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1-2009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课程大纲

一、基本思路

1、什么是标准?

2、推荐性标准

3、实施

二、编写标准需要掌握的基础标准

1、GB/T1 标准化工作导则;

2、GB/T20000 标准化工作指南;

3、GB/T20001 标准编写规则;

4、GB/T20002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三、标准编写的方法

1、自主研制标准

2、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

(一)目标及要求

(二)统一性

(三)协调性

(四)适用性

(五)一致性

(六)规范性

五、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

(一)预阶段

(二)立项阶段

(三)起草阶段

(四)征求意见阶段

(五)审查阶段

(六)报批阶段

(七)出版阶段

(八)复审阶段

(九)废止阶段

六、标准的结构

一、按内容划分

二、按层次划分

(一)标准的要素

(二)标准的条款

(三)条款内容的表述形

(四)标准的层次

1.部分

2.章

3.条

4.段

5.列项

6.附录

7.标准结构的示例

七、标准的编写

(一)核心要素“要求”的编写

(二)与“要求”有关的原则

——在编写“要求”一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三)标准其他要素的编写

(1)标准封面的编写

(2)标准名称的编写

(3)标准目次的编写

(4)标准前言的编写

(5)标准引言的编写

(6)标准范围的编写

(7)规范性引用文件

(8)术语和定义的编写

(9)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10)标准附录的编写

(11)参考文献

(12)条文中的注和脚注

(13)图

(14) 表

(15)数和数值的表示

(16)量和单位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实用版

YF-ED-J492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导则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实 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 理水平,夯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根据 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 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建设工程 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 号)以及《湖南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 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

建设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制度》,特制定本工作导则。 第二条本工作导则是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本工作导则所称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对保证施工安全的工作质量和实物质量实行标准化管理,包括企业内部施工安全日常管理、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在内的工作责任和规程、工作质量和实体质量标准。 第二章企业施工安全管理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2、规范性原则。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3、适应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4、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GBT1.1 -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6.1.1 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按照GB/T 20000.2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C中C.1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6.1.2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 前言; b) 引言; c) 章; d) 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e) 附录;

f) 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 g) 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h) 参考文献; i) 索引; j) 图(需要时列出); k) 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6.1.3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和表。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1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B/T 1.1。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含修改单)或其他文件的编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 d)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以国外文件为基础形成的标准,可在前言中陈述或相应文件的关系。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的标准,应按照GB/T 20000.2的有关规定陈述与对应国际文件的关系。

CCAA国家审核员2015年继续教育通用课程-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分解

CCAA国家审核员2015年继续教育通用课程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课程依据: CCAA《认证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GB/T1.1《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1. 了解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 熟悉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结构;3. 熟悉和掌握标准编写基本原则与要求;4. 提高认证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课程目录: 01. 概述;02. GB/T1.1标准概要;03. 02. GB/T1.1的术语和定义;04. 总则;05. 结构;06. 要素的起草;07. 要素的表述;08. 其他规则;09. 编排格式。 如何清空IE浏览器缓存,INTERNET选项,常规,浏览历史记录,删除,去除保留收藏夹网站数据,其他的都勾选,删除。 第1章概述 第一节标准化基本知识 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远古时代:狩猎工具;图形符号 古代:产生早期计量器具;手工业发展,分工细化,形成规范;秦统一中国后,文字、货币、道路、兵器、度量衡的统一。 近代:1798年,互换性原理;1902年极限表标准;1906年英国国家公差标准BS27;1914-1920年福特生产流水线。 现代:系统性;国际性;目标和手段的现代化;保障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力。标准概念的由来 1934年,盖拉德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中提出:是对计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用方法、容量、功能、性能、方法、配络、状态、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某些特征,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 1972年,桑德斯在《标准化的目的和原理》中提出:是经公认的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标准化成果。它可以采用下述形式:文件形式,内容记述一整套必须达到的条件;规定基本单位或物理常数。 1982年,ISO在导则2中的定义:适用于公众的,由有关各方合作起草并一致同意,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技术规范或其他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共同取得最佳效益。 2002年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最新的“标准”的定义: 依据GB/T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依据ISO/IEC导则2:2004)5.3条款给出的标准的定义: 标准: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文件。 注1: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注2:规定的程序指制定标准的机构颁布的标准制定程序。 标准概念的理解: 特点: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

