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悬索桥演示实例

合集下载

RMBridge 过程指南

RMBridge 过程指南
Austria
定义第 1 参考 点(画面左边)
定义第 2 参考 点(画面右边)
© Bentley Systems
RM Bridge 操作指南
在 Modeler 中模拟支座-双梁+双墩 6
© Bentley Systems
Austria
RM Bridge 操作指南
变化深度横断面 – 应用 连接
插入新的连接
2 节点间的弹簧
画面左边 – 节段点 3 部分 1 检查/修改要连接的节段点和部分(部分 1 点 3)。 选择“2 节点间弹簧” 如果选中正确的节段点,在墩顶节点处的连接将自动被指 定, – 这个例子中是部分 1 点 3. 画面右边 – 节段点 1 部分 2 检查/修改要连接的节段点和部分. 点击“ 连接点” 下拉菜列表并为节段 3 选中“CP2”(节 段 2 为 “CP1”) 选择正确的部分 – 部分 2




RM Bridge V8i September 2012
RM Bridge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Software for Bridges of all Types
RM Bridge 过程指南
此文档为 RM Bridge 程序包中的一部分,仅在 Bentley Systems 明确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复制和 传播, Incorporated。 © 2012, Bentley Systems,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Bentley Systems
Austria
RM Bridge 过程指南
在 Modeler 中定义桥墩 1
1
在 Modeler 中定义桥墩

第十章悬索桥构造及设计(古柏高教)

第十章悬索桥构造及设计(古柏高教)

教育材料
29
虎门大桥主塔
教育材料
30
乔 治 华 盛 顿 桥
教育材料
31
Panay-Guimaras
教育材料
32
悬索桥各部分构造——锚碇
锚碇(用于地锚式悬索桥)
基本组成:主缆的锚碇架及固定装置、锚块、锚块基础。 基本分类:重力式锚碇、隧道式锚碇、岩锚。
重力式锚碇: 依靠锚块自重来抵抗主缆的竖直分力,水平分力则由锚碇与 地基之间的摩阻力(包括侧壁的)或者嵌固阻力来抵抗。
❖ 双链式悬索桥(小跨度悬索桥)
双链式悬索桥的恒载及均布活载由上下链平均负担,非均布活载以及 半跨活载时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性较好,分散构件受力可减小构 件截面尺寸和单件重量;缺点:构件增多分散,安装及养护维修 不利。
教育材料
5
悬索桥的形式(续)
❖ 地锚式悬索桥的孔跨布置形式(力学体系) 单跨:适于边跨建筑高度小、曲线边跨。由于边跨主缆的垂
教育材料
45
一般桁架加劲梁横截面
教育材料
46
教育材料
47
香港青马大桥
闭合式 钢桁梁横截面
在两片主桁架的外围,沿着桥梁纵向每隔4.5米加设一道包
括上下桥面系横梁、两侧尖端形导风角与中间两根立柱等构件
组成的六边形横向主框架,在导风角部分用1.5毫米后的不锈
钢板围封。这样连同上下横梁部分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组成
为提高梁体抗失稳能力,纵向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框架横 联或横向联结系,相邻两横联之间可加设横向加劲肋, 支座处横联更应加强;为保证翼缘板及腹板屈曲稳定, 受压区架设纵向加劲肋(多为闭口纵肋:抗扭刚度大; 屈曲稳定好;外侧贴角焊缝长度减少一半),连续贯通 的纵肋可作为翼缘板截面的一部分予以计算。

大跨径桥梁理论悬索桥概要课件

大跨径桥梁理论悬索桥概要课件
桥塔施工
桥塔施工通常采用滑模施工法或爬模施工法。在施工过程中 ,需先进行基础施工,然后进行桥塔柱的施工。施工过程中 需严格控制桥塔的垂直度、偏位和截面尺寸,确保桥塔的稳 定性和承载能力。
悬索桥的加劲梁构造与施工
要点一
加劲梁构造
要点二
加劲梁施工
悬索桥的加劲梁是连接主缆和桥面系的重要构件,通常采 用钢结构。加劲梁的形状和截面尺寸需根据桥梁跨度、荷 载等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需考虑加劲梁在荷载作用下 的刚度和稳定性。
施工经验
总结该桥的施工经验,如 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管理 措施、安全生产保障等方 面的成功做法。
实例三:某跨海悬索桥的运营维护与问题对策
运营维护
阐述某跨海悬索桥的运营维护 工作内容,包括日常检查、定
期维修、特殊检测等。
对策措施
介绍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对策 措施,如防腐涂层维护、桥面 修复技术、排水系统清理等。
施工图设计:根据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施工图 设计,包括各构件的尺寸、配筋、材料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
03
CATALOGUE
悬索桥的构造与施工技术
悬索桥的主缆构造与施工
主缆构造
悬索桥的主缆是承受桥梁荷载的主要构件,通常由高强度钢丝或钢绞线组成。主缆的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扁平 形,其截面面积和形状需根据桥梁跨度、荷载等条件进行优化设计。
扭转振动:悬索桥在横向风荷载作用 下可能产生扭转振动,设计中需采取 措施减小其振幅和频率。
风致振动:大跨度悬索桥对风荷载敏 感,可能发生涡激共振、颤振等风致 振动现象,需进行风洞试验以评估桥 梁抗风性能。
悬索桥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悬索桥设计方法与流程涉及桥梁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初 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以下是主要步骤

