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备考—数量关系之等差和等比数列

行测备考—数量关系之等差和等比数列
行测备考—数量关系之等差和等比数列

行测备考—数量关系之等差和等比数列

等差、等比数列是数量关系考试基础计算问题中的一类,我们在大量做题之前,应该对基础性的概念有深层次的理解并牢记。基础公式是我们做题的敲门砖。不论怎么出题,内容万变不离其宗,一定都是围绕着最基础的公式进行内容的增加。那么今天我们就详细的讲解一下这两个公式。

自测练习

【例题1】{an}是一个等差数列,a3+a7-a10=8,a11-a4=4,则数列前13项之和是( )。A. 32 B. 36 C. 156 D. 182

解析:从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可以看出,此题需要使用中位数的公式,及级差公式。根据级差公式我们可以得出a11-a4 =a10-a3=4;所以可得a7=12,再利用中位数求和公式,所以可得S13=a7×13=12×13=156,选择C选项。

技巧点评

等差、等比数列问题是较为基础的题型,也是考生最容易掌握的题目,把握等差等比数列问题,关键要求大家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牢记基础公式,灵活运用中位数、平均数,快速解题。

公式介绍

等差相关公式: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等差数列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等差数列级差公式:第N项-第M项=第N+1项-第M+1项=(N-M)×公差

等比相关的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和=首项×(1-公比n)÷(1-公比)

【例题2】某成衣厂对9名缝纫工进行技术评比,9名工人的得分恰好成等差数列,9人的

平均得分是86分,前5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460分,那么前7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多少?( ) A. 602 B. 623 C. 627 D. 631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知此题可以利用中位数求和的公式进行解题。题目中先给了9名工人的平均分为8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前9个人分数的总和为86×9=774,那么根据中位数求和的公式,可以得到第五个人的得分为744÷9=86;前5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460,那么第三个人的得分为460÷5=92,由此可知第四人的得分为86+(92-86)÷2=89,那么前七名工人的得分之和为89×7=623.由此可知选择B选项

【小结】此题的关键就是使用中位数求和的公式,不断的推出我们的所求。

总之,等差、等比数列及其相关知识是行测数量关系考试中的基础题型,大家必须牢牢掌握此类题型,牢记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考点,灵活运用中位数、奇数求和等特性,掌握常见题型。

最新招考公告、备考资料就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f6225930.html,/liaoning/

公考行测备考:数量关系的秒杀技巧

公考行测备考:数量关系的秒杀技巧 选项秒杀法: 如果我们随意蒙一道题,答对的概率只有25%,而科学地去蒙一道题,概率竟然是100%!!!是不是很激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如何通过选项蒙答案吧。 如果有两个选项满足题目中的某个等量关系,那么这两个相关联的选项,很可能一个是干扰选项,一个是正确答案。 【例1】(2017-北京)某种鸡尾酒的酒精浓度为20%,由A种酒、B种酒和酒精浓度(酒精重量÷酒水重量)10%的C种酒按1:3:1的比例(重量比)调制成。已知B种酒的酒精浓度是A种酒的一半,则A种酒的酒精浓度是() A.36% B.30% C.24% D.18% 【答案】A 【图拨】已知B种酒的酒精浓度是A种酒的一半,观察选项,发现D选项是A选项的一半,优先推测A种酒的酒精浓度是36%。 有时候,两个选项之间的等量关系并不是十分明显,需要我们仔细挖掘。 【例2】(2017-国家)工厂有5条效率不同的生产线。某个生产项目如果任选3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快需要6天整,最慢需要12天整;5条生产线一起加工,则需要5天整。问如果所有生产线的产能都扩大一倍,任选2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多需要多少天完成?() A.11 B.13 C.15 D.30 【答案】C

