中分线上的方式,熟练后可随势进行即时调整。小臂内收时持拍的食指相对适度放松并上移至略搭拍肩,中指与无名指稍上移,以姆、中指的合力为主控拍,食指为辅,使拍型处于微前倾状态。来球为上旋或不转时,食指在控拍发力时应有略压拍肩的动作使小臂外展的过程中有稍许的旋外成分,以拍形的变化控制回球的弧线不至过高。来球为下旋时,在迎前的过程中用小臂内旋的不同幅度来调控拍形的前倾角度,同时食指略内收使拍柄从虎口中部移至偏食指根部、使拍头适度下垂,以手指、尤其是食指的发力带手腕外展与小臂旋外组合成的"小臂旋外"的发力为主,这个小臂旋外的发力是以肘关节为支点的,所以在"小臂旋外"发力时,肘部应有一个瞬间下压动作以固定支点。中指上移是以无名指为支撑先移中指,中指到位后无名指跟上,回位时是无名指先动,然后中指还原。这个估计是进级阶段的技术,容后慢慢在实践中体会吧。

解答十:从最基础的平挡开始入门,及至加、减力挡的熟练掌握,接下来是拨和快带的练习,有了加、减力挡及拨、带技术做基础,正反手的衔接即可用于实战。然后是拧球的训练,拧球技术是横打系列技术的中心技术,拧球熟练后如撕、拉等摩擦技术就会融会贯通、水到渠成。这个也明白!苦练基本功,训练实战相结合,不断增加量的积累,滴水穿石,功到自然成。

问题11:横打时漏球的原因以及克服的办法?

解答:一是迎前不足、发力过早。不要急于发力。手腕由内屈转外展的过程中,首先是"吃住球",然后是带小臂的外旋来发力,所以应有"拍贴住球再发力"的感觉。可以试试用"慢迎球、快发力"的方法改正。横打拉起回球后,来球己变上旋,这时的引拍应基本与来球同高,直接向前发力就可以了。

二是触球点不要过于偏左。来球为上旋或不转时,触球点应在球的后中部稍偏左,直接向右前展腕发力摩擦,这时最好是拧直线;来球为下旋时,触球点应在球的后中部、向左上中部摩擦,发力的方向是先左上再右前,有拍子围球转多半圈的感觉,以拧斜线为主。

三是击球时间过早。上旋或不转来球的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至高点期,自发力为主,击球后拍子要随送;下旋来球为上升期,借力吃球、自发力回球,自发力要集中即瞬间发力。

问题12、横打横拉侧旋不足的原因?

解答:王皓拧两条线的动作过程,虽然落点不一样,但发力时拍子都是围绕球的左半部分摩擦的,拧斜线时吃球即触球点是来球的后中部向上中部摩擦的;拧直线时的触球点是球的后中部向上中部摩擦的。这两个触球点一定要区分开。

侧旋不足的原因有二:一是触球点即吃球的位臵不准确,造成了摩擦的发力方向不对,二是肘部的下压不足,支点作用不明显,致使发力不集中。

问题13:直拍横打怎么练习?

解答:训练的步骤建议以右脚在前的站位为前提,第一步先从平挡开始练起,注意肘部适当架出的位臵,熟练后是减力挡,然后是加力挡,在加、减力挡练习中注意熟悉以肘为支点的小臂前迎及后移的发力和减力的感觉和体会。这第一步是基础,一定要巩固熟练,否则后面练习的技术不会扎实。其中还要注意"收腹含胸、双膝稍屈"的重心体验,不可或缺。第二步是在挡球基础上的拨上旋来球,主要体会在上升后期至高点期的小臂发力、腰髋为支撑的感觉。第三步是第二步基础上的快带,主要体会在上升初期至上升中期时借力与自发力结合,其中的自发力是以转体带手臂为主,手腕顺势向前为辅,注意:初期手腕要固定、后期再加手腕的外展,但不要有内收。第四步要在前三步熟练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是横打技术的中心技术--台内拧,先熟悉上右脚的同时右肩迎向来球的过程,同时架肘屈腕引拍,先从不转来球的高点期开始体验手腕匀速外展过程的迎球,同时横向摩擦吃住球,再带小臂外旋爆发(并以肘为支点)发力的"甩球"感觉,注意:手腕迎球,触球的"点"是球的后中部,随着手腕外展会从球的稍偏左向右前上摩擦,这个过程就是手展的内屈转外展使拍面从球的后中部绕左侧向右前上的过程。摩擦感觉找到了,球也基本上都能甩到对方反手位并带明显左侧旋了,再开始"拧"下旋来球。练习"拧"的过程中除注意"肘部的下压"外,一定要注意还原,"拧"球发力球离板后要立即还原到予备站位时的右脚稍后的状态,这一定要养成习惯!如对方回球仍向反手位时,可以或侧身用正手,也可以继续上右脚重复横打的过程。

拧球技术的关键点是手指的控拍能力,手指先于手臂发力,这个关键点不突出,横打的质量就无从谈起。训练方法:架肘后,用左手握住小臂(靠近手腕的位臵为好)使手臂不能发力,并且只能用手指带手腕屈腕引拍;来球时,用右肩带手前迎、在身体前倾的基础上使击球点在胸前略偏左,左手固定小臂、用手指带手腕发力拧球。

问题14:练习横打时正确的站位是怎样的?

解答:横打技术系列中的台内拧的站位是右脚在前,以手腕外展与小臂外旋为主发力的,横打的其它近台技术也多是以这个模式为主体的,原因是利于横打的其它技术后续衔接的顺畅。王皓的赛前练习以加力挡、拨球为多,因为不需腰的发力,所以应是双脚平行站位,而绝不会是左脚在前。

问题15:直板横打和直板横拉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解答:横打是撞击,所以发力时手腕要稳定,大臂配合小臂,以小臂发力为主,动作幅度相对较小;横拉是摩擦,以手腕内收转外展与小臂内旋转外旋的组合成"小臂旋外",以肘部的适度外架为支点发力摩擦,所以动作幅度相对较大。横打或横拉时均右脚在前,重心偏前掌。

问题16:横打的动作幅度较大怎么改正?

解答:用徒手的方法:将迎前与发力分为二阶段,三分力迎前、五分力摩擦来体验发力集中

作用于球的感觉。练习的初期应以慢速地分解动作的方法仔细体会由脚前掌内侧蹬地开始经膝→腰髋→左右肩→大臂→肘→小臂→腕→指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和过程,要有耐心,可随时随地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环境、随着熟练程度提高速度。应坚持不懈!

问题17:横打可以用多球训练吗?

解答:多球练习是正规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对于动作定形和反应速度的练习有着极好的效果,适用于各种单项技术或技战术组合的练习,所以也适用于横打系列技术的单项或组合练习。多球练习的收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球者的陪练能力,这个能力主要是指球意识,其中包括对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技、战术的组合能力,基本技术中除单项技术的基本功外还包括其供球的能力,供球能力中要求科目训练目的明确和供球的质量如频率、落点、力度、旋转方向及强度等内容。这些是训练时要注意的内容,方法就是单项技术的巩固与技战术组合的套路球这二种。好的陪练一只手的五指会夹住四个球的同时掌心中还会有一个,这样发球的频率就会有保证,另外常规发下旋后接正手上旋时的发球应该用拉弧圈的手法来供球、即发下旋后立即将任意一个手中的余球用低抛后再用小幅动作拉过来,以保证练习者正、反手转换或衔接的节奏的需要。

问题18:横打的推挡怎样练?

