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一、文献综述

1、早期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

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那时,人们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阅读是听、说、读、写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认为阅读是不用教学生就能够掌握的。到了五、六十年代,人们依然这么认为,因为受了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那时的阅读教学是为了改进教育及减少文盲。60年代,人们认为阅读是“自下而上”的心理过程,因为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人们认为读者先是辨别文章中的词汇,对词汇一一解码,从词汇再到句子的辨别,再到段落到整篇文章。人们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可获取意义。Care115这样描述那个年代的阅读过程:“阅读沿着‘视觉刺激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因此,在早期的阅读教学中,人们对阅读的认识不够,只注重字面的意思,而忽视了文章是传达作者思想的载体,忽视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2、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

Smith和Goodman较早的运用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进行了研究。1971年,Smith提出“冗余”理论,他认为6“阅读时信息来源有四个:视觉、听觉、句法和语义,这四个信息来源往往是重复的,如果阅读者能充分利用其它三个信息来源。就可减少对视觉信息的需求,他还进一步指出:语言的各层次都存在冗余现象(字母间,单词间,句子间和语篇间)。因此读者如果能利用其它各方面的

信息来源(世界知识等),就可以减少对阅读篇章可见信息的需求”。根据Smlth 的理论,GOOdmari在《阅读: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一书中指出7“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并不依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判断。”Smith和Goodman的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第一语言的阅读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当时的影响极大,这引起了许多学者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第二外语的阅读教学。

一些第二语言阅读专家如:Widdowson在《学习过程和语言使用》中,认为8“阅读过程是积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的交流过程,宛如两人面对面谈话,有问有答。在阅读中,作者根据文字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既存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世界知识,对读物依次作出反应。成功的阅读是一个创造过程,读者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流创造意义。”他还认为9:“句子只有使用才具有价值,阅读时,了解文章中的语言特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价值,才能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而且语篇的理解在第二语言阅读中十分重要。”后来,又由于Coady提出,阅读者对第二语言的背景知识的掌握及阅读技巧的运用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从而产生“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理论研究。

3、图式理论和相互模式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

近期,人们主要基于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加以研究。图式概念(schemata)是1804年德国的康德最早提出的。图式理论后又被英国现代心理学家Bartlet 七在其著作《记忆》被应用,他认为10:“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己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

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阅读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给阅读预测提供依据,它们作为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规律,赋予读物以意义。”Carrell在《第二语言理解中的背景知识》中指出11,“图式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引导理解文字内容的内容结构(content schemata)和引导理解文字中修辞组织的形式结构(formal schemata)。图式理论在第二语言阅读中的作用是启动(或提供)和读物相关的内容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读物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已读内容的回忆。缺乏图式知识的启动是第二语言阅读者的主要的阅读困难。”

由于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理论中的影响,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论,从而产生了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理论相结合的“交互作用”阅读理论的出现。在当时,Rumelhart发表了《论阅读的相互作用模式》o Stanovich又提出了阅读的“交互补偿模式”,他认为12:“该模式不单纯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阅读过程,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阅读处理过程,阅读处理过程具有其双向性。”相互作用阅读模式是目前深受大多数人接受的阅读模式,它克服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中对篇章的整体理解的缺陷,也克服了“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中忽视词汇解码的重要性的缺陷。专家Grabe在他的著作《阅读的教学与研究》中认为13:“熟练读者读得快,并不是因为他的猜测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能迅速自动地辨别大部分词汇。相互作用理论既重视运用图式知识进行预测、推断这些高层次阅读技巧,又强调低层次的迅速解码能力,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两种能力可以互为补充”。

4、.我国阅读理论的发展

我国对阅读理论的研究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受到了国外阅读理论的影响。如张必隐于1992年在其《阅读心理学》中系统地介绍了国外的阅读心理研究理论,也介绍了有关中文阅读的研究成果。他认为14:“阅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陈贤纯的《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与心理学联系起来。又有胡春洞于1998年发表《英语阅读论》,从中国阅读教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实践意义,他在该书中探讨了阅读理论及发展阅读技能途径。从这些专家、学者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我国对外语阅读教学的重视,并针对本国的国情具体分析我国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方法,把国外有关的阅读理论引进国内,并加以改进利用,发展自己的符合中国人的外语阅读教学理论。