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二)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应采用规范、通用的术语。如涉及特殊的术语,需提供明确定义,并写到“4.术语”部分。 (三)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检验方法各项内容的编号原则上应和性能指标各项内容的编号相对应。 (四)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文字、数字、公式、单位、符号、图表等应符合标准化要求。 (五)如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内容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中国药典,应保证其有效性,并注明相应标准的编号和年号以及中国药典的版本号。 二、内容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产品名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产品名称应使用中文,并与申请注册(备案)的中文产品名称相一致。 (二)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产品技术要求中应明确产品型号和/或规格,以及其划分的说明。 对同一注册单元中存在多种型号和/或规格的产品,应明确各型号及各规格之间的所有区别(必要时可附相应图示进行说明)。 对于型号/规格的表述文本较大的可以附录形式提供。

(三)性能指标。 1. 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性能指标是指可进行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产品设计开发中的评价性内容(例如生物相容性评价)原则上不在产品技术要求中制定。 2. 产品技术要求中性能指标的制定应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结合具体产品的设计特性、预期用途和质量控制水平且不应低于产品适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 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性能指标应明确具体要求,不应以“见随附资料”、“按供货合同”等形式提供。 (四)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的制定应与相应的性能指标相适应。应优先考虑采用公认的或已颁布的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方法的制定需保证具有可重现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时明确样品的制备方法,必要时可附相应图示进行说明,文本较大的可以附录形式提供。 对于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检验方法中还应明确说明采用的参考品/标准品、样本制备方法、使用的试剂批次和数量、试验次数、计算方法。 (五)对于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产品技术要求中应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要求。 (六)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为相应的注册证号(备案号)。拟注册(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可留空。 三、格式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格式见附件。 附件: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格式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文章来源:更新时间:2011-01-04 18:48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是对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的实施将能够有效地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该标准的规定用以指导如何起草我国标准,它是编写标准的标准。 GB/T 1.1—2009的主要技术内容为:规定了编写标准的原则、标准的结构、起草标准中的各个要素的规则、要素中条款内容的表述、标准编写中涉及的各类问题的规则以及标准的编排格式。 一、编写标准的原则 标准的第4章规定了编写标准的原则,对这些原则的总体把握,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编写标准的具体规定,并能够将相应的规定更好地贯彻于标准编制的全过程。 1. 统一性 统一性是对标准编写及表达方式的最基本的要求。统一性强调的是标准内部(即标准的每个部分、每项标准或系列标准内)的统一,包括:标准结构的统一,即标准的章、条、段、表、图和附录的排列顺序的一致;文体的统一,即类似的条款应由类似的措辞来表达,相同的条款应由相同的措辞来表达;术语的统一,即同一个概念应使用同一个术语;形式的统一,即标准的表述形式,诸如标准中条标题、图表标题的有无应是统一的。 2. 协调性 协调性是针对标准之间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所有标准的整体协调”。为了达到标准系统整体协调的目的,在制定标准时应注意和已经发布的标准进行协调。遵守基础标准和采取引用的方法是保证标准协调的有效途径。标准中的附录A给出了最通用的部分基础标准清单。遵守这些标准将能够有效地提高标准的协调性。 3. 适用性 适用性指所制定的标准便于使用的特性,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适于直接使用。第二,便于被其他文件引用,GB/T 1.1—2009对于层次设置、编号等的规定都是出于便于引用的考虑。 4. 一致性

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

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管理,统一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要求,确保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质量,有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下统称为标准)的编写。工程建设企业标准的编写,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标准编写应做到格式规范,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用词简明,规定明确。 第四条在编写标准条文的同时,应编写标准的条文说明,并应同时出版,配套使用。 第五条标准的正式文本应由标准批准部门指定的出版机构出版。标准局部修订内容和强制性条文的正式文本,可在标准批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刊登。 第二章标准构成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六条标准应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和补充部分构成。第七条标准各部分的构成包括下列内容: 一、前引部分 1、封面; 2、扉页; 3、公告; 4、前言; 5、目次。 二、正文部分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技术内容。 三、补充部分 1、附录; 2、标准用词说明; 3、引用标准名录。 第二节前引部分 第八条标准封面应包括标准类别、检索代号、分类符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英文译名、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机构等要素。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封面还应包括标准备

