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的分析

合集下载

网络社会学

网络社会学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4.网络场域 网络场域是由网络行动者创造和维持的即时网络互动情景。 网络场域具有主体性、即时性、现场性和情景性的特点。 主体性,是指在同一个网络时空中行动的网络行动者;即时 性,是指网络时空中的同时性;现场性,是指网络时空中的同 场性;情景性,是指网络时空中的同受性。相同的网络行动 者、相同的网络时间、相同的网络空间和相同的网络感受 四个要素构成了网络场域。这里的“相同”是在网络时空 中的“相同”,抹杀了网络行动者生理的、经济的、社会 的、文化的和感情的差别,只要它们在相同的网络时间里 出现在同一个网络空间,并同时感受到它的客观存在就足 够了。
1.网络行动者
网络行动者是在网络时空如聊天室里和BBS上行动,以便获得网上认 同的“人”,不过,这是一个抽象的虚拟人,是去掉了人口统计学一切特 征的纯粹符号。鉴于网络行动者并不总是生活在网络里,它还有许多现 实生活的问题需要处理,所以我们仍然以“行动者”来定义它。网络行 动者不同于网络工作者:第一,网络行动者是在虚拟网络时空中行动的人, 是网络时空的主体。网络工作者是利用网络工具办公或做研究工作的 人,他们虽然也登陆上网,但是他们在网上所联系的都是现实生活的人而 不是网络行动者。第二,网络行动者具有双重身份或双重自我,即网上的 虚拟身份或自我和网下的真实身份或自我。而网络工作者则只具有一 重身份或自我。第三,网络行动者有网上行为和网下行为之区别,而网络 工作者的网上行为和网下行为则是一致的。第四,网络行动者因为虚拟 和现实双重身份,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网下,都会有身份混淆的困惑和麻烦, 特别是需要角色转换的时候。而网络工作者则无“我是谁”之忧。第 五,网络行动者的双重自我在网络时空中得到极端发展,长此以往,会使 其陷入认知失调和人格分裂之中,往往分不清虚幻和真实,影响身心的健 康协调发展。而网络工作者的身心则容易保持协调统一的状态。

社区知识问答

社区知识问答

社区基础知识问答1.社区的基本概念?社区是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社区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社区的基本属性包括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3.社区有哪些基本类型?目前,新构建的社区分为四种类型:单位型社区--人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管辖界限,封闭式管理;小区型社区--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能设施配套,独立物业管理;板块型社区--主要是以三级以上马路砍块划定的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型社区--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区,如商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

4.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地域要素、人口要素、区位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5.城市社区的范围是指什么?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6.社区设立的依据是什么?社区设立的依据是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社区。

7.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哪级政府决定?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8.如何命名社区的名称?社区的名称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习惯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命名。

9.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社区建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的过程。

10.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反馈和需求,不断优化和改进数字化学习环境。
建设优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学习 目标:明 确数字化 学习环境 的教学目 标和学习 内容
设计学习 活动:设 计适合数 字化学习 环境的教 学活动和 学习任务
提供学习 资源:提 供丰富的 数字化学 习资源和 工具,如 网络课程、 在线题库 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利用 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技术, 实现个性化学 习推荐和智能
辅导
移动化:支持 多种移动设备, 随时随地进行
学习
社交化:加强 学习者之间的 互动和交流, 形成学习社区
游戏化:将游 戏元素融入学 习过程,提高 学习兴趣和效

虚拟现实:利 用VR/AR技 术,提供沉浸 式学习体验
学习管理系统(LMS):用 于管理课程、学生和教师信 息
学习资源库:包括电子书籍、 视频教程、在线课程等,供 学生自主学习
互动工具:如讨论区、问答 系统、投票系统等,用于师
生互动和交流
网络平台
学习管理系统(LMS):用于管理课 程、学习资源和学生信息
虚拟教室:提供实时互动教学和讨论 的平台
资源库:存储和共享教学资源,如课 件、视频、音频等
理与控制等
未来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挑战:如何适应不断更新的技术,保持学习环境的先进性 教育挑战:如何将数字化学习环境与教育理念相结合,提高教育质量 社会挑战:如何应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带来的社会问题,如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 机遇:数字化学习环境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03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成 要素
硬件设施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 换机等

