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

合集下载

穴位按摩治疗手法

穴位按摩治疗手法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等。

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主治:⼩便⾚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图解:五、⽳位:⼼经(⼼⽕)位置:中指掌⾯。

操作:①补⼼经:在⼩⼉中指⾯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热神昏,烦躁,夜啼,⼝⾆⽣疮,⼩便短⾚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的,⼤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没做的好。

只是上⾯说的是患⼉,应该对应⼤⼈的也可以的,中医⽳位是⼀样的。

健⾝是全民的,⽆论是以什么⽅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下试试了! 常见病⽳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常有效,合⾕⽳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痛、⾼⾎压、⾯疱也很有效。

“合⾕”是将拇指和⾷指张成45度⾓时,位于⾻头延长⾓。

2.治疗便秘的⽳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肌⾁,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肠,使⼤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指压时先深吸⼀⼝⽓,⼀⾯强压⼀⾯吐⽓,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代劳时,采⽤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配。

所以,称为“阴⾕”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左右上⽅的⽳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处的⽳位,对治疗多汗症⾮常有效。

阴⾕能够缓和冲击⾁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位,肾俞⽳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道。

4.治疗低⾎压的⽳位与指压法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的指压叫“百会”的⽳位。

“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将两⼿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强⼒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慵懒、⼿脚冰泠、⽬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位是在脚踝的正后⾯。

⽤⼤拇指及⾷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同样的要领强⼒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颈椎病常用按摩治疗手法

颈椎病常用按摩治疗手法

颈椎病常⽤按摩治疗⼿法 颈椎病是现代都市⼈很常见的疾病之⼀,经常做⾃我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疼痛等问题,那么颈椎病按摩治疗⼿法有哪些呢?跟着店铺⼀起来看看吧。

颈椎病常⽤按摩治疗⼿法 1、⽤中指或⾷指按于头顶最⾼处正中的百会⽳,⽤⼒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

2、双⼿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太阳⽳处,其余四指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同时⽤⼒做对按揉动20-30次。

3、⽤两⼿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颈后两侧凹陷处),其余⼿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

4、将左(右)⼿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向下拿捏⾄⼤椎⽳20-30次。

5、以左(右)⼿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在⼤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处),然后由轻到重按压10-20次,两侧交替进⾏。

6、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得以放松。

再⽤法于颈肩部,以斜⽅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扶头顶,⼀⼿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

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

最后医者⼀⼿托住健侧下颌,⼀⼿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7、坐位,医者⽴于患者后⽅,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步缓解痉挛的肌⾁,能经通络⽽⾏⽓⾎,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逐渐趋于柔软。

8、坐位,医者⽴于患者侧⽅,⼀⼿虎⼝托住患者枕部,⼀⼿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

9、坐位,医者⼀⼿扶住头顶,⼀⼿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

⽇常预防颈椎病秘诀 1、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2、抬起头并向四周各⽅向适当地轻轻活动颈部,不要⽼是让颈椎处于弯曲状态。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手法治疗技术总结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手法治疗技术总结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手法治疗技术总结康复治疗师在临床工作中,手法治疗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手法治疗技术是指康复治疗师通过手法操作,对病员的身体部位进行调整、放松和治疗,以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促进康复的目的。

本文将总结康复治疗师在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手法治疗技术,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手法治疗技术分类1.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身体局部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2. 关节松动术:通过手法操作,对关节进行松动和活动,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关节功能。

3. 牵引疗法:通过牵引装置,对病员的身体部位进行拉伸,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4. 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手法,刺激身体局部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5. 针灸疗法:通过针灸手法,刺激身体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6. 物理因子治疗:通过物理因子(如电、磁、光、热等)进行治疗,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二、手法治疗技术应用1. 推拿疗法:适用于肌肉紧张、疼痛、关节僵硬等病状。

通过推拿手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2. 关节松动术:适用于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受限等病状。

通过关节松动术,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关节功能。

3. 牵引疗法:适用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病状。

通过牵引疗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4. 按摩疗法:适用于肌肉紧张、疼痛、关节僵硬等病状。

