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太空生命的探索(一)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解读

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解读

2
第十三课 太空生命的探索(二) 2
2
第十四课 认识地震(一)
2
2
第十五课 认识地震(二)
2
2
四、各课教学建议
第一课 计算机的过去与未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IT)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之间的关系; (2)了解从古至今的各种计算器械; (3)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4)了解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 2.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历代计算机核心部件的差异及特点 (2)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搜索并获取合适的网络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 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史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形
• 在教学上,建议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的适当引导为辅。例如可以预先准备好一 个文档,内容可以是关于计算机的起源的几个提问,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答案并回答这 些问题,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
• 对于计算机的未来这一节内容,可以让学生说说现有的计算机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变化的 规律,然后再来畅想一下未来的计算机。
• 5. 新增加的八年级Photoshop和Flash内容,是根据信 息技术发展需求和地方特色(高中选修课),在反复 调研的基础上开发而成,这些内容为今后学生在高中 阶段进一步学习多媒体技术打下了基础。
• 6. 我们对机器人进课堂已经进行了多年研究,九年级 引入机器人内容是对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了解决多数 学校经费和课堂管理上的困难,运用机器人仿真平台 是本教材的一个亮点。
五、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的练一练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实践任务,学生首先
要挑选一台计算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象,对于家里有电脑的 学生,首选调查自己家里的电脑,对于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 可以将自己网络教室或者办公室的电脑作为调查对象。另外 教师在指导时也可以介绍一种比较实用的查看计算机硬件参 数的软件,如鲁大师、EVEREST等。

《探索宇宙》2024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探索宇宙》2024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航天员的生命为代价去 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不幸的是,他在之后的一次飞行训练中牺牲了。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 发生爆炸,航天员全部遇难。
已有两个空间探测器正在飞离太阳系,其中一个载着人类的照片和 地图,你能读懂它的含义吗?
假如有外星人存在,你 认为要不要把地球的信息主 动发送给他们?
谢谢 大家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 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发射升空,21时50分传回了《东 方红》乐曲。
“天宫”1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 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 航天员。
看图,说说我国的“嫦娥工程”飞行器是怎样到达月球的。
简单来说就是;火箭起飞——助推 分离——冲出大气层——器箭分离—— 展开太阳翼——进入月球轨道——收起 太阳翼开始着陆——着陆完成。
2024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4.探索宇宙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起, 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 它们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 去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
载人航天器
载人飞船”号
“新视野”号
“旅行者”1号
登录器
“好奇”号火星漫游车
“玉兔”2号月球车

第十二课 太空生命的探索(一)——幻灯片模板、版式和母版 课件(共12张ppt)

第十二课 太空生命的探索(一)——幻灯片模板、版式和母版 课件(共12张ppt)
第十二课 太空生命的(一) ——幻灯片的模板、版式和母版
当我们仰望星空,看着满天的星辰,大 家有没有曾经考虑过这些问题?
1、我们人类是否孤独? 2、其他星球是否会有生命的存在? 3、在离我们最近的太阳系中,会不会就有 外星生命存在?
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系居 然就有其他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
到底太阳系里哪些星球有可能有 生命呢?
环节三、调节版面、修改内容 1、调节版面 2、插入木卫一的介绍页面
• 版式的设置有三种方法: • • (1)幻灯片上右键单击──幻灯片版式; • • (2)任务窗格──幻灯片版式; • • (3)菜单栏“格式”──幻灯片版式。
版式只对当前幻灯片起作用
环节四、打上统一的标识LOGO
打上自己的标志或者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标志
幻灯片母版:可以控制页面的文本特征、背 景色、特殊效果。
上交作业:
• 1、以自己姓名命名,保存到桌面。 • 2、单击桌面右下角红色图标,选择提交作
业。 • 3、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文件。 • 4、找到保存在桌面上的文件,双击选中。 • 5、点击发送按钮,上交作业。
请看下面的视频
• 总任务: 今天我们制作一个介绍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生命星球
的科学研究性报告
• 最有可能的星球是(参考)
• 1、木卫一
2、木卫二
• 3、土卫二
4、土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 • 桌面——文件接收柜——素材文件夹
•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个 半成品,大家来看一下有什么问题?
• 1、封面 • 2、背景 • 3、内容位置 • 4、统一标识logo
• 环节一、修改封面。 • 输入主标题:太空生命的探索 • 输入副标题:太阳系五大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

《探索宇宙》说课稿

《探索宇宙》说课稿

《探索宇宙》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

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以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探索宇宙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重大主题,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启蒙教育,既可满足他们对探索太空的渴求,也可以给他们以宏观世界的启迪。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对宇宙、月球、太阳系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学生也能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过程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是很艰难的。

所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就会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2.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3.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4.学习航天精神,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四.说教法学法:1、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前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归纳知识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结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好,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航天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索宇宙》吧。

“浩瀚星辰繁如锦”,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我们只能通过肉眼观察世界。

面对宇宙的奇妙景象,人们通过编神话故事来寄托他们的向往与追求。

语 文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

语    文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

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沿着舷梯爬下登月舱。

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材料二: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新华社的报道没有透露“嫦娥四号”发射的具体时间,只是说将在2020年之前发射。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0《宇宙生命之谜》(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0《宇宙生命之谜》(含答案)

10《宇宙生命之谜》【基础再现】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i cè qǐ yuán shì dàng tí gōng( ) ( ) ( ) ( )fā dá lǐ lùn héng xīng lèi sì( ) ( ) ( ) ( )二、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 倾qīng斜磁(cí)场(chǎng) 猜(cāi)测类似(shì)B. 嫦娥奔(bèn)月沧(cāng)海一粟(shù) 沙漠(mò)C. 更(gēng)替着(zhuó)陆土壤(rǎng) 陨石(yǔn)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猜测——( ) 发达——( ) 起源——( )提供——( ) 适合——( ) 足够——( )四、照样子,写字组词。