【图拨】如果产能都扩大一倍,则时间缩短一半。观察选项,发现C选项是D选项的一半,优先推测需要15天完成。 常识秒杀 任何问题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有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常识秒杀题目哦! 【例1】(2014-国家)两同学需托运行李。托运收费标准为10公斤以下6元/公斤,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略低一些。已知甲乙两人托运费分别为109.5元、78元,甲的行李比乙重50%。那么,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比10公斤以内的低了多少元?() A.1.5元 B.2.5元 C.3.5元 D.4.5元 【答案】A 【图拨】由收费标准“略低”一些可知,应该优先选择稍微低一点的。若降低2.5元,已经降低了约50%,不符合略低。 【例2】(2008-辽宁)某总公司由A、B、C三个分公司构成,若A公司的产出增加10%,可使总公司产出增加5%,若B公司产出增加10%,可使总公司产出增加2%,问若C公司产出减少10%可使总公司的产出减少百分之几?() A.2 B.3 C.4 D.5 【答案】B 【图拨】若A、B、C三个公司的产出均增加10%,那么总产出也增加10%,则C公司可使总产出增加10%-5%-2%=3%,故C公司产出减少10%,可使总产出减少3%。 极端假设秒杀 当计算量十分庞大时,不妨先假设最极端(最特殊)的情况,再拿实际情况与

14等差与等比数列综合

江苏省2014届一轮复习数学试题选编14:等差与等比数列综合 填空题 1 .数列{}n a 中,12a =,1n n a a cn +=+(c 是常数,123n =,,,),且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则{}n a 的通项公式是______. 【答案】2 2n a n n =-+ 2 .已知数列{}n a 满足143a =,()* 11226n n a n N a +-=∈+,则11n i i a =∑=______. 【答案】232 4 n n ?-- 3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若a 3=18,S 3=26,则{a n }的公比q =________. 【答案】3 4 .设数列{a n }满足:()()*3118220()n n n n a a a a a n ++=---=∈N ,,则a 1的值大于20的概率为____. 【答案】14 5 .已知数列 }{n a 满足1 22n n a qa q +=+-(q 为常数,||1q <),若3456,,,a a a a ∈}{18,6,2,6,30---, 则1a = . 【答案】2-或 126 6 .观察下列等式: 31×2×12=1-122, 31×2×12+42×3×122=1-13×22, 31×2×12+42×3×122+53×4×123=1-1 4×2 3,,由以上等式推测到一个一般的结论:对于n ∈N * , 31×2×12+42×3×122++n +2n n +1×1 2 n =______. 【答案】()n n 211 1?+- 7 .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公比为2,等差数列{}n b 的首项是1,公差为1,把{}n b 中的各项按照如 下规则依次插入到{}n a 的每相邻两项之间,构成新数列}{n c :1122334,,,,,,,a b a b b a b 564,,b b a ,,即在 n a 和1n a +两项之间依次插入{}n b 中n 个项,则2013c =____. 【答案】1951 8 .若数列 {}n a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当12n n n b a a a =?? ?时,数列{}n b 也是等比数列;类比上

等差、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任意数列的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2() 1(11n S S n S a n n n 二、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及等差中项定义 d a a n n =--1、2 1 1-++= n n n a a a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d k n a a k n )(-+= 当0≠d 时,n a 是关于n 的一次式;当0=d 时,n a 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 d n n na S n 2 ) 1(1-+= 4、等差数列}{n a 中,若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 5、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任意连续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m S 、m m S S -2、m m S S 23-、…… 仍为等差数列。 6、B A a A d Bn An S n +==+=122,, 7、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n S 的最值问题 利用n S (0≠d 时,n S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进行配方(注意n 应取正整数) 三、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及等比中项定义: q a a n n =-1 、112+-=n n n a a a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1-=n n q a a k n k n q a a -=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当1=q 时,1na S n = 当1≠q 时,q q a S n n --=1)1(1 q q a a S n n --=11 4、等比数列}{n a 中,若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 5、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且0≠n S ,则任意连续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m S 、m m S S -2、 m m S S 23-、……仍为等比数列 6、0=++=B A B Aq S n n ,则 四、求数列}{n a 的最大的方法: 1-1n n n n a a a a ≥≥+ 五、求数列}{n a 的最小项的方法: 1 -1n n n n a a a a ≤≤+ 例: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32922-+-=n n a n ,求数列}{n a 的最大项。 例: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n n n n a 10) 1(9+=,求数列}{n a 的最大项。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题目秒杀技巧大全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题目秒杀技巧大全

————————————————————————————————作者:————————————————————————————————日期:

公务员数量关系真题秒杀技巧大全-1 (国家真题)铺设一条自来水管道,甲队单独铺设8 天可以完成,而乙队每天可铺设50 米。如果甲、乙两队同时铺设,4 天可以完成全长的2 / 3 ,这条管道全长是多少米?( )。A. 1 000 B . l 100 C . l 200 D . 1 300 ?常规做法及培训班做法:?方法1 :假设总长为s ,则2 / ' 3 只s , 5 / 8又4 + 50 只4 则s = 1200 方法2 : 4天可以完成全长的2 , / 3 ,说明完成共需要6 天。?甲乙6 天完成,1 / 6 一1 / 8=1 / 24 说明乙需要24天完成,24* 50 二1200 秒杀实战法:数学联系法?完成全长的2/ 3 说明全长是3 的倍数,直接选C 。10秒就选出答案。?公考很多数学题目,甚至难题,都可以直接运用秒杀实战法,快速解出答案,部分只需要做个简单的转化,就可以运用到秒杀实战法。大大的简化了题目的难度。 公务员数量关系真题秒杀技巧大全-2 ( 09浙江真题)1 3 11 67 629 ( ) A . 2350 B .3130 C. 4783 D . 7781 常规及培训班解法: 数字上升幅度比较快,从平方,相乘,立方着手。 首先从最熟悉的数字着手6?29 = 25 *25 + 4 =54十43+ 43= 67??从而推出 l =l O + O 3= 2 l + l 11 =32+ 2 4 5= 629? 3+ 3 4= 67? + 4 ?=6 5 + 5 二7781 从思考到解出答案至少需要1 分钟。?秒杀法: 1 3 11 67629 ( ) 按照倍数的上升趋势和倾向性,问号处必定是大于10倍的。 ABCD选项只有D项符合 两两数字之间倍数趋势:?确切的说应该是13 倍,可以这么考虑,倍数大概分别是3, 4 , 6 , 9,( ? ) ,做差,可知问号处大约为13 . ?问号处必定是大于十倍的。 公务员数量关系真题秒杀技巧大全-3 1 上海真题:下列四个数都是六位数,X 是比10 小的自然数,丫是零,一定能同时被 2 、 3 、5 整除的数是多少?( ) ?A . XXXYXX B . XYXYXY C .XYYXYY D . XYYXYX 答案:B ?【解析』能被5 整除的末尾是0 或者5 ,同时这个六位数能被2 整除,所以末尾肯定是0 。BC 当中选择,同时能被3 整除,说明各位数字相加是3 的倍数,B 是3X ,很明显是3 的倍数,所以选择B。 公务员数量关系真题秒杀技巧大全-3 1 上海真题:下列四个数都是六位数,X 是比10 小的自然数,丫是零,一定能同时被 2 、 3 、5整除的数是多少?() A . XXXYXX B . XYXYXY C . XYYXYY D . XYYXYX 答案:B 【解析』能被5 整除的末尾是0 或者5 ,同时这个六位数能被2整除,所以末尾肯定是0 。BC 当中选择,同时能被3整除,说明各位数字相加是3的倍数,B是3X ,很明显是3的倍数,所以选择B。 公务员数量关系真题秒杀技巧大全-4 2 在招考公务员中,A 、B两岗位共有32 个男生,8 个女生报考。己知报考A 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 : 3 ,报考B 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 : 1 ,报考A 岗位的女生数是()。 A . 15 B . 16 C . 12 D . 10 [答案]C 【解析』报考A 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 : 3,所以报考A 岗位的女生人数是3 的倍数,排除选项B 和选项D;代入A ,可以发现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 。 方法2:报考A岗位总和B岗位比是8 : 3 ,报考AB岗位总人数是50 , 可知8*X十3*Y=50,根据数字特性,可以看出,只有当X = 4 的时候才满足条件,所以答案为3*4 =12.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

