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板书设计的六个原则

如何把握板书设计的六个原则
如何把握板书设计的六个原则

如何把握板书设计的六个原则板书设计就是对黑板板面书写的设想和规划,包括板书和图示两方面内容。板书能够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用精要的书面语言展示给学生,将教师的教学思路以直观、清晰的形式教给学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顺利引入教学的情景,为学生提供词语概括与归纳的最好示范,反映教师练字练句的功夫,明晰地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式。要具备高水平的板书图示设计的技能与技巧,应明确板书设计的六个要点: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书之有用。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离开了教学目的,板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二.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书之有据。应针对不同教材的文体特点及内容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课型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三.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做到书之有度。四.要有清晰的条理性,做到书之有序。五.既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六.实用性原则板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地显现自己的设计,不能牵强附会地构筑板总而言之,板书图示应恰如其分地反映教材的特点和教者的意图,同时也应给学生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要具备高水平的板书图示设计的技能与技巧,应明确板书设计的六个要点: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书之有用。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离开了教学目的,板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设计板书时,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应突出重点,体现难点,防止方向不明的形式主义倾向和随心所欲的自由主义倾向。

二.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书之有据。应针对不同教材的文体特点及内容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课型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

三.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做到书之有度。切记条款成叠,力避大括号加小括号、大箭头加小箭头等符号的烦琐杂糅。要做到:紧扣教材,挑选关键知识点;严格筛选,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利于理解,便于记忆。

四.要有清晰的条理性,做到书之有序。要揭示出教材内在的事理间的逻辑关系、作者的思路脉络、教者的教学意图。所书词语简单,词语间并无关联词,但应做到“言断而意相通”,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做到书之有时。设计时对板书内容出现的先后、内容间的联系和呼应、位置的安排和调整、文字的大小去留、虚实的配合、符号的选用、板书与讲述及其他教学活动的配合等,都要周密计划,力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六.要有适当的灵活性,做到书之有择。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事先设计好的板书难以自然形成,“水到而渠不成”的现象。设计时,就要在尽可能周全地设想出能够实现的板书方案外,适当的留有余地,主动地给学生留出“填补空白”的思维机会,使之产生发现和创造的乐趣。这样既可以使教师的板书设计不受约束,又可以更有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科学性原则板书设计,是发端文本,源自教者,成于黑板的,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其设计要合理,不能脱离实际,违背科学性。板书“要反映教材特点,突出教材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

二、直观性原则板书构思要有科学性,还要合符美的原则。板书要明白显眼,简明扼要。

三、实用性原则板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地显现自己的设计,不能牵强附会地构筑板书。不论是敷陈辅叙,精雕细刻,剥露文意,句句关情,还是简笔轮廓,率意勾勒,显示脉络,字字露旨,都要从实用有效着眼。板书构思,契合教学程序,展现出一幅动态的教学

流程,也是文本精髓的不断生成。总之,设计要从细微处浓缩要义,从宏观上巨篇勾绘文旨意趣。简约的要言不烦,细致的精细入微。

四、简约性原则那种以一当十,要言不烦,以少总多的精心建构,展示教者风范的板书,是需要教者用心咀嚼,用心绘制,而不能草草了之,应付了事,有了就行的。当然,板书无论采取何种样式,教师的书法美,板书章法排版的理性美,文图展示的艺术美,都应该在设计中予以高度重视。要本着教者有用,听者心怡,一字一句,如山泉丁冬,奔流而下,自然流畅,鲜活醒目。

五、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要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是丰厚的,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中,要摒弃无效的铺设,促使更多的时间,都活跃在思维的展开,文本的探究和能力的成长中,使更多的语言碰撞,成为灵动多姿的个性的张扬,成为不断成长的教育资源。