解答:横打的推档是横打"加力挡"的放大版,站位和正面推挡一样,自然引拍、高度等同或略高于来球(可适当调整)、以肩关节为轴、仅用大臂带动整条手臂迎向来球(先练习斜线,熟练后可扩至反、中、直三条线)、在触球瞬间腕关节外展(有顶的感觉)、熟练后可逐渐加入引拍时的适当内收以增加发力。需要注意的是:引拍及挥拍的动作幅度要适中(宁小勿大),不要过大幅地转体及重心移动,没有小臂内、外旋,只要加深体会大臂带动整条手臂及腕关节外挺的作用,尤其是后者;直拍横打的推挡虽然没有反手位正面推挡的力量大,但其整体动作幅度小、速度快,有突然性和连续性,动作简单好掌握,特别是在对方突然回球至反手位时的作用明显好于正面推挡。"推"的动作基本不用腰腿的助力,但腰腿依然要发力做为支撑,只是助势不助力,旨在求速度与落点的控制,为跟进的下一板横"打"创造机会,这个发力的支点在左脚前掌内侧,方向仍是由左向右的。手腕的"展"如果没有予先的"收",实际上是没有大动作的,只是起到固定手腕的作用。大臂只是起引导作用,并不参予"推"球的发力,是在大臂牵引方向的同时小臂以肘关节为支撑发力的,没有大臂的牵引只用手腕与小臂的发力会使整条手臂发僵。

问题19:横打怎样对付中路追身球?

解答:如果在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我的选择是横打的快拨或反带。应该注意的是:横向发力是用于对付强旋转的来球,其幅度和力度是由引拍时手腕的内屈及小臂的内旋幅度及外展,外旋幅度与力度决定的。拨球多用于旋转不强的上、下旋或带有一定速度的不转球,所以腕部无大幅动作,横向发力应适度,以肘为支点的小臂发力为主,腰髋无发力,故整体动作幅度相时较小,击球时间基本为上升后期至高点初期;反带技术主要用于上旋来球,有小幅的用身体引拍动作,在上升前期借力吃住球,以自发力制造一定的旋转回球,所以手腕的动作幅度相对于拨球要大。

直拍横打的动作要领

直拍横打时手腕自然下垂,但不要吊腕。引拍时,腰部向左下方呈弧型转动,以肘关节为轴,在球的下降前期击球,摩擦球的中下部。击球前,膝关节稍弯曲,收腹,身体重心略下沉,在引拍击球时,前臂、手腕朝前上方摩擦、利用挺腹和两脚向上的蹬力帮助发力,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击球时主要用拇指和中指发力,食指自然放松。近两天的练习体会: 用直拍反面在中台在来球下降期用约一半力量去练拉球,触球后再加速,体会摩擦的感觉,久之,你就可以打下旋球及相持了,要会转腰。再有就是在练习中一定不能盲目用力,要细心体会!直板反手反面拉侧旋球最适合拉对方发到你反手位的中等或弱旋转的侧上或侧下以及不转发球,反面拉侧旋的最重要的动作是“翻腕”,也就是在判断准来球的线路后,手先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拉这种球大部分是靠手腕来发力的,如果手没有预先到位的话,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准备动作正确,否则光靠腕力是没有足够的磨擦的。动作要点是,拍头向下,拍柄朝上,拍面与地面基本是90度,对准来球,在最高点磨擦球的左侧至侧上部(这样对方就算回过来球也会偏高,因为拉过去的球是侧上)。在磨擦的时候要有一种包住球的感觉,在出球的一瞬间要注意手腕的外旋(主要是为了控制球的弧线)。整个过程就像是在逆笔顺的划括号。在拉球的过程中,上臂基本是不发力的,只有前臂有一点点微小的配合。1、对方长下旋到反手底线,我来不及后退时:用反面摩擦球的后中部偏左一点,向左上发力,击球点在自己的左腹部(离身体很近,拍触球时拍头向下,腕关节向前顶出,摩擦球的过程中主要是手腕绷住发力,小臂协调发力,大臂几乎没有发力,完全是摩擦,没有击打成分。回过去的球成侧弧线且较低平,虽然速度不太快,但对方往往始料不及。2、对方半高台内球在自己的左半台时:不要着急,调整好位置反面弹打,一招致命。3、离台后对方回到反手时:待球到比台面略高时大臂带动小臂、手腕发力拉(但大臂的挥动幅度并不太大),既有摩擦又有击打成分,半前冲且略带侧旋,给对方的威胁比较大。这种球一定要发上力,拍快接触球时手腕往前“甩”,否则球的弧线高,前冲力不足。 4、与熟悉的对手交锋,如果对方习惯发自己的左方底线,且落点相对固定时:做好用反面直接抢拉的思想准备,对方一发球就调节好重心,对方发球出台后到与台面等高或略低高度时,用反面直接抢拉。这种球要在判断好旋转性质的基础上先调节好拍面角度,发力不能太大,比上述第一种情况发力大,但比第三种情况发力要小,打磨的比例也界于两者之间,手腕不能“甩”得太厉害。另外,对胶皮海绵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种球我打得最准时都用的JOOLA TANGO METALLIA(因为海绵较柔软),而前面几种球用普通国产套胶就能起到很好效果。 5、与对方在反手对反手的方向对推,已经逼住对方但又推不死对方,来回速度快也不容易侧身时,会横打或反手攻的一方就会占大便宜:我往往突然向左侧身(即身体右侧在前,与通常的正手侧身正相反),挥动大臂带动小臂,手腕固定,从身体左侧向右方横扫(要略向上,大约30度),比直板反手攻力量大、速度快,威力大很多。 6、与对方斗小球时:如果对方回球下旋不是特强,在球过网上右脚就需上前,球在自己台面上跳至最高点时,球拍已经在与球等高的位置等着了,以肘部为轴,拍头向下,手腕向前顶出,手腕和小臂协调发力(比较小),向前上方一带,球略带上旋直奔对方底线,往往一击成功。以上我都成功的使用过,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打法(用得最多的还是正手进攻和推挡),往往是灵机一动来一下,但一般情况只要球上台就能致对方于死地。另外,写作水平有限,不一定表达的很清楚,欢迎大家提出意见!A、进攻台内短球高手引拍:对于反手短球,无论你用什么技术回接-搓球、摆短、上手等-高手引拍都是最重要的前提。直拍横打的选手也不例外,当对方发球或摆短至我方反手时,首先要高手引拍,也就是说引拍要从比球台高的位置上开始。注意图中王