到了近凡年,我国对第二语言的阅读不仅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教学,还从阅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掌握、阅读过程的分析及阅读策略的培养方面研究第二语言的阅读教学。吕良环教授在他的《外语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出15:“阅读是读者运用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胡春洞也指出16,“阅读能力指的是阅读理解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是通过阅读过程而体现出来的能力。”有关阅读过程,束定芳、庄智象认为17:“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关注阅读时的语言问题,忽视了一系列影响阅读过程的语境因素,把阅读过程当成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知识的应用活动。受自下而上阅读模式的影响,教师一般都从语言形式入手,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采用分析语法结构的方法,精讲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充当了“说文解字”的角色。而无暇顾及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另外,在我国的一些有关英语教学的期刊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发表了很多有关阅读教学的文章,他们把一些阅读理论如“图式理论”、“相互作用”阅读模式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还在探索某种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总之,目前我国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各有特色。

二、核心概念界定

1、阅读

Nunan在其《体验英语教学》一书中认为阅读定义是18:"Reading is a fluent processof readers combining information from a text and their own background knowledgeto build meaning"。朱晓燕认为19:“该定义强调阅读是读者利用各种知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利用各种知识如生活常识、话题背景知识、各类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对语言材料或者作者的观点意图进行对话、质疑和评估,可见,阅读是一项智力活动,也包括心理情感的认知活动。”

吕良环教授20认为,“阅读是读者运用己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读者已有的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模式

李秉德教授21认为:“教学模式是指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表

达出来。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冯克诚、西尔泉22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张志勇23认为:“从教学模式归属角度看,不外乎以下六个方面,即:教学理论、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策略或方法等”。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为了达到课程的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24),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中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

3、教学有效性,是从英语Teaching Effectiveness翻译而来,是指在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及学习效果。程红和张天宝认为25:“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学有效果、率和有效益。和物力投入,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得时间、有效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方面分别强调结果、效率和目标的达成程度,但是三者并非可以各自分离表示单独一方面的意思,而是相互融合共同表达着有效教学的丰富内涵。首先,教学的有效果是对教学活动结果是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评价,主要评价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如何。教学效果是指由于教学才一产生的情况或变化,教学活动左右下的成果,它包括受教学活动影响所能显示出来的一切成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其次,效率主要指产出与投入之比,教学的有效率是指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之比。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

产生了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最后,教学效益反映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其吻合程度。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及其达成程度。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使学生身心发展发生变化,而且要求教学有效益,满足社会和个人的特殊的教育要求。朱晓燕认为26:“检测教学的有效性,似乎应该是按照学生下课前的语言行为或表现来比照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两者一致或者接近,应该说这节课的教学据别了一定的有效性”。英语教师需要明确特定的教学目标之后,才能相应思考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才能比照教学效果是否有效。

就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的三维目标来说,其有效果是能够通过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并能够主动搜集资料进行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如查找信息、猜词、归纳主题、判断、总结等),并能够对各种语篇进行分析,从而获取信息。其有效率是在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其有效益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班中学生的在英语阅读方面的需求。即他们可以利用课上所学,课下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相应水平的课外读物、英文报纸,并能在英文网站查找信息等。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观,是

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后来,布鲁纳提出“学科结构论”,并主张“发现教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维果斯基创立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左右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27。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意义的建构。读者在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意义,这些知识是在他们引入任务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阅读课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寻找有线索的信息,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间的协作学习、讨论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文章作者交流思想并与老师同学思维碰撞出火花。与传统的阅读课相反,建构主义的阅读课并非只是学生自由阅读,师生相互对证答案,老师针对答案进行讲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突出和强调文章中与学生以往经验有关的信息线索,激发学生思考、预测、推理和判断。在阅读后期,教师还需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知识材料,最终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整个阅读过程正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理想应用28。

2、语篇分析理论

美国学者喜用“Discourse",欧洲学者多用“Text”表示语篇,因此,语篇研究分别称为“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和“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刘润清、胡壮麒29)。黄国文认为语篇分析通常指的是针对比句子

或语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胡春洞30指出:“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就要具备篇章的知识,不具备篇章知识的读者是很难讲究阅读效率的”。英语语篇体裁结构是语篇分析中篇章知识的组成部分。

初中英语课文中常出现的语篇体裁可以分为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也涉及到一些应用文,多是书信和日记,还有少量广告、通知、标志语等。

记叙类文体的文章,中考考察的热点、设题形式多以细节性问题为主,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推理判断题,.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主旨大意归纳题。记叙类文体的结构由开端(Beginning)、发展(Development)、高潮(Climax)和结局(Ending)四部分构成。阅读时要抓住六要素:Who, when, Where, Why,What,How。拉波夫认为完整的叙述性篇章结构可以包括六个部分: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果或结局(Result or Resolution)和回应(Coda )o叙事结构中前五个部分通常用来回答各自的潜在问题31:

Abstract -- What was this about?