悬索桥的结构原理、力学性能及建造方法

悬索桥的结构原理、力学性能及建造方法

悬索桥的结构原理、力学性能及建造方法一、原理悬索桥中最大的力是悬索中的张力和塔架中的压力。

由于塔架基本上不受侧向的力,它的结构可以做得相当纤细,此外悬索对塔架还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假如在计算时忽视悬索的重量的话,那么悬索形成一个双曲线。

这样计算悬索桥的过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老的悬索桥的悬索一般是铁链或联在一起的铁棍。

现代的悬索一般是多股的高强钢丝。

二、结构悬索桥的构造方式是19世纪初被发明的,许多桥梁使用这种结构方式。

现代悬索桥,是由索桥演变而来。

适用范围以大跨度及特大跨度公路桥为主,当今大跨度桥梁全采用此结构。

是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

悬索桥是以承受拉力的缆索或链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由悬索、索塔、锚碇、吊杆、桥面系等部分组成。

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悬索,它主要承受拉力,一般用抗拉强度高的钢材(钢丝、钢缆等)制作。

由于悬索桥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并具有用料省、自重轻的特点,因此悬索桥在各种体系桥梁中的跨越能力最大,跨径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

1998年建成的日本明石海峡桥的跨径为1991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桥梁。

悬索桥的主要缺点是刚度小,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挠度和振动,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性能按照桥面系的刚度大小,悬索桥可分为柔性悬索桥和刚性悬索桥。

柔性悬索桥的桥面系一般不设加劲梁,因而刚度较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将随悬索形状的改变而产生S 形的变形,对行车不利,但它的构造简单,一般用作临时性桥梁。

刚性悬索桥的桥面用加劲梁加强,刚度较大。

加劲梁能同桥梁整体结构承受竖向荷载。

除以上形式外,为增强悬索桥刚度,还可采用双链式悬索桥和斜吊杆式悬索桥等形式,但构造较复杂。

桥面支承在悬索(通常称大揽)上的桥称为悬索桥。

英文为Suspension Bridge,是“悬挂的桥梁”之意,故也有译作“吊桥”的。

“吊桥”的悬挂系统大部分情况下用“索”做成,故译作“悬索桥”,但个别情况下,“索”也有用刚性杆或键杆做成的,故译作“悬索桥”不能涵盖这一类用桥。

中职教育-《大跨度桥梁》课件:第五章 悬索桥1(陈从春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大跨度桥梁》课件:第五章 悬索桥1(陈从春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舟 山 西 堠 门 大 桥
舟山西堠门大桥是继金塘大桥之后宁波往舟山方向的第二座跨海大桥,也是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特大跨海桥。项目全长5.452公里,大桥长 2.588公里,为两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连接册子岛和金塘岛,主跨1650米, 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也是跨径世界第二、国内第一特大桥梁 ,设计通航等级3万吨,通航净高49.5米,净宽630米。 舟山跨海大桥全长近五十公里,总投资逾一百三十亿元,是目前国内迄今为 止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整个工程共由五座大桥组成,起于中国第四大 岛舟山本岛,途经里钓、富翅、册子、金塘四岛,跨越了六个水道和灰鳖洋 ,至宁波镇海登陆。
4.桥梁景观特点
❖ 流畅优美、纤柔轻巧,生动活泼。阴阳相生、明暗 相间,隐含了极富心理感召力的曲线主旋律
50年代,美国在克服了悬索桥抗风问题后,再度致力 于大跨度悬索桥的修建。在吸取老塔科马桥的痛苦教 训的同时,美国还对既有悬索桥的抗风性能进行了评 估和加固。
到了60年代,美国又迎来了悬索桥建设的第二次高峰 。
美国悬索桥
维拉扎诺大桥
1964年建成 主跨1298m 桥梁共4根主缆,每侧各2根 多室箱型钢桥塔 钢桁架劲梁
较大,决定了这样的结构跨度不可能太大。
国内外主要悬索桥
明 石 海 峡 大 桥
明石海峡大桥是连接日本神户和淡路岛之间跨海公路大桥,它跨越明石海 峡,是目前世界上跨距最大的桥梁及悬索桥,桥墩跨距1991米,宽35米, 两边跨距各为960米,桥身呈淡藍色。全桥总長3911米。于1998年4月建成 通车,其间经历了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的考验。阪神大地震的震 中虽然距桥址仅4公里,但大桥安然无恙,只是南岸的岸墩和锚锭装置发生 了轻微位移,使大桥的长度增加了约1米(大桥原设计长度为3910米,主 跨距1990米)。桥面6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可承受芮氏規模8.5強震 和百年一遇的80米/秒强烈台风袭击。由于明石海峡大桥的建成,再加上 原有的连接淡路岛和四国的大鸣门大桥,本州与四国在陆路上连为一体。