乒乓球)直板反手攻,一项不应该被忘记的技术

乒乓球直板反手攻 庄则栋的直拍两面攻打法是受名将王传耀“远台两面攻”的启示,苦心孤诣创造的,这种打法把直拍反手的弱点变成了制敌的武器。庄则栋又结合他靠手腕和小臂爆发力“加速制动”的绝技,缩短了挥拍击球距离,使两面攻打法动作优美且极具杀伤力。 庄氏反手正面攻动作来说,总的是两大特点: 1、发力快捷,漏洞小; 这点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其实庄氏反手正面攻除了因握拍导致的板型差异之外,在很多方面,象脚步,发力机制,都和现在横板的反手动作大同小异,但庄则栋发明这些技术的时间,就比横板早了将近二十年。 2、打下旋好,打平球更好,打弧圈较差; 许多人玩直板,都以为反手就是起不了下旋,只会搓;其实反手正面攻打下旋是先天的优势,反手正面攻板型先天后仰,和横板、横打先天前倾是相反的。所以,反手正面攻对付平球和下旋球,甚至比横板更容易发力,但是对付快节奏的强旋转弧圈球,就存在先天性的不足,板型在正反手转换的时候要求过高,特别是现在横板快撕这种快节奏旋转技术的出现,基本上拉平了和平球的节奏差距,所以反手正面攻对付两面弧圈,已不如当年效果明显。 庄式反手攻,难点是压板型不易。可与今日的技术动作比较一下: 可先练拨球,后练发力扫抽;庄则栋之后,日本人模仿过他(河野满,77年世乒赛单打冠军),韩国人也学过,但是基本都到不了老庄当年的水平;国内后来也有不少人学庄,但是多半形似神不似,光有个样子,估计跟训练方法有很大关系。只有先从小动作借力球入门,先借力后发力,反手攻才练得起来,拨球是首选之中的首选。(横板、横打也一样,没有小动作借力,其他免谈!)反手攻球虽然有时可以直接得分,但不如正手攻球的力量大,杀伤力往往是由于反手攻球以突袭和速度打出了主动性后,再由正手大力扣杀得分。这个有机配合要贯穿在乎时训练中,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要明确:反手攻球是为了全面的最终胜利.而不是为了打反手攻球而去使用反手攻球。 1反手攻的独特作用 有全台发起进攻的能力 1.1有反手攻球能力的选手,既能在左方组织进攻.又不会使右方区域出现空当,无后顾之忧:一旦对方死盯住左方时,则可以用反手发起攻击:这样,两面攻选手的台面是“无被控制区”,也就是说,能够全台发起进攻.就像全天候飞机一样不受制约。另外,由于直板反攻动作小,出手快,突然性强,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1.2 先发制人,打在前头 比赛中,第一回合的较量,很多来球在反手区区域,借以控制对方的攻势。此时.常见两面攻选手都凌厉地用反手起板攻球,这就比用步法侧身让位用正手进攻来很快,缩短了回球时间。从而先发制人打在了前头,形成抢先上手,在节奏、时间、速度上破坏了对方打法的程序,赢得了主动权。 1.3 速度快快攻打法,贵在神速。前三板争夺往往是习惯于在反手部位进行,用反手攻全身动作小,出手快,即使力量上虽然稍小一些.然而往往在速度上使对手猝不及防,因为很多球不是由于力量稍大而丢失,常是速度稍快,导致跟不上节奏而失误。 1.4 对付弧圈球的积极手段弧圈球出现后,对来自反手部位的弧圈球最初是用控制性的减力挡.力争少让对方拉出弧圈球。后来又在实践中用吸、挤、推侧旋、变直线等手段。上述方法属于防御性手段,是等着球来碰板,如果能用反手去带、快拨、扫攻去还击球,则能在速度和力量上给对方以极大的威胁,同时,它又是属于进攻性的以球板主动挥击迎击来球,从而进入了反攻和积极攻打弧圈球的一个技能境界。 1.5 由被动变主动的手段削球选手往往先用削球控制使对方反手,使之不能侧身发动拉杀,然后变线,遇角调动你,乘你弥补空当拉或搓球过渡之际,伺机反攻,使进攻选手显得很被动。此时,用反手突然起板袭击.就能摆脱控制,打乱对方部署.往往变被动力主动:又如,对攻中,对手先打左、后打右.左推右攻者势必扑出去右角对攻,此刻,对方又攻自己左方,左推右改选手只得用中、远台的挡

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研究

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对比法对直拍横打进行分析论述,根据文献资料所获得的材料,运用乒乓球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研究成果对直拍横打在比赛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从直拍横打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其在比赛中的运用,对王皓在第28、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的失利做了分析,为直拍横打在比赛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直拍横打是直拍选手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合理的运用该技术将成为解决直拍选手反手进攻能力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乒乓球;王皓;直拍横打;应用研究; 一、直拍横打在比赛中的使用 (一)直拍横打在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阶段的使用。 通过对两场比赛视频观察总结出:王皓在对柳承敏的比赛中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阶段共使用直拍横打60次,失误10次,失误率为16.7%,比赛结果王皓2:4负于对手,平均每局使用10次。在对马琳的比赛共使用27次,失误4次,失误率为14.8%,比赛结果王皓1:4负于对手,平均每局比赛使用5.4次。在两届比赛中,王皓在抢发段的得分率都低于柳承敏和马琳,说明王皓正手抢攻能力偏弱,过分依赖于直拍横打的抢攻能力。王皓与柳承敏的比赛中,横打斜线的得分次数和得分率都较高,说明王皓与柳承敏比赛中,接抢段使用直拍横打的得分率高于抢发段。与马琳的比赛,王皓接抢段直接得分不高,说明马琳控制严密,王皓机会少,接抢过于保守,不能大胆使用直拍横打。

(二)直拍横打在相持阶段的使用。 王皓在两场比赛中相持段先起正手的得分率分别为47.5%和45.9%,低于柳承敏(55.2%)和马琳(51.6%)先起正手的得分率。而王皓在两场比赛中相持球的总数大于柳承敏和马琳,说明王皓在相持段运用直拍横打技术突出,但是王皓在相持段正手失误较多,先起正手的得分率比柳承敏和马琳都低。在相持段,王皓第29届得分率较高。相持阶段柳承敏采用推挡,王皓采用直拍横打,马琳采用推挡和直拍横打。进入相持段的第一板球绝大多数是王皓的横打抢先拉、柳承敏台内挑和马琳台内挑或者横打抢先拉,然后进入相持。在相持中,王皓的横打对柳承敏的推挡占优,王皓的横打对马琳的推挡和横打总体占优。由于直拍横打技术改变了推挡只能站在近台对抗的局面。所以王皓的相持可以在近、中、远台与对方进行周旋,相持的空间相对增大,难度相对降低。但是,王皓的相持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虽然反手的弧圈球技术掌握较好。但由于不会推挡,防守技术以及点、线的变化能力就相对较差.正反手的力量、速度比较均匀,缺少杀手板,侧身的意识和中远台的对抗实力还需加强,否则对方一旦适应其球路,就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 二、马琳与柳承敏克制直拍横打的战术 对这两场比赛中王皓的直拍横打在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阶段使用次数做出总结后。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对马琳的比赛中的使用率远远少于对柳承敏的比赛。究其原因就在于两人使用了不同的战术。

羽毛球勾球技术要领图解.