案号。 第九条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发布标准的顺序号、发布标准的年号组成。同一类或同一领域标准的代号应统一。当标准中无强制性条文时,标准代号后应加“/T”表示。例如:某项有强制性条文的国家标准编号采用“GB 50×××-20××”表示,某项无强制性条文的国家标准编号采用“GB/T 50×××-20××”表示。 第十条标准名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标准名称应简练明确地反映标准的主题内容; 二、标准名称宜由标准的对象、用途和特征名三部分组成;例如:钢结构设计规范 (对象)(用途)(特征名) 三、标准应根据其特点和性质,采用“标准”、“规范”或“规程”作为特征名; 四、标准名称应有对应的英文译名。 第十一条标准发布公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标题及公告号; 二、标准名称和编号; 三、标准实施日期; 四、有强制性条文的,应列出强制性条文的编号;全文强 制的,用文字表明; 五、全面修订的标准应列出被替代标准的名称、编号和废止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docx

GB/T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 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 ICS 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 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 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 按照 GB/T 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 C中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 是必要的。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前言; b)引言; c)章;

d)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e)附录; f)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 g)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h)参考文献; i)索引; j)图(需要时列出); k)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 和表。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 1 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 GB/T 。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编写规则及具体要求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编写规则及具体要求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编写规则及具体要求 文章标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编写规则及具体要求1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 包括封面、目次、前言、安全操作规程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产工艺原理和流程、物料组成及性质等部分(具体结构形式见后)。 2编写规则 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Q/SHCL1004—2002《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3.9~3.18”中具体内容视凡本单位实际而定。 3结构及具体要求 3.1封面 封面中标准号由企管处给出。封面设计可套用TDS模板。 3.2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在目次中应列出完整的标题。“术语和定义”一章的术语不应在目次中列出。 3.3前言 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前言中不应包含要求、图表。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组成。具体要求见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中6.1.3,样式可参照Q/SHCL1004—2002《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前言。 3.4引言 引言部分为可选要素,可省略。 3.5名称 XX车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置于正文首页和标准的封面,力求简练,体现主题。 3.6范围 范围为必备要素,范围应明确标准的对象及涉及的各方面。可采用下列表述形式: ——规定了XXXX;

——确立了XXXX; ——给出了XXXX的指南; ——界定了XXXX的术语。 举例: 本标准对XX装置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物料性质、常见的安全术语、有毒有害因素的分布等进行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XX车间的HSE管理,同时可作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事故预案演练教材。 3.7规范性引用文件 参见GB/T1.1中6.2.3。凡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注明时间的其修订版不适用本标准,不注明时间的适用于本标准。 3.8术语和定义 包括安全方面的常用术语和定义,可从HSE管理手册中摘录。 3.9安全生产概况 包括生产工艺原理、生产流程介绍、生产特点等。 3.10原料、产品性质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生产的产品性质(主要从安全上叙述)、防范措施。 3.11要害部位分布及安全监控管理 包括要害部位平面分布图、日常监控的主要内容、可能产生的危害、灾害发生时应急处理措施、管理要求等。 3.12安全装备操作(使用)方法介绍及管理要求 包括本单位所使用的安全装备的种类、数量、作用(用途)、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如灭火器、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可燃性气体报警器、稳高压消防水泵、FSC、UPS等。 3.13联锁、自保系统管理 包括名称、型号、数量、安装部位、联锁条件、作用后果、管理上安全要求等。 3.14应急处理预案 包括水、电、汽、风、燃料气停运后对本单位的影响,超温、超压、炉管爆裂、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日常重

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 目的不同 , 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就不同。章节单元检测主要是诊断学生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 期中、期末考试则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 , 初中毕业考试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 中考是为高一级学校招生提供依据。命题者在命题前要明确考试的目的,制订命题计划。 (二)科学性、有效性原则 合理的考试目标,需要由具体的试题来体现,因而,试题的科学性极其设计的有效性自然是评价试题质量的一个标准。试题的科学性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试题本身是正确的、可解的,没有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其二是试题的表述要简洁、明确、规范 , 图形准确,不存在歧义。试题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试题设计应能完成命题的考查目标,命题者应关注试题设计目标的一致性、可达成性等方面,也就是试题设计应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一致。 (三)教育性、实践性原则 试题的内容包含了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价值判断,不同时期对数学的教育性有不同的要求,新课程下的数学试题应体现时代特征。而在设计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真实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试题命制中所用的材料、情景都应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密切相连,而不是脱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理解的素材。 2. 注重试题背景的选取,应以具有正面教育影响的背景为主,特别是要选取学生能感受到的有影响的背景,这样可以提高考试的思想教育