midascivil实例6悬索桥的成桥阶段和施工阶段分析

midascivil实例6悬索桥的成桥阶段和施工阶段分析
建立悬索桥成桥阶段模型的详细步骤如下。 1. 定义材料以及截面特性值 2. 初始平衡状态分析 3. 为生成索塔水平杆件分割索塔构件 4. 连接索塔和加劲梁 5. 修改加劲梁位置 6. 复制主缆、吊杆和索塔 7. 生成索塔水平构件 8. 刚性连接加劲梁和吊杆 9. 输入边界条件 10. 输入中间跨跨中支撑 11. 输入质量数据 (加劲梁的回转质量) 12. 输入特征值分析数据 13. 输入静力荷载
悬索桥的成桥阶段和施工阶段分析
图7 输入截面特性值(吊杆、加劲梁)
图8 输入截面特性值(索塔、索塔水平构件) 7
高级应用例题
初始平衡状态分析
悬索桥的成桥阶段在加劲梁自重作用下发生位移后,处于平衡状态。初始平衡状 态下的主索坐标和张力不能由用户任意输入,需要通过力的平衡状态计算。
用户在悬索桥建模助手中只需输入悬索桥的垂度、吊杆间距等基本数据以及各吊 杆上作用的荷载,程序将自动计算出初始平衡状态下主缆的坐标和主索、吊杆的初拉 力。然后将计算出的主缆和吊杆的张力转换为几何钢度初始荷载,并用其自动构成几 何刚度。
30
查看成桥阶段分析结果
31
静力分析结果 / 31
特征值分析结果 / 37
建立各施工阶段分析模型
41
设定建模环境 / 42
定义施工阶段名称 / 44
指定结构群 / 45
指定边界群 / 53
定义各施工阶段荷载和荷载群 / 63
定义施工阶段 / 66
输入各施工阶段分析数据 / 71
运行结构分析(施工阶段分析)
71
查看各施工阶段分析结果
72
查看变形形状 / 72
查看弯矩 / 76
查看输出文件 / 77
使用变形形状动画 / 79

悬索桥结构特点、体系类型、总体布置、基本构造课件

悬索桥结构特点、体系类型、总体布置、基本构造课件

3.1 悬索桥的组成与特点
1、悬索桥的组成
组成:悬索桥是由主缆、加劲梁、主塔、鞍座、锚碇、吊索 等构件构成的柔性悬吊体系,其主要构成如下图所示。
成桥时,主要由主缆和主塔承受结构自重,加劲梁受力由 施工方法决定。
成桥后结构共同承受外荷作用,受力按刚度分配。
传力途径:桥面荷载经加劲梁、吊杆传给悬索,再由悬索传
3.4 悬索桥的基本构造
悬索桥的基本构造:
主缆
吊索及索夹
主塔
锚碇
加劲梁
索鞍
(a)尖顶型
(a)桁架式式
用紧缆机将主缆挤成圆形 主缆表面用腻构缝 软质镀锌钢丝缠绕 表面防腐涂装
悬索桥构造——锚碇
当主缆在锚碇前墙处需要展开成丝股并改变方向时,则需 设置主缆支架。主缆支架可以设置在锚碇之外,也可以设 置在锚碇之内。主缆支架主要有三种形式:钢筋混凝土刚 性支架、钢制柔性支架及钢制摇杆支架。
独塔双跨桥
美国式吊桥
单跨两铰加劲梁吊桥
单跨悬索桥
英国式吊桥
三跨两铰加劲梁吊桥
三跨悬索桥
混合式吊桥
三跨连续加劲梁吊桥
多跨悬索桥
带斜拉索的吊桥
联袂悬索桥
斜拉-悬吊混合体系桥
3.3 悬索桥的总体布置
总体布置应考虑的结构特性: 跨度比:0.3~0.5;单位桥长所需钢材随跨度比减小而增大; 减小跨度比对结构刚度与桥梁变形有利→特大跨度: 0.2~0.4; 垂跨比:垂跨比越大,整体刚度越小→1/12~1/10; 宽跨比:中小跨径桥梁≥1/20,悬索桥:1/60-1/40; 高跨比:桁架式:1/180~1/70;钢箱梁:1/400~1/300; 加劲梁支承体系:三跨悬索桥主梁在桥塔处大多为非连续; 梁高:钢箱梁高宽比一般在1/11~1/7; 主缆与加劲梁的连接:特殊情况时; 吊索间距:跨径80~200m吊桥,吊杆间距一般取5~8m; 跨径增大,吊杆间距也应增大,有时达20m左右。