基于CSCL虚实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研究

基于CSCL虚实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研究
J OURNAL OF DI ST ANCE EDUC ATl ON
… m ∞ 一 … … … * 辫一 … m ∽ * #蛳 一 ~ *# %一 { ~ 一 … ~ * 搿
S pe c i a l Se mi n a r
. .
基于 C S C L虚实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 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研究 水
此 . 建 立 虚 拟 学 习 社 区 以促 进 E — L e a mi n g的发 展 是 知 识 时 代 各 教 育 机构 和组 织 的 重 大 任 务 … 在未来几年 中. 虚拟 社 区 建
模 式 从 传 统 的 以 教 师 为 中心 变 为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 学 习 形 式 包
C S CL环境 、 促 进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 有 效 性 。虚 拟 学 习社 区 的构 成 要 素 包括 外 围资 源 、 学 生 支持 服 务 系统 、 基 于 知 识 共 享 的 虚 实 结 合 学 习 系统 和 学 习监 控 与评 价 系统 等 , 并 引 入 了合 作 企 业 、 行 业专家 、 实韧 l 基 地 和 企 业项 目等 企 业 要素 . 来 突显 虚 拟 学 习社 区教 与 学 的行 业 性 、 真实性和 实用性的特点 , 健 全 高等 职 业教 育 虚 拟 学 习社 区 的 实 践 教
学功 能 . 为 职 业 教 育 的 网络 化 学 习环 境 构 建提 供 参 考
[ 关键词 ]C S C L ; 虚拟学 习社 区: 职业教 育 ; 职 业情境 [ 中图分类号 ] G 7 1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2 -0 0 0 8 ( 2 0 1 3 ) 0 l —o 0 9 3 —0 6
虚 拟 学 习 社 区 是 网 络 教 育 在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和 学 习 理 论

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的内涵与构成

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的内涵与构成

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的内涵与构成作者:来继敏许焕新魏娜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21期摘要将生态学方法用于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在分析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阐明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以期为网络学习环境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学习资源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21-0109-02Study on Connot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E-Lear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Lai Jimin, Xu Huanxin, Wei Na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ecological methods into the study of e-learning environment. 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f e-learning ecosystem, it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e-lear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ll the results can be clues for further study.Key words e-lear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system; learning resourceAuthor’s address1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 Baoding, Hebei, China 0710002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China 0710021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1998年召开的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上,有学者提出网络等新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建立新型的学习生态系统。

数字教育九大要素的要求

数字教育九大要素的要求

数字教育九大要素的要求数字教育九大要素是指数字教育的基本要素,它们是:数字技术、数字内容、数字学习环境、数字学习资源、数字学习活动、数字学习策略、数字学习评价、数字学习社区和数字学习文化。

首先,数字技术是数字教育的基础,它包括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数据库等,它们可以支持数字教育的实施。

其次,数字内容是数字教育的核心,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它们可以支持数字教育的实施。

第三,数字学习环境是数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虚拟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它们可以支持数字教育的实施。

第四,数字学习资源是数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数字教材、数字教学资源、数字教学工具等,它们可以支持数字教育的实施。

第五,数字学习活动是数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网络学习活动、虚拟学习活动、移动学习活动等,它们可以支持数字教育的实施。

第六,数字学习策略是数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它们可以支持数字教育的实施。

第七,数字学习评价是数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学习成果评价、学习过程评价等,它们可以支持数字教育的实施。

第八,数字学习社区是数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网络学习社区、虚拟学习社区、移动学习社区等,它们可以支持数字教育的实施。

