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

一元代文学的背景:元朝是少数名族统治的时代,政治上实行民族压迫政治、经济上农业逐渐恢复并且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程朱理学影响下降,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这些背景造成了正统文学的衰退,非正统文学的发展。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由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以及文学本身的种种原因,传统的诗词古文创作局限于少数文人的范围,新起来的戏曲小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流行南北。特别是杂剧成了元代趺学创作中最受欢迎的剧艺。前人把它和唐诗、宋词并称,作为一个朝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许多作家也享受很高的荣誉。

三元代文学的表现:

1作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这时与前代相比处于低谷时期。然而,元代的诗文作家和作品的数量相当多如“元诗四大家”以及杨维桢,并且他还开创了“铁崖体”。这时还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如耶律楚材,其存诗七百多首。元代散文则沿着唐宋古文的道路发展并下启明代文风。2作为非正统文学的杂剧和散曲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时出现了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他们的代表作《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他们的文采繁富,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诗味。元代的散曲与杂剧的创作基本相似,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来移到南方。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以及被誉为“曲壮元”的马致远、卢挚。3重要作家作品

关汉卿是元代文坛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最具代表的作品是《窦娥冤》。该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艺术特色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元代剧坛的又一朵奇葩——王实甫。其所创作的《西厢记》是表现“花间美人”一般光彩照人的格调。该作品说的是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法的考虑百般阻挠,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斗争,崔张终成眷属。作品表达了男女青年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愿望,显示出一种反封建的主题。该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巧妙的矛盾设置、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精炼的语言。明代文学。明代文学的背景:经济方面商业经济的繁荣促进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政治上朱元璋極力强化君主獨裁。在思想文化方面,大力提倡程朱理學實行八股取士的制度。思想文化界由于政治上的混亂商業經濟的發展掀起了王学的兴起。明代文学的特征:正统文学的诗歌、散文衰退之后又有一些恢复。小说、戏

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1明代文学的表现:1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自明永樂至成化年,在文壇占主導地

位的是以當時館閣名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爲代表的台阁体。從成化到弘治年間,臺閣體詩文創作趨向衰落與消退,這一時期對文壇有著重要影響的則是以李東陽爲主的茶陵体。2明中期颇有代表的是以李梦阳、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张以及以王慎中为首的唐宋派。3晚明的诗文颇有代表是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其肯定了文學真實地表現人的個性化情感與欲望的重要性。2作为非正统文学的小说、戏曲得到了空前繁荣。《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的刊刻和風行,《西遊記》和《金瓶梅詞話》的陸續寫定和問世,興起了編著章回體通俗小說的熱潮;戲曲方面,從以《寶劍記》、《浣紗記》、《鳴鳳記》爲代表的三大傳奇問世,傳奇體制的定型和昆腔的改革,到湯顯祖寫出“臨川四夢”,戲曲創作被推向了繼元雜劇之後的又一高峰;其他如以“三言”、“二拍”爲代表的白話短篇小說的繁榮,“挂枝兒”、“山歌”等民間文學的流行和整理等,都明顯地體現了新的時代特徵。4重要作家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是:作者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一)人物塑造: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作者在安排人物的出场,在刻划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人物的个性上都有创造和独到特色。(二)战争描写:作为描写战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功地描绘了汉末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规律,作者着重表

现了战争中策略和智慧的斗争,变化多端的战争场面,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帝: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施耐庵《水浒传》:主题思想: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乱自上作”。歌颂农民起义英雄。揭示农民起义失败的必然原因之一。严重的忠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进步意义。《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全书的结构宏伟而完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叙事详实而精彩、语言通俗而生动。吴承恩的《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有对人类进步理想的憧憬,也有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各阶层人物及其生活状况、思想状况,以及各种各样的世态人情,而且还超越一时代、一社会的界限,从哲理的高度反映着人类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反映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改造着自然和社会,为实现人类向往的目标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种斗争是曲折复杂的,艰苦卓绝的,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强大的阻力和对抗,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难免受到挫折和失败。《西游记》的艺术特色:第一点,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第二点: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斗争越复杂,人物内心展现就越充分。第三点,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第四色:用生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第

