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述评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摘要:神话原型批评作为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文学批评方法,自觉地借鉴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力图寻找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叶舒宪等人的努力下传入中国,一时蔚为大观。
在梳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上,从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入手,介绍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进而介绍该派权威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最后介绍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对该理论的整体框架予以说明。
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二十世纪被称作是文艺批评理论的世纪,苏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等方法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英美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20世纪初兴起,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影响文坛长达近半个世纪,该方法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尤其是文学语言,但这种过分琐碎的方法也在后期显示出其不足。
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批评的式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兴起,并逐渐代替新批评成为主宰文坛的批评方法。
二、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在进入该理论的具体叙述之前,有必要先把“神话”和“原型”的两个概念阐释清楚。
“神话”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者是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神话了的人。
一个民族的神话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该民族的历史。
这些神话仍然被后人们不断阅读着,并且受其影响。
那么民族神话可以看作是该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其永远追寻的自我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把神话作为仪式和梦幻的文字表达方式,使仪式获得意义,梦幻具备形式,所以神话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
“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原型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者“民话雏形”•近代原型的概念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是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文学形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三、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觉的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并最终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文学批评方法。
简述弗莱的原型批评

简述弗莱的原型批评(1)弗莱深入地探索了统治西方文化的神话的本质,系统的建立了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理论,为整个世界的文论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理论思想不断引起东西方学者的关注,其主要理论著作被认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在西方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2)弗莱的理论渊源:①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以及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原型理论以及早期批评家在文学批评中运用原型模式的实践,对弗莱的原型批评的建构产生了极大影响。
②弗莱在建立其原型批评理论的过程中,受到影响的角度和程度是不同的。
作为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是外壳,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是内核,弗莱通过神话发现了文学中的“无意识结构”——“原型”——而建立起了他的原型批评。
(3)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主要内容之一是其核心是“文学原型”。
①他在构建文论时把心理学或人类学意义上的原型转移到了文学领域赋予原型以文学的含义,称之为文学原型。
经过弗莱的转移,原型成了文学意象,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常常在文学中出现的意象,并可以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通过转化运用原型理论,弗莱把一部作品构织成一个由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并通过原型凌乱的提示去发掘出作品的真正含义。
弗莱认为原型不仅可以包容而且可以贯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发展过程,一些表面上没有联系的文本组成部分和描写细节构成了一个个原型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反映作品的叙述和意向表层之下的内容。
③弗莱试图发现文学的“概念框架”,即确定文学领域的组织结构。
弗莱认为原型就是一个把一首诗和另一首诗联系起来从而帮助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的象征。
④原型批评的目标之一就是不仅发现作品的叙述和意象表层之下的原型结构,揭示出连接一部作品和另一部作品的原型模式从而将文学经验成为一体。