Orientation --Who, when, what, where? Complicating action --…then what happened?

Evaluation --...so what?

Result or resolution --...what finally happened?

议论文体的文章在近几年的初中各类考试中有所增加,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命题的形式多以观点辨认题、细节判断题和推理判断题为主。因此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体裁图式有利于他们对语篇的层次理解和推断。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

(The Point of View)、论据( Evidence )、论证(Argumentation)。论点是作者在议论文中加以阐述的观点和主张,是全文的中心;论据是证实论点的依据,它是证实论点正确的材料;论据是作者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另外,议论文还有个特点就是段落大多有主题句(Topic Sentence),它是段落的中心议题。

说明类文体的结构分为引言(Introduction)、正文(Body)和结束语(Conclusion)三部分。说明类文章通常包含大量的事实(Facts)和观点(Ideas),都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被说明对象(Object)以及与被说明对象有关的主题(Theme)。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只要了解了这类文体的结构特征,把握理解中心,文章的脉络就会变得清晰(转引自黄国文32 ) 。

3、图式理论

图式概念(schemata)是1804年德国的康德最早提出的。图式理论后又被英国现代心理学家Bartlett在其著作《记忆》被应用,他认为33:“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己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阅读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给阅读预测提供依据,它们作为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规律,赋予读物以意义。”Carrell在《第二语言理解中的背景知识》中指出34,“图式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引导理解文字内容的内容结构(content schemata)和引导理解文字中修辞组织的形式结构(formalschemata)。图式理论在第二语言阅读中的作用是启动(或提供)和读物相关的内容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读物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已读内容的回忆。缺乏图式知识的启动是第二语言阅读者的主要的阅读困难。”

Patricia在其《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法》一文中认为35:“图式理论强调读者掌握的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检索或构建阅读材料的内容。任何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意义的构建取决于读者对已存在大脑里的图式知识的启动。”因此,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了解如何激活学生的图式,使其快速进入到阅读任务中。

以上的有关阅读的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另外,阅读模式中的“自下而上”模式重视学生的词汇解码能力,即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忽视词汇的教学及巩固,学生没有一定量的词汇,是不能流畅地完成句子、语篇的阅读。“自上而下”模式重视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及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根据主题句、文章旁的图片对文章进行预测,推断文章整体内容,又通过篇章的分析了解文章的框架,从而了解作者是在想表达什么观点或描述什么事实或是在说明什么问题。“相互作用”模式是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的相互交替的使用。而图式理论则是调动学生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对文章加以理解,并形成自己新的图式。

上述理论为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参考文献

[1]陈芳.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闭.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2]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 (5). t3]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LJ].外语界,1999 (2).

[4]曹仲学.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5]成文.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

(6),

[6]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 (1).

[7]董洪兰.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

[8]冯克诚、西尔泉。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9]谷欣雨.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状况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10]郝振甫.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技能〔M].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11]黄艳云。初中高年级英语阅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英语教学,2009.

[12】胡春洞.英语阅读论叫.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13]胡风明.谈外语考试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7.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 (7).

[14]姜治芳.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英语教育,

2008.

[15]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6]刘芹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17]雷芳.高中英语阅读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18]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9]李良红.利用网络辅助英语泛读教学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

[20]李佳德.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J.世纪桥,2012 (4).

[21]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2]孟爱香.初一英语阅读教学效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3]舒运祥.外语测试理论与方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5]唐吉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性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6]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96.

[27]王松美、林立.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28]王媛.透视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设计[M].北京出版社,2009:197.

[29]王佳娣.将课外阅读纳入英语阅读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 (3).

[30]应惠兰.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的命脉「J].江西教育,2007 (7).

[32]袁春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2+3" CJ].广西师范大学报,2002 (12).

[33]朱莉琼.初中生英语阅读认知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学科教学(英语),2006.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5]中学外语教与学〔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2012 (1) .

[36]邹慧,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学科教学(英语),

2010.

[37]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38]朱鸥.通过资源策略有效提高高一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9]周华.PPPC阅读模式,一种积极的阅读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 (1) .

[40]张铁城.中学英语语篇教学初探[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4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2]张志勇.对教学模式的若干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6 (4).

[43]张志莉.浅析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J].甘肃农业,2006 (11).

[44]张华、苏理华.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 (6).