五个艺术特色,小说虽然是长篇巨作,但是却是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牡丹亭》的主题: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艺术特色:主要的艺术特征是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首先《牡丹亭》的理想色彩非常强烈。再次, 《牡丹亭》在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另外《牡丹亭》的浪漫意趣还表现在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处处充满诗的意境.他采用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清朝的文学。清朝的文学背景:政治方面建立军机处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思想文化方面独尊程朱理学、大兴文字狱,大肆残害知识分子。清朝的文学特征:集历代文学之大成、文学古典形态的再度辉煌、新興兴体飞跃。清朝的文学变现:1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诗坛沿袭明季餘緒,雲間派、虞山派、婁東派鼎足而三,而虞山派和婁東派,因錢謙益和吳偉業主領,出現新的局面,影響最大。清初詞壇,流派紛紜,迭現高潮,出現了以陳維崧爲首的陽羨詞派、朱彝尊爲首的浙西詞派和獨樹一幟的著名滿族詞人納蘭性德,後者又與曹貞吉、顧貞觀合稱“京華三絕”。2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詩派有沈德潜、厲鶚、翁方綱和袁枚、趙翼等設壇立坫,分庭抗禮;自成一格的鄭燮、黃景仁等也競逐其間。古文則桐城派以正宗自居,聲勢浩大。駢文異軍突起,再度興盛。張惠言則開創常州詞派,把詞的創作和理論推向尊詞體、重寄托的階段。代表作家作品。诗在表作家是虞山诗派的钱谦益,其作品为《后秋兴》。

词的代表作家为纳兰性德,即代表作为《蝶恋花》散文的代表作家是桐城派的方苞、姚鼐、刘大櫆其著作分别为《左忠毅公逸事》、《登泰山记》。戏曲作家作品代表洪升及其《长生殿》、孔尚任及其《桃花扇》、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蒲松林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桃花扇》的主题思想: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者借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合合离离,抒发国家兴亡的强烈之情。艺术特色: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2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3严谨的戏剧结构。《红楼梦》的主题:世间荣华富贵,万般皆好,可惜一切皆虚空幻境,昨富今贫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可谓人世无定。人间凡世的欢乐都只不过是幻觉,其终究会破灭的主题。艺术特色:《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1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红楼梦》又一巨大进步是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的,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2叙事艺术的突破。《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a作品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从而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把作品所要歌颂的爱情、青春和生命加以诗化,唱出了美被毁灭的悲歌。b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c《红楼梦》不但在叙述者问题上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而且在叙述角度上也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描写场面时,又写得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

古代文论论文题目

中国古代文论论文选题 一、先秦部分 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2.月中蟾蜍嫦娥形象 3.共工形象两面性之我见 4.治水神话的蕴含 5.神话中的女性形象 6.《诗经》中的民族史诗 7.《诗经》是怎样反映二周时期的劳动生活的 8.《诗经》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几种手法 9.漫谈《诗经》对农村生活面貌的表现 10.《诗经》与妇女问题 11.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 12.“思无邪”辨 13.《诗经》对隋以前文学的影响 14.《诗经》与行役问题 15.《论语》写人技法初探 16.从《论语》看孔子其人 17.简论孟子散文的浩然之气 18.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19.孟子“仁政”说评议 20.《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 21.试论《庄子》的人生观 22.谈谈《劝学》的比喻和铺陈 23.浅议《左传》的行人辞令 24.《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手法 25.《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26.《左传》叙事的艺术成就 27.《左传》所写的女性 28.《左传》所写的正面女性 29.《左传》所写的反面女性 30.《左传》人物传记文学成就 31.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 32.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 33.《离骚》象征手法探微 34.《离骚》兼《国风》《小雅》诗旨说 35.屈赋“兮”字解 36.屈赋对汉赋的影响 37.中国最早的咏物诗——《橘颂》 38.屈原《九歌》的浪漫主义 39.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 40.宋玉“悲秋”的主题与影响 41.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 42.荆楚文王考

