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共32页
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PPT课件

术前禁食
➢因为在麻醉状态下,手术操作会刺激腹膜或内脏, 麻醉药物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可引起呕吐。 病人由于麻醉作用,呼吸道的保护性功能已减弱或 消失,故呕吐的胃内容物可被误吸入呼吸道。 ➢若误吸入肺会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阻塞呼吸道, 则会威胁病人生命。另外,还会因呕吐造成手术台 的污染。因此,成人一般在手术前至少8小时,最 好12小时开始禁食,以保持胃的彻底排空。
现代生理学研究
水的排空最快,摄人1h后约 95%已被胃排空;其次为固 体食物,需要转变成液态形 式后才能排空,一般为4-6h;
术前禁食
局麻: 不需禁食。
硬外麻、腰麻、静脉 麻、气管全麻、臂丛 麻等最少6小时。
手术前6~8小时都要 禁食、禁水,胃肠、 腹腔等手术尤其如此, 其目的是使胃排空, 避免手术时发生呕吐。
可能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术 中牵拉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有 关。 ➢呕吐患者可暂禁食,取侧卧位, 头偏向一侧,同时记录呕吐物的量、 颜色和性质,给予胃复安l0mg肌肉 注射。
出血
TACE术后
观察术后不良反应:
疼痛 发热 恶心呕吐 腰酸腹胀
➢术后平卧、术侧肢体的制动有 关。
➢起床活动后即可消失。
尿潴留
➢术后给予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 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鱼汤、面条、鸡蛋汤等。
➢术后2d~3d以后根据患者的消化功能情况逐渐至 普食。
TACE术后
观察术后不良反应:
疼痛 发热 恶心呕吐 腰酸腹胀 尿潴留 出血
TACE术后
观察术后不良反应:
疼痛 发热 恶心呕吐 腰酸腹胀
异位栓塞、肝包膜紧张度增加所致 ➢ 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 ➢ 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分散 注意力 ➢ 遵医嘱止痛治疗
医学专题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TAE简介(jiǎn jiè)
• 二、TAE的治疗机制
栓塞物质经导管注入到血管(xuèguǎn)内,随之,血管(xuèguǎn)被 栓塞,进而会对靶血管(xuèguǎn)、靶器官和局部学流动力学造 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TAE简介(jiǎn jiè)
• 三、TAE的优点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TAE的护理(hùlǐ)
• 一、术后护理 2.心理护理
术后由于制动等原因引起病人不适以及并发症的发生(fāshēng) ,病人开始更多地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护士应及时耐心的 做好心理护理,增加病人战胜疾病和面对生活的信心。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TAE的护理(hùlǐ)
• 一、术后护理(hùlǐ)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TAE的护理(hùlǐ)
• 一、术后护理 • 1.一般护理 (1)病人交接。安全转运病人至床单元,认真做
好病人交接,包括生命体征,术式,术中用药,穿刺肢体的 血运、颜色、温度,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情况,有无疼痛、 感觉障碍等股动脉栓塞的表现,穿刺点敷料是否清洁,固定 是否良好,压力止血带是否有效固定,局部有无出血、肿胀 ,做好交接及记录。(2)术后绝对卧床24h,穿刺点压力止血 带加压包扎24h,穿刺侧肢体制动6-8h,对侧下肢(xiàzhī)可做 屈曲等运动。卧床期间每30~60min观察患肢的血运、颜色、 温度,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等情况,有无疼痛、感觉障碍等 股动脉栓塞的表现,穿刺点敷料是否清洁,固定是否良好, 局部有无出血、肿胀。
病人准备 协助病人平卧于介入治疗台上,给予约 束带制动穿刺侧下肢(xiàzhī),吸氧并建立静脉通路。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案

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案简介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肿瘤,主要由血管组织构成。
它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破裂出血或肿瘤生长导致肝功能损害。
因此,治疗肝血管瘤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肝血管瘤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指采用非手术的方法来控制肝血管瘤的生长和症状。
这些方法包括:•观察:对于小型的无症状肝血管瘤,可以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其生长和变化。
•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如草鱼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出血风险。
•核素治疗:通过注射放射性颗粒物到肝血管瘤中,利用放射性射线杀死肿瘤组织。
保守治疗适用于那些无症状或小型的肝血管瘤,但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
对于那些症状明显、肿瘤较大或肝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2. 肝动脉栓塞术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插入导管将栓塞物注入肝动脉的支架中,阻断肝血管瘤的供应血管,导致肿瘤坏死。
肝动脉栓塞术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很好,可以明显减小肿瘤的体积,并且可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然而,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肝动脉栓塞物滞留在其他正常的肝脏组织中引发坏死等。
因此,患者在接受此治疗之前需要详细评估。
3.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来摧毁肿瘤组织的方法。
在射频消融术中,医生会在肝血管瘤附近插入一根导电针,然后通过导电针释放高频电流,将肿瘤组织加热至高温,从而达到摧毁肿瘤的效果。
射频消融术通常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血管瘤,且患者的肝功能保持良好。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如出血、感染和胆管损伤等。
4. 外科切除术对于一些较大且容易破裂、出血的肝血管瘤以及那些恶性转化的风险较高的患者,外科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外科切除术可以完全切除肝血管瘤及其周围组织,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肝动脉栓塞术