[45]钟启泉、崔允廓.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6]钟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7]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8]郑雪飞.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49]赵世开.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J].外国语,2002 (5).

[50] Bartlett.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51]Carrel.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M].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1983. [52jGoodman. K. S. 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M].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126.

[53] Grab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54]Julian Bamford&Richard R. Day.如何设计课堂泛读活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5] Michael H. Long, Jack C. Richards. Methodology in TESOL[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6] Nunan.体验英语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8.

[57] Rumelhart, D. E. Towards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8] Stanovich. Toward an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Mode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Development of Reading Fluency[M].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0.

[59] Smith. Understanding Reading[M].New York Rinehart and Winston,l971.

[60] Widdowson. H. G. Learning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五、论文结构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小店街道二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第三章小店街道二中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第四章改进英语阅读水平的建议

第五章结论与反思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 范云莉

近年来,英语中考中阅读部分的题量增大、分值增多、题材和体裁多样,设题更加全面和细致。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受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限制,在对阅读理解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学生能自己主动挤时间来阅读课文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可谓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如何搞好此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在日常阅读课中使学生阅读理解综合能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提高,通过在实践教学中的摸索,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上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结合近年来英语中考中对阅读文段考查的特点的认识和参加龙新合作“种子计划”播种培训,我认为课堂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Pre-reading阅读前阶段,While-reading阅读中阶段和Post-reading 阅读后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要求。 Pre-reading阅读前阶段.。在这个阶段应精心设计导入,提高读前活动的有效性。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再次学习新词组、新句式,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活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导入活动有:相关图片影像导入、讲故事、谚语导入、人物介绍、背景知识介绍、时事活动介绍、歌曲、猜词法、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甚至课文标题导入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 While-reading阅读中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注重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重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设置任务时要由易及难,引导学生进行由略到细的阅读。合理安排步骤,体现读中活动的层次性。阅读教材是在教师的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我国的教育部门进行了教学改革。虽然新课改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一些教师所接受,然而,仍然有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能与时俱进,因此,教学中的问题依然很多,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英语成为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桥梁,顺应时代的发展,掌握英语成为国人的一项基本技能。而英语阅读不仅渗透了国外的风俗文化,而且也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初中是学生真正意义上接触英语的起始阶段,也是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 1.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如何提起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才是教学的关键而不是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若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注重学生的感情因素。感情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死板教学,教师的表情,动作,讲课语气等都会对学生的情感造成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喜爱,信任,尊重,使学生在课堂