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B.144 C.177D.192 【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出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所以列示就应该是63+89+47-46-1×24+15=144,选B。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的一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4+15=,选D。 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描述的是“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多了一“仅”字,那么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三个两层的区域。它们加起来的和正好是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减去三层的两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24+15=120,选A。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问题(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问题(3)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 项和式以及有关性质,分析和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2.突出方程思想的应用,引导学生选择简捷合理的运算途径,提高运算速度和运算能力.3.用类比思想加深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用方程的观点认识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从本质上掌握公式.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例1已知两个等差数列5,8,11,…和3,7,11…都有100项,问它们有多少公共项.例2 已知数列{an}的前n 项和,求数列{|an|}的前n项和tn.例3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n}和等比数例{bn}中,a1=b1=1,a2=b2,a8=b3,试问:是否存在常数a,b,使得对于一切自然数n,都有an=logabn+b成立.若存在,求出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4已知数列{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数列{ak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且k1=1,k2=5,k3=17,求k1+k2+k3+…+kn的值.例5、已知函数f(x)=2x-2-x ,数列{an}满足f( )= -2n (1)求{an}的通项公式。(2)证明{an}是递减数列。例6、在数列{an}中,an>0,= an+1 (n n)求sn和an的表达式。例7.已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求证: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均有a2n ─1,a2n,a2n+1成等比数列,而a2n,a2n+1,a2n+2成等差数列。例8.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求该数列的中间项及项数。作业1 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第2,第3,第6项依次成等比数列,则公比是().(a)1 (b)2 (c)3 (d)4 2 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1,等比数列{bn},把这两个数列对应项相加所得的新数列{an+bn}的前三项为3,12,33,则{an}的公差为{bn}的公比之和为().(a)-5 (b)7 (c)9 (d)14 3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d≠0,且a1,a3,a9成等比数列,则的值是. 4 在等差数列{an}中,a1,a4,a25依次成等比数列,且a1+a4+a25=114,求成等比数列的这三个数.5 设数列{an}是首项为1的等差数列,数列{bn}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又cn =an-bn(n∈n+),已知试求数列{cn}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等差数列的公式和相关性质 1、等差数列的定义:对于一个数列,如果它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为一个定值,则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记:d a a n n =--1(d 为公差)(2≥n ,*n N ∈)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1)n a a n d =+-,1a 为首项,d 为公差 推导过程:叠加法 推广公式:()n m a a n m d =+- 变形推广:m n a a d m n --= 3、等差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 b a A +=或 b a A +=2 (2)等差中项: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 1(1) 2n n na d -=+ 211 ()22 d n a d n =+-2An Bn =+ 前N 相和的推导: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注:12132n n n a a a a a a --+=+=+=???,)当然扩充到3项、4项……都是可以的,但要保证等号两边项数相同,下标系数之和相等。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3)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或者等差中项发? {}n a 是等差数列. 7、等差数列相关技巧: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设项技巧: ①一般可设通项1(1)n a a n d =+- ②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 ③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注意;公差为2d ) 8、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前n 和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技巧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作科员,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

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2020江西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预测试题含答案

2020江西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预测试题含答 案 2017江西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预测试题含答案 1.有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3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30天完成,丙单独做需要48天完成。现在由甲、乙、丙三人同时做,在工作期间,丙休息了整数天,甲、乙均未休息。完成这项工作也用了整数天。则丙休息了多少天? A.11 B.12 C.15 D.18 2.某茶叶店运到一批一级茶、二级茶和三级茶,其中二级茶的数量是一级茶的2倍,三级茶的数量是二级茶的1/3,一级茶的买进价是每千克240元,二级茶买进价是每千克160元,三级茶买进价是每千克100。现在照买进价加价60%出售,当二级茶全部声完,一级茶剩下1/3,三级茶剩下1/2时,共盈利13860元,那么,运到的一级茶有多少千克? A.40 B.45 C.50 D.55 3.甲、乙两人在一条长10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3米/秒,乙的速度2米/秒。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多少次? A.14 B.15 C.16 D.17 4.将一堆糖果分别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是5:4:3,实际上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是7:6:5,其中一个小朋友比原计划多得了15块糖果,那么这位小朋友实际所得的糖果数是多少块? A.150 B.160 C.170 D.180

