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3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教案

10.2 直方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提高合理思维、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

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 cm (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组). 2327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三、实例探究 例 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 ).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那么由于 3.04.3=11,3 1 可分成 1 2 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 0.3,组数为12.

2019-2020年初一数学下册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A .a -1 B .a 5 C .-a 5 D .a 5.小华做了如下四道计算题:①x m +x n =x m +n ②x m ·x -n =x m -n ③x m ÷x n =x m -n ④x 3·x 3=x 9;你认为小华做对的有( ) A .1道 B .2道 C .3道 D .4道 6.计算()( )1 52+--x x x 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54+x B .542+-x x C .54--x D .542+-x x 7.若A 和B 都是三次多项式,你认为下列关于A +B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仍是三次多项式 B.是六次多项式 C .不小于三次多项式 D .不大于三次多项式 8.若x 2+kx+8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A .-18 B .9 C .18或-18 D .18 9.计算[(a 2 -b 2 )(a 2 +b 2 )]2 等于( ) A .a 4-2a 2b 2+b 4 B .a 6+2a 4b 4+b 6 C .a 6-2a 4b 4+b 6 D .a 8-2a 4b 4+b 8 10.若a+1=b+2=c+3,则(a-b)2+(b-c)2+(c-a)2的值是( ) A .3 B .4 C .6 D .8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7分) 11.单项式-b a 22 1π的系数是 ,次数是 ; 12.(m-n)7÷(m-n)2·(n-m)4= ; 13.若3x +5y =3,则8x ·32y = ; 14.若a m =3, a n =2,则a 2m -3n = ; 15.一个长方形的长为(a +3b ),宽为(2a -b ),则长方形的面积 为 ; 16.29×31×(302+1)= ; 17.已知x 2-5x +1=0,则x 2+ 2 1 x = ; 18.若x 2-x -m =(x -m )(x +1)且x ≠0,则m = ; 19.设(x m -1y n +2)·(x 5m y -2)=x 5y 3,则m n 的值为 ; 三、解答题(共5题,共43分) 20.计算(本题20分) (1).[ab (3-b )-2a (b +b 2)]·(-2a 2b )3; (2).(2 1 )-3-2100×0.5100×(-1)2005÷(-1)-5;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驿鑫教育第一课 1 课堂练习1 2 1.实数可以分为 和 两类. 3 2.有理数可以分为和;但按符号来分还可以分为、 4 和 . 5 3. 叫无理数. 6 4.122 ,0.3,0.3,,3.14,37π在无理数有 个,它们是 7 8 课堂练习2 9 10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 (A )因为3的平方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12 (B )因为-3的平方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13 (C )因为2(3)-的底数为-3,所以2(3)-没有平方根 14 (D )因为-9是负数,所以-9没有平方根 15 16 17 2.下列各数是否有平方根,如果有,有几个?并说明理由. 18 (1)2(4)-(2)-8 (3)0 (4)2x - 19 20 3.,求22a b +的值 21 22 23 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24 (1)0.0009 (2)2(5)- (3)2(6)-- 25 26 27 5.求值. 28

(1) 2 (2(3)29 (4)(2 (5(6)30 课堂练习3 31 1.判断 32 ( 1 ) 125512 的立方根是 58 和 5 8 - 33 ( ) 34 ( 2 ) 1216 - 的 的立方根是没有意义的 35 ( ) 36 (3)127 -的立方根是 1 3 - 37 ( ) 38 ( 4 ) 164的立 方根是 4 39 ( ) 40 ( 5 ) 35 是 27125 ± 的立方根 41 ( ) 4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3 (A )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44 (B )任何一个数必有立方根和平方根 45 (C )一个数的立方根必与这个数同号 46 (D )负数没有立方根 47 3.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48 27 (1)343(2)(3)0216 - 49 4.求下列各式的值: 50 3 (1)(2)(3)? ?51 5.计算: 52 (2)53 课后作业 54 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 ,比这个数大2 的数是 55 ( ) 56 (A)2a + (B 2- (C 2 (D )22a + 57

苏科版2021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苏科版2021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5.3分式的乘除 基础练习 1、(1)正确 (2)不正确1/[(x-1)2]