上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强迫学生学习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1.2教学方法 一些教师沉深陷传统教学理念的泥潭不能自拔,他们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变成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他们往往拘泥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进度,教材的编排顺序,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着重对教材阅读的语法,陌生词汇的精耕细讲,认为词汇、语法是阅读的基础,将阅读作为知识的载体,一味认为只有把握好这两者,才能保障好的阅读水平,忽略了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1改变教学观念 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教师要注重讲课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多跟同学们进行课上交流,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以此方式,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课堂的进度。 2.2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教材很重要,教材的安排顺序也有它的科学性,例如教材中一般按照Vobulary learning,read quickly and answer,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read again and do solone exercise or retell the text的顺序进行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的。然而,如果一味的遵循这种教学顺序,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讲课顺序进行合适规划,对教材内容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从初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词汇基础。在上阅读课之前,布置预习作业,初步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句型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把常见的重要句型整理出来,让学生记忆。练习要围绕课文内容设计,灵活多样。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相通的,要知道听说领先,读写才能跟上。创设英语语境是很重要的,对于师生双方都有好处。学生课后找些文章自己来读,这样坚持下去,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 【关键词】自主能力总结归纳提高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15-02 阅读是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综合体,最能体现英语学习者的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确实有一定难度。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我们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新教材每一单元的第四课时是阅读课,可见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已提到意识日程。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词汇是关键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就像盖房子要先备料一样,有了砖、瓦才能盖屋。英语毕竟不是母语,刚入门时,学生普遍感到难记忆,而且词汇量比较大,因此,从初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词汇基础。十二、三岁的孩子记忆力好,自觉性差,教师要盯紧一些,每天听写15―20个单词、短语。并教他们记忆的方法:词不离句记忆法及分类记忆法、词缀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及联想记忆法等。英语是拼音文字,一定要准确朗读,先上口,再记忆。这样长期坚持下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布置预习作业 在上阅读课之前,布置预习作业,初步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天及时检查。主要形式有:对课文进行问答练习、简要复述课文、看图说话、课文段落填空、固定短语翻译、词语解释等。当然,在检查中会发现学生有许多错误,这时不要指责他们,而应给予一些提示,帮助他们完成。针对他们的错误,边纠错、边讲解、边练习。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多鼓励,让他们做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让他们感受一下“懂”的快乐。还有一些学生,一看到阅读就害怕,不愿读,这时,老师应该找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幽默故事,读一点开头,然后引导他们继续读下去。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老师绝不代劳,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力。 三、重视句型练习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f1104965.html,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刘国林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20期 【摘要】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在阅读课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加强,考试和考查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已经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我们英语教师应注重把握《课标》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由原来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向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转变。所以我以为英语教学应在词汇语法知识梳理的基础上,侧重语篇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普通存在一些问题。 一、目前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材料单一 教师教学中使用的阅读材料除了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外,其余的大多来自阅读练习题。绝大部教师没有根据书的内容和学生的个体水平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材料。所以很少有学生去涉及那些时事性强的学生英文报,去了解最近发行的英语刊物和书籍。即使有些学生想读,也没有人导读。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内容主要是阅读类试题。 2.课本阅读资源处理不合理 (1)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不少教师把课文出现的所有阅读材料都作“精读”来处理。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等成为其教学的主线,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例如在新授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 Unit 1SectionB 3a 的阅读材料时,有的教师整堂课实行满堂灌,讲解操练fall in love with,live alone ,keep a pet parrot ,probably等生字,词汇,逐句翻译等,整节课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2)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常见的授课模式为:Vocabulary learning ,接着 Read quickly and answer , 接着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然后 Read again and do some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英语论文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雷先莉 (北碚区柳荫中学校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阅读课教学研究得较浅,远不如高中阅读课教学的研究和运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阅读量增加、阅读兴趣、阅读技能的培养的意义已超出为了学生考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篇论文提出了研究的问题,探讨解决的策略,并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加强了“问题情景教学法”研究。以“问题”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问题;策略;问题情景教学法 Shallow talk the reading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Lei Xian li 【Abstract】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he teaching,to the reading lesson teaching research more shallow,far not equal to se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lesson teaching of research and usage.Under the new course principle,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of research,student reading quantity increment,reading interest,reading technical ability of development of the meaning have already outrun for the sake of the student examination of meaning.Stir up the studentacute;s reading level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1]doc开题报告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初中英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主持人姜峰 所在单位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乡初级中学研究起止时间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 开题日期2011年6月

初中英语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行政主持人:周宝军,草碾中学校长,本科学历。 课题业务主持人:姜峰,草碾中学英语教师,专科学历。 课题组成员:姜峰李春英、朱海荣、徐志诚、申小乔、潘颖华 孙静莉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近二十年来国外对英语阅读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阅读研究已从教育和心理的研究中独立出来形成体系,并提出了多种英语阅读的理论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对中学生英语掌握运用的要求日益提高。但对中国中学生掌握英语的重要方面,英语阅读的研究甚少,他们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阅读所存在的主要障碍不甚了解。中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结构应该是怎样的,也有待于研究。结合中国中学生的特点,如何借鉴国外各种英语阅读理论模式,为提高外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模式指导并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新课改的重点是:

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我国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目的的要求主要有: 1、通过课本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2、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视野,逐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就有关的话题交换信息,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 3、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质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 时也是实现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一大利器,由于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目前阅读教学中问题比较突出,这些不利因素给英语教学有效性带来消极影响,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作者认为: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树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技能,促使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客观实际的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为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举措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I004-1621(2015)07?-022-02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英语作为一门主课,在促进教育发展和实现学生全面进步方面作用凸显,新课标倡导:促使初中生巩固和扩大基础知识、促进学生" 听、说、读、写" 四大能力发展、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实现他们智力发展 、情感发展和文化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综合能力。纵观古今,一些有成就的人士都注重长期和大量的阅读。而新课标也倡导: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知: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突出地位。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也重视一些英语词汇、英语词法和阅读技能的发展,进而达到实用性,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作用培养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好的发挥阅读教学实效性呢?一般而言,阅读是认识书面知识的过程,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有关知识,另外,阅读还受到心理、技能、习惯。策略等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精准领悟阅读教学的精髓。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现状: 1 过于看重教师的中心作用,教师成为整个教学中的核心所在,教师的作用被权威化,在" 一言堂" 下,学生只能校级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阅读技能被严重忽视。 2 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语法教学上,将阅读片面得了理解 为精读,促使阅读教学变为拼词、讲词、不词,过于注重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讲解,对于阅读一带而过,教学方式因循守旧,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是枯燥乏味,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极大压抑,阅读能力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 3 教师对于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和合作学习习惯认识程度不高,无法长期坚持下去,一 旦遇到一些问题,变丧失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另外,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坏习惯