羽毛球勾球技术要领(图解 正手网前勾球 网前勾球是指把对方击来的网前球,用屈腕的动作将对方来球回击到对方斜对角的网前区域内的击球技术。网前勾球由于球速快、球路斜飞,与搓球、推球结合,能达到声东击西、调动对方,使对方防守出现漏洞,为己方创造进攻或得分机会。 1-2根据来球路线与落点,快速移动到合适的击球位置。 图1-2 3-4侧身对网,重心在右脚,小臂前伸稍内旋,手腕稍后伸自然放松。

图3-4 5-6击球时,小臂内旋带动屈腕,拍面斜向击球方向将球击向对方斜对角的网前区域内。 图5-6 易犯错误: 1.伸腕(或屈腕)动作过大。 2.动作僵硬,不能利用手腕、手指力量,无法控制勾球角度和轻重。

3.引拍时,前臂和手腕没有外旋(反手勾球时内旋动作。 反手网前勾球 网前勾球要充分利用手腕、手指力量控制球拍,伸腕动作要突然、短小、快速,以便击出方向与力量各异的球。 1-2根据来球路线与落点,快速移动到合适的击球位置。 图1-2 3-4背对网,重心在右脚,拍面平举,小臂前伸稍外旋。

图3-4 5-6击球时手腕由屈腕到伸腕“抖动”,拍面斜向击球方向将球击向对方斜对角的网前区域内。 图5-6 易犯错误: 1.伸腕(或屈腕)动作过大。 2.动作僵硬,不能利用手腕、手指力量,无法控制勾球角度和轻重。 3.引拍时,前臂和手腕没有外旋(反手勾球时内旋动作。 网前钩对角技术要点 羽毛球的网前击球动作基本上都是伸直手臂,靠手指控制完成的。勾对角略有不同,在击球瞬间应该是略为弯曲手臂的。正手勾对角的要领是手臂内旋,同时肘关节略为下沉,手指要调整好击球角度;反手勾对角也要求在击球瞬间肘关节略下沉,但手臂击球时是外旋的。

乒乓球技术:王皓直板横打反手横拉下旋球(下)

乒乓球技术:反手横拉下旋球(下) 下降初期,大臂迎前击球;手腕发力外展,加强摩擦 反手横拉在击球点的选择上并不十分固定.但是在不同的击球点要配合相应的击球动作,这样才能实现更合理地击球。从运用横拉的情况来看,由于反手横拉最大的难点就是容易被来球顶住,难以完成击球动作,所以选择相对较早的击球点.对于击球的稳定性和威胁性都有更好的保证。通常我们可以选择来球的上升后期、最高点和下降初期击球,,但在具体击球时,我们应该到底应该抓住哪个点击球呢? 在发抢环节,由于发球后比较主动,脚下的跑动也比较积极,因此站位会离球台稍远,以便能够充分完成击球动作,充分运用身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击球质量,此时我们往往选择在来球的最高点和下降初期击球。在实战中,我们多会从下旋球打起,因此在进攻时必须加强摩擦。组图中,王皓就是抓住了下降初期进攻的。图5中,王皓在击球时,脚下蹬地,提高身体重心,同时他的大臂带动前臂迎钱,前臂开始向外侧展开,确保了“身前”击球。可以看出,王皓在触球之前身体开始发力——蹬地、腹部展开的动作可以将身体力量传递到手臂上。

与图4相比,王皓的手腕在触球之前已经开始向外侧转动,说明手腕也已经开始释放爆发力。业余选手特别要注意手腕运用时机,不要等到触球之后才开始转动手腕,否则根本无法运用手腕的力量,无法加强摩擦。 在运用手腕动作时要注意拍形——触球前,以球拍的背面正对来球的中部位置:触球的一瞬间,应该接触球体中部稍稍偏左侧的位置,手腕的运动轨迹近似一道半圆,这个动作可以很好地“包”住球,能够顶住球发力,能够更好地摩擦,控制住击球的弧线。图6中,王皓在击球后手腕瞬间急停,完全将身体、手臂和手腕的力量传递到球体上,这板横拉的质量很高。此时我们需要注意王皓横拉时的手指动作——他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同时顶住球拍背面,而且中指的力量很大。以三根手指顶住球拍可以保证拍形十分稳定,尤其是在发力击球时,球拍不会出现晃动,确保了稳定性;中指发力可以很好地将力量传递到球拍上,不但可以提高击球的力量,还能够用最精细的手感进行控制,这是超一流选手的独特技能。虽然我们无法从图中看到王皓的拇指动作,但其实他在横拉触球的瞬间,拇指会有一个向下按的动作,这个细微动作也是为了更好地将手腕的爆发力传递到球体上。 图7-8中,王皓在击球之后,大臂向身体右侧稍稍拉开,这是他的还原过程。由于横拉时向前发力鞍多,身体和手臂很容易出现迎前幅度过大的现象,重心难免会过于向前压,容易影响还原的速度。王皓的大臂动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臂向右侧拉开,上半身会保持一种“直立”的姿态,以使重心快速稳定下来;另外大臂向右侧拉开,可以很容易在下一板击球时转为正手进攻,这是王皓可以正反手两面快速转换的一个技巧。