结论: 相比于TAI、TACE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延长患者无复 发生存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肝动脉栓塞术简介
肝动脉栓塞术是应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 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支,注入栓塞剂,以达到控制肝癌生长 或破裂出血,使瘤体缺血、坏死或缩小,或缓解局部及全身 症状等目的。
理论依据是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 75%-85%来自门静脉。而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几乎全部血供来 自肝动脉。
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肿瘤占全肝比例>70%
TACE的并发症
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肝脓肿 肺动脉栓塞
TACE和TAI的效果比较
在单发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介入治疗中的效果。TACE组(n=49) 和TAI组(n=45),同期选取术后未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对照组(n=30)。 TAI组采取单纯化疗药物灌注化疗,TACE组采用化疗药物与碘油混悬剂。
TACE适应症
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包括: 肿瘤占整个肝脏的比例<70% 多发结节型肝癌 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者 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血管形成 肿瘤切除术前 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
TACE禁忌症
肝功能严重障碍(Child-pugh分级C) 凝血功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 门V(门静脉内径)主干完全被癌栓栓塞 肿瘤广泛远处转移
治疗方法
TAI治疗(肝动脉灌注化疗)、TAE(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和 TACE(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 TAI治疗:是通过导管以等于或小于静脉给药的剂量动脉内灌注药物。 这样可使靶细胞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 减少全身的药物总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常用的 主要是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的疗效与肿瘤所在部位药物的有效血浓度 及药物与肿瘤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TAE: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选择性注入肿瘤血管和肿瘤供血动脉,阻断 肿瘤供血,封闭肿瘤血管床,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相当于把肿瘤 “饿死”。常用的栓塞剂有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海藻酸钠微球等。 TACE:是经导管既给化疗药物,又给栓塞剂。通过两种途径消灭肿瘤。
肝动脉栓塞术

肝动脉栓塞治疗术一、何为动脉血管栓塞术(T A E)?动脉血管栓塞术(T A E)及经由血管导管将栓塞物质注入所选定的器官血管内,造成血管阻塞,被阻塞的血管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梗塞 (Infarction),及组织坏死,因为血管的梗塞会有疼痛及不适感,因此病人可能引起发烧等症状,这个过程称为血管栓塞术。
依其栓塞位置可将血管栓塞术分为两种:1.Peripheral embolization指外围栓塞,因周边微血管较小所使用的栓塞物质及技术较少,可产生较佳的栓塞效果。
2.Proximal embolization为近端的较大血管栓塞术,所需的栓塞物质与技术较多,通常用于血流的改道或配合外围血管栓塞,以达到更好的栓塞效果。
经导管实施肝动脉栓塞术(THAE)的观念,其实是经由手术结扎肝动脉血管的观念而来,肝细胞癌的治疗一向以外科手术为主,但自1976年Goldstein使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世界各国皆争相采用此法以提高肝癌患者的寿命,许多无法经外科手术开刀者,经肝动脉栓塞术可存活4-5年以上。
二、肝癌的肝动脉栓塞术方法:对正常人而言,肝脏由75%的门静脉(portal vein),及25%的肝动脉供应血液,但门静脉收集由小肠送来的丰富养分,因此门静脉的重要性大于肝动脉,但对于肝细胞而言,大部分的营养来自肝动脉,占了90%以上,因若将供应肿瘤细胞的肝动脉切断,可使肿瘤死亡但不伤害到正常肝细胞,所以发展出T H A E。
于实施THAE时必需注意若门静脉已有癌细胞侵袭而阻塞,肝严重硬化、肝功能极度不佳、腹水严重甚至门静脉已产生回流现象(hepato-fugal)者均不适合作此栓塞栓塞时以一般血管摄影方法,导管放在供应肿瘤的血管内,先以小颗粒栓塞物质再近端较大血管栓塞,保留大部分非肿瘤的部分动脉血管,对病人较为有利,因此对侵犯二叶的病例,尽量采取先栓塞一叶,待肝功能恢复功能时再作另一叶的栓塞。
三、肝动脉栓塞之适应症:(1)控制出血 (control of hemorrhage):肝脏动脉性出血或因肿瘤急性出血,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危险性高,使用动脉栓塞法控制急性或持续性出血,常可立即见效挽回病人生命。
TAE与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近远期疗效对比