价值。设计实际问题的试题不一定都是难题,命题者在设计这类试题时,适当编制一些简单的实践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上 , 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境的新颖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在考查的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要注重试题背景、考查的角度和设问的方式的变化。 (五)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教材内容的难易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 编制的试卷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层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试题本身要具有层次性 , 要入口宽、方法多、有梯度,这主要体现在解答题中 , 即每一题中的各个小问题难度应有区别 , 要有一定的梯度。 2. 整卷试题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 , 通常是由易到难排列。 高质量数学试卷的编制及命题原则 一、衡量试卷质量的指标

农药乳油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农药乳油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HG/T 2467.2—2003 农药乳油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该产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其他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如下:a)……(有效成分1通用名) ISO通用名称: CIPAC数字代号: CA登记号: 化学名称: 结构式: 实验式: 相对分子质量(按XXXX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计): 生物活性:(杀虫、杀螨、杀菌、除草……) 熔点:…℃ 沸点:…℃ 蒸气压(…℃):…Pa 溶解度(g/L或g/kg,…℃): 稳定性:(对酸、碱、光、热等的稳定程度、半衰期) b)……(有效成分2通用名) 内容同a) c)……(有效成分3通用名) 内容同a) 注:如该产品为单一有效成分制剂,可省略本标准中有效成分2和有效成分3的所有相关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剂名称)乳油的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由……(有效成分1通用名)、……(有效成分2通用名)、……(有效成分3通用名)原药与乳化剂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配制而成的……(制剂名称)乳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1600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 GB/T 1601 农药pH值测定方法 GB/T 1603 农药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1604 商品农药验收规则 GB/T 1605-2001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

中国医疗器械产品标准

YZB 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 YZB/苏(常)XXXX-200X 标准名称 标准英文名称(进口产品) 200X-XX-XX 发布200X-XX-XX 实施 X X X X (企业)发布

前言 XXX(产品名称)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监督的依据。 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1.1-2000、GB/T1.2-2002和《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编写规范》的有关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X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X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XXXXXXXXX(企业名称)提出。 本标准由XXXXXXXXX(企业名称)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200X年X月。

XXXXXXXXX(标准名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XXX的分类和标识、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储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XXX(以下简称XXX)。该产品用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XXXX-XXXX XXXXXXX YY XXXX-XXXX XXXXXXX ISO XXXXX-X:XXXXX XXXXX 3 分类和标记 3.1 分类 (产品的组成、结构、型式,结构、型式可用图表示、规格尺寸可列表表示) 3.2 标记 (为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系列)建立一个分类、型号、产品代码) 4 要求 4.1外观 4.2尺寸 4.3 物理(或机械)性能 如强度、硬度、弹性、耐热性、耐磨性等。 4.4 使用性能 4.5 化学性能 如还原物质(易氧化物)、金属离子、酸碱度、蒸发残渣、紫外吸光度、环氧乙烷残留量等。 4.6 生物性能 如无菌、热原、溶血、刺激、致敏等(按GB/T16886.1) 4.7 安全性能 GB 9706医用电气设备通用安全要求系列标准; 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 YY/T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 及其他安全要求。 4.8 其他方面的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5.2 尺寸

征求《标准化工作导则》

关于国家电网公司企协调研函〔2011〕35号(关于征求《标准化工作导则》等基础标准意见的函 2011.08.19 Q/GDW 001-01-001—20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标准化机构与职责 4.1 机构 4.2 职责 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 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5.2 标准化管理流程 5.3 企业标准体系 5.4 标准化规划 5.5 标准化工作计划 5.6 标准管理 5.6.1 标准信息管理 5.6.2 采用国际标准 5.6.3 标准复审管理 5.6.4 标准修改、修订和废止管理 5.7 企业标准制定 5.7.1 制定标准的条件 5.7.2 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 5.7.3 制定标准的程序 5.7.3.1 标准立项5.7.3.2 标准起草5.7.3.3 标准征求意见5.7.3.4 标准送审5.7.3.5 标准报批5.7.3.6 标准发布 “标准编制说明书”内容: ——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工作过程、各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标准编制原则,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论证,修订标准时要进行新旧标准水平对比; ——说明与采用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对比(技术标准适用); ——与其他标准文件、法规的关系; ——还应根据报批材料附件中试验验证报告或论证报告写出简要结论(技术标准适用); ——提出代替、废止标准的意见; ——说明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情况; ——提出标准宣贯的要求、建议和措施等。 5.8 企业标准实施和监督 5.9 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5.10 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化工作