浅谈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教学技巧_刘军

收稿日期:2009—04—23 作者简介:刘军(1962-),男,辽宁北镇市人,中学一级,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学术研究】 浅谈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教学技巧 刘 军 (锦州市太和区体委,辽宁锦州121000) 摘 要:介绍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教学技巧,包括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训练,通过实践形成并提高机体的动作感知能力,再通过结合理论知识来提高学生的悟性.最后给出将该技术合理运用到实践中的建议. 关键词:乒乓球;直拍横打;教学 中图分类号:G 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88(2009)02-0066-01 0 引言 在乒乓球比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技术全面有特长的选手在比赛中越发占有优势.直拍横打是指直板选手反手、反面攻球等技术,其关键是要求腕关节灵活,手指间要协调用力.具体技术包括:反手快点、反手快带、反手快拨、反手快攻、反手拉攻等技术.直拍横打技术,是解决直拍选手反手进攻弱问题的一门技术.它在增强进攻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观赏性.因此“直拍横打”技术就成了直拍选手需具备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直拍横打”教学训练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 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训练 由于学生的年龄、技术水平有所不同,在教学训练中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各种器官感知所学的乒乓球技术.“直拍横打”技术就是通过感知建立动作形象,使其形成清晰的表象思维. 首先要重视动作示范的规范性,即教者的动作示范要完整、协调、美观、准确.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完好的表象,而且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念和兴趣. 其次,适时的讲解也非常重要.在示范的同时要加以必要的讲解,讲解关键是要精练、准确.这是教者的难点,也是学者的重点.通过简明讲解、示范,使学者易学、易懂、易练. 运用好讲解与示范,并把它们密切结合,这也是教者所需要熟练掌握的能力.这样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信息接纳,使学者的逻辑思维完整连贯,形成清晰的表象思维,产生最佳学习效果. 2 通过实践形成并提高机体的动作感知能力 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中,一项技术的形成要在不同旋转情况下通过反复的训练和纠正才能形成.“直拍横打”技术的训练也是如此.在直拍横打训练中,特别要重视肌肉感觉的锻炼,即形成提高机体的动作感知.在教学训练中,从徒手动作的手法练习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对整个直拍横打技术的完整性建立清晰的肌肉感觉,也就是说,在学生每一次挥拍时都应让他们边做动作边体会相关的肌肉感觉.特别是直拍横打时,腕关节和手指之间协调用力的肌肉感觉,如“直拍横打”的攻球技术中,当来球不转时按正确的常规动作技术挥拍.当来球上旋时,握拍手的食指用力,使拍型前倾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上部,摩擦略大于撞击;当来球下旋时,握拍手的拇指用力,使拍型稍稍立起,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摩擦大于撞击(拍面是反胶).整体的挥拍要求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腕指关节的用力,并控制好拍形,做好挥拍时起点、止点、挥拍的用力方向. 直拍横打攻球技术训练的方法是采取接定点的多球练习,在来球分别是上下旋或不转的情况下反复训练与纠正击打每一种来球,使练习者认真体会击打每一种来球的动作时的肌肉感觉,达到动力定型,形成机体的感知.这样一来,使练习者更好地掌握“直拍横打”攻击来球,体会不同旋转等变化时带来的肌肉感觉,通过反复练习形成并提高肌体感知能力. 3 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悟性 要充分利用学生过去所学知识并结合现在应掌握的内容进行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一样,因此教法也有所不同.对于具备一定知识的学生,教者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思维.首先了解乒乓球的运行路线,包括下降期有下降前期和后期;再了解球的旋转,包括左右侧上、下旋转和侧旋以及上下旋转等;然后通过每一项变化进行示范、讲解和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掌握,也锻炼了大脑的思维活动.通过这一认知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悟性.例如:在直拍横打反手拉球技术的教学中,告诉学生来球的旋转不一样,因此接球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来球上旋时,通过母食指控制好板形,使板形前倾,在来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如反手前冲弧圈球、反手快撕、反手快带等技术(直拍横打).这样讲解和实验就能使学生很快理解这一项动作技术.当来球下旋时,在来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对于不具备力学知识的学生,要通过球的运转实验来了解球的路线、旋转等现象并上升到理论知识中,进而掌握直拍横打中的高吊弧圈球、反前冲弧圈球以及内台快拉等技术.总之,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学生悟性的最佳方法.4 合理运用“直拍横打”技术加大摆动速度 “直拍横打”技术能够增强直拍选手在左面进攻的能力,也增强了直拍选手在实战中的优势,进而大大增强直板选手主动进攻的能力.无论是在对攻或是在比赛中,利用直拍横打先上手发起进攻都有显著效果,因为好的进攻也就是最好的防守.我国乒乓球名将王皓就是这项技术的典型代表.直拍横打特点突出,攻球路线落点旋转,不易判断,动作隐蔽,能给对手造成一定的困难,使对手增加失误,给自己创造正手进攻的机会.然而,直拍横打与正手的威力是有差距的,在力量、速度、旋转上都有所不同,因此要合理使用直拍横打.在比赛中若出现能利用正手的机会,应尽量使用正手进行进攻,毕竟正手比直拍横打威力要大. 通过增加直拍横打的摆动距离来提高摆速,增强直拍横打的进攻能力,也能起到很好的进攻效果.所谓增加“摆距”,就是加大大臂与上体的夹角,使腕关节尽量内收,利用上臂的有力回收与前臂的杠杆作用产生加速来提高力量和速度,达到提高进攻能力的作用. 另外,直拍横打技术与腿部力量的快速移动应相辅相成.步法的准确移动是保证良好直拍横打技术的关键.因此,步法的训练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要认真对待,做好与之相结合的系统训练. 总之,要提高直板选手在比赛中的进攻能力,就要尽早抓好“直拍横打”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辑 刘国忠,于 海) 第11卷第2期2009年6月 辽宁师专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T eachers College V ol 111N o 12Jun 12009

羽毛球技术--网前发小球技术要点

羽毛球技术--网前发小球技术要点 在羽毛球这项运动中,发球受到规则的限定,只能从下向上击球,而且击球点不能高于发球人的腰部,击球时拍框不得高于手腕。所以发球方总是被动的,不具攻击性。但是,无论是单打还是双打,相信每位球员都想练好发球和真正的掌握 各项发球技术。 首先,根据发球的方式,可分为发正手球和发反手球。再者,根据羽毛球的飞行轨迹、曲线和落点,又可分为发网前小球、发平快球和发高远球。在现代的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发网前小球越来越多,不但在双打,而且在世界级的单打比赛中,发网前小球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球发得好,就避免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就能为进攻和得分创造条件。 对发好网前小球,每位球手都有自己的经验。 顾名思义,发网前小球就是发球球员站在靠近己方的发球线,将羽毛球发到接球方的发球线之上(压线)或之后几厘米的不同位置。分析网前小球的运动轨迹,如果能控制到球的飞行曲线是以球网顶部3 厘米处为最高点(既几乎贴网而过),球越过网之后就下坠,利用惯性继续飞行到接球方的前发球线,并且落点在近角区或网前的远角区,这样的发球就最完美。大家都有体会,一般接发球的球员对网前小球多数采用上网扑杀这一招。如果能发出高质量的小球,多半可以迫使对方扑杀击球下网,或只能从下朝上扑球。这样一来,站在前场的发球者可以有机会封杀,而己方的后场球员更有机会直接进攻,以

取得场上对打的主动权。 如何发好网前小球呢?关键在控制好球的飞行曲线和掌握好击球的力度---即球的飞行球速,还要发球时注意力集中和手放松,并正确判断接球方的意图。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再加上反复练习,以至熟能生巧,就能发出高质量的网前小球。 1. 在规则的允许范围内,击球点尽可能高一些;所以左手向前伸直,将球提到在规则允许的高度; 2. 站位在内角处,使球过网飞行的距离越短越好; 3. 采用反手发小球的稳定性较高,而且球的飞行距离短;所以,对于右手握拍者,要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侧身和身体前倾; 4. 以反手握拍法,手心要空。只要食指和大拇指钳住球拍即可,其余三指放松; 5. 球拍放到身体前方,球拍与地面成大约60 度夹角,而与球网成大约45 度夹角;并将球拍的斜面放在左手所持羽毛球的球托下方的3 至5 厘米处。 6. 两眼注视对方的站位和举动,以决定自己发球的落点和力度; 7. 当持球左手将球放松后,只用右手的手指和手腕发力挥动球拍划弧线去切击球托(即削球方式)。小手臂和肘关节不动。这样击出的球是旋转的,稳定性强,精确度好;(提示:手指发力的方式,以中指、无名指和小手指向手心回拉拍柄,而大拇指和食推送拍柄,球拍划弧(运动)小于60 度,即不需大动作的引拍)。 8. 球离开球拍后,马上下蹲身体,将球拍举过自己的头顶,准

直拍横打怎么练习

直拍横打怎么练习? 训练的步骤建议以右脚在前的站位为前提:第一步先从平挡开始练起,注意肘部适当架出的位置,熟练后是减力挡,然后是加力挡,在加、减力挡练习中注意熟悉以肘为支点的小臂前迎及后移的发力和减力的感觉和体会。这第一步是基础,一定要巩固熟练,否则后面练习的技术不会扎实。其中还要注意“收腹含胸、双膝稍屈”的重心体验,不可或缺。 第二步是在挡球基础上的拨上旋来球,主要体会在上升后期至高点期的小臂发力、腰髋为支撑的感觉。 第三步是第二步基础上的快带,主要体会在上升初期至上升中期时借力与自发力结合,其中的自发力是以转体带手臂为主,手腕顺势向前为辅,注意:初期手腕要固定、后期再加手腕的外展,但不要有内收。 第四步要在前三步熟练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是横打技术的中心技术——台内拧,先熟悉上右脚的同时右肩迎向来球的过程,同时架肘屈腕引拍,先从不转来球的高点期开始体验手腕匀速外展过程的迎球,同时横向摩擦吃住球,再带小臂外旋爆发(并以肘为支