六、生成性原则

课堂资源是丰富的,学生,教师,书本,桌椅甚至听课的老师,其所生成的丰富的课堂资源,也是需要教师细心揣摩挖掘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动和静中要激发和点拨,渲染和点缀,煽情与梳理,使得课堂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舞台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广州一中政治科梁燕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 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 (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2)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教学方法】: (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3)使用多媒体(主要是电脑)辅助教学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板书) 导入:展示图片(包括宇宙运动、分子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图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通过图片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1)哲学上“运动”是什么含义 (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1、运动的概念——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板书)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重要知识点

溶解度曲线相关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 1℃升温到t 2℃,仍是饱和溶液 B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 1℃时,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8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 .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 ℃,相同质量的a 、b 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使a 或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将相同质量的a 、b 分别加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 .20o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50o 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 .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 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一定能得到b 的饱 和溶 液 D.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在20℃时,a 、b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6.t 2℃时往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 和a g N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2℃时,得到M 的饱和溶液 B.t 2℃时,得到N 的不饱和溶液 C .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 、N 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 、N 的饱和溶液 50- 40- 30- 20- 10- 甲 乙 温度/ t 1 t 2 溶 解度/g

教学板书设计应把握的原则

教学板书设计应把握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板书必须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做到写规范、准确。不倒插笔、不写自造简化字。板书内容不能因为疏忽而造成意思混乱或错误。 评析:在此案例板书中,教师通过板书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意图很好。而板书中出现的“香港岛”、“ 2100 万元”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南京条约》内容时顺手写上去的,结果,板书就出现了不科学严谨的问题。 评析:此板书是七年级上第18 课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板书,它显示了教材中三个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官渡之战下“曹操统一北方”的文字表述不够确切。官渡之战是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并没有完成北方的统一。 (二)概括性原则 板书的语言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精炼恰当,能以简驭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

评析:新文化运动这一内容,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有两个子目,即“《新青年》的创办”和“新世纪的曙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板书,把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纳概括,条理清晰的列出了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 评析:此板书案例,是教师对隋朝大运河进行了归纳概括,简化了知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 (三)条理性原则 教学板书要条理清楚,清晰准确的表现教学内容要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而凌乱,否则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评析:此把板书案例是纲要式的板书形式,按照五四运动的进程列出了教学内容要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教学效果好。 评析:此板书案例,是用图示式板书来展现教学内容,教师从背景、口号、内容、作用四个方面展现了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教学要点清晰,直观地表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原创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公开课教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授课人:张鹏飞 教师寄语:坚持物质与运动的统一,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学习时间:11月29---- 30日 【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理解运动、静止的哲学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习运用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分析事物,锻炼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课前预习案】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的和的。 联系:①是的一种特殊状态。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六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主题:负数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巩义市第二小学六年级数学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2.教材分析 负数是《标准》第二学段规定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 “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本册教材的安排,首先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日常生活中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教材还注意在练习中提供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例如,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记录不同时区的时间、记录自己身高或体重与平均身高或体重的差距,等等。这样的安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逐步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教材又安排了一个例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学习在直线上表示所学过的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以及初步体会负数、零和正数的大小关系,初步认识数轴上数的顺序,加深学生对有关数的知识的理解。 3.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精品教案

溶解度/g t/℃ t 2 t 1 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溶解度曲线 教学 重点 1.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 教学 难点 1.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应用 教学 过程 教学过程 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 m 4g 。 (2)线 ○ 1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 2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 3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溶解度/g t/℃ C B A O