43.“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与哲学指归 二、汉魏六朝文学 44.试论贾谊的政论散文 45.贾谊骚体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 46.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47.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 48.司马迁是怎样处理史实与文学手法的关系的 49.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50.《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 51.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 52.《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说 53.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 54.汉乐府民歌对《国风》的继承与发展 55.《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6.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妇女问题 57.汉代女性的文学创作 58.汉代的宫怨文学创作 59.《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 60.《神记》故事情节的几个特点 61.《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 62.谈谈中古时期的几篇书信体抒情散文 63.三曹诗歌比较举偶 64.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65.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 66.曹操乐府诗评说 67.曹操其人与其诗 68.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69.曹植诗歌艺术性初探 70.略论曹植的《洛神赋》 71.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 72.《西洲曲》抒情主人公情感分析 73.自然、真淳、和谐——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 74.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75.从陶渊明生命历程看桃花源思想的形成 76.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风貌 77.说陶诗的平淡与醇美 78.陶诗抒情手法管窥 79.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谢灵运的山水诗 80.隋以前骈体文的发生与发展 81.以礼闲情的爱情佳作——评陶渊明的《闲情赋》 82.士与仕的夹缝里——从西方心理学看魏晋风度 83.钟嵘“建安风骨”的主要内容 84.阮籍的身世及其《咏怀》诗

古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明初杂剧作家40多人,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_______ 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种,合称_________ 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_________ 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_________卷五之_________《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_________两大系统。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____、____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___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 ____ 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_的_________篇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陈寿《三国志》 B.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 B《蝴蝶梦》 C. 《鲁斋郎》 D. 《哭存孝》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嘉靖壬午本 B.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C.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湖二集》D.《六十家小说》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性灵说 D. 肌理说8.《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 A《雌木兰》B.《狂鼓史》 C. 《玉禅师》 D. 《女状元》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 B.《柳毅传书》 C.《张生煮海》 D.《老生儿》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 A. 才子佳人小说 B.历史演义小说 C.英雄传奇小说 D.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拟话本 2.戏曲 3.明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韩山师范学院二00六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珠串式链式结构 2.朱权、朱有燉 3.《浣纱记》 4.《属玉堂传奇》5.李渔 6.《说苑》、《贵德》7.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8.程本9.唱词、宾白 10.索隐派、考据派11.裴松之、《三国志注》12.《金瓶梅》13.《庄子》《外物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多选题多选少选俱不给分) 1. BC 2. ABC 3. ABCD 4. A 5.ABC 6.D 7.A 8.B 9.AB 10.A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3分)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评分标准:时间,文人模仿、独创,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归类必须全部具备,缺一项扣1分 2.(3分)戏曲: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评分标准:传统戏剧形式,各种因素、主要表现手段必须全部具备,缺1项扣1分 3.(4分)明传奇: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兼取北曲杂剧的成果发展而成戏曲形式。其特点如下:一、情节繁多、篇幅长至四五十出以上;二、传奇分出,每出标写题目;三、南北合套普遍;四、建立了南九宫或十三调的音乐体系;五、角色分工更细,被统称为江湖十二角色。 评分标准:如何发展而来,各条特点必须全部具备,缺一项扣1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个别例外。(2)文学要素:唱词与宾白两部分,唱词为主,曲以抒情,白以叙事。 (3)音乐体制:一人主唱,一折一宫调,四折不相重复,每折曲牌数不等 (4)角色体制:旦、末、净、杂四大类 2.“内在型冲突形态”,着重表现了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冲突 评分标准:每一小点2分,每一点简略扩充各3分3.(1)选取重点(2)侧重人物(3)斗智为主(4)表明倾向(5)虚构夸张 评分标准:每一点1分,每点简略扩充各1分 4.(1)、以戏言寓诸幻笔,具嬉笑讽刺、幽默诙谐风格。 (2)、幽默诙谐有一定的世情情调。(3)《西》幽默诙谐的突出表现: 评分标准:每一小点2分,一二点简略扩充各1分,第三点简略扩充2分 五、论述题(共30) 1.(15分)略(1)热情、大胆追逐爱情。(2)聪明、灵慧、狡鮚、(3)美丽、

