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3556-泛在学习视野下移动微视频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合集下载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背景下同步优质微课资源开发、设计与应用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背景下同步优质微课资源开发、设计与应用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互联网+”背景下同步优质微课资源开发、设计与应用研究课题名称:“互联网+”背景下同步优质微课资源开发、设计与应用研究关键词:微课、开发、设计、应用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英语研究类型:英语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核心概念界定1. 微课是指微型视频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一般是10分钟左右),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2.微课开发、设计和应用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规划与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设计流程,并借助电脑媒体技术,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设计意图的教学资源和教研活动,同时对这种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二)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评述1.国外研究现状概况在国外微课一词(Microlecture)这个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安湖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网络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人们戏称“一分钟教授”。

(1).可汗学院(Khan Academy),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 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

该项目由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讲授的在线视频课程开始,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庭走进了学校,甚至正在“翻转课堂”,被认为正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

《2024年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范文

《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微型学习已成为当代学习者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在此背景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以其短小精悍、高效实用的特点,迅速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二、微型学习的概念及特点微型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的学习活动。

其特点包括学习时间短、内容精简、形式多样、学习目标明确等。

这种学习方式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认知习惯,能够满足学习者快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需求。

三、微课程的设计原则1. 内容精简:微课程内容需精简、紧凑,重点突出,能够迅速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

2. 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者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如视频、音频、图文等)进行呈现。

3. 目标明确:微课程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价标准,使学习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4. 互动性强:通过设置互动环节、讨论区等,增强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微课程设计实践1. 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教学需求和学习者特点,明确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进行课程设计。

3. 设计课程内容结构: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结构进行合理划分,形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教学结构。

4. 制作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5. 试运行和反馈:对微课程进行试运行,收集学习者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优化和调整。

五、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应用于课堂教学:微课程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帮助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应用于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知识。

3. 应用于混合式教学:将微课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2)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2)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课题名称: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关键词:微课应用平台研发应用模式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数学研究类型:数学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63223492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网络技术催生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它需要我们运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创建一个多层次、全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和数字交互平台——让学生在学校的教室、图书馆、科技馆等活动场所以及家里甚至校外任何网络通达的地方都能方便地利用网络视频点播、网络实时音、视频交互、文本图片交互和发展评价工具与方式进行线上自主型、协同式、探究式多种方式进行课程学习。

在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很方便地实现集体备课、师生交流、家校沟通,转变传统地教学模式,优化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微课学习应用平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的技术支撑。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21世纪的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国际化和个性化。

信息时代对人才提出全新的需求,因而对学校教育也提出全新的要求。

进行“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对于引领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⑵促进教育公平的快速实现当下,民众“教育公平”的诉求日益强烈,对于此,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作用不容小觑。

无论你身处何时,只要有网络及计算机终端,都可以下载浏览微课程视频云端所提供的教学视频,轻松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辅导,这不但会逐步取代家教这一教育产业,更重要的是能让优质的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快速实现。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名称: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关键词:微课微课程开发应用校本研究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微课程”理念最早来自于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McGrew教授所开发的“60秒课程”。

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Kee教授提出了“一分钟讲座”。

2006年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推出可汗学院。

2007年美国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在微型视频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正式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

在国内,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概念。

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程”的简称,它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国内学者焦建利、黎加厚、郑小军、吴秉健、张一春等人也分别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给出了“微课”的定义。

我们认为,首先,微课和微课程不应混为一谈,微课应该是指单一的一节“课”,而微课程应该是一系列相关的微课的集合。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3)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3)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课题名称: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关键词:微课平台研发应用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其他研究类型:其他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63233497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微课发展现状国外微课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麦克格鲁教授开发了“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并取得了成功。

在1995英国利兹大学的T.P.Kee教授提出了“一分钟讲座”。

到了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独立教学设计师和网络学习顾问戴维·潘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明确阐述了微课程的概念和创作过程。

他认为微课的效果可能超出任何一个资深教师的想象。

2009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开发了“One Minute Professor”项目,后来改名为“One Minute Scholar”项目,并把“微课程”发布到了名为“One Minute Scholar”的网站上。

在网站上有韦恩州立大学里的著名教授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世界未解之谜和民间奇闻怪谈。

与此同时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在各国兴起。

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是涵盖各学科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每一节课程时长10分钟左右。

视频短而精,内容深入浅出,吸引了各地的学生通过可汗学院进行学习。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家观看学习录制好的课程讲解和PPT演示,节省下来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协同学习、研究性学习。

《2024年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范文

《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它以其灵活性、高效率和快速吸收的特性质吸引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注。

而微课程(Micro-course)作为微型学习的重要载体,其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微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微课程设计是微型学习实施的关键环节,其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信息传播理论等。

设计时,需遵循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同时,还需注意微课的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以适应现代学习者的碎片化学习需求。

三、微课程设计原则与策略(一)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每个微课程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点。

2. 内容精简:内容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讲解。

3. 结构清晰:微课的结构应清晰明了,包括引入、讲解、总结等环节。

4. 互动性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增加学习者与课程的互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设计策略1. 短小精悍:微课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确保学习者能够快速吸收。

2.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3. 个性化定制: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微课内容。

4. 及时反馈:通过练习、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习者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四、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微课程可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微课,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微课还可以作为课堂互动的载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特点,非常适合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微视频”的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开发和平台使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微视频”的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开发和平台使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微视频”的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开发和平台使用的实践研究课题名称:基于“微视频”的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开发和平台使用的实践研究关键词:微视频教学资源实践研究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青年课题学科分类:数学研究类型:数学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对微视频的研究多侧重于基于传播学视角的理论探讨,而在教育教学范畴中探究的相对较少。

微视频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视频教学资源,了解视频在教学方面的资源的研究现状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视频教学资源应用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关键词定为:视频教学资源。

在CNKI中国知网中,自2004年至2013年近十年来共搜索到相关文献136篇,具体统计如下:年份篇数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截至3月14日) 总计1310149151926354从统计的数据来分析,自2006年以来视频教学资源的研究已经逐渐收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研究及内容分析后,发现05年之前的研究多关注教学视频案例及应用,05年之后更关注的是视频开发的技术及网络课程的教学视屏资源设计与分析。

在国外,虽然起步比国内要早,但对微视频应用的研究也多是从娱乐和传播的视角进行,与教育教学方面相关内容的研究不多,内容多反映在已经开放课程的视频资源的应用上,并处于实验阶段或验证阶段。

已经开放的成熟资源不多,且不适合中国教学体系。

随着学习时间的片段化,视频传承物的日常大众化和微型化、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和多样化趋势的发展,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开发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024年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范文

《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微型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微型学习以其短小精悍、灵活多变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而微课程作为微型学习的重要载体,其设计及教学应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微课程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性:微课程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内容精简,突出重点。

2. 内容短小精悍:课程应遵循“短、平、快”的原则,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

3. 结构化与逻辑性:课程应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使学生能够快速把握学习要点。

4. 多媒体结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5. 互动性: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微课程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及形式。

2. 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策略,设计课程结构及教学环节。

3. 资源整合:收集、整理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4. 制作与开发:运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微课程视频及配套教学资源。

5. 测试与优化:对微课程进行测试,收集学生反馈,不断优化课程。

四、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1. 个性化学习:微课程可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翻转课堂:微课程可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进行深入探讨。

3. 混合式教学:结合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4. 课外拓展:微课程可作为课外学习的有益补充,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5. 教师专业发展: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五、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