5.今年王先生的年龄是他父亲年龄的一半,他父亲的年龄又是他儿子的15倍,两年后他们三人的年龄之和恰好是100岁,那么王先生今年的岁数是多少? A.40岁 B.30岁 C.50岁 D.20岁 1.【答案】A。解析:设三人合作完成工作用x天,丙休息了y 天。 (1/36+1/30+1/48)x-(y/48)=1→59x-15y=720。因为720和15y 均是15的倍数,则59x也是15的倍数。59不是15的倍数则x是15的倍数。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30天,则三人合作完成工作小于30天,x=15,y=11。 2.【答案】B。解析:设运到的一级茶有x千克,则运到的二级茶为2x千克,三级茶为(2/3)x千克,根据题意有(1- 1/3)x×240×60%+2x×160×60%+(1- 1/2)×(2/3)x×100×60%=13860,解得x=45。即运到的一级茶有45千克。 3.【答案】B。解析:方法一:10分钟两人共跑了 (3+2)×60×1O=3000米,共3000÷100=30个全程。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他们总是在奇数个全程时相遇,即1,3,5,7,…,29,共15次。 方法二:第一次两人相遇需要100÷(3+2)=20秒,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走两个全程,需要20×2=40秒。10分钟后,(10×60-20)÷40+1=15.5,共相遇15次。 4.【答案】A。解析:由于总的糖果数没有变化,则可设糖果数有5+4+3=12和7+6+5=18的最小公倍数——36份。根据糖果分配比可知甲、乙、丙原计划各得15、12、9份,实际得14、12、10份。可见丙比原计划多得1份,这1份是15块糖。丙实际得到10份,共15×10=150块。 5.【答案】B。解析:设儿子的年龄为x,则王先生父亲为15x,王先生为15x÷2=7.5x,三者年龄和为x+15x+7.5x=23.5x。两年后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知识要点】 (一)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a n }的性质 (1)a m =a k +(m -k )d ,d =k m a a k m --. (2)若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数列{λa n +b }(λ、b 为常数)是公差为λd 的等差数列;若{b n }也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λ1a n +λ2b n }(λ1、λ2为常数)也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λ1d +λ2d . (3)下标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m 的项a k ,a k +m ,a k +2m ,…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md . (4)若m 、n 、l 、k ∈N *,且m +n =k +l ,则a m +a n =a k +a l ,反之不成立. (5)设A =a 1+a 2+a 3+…+a n ,B =a n +1+a n +2+a n +3+…+a 2n ,C =a 2n +1+a 2n +2+a 2n +3+…+a 3n ,则A 、B 、C 成等差数列. (6)若数列{a n }的项数为2n (n ∈N *),则S 偶-S 奇=nd , 奇 偶S S = n n a a 1+, S 2n =n (a n +a n +1)(a n 、a n +1为中间两项); 若数列{a n }的项数为2n -1(n ∈N *),则S 奇-S 偶=a n , 奇 偶S S =n n 1-,S 2n - 1 =(2n -1)a n (a n 为中间项). 2.等比数列{a n }的性质 (1)a m =a k ·q m -k . (2)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则数列{λ1a n }(λ1为常数)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若{b n }也是公比为q 2的等比数列,则{λ1a n ·λ2b n }(λ1、λ2为常数)也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 ·q 2. (3)下标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m 的项a k ,a k +m ,a k +2m ,…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m . (4)若m 、n 、l 、k ∈N *,且m +n =k +l ,则a m ·a n =a k ·a l ,反之不成立. (5)设A =a 1+a 2+a 3+…+a n ,B =a n +1+a n +2+a n +3+…+a 2n ,C =a 2n +1+a 2n +2+a 2n +3+…+a 3n ,则A 、B 、C 成等比数列,设M =a 1·a 2·…·a n ,N =a n +1·a n +2·…·a 2n ,P =a 2n +1·a 2n +2·…·a 3n ,则M 、N 、P 也成等比数列. (二)对于等差、等比数列注意以下设法: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口诀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口诀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精选20题及解析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精选20题及 解析 1.若x,y,z是三个连续的负整数,并且x>y>z,则下列表达式是正奇数的是()。 A.yz-x B.(x-y)(y-z) C.x-yz D.x(y+z) 2.编一本书的书页,用了270个数字(重复的也算,如页码115用了2个1和1个5共3个数字),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A.117 B.126 C.127 D.189 3.某商场促销,晚上八点以后全场商品在原来折扣基础上再打9.5折,付款时满400元再减100元。已知某鞋柜全场8.5折,某人晚上九点多去该鞋柜买了一双鞋,花了38 4.5元,问这双鞋的原价为多少钱?() A.550元 B.600元 C.650元 D.700元 4.甲、乙、丙三种货物,如果购买甲3件、乙7件、丙1件需花3.15元,如果购买甲4件、乙10件、丙1件需花4.20元,那么购买甲、乙、丙各1件需花多少元?() A.1.05元 B.1.4元 C.1.85元 D.2.1元