点)发力的“甩球”感觉,注意:手腕迎球,触球的“点”是球的后中部,随着手腕外展会从球的稍偏左向右前上摩擦,这个过程就是手展的内屈转外展使拍面从球的后中部绕左侧向右前上的过程。摩擦感觉找到了,球也基本上都能甩到对方反手位并带明显左侧旋了,再开始“拧”下旋来球。练习“拧”的过程中除注意“肘部的下压”外,一定要注意还原,“拧”球发力球离板后要立即还原到预备站位时的右脚稍后的状态,这一定要养成习惯!如对方回球仍向反手位时,可以或侧身用正手,也可以继续上右脚重复横打的过程。 拧球技术的关键点是手指的控拍能力,手指先于手臂发力,这个关键点不突出,横打的质量就无从谈起。训练方法:架肘后,用左手握住小臂(靠近手腕的位置为好)使手臂不能发力,并且只能用手指带手腕屈腕引拍;来球时,用右肩带手前迎、在身体前倾的基础上使击球点在胸前略偏左,左手固定小臂、用手指带手腕发力拧球。

乒乓球直拍技术口诀

乒乓球直拍技术口诀 更多相关文章阅读 导语:直拍,油田一中解释是说关于兵乓球打法名称,是指兵乓球打法的一种“直拍”握拍方式。乒乓球直拍技术口诀以及相关的技巧要领,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子做。欢迎大家前来借鉴!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准备姿势:立足肩宽微提踵,屈膝弯腰莫挺胸,拍置腹前眼注视,准备移动体放松。 发球:伸掌抛球向上空,球落击法有多种,上下侧旋擦球面,长短轻急力不同。 接发球:准备姿势接发球,来球旋转反向送,上旋推挡下旋搓,长抽短吊争抢攻。 正手攻球:切忌抬肘握拍松,前臂向前向上动,左脚稍前体右转,倾拍一般击球中。 反手攻球:前臂搁腹臂贴胸,肘为轴心臂腕动,左脚移后腰左转,倾拍斜击球上中。 推挡球:推挡多用反手方,动作犹似反手攻,前臂发力向前下,倾拍推挡球上中。 搓球:拍先稍仰后平送,向前摩擦球下中,手腕配合小臂动,球转不转靠腕动。 削球:判断来球先移动,屈腿转体引拍送,先仰后平擦球底,向前下作弧形动。

弧圈球:挥拍力向前上冲,薄擦球面位上中,越薄越转成弧圈,擦面要宽力加重。 回击弧圈:倾拍盖住球上中,及时调拍心放松,削击移拍上而下,短促截球位偏中。 放高球:离台抖切球下中,高抛物线前上送,远吊对方左右角,越高远转越成功。 杀高球:球弹高起莫着急,移位待落额上空,手臂环转向前压,亦可斜砍球侧中。 滑板球:拍向右前似击球,手腕突转向左送,斜擦球左侧力抽,声东击西奏奇功。 短球:对方离台宜短吊,貌似长拍宜轻送,拍平减力轻递球,竖板轻挡亦可用。 步法:练球切忌丢步法,击球应先步移动,先动后打是关键,步法混乱手法空。 结论:口诀不能罗万象,仅把要点来提供,速度旋转多变化,有赖触类能旁通。 一、打好乒乓球的技巧要领 1、用重心控制球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3、“照着来球收小臂” 4、发挥横板反手的特长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

打乒乓球横拍与直拍有什么区别

打乒乓球横拍与直拍有什么区别? 我是新手初次接触乒乓球,班上大部分人都喜欢打直拍,我更偏爱于横拍,他们说直拍灵活,更容易上手,那横拍呢,请大家交流下自己的意见 直拍、横板和直拍横打的对比分析 一、直拍的优点 控制:直拍的握拍方式与我们日常抓笔、筷子等方式很相似,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拿东西的,所以直拍使用起来觉得很自然,其发力、控制都随心所欲,在台内的球方面可以摆短、搓长、角度、落点控制得很细腻精确。使用直拍很多时候是靠前臂和手腕甚至手指发力,特别在手腕和手指有轻微的变动就可使球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可在板接确球的瞬间可以突然变化,这样就可使对方出乎意料不易进攻甚至反控制也变得别扭,从而为自己抢攻制造机会。 进攻:直拍的发力很明显地体现在腰和臂上,可以靠一两个关节甚至单关节收缩就可以有效发力进攻,因此发力所需的时间比横板更短,在球出现机会一刹那马上调整身体或者通过个别关节发力,特别是在身体附近的球直拍快速准确的进攻具有很大的杀伤力,表现在侧身抢攻、台内挑打、对弧圈球的快带等。 防守:同样因为直拍的灵便性,对方进攻来的球在球刚弹起就把球截过去,并且在这种拦截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做地加力、

减力、侧搓、拱等很多横板不易做到的动作。 二、横板的优点 控制:横板是整只手握住拍,稳定有力,伸展自然,在台内球的控制方面没有直拍那样变化多样、突然隐秘性,但它正反两个面相当平稳,对球产生摩擦是很自然有效的,因此使用横板对球制造旋转比直拍做得更好。 进攻:横板的进攻面积大,条件足够的情况打出的力量很大,并且具有两面进攻性,特别是对出台球时,它的两面进攻让直拍被动。横板要求是身体整体合理发力,这样做是有很好的稳定性,很少出现象直拍寻样因其中某个关节疲劳而导致动作变形。 防守:横板的进攻面积大防守同样大,并且因其很好地对球摩擦,所以在台内球时加转搓球,弧圈连续对拉是横板特优势。削球也是横板的特长。 三、直拍的缺点 直拍因为只靠单面进攻,所以对方大角度调动左右两边 时就会造成很大的体力消耗,体力消耗得利害动作就易变形。直拍要想做到大面积进攻对步法的要求很高,如果对方控球在反手那就只有侧身,一侧身正手就是很大的漏洞,如果侧身进攻被对方防过正手那必须快速跑过正手再进攻,这样几个来回对体力的消耗可是可相而知。再者,如果对方横板先上手攻直拍反手,因为对方的连续进攻让直拍来不及侧身反