教师板书技巧

一、板书的概念及分类 (一)板书、板画的概念 1.板书 板书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素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黑板上、投影片上(或用Powerpoint工具制成计算机课件),用书写文字、符号或绘图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分析认识过程,将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手段。板书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朱绍禹先生指出:“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2.板画 板画是板书的一种特殊形式,板画也叫黑板画,是教师在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中,以简练的笔法,将事物、现象及其过程描绘而成的生动形象的特殊板书。板画能突出事物或现象等的本质特征,示意过程。板画是以线条、一笔画、简笔画、漫画、素描等方法绘制的形象画、模式图或示意图等图画形式来代替抽象的文字符号。为真正发挥板画的教学功效,教师需要掌握板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教学语言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的视觉跟听觉配合。 (二)板书的分类 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两种: 主板书:又称正板书、中心板书、要目板书或基本板书。它通常写在黑板中部突出位置,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主板书是课堂板书的基本骨架,一般保留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副板书:也称附属板书、注释板书和辅助板书,主要在黑板一侧写出的零散的分析与演释过程,或单个的字词句等,起到提示知识的作用。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补充和辅助说明,所以一般随教学进程随时檫掉或择要保存。板书的原则及功能 (一)板书设计应该坚持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板书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必须对教材加以高度概括和浓缩。做到重点突出,纲目分明;因果从属,有机联系;浑然一体,了如指掌。标题的选择,更要反复推敲,起到画龙点睛和统摄整板的作用。 2.系统性原则 板书要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要抓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展现出知识的层次,要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周密计划和精心设计,确定好板书的内容格式,在教学时才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一块黑板分为三部分,主体部分在中间(主板书),应占黑板的五分之三,左右空出的部分(副板书)可以写 其他辅助性的东西,如简笔画。 3.科学性原则 板书的用词要恰当,语言要准确,书写要正确,不写错字、别字、病句,笔顺正确;不写任意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生造词语。表达要规范、线条要整齐美观。板书要让学生看得懂,引发学生思考,避免由于疏忽而造成意思混乱或错误。 4.多样化、趣味性原则 板书的文字、图表、格式要灵活多样,不断有新的变化,既整齐、规范、美观,又有新意、奇特之处,使学生感到生动、活泼、趣味横生。 5.简练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精练、概括,即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语句的选用上下功夫,力求简明、精炼、争取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复杂的内容,抓要点,抓关键'不要不分轻重、不分主次。 6.启发性原则

核心筒设计要求

高层核心筒设计注意事项 1.核心筒的结构以剪力墙为主,也可以用密柱 2.高层剪力墙的厚度一般都大于等于250.((8度及以上地区上地区)),所以画图最好至少画到300,一般底层厚顶层薄,逐渐过渡逐渐过渡。画图时,内边线不动,向外扩边。 3.若使用若使用V A V小型中央空调系统,需要加空调机房机房,风机盘管系统,不需要加空调机房,室内净高最少2.4米。 4.强电弱电有自己的管井,最好上下楼层对齐,至少要有一个900*300相重叠。 5.水有冷冻水和冷却水,可以合并,能节省点面积 6.消防管井消防管井高层要单独做,靠近消火栓,用防火门,供给消防栓喷淋 7.残疾人的卫生间门要双向开,新建的1400*1800,老的是1000*2000的规格 8.如果往室外排风的话,排风和新风最好不靠在一起 9.卫生间管道井里的水管数有8根 10.消防电梯的数量设置:15001500平方米以下,设置1个; 1500-2000平方米,设置两个(面积各地算法不同,上海是楼层的建筑面积减去管道井的面积来计算) 11.防烟楼梯间若和防烟电梯合用前室,面积要大于等于10平方米,前室和楼梯间里都要有正压送风,楼梯间的压强要大于前室的,用乙级防火门;不合用,即仅是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面积大于等于6

平米平米,楼梯间加送风,前室不加送风。 12.卫生间里的(大便器+小便器))/洗手盆=2:1 13.管弄井可以放马桶水箱,宽400 14.消防电梯下要有消防水池 15.一般塔式高层办公楼标准层建筑面积大约1000m2~1500m2,有两个独立疏散楼梯就足够了,以1500m2一个标准层来计算,办公楼一般差不多20m2一个人(按北京公布的办公楼使用面积:办公人均6m2;会议2.3m2;;辅助用房1.8m2;服务用房1.4m2;人均使用面积人均使用面积是是11.5m2,合建筑面积大约是是16.5m2),即使以10m/人计算的话,每层最多150人,只需要1.5m宽的楼梯,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宽的楼梯》规定楼梯净宽应不小于1.2m,所以设计两个净宽1.2m的楼梯即可。防烟楼梯间也要约0.8m2的正压送风风道及6m2的前室,其中一个楼梯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10m2的前室。 1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也规定建筑高度超过75m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为了有效使用电梯,一组电梯的提升高度不宜超过50m。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0m以上的建筑应设置避难层的要求,50m左右开始设一个避难层是一个合理的分段。50m高度大约是15层,这一高度还相当于两个24m低层防火规范的高度。人们遇到火灾时,向上或向下走24m也是合理的。 17.没有必要所有的电梯都通到地下室,除货梯和消防梯有功能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与运动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 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学法指导 #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据说那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筋疲力尽了,停了下来。我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然而,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个肿肿的小虫。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着蠕动,直到死亡的来临。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双翅。 问题:1、我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是否一致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