5.甲、乙、丙、丁四人为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3,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丁捐款169元,问四人一共捐款多少钱?() A.780 B.890 C.1 183 D.2 083 6.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8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20段需要多少分钟?() A.32分钟 B.38分钟 C.40分钟 D.152分钟 7.四年级一班选班长,每人投票从甲、乙、丙三个候选人中选一人,已知全班共有52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甲得到17票,乙得到16票,丙得到11票。如果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将成为班长,甲最少再得多少张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A.1张 B.2张 C.4张 D.8张 8.一只船沿河顺水而行的航速为30千米/小时,已知按同样的航速在该河上顺水航行3小时和逆水航行5小时的航程相等,则此船在该河上漂流半小时的航程为()。 A.1千米 B.2千米 C.3千米 D.6千米 9.A、B两地相距100公里,甲以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前往B地。6小时后,乙开摩托车从A地出发驶向B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运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运用 班别: 坐号: 姓名: 1.在直角三形中,三条边的长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比等于 。 2. 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的和等于15,并且这三个数分别加上1,3,9后又成等比数列, 则这三个数分别是 。 3. 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37,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36,则这四个数分别是 。 4.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0n n S a a =-是不为的常数),则{}n a ( ) A,一定是等差数列 B,或者是等差数列,或者是等比数列 C, 一定是等比数列 D,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5. a ,b,c 成等比数列,那么关于x 的方程20ax bx c ++= ( ) A ,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一定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一定没有实数根 D ,以上均有可能 6. 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12a =,且存在数列{}n b ,使得121 1 1 44 4 (1) n n a a a a n b ---=+ , 则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 。 7. 如果b 是a 与c 的等差中项,y 是x 与z 的等比中项,且,,y x z 都是正数,则 ()log ()log ()log m m m b c x c a y a b z -+-+-= (0,1m m >≠) 8. 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项数是奇数,11a =,{}n a 的奇数项的和是175,偶数项的和是150, 则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9. 在数列{}n a 中,11a =,13(1),n n a S n +=≥证明:23,,,n a a a 是等比数列。 10 求和:(1)21 123n n S x x nx -=++++ (2)23123n n S x x x nx =+++++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关键之找等量关系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关键之找等量关系 行测一直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大部分。其中数量关系一直是大家所恐惧的一个板块,大部分考生在备考阶段就直接放弃,这主要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适合题目的方法。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用方程来快速解决数量关系,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数量关系考情介绍 从历年考情来看,数量关系一直是行测考试中难度较高的、比较能拉开差距,为帮助考生全面有效地复习,现对每种题型的整体特点进行分析。目前公务员考试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考试,考试内容和题量都比较固定,主要考查数学运算一种题型。从题型方面看,主要考查计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同题、概率问题、极值问题以及几何问题等,总的来讲,数学运算部分题型多样、方法综合,命题愈发灵活、巧妙,日趋凸显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二、方程法解题 .

通过题干描述找等量关系解题可以说是大家都比较习惯、熟悉、容易理解的主要方法,它适用于每种题型,而且表达比较直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方程快速解题。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方程的概念。 1、方程的基本概念 (1)定义: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类型:根据未知数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数量关系中常考的主要是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 2、方程法解题步骤 用方程解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我们一步一步来学习。 第一:通过阅读题干找到等量关系; 第二:根据等量关系从左向右进行列式; 第三:在列式的过程中把未知量用未知数来表示; 第四:解方程。 .