2、(1)1/a (2)3c/ab2 (3)-x/49ay (4)-25m2/n2 3、(1)(x+y)/y (2)1/(a2+3a) 综合运用 4、(1)a/2b (2)(2x-y)/[(2x+y)2] 5、(a+1)/(a-1) 5.4分式的加减

基础练习 1、(1)不正确,(x+1)/x (2)正确 (3)正确 (4)不正确,x/(x-1)+1/(1-x)=1 2、(1)3/m (2)2b/xy (3)1 (4)2 3、(1)8/mn (2)5/(x-1)

综合运用 4、(1)(x+2)/(x+1) (2)1/(3k-2t) 5、原式=y+2,其值为-5/2 基础练习 1、(1)5a (2)a2b2 2、(1)(a+b)/ab (2)-1/6x (3)(4ab+b)/4a2 3、(1)4m/(m2-n2)

(2)-1/(x+1) (3)-1/(x2+x) (4)1/a-1 4、-2/(m+3);-2 综合运用 5、(1)-1 (2)-(6x-4)/(x2-4) 6、600/(x-2)-600/x=1200/(x2-2x)(元) 5.5分式方程 基础练习 1、①③

2、2-3(1-x)=0 3、(1)x=3 (2)x=2/3 4、(1)无解 (2)x=-5/4 综合运用 5、(1)无解 (2)x=1/2 6、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m),则100/x+(300-100)/x(1+25%)=5,解得x=52 *7、x=m,验证略 基础练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要点感知1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______;(2)决定组距和__________;(3)列__________;(4)画__________. 预习练习1-1 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即是指数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要点感知2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组距和组数__________的标准.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__________组.各个小组内的__________叫做频数. 预习练习2-1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 A.n B.1 C.2n D.3n 2-2 如果一组数据共有100个,则通常分成( ) A.3~5组 B.5~12组 C.12~20组 D.20~25组 要点感知3 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的比就是各小组__________的比.各小组频数的和是__________,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_. 预习练习3-1 〔2012·丽水)为了解某中学30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男生进行身高测量,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估计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 cm~174.5 cm之间的人数有( ) A.12 B.48 C.72 D.96 知识点1 认识直方图 1.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A,B,C,D,E五个小组,频数分别为10,15,25,35,10,则直方图中,长方形高的比为( ) A.2∶3∶5∶7∶2 B.1∶3∶4∶5∶1 C.2∶3∶5∶6∶2 D.2∶4∶5∶4∶2 2.(2013·三明)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如图是该班学生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10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成绩不低于90分的评为优秀,则该班这次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复习

精品文档 自编第一章复习 一、知识梳理 1、指数运算 (1)同底数幂相乘24-?a a =____,23)()(x x -?-=_____ (2)幂的乘方3 4)(a =______,3 3])[(x -=______ (3)积的乘方34)(b a -=______,23)2 1(y x =______ (4)同底数幂相除22-÷a a =____,33)()(x x -÷-=_____ (5)负指数2 )3(--=______,3)2 1 (--=______ (6)科学记数法0.00315=_________,-0.0104=_________ (7)指数混合计算a b a b a 2 1 )4()2(3532?÷- 2、整式乘法 (1)单×单ab bc a 3 133?=____________ (2)单×多 ①)121 (22+-a a a ②)3 1()1213(2xy y x -?+-- (3)?????=++±=±2 22 22b -a b)-b)(a :(a 2)(:多×多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b ab a b a ①)3)(2(b a b a -- ②))(12(y x y x +-- ③2)321 (b a -- ④2)(y x -- ⑤)2)(2(b a b a +- ⑥)3)(3(x x +--- 3、整式除法 (1)单÷单①)7(353234z x z y x -÷=___________ ②22243159b a c b a ÷=___________ ③b a b a 2252 1 2÷=___________ (2)多÷单 ①)3()362(2 3 a a b a a -÷-- ②)2 1()2145(34x x x y x ÷+- 4、简便运算 ①2102 ②1181121152?- ③297 ④)2)(2(-+++y x y x 二、公式法则的逆运用 1、已知,5,4==n m a a 则n m a +2= __ ,n m a 2-= 2、已知,2,3==n n y x 则n xy 22)(= 3、=-?-100100)5()51 ( __ ,=-?-103100)2()2 1( 4、已知10228=?m ,则m = 5、①若,5,10=-=+y x y x 则22y x -= ②若2122=-y x ,3=-y x ,则y x += 6、①如果16)(2=-b a ,2-=ab ,则22b a += __ ②如果4=-b a ,2-=ab ,则22b a += __ 7、①若942++a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等于____ ②若a x x ++10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等于____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 ,宽是b ,如果它的长和宽都增加5,那么它的面积增加___________ 三、考点 1、计算: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课课练-圆柱圆锥练习题和答案