试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试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 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 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 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 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 学好英语。 如教学《Christmas Day》(Lesson 54-55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作了如下一组问 题设计: 1.Is Christmas Eve the night of December 25th? 2.Why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And if you’re a child in England,what will you do that night? 3.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And can you imagine(想象)his action (做法)? 4.Do you think there is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5.Why do the children get up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And what about you on the morning of the New Year?Why?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 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如教学《Thomas Edison》(Lesson42-43in Junior BOOKⅢ)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 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 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砂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 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o was Thomas Edison? 2.Why did Thomas Edison sit on some eggs one day when he was fiveyears old? 3.Why did Tom’s teacher send him away from school? 4.Do you think Tom was clever?Why? 5.Why was Tom’s mother saved?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银川四中邵芳 阅读课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阅读一篇文章不是单纯为解决某个语言或是回答几个问题而进行的,通过阅读课,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与交际能力才是最终的目的。现在我以七年级英语上Unit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第四课时Section B 2a-2c,这篇有关体育用品收藏和表达某项运动项目看法和喜好的阅读内容为例展开说明。 教学步骤: Step 1 New Words and New phrases 这一部分可利用课堂的前分钟完成,导入生词,like, love5 play sports, with, (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头脑风暴复习前) classmates, after, class, after class, 面学习过的体育类名词并通过谈论体育运动来导入新的生词,这一步骤旨在激活之前所学知识,为之后的学习作好铺垫;引人学习生词,为后面的阅读教学,扫清生词的障碍。 : Do you love sports? I love sports, I have two basketballs, three soccer balls, one T volleyball and five ping-pongs. So I love/like sports very much. I often play sports ? with my classmates after class. How about you S1:…….. (导入) Step 2 Lead-in教师先谈论体育收藏品并说: 1. I have three soccer balls, a volleyball, two basketballs, five ping-pong balls… But I don't have a ping-pong bat, a tennis bat, a baseball bat… 叫出一学生,然后指着该生说: He has a soccer ball, a volleyball, two tennis balls, three ping-pong bats… But he doesn't have a basketball, a tennis bat, a baseball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摘要】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兴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英语阅读题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学生如果能在阅读中拿到高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如教师只注重词汇、语法,不注重对篇章、内容的理解;没有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节奏,教学方式枯燥、单一;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分离等。以上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且影响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习惯,更谈不上用英语思考。随着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阅读课文的同时自行标注并查阅课文中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地预习课文,提高了阅读兴趣。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Reading 部分,这是一个单元的核心,Vocabulary,Grammar,Main Task 都是以其为中心编写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大声朗读Reading 中的材料,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里放录音跟读;也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本内容。用朗读和背诵的方式复习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的领会,促进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的进步,并且对于提高口语能力、巩固词汇和提升读写能力更有着重要作用。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注重大声朗读,背诵精彩的篇章和段落,锻炼学生的英语语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进行大声朗读,感受其中的语言环境。在背诵的时候,学生要对英语课文中比较优美的语言材料进行反复地朗诵,用语言来还原作品的艺术形象,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良好的英语语感。 2.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时候,做到精读和泛读的有效结合,欣赏和专项培养的融合,课内和课外的有效结合。(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 阅读也是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手段。”当前,“学英语难,学好英语更难”,我们每个初中生都从心里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英语呢?我们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语感,因为语感是语言的灵魂.而语感的获得又与阅读休憩相关。因此,要学好英语,有必要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然而,在初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倍受从事英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效果却不理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 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由于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时空受 到一定的限制,许多学生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中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趋势。本课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开展,正是基于这 样的背景提出的,它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小学英 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