2、从哲学上看,人们怎样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变成现实的东西 基础梳理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①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 的和的。 联系:①是的一种特殊状态。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互动探究 探究一:阅读思考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在本项目的设计重点问题的决策上,充分听取甲方意见,在规范许可范围内尽量满足甲方要求,做到:分析问题不主观、解决问题不拖延、修改方案不厌烦、承担责任不推诿。公司成立了专门针对本次项目的项目小组,在设计的重点问题中集合各个专业,会同甲方,施工方等进行磋商力求设计出高质高量的工程项目设计。 针对本项目的难点技术: 1)与甲方、施工方紧密配合,因地制宜分析、修改、补充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施工预先控制,现场人员将及时协助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制定、审查施工方案,尤其在土方造型,苗木种植等难点和部位一定到场协助。而且,从保证质量的前提出发,尽量提供在类似工程中的有效经验,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技术服务。 2)施工期间与监理和施工单位搞好团结协作,在不违反国家规范,不降低工程标准,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努力降低工程造价,配合各方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 3)不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甲方反馈,若遇影响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向甲方提交备忘录。 4)施工交底前,作好全部设计工作的完善和修改工作,并派出项目负责人、项目主管经理及各专业负责人参加交底。设计施工交底包括对施工图设计交底、加工及安装技术交底,负责将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设计中技术要点向甲方和施工方作详尽介绍,并认真听取甲方及施工方对设计提出的问题,作好记录,并做出合理准确答复,形成纪要。 5)变更设计 (a).施工阶段发生的变更设计及设计原则、工程规模、设计标准等较重大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过甲方、工程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四主方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做出决议,进行变更设计。上述情况的变更若属设计方或甲方原因,

《溶解度》教学设计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 2.通过实验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培养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结论推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海水制盐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产与生活。 2.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含义。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九、板书设计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要素和含义。会利用表格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明确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初步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过程,学习数据处理方法,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溶解度含义,探究溶解度曲线 2.教学难点: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这些都使得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目标: 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1)重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 二、学法、教法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决定了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为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采用以下教法: 情境教学法和启发法。教师创设相关知识情境案例,启迪思维,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案例相整合,循循引导,结合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3、学法指导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练习三教学设计

练习三 一、填空 1、零上16摄氏度 写作:( )或( ) 读作:( ) 零下3摄氏度 写作:( ) 读作:( ) 2将以下数字按要求分类 1.25、3 5、-7、3、3.011……、-52 1、0、7 12、-0.03 正数 负数 3写数下列数相对的负数形式 0.33……、19 73132753、、、、++ 4、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 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_ 摄氏度。 5、正常水位为0,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记作___________,低于正常水位0.3米记作_____________。 6、按照要求回答:一个学生演示,教师提出要求规定向前走为正。 (1)向前走2步记作_____________。 (2)向后走5步记作_______________。 7、看图答题