1、把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已知圆锥体 的底面周长6.28厘米,高5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差50.24立方厘米。 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了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 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4、一个酒精瓶,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如下图.已知它的容积为26.4π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的酒精的液面高为6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为2厘米.问:瓶内酒精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升? https://www.360docs.net/doc/bf17024203.html,/photo/XWk7NNdgn14S9kRb7FCY7A==/5671439305743333064.jpg 5、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6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直孔,如下图.圆孔的直径是4厘米,孔深5厘米.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部分涂上防锈漆,一共需涂多少平方厘米?

按CTRL+A看分析答案 1、6.28\3.14=2(cm) V长=2*2*5=20(立方厘米) 2、V柱=50.24/(2/3)=75.36 S底=2*2*3.14=12.56(平方厘米)h=75.36/12.56=6(厘米)S侧=2*2*3.14*6=75.36(平方厘米)3.、r=12.56/2/3.14/2=1(厘米) S底=1*1*3.14*2=6.28(平方厘米) S侧=1*2*3.14*(12.56/2)=39.4384(平方厘米) S表=6.28+39.4384=45.7184(平方厘米) 4、S底=26.4π/(6+2)=3.3π(平方厘米) V水=3.3π*6=19.8π(平方厘米)=0.0198π(升) 5、S大表=(6/2)*(6/2)*3.14*2+6*3.14*10=244.92(平方厘米) S小侧=4*3.14*5=62.8(平方厘米) S总 =244.92+62.8=307.72(平方厘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直方图

知识梳理:直方图 1、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如:1、八年级某班20名男生一次投掷标枪测试成绩如下(单位:m):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 (1)将这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统计出每种成绩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并制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 ①成绩小于25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成绩大于28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这些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哪个范围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小结:利用频数、频率分布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从而反映这些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2、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 ①作两条互相垂直的轴:横轴和纵轴;②在横轴上划分一引起相互衔接的线段,每条线段表示一组,在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组的下限,在最后一组的线段的右端点标明其上限;③在纵轴上划分刻度,并用自然数标记;④以横轴上的每条线段为底各作一个矩形立于数轴上,使各矩形的高等于相应的频数。 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