通过按摩手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5. 针灸疗法: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神经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通过针灸疗法,可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6. 物理因子治疗: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神经性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

通过物理因子治疗,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三、手法治疗技术注意事项1. 手法治疗技术应根据病员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不能盲目使用。

2. 手法治疗技术应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操作。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手法是医者用手施行各种术式,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

手法在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的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四大治疗方法之一。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归纳为正骨八法,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证、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手法运用原则施行手法治疗以前,必须经过详细的检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病情,以明确诊断,特别是对骨折、脱位病人,医者应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伤患局部的立体形象,确切了解骨端在肢体内的方位,也就是“知其体相,识其部位”。

从而达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的效果。

概括来说,运用骨伤手法应早、稳、准、巧。

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少,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要注意体位道当。

准:对局部解剖、伤病的性质、移位方向要确切掌握,操作动作要准确,用力大小要适中,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巧:施行手法时动作要轻巧,以省力有效为度,做到“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亦拢”。

切忌鲁莽粗暴,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运用骨伤科手法治疗,有时可由医者一人完成,有的则需要两人或更多的人共同完成。

因此,施法前参加人员应经过共同讨论,统一认识,拟定出一致方案以便在进行手法时共同遵守,动作协调;如途中要改变整复方案,应及时说明,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地达到手法预期的效果。

二、手法的作用(一)整复移位手法可使移位的组织回复到正常的位置,如骨折、脱位、肌腱滑脱的整复。

(二)消肿止痛损伤后脉络破裂,积蓄成瘀,或积于筋肉之间,或蓄于关节骨缝之中,肌肉筋脉为肿为痛,施行手法可行气活血,消除瘀滞,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三)舒筋活络筋骨肌肉损伤和病变,可导致局部气血凝滞,产生筋膜粘连硬结,关节活动受限。

运用恰当的手法,可以消散瘀结,剥离粘连,舒筋活络,使关节功能得到恢复。

康复理论知识:康复理论——手法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

康复理论知识:康复理论——手法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

康复理论知识:康复理论——手法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慢性疾病和残疾的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康复治疗作为一种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最大自主能力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在康复治疗中,手法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手法治疗的概念手法治疗是指通过医师的手艺,通过手部的操作,借助手指、手掌、手腕、手臂等肢体部位施加力量、压力、牵引、关节松解等技术手段,以实现康复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手法治疗可用于改善疼痛、肿胀、肌肉紧张、关节运动受限、神经功能障碍等方面的治疗。

二、手法治疗的作用1.改善血液循环手法治疗可以通过施加力量、按摩肌肉、牵引关节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改善当地的营养状况,加速康复过程。

2.缓解疼痛手法治疗可以通过放松肌肉、舒缓痉挛,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还能刺激神经末梢,使患者产生镇痛效果,减轻身体疼痛。

3.改善关节度手法治疗还可以通过施加力量、牵引、松解关节、塑形等手段,使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得到扩展和改善,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减少肌肉的不适应度。

4.改善神经肌肉功能手法治疗还可以通过牵引、刺激神经末梢等手段,刺激神经系统,加强神经肌肉连接,促进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

三、手法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手法治疗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形:1.脊柱及周围关节的疾病手法治疗可用于脊椎疾病、颈椎病、脊柱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通过牵引、松解等手段,可以增加脊柱关节的活动范围,缓解患者的疼痛。

2.神经功能障碍手法治疗可用于中风、脑外伤、神经病等疾病的治疗。

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加强神经肌肉连接,促进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

3.肌肉韧带损伤手法治疗可用于运动损伤、疼痛等症状的治疗。

通过按摩、舒缓痉挛、放松肌肉等手段,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4.残疾康复手法治疗还可以用于残疾康复,比如脑力损伤、截肢等病症的康复。

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原理是什么621000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和经验。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生理功能的平衡紧密相关,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系统和调整气血运行,可以促进病痛的缓解和康复。