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 习方式。 、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 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用英语做事的教学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英语阅读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目标英语教材的使用,阅读教学是困难重重。我校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阅读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 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这些就成了增加教师教学的难度。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如何借鉴国外各种英语阅读理论模式,为提高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 法分析 摘要: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阅读理解教学时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虽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逐渐被教学老师重视,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开展阅读教学,但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存在不当,阅读质量很难提高的现状。而且,学生也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没有掌握阅读技巧,从而导致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学习成绩很难提升。因此,深入地探讨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与学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观念,学生被动接受。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阅读材料的讲解者。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管文章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性,片面讲解篇章自身,并直接把文章中的词汇、语法以及知识要点等强行地灌输给学生,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理解,而难以从整体层面上去把握文章的要旨或主题,这种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剥离的教学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理解阅读材料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片面注重做题,忽视阅读技巧的提高。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中英语教师一般采用的步骤是词汇讲解、课文翻译、阅读理解的重点难点讲解、朗读背诵篇章,机械地完成由词到句再到段,最后再到篇的教学过程,并且在具体教学中,片面注重习题练习,而忽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这种纯粹的做题训练,使得学生养成了做选择题或判断题习惯,从而导致学生综合判断、分析思考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缺乏。 (三)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英语阅读理解的兴趣。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一般模式中可以看出,由于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在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时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阅读理解缺乏兴趣,进而影响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以及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初中学生阅读文章速度不够,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欠缺。初中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方面速度缓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包括:一是部分初中学生英语词汇量不够、特别是对一词多义词汇把握不足。正因为词汇量不够,在阅读理解上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谈不上阅读速度的提高。二是部分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将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浪费时间与降低阅读速度,同时也影响学生在阅读时聚精会神地把握文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英语阅读在初中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改革教学方法、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把这几个问题真正科学地解决好,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英语课程标准》的日益完善,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成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关心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应付考试,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想就如何在初中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要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学习方式、英语水平、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对老师的态度,学习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此,从初一开始,我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就特别注意,难易一定要适度。材料过分容易,学习起来没有成就感;过难,学生就会丧失兴趣和阅读信心。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他们选择难易不同的读物。而且阅读材料的内容必须多样化,故事、传记、历史、地理知识等都能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极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有区别的。课文一般是一个主题一个篇章。在教学中,老师常会对课文进行很细的分解,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纯粹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材中的那些浅显易懂的课文,我从不花大量时间去精讲,通常会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一些有难度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分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讲解,有时候也会要求学生写英文的读后感。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的高层次学习打下了基础。 2.抓好课堂教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从初一起,教师就应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用的措施。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模块,避免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哪种课型,我们都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才是针对这些目标考虑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阅读有多种目标,包括寻找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提高阅读技能(read for skill)、获得语言知识(read for language)、增加生活乐趣 (read for enjoyment)等。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来说,其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read for skill和read for language两种能力,这是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①。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的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的研究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动下,社会对初中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止是对听读写的基础能力有要求,而且越来越侧重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及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而英语作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也被越来越重视。英语阅读的能力作为灵活运用英语的基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依然沿用教师占主导地位,整堂课“逐字逐句”讲解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堂课中一直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并没有真正地掌握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认知能力的弱化。因此,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其重要。2.忽视学生的阅读基础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在学习前将新单词和词汇通过查找字典来进行标注,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从深层意义去理解学习新单词和词汇。当学生只能从表面意思上去理解和学习新单词和词汇时,对单词和词汇的记忆力自然就会变差。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能具备大量的词汇量,还失去了自主默读的能力。在进行阅读时,不仅浪费时

间,还失去阅读的信心,最终导致放弃学习。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从培养阅读兴趣出发,让学生对不熟悉的语言产生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例如,阅读有趣的英文故事,利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主动去阅读英语文章。比如,通过一篇讲述男孩和他父亲相互问答的有趣故事,其中英文故事的单词都是一些基础单词,语法也较为简单,学生阅读时很容易就能明白其中讲的内容,进而认识到英语阅读同样可以很有趣,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创造阅读环境环境的影响力是强大的,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如,在家里的家电上贴上有趣的英文小笑话,创造一个充满英文的环境,学生在使用家电的过程中,会关注他们,实现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的目的。阅读经典的英文名著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但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还能提高阅读能力。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重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出杰出的人才。编辑吴敏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探究解析