与北京时间相比,东京时间早1小时,记为+1时;巴黎时间晚7个小时,记为-7时。以北京时间为标准, 表示出其他时区的时间。 悉尼时间:__________ 伦敦时间:___________ 8、以学校为起点,往东走为正,往西走位负,小明从学校走了+50m ,又走了-100m ,这时小明离学校的距离是( )。 9、食品包装上常注明:“净重500±5g ,”表示食品的标准质量是( ),实际没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个数 1.75 -3 1 -4 4 31 5 0 -3.2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 5,2,-1,-4,( ),( ) ② -10,-5,0,5,10,( ),( ) 二、判断题 (1)0可以看成是正数,也可以看成是负数( ) (2)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 (3)如果盈利1000元,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200元就可记作-200元( ) (4)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

板书设计的六个原则

板书设计的六个原则 要具备高水平的板书图示设计的技能与技巧,应明确板书设计的六个要点: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书之有用。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离开了教学目的,板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设计板书时,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有的放矢地实行设计。应突出重点,体现难点,防止方向不明的形式主义倾向和随心所欲的自由主义倾向。 二.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书之有据。应针对不同教材的文体特点及内容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课型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 三.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做到书之有度。切记条款成叠,力避大括号加小括号、大箭头加小箭头等符号的烦琐杂糅。要做到:紧扣教材,挑选关键知识点;严格筛选,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利于理解,便于记忆。 四.要有清晰的条理性,做到书之有序。要揭示出教材内在的事理间的逻辑关系、作者的思路脉络、教者的教学意图。所书词语简单,词语间并无关联词,但应做到“言断而意相通”,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做到书之有时。设计时对板书内容出现的先后、内容间的联系和呼应、位置的安排和调整、文字的大小去留、虚实的配合、符号的选用、板书与讲述及其他教学活动的配合等,都

要周密计划,力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六.要有适当的灵活性,做到书之有择。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事先设计好的板书难以自然形成,“水到而渠不成”的现象。设计时,就要在尽可能周全地设想出能够实现的板书方案外,适当的留有余地,主动地给学生留出“填补空白”的思维机会,使之产生发现和创造的乐趣。这样既能够使教师的板书设计不受约束,又能够更有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运动、静止的含义(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4)物质与运动的关系(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教学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模拟法庭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等我们学完这一节课,这案可就是个小CASE了。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展示图片:行星运动、计算机的发展、瀑布流水、苹果落地 这四张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呢――都包含了运动。 阅读P31―32页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2)什么是运动?(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静止的含义?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举例说明问题:《全解》P71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过渡)说到这里,首先我们就得了解一下什么是运动。 (2)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

教学设计六个关键环节

教学设计六个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设计是.对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和于段事先进行的一个精心安排和策划.尽管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多样,有的以概念学习为主,有些以习题练习为特征,还有必试卷讲评探究发现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等,但从学习者的角度看,还是有许多共性的十为此,本文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抓住的六个关键环节,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达成教学日标. 一、指引注意,兴趣激发 所谓“注意”就是让学生的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在今天课堂学习的日标上。重点是:①创设能揭示学习月标本质的数学情境;②能较快地网忆起先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力一法;③能让一些不那么爱好 数学的同学也被吸引到学习中来。 片段1学习目标:“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会判定(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这一学习目标,表面看学生似乎都能理解,也会用定义证明,但若证明f(x)在某个区间不单调,则许多学生都会暴露出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不理解、不掌握.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注意”情境: 师:请问学生观察y=0.01x+1的图象,上升还是下降?并判断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生:难以判断?(引起注意)可计算函数值之差比较大小!(原有知识方法回忆)

师:计算有限次,如何判断一切值大小?(思维兴趣激发) 生;可用二个字母计算来突破无限个数值的大小比较0)()(21>-x f x f .(学生思维提升) 师;同学们能否自己设计单调涵数的定义?(学生认知的内化)不单调函数的定义如何设计? 上述做法,既揭示了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本质,义能让学生尽快回忆起作差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用有限次运算判定无限个数据大小,从而得到:用字母运算可以突破这一困境,接下来的学习显得思路清晰,方法自然,理解深刻. 二、共同探究,思维展开 共同探究,思维展开是指课堂教学设计第二个关键环节,此环节一方面要展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探究求解过程中要有数学的思维,体现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展示学生认知思维的特点,展示认知过程。即把“学术化”型态和“教育化”型态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片段2 师:如图1请同学们探究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内,是 否存在满足下列条件的点P ,使点P 到直线AB,111,D A CC 的距离相等. 生1:没有方法去找点P.(思维 受阻)观察后发现1DB 的中点E 可能 符合要求.点1B 似乎也可以。(思维 再次受阻〕