最后,数字学习文化是数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它们可以支持数字教育的实施。

总之,数字教育九大要素是数字教育的基本要素,它们是:数字技术、数字内容、数字学习环境、数字学习资源、数字学习活动、数字学习策略、数字学习评价、数字学习社区和数字学习文化。

它们可以支持数字教育的实施,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虑拟学习社区中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分析

虑拟学习社区中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分析

虑拟学习社区中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分析摘要:针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转移与网络结构的关系问题,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某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社会网络结构和社会网络互动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以期促进网络结构优化,为网络教育创造更有利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分析;知识转移;网络结构0 引言当前,教育在迅猛发展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推动下,无论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Web2.0为代表的网络学习已成为远程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虚拟网络学习社区的不断涌现,师生得以在社区内交流思想,共享知识,协作学习。

虚拟学习社区内所有成员共同构成了这个知识传播网络,每个人都是这个网络的一个节点,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使知识得以在网络中传播,而知识在网络中的传播与网络结构的关系是怎样的,成员在这个网络中的位置对于知识的转移有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使用UCINET软件量化地分析了社群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了互动关系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以期促进网络虚拟学习社区的良性发展。

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

社会网络分析一般用点和线来表达网络,点代表信息的传递者和接受者,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连线的粗细表示信息传递的频率或传递的信息量,整体反映了网络内成员之间信息流动的统计特征。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从量化的角度分析社会关系内在结构的研究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行动者的属性,通过研究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借以描述和测量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信息、资源等。

本文以某校教育技术学专业34名研究生组成的虚拟学习社区为研究对象,跟踪并记录了他们在社区内针对相关专业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学习过程,对收集的数据运用UCINET软件分别从中心性、凝聚子群以及网络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社会学探讨:网络社会的崛起

社会学探讨:网络社会的崛起

标题:网络社会的崛起:一种社会学的探讨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会逐渐崛起,并成为我们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经济交易、人际交往和社区形成的新型平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思维和交往方式。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网络社会的崛起及其影响。

一、网络社会的定义与特征网络社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社会关系和活动空间。

它具有全球性、互动性、匿名性、信息丰富性、以及社区性等特征。

全球性使得网络社会超越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互动性则通过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等方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度互动。

匿名性使人们在网络中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自我,信息丰富性则表现在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服务,而社区性则体现了网络中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人群聚集。

二、网络社会的结构与互动网络社会的结构以信息流动为主线,由个人、组织、信息和服务等基本要素构成。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际关系逐渐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人们的互动形式也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的面对面交往中,人们更多地依赖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们更多地依赖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交流。

这种新的互动方式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习惯,也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和情感。

三、网络社会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个体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其次,网络社会促进了个人和社会组织的互动,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分享信息,也更容易参与到公共事务中。

然而,网络社会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信息泛滥、网络欺诈、隐私泄露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解决,以保护人们的权益和安全。

四、网络社会的未来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会将会继续发展壮大。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将会进一步改变,社交、学习、工作、娱乐等活动将会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

同时,网络社会也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的发展、虚拟货币等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的分析
一、介绍

网络学习社区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对于网络学习社区的
研究近年来随着网络教学的日益普及而成为一个热门课题。

根据网络学习社区相关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发现当前对于网络学习社区的
研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于网络学习社区这个概念的认识还很混乱,很多研
究者将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教学网站和网络学习社区等同对待,不同的学者对网
络学习社区的理解各不相同,其含义还相当模糊。其次,虽然很多文章提到了网
络学习社区的构建策略,但是大多数文章都是基于经验的归纳总结,并没有从对
网络学习社区的理解中演绎出相应的策略,这样虽然实践性很强,但是整体性和
理论性不够。

以上问题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因为网络学习社区这——研究领域还属于刚
刚起步,还有众多未知或是知之不详的地方(王海东、丁兴富,2004);另外,不
同的学者研究背景和关注的研究问题不尽相同,因此从不同的侧面对网络学习社
区进行研究也属情理之中。但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少有研究来分析网络
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因为如果把握了一个事物的构成要素,那么就可以
确定其研究的范围,并根据各要素提出网络学习社区的构建策略。