5.11 标准化成果管理 5.12知识产权与保密 5.13标准体系信息系统建设 6检查与考核 7 报告和记录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流程图 附录B(规范性附录)标准体系结构图 附录C(规范性附录)表格样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编号规则 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备注 (规范性附录)编号规则 基础标准编号规则Q/GDW 0xx-xx-xxx—xxxx 技术标准编号规则Q/GDW 1xx-xx-xxx—xxxx 技术标准编号规则Q/GDW Z/1xx-xx-xxx—xxxx 管理标准编号规则Q/GDW 2xx-xx-xxx—xxxx 按Q/GDW 2XX-XX-XXX-XXXX《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标准编写模板》 管理流程编号规则Q/GDW 2xx-xx-xxx-LCxx—xxxx 记录编号规则Q/GDW 2xx-xx-xxx-JLxx—xxxx 工作标准编号规则Q/GDW 3xx-xx-xx-xxx—xxxx 5.4 XXXX(第一层次条标题) 5.4.1 ×××××××××××××××××××××××××××××××××××××××××××××××××××××(第一层次条标题下的管理内容与要求)。 5.4.1.1 ××××××××××××××(列项引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层次列项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层次列项内容)。 应避免对无题条再分条。 技术标准模板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5 技术内容XXXX(章标题) 5.1 本标准依据的流程 5.2 XXXX(第一层次条标题) 5.3 XXXX(第一层次条标题) 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标题) 附录B(资料性附录)×××××(附录标题) 编制说明 管理标准模板 前言

技术标准国标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格式和制修订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 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不同类型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特点,适当剪裁。剪裁不能影响企业提供产品与适用法律法规责任的要求和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ISO/IEC Directives,part3,1997, Rules for the 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NEQ) 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6901(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产品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GB/T 16902(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 ISO 9001:2000) GB/T 19022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 GB/T 20001 (所有部分)标准编写规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dt ISO 14001:1996)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2 技术标准体系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体的组成部分。 4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标准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技术文件,为了便于编写,审查和使用,ISO/IEC和各国际标准团体,以各国际标准机构对编写标准都与一套基本规定,也就是说,都有统一的编写方法。 如 ISO/IEC技术工作导则,BS 0.3《英国标准导则制订标准用标准第3部分英国标准的起草和编排》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一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等都是指导编写国际标准及英国、中国标准的标准文件。 标准的编写方法是标准内容的叙述方法,编排方式和各种图表、注解的表达方式等。 标准编写得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标准的贯彻,也影响到标准之间的交流,是标准质量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标准的编写方式。 一、编写标准的基本要求 各类标准的编写方法是不相同的,但下列一些基本要求都必须遵循的,否则就不能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 1、正确 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参数、公式以及其他内容都要正确可靠。 规定的指标必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和先进经验为基础,并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精确的数学计算而得出的数据编写时,必须再次核实,对标准中的图样、表格、数值、公式、化学分子式,计量单位、符号、代号等均应进行仔细复核、消除一切技术错误、保证其正确无误。 2、准确 标准的内容表达要准确、清楚、以防止不同人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理解。 标准是经济和技术活动的依据,是管理法规和技术法规,并往往被法律、法规和经济合同所引用。因此,必须具有法律和法规条文那样的措词准确、逻辑严谨的特殊文风,用词禁忌模棱两可,语句结构紧凑严密。为了达到表达准确的目的,标准中常用的典型词句,可以另行制订成标准来统一执行,也可以制订指导性文件推荐采用。 3、简明 标准的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词句或地方俗语,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大众化的语言,使大家都能正确理解和执行,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900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正式样本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正式 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 平,夯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根据国务院《建 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 条例》和《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28号)以及《湖南省建设工程项目施 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管理暂行办法》、《湖 南省建设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制度》,特制定

本工作导则。 第二条本工作导则是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本工作导则所称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对保证施工安全的工作质量和实物质量实行标准化管理,包括企业内部施工安全日常管理、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在内的工作责任和规程、工作质量和实体质量标准。 第二章企业施工安全管理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保持持续有效运行。