元明清文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元明清文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简答 1、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元杂剧的发祥地山西、河北一带,本身就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和较为频繁的演出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和金院本的演出,对北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山西、河北的一些地方,在宋、金、元时期受战争破坏较少,便于经济的发展和演员的相对集中,这在客观上为元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元代的首都大都,更是成为集中北方各地的伎艺与优秀演员的中心,这对于各种艺术的相互竞争、吸收,对元杂剧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元代,科举考试制度被取消,大批知识分子为糊口、为发泄对元代统治者的不满而投身于杂剧的创作。他们创作了许多作品,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对于提高元杂剧的整体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再次,元代统治者连年忙于征战厮杀,他们对汉文化了解不多,因而造成元代思想文化统治比较宽松,作家所受到的思想羁绊也就较少,创作比较自由。这对元杂剧的繁荣十分必要。蒙古统治者对元杂剧的喜爱也对它的兴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对儒学到底有什么用不大在意,但却很重视工匠、艺人的价值,他们中许多人的汉语文化修养不足以欣赏高雅的诗词,他们的民族性格也难以对这种纯粹的书面文艺发生兴趣,所以歌舞伎乐为他们所特别嗜好。另外,元杂剧的繁荣,与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对广大观众有着比诸宫调、宋金杂剧更大的吸引力。元朝统一南北之后,北杂剧也在向南发展,盛行于南北,构成了全国大繁荣的局面。这显然与它得到广泛的喜爱与广泛的流传有密切的关系。 2、《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实质是什么? 拥刘反曹表面上是个政治态度,但本质上却是对封建纲常的坚持。在《三国演义》的作者看来,刘备虽然崛起草莽,但他是汉室皇族中山靖王之后,在血统上具备继承刘汉王室的资格,而曹操尽管“挟天子以令诸侯”,位为丞相,从血统和政治操作的角度却是汉贼。因之拥刘反曹的实质,在作者那里是对君臣伦理的严明,对汉室正统的坚持。 3、简析窦娥形象。 窦娥的性格基本上具有如下的特点: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 首先,窦娥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如窦娥在自己性命尚且不保的前提下,还想着不让自己的婆婆着急生气,这样的思想也体现了她的心里亲人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的善良精神。 从《窦娥冤》这部作品中,还可以看出主人公窦娥的行事有原则的精神。这一点可以从她无论如何也不嫁张驴儿的事情中看出。同时,她批评婆婆不应该答应张驴儿父子到家中来也可以体现出她有原则的精神。 尽管窦娥办事有原则,但她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女子,她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这点在第一折中窦娥出场时就有体现。“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地久天长难过遣,旧愁新怅几时休?则这业艰苦,双眉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当然,窦娥的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和她的悲惨命运是分不开的,因为命运坎坷,窦娥才会有这样的对忧愁和烦恼的叹息。 坚韧也是窦娥的性格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断然拒绝张驴儿死缠烂打的追求,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 考试试题(A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 分,共10 分)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2.明初杂剧作家40 多人,以、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 种,合称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卷五之《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 与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与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的篇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单选多选不定) 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 陈寿《三国志》 B. 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B《蝴蝶梦》C.《鲁 斋郎》D. 《哭存孝》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 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 《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雌木兰》B.《狂鼓史》C.《玉禅师》D. 《女状元》 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B.《柳毅传书》C.《张 生煮海》D. 《老生儿》 A. 嘉靖壬午本 B. 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 C. 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 是()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 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 湖二集》D. 《六十家小说》A. 才子佳人小说B. 历史演义小说 C. 英雄传奇小说 D. 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 分) 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 性灵说D. 肌理说8 .《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1.拟话本2 .戏曲3 .明 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 .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 .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 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八十年代以来《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综述