156 162 163 172 160 141 152 173 180 174 157 174 145 16 153 165 156 167 161 172 178 156 166 155 140 157 167 156 168 150 164 163 155 162 160 168 147 161 157 162 165 160 166 164 154 161 158 164 151 169 169 162 158 163 159 164 162 148 170 161 (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如果身高在cm ≤的学生身高为正常,试求落在正常身 155≤cm x170 高范围内学生的百分比。 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可按以下步骤:①计算数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考试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考试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试题 数学 ( 整式的运算 ) 班级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时间 90分钟 , 满分 100 分,不得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 2'×10=20',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 下表中) 题号12345678910答案 1.在代数式 1 x yz, 3.5, 4 x2x1, 2a, b ,2mn, 1 xy,a b , x y 中,下 2a4bc12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 4 个单项式和2 个多项式,(B)有 4 个单项式和3 个多项式;( C)有 5 个单项式和 2 个多项式,(D)有 5 个单项式和4 个多项式。2.减去- 3x 得x23x 6 的式子是()。 ( A )x26(B)x23x 6(C)x2 6 x( D)x26x 6 3.如果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 6,则这个多项式的任何一项的次数都 () ( A)等于 6(B)不大于6(C)小于6(D)不小于6 4.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a-b)( b- a);( B)(- x+1)(x-1); ( C)(- a-b)(- a+b);( D)(- x- 1)(x+1); 5. 下列多项式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A )x24x 1(B)x2 2 y21(C)x2y2 2 xy y 2(D)9a212a 4 6. 计算( 5 )2005( 2 2)2005() 125 ( A )- 1( B)1(C)0( D)1997 7.(5×3-30÷ 2)0=() ( A )0(B)1 ( C)无意义(D)15 8.若要使( A ) 39y 2my1是完全平方式,则 m 的值应为()4 ( B) 3(C) 1 (D) 3 1 3 9.若 x2- x- m=(x -m)(x +1)且 x≠0,则 m=() ( A )0( B)- 1(C) 1(D)2 10.已知 |x|=1,y= 1 , 则 (x20)3-x3y 的值等于()4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课练全部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课 练》全部参考答案 教师整理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点击课堂】 第1页 二、 5厘米 第3页 二、 1. A 2. C 三、 1. 1 350平方厘米 2. 3.9平方分米 3. 160平方厘米 4. 12平方米 5. 302.5平方分米 第5页 三、 1. 180平方米196平方米58.8千克 2. 40平方米 第6页 三、 1. 40平方分米 2. 1 820平方米 3. 6平方米0.5千克 4. 250平方厘米 5. 2 900平方厘米 6. 52平方分米 第8页 二、 1.╳ 2. ╳ 3. √4. ╳5. ╳6. ╳ 第11页

五、 1. 2240立方厘米 2. XX立方米 3. 216立方分米 第15页 三、 1. 3立方分米 2. 126千克 第16页 二、 1. √ 2. ╳ 3. √ 4. ╳ 第18页 二、 1. √2. ╳ 3. √ 4. ╳ 5. ╳ 第22页 二、 6份 拓展应用 第1页50×2+30×2+10×4+30=230(厘米) 第2页 4 3 12 第4页铁皮盒表面积:4×4×5=80(平方厘米) 正方形铁皮面积:4×3=12(厘米) 12×12=144(平方厘米) 第5页(15×3×11+15×3×7+11×7)×2=1774(平方厘米) 第7页5×5×6+2×2×4=166(平方厘米) 第9页 1. 7 4 5 3. 8 第11页15×10×8-15×4×2=1080(立方

厘米) 第13页20×20×15=6000(立方厘米)或20×15×15=4500(立方厘米) 第14页80÷4÷4=5(分米) (4+5)×5×5=225(立方分米) 第15页高:(70-9.8×2)÷12.6=4(分米) 体积:9.8×4=39.2(立方分米) 第17页18÷3=6(个) 7÷3≈2(个) 6÷3=2(个) 6×2×2=24(个) 第19页(44-2×2)×(29-2×2)×(32-2)=30000(立方厘米) 第21页0.18×2×60=21.6(立方米) 第22页3面涂色:4个2面涂色:4×4+5×4=36(个) 1面涂色:4×4+4×5×4=96(个) 6面都不涂色:4×4×5=80(个) 单元练习 二、 1. √ 2.╳ 3.╳ 4.╳ 5. ╳ 6.╳7. √ 三、 1. C 2. B 3. B 4. C 5. C 6. C 7. A 四、体积:48立方厘米表面积:88平方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下) 授课时间:62课时 课程设计: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数学课程标准》中该课程相关的要求有: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 (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3)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14)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15)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16)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17)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8)*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七年级下册数学10.2 直方图