乒乓球常见的11项新技术要领拧

乒乓球常见的11项新技术要领 拧:正手拧右侧旋技术。通常为直拍采用。介于搓和挑之间。 动作技术:球拍适当躺平,保持竖直状,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中部摩擦,手腕先旋内,再旋外,整个运动轨迹,近似于左方的半圆弧。球落台后,会向右拐弯。使对方(右手)来不及侧身。 动作要领:横拍直拍均用反手;先将拍头插入台内,拍头尽可能向下并增大与球的距离,在高点期用手腕的爆发力尽力摩擦球的中部,根据旋转调节拍形。仅适用短球。威胁性极大。请注意协调性和突然性。最关键的有四点:一是充分向内扣腕作好预备,仓促迎前开拧命中率会低很多;二是用球拍的拍头部位击球,这样才能产生更高的线速度;三是握拍要松,要有“吊拍”的味道,这样才能更好地展腕发力;四是要大胆发力,不要怕拧飞,发力越大越好。第四点要做到不容易,主要是球感要求极高 适用球:台内球都可以拧,台内的不转和下旋最好拧(因为球速很慢有利于你准备)。 练习方法: 一、练习时首要的考虑要点不是如何让球上台,而是如何充分发力,关于这第二点,是缘自实战应用中的经验教训,强烈建议大家在练习时宁可拧飞出界也不要轻轻地拧!二、一开始练习的时候,就要练两条线、三个落点,线路有变化实战中才有用,两条线指直线斜线就不多说了,三个落点是我的总结和经验:直线的落点在端线处威胁最大,斜线的落点一个在端线处,这一个落点是最利于发力的,容易出猛球,另一个落点在近网处,这一处落点是最刁的,非常近网的发球适合拧到这里; 劈:接短球时,发力搓对方底线长球。具有击球点高、力量大、球运行速度快的特点,常给对方非常顶的感觉,使其难以拉开手发力进攻。手上的动作是:在来球的高点期,接触球的中部,向中下部摩擦。在摩擦中最好给球适当的撞击力,以使球产生足够的手动速度。在击球过程中,版面稍竖起。以前臂为主,直接向前下方发力。体会手握菜刀导向左右两侧砍东西时的用力感觉。 切:横板反手侧旋挡球。常用于对付弧圈球,近似于直板的反手推挤,属于辅助性的防守技术。具有较强的节奏变化和旋球变化的特点。可为防攻转换创造条件。 动作方法是:身体尽量离球台近一些,手臂靠近身体,这样手上的感觉比较容易控制。板球保持半侧面竖直,在来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的左侧后中上部(以右手为例),向左侧前下部摩擦,手臂运动轨迹近似于向下侧斜的左侧半弧型,击出去的球带有左侧下旋。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此项技术在击球时,作用力不通过球心,球向前的运动轨迹较慢,一旦对手适应这种节奏变化,就会有足够的时间腾出手来,给予进攻性很强的还击,造成自己的被动。所以在比赛中,这项技术不宜作为主要的进攻手段用得过于频繁,从而造成比赛战机的贻误。独家使用者孔令辉。 挑:一种进攻台内短球的方法。按种类划分,属攻球技术。具有动作小,出手突然,主动意识强的特点。动作要领是: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中后侧部,向前上或前上侧方(根据挑球的线路而定)发力。击球时,以前臂发力为主,上臂适当靠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这可增加手对球感觉的准确性.手腕的放松尤为重要。在练习时,要处理好摩擦和击打的关系。初学时,为了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可适当多一点摩擦,待水平有一

羽毛球击球手法练习要领总结

羽毛球击球手法练习要领总结 羽毛球是入门很容易的一种球类。根据动因体育的多年羽毛生球涯知,即使一个小孩也能很容易的入门羽毛球。虽说羽毛球的入门是容易的,但是羽毛球的进阶却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注意的细小细节很多,一不小心就会忽略,对细节忽略往往会造成赛场上打球的失利。以下是动因体育提供的总结的很好的八项要求。掌握了对羽毛球的生涯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活握死抠 非击球状态下,球拍不能握死,拍柄要能灵活转动以便不同的击球动作;击球状态下,手指抠紧球拍,尤其是食指和拇指,保证击球动作干脆、线路明确。 2、长挥短抖 击球时,尤其是长球和杀球时,肩膀和胳膊要完全放开,击球有力量保证并且大动作可以迷惑对方;在最后击球的瞬间,线路的变化以及落点控制全靠手腕的抖动。 3、高压低抬 打后场球手腕要有前压的感觉,不然球速慢落点近容易受攻击;防守时手臂上抬要充分速度要快,避免被动挨打。高压低抬是动因体育羽毛球生涯中见到过的很容易被忽略的动作要领之一。 4、远打近搓

后场球要先跑到位,胳膊带动手腕,幅度大用力猛;前场球小球,小臂伸出稳固,手腕和手指转动,幅度小用力巧。 5、对拐平举 中前场放斜线短球,手腕要反拐上挑的动作;中前场平抽快球,球拍不放下,用小臂发力手腕紧绷。 6、正侧反背 打正手球身体向后侧方转动,作为弥补,手腕控制拍面也要有相应角度的内侧转动;打反手球,身体完全展开背对敌手,手臂挥动距离长,手腕发力要及时到点。 7、强追缓挡 在进攻有利时,要不断加快进攻节奏,手臂手腕动作连贯而急促;在对方连续进攻时,主动通过轻挡放小改变对方连续进攻的节奏,手臂手腕发力舒缓。 8、柔舞脆击 羽毛球的所有动作都应该是很协调连惯的,甚至是轻柔的;但击球瞬间必须是干脆利落的,从腰部到手腕,击球发力应该有一个猛烈的停顿,接着又是协调连贯的身体动作。以上动因体育提供的八条要领几乎都是很细节很容易被忽略的。而高手过招成败往往都在于对细节的把控。掌握好自己的细节不被对手攻击,找到对手细节处的失误进行攻击。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说的细节的重要性。

直板横打“发力”的秘密

直板横打“发力”的秘密——发力方向 前臂的发力方向:右手握拳,拳眼(食指与拇指圈曲的部位)向上,置与身前;向右前上方挥动前臂,拳背(手背)击出,似用拳背在击打右前上方的某个物体;这就是在横打中,前臂应有的发力方向和发力感觉。 手腕的发力方向:向手心方向曲腕,使手背与前臂有三十度左右的夹角;再向手背方向展腕,至拇指与前臂在一条线上即可(再展即为翘腕,不可取)。 横打中,手腕基本上是手心——手背方向的曲展动作,没有拇指——小指方向的动作各位观众!注意了~~~~~下面我将抛出一个大砖头,请看: 直板横打练习的第一步,不是去练借力的平挡球,而应是去体会发力的摩擦球! 这主要是针对我们这些习惯了推挡的球友们来说的,至于没练过推挡直接学横打的朋友,我不敢保证这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首先我承认,板面与地面“接近”平行,确实是极端了。这只是准备姿势的握拍感觉,而不是击球动作。但这个“极端”的握拍感觉,对于练过推挡再来练横打的球友是很必要的,对尽快形成正确的横打发力感觉,非常有好处。 推挡球的前臂发力,和横打的前臂发力,根本不是一回事。会推挡的球友,初次横打,手臂向右前上方挥动,会感觉一点力量都用不上;极易形成把球板立起,用推挡的板型和感觉把球推打出去的错误动作。 为培养正确的发力感觉,少走弯路,我的练习方法是:先练习发力摩擦,把球带起,使前臂手腕适应新的击球方式,随着击球感觉的增强,拍面由“与地面接近平行”慢慢变为前倾,在摩擦的基础上寻找击打的感觉。这样练出来的动作,发力顺畅,感觉稳定。 另外,由于横打的拍面是自然前倾的,我认为,最适合横打的发力方式是摩擦,而不是击打。 什么叫威胁球? 1、对方拍子没有撞到球。(发球直接得分) 2、对方拍子撞到球,但是球没有上台。(发球直接得分) 3、对方拍子撞到球,球上台,但回球高度等于网高甚至更高。(发球创造得分机会)