八十年代以来《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综述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杨升 【摘要】《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是整个全书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曹雪芹原书中的章法规律,也是全书的哲学和美学观念。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红楼梦》诗词研究曲赋专著,它们分别探讨了《红楼梦》诗词的渊源、特点、作用、优劣及所体现的文艺思想等,并形成了专题研究,对文艺创造的发展和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八十年代红楼梦诗词曲赋 我国古典小说传统风格之一,就是在小说中间掺入韵文(诗词曲赋),把韵文作为点缀、清品或“攀附”风雅的配角。曹雪芹《红楼梦》突破了这个传统,《红楼梦》韵文,已成为全书艺术构思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对小说故事发展、人物刻画、主题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曹雪芹世界观复杂,知识丰富,写作时又经常故意将“真事隐去”,用了一些“假语村言”;另一方面《红楼梦》中的韵文多是紧密联系小说而作;此外由于小说早期稿本流传中的有意涂改和无心讹错;还有小说后40 回续书的真伪优劣问题等,都导致《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等存在着颇多阅读障碍,因此《红楼梦》自问世起,其中的诗词曲赋便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理解。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专著,它们分别探讨了《红楼梦》诗词的渊源、特点、作用、优劣及所体现的文艺思想等,并形成了专题研究。 《红楼梦》诗词的渊源 曹雪芹的诗词成就被很多学者所称道。我们知道,一方面,任何一个文学家都继承了前辈所创造的优秀文学传统,另一方面,我国清代诗歌有十分讲究用典的特点:这两个方面导致许多学者为探究曹雪芹的诗歌才能,专门去探究他的诗词曲赋等韵文究竟是接受了前代哪些人及哪些诗词的影响。 薛洪勣《“冷月葬花魂”还有更早的渊源》(《红楼梦学刊》1985年第1期)认为“冷月葬花魂”,并非源于明清之际著名的才女叶小鸾的两句禅语“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似乎还有更早的渊源,这就是北宋王山的《笔奁录·盈盈传》。此传还收在李宪民《方斋广录》和洪迈《夷坚志》等书中。《红楼梦》中有“痴男怨女”的话,盈盈就是一个在中国小说史上较早出现的林黛玉型的怨女。在其本传中引录盈盈诗词多首,有《伤春曲》一阕,颇值得注意:“芳菲时节,花压枝折。蜂蝶撩乱,栏槛光发。一旦碎花魂,葬花骨,蜂兮蝶兮何不来,空余栏槛对寒月。”这首词抒写了盈盈的哀愁、不平和觉醒,也是她一生遭际和为人的绝妙写照。其人其诗与林黛玉确有某些相似之处。特别是,一眼即可看出,“碎花魂,葬花骨”、“空余栏槛对寒月”等句,与“冷月葬花魂”不仅在字面上类似,意境也较贴近。因此,薛洪勣以为这是林句的更早的渊源。 雷广平的《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1996 年第2 期) 也认为唐寅诗风的主旋律对曹雪芹悲剧之作有着深刻影响,两人的诗词创作“同样是伤感惆怅的基调”。《红楼梦》诗词的许多诗句,“是承唐寅诗风的余绪,有的简直如出一辙,采用了转借、翻新等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斑斑墨迹”,其一,《葬花吟》与唐寅《花下酌酒歌》、《一年歌》、《沈石田落花诗》有很多相同之处;其二,《好了歌》与唐寅《一世歌》有颇多相似之处;其三,《桃花行》与《桃花庵歌》有诸多相似之处。 姜志军在《古雅:<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气脉》(《红楼梦学刊》1996年01期)中说:“中国的孔孟文化、老庄文化、楚骚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等,甚至海外的印度佛教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 1、三国→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3、“历史演义小说”: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与美学理想。 4、“演义”:“据史实,演大义”,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政治与道德的评价。(纪实+艺术的创造) 5、“章回体”:章回体小说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就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其特点就是设回目等。最早的回目、目录就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与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就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拟话本”: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认为就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就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1、“剪灯三话”: 瞿佑《剪灯新话》 李昌褀《剪灯馀话》 邵景詹《觅灯因话》 2、“三言二拍”: 冯梦龙《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代传奇: 1、“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 王世贞《鸣凤记》 2、“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瞧重。 3、“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反对格律限制。 4、“苏州派”:以李玉为代表,其代表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与《清忠谱》。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并结合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魏良辅改良了昆山腔,其弟子梁辰鱼的《浣纱记》第一部用改良后昆山腔谱曲并演出。) 5、“昆山派”:以梁辰鱼为代表。吴江、临川两派的弥合,既讲究音律,又讲究辞藻。 明代杂剧(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1、《四声猿》:徐渭著。包括《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2、王九思的《中山狼》只有一折,开了明代单折短剧的先声。 明代前期诗文:

《长生殿》李杨爱情故事近10年的研究综述(初稿)