首先,中医手法治疗注重通过按摩、推拿、拔罐、刮痧等手法的应用,刺激人体经络系统,调整气血的运行。

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通道,也是气血运行的路径。

通过刺激经络,可以调整气血的流通,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病痛区域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供氧情况,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除此之外,中医还认为,情志活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精神紧张、情绪不畅、思虑过度等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疼痛症状。

通过手法治疗可以舒缓紧张情绪,促进身心放松,改善内脏功能,进而减轻疼痛。

与西医系统化不同的是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例如,对于颈肩腰腿痛,中医手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改善血液循环,也可以通过调整全身的经络系统来平衡气血,甚至可以采取更加综合的治疗方法,如针灸配合推拿等。

一、颈肩腰腿痛的病因颈肩腰腿痛是很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导致。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1.姿势不良姿势不良是导致颈肩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我们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时,会给颈肩腰腿部位的肌肉、骨骼和关节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导致疼痛和不适感。

长时间低头或者头部过度仰起,如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产生的习惯性姿势,会导致颈椎受到压力和扭曲,引起颈部疼痛、僵硬和头晕等症状。

常见的办公室工作姿势,例如长时间靠在电脑前,手臂悬空或扶在办公桌上,都会造成肩部的不适。

这种不良姿势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受损,引起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建议保持良好的姿势,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可以适时休息和活动。

1.肌肉紧张当我们长时间处于紧张或焦虑状态时,颈部和肩部的肌肉会紧绷不放松,导致颈肩痛的发生。

六十种病症都有对应的按摩治疗手法

六十种病症都有对应的按摩治疗手法

六十种病症都有对应的按摩治疗手法
1、头冷痛,天热也得戴帽子,患者头部特别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

病因为虚症,炙百会穴上星穴。

2、头冷痛,前额痛,受寒时疼痛加重,头部畏风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唿吸不利,可分辩气味,天热时症状消失,病因为气虚血瘀,炙百会穴,上星穴,拨揉风府风池穴。

3、头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休息不到位,点揉后溪穴3分钟,后溪为督脉之会穴,上通头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4、偏头痛,为少阳胆经循环不良,取小腿外侧,阳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拨法,(泻法)
5、酒后头痛,点搡率谷穴,卢息穴,百会穴,拨揉后头斜方肌起止点心,浅拿肩井穴。

6、视物不清,好象被云雾庶住,病因为肝虚引起的症状,点揉太冲穴300次。

7、声音嘶哑,病因为感冒咳嗽起因咽痛,捉拿法,强刺激大椎穴,定喘穴,天突穴用捏揉法。

手三里用擦法。

8、落枕,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风府穴强刺激。

9、背痛,直取大椎穴旁开5分处,后溪穴,外关穴强刺激。

病因为寒凝后背。

1 / 7。

骨科手法整复

骨科手法整复

桡骨头半脱位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颈部的环
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
桡侧 副韧 带
桡骨环 状韧带
鹰嘴 桡骨环 状韧带
冠突 尺骨
桡骨 粗隆
尺骨 冠突
桡骨环状韧带
诊断
外伤史:幼儿上肢牵拉史 症状:肘部疼痛,不能上举上肢 体征:肘关节呈半屈曲、前臂呈旋前位、不敢
后旋 肘关节外侧压痛、肘关节无肿胀、无畸形 X 线片也正常

•)背侧缘(反Barton骨折

)• 粉碎型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骨折骨块折受块腕受骨腕骨 碰击碰向击背向侧掌移侧移 位位
桡骨远端骨折
特殊体征
“餐叉样” 畸形
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 远端 侧方 移位
“枪上刺刀样”畸形