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夏立南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课程标准如此阐述,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以及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教材地位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同时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四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物质在常温状态下的溶解性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5.教学难点 (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厚实基础。整节课的技能训练尤其溶解度曲线的数据分析,主要目的就是引导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为适应未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学习重点、难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知识梳理】预习导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是

物质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中,没有的物质,因而运动是、和。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的一面。静止是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 二是说。 因此,静止是、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的同时,也肯定的存在。物质世界是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运动是有规律的 所谓规律,就是。 规律是客观的,是为转移的,它既不能,也不能。规律是普遍的。、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人可以在的基础上,根据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 “我”和“我们”(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六课第二框集体生活成就我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内容在前一课时《集体生活邀请我》的基础上,继续探讨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提出集体生活能够成就我的品格和个性发展两个方面。但是教材在集体生活为什么能够成就我、集体生活成就我的方式等方面却没有涉及,本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思想状况、在课的逻辑完整性等方面,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增加了集体生活能够成就我的原因、集体生活成就我的方式两个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集体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力量,体会集体中的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2.能力目标 (1)提高在集体生活中关爱他人、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能力。 (2)提高在集体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知道集体对个人来说能涵养品格,发展个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集体生活能够成就我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难点】为什么集体生活能够成就我 四、本课教育价值 本课教学着眼于学生的集体生活,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集体生活能够成就我”这个观念,然后进一步探讨集体生活成就我的方面,促使学生主动融入集体生活,在集体中获得个人成长,树立集体主义原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走入社会做好准备。同时要引导学生什么样的集体能促进自身成长,让学生学会选择优秀集体,并积极为集体做贡献,让集体更美好,为个人成长提供更多的有利因素。 五、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便利贴若干。 2.教师准备校园集体照一张,准备小组活动的小黑板或者小白板若干块。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展示校园集体照。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这张照片在哪拍的? 生:校园。 师:照片上面的同学熟悉吗? 生:不熟悉,但是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穿着校服。 师:嗯,我们生活在54中这样一个美丽又温馨的大家庭。今天老师第一次到七3班这个小集体来上课,同学们能给老师介绍下吗?谁来介绍下我班同学可爱的、有个性的外号? 生:我们班有人叫小百科。 师:老师猜这个学生肯定知识比较渊博。 生:嘻哈王子。 师:看样子这位同学平时是大家的开心果。

中考之溶解度曲线专题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中考之溶解度曲线专题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启发式、诱导法、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这是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 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A这种物质,随着温度的上升溶解度明显上 升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达到饱和状态 3、可以获得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4、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A (1)图像中a表示的意义 (2)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谁受 温度的影响大 (3)硝酸钾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正 确吗? 中考之溶解度曲线专题 一、专题分析 1、考试中的地位:西安市中考每年必考 2、考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填空题。 3、考查内容:对溶解度曲线中点、线、面以及交点的含义的考察。 二、基本知识将抽象、枯燥的基础知识转化为习题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于学生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近几年西安市中考题总结考点和出题方式。师生共同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 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 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 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 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可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三、典型例题分析 10.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 B.t2℃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一定大于 乙 C.t2℃时,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溶质的质量 分数减小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提纯甲 11.右图是a、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 .t1℃时,将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 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 一定能得到b 的饱和溶 液 D.t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2.右图是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a、 b 两种物质各60 g 后,再分别加入100 g 水,充分搅拌。下列叙教师讲述考题方式和基本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方法。 通过2011-2008年这几年的中考题作为例题和学生练习让学生接触中考激发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