《长生殿》李杨爱情故事近10年的研究综述 元明清戏曲创作异彩纷呈,蔚为大观,成为唐诗宋词后中国文学史上的优异代表作新形式。这一艺术成就的形成自然有多方面因素,但是从剧本形成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从元明清西区章所采用的故事的角度对这一艺术样式的生成进行审美观照,在本文献中从戏曲故事的题材类型、本事渊源以及审美意蕴等层面进行论述,以鲜活的实例感受元明清时期戏曲中蕴藏故事的美学魅力,通过李杨爱情故事为个案,考察自唐代以来特别是元明清时代中发展演变的原因,从中揭示一些元明清戏曲故事的时代特征和内涵。 1元明清爱情题材作品主题的分类及典型研究 文学作品研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主题的研究。主题思想的诠释彰显文学作品的深邃内涵,从理论层面上给予研究对象充分的内涵认识。以《长生殿》李杨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的主题趋向多重蕴涵,这就使得其主旨包含了多重解读空间,从而使研究者们陷入了主题意蕴的苦苦求索之中。 第一部有关李杨题材的经典之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一经问世,就引发了主题的争论。陈鸿在《长恨歌传》后即指出其主旨意在“惩尤物,治乱阶,垂于将来”,成为《长恨歌》主题探究的肇始。陈寅恪指出欲解其主旨,“须知当时文体之关系”与“文人之关系”,认为白居易之诗作的完笔实在于《长恨歌传》,即所谓的“歌传合一说”,成为后世“讽喻说”的滥觞。而在日本,则产生了完全相对的“爱情说”,认为《长恨歌》是“根据对两人爱情的深刻同情而创作的”,并在中国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这两种观点的互相对立又均有合理成分的存在,于是又形成了“双重主题说”,认为长恨歌“一方面对李、杨两人的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别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是前两种观点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除此之外,尚有另辟蹊径自成一派的“感伤说”、对史实的考辨而形成的“隐事说”等等,都自成一家之言,又有各自的缺陷。直至今日,《长恨歌》的主题之谜,仍是常谈常新,先后形成了二十余种观点,几乎垄断了《长恨歌》的研究领域。 继《长恨歌》之后,元代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这样一出经典的杂剧曲目也同样出现了对于主题的论争。更为相似的是,所持争论的观点也基本相同,“有的认为它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一样,是在歌颂唐明皇、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作者借以批评和讽喻唐明皇的政治得失;也有的认为此剧主题思想在歌颂和批判中显得矛盾和混乱。”另一方面,由于作品的自出一格的悲剧抒写,“不准备使唐明皇与杨贵妃有何种程度‘重圆’的可能”,这在中国悲剧史上极为罕有,也使得主题的研究分流到悲剧意象及悲剧意蕴之上,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角色有旦、末、净。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 2.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体制。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有单片支曲或联章体。套数又称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压同一部韵,结尾部分有“尾声”。散曲句式灵活,语言口语化、散文化,具有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在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三种宋元戏文。《张协状元》写书生张协中举后婚变负心的故事,《宦门子弟错立身》歌颂豪门出身的士子与江湖艺人之间的坚贞爱情,《小孙屠》写孙必贵为兄复仇的故事。这三种戏文基本保持了宋元南戏的旧貌,简素无华,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当然,从三种戏文前后的发展中,也多少显示了杂剧对南戏的影响,比如曲辞的逐渐诗化雅化。 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和《牡丹亭》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邯郸记》是政治问题戏。前者寄寓作者对人生的期望和肯定,后者表现了对整个生存环境无可救药的痛心疾首。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5.汤沈之争: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的争论。汤显祖注重“意”、“趣”、“神”、“色”,要求格律要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文辞、内容要服从格律。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璟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二者的争论同时把许多曲论家卷入讨论,这就是汤沈之争。 6.唐宋派:是出现于明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因主张唐宋文风,故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7.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主张。“童心”就是真心,“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人文“至文”应该是作者本然情感和欲望的真实展现。他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批评复古主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 8.八股文: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八比文”。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固定的写作格式,题目取自四书五经,文章论述内容根据《四书章句集注》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开始两句破题,进而承题,后转入起讲议论,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两排对偶文字,一共八股。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1.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2.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3.《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4.“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索隐 派)。 5.(京剧)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6.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朱彝尊)。 7.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8.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9.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0.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 11.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孽海花》) 1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_”。 13.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南冠”意为_囚犯___。 14.《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桐城__派的开创者。 15.在元散曲作家中,(马致远)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16.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 17.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传奇) 18.《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明代人) 1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九王) 20.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 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1.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 上粱山的故事.沈憬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22.四大南戏之—的《拜月亭》是根据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 拜月亭》改编的。 23.明代剧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 世俗享乐的感情。 24.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宾白。 25.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 的理论主张。 26.(科范),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 台效果。 27.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秋思之祖)”。 28.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 29.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红楼梦》。 30.朱权著的《太和正音谱》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31.魏良辅的《曲律》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32.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清忠谱》 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33.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格调说)。 34.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张惠言)。 35.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张岱)。