10.2直方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 2.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表.【学习重点】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学习难点】 画直方图时,组距和组数的确定. 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行为提示:引导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认真探究,学会落实重点. 解题思路:分析: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组距、频数的单位长度要适中,每两个小长方形之间不留空隙. 方法指导:1.画直方图时,通常把组数、组距表示成横轴、频数表示成纵轴,确定组距是关键. 2.条形图显示各组中的具体数据,而直方图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条形图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而直方图比较各组频数之间的差别 .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境导入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66 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教材P145-14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参加,应怎样整理数据? 答: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有哪些步骤? 答:(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3.直方图与条形图有何异同? 答:(1)直方图里用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条形图是用小长形的高表示频数;(2)直方图每个长方形之间有一条边共线,条形图每个小长方形独立,中间有间隔. 【合作探究】 典例讲解: 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该校从九年级随机找来50名男生进行了身高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均为整数,单位:cm)列出如下频数分布表: 分组156.5~ 160.5 160.5~ 164.5 164.5~ 168.5 168.5~ 172.5 172.5~ 176.5 176.5~ 180.5 180.5~ 184.5 合计 频数 3 4 12 13 4 2 50 (1)填写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 (3)估计该校九年级男生身高在172 cm以上(不包含172 cm)的约占百分之几?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试题 数 学(整式的运算) 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不得使用计算器) 一、 选择题(2'×10=20',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 的字母填入下表中) 1. 在代数式2 11,3.5,41,2,,2,,,2412 b a b x y x yz x x a mn xy a b c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4个单项式和2个多项式, (B )有4个单项式和3个多项式; (C )有5个单项式和2个多项式, (D )有5个单项式和4个多项式。 2. 减去-3x 得632+-x x 的式子是( A )。 (A )62+x (B )632++x x (C )x x 62- (D )662+-x x 3.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6,则这个多项式的任何一项的次数都 ( B ) (A )等于6 (B )不大于6 (C )小于6 (D )不小于6 4. 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C

(A ) (a -b )(b -a ); (B ) (-x+1)(x -1); (C ) (-a -b )(-a+b ); (D ) (-x -1)(x+1); 5. 下列多项式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B ) (A )142++x x (B )1222+-y x (C )2222y xy y x ++ (D ) 41292+-a a 6. 计算=-?- 20052005)5 2 2()125(( B ) (A )-1 (B )1 (C )0 (D )1997 7. (5×3-30÷2)0 =( A ) (A )0 (B )1 (C )无意义 (D )15 8. 若要使4 1 92++my y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应为( A ) (A )3± (B )3- (C )3 1± (D )3 1- 9. 若x 2 -x -m =(x -m )(x +1)且x ≠0,则m =( D ) (A )0 (B )-1 (C )1 (D )2 10. 已知 |x|=1, y=4 1 , 则 (x 20 )3 -x 3 y 的值等于( B ) (A )4 54 3--或 (B )4 54 3或 (C )4 3 (D )4 5- 二、填空题(2'×10=20',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表格内..............) 11.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3__. 12. 计算:65105104???= 2 _;

2017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

1、写出下面各题中是哪两个量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科技书本数的百分之几? (3)今年产量是去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4)苹果的棵数是梨的百分之几? 2、写出下面两个数的相差量。 (1)三(1)班有44人,三(2)班有49人。三(1)班比三(2)班少()人,三(2)班比三(1)班多()人,两个班相差()人。 (2)甲数是100,乙数是80,甲和乙的相差数是()。 (3)实际比计划多生产了200吨,实际和计划的相差量是()吨。随机练习: (1)4是5的()% 5是4的()% (2)5比4多()% 4比5少()% 三、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句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比较? (1)五(1)班做的好事比五(2)班多百分之几? (2)今年产量超额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甲比乙多10%,乙比甲少10% ()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不计算。 超市有大米50袋,面粉40袋。 大米袋数是面粉的百分之几?列式:() 面粉是大米的百分之几?列式:() 大米比面粉多百分之几?列式:() 面粉比大米少百分之几?列式:() 6.文化路小学五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125人。 (1)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2)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7、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注意“节约”的意思)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直方图》教案

《直方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 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教学重点: 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难点: 确定组距和组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问题4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 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232 733 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https://www.360docs.net/doc/bf17024203.html, 频数分布表 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 <158,158≤x <161,161≤x <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不含164㎝)的学生中选队员.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试题.doc

精心整理 2014~ 2015年度第二学期黄流二中 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姓名: 班级: 座位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 ∠1和 ∠2是对顶角的是( ) A 1 2 1 C 1 1 B D 2 2 2 A D 2 1 4 B 3 2、如图 AB ∥CD 可以得到( ) (第 2题) C A 、∠1=∠2 B 、∠2=∠3 C 、∠1=∠4 D 、 ∠3= ∠4 3、直线 AB 、CD 、EF 相交于 O ,则 ∠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1° 2 4、如图所示,直线 a 、b 被直线 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 3 件: (第三题) ①∠2= ∠6 ②∠2=∠8 ③∠1+ ∠4=180° ④∠3= ∠8,其中能判断 是 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 2 c 1 3 4 b 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 30°,第二次右拐 30° 6 5 7 8 a (第4题)