产品标准文本编制模板(按照GBT20001.10-2014规定)

产品标准文本编制模板(按照GB/T 20001.10-2014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添加剂XXX(或饲料原料XXX)产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取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饲料添加剂XXX(或饲料原料XXX)。 (提示:饲料添加剂按照加工工艺流程简单描述,饲料原料基本按照饲料原料目录中的特征描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提示:按照先国家标准后行业标准、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凡在正文中引用到的标准才可以在此列出) 示例: ... ... GB/T 6435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0648 饲料标签 GB/T 10649 饲料工业术语 GB/T 14699.1 饲料采样 GB/T 18823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 ... 3 化学名称、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式 (提示:3为可选项。一般适用于饲料添加剂) 4 术语和定义 GB/T 106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提示:4为可选项。凡是标准文本中的术语和定义在GB/T 10649中的,均应保留此引导语) 4.1 木聚糖酶活力英文 5技术要求 5.1 外观与性状 5.2 鉴别 (提示:5.3为可选项。一般适用于饲料添加剂) 示例: 应符合赖氨酸茚三酮试验的反应特征。 5.3 理化指标 (提示:饲料原料的理化指标,一般应注明:各项理化指标数值均以88%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gbt1.1 -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按照GB/T 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C中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 前言; b) 引言; c) 章;

d) 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e) 附录; f) 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 g) 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h) 参考文献; i) 索引; j) 图(需要时列出); k) 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和表。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1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B/T 。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

企业标准编写要求

“企业标准”编制要点 封皮 内容、字号与位置 1/ 标准文献分类号:五号(位于第一行、左对齐) 2/ 企业标准代码(Q/CY):相当于72号(位于第二行、右对齐) 3/ 企业名称+“企业标准”四字:一号黑体(位于第三行、居中;字多者可排二行) 4/ 企业标准编号(Q/CY×××000-0000):四号(位于企业名称+“企业标准”之下、右对齐) 5/ 代替:五号宋体(右对齐,位于企业标准编号之下)例如 Q/CY×××000-2007 代替:Q/CY×××000-1999 注:首次报批的标准,无代替内容时,不写“代替:” 6/ 标准名称:一号黑体(居中;字多者可排二行) 7/ 发布与实施:四号黑体(由下向上数第二行,发布时间左对齐、实施时间右对齐) 8/ 企业名称+“发布”二字:“企业名称”相当于二号黑体、“发布”二字为四号黑体(由下向上数第一行,居中) 前言 1/ 企业标准编号(Q/CY×××000-0000):五号(位于第一行、右对齐) 2/“前言”二字:三号黑体(位于第二行、居中) 3/ 内容:五号宋体 4/ 内容编制 内容:应符合GB/T 1.1—2000 (第6.1.3条)规定。 ‘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附加说明)组成。 1/特定部分适当地给出下列信息: _____ 指明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注:未采用者可免除此项) _____ 该标准废除和代替其他文件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的说明; (注:标准首次编制者可免除此项) _____ 对制定标准前版的重要技术改变情况的说明; (注:标准首次编制者可免除此项) _____ 该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 _____ 哪些附录是规范性附录,哪些附录是资料性附录的说明。 2/ 基本部分(附加说明)包括以下内容: _____ 本标准由×××部门提出; _____ 本标准由×××部门单位归口;(注:企业标准此项可酌情免除) _____ 本标准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的)单位; _____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注:一般不超过5 人); _____ 本标准首次发布确认时间(首次报批的标准) (或_____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本标准首次发布确认时间:XXXX年XX月;XXXX年XX月第一次修订;XXXX年XX月第二次修订;……;本次修订时间:XXXX年XX月。) 注“专用部分”可繁可简、可有可无。“基本部分”必不可少,必须有。另外,在前言最开始加上“本标准所有内容应符合国家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若与其相抵触时,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准。 本产品如需办理专项行政许可,本企业应在取得专项行政许可证后,从事许可事项规定的活动,并按备案标准组织生产。 本产品不需办理专项行政许可的,本企业按备案标准组织生产。 本企业对本标准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技术合理性和实施后果负责。” 首页(与全文) 1/ 企业标准编号(Q/CY×××000-0000):五号(位于每页第一行、右对齐) 2/“标准名称”:三号黑体(其他页无此内容;位于首页第二行、居中) 3/ “标题”:五号黑体(含全文各章节标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