元明清文学

1 元明清文学选讲引言——元明清文学的基本特征1、通俗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 元明清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大变化、大转折的时代。中国古代文学从传统的以“贵族”、“精英”为主的文学转变为以“通俗”、“庶民”为主的文学,从“纯文言” 的文学转变为“文”、“白”并重,甚至“白话文学”大行其道的文学。白话通俗文学逐步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文学创作与消费的主体既包括少数“贵族”、“精英”阶层,也包括广大庶民百姓。文学已成为一种全民的事业。2、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学 现行的多种中国文学史,只讲汉民族作家及其作品,好像中国一部五千多年的文学史只是汉民族的文学史,这是不全面的。中国古代诸多少数民族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元明清时代蒙古族的《蒙古秘史》、藏民族的《格萨尔王传》、《颇罗鼐传》、满族传说《尼山萨满传》以及苗族、白族、土家族等古典诗歌均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篇章。它们是元、明、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应该被人们永远铭记。 3、流派众多,百家争鸣 “流派”是元明清文学、尤其是明、清文学的一个关

键词。明、清诗词流派之多可谓超轶前朝,为中古代文学之“极盛”。明代诗歌有“明初五派”、“三杨台阁诗派”、“茶陵诗派”、“前、后七子诗派”、“唐宋诗派”、“公安诗派”、“竟陵诗派”等重要流派,清代诗歌则有“神韵”、“格调”、“肌理”、“性灵”、“娄东”、“虞山”、“秀水”、“湖湘”、“同光”等重要门派。清词则有“云间”、“柳洲”、“浙西”、“阳羡”、“常州”、“临桂”等重要派别。 4、文学创作的多向多维 其一,文学体式的多样态。 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赋、散曲等在元明清时代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此时代,“新文学”小说、戏曲后来居上,且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但传统文学,如诗歌、散文、词、赋,并不象一些文学史著作所宣称的那样退出了历史舞台,或者被边缘化,而是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依然是明清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体式而言,明清文学再也不是“有残缺的文学”。 其二,有自已独特的风格。 与唐宋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比照,元、明、清文学有着自已的独立风神,尤其是元明清诗、词有着自已的独特魅力。如果说唐诗以风华取胜,宋诗以理趣独擅,那么明清诗词则以风骨的“冷峻”打动人心。如果说,唐诗以青春的活力而光彩照人,宋代诗、词以中年的理性而独辟蹊径,那么,明

元明清文学总结

一.填空 1、北方作家传承元好问 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奚斯 3、 4、 5、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6、马致远有“万花丛里马神仙”的美誉 7、山东作家群,善写水浒戏,有水浒双壁之称的是:高文秀《双献功》、康进之《李逵负荆》 8、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 9、反对台阁体的派别是茶陵诗派 10、前后七子的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1、唐宋派的代表作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12、临江派的代表作家:汤显祖 13、吴江派的代表作家:沈璟

14、白话小说,三言二拍的作者,“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5、明朝文言小说集,有“三灯”之称的是: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 16、常州词派的代表张惠言 17、阳羡派的代表陈维崧 18、戏曲“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的作者是李玉 19、李渔有《闲情偶寄》的作品 20、《长生殿》的作者洪昇 21、《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22、“格调说”是李梦阳提出的;“肌理说”是翁方纲提出的;“性灵说”是袁枚提出的;“神韵说”是王士禛提出的 23、《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一、名解

1、南戏:它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永嘉杂剧”,它形成于南宋初年,在东南地区广泛流传,并渐渐进入杭州,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有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南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不似杂剧本、只能由一人独唱到底。南戏的曲调有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和北方情况不同,这里城乡舞台,既流行南戏,也演北方的杂剧。 2、散曲: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小令”又称“叶儿”,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套数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1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元明清文学构成了另一个高潮,即迎来了俗文学的的繁荣时代。传统文学样式退居次要位置。因此,在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既要注意突出新文体小说和戏曲的地位,理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线索,掌握小说和戏曲的体例和形式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元明清文学的集大成的特点,对诗文等传统文体的新特征要有所了解,形成对元明清文学的整体认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一,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目,两者交织进行,使学生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形成完整的认识。其二,通过对新的文学样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学史上创新意义。其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的要求:其一,掌握各种文体演变发展线索、文学流派和主要成员的艺术风格。其二,能够运用小说和戏曲理论分析作品和文学现象。其三,从较高层次上把握各类作品的美学特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元杂剧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此章难度比较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涉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杂剧的体制特征,能够读懂杂剧剧本。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1)识记:诸宫调、元曲、元杂剧、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