因此,本文试图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相关概念对网络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进
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学习社区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二、网络学习社区的相关概念
(一)社区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研究概念。“社区”的概念进入学科领域,是从1887
年腾尼斯发表《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一书开始的(胡鸿
保、姜振华,2002)。

在Random House Dictionary for the EnglishLanguage里的“community”词条指
出:

1、社区是一个可大可小的社会群体,其成员居住在特定的地区,有共同的
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
2、社区是一个有共同宗教信仰、有共同职业或者其他共同特征或兴趣的社
会群体。例如,商人、学者。

社区的定义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功能的观点,认为社区是由有共
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另一类是地域的观点,认为社区是
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是区域性的社会。

(二)虚拟社区
最早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是由瑞格尔德(Rheingold)做出的,他将其定义为
“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路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
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形成的团
体”。

综合已有研究文献中对于虚拟社区的描述,作者认为,虚拟社区其实是社区
概念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映射。虚拟社区是在网络空间的基础之上由一些具有共
同或相似目的的人建立起来的,成员人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人数能够长期保
持在这个数目之上,成员之间被要求遵守社区制定的一些管理制度,并遵循某些
约定俗成的网络礼节(Netiquette),利用社区提供的各种工具进行社会交互活动,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并发展共同的文化意识,产生对社区
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得虚拟社区得以形成和发展。

(三)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由英文“Learning Community”而来,也常被译为“学习共同体”。
一个学习社区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
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
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人际联系(张建伟,2000)。

三、网络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
基于以上对网络学习社区相关概念的理解,作者认为:网络学习社区是以学
习为目的的虚拟社区。社区存在的物理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的底层技术和基于计算
机网络技术的各种支撑平台。社区成员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同
伴、专家、辅导者等)组成,强调组成人员知识和技能的分散性以及成员学习的
主动性,社区成员的人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能够长期保持在这个数目之上。
参与学习的成员要遵守社区制定的一些管理制度,并遵循某些约定俗成的网络礼
节,利用社区提供的各种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学习和交往,通过交流来共享信息资
源、思想意见、知识经验以及各自的经历情感等等,进行一定的协作,从而使得
成员达到学习的目的,形成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产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形成共同的文化意识,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进而使得网络学习社区得以不断
地发展。

根据以上的理解,网络学习社区的结构模型可以用图1表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社区支撑平台是形成社区的前提条件,而网络学习社区形
成的关键则是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数量的心
理关系,从个体的角度看就是产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群体的角度看就
是产生一定强度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区文化。

网络学习社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从静态的角度看,网络学习社区是一
个具有特定结构、性质和特点的实体,这个系统一方面是其历史发展的结果或终
点,另一方面又是其将来发展的原因和起点。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结构模型,可以将网络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分为基础要
素、核心要素和形成要素,其中基础要素是构成网络学习社区的前提,核心要素
是网络学习社区形成的关键,形成要素是网络学习社区形成的标志。

(一)基础要素
1、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区支撑平台。例如:BBS、论坛、聊天室、邮
件列表、Blog、教学支撑平台等。不同的社区支撑平台对于社区成员之间的交互
过程的支持是存在差异的,对于社区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者及助学者。社区概念的引入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再像传统课
堂教学那样差异明显,在网络学习社区的理念中更多的是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
助,强调人人都要学习,人人皆可为师的理念。
3、社区的组织方式、管理体制。社区的组织方式和管理体制是网络学习社
区构建者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不同的需求,常见的社区组织方式有:
以学校或班级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胡钦太,
2005)。社区的管理体制要求考虑社区成员的角色划分、权限划分、积分制度、
奖惩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4、社区的学习资源。社区的学习资源是吸引学习者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社区起步的时候要为学习者提供设计良好的学习资源。随着学习者的增
多和社区的发展,学习资源的提供就应该主要依靠社区成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