基于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探究 桐乡屠甸中学蒲波 [论文摘要] 阅读是学一门语言必需的技能,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通过搭建合理支架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有效文本理解和语言输出。笔者基于对支架理论的学习,对八年级一节阅读课进行基于支架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和探究,希望践行以“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输出---效果评价”为基本程序的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支架初中英语阅读课例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正越来越受到初中英语教师重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也将阅读课文作为各单元教学的核心。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输入方式,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语言输出。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许多学生学习了阅读本中的目标词汇、基本句型、框架结构以后,往往还是无法正确表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学生的语言学习缺乏足够的支架,语言输入缺乏足够的支撑。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在语篇话题、文体特点、语篇框架、写作技巧的分析未做好充分的铺垫,没有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新旧知识还未能被学生内化,学生就很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表达。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作用在于,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搭建好语言理解和输出的支架,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笔者从支架理论的学习中受到启发,对八年级下Module 6 Unit 2 这节阅读课进行了设计和实践。 一、支架式阅读教学的认识 1、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支架式阅读教学是基于支架理论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 ing),它最早是由布鲁纳借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学生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5-10-27T16:12:24.82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07期总第351期供稿作者:王朝波[导读] 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四川遂宁因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体验成功感中明确习惯的重要性。 郑容(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四川遂宁629200 【摘要】质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实现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一大利器,由于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目前阅读教学中问题比较突出,这些不利因素给英语教学有效性带来消极影响,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作者认为: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树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技能,促使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客观实际的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为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举措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I004-1621(2015)07?-022-02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英语作为一门主课,在促进教育发展和实现学生全面进步方面作用凸显,新课标倡导:促使初中生巩固和扩大基础知识、促进学生" 听、说、读、写" 四大能力发展、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实现他们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文化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综合能力。纵观古今,一些有成就的人士都注重长期和大量的阅读。而新课标也倡导: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知: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突出地位。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也重视一些英语词汇、英语词法和阅读技能的发展,进而达到实用性,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作用培养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好的发挥阅读教学实效性呢?一般而言,阅读是认识书面知识的过程,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有关知识,另外,阅读还受到心理、技能、习惯。策略等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精准领悟阅读教学的精髓。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现状: 1 过于看重教师的中心作用,教师成为整个教学中的核心所在,教师的作用被权威化,在" 一言堂" 下,学生只能校级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阅读技能被严重忽视。 2 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语法教学上,将阅读片面得了理解为精读,促使阅读教学变为拼词、讲词、不词,过于注重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讲解,对于阅读一带而过,教学方式因循守旧,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是枯燥乏味,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极大压抑,阅读能力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 3 教师对于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和合作学习习惯认识程度不高,无法长期坚持下去,一旦遇到一些问题,变丧失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另外,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坏习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些消极因素共同制约着阅读教学有效性。 4 一些英语教师对阅读教学认知不够,研究不深,实践不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而无法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不利于阅读能力提高。 5 一些英语教师随意缩短阅读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阅读训练敷衍了事,另外,在阅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报告综述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一、文献综述 1、早期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 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那时,人们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阅读是听、说、读、写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认为阅读是不用教学生就能够掌握的。到了五、六十年代,人们依然这么认为,因为受了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那时的阅读教学是为了改进教育及减少文盲。60年代,人们认为阅读是“自下而上”的心理过程,因为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人们认为读者先是辨别文章中的词汇,对词汇一一解码,从词汇再到句子的辨别,再到段落到整篇文章。人们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可获取意义。Care115这样描述那个年代的阅读过程:“阅读沿着‘视觉刺激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因此,在早期的阅读教学中,人们对阅读的认识不够,只注重字面的意思,而忽视了文章是传达作者思想的载体,忽视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2、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 Smith和Goodman较早的运用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进行了研究。1971年,Smith 提出“冗余”理论,他认为6“阅读时信息来源有四个:视觉、听觉、句法和语义,这四个信息来源往往是重复的,如果阅读者能充分利用其它三个信息来源。就可减少对视觉信息的需求,他还进一步指出:语言的各层次都存在冗余现象(字母间,单词间,句子间和语篇间)。因此读者如果能利用其它各方面的信息来源(世界知

识等),就可以减少对阅读篇章可见信息的需求”。根据Smlth的理论,GOOdmari 在《阅读: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一书中指出7“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并不依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判断。”Smith和Goodman 的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第一语言的阅读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当时的影响极大,这引起了许多学者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第二外语的阅读教学。 一些第二语言阅读专家如:Widdowson在《学习过程和语言使用》中,认为8“阅读过程是积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的交流过程,宛如两人面对面谈话,有问有答。在阅读中,作者根据文字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既存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世界知识,对读物依次作出反应。成功的阅读是一个创造过程,读者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流创造意义。”他还认为9:“句子只有使用才具有价值,阅读时,了解文章中的语言特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价值,才能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而且语篇的理解在第二语言阅读中十分重要。”后来,又由于Coady提出,阅读者对第二语言的背景知识的掌握及阅读技巧的运用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从而产生“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理论研究。 3、图式理论和相互模式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 近期,人们主要基于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加以研究。图式概念(schemata)是1804年德国的康德最早提出的。图式理论后又被英国现代心理学家Bartlet七在其著作《记忆》被应用,他认为10:“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己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