我们以下面的这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例1某抗洪指挥部的所有人员中,有的人在前线指挥抢险。由于汛情紧急,又增派6人前往,此时在前线指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5%,如该抗洪指挥部要保留至少10%的人员在应急指挥中心,那么最多还能再增派多少人去前线? A.8 B.9 C.10 D.11 中公解析: 第一:根据题干前半部分得到等量关系。 第二:已在前线的人数+新增派人数=此时在前线的人数。 .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一、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二、几何边端问题 (1)方阵问题: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三、植树问题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四、行程问题 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等差等比数列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此数列 ( ) (A )为常数数列 (B )为非零的常数数列 (C )存在且唯一 (D )不存在 2.、在等差数列 {}n a 中,41=a ,且1a ,5a ,13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通项公式为 ( ) (A )13+=n a n (B )3+=n a n (C )13+=n a n 或4=n a (D )3+=n a n 或4=n a 3、已知c b a ,,成等比数列,且y x ,分别为a 与b 、b 与c 的等差中项,则 y c x a +的值为 ( ) (A ) 2 1 (B )2- (C )2 (D ) 不确定 4、互不相等的三个正数c b a ,,成等差数列,x 是a ,b 的等比中项, y 是b ,c 的等比中项,那么2x ,2b ,2y 三个数( ) (A )成等差数列不成等比数列 (B )成等比数列不成等差数列 (C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D )既不成等差数列,又不成等比数列 5、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n S n 24212+=+,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 (A )22-=n a n (B )28-=n a n (C )12-=n n a (D )n n a n -=2 6、已知))((4)(2z y y x x z --=-,则 ( ) (A )z y x ,,成等差数列 (B )z y x ,,成等比数列 (C ) z y x 1,1,1成等差数列 (D )z y x 1 ,1,1成等比数列 7、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1-=n n a S ,则关于数列{}n a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 ①一定是等比数列,但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②一定是等差数列,但不可能是等比数列 ③可能是等比数列,也可能是等差数列 ④可能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 ⑤可能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A )4 (B )3 (C )2 (D )1 8、数列1 ?,16 1 7,815,413,21,前n 项和为 ( ) (A )1212+-n n (B )212112+-+n n (C )1212+--n n n (D )212 112 +--+n n n 9、若两个等差数列 {}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A 、n B ,且满足 5 524-+= n n B A n n ,则 13 5135b b a a ++的值为 ( ) (A ) 9 7 (B ) 7 8 (C ) 2019 (D )8 7 10、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252+-=n n S n ,则数列{}n a 的前10项和为 ( ) (A )56 (B )58 (C )62 (D )60 11、已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5+=n a n 为, 从{}n a 中依次取出第3,9,27,…3n , …项,按原来的顺序排成一个新的数列,则此数列 的前n 项和为 ( )

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专 题2 数列 知识网络图解 一、数列的概念、性质 例①若数到{αn }满足αn+1 = 若α1=67 则α2009的值为( ) A. 67 B.57 C. 37 D.1 7 ②αn 则数列{αn }最大项为( ) A. α1 B. α45 C. α44 D. α2007 ③通项为αn =n 2 -α n+1的数列{αn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α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知识整合 2αn , 0≤αn <1 2 1 2 ≤αn <1 2αn -1,

要点 热点 探究 例1(1)已知两个等差数列{α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A n 和B n ,且 n n A B =7453 n n ++,则使得 n n a b 为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 (2)已知等差数列{α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OB=α6O A +α195OC ,且A 、B 、C 三点共线(该直线不过点O ),则S 200等于( ) (3)与差数列{αn }中,S 6=36,S n =324,S n -6=144,则n =___________ (4)等差数列{αn }共有2n +1次,其中奇数项之和为319,偶数次之和为290则其中间项的值为 ( ) A. α9=10 B. α10 =16 C. α11 =29 D. α12=39 ()121 2112121*(21) 7(21)45122172131 (21)21,2,3,5,11 n n n n n n n n a a n a A n b b b B n n n a z n N n b ----+?--+ ====+ +-++?- ∈ ∈ ∴=Q 解 ()619512006195200 21 1 200200200100 222 A C a a a a a a s ,B,∴+=++=?=?=?=Q 三点共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