情剧;曲状元; 花间美人、水浒剧。代表作家和作品;记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写一些经典的唱词。 (2)领会: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元杂剧前期和后期的差别;《汉宫秋》的艺术特色。元杂剧形成的原因。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自然与显畅的审美情趣 (3)应用:论述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其二,元代文学形成的背景。其三,元代文学的主要特色。其四,元散曲的特征、类型。其五,元杂剧的特征。其六,南戏和讲唱艺术。其七,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其八,元杂剧体制及形式特点。其九,元杂剧发展概况和分期。重要作家、作品述评: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白朴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难点与重点:Δ元杂剧体制特征;Δ南戏的体制特征;*元杂剧的形成原因;*元杂剧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关汉卿 1、教学基本要求 关汉卿是元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 (1)识记: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公案剧的代表作;历史剧的代表作。 (2)领会: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关汉卿主要剧本的内容;艺术成就;戏剧冲突的特征;关汉卿悲剧作品的特色。艺术上的奠基意义。 (3)应用:分析窦娥形象。

元明清文学总结讲课教案

元明清文学总结

一.填空 1、北方作家传承元好问 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奚斯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4、马致远有“万花丛里马神仙”的美誉 5、山东作家群,善写水浒戏,有水浒双壁之称的是:高文秀《双献功》、康进之《李逵负荆》 6、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 7、反对台阁体的派别是茶陵诗派 8、前后七子的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9、唐宋派的代表作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10、临江派的代表作家:汤显祖 11、吴江派的代表作家:沈璟 12、白话小说,三言二拍的作者,“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3、明朝文言小说集,有“三灯”之称的是: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 14、常州词派的代表张惠言 15、阳羡派的代表陈维崧 16、戏曲“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的作者是李玉 17、李渔有《闲情偶寄》的作品 18、《长生殿》的作者洪昇 19、《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20、“格调说”是李梦阳提出的;“肌理说”是翁方纲提出的;“性灵说”是袁枚提出的;“神韵说”是王士禛提出的21、《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一、名解 1、南戏:它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永嘉杂剧”,它形成于南宋初年,在东南地区广泛流传,并渐渐进

入杭州,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有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南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不似杂剧本、只能由一人独唱到底。南戏的曲调有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和北方情况不同,这里城乡舞台,既流行南戏,也演北方的杂剧。 2、散曲: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小令”又称“叶儿”,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套数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没有尾声。

元明清文学史名词解释一览表

■元明清文学史名词解释一览表 一、戏曲部 1.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 2、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3.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4.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5.副末开场:副末不但扮演剧中人物,而且充当戏剧“报幕人”和“画外音”的角色。开演前副末上场介绍剧情大意并且在场与场之间穿插解说词,副末开场是南戏的格式特点。如《琵琶记》第一出。 6.传奇:明清时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元杂剧的优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明中叶到清中叶最为盛行。 7.昆腔: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魏良辅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扩大了昆腔的影响。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 8.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因汤显祖的祖籍是临川,时人称他为汤临川,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总名“玉茗堂四梦”,“临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汤显祖重视创作上发挥作家的想象、语言上讲究“机神情趣”,既要本色,又要有文采。他强调“曲意”,主张“意趣说”,反对吴江作家“按字模声”、“宁协律而不工”的主张。此派的曲家还有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邹兑金、阮大铖、吴炳、孟称舜等。 9、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四剧”皆有梦境,故有“临川四梦”之说。 10.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沈璟。沈璟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属于此派的曲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袁于令、范文若、汪廷讷等。 11.苏州剧派:明末清初,在苏州这个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群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李玉、朱佐朝、朱素臣、叶雉斐等。他们相互往还密切,有时合作创作剧本,有时共同切磋曲律,在市民生活的土壤和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在题材上跳出了写儿女私情的狭隘圈子,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许多下层人物以正面形象活跃在舞台上。在艺术上,苏州派戏剧家能紧密结合舞台实际,戏剧冲突紧张、集中,结构周密、紧凑,熟谙音律,曲辞通俗,演出效果好。 12、南洪北孔: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剧作《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因为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故两人有“南洪北孔”美誉。 二、小说部 1.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人们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2.“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