例:辐(辐射) 福(幸福) 幅(幅度)1.培( ) ( ) ( )2.燥( ) ( ) ( )五、比一比再组词。

偏( ) 卸( ) 陨( ) 谜( )恒( )编( ) 御( ) 损( ) 迷( )担( )六、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B. 可以猜测 , 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C. 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推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D.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七、选词填空。

观测检测测试猜测1.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 )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2.今天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是,让我们想办法( )风力。

3.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 ),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 )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

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探索宇宙教案二、课时:2课时三、年级:五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2.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恒星、行星、星系等。

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等。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望远镜、航天器、太空站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探索宇宙的学习氛围。

2. 基本概念:介绍恒星、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

3.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大爆炸理论,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宇宙基本知识和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成果,如航天器、太空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讲解望远镜、航天器等工具在宇宙探索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宇宙探索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方向。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宇宙基本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宇宙星空图片。

2. 宇宙探索成果图片。

3. 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资料。

十、教学建议:1.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安排适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观星、参观天文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宇宙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定期组织宇宙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宇宙的最新研究成果。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7.《探索宇宙》(课件)(共26张PPT)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7.《探索宇宙》(课件)(共26张PPT)

河南登封 观星台
河南登封观星台 北京古观象天文台
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可放大一千倍的天文望远镜。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 星的四颗卫星,借助于望远镜,伽利 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 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是由 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
中国航天之父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成立
钱学森
聚焦:人类是人怎造样卫探星索宇宙的呢?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
返回式卫星 1975年11月26日发射成功
目前, 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征系列运载火 箭的顺利发射, 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 天梦想。“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 不久的将来, 我国宇航 员还将登月考察。
2005.10
神舟六号
我国首次多人多天飞行 并参与空间实验
2007.10
“嫦娥” 一号
中国探月工程
2008.09
神舟七号
宇航员在太空首次出舱 活动
2010.10
“嫦娥” 二号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 技术先导星
2011.11
神舟八号
在太空与“天宫一号” 成功对接两次
2013.12
“玉兔” 号月球车
驶抵月球表面,绕嫦 娥三号拍照传回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
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
费俊龙和聂海胜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天宫”空间站
“天宫”号空间站 2021年6月17日完成对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 太空生命的探索(一)
——幻灯片的模板与版式
学习目标
● 认识Powerpoint 中的模板、版式和母版
● 学会使用PowerPoint 的模板、版式和母版
人类对地球外生命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借助网络,我们可以对这些知识作一次深入的了解,并用演示文稿展示出来。

1.收集资料
●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人类在太阳系中探索生命的相关资料,如图12-1所示。

● 找到相关资料后,可把这些图片、文本及音视频等内容分类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如“D:\太空生命的探索”
,如图
12-2所示。

图12-1 网上获取资料
2.制作演示文稿
资料收集完毕,我们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来制作演示文稿。

在制作幻灯片时,选择合适的版式可以提高幻灯片的制作效率;选择合适的设计模板,可以使幻灯片具有统一的风格。

(1)选择模板
● 启动PowerPoint 后,单击“任务窗格”的“新建演示文稿”,“任务窗格”就会变成“新建演示文稿”窗格,如图12-3所示。

这里PowerPoint 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

● 单击“根据设计模板”,出现“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如图12-4所示。

可以在“应
图12-3 新建演示文稿
图12-2 找到的相关资料
用设计模板”窗格中选择一种适合“太空生命的探索”主题的模板,如Textured.Pot 。

模板可以应用于当前幻灯片,也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幻灯片。

(2)选择版式
● 选择“任务窗格”中的“幻灯片版式”,在“幻灯片版式”窗格中,根据幻灯片的内容,选择所需要的版式,对于第一张幻灯片,通常可以选择“标题”版式,并输入相关内容,结果如图12-5所示。

● 制作完第一张幻灯片后,选择“插入”菜单中的“新幻灯片”插入新幻灯片,然后在“幻灯片版式”窗格中单击选择合适的幻灯片版式。

运用合适的“版式”可以提高页面内容的排版与编辑的效率,如图12-6所示。

图12-4 选择模板
图12-5模板和版式的运用
版式选择后,只对当前幻灯片起作用。

图12-6 “浏览视图”的效果
(3)模板与版式的更改
幻灯片的模板与版式的选择要根据幻灯片所表现的主题以及幻灯片的内容来确定,通过改变幻灯片的模板和版式,体现不同的风格。

.选择第4张幻灯片,单击“格式”菜单上的“幻灯片版式”
窗格中选择(标题,剪贴画与文本)
(4)母版的设计
利用母版,我们可以对幻灯片模板的背景颜色、配色方案及文字的格式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单击“视图”菜单,依次选择“母版”、“幻灯片母版”,打开幻灯片母版。

在这幻灯片母版上,可以直接修改模板的背景图案、标题样式、文本样式以及页脚、日期等。

母版一旦修改,将会使所有幻灯片发生改变,如图12-7所示。

上进行更改以应用于具有“标题幻灯片”版式的幻灯片。

练一练:
访问中国科普博览网的相关栏目,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关于“国际空间站”的演示文稿。

要求:
1、内容要求:介绍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情况。

2、相邻幻灯片的版式必须有所变化。

3、为演示文稿挑选3种合适的模板,并说明理由。

4、文件保存为“D:\作品\国际空间站.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