桡骨远端骨折
屈曲型(Smith骨折)
牙齿侧方,随即抽出手指,以免被无意咬 伤。 2、如果由于局部肌肉痉挛,复位数次不能 成功,可局部用2%利多卡因2~3ml封闭,或 按摩局部后,再行复位。
口内复位法
脱位机制和分类
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 前脱位又分为
喙突下脱位 (多见)
盂下脱位 锁骨下脱位
诊断
有外伤病史 临床表现
患处疼痛、肿胀 方肩畸形 肩胛盂处有空虚感 Dugas征阳性
4、端提捺正
下颌关节脱位,两手四指上提下颌关节。
5.足蹬膝顶法
顾名思义,用足蹬,用膝顶,力量 较大,主要用于肩、膝或肘等大关节脱 位的整复。
5.足蹬膝顶法
5.足蹬膝顶法
膝顶法:也是一人操作,以肘关节脱位为例,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是通过治疗者的徒手力量或借助某些简单的器械作用于患者身体局部,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包括中医手法和西医手法。

中医手法又称为按摩或推拿。

西医手法分为按摩(massage)、关节松动(joint mobilization)和推拿(manipulation),其中按摩只要治疗皮肤、肌肉等软组织损伤,类似于中医手法中的按、摩、捏法,推拿是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实施快速的手法,类似于中医手法中用于关节脱位或小关节紊乱的复位手法。

本节主要介绍中医手法操作和西医手法中的关节松动技术》。

一、按摩
【适应证】
1.骨科软组织损伤、四肢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截肢、断肢在植术后、颈肩腰腿痛、
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等。

2.外科烧伤后瘢痕、手术后粘连、肢体循环障碍、急性乳腺炎(脓肿未形成前)、血
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3.神经科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外伤性截瘫、周围神经损伤、脊髓炎、多发性神
经根炎等。

4.内科高血压病、肠胃功能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5.儿科脑瘫、消化不良、婴儿腹泻、小儿麻痹症、新生儿肌性斜颈等。

【禁忌证】
1.按摩局部的皮肤、软组织或关节有感染、开放性伤口、烧伤、神经卡压,深静脉血
栓或栓塞,骨折。

2.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严重感染、恶性疾患、血液病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
者。

3.妇女怀孕及月经期,其腹部、腰骶部不宜实施按摩。

【仪器设备】
1.手法按摩不需要设备。

2.器械按摩
(1)电动式机械:如果颤按摩器、按摩椅、滚动式按摩床。

(2)气压式机械:如体外反搏器、压力回流仪。

(3)水流冲击式机械:如漩涡浴槽或漩涡浴池。

(4)手动式机械:如震颤及叩击按摩器。

【操作程序】
本节介绍的按摩疗法是指中医的手法按摩。

常用手法的种类及操作程序如下。

1.推揉类
(1)推法:用拇指或手掌在一个穴位、一个部位或沿着1调经络施压病向前推动的手法,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指推法:一般用拇指指腹接触皮肤,如用
拇指指面的称拇指平推,用拇指侧面的称拇指侧推,用拇指指尖的称指尖
推(又称一指禅)。

指推法作用范围小,适用于头面部和单一穴位的按摩。

②掌推法:用手掌在身体上推动,根据操作时是手掌还是掌根接触皮肤,
又分为平推和掌根推两种。

掌推法作用范围大,适用于胸腹部、腰背部和
四肢。

(2)揉法:用手掌或手指的指腹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的转动带动手掌或手指的环形移动的手法。

用手掌的称为掌揉法,用指腹的称为指揉
法。

揉法用力比较缓和,作用力主要渗透到皮下组织,因此,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3)滚法:半握拳,以小鱼际肌和第4、5掌指关节按压于治疗部位,利用前臂来回旋转带动腕关节做屈伸活动,使小鱼际肌、掌背外侧、第4、5指的掌指关节及其近端指节做滚动按压。

滚动时用力要均匀,如同吸附在按摩的部位一般,不要跳动。

滚法可以单手操作,也可以双手操作。

滚法的作用力比较深,范围也比较大,适用于腰、背、臀部及四肢等肌肉比较多的部位。

2.摩擦类
(1)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滑动的手法,分为指摩、掌摩和掌根摩。

操作时,一般是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可快可慢。

摩法的力量比较小,作用力比较表浅,可以单手或双手操作,适用于胸腹部。

(2)擦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快速的来回摩擦的手法,一般需要擦到治疗部位的皮肤发红。

分为指擦法和掌擦法,前者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后者适用于胸腹部、腰背部及四肢。