教你如何练习乒乓球直板反面台内侧拉下旋方法

教你如何练习乒乓球直板反面台内侧拉下旋方法 打乒乓球,都希望能够学会到更好的技术,南以展现自己的水平。但要练习好技术,我们就必须要懂得如此学习。现教你如何练习乒乓球直板反面台内侧拉下旋技术方法,让你的乒乓球技术有更好的提高。 方法/步骤 关于拉下旋的含义。很多朋友对此的理解是:拉出的球是下旋,应该是:“把对方回的台内的下旋球拉起来”。旋转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三种:上/下旋、左/右旋(侧旋)、顺/逆旋。上/下旋大家都很清楚了,而左/右旋和顺/逆旋大家不一定仔细区分过。这样对于你要掌握时,会有更好的帮助。 现在,以一个发球为例来说一下:以球台的台面和中线为参考对象,假设发球的第一跳(在自己的台面上)和第二跳都在中线上。如果球的旋转轴是垂直于台面的,就是左/右旋;如果球的旋转轴是“躺”在台面上,而且与中线平行的,就是顺/逆旋;如果球的旋转轴是“躺”在台面上,而且与中线垂直的,就是上/下旋。 当然,纯粹一种旋转的球几乎是没有的,特别是纯粹顺/逆旋,根本就不可能过网。绝大多数的球都是上述三种旋转中至少2种的组合。明白了各种旋转的含义,我们就应该知道:用现在这种侧拉的动作,拉出的旋转主要是左/右旋和顺/逆旋的组合旋转,这种组合旋转本身并不能抵消下旋,因此同时还需加入一定的上旋成分来抵消下旋。而顺/逆旋的球落台时会产生横向的摩擦力,使球向侧方向跳起,于是产生了侧拐的效果。2 适用范围经过试打后,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难掌握的动作,应该比正常的直板反面拉容易。当然,我是先掌握了直板反面拉再练侧拉的,可能有一定基础了,所以觉得容易。 首先,要对来球的性质做出判断: 1)是出台长球的,尽量不要使用侧拉。并不是拉不出来,而是侧拉的力量、速度、都不算强,关键在于其出奇制胜。而用于长球则丧失了这种突

对于直拍生胶打法的一些体会

我对直拍生胶打法的经验与体会 当今的乒坛,是清一色反胶弧圈的时代。从头到尾,都是两个人不知疲倦地用弧圈对拉、对冲。乒乓球变得更像是种体力活,而不再是一种轻灵、优雅的运动。功利主义、成名须趁早、主流技术……在这些思想的统治下,我们再也无法在赛场上看到正胶的精神抖擞,长胶的永不言败,生胶的守中反攻,而要忍受冗长、乏味、千篇一律、规整强悍的反胶对拉。连专业人士也承认:“从专业的角度看,直板正胶/生胶打法已经落后,需要创新,但是对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说,直板正胶/生胶打法依然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前些日子,在几家乒乓网站站上看了一些有关生胶打法的贴文,知道一些乒乓球爱好者很想看到有关生胶打法的技术文章,由于这些年有关生胶打法的文章非常少,因此来凑个热闹,谈谈自己对生胶打法的一些见解,与大家交流交流,希望对已有一定基础或正在学习生胶打法的爱好者有所帮助。 我是一个纯业余的乒乓爱好者,曾经打过正胶、反胶,最后改打生胶,直拍生胶打法的时间已十六年有余。底版采用蝴蝶王,目前使用563生胶套胶。球拍反面贴反胶,采用2. 1mm上海红双喜“海运”海绵,硬度41,胶皮采用贴帕里奥普通反胶。采用最老式的左推右攻打法,进攻时拉打结合,反手结合采用横打技术及生胶弹打技术,发球时采用倒板发球。下面,我将谈谈直拍生胶打法的体会。 一.关于武器问题 由于生胶打法具有速度快,摩擦力弱,控球能力较差,不容易制造弧线的特点,所以对球拍的要求特别苛刻。总体来说,要求拍子较吃球,挡弧圈时吃得住球,攻球时又要有一定力量和速度,对于一般的下旋球可以调整拍形角度进行攻球,或靠摩擦提拉过去。具体地说,海绵要选用硬度小(38度左右)弹性好,厚度在1.6~1. 8mm的海棉,最好选用日本进口产品。胶皮方面,我未曾使用过进口产品(只是试打过),国产产品中我认为天津563型号套胶不错,实际上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使用大维388C-1胶皮。大维胶皮的特点是摩擦能力相对较好,因此控球能力较强,而天津563套胶较全面,也较怪、挡球较下沉。大维388C-1推挡时球性也下沉,与563效果差不多,但球性不如563怪。底版建议采用速度较快、攻击力强,且有一定手的底版感,蝴蝶王、大力神和斯蒂卡红黑碳王7.6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反面海绵厚度采用2, 1mm,硬度适中,配置时一般在应以配合正面弹性适手为度。反胶胶皮不必太讲究,一般只要其粘度适合为主,便于横拉时上手即可。 二.关于技战术问题 要充分利用生胶的特点:搓球不转或反转、推挡下沉,攻球弧线直,回球速度快的特点,采用以下技战术: 1.站位:站位一定要在近台,不要退台。接发球时可以站的稍后一点,主要是为了当对方发反手长球时可以用横拉予以回击;在对方发球后就应回到近台。 2.战术:尽量采用推挡攻,左推右攻拉打结合。因为生胶推挡过去的球是下旋球,速度

横板反手弧圈球技术和直板横打技术差异性研究

横板反手弧圈球技术和直板横打技术差异性研究 乒乓球中的弧圈球技术是一种很激烈的上旋球技术,它是攻击能力很强的,而且它的稳定性还很高。对乒乓球中的横挥板反面手与直挥板横着打的两种弧圈球技术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在研究两种技术特点的不同之处,两种很强的技术弧圈球提供精彩一局,同时也能为运动员的技术提高和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和平时训练提供有效而合理的依据。 标签:直板横打球;弧圈球;乒乓球;横板反面手; 1.研究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翻阅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查看,进而了解了直挥板反面手弧圈球技术与直挥板横面打的动作技术。 1.2.2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完成横挥板反面手的弧圈球技术与直挥板横面打的动作技术进行全面性的比对与解析,从中找到它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特点,进行分析两种战术技术运用的变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完整运动总线路的对比和解析 我们通过一些数据分析能看出,在这两种弧圈球击打球全部过程的动作的完整顺序,从用手臂引起球拍的全部顺序到球拍击到球到还原的整个过程球拍打头的运动轨迹是有很清晰的不同性质的。在这两种击打乒乓球然后进攻的动作是在进攻击球中跟着球拍挥动过程的运动位置移动较短,挥起球拍的全部过程所运用的路程是最大最远的。然而在一个完整的击打乒乓球球动作技术的整个程序里,在整个阶段中横面打直挥板弧圈球的动作所运用的时间是比较大的,运动的总路线也是比较远的。 2.2完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的全部过程中主要的关节点运用速度的对比 我们通过进行实验来解析,运动员在做完两种击打球的动作时完成全部顺序时,除了运动员的左部腕关节的部位、和运动员的右侧髋关节的部位与运动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