弗莱认为文学的结构是神话式的,由于在不同作品中人们会发现相似的原型模式,所以不同的文学构成同一个中心的统一的神话的不同方面。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摘要:原型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研究文学与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
它起源于英国,兴盛于北美。
本文介绍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并试图概括其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的仪式学派,容纳英国学者弗雷泽的人类学,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使其成为跨越多个学科,对文化与艺术进行深度研究的批评理论。
诺思洛普・弗莱(1912-1991),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多伦多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文学原理》、《批评的解剖》、《伟大的代码》等作品。
《批评的解剖》最负盛名,被誉为原型批评的“圣经”。
本书综合了弗雷泽与荣格的主要观点,吸收了分析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及符号学的成果,建立了神话原型批评体系。
一、原型的含义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的神话或隐喻,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因素,体现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
叶舒宪对原型概念做了如下总结:第一,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
第二,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情节母题或结构。
只要它们在文学中反复出现,就具有约定性联想。
第三,原型体现文学传统力量,把独立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
第四,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把文学同生活沟通起来,成为二者相互沟通的媒介。
(叶舒宪,101―102)二、“置换变形”与意象世界弗莱认为不仅能找到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原型结构,还能在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找到共同原型,西方文学史上的各种结构和叙事模式都是最古老的神话模式的置换和变形。
弗莱发现了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他认为神话和现实主义分别代表文学表现的两级,两级中间是传奇文学。
神的超人性是人类愿望的隐喻表现,现实主义强调所表现的东西与现实的相似,即明喻。
传奇指从虚构过渡到写实的文学过程。
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读叶舒宪先生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相关著作,就像是开启了一场超级酷炫又有点烧脑的文化探秘之旅。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迷宫,里面到处都是从远古时代伸展出的藤蔓,每一根藤蔓上都挂着神话这个闪闪发光的果实。
神话原型批评这个概念,乍一听有点高大上,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叶先生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导游,带着我们一点点去拨开迷雾。
而且,这种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文学作品。
以前看小说、诗歌之类的,就只是单纯地看故事、品文字,但现在就像戴上了一副神奇的眼镜,能透过文字看到背后隐藏的那些古老神话的影子。
那些作者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其实是在不自觉地调用这些神话原型。
这就好比我们做菜的时候,可能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祖传的调料配方,这个配方就是从古老的神话那里传承下来的。
不过呢,读叶舒宪先生的著作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有时候就感觉自己的脑子像一台老旧的电脑,在处理这些复杂又深邃的文化概念时,有点转不过弯来。
那些密密麻麻的理论阐述,就像一串串复杂的密码,需要我这个文化小白慢慢地去解读。
但是呢,每解开一个小密码,就有一种超级满足的感觉,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
总的来说,读完叶舒宪先生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论述,我就像是从一个文化的小菜鸟,开始向一个能够看到文化深层奥秘的小探险家转变了。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磕磕绊绊,但收获的乐趣和知识却是无法言喻的。
神话原型批评分析《荒原》中的神话人物和意象

第3期潘晓静。
高迎春:神话原型批评分析<荒原>中的神话人物和意象2007年6月重考察文学作品中的宗教、仪式、神话和心理等因素;研究文学叙事中的神话思维和集体无意识,探索文学现象和神话原型之间的密切关系。
…按照该学派代表人物弗莱的观点,神话是文学的结构因素,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弗莱把原型定义为文学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它以人物、情节、意象、主题等多种形式在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作品中通过象征的方式反复出现。
下面通过神话原型批评对《荒原》中的一些神话人物和意象进行分析。
渔王艾略特深受弗雷泽的《金枝》和魏士登女士《从仪式到传奇》的影响。
这两本书都研究了早期文学神话、仪式和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这对艾略特创作《荒原》中引用大量神话典故产生了很大影响。
难怪艾略特在给《荒原》所作的自注中说:“这首诗不仅标题、构局,而且许多零散的象征都受魏士登女士论圣杯传说的那本书《从仪式到传奇》的启发,此书使我得益非浅……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我还得益于另一本人类学著作,一本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的书,我指的是《金枝》……”。
㈨《金枝》一书对北非西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普遍传说的“神王统治”中政权与王权的结合,作了详尽的讨论。
在书中,作者引用大量材料,说明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与许多有关神的诞生、死亡、复活的神话以及祭祀仪式有关。
渔王形象是旧日繁殖神的变体。
渔王曾是植物神,岁末时人们哀悼他的死亡,春天大地复苏时庆祝他的复活。
渔王统治的领地因受到诅咒而严重缺水,成为“荒原”,他本人也受了重伤,失去生育能力。
因而在这里庄稼不能生长,牲畜不能繁殖。