精心整理 B、第一次右拐 50°,第二次左拐 130° C、第一次右拐 50°,第二次右拐 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形是由左平移得到的() 7、如,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成的正方形网格 中,阴影部分面与正方形ABCD面的比是() A、3:4 B、5:8 C、9:16 D、1:2 8、下列象属于平移的是() ① 打气筒活塞的复运,② 梯的上下运, ③ 的,④ 的,⑤ 汽在一条笔直的路上 行走 A、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9、下列法正确的是() A A、有且只有一条直与已知直平行 E B、垂直于同一条直的两条直互相垂直 C、从直外一点到条直的垂段,叫做点到C ( 第10题) 条直的距离。 D、在平面内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与已知直垂直。 10、直AB∥CD,∠B=23°,∠D=42°,∠E=() A、23° B 、42° C 、65° D 、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1、直AB、CD相交于点O,若∠AOC=100°,E H ∠AOD=___________。 D 12、若AB∥CD,AB∥EF,CD_______EF,其理由 A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G 13、如,在正方体中,与段平行的段有 ______ AB ____________________。 B C 第13题B D 14、平行公理:。 15、把命“等角的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8 练习十五

第4课时练习课 1.填空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里填上恰当的数,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32.5+7.4=7.4,这里运用了( )。 3.28+1.24+8.76=3.28+(),这里运用了 ( )。 0.4×17.2×2.5=17.2(),这里运用了 ( )。 3.6× 4.4+6.4×4.4=(),这里运用了 ( )。 26.5÷12.5÷8=(),这里运用了 ( )。 (2)将12+4=16,16×3=48合并成一道综合算 式: 。 (3)250×34的积的末尾有( )个0;35×6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4)根据67×34=227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7×0.34=() 0.67×3.4=() 22.78÷0.34=()

2278÷0.67=( )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0.02,如果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缩小到原来的1 10,那么商是( )。 2.直接写出得数。 0.375-1 8= 2.4×100= 3 4×12= 56-3 4= 3.2+0.61= 1.8÷9= 58 ÷23 = 56 ×34 = 3.用竖式计算。 358+438= 63.1-6.23= 4.6×8.7= 7.2÷0.25=

答案: 1.(1)+ 3 2.5 加法交换律 1.24 + 8.76 加法结合律 ×0.4 × 2.5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4 × 3.6 + 6.4 乘法分配律 26.5 ÷12.5 ×8 除法的性质 (2)(12+4)×3=48 (3)两两 (4)22.78 2.278 67 3400 (5)2 2. 0.25 240 9 1 123.81 0.2 15 16 5 8 3. (竖式略)796 56.87 40.02 28.8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课时作业

9.2一元一次不等式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不等式1342->+x x 的解集是( ) A .5>x B .3>x C .5-x 的解集是3->x D .不等式10,d c =,则bd ac >;②若bc ac >,则b a >;③若b a >, 则22bc ac >;④若22bc ac >,则b a >.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果不等式1)4(>-x a 的解集为41-a C .4+y x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m B .4-≥m C .4-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直方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2 直方图 学习目标:1.掌握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图中读取正确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学会分析数据的方法. 3.激情投入,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掌握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难点: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图中读取正确信息. 一、知识链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在整理数据时,我们应该怎样体现数据的条理性和多样性? 二、新知预习 1.用什么来说明数据的变化范围? 2.如何确定组距和组数? 3.什么是频数?如何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三、自学自测 1.为了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 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指数据的()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D.个数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数据 问题1:绘制频数分布表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问题2:何为组距?怎样计算组距? 问题3:绘制频数分布表有哪些技巧? 问题4:直方图中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问题5:画直方图的步骤有哪些? 问题6:条形统计图与频数直方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例1.某校一学生社团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和交警一起在金山大道入口用移动测速仪监测一组汽车通过的时速(千米/时),在数据整理统计绘制频数直方图的过程中,不小心用墨汁将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