(3)抹法:用拇指或手掌在治疗部位上以一定的压力向一边推动的手法,分为指抹法和掌抹法。

指抹法常用双手拇指同时操作,适用于头面部和颈部,掌抹法适用于腹部和腰背部。

3.拿按类
(1)拿法:用手指捏住肌肉或肌腱两侧并稍用力向上提起,然后放松的一种手法。

提拿要有一定的强度,一般以感到酸胀为宜。

此法刺激强度较大,常用于肌腹或穴位处。

(2)按法:用手指、手掌或肘部按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处的手法,可以持续按压,也可以间断性按压(一按一松),分为指按法、掌按法、肘按法。

按压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由于按法的刺激强度较大,常与刺激强度较小的揉法一起使用。

其中,指按法适用于按压穴位和痛点,掌按法适用于腹部、背部和四肢,肘按法适用于腰背部和臀部。

(3)捏法: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住肌肉或肌腱,循其走向边捏边向前推进的手法,多用于肩部和四肢。

如果是小儿脊柱两侧,用双手捏起皮肤,自下而上地向前推进的捏法,又称捏脊法。

4.叩击类
(1)拍捶法:用手指、手掌或空拳有节奏地拍打或捶击身体的一种按摩手法。

用手指的作用力较浅,用拳的作用力较深。

适用于躯干及四肢。

(2)叩法:用手指叩击身体的某一部位的手法,又称弹点法。

其刺激强度较小。

适用于头部、穴位及表浅的关节部位。

5.震动类
(1)振法:用手指或手掌按压穴位或某一部位做快速振动的手法,分为指振法、掌振法。

前者多用于穴位,后者多用于腰背及下肢。

由于振法消耗治疗者的体能较多,因此,此手法不宜长时间实施。

(2)搓法:使用双手搓动患者肢体的手法。

搓动的速度开始又慢到快,结束时再由快到慢。

搓法的作用力可以达到肌肉和骨骼,分为掌搓和掌侧搓,后者的刺激强度较大,患者常有明显的酸胀感觉。

多用于四肢。

6.摇动类
(1)摇法:是被动地旋转或环转关节的一种手法。

适用于具有旋转功能的关节,
如上肢的肩、前臂、腕、手指,下肢的髋、小腿、踝;脊柱的颈段和腰段。

(2)抖法:用手握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并稍加牵引,然后,快速小范围的上下抖动。

适用于上肢关节。

(3)屈伸法:是被动活动关节的一种手法。

适用于四肢关节。

(4)引伸法:实在肢体放松时突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手法。

具有一定的操作技巧和难度,治疗者需要熟悉被引伸肢体的解剖关系,之可以借助于巧
力,不可以用暴力。

根据作用部位,引伸法有分为上肢引伸法、下肢引伸
法以及腰部引伸法。

【注意事项】
1.对治疗者的要求
(1)必须掌握基本的人体解剖和生理知识,了解患者所患疾病或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功能障碍程度,掌握好适应证。

(2)注意个人卫生,勤修指甲,以防损伤患者;每次治疗前后应及时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按摩过程中,应保持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对按摩的反应,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使患者能配合治疗。

(4)避免单独给异性患者按摩。

2.按摩强度
(1)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部位以及耐受能力。

选择适宜的按摩手法和按摩强度。

(2)按摩开始时的手法需轻而柔和,逐渐增强到一定的强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减轻强度。

3.操作顺序
(1)按摩肢体,一般由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移动
(2)按摩躯干部位,由症状部位的外周开始,逐渐移向患处。

4.按摩时间
(1)根据病情及治疗部位而定。

急性期患者每次的治疗时间应短,慢性期时间可以稍长。

(2)局部或单一关节的治疗,每次10~15min;较大面积或多部位的治疗,每次20~30min。

(3)住院患者可以每日治疗1或2次,门诊患者每日治疗1次,或每周治疗2或3次。

5.治疗反应按摩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应即使调整治疗体位或改变按摩手法,
若仍不见好转则应终止治疗,并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