《荒原》一诗的题名就取自这一传说。
繁殖神失去生育能力,整个社会也就失去了活力。
作者向读者展示一幅现代荒原的画面:荒原上烈日炎炎,没有水,没有阴影,只有干燥的乱石和枯槁的树木。
因此,渔王的传说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世界因失去宗教信仰而出现的精神枯竭,映射了现代西方文明中的现代精神生活贫瘠,荒原人麻木不仁,没有爱情,没有信仰,没有生育,过着庸俗、粗鄙且毫无寄托的生活。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读叶舒宪老师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著作,就像是一场在文化迷宫里的奇妙探险。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每个概念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神话原型批评这个概念,乍一听挺高大上的,但是叶老师一解释,就像是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学术精灵拉到了凡间,变得特别接地气。
叶老师在书里把神话和各种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这让我惊掉了下巴。
我以前觉得神话就是些老掉牙的、哄小孩的故事,什么夸父逐日啦,精卫填海啦。
但是在叶老师的笔下,这些神话可不得了,它们就像一颗颗种子,种在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某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可能就和他们古老的神话原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希腊的那些神庙,说不定就和古希腊神话里众神居住的宫殿有啥隐秘的关联呢。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些地方真的是让我挠破了头皮,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文化比较,就像是一团乱麻。
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迷路的小蚂蚁,在知识的丛林里乱转。
但是呢,一旦理解了一个点,就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在黑暗里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
总的来说,叶舒宪老师的神话原型批评让我对神话、文化和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文化世界的大门。
我现在看周围的世界都感觉不一样了,仿佛到处都隐藏着神话的影子,就等着我去发现呢。
神话与原型批评浅究:以酒神和日神神话为例

神话与原型批评浅究:以酒神和日神神话为例摘要:酒神和日神在希腊神话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中引申出来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影响着西方的宗教、民俗,以及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本文试从酒神和日神的神话出发,兼谈其它的神话故事和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关系,从而对神话和原型批评进行探究。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酒神日神一、神话的起源和没落神话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代,人类的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作为“集体无意识”存在于心理深处。
尼尔·波兹曼曾在著论中说童年逐渐消失,但是诗人始终怀着赤子之心、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神性与自然融合时期的向往之情。
尼采和之前的意大利人维柯提出新的神话概念,对神祇退隐、神话毁灭感到悲伤,渴望着神话的复兴、人神的狂欢。
当下人们看的到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作品作品,大抵朴拙粗犷、或色彩明亮、或表现大胆,极富原始气息。
事实上,人们对神话和深得认知颇有相通之处,荷马、柏拉图和屈原都笃信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在吟诗和占卜之间无意寻到一个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
无论那股力量叫做神还是巫,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凭着直觉触到形象,在凝神欣赏的过程中触碰到了植根久远的情结。
初民没有抽象思维,只有隐喻思维即神话思维,他们旁观、改变外界,反观、发展自我;对未知的大自然感到恐惧和无助。
于是对鬼神世界的敬畏之心和祈求之意也由此而生。
出于自我生存需要,人们崇拜神,这大概就是维柯说的: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但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特别是到了十八、十九世纪以后,科学技术逐渐使人逐渐远离非理性,华兹华斯、席勒或是惊世骇俗的尼采,他们的忧伤有一部分正是神的失落带来。
二、酒神和日神的神话在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和太阳神阿波罗位均列奥林匹斯的十二主神,其中狄俄尼索斯掌握着葡萄酒醉人的力量并向人类布施欢乐与慈爱,他是宙斯和其他女子诞下的孩子,天后赫拉派提坦神将刚出生的狄俄尼索斯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到塞墨勒的体内重生。
神话──原型批评三家述评

,
“
原型 批评 这 一术语 才
”
被确 定 下 来 关 于 这 种 批 评 美 国 文 艺 理 论 家 韦 勒 克 在七 十 年 代 就 指 出 从 影 响 和 普 及 的 程 度 上 看 它 是 继 马 克思 主 义 批评 精神 分析批 评 之后 的 第三 大批
”
—
,
复活 为特
一
弗 雷 泽 的《 金枝 》 及 其他
185 4
而 复 活 的 教义 之间的历 史渊 源 联 系在
, ,
一
起 挖掘 出
。
,
弗雷泽(
,
一
19 41 )
出生 于英 国 格拉 斯哥 市
,
基 督 的 原 型 真 相 也 拉 通 了 大 多 数 神 话 的线 索 此 可 解释华夏 文化 的中心 概念 社稠
。
,
,
,
、
评 流派
魏伯
司 各特认为 它 是最 常见 的五 种 批评
、 、 、 ,
模 式 ( 即道 德 批 评 心 理 批 评 社 会 批 评 形 式 主 义 批 评 原型 批评 ) 之一 并 阐述 了 它的 独特性
, 、
求 知 以及 相 互 间 错综 复 杂的 矛 盾 和 潜 在 的 象 征 意 义 其实 这些主 题早就存在于 人的生 活 中甚 至 神话 传 说 中 那 么 它 早 初 的表 现 形 式 又 是 怎 样 ? 文 学 历 经 发 展 许 多 表 现 方 式 和 写 作 技 巧 被 作 为模 式 而 固 定 下 来 这 种 模 式 的 构成 原 因 又 如 何 呢 ? 诸 如 此 类 的 问 题 都是神话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