两组近期总有效率及术后 1 年、2 年及 3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AE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TACE 组(P < 0.05)。结论
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小。
TAE 与 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TAE 治疗后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recent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1 -,
2 - and 3-year survival rates(P >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A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ACE group(P < 0.05). Conclusion
Both TAE and TACE have better short-
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124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AE group and TACE group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经皮穿刺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射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可以持久阻断肿瘤血供,控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坏死缩小。
常用的栓塞剂有碘化油和颗粒明胶海绵。
TACE是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
一般6-8周重复TACE1次治疗,可使肝癌明显缩小,再行手术切除。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是一种经皮股动脉穿刺造影时注入栓塞剂,化疗的区域灌注化疗药物,达到更彻底阻断动脉血流的目的,使肿瘤区抗癌药物的浓度升高,使肿瘤缩小。
现将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介绍给你。
1.心理准备:随着手术和监护支持方法的改进,肝脏肿瘤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这一治疗方法,危险性小,疗效佳,可取得改善症状,缩小肿瘤的效果。
2.术前准备:术前一天,为您作皮肤准备,并作药物过敏试验,备皮完毕后最好洗个澡或清洁皮肤,手术日晨贴身更换手术衣裤。
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
手术前禁食禁水4—6小时,以免术中呕吐,术前排空膀胱。
3.关于手术疼痛的问题,您不必担心。
手术方法不用手术刀只不过用粗一点的针头,在您的腹股沟作动脉穿刺,而且给局部麻醉,您部会感到那么疼痛。
4.术后您有可能遇到的一些不适的问题:(1).您术后回到病房,我们会为您测血压,脉搏,观察伤口。
(2).术后您也许会遇到一个苦恼是排不出小便,主要原因是不习惯在床上排尿。
而导尿不仅增加泌尿道感染机会,而且在插导尿管时会引起疼痛,只要保持稳定心理,不要着急,床上排尿是完全可能的。
(3).术后活动:术后早期(24小时)病人应平卧床上,少活动,尤其术后6—12小时内,应限制穿刺侧下肢活动,尽量保持伸直位,床上排尿时下肢不能弯曲。
以防伤口出血。
一般穿刺伤口处用宽胶布固定,沙袋压迫6—12小时,注意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
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都可引起伤口出血,应尽量避免。
咳嗽时尽量用手按压伤口。
24小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下床活动。
(4).由于化疗反应,病人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医生会给您用些止吐药以改善症状。
各种介入治疗肝癌方法临床评价

各种介入治疗肝癌方法临床评价杨晋辉;唐映梅【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5(018)003【总页数】3页(P230-232)【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临床评价【作者】杨晋辉;唐映梅【作者单位】650033 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内科/云南省肝病研究中心;650033 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内科/云南省肝病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作者单位:650033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内科/云南省肝病研究中心第一作者:杨晋辉,男,52岁,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介入治疗作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1],可分为经血管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
1.1经肝动脉介入技术可分为选择性肝动脉灌注(TAI)、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目前,临床应用以TACE为主,在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和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中已被公认为首选疗法,其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尤其是局限性肝癌可获得较好的疗效[2]。
传统观念认为,TACE可应用于外科手术前和术后,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复发率。
但据长期临床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Georgiades C et al认为,即便患者对首次栓塞化疗无反应,仍应针对同一病灶进行第二次栓塞化疗,这样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3]。
虽然门静脉血栓形成一直被认为是TACE的禁忌证,但最近有报道显示超选择性疗法对门静脉栓塞可能是安全的[4]。
除TACE外,肝节段性栓塞化疗(S-TACE)是在TAC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指对载瘤肝段或亚肝段行肝段或亚段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并进行栓塞,直到能显示肿瘤区的门静脉分支为止。
此方法不仅能够栓塞肝动脉,还能栓塞末梢门静脉,从而达到更好的栓塞效果。
目前常用于TACE的栓塞剂有碘油乳剂、颗粒性栓塞剂(如药物性洗脱微球、明胶海绵微粒)、放射性微球(如90Y玻璃微球)和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聚乙烯醇颗粒(PVA)等栓塞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