悬索桥梁建筑物的静力学分析

悬索桥梁建筑物的静力学分析

模型简化与假设条件设置问题
模型简化方法
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对悬索桥梁结构进行合理简化,降低 模型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
假设条件设置
根据悬索桥梁的实际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假设条件, 如材料属性、边界条件等。
模型验证
通过与实际悬索桥梁的对比验证,确保简化模型和假设条件的合 理性。
针对特定问题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主塔
支撑主缆,并将荷载传递 至基础。
吊索
连接主缆和桥面,将桥面 荷载传递至主缆。
悬索桥梁结构组成及特点
1 2
桥面系
包括桥面铺装、横向支撑等,直接承受车辆荷载 。
锚碇
将主缆锚固于地基中,防止主缆滑动。
3
结构轻盈
通过高强度钢缆承受荷载,减小了结构自重。
悬索桥梁结构组成及特点
跨度大
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建设,满足现代交 通需求。
加强悬索桥梁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技术研究
结合现代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发展适用于悬索桥梁的健康监测 和安全评估技术,确保桥梁运营安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计算锚碇在主缆拉力作用下的稳 定性。
01
02
主缆线形计算
通过悬链线理论或抛物线理论计 算主缆线形。
03
04
桥面系受力分析
分析桥面在车辆荷载、温度荷载 等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03
悬索桥梁静力学分析方法
有限元法
原理
将结构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 通过节点连接,形成整体刚度
矩阵,进而求解结构响应。
优点
适用于复杂结构和边界条件, 计算精度高。
缺点
计算量大,对计算机性能要求 较高。
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悬索桥梁 的静力学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entley Systems
Austria
RM Bridge
悬索桥演示实例
概要
1
1
概要
主题: 悬索桥结构系统的建模 几何形状的确定 悬索桥施工阶段分析 悬索桥上的交通荷载分析 悬索桥上的动力分析
图 1:RM 中的结构 - 成桥形状
本例显示了用 RM-SPACEFRAME 软件进行悬索结构设计一系列特殊主题的使用。
© Bentley Systems
Austria
RM Bridge
悬索桥演示实例
6
结构体系建模
4
16
C
D
56 1 561 57 1 65 1 6611 112 66 67 1
55 1
55 1
102
56 1
55 1
56 1
0 101
0
0 111 COOR.
0
COOR.
56 = 102 = 561 = [-250/0]
悬索桥演示实例
RM Bridge V8i July 2013
RM Bridge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Software for Bridges of all Types
RM Bridge
悬索桥演示实例
I
目录
1 2 3 概要 .......................................................................................................................... 1 横断面及材料特性 .................................................................................................. 2 结构体系建模 .......................................................................................................... 3 3.1 4 如何计算参考荷载作用下吊杆和主索中的内力 .......................................... 4
66
B
71
左跨 : 中跨: 右跨: 索塔高度 :
图 2: 结构体系
如何考虑悬索 建立索的时候定义其单元类型(选择‘类型=索’)。这些索单元与 RM 中 的普通梁单元计算是不同的。 需要指定什么特性 和索单元的弹性模量 E 一样,其横断面只需确定“Ax”就足够了。 索单元如何与其他单元连接 3D 结构中的索单元需要固定单元两端节点的所有转动自由度(φx = φy = φz = 1E10) 哪一种边界条件是必须的 本例子只进行竖向平面内的计算(XY 平面)。边界条件如下(所有的弹 簧常数为 1E10),节点 61(主梁)和节点 11(主索)在水平方向固定:
索塔顶部:
© Bentley Systems
Austria
RM Bridge
悬索桥演示实例
跨中索的高度: Δh = 64.0 m Y = 6.0 m H = 4915.4516 (各跨都相等)
结构体系建模
6
现在,已知的水平分力 H 能用于计算主索的节点坐标 边跨: Δh1 = 197.369 * 50 / 4915.4516 = 2.0076 Δh2 = 763.156 * 50 / 4915.4516 = 7.7628 Δh3 = 1249.899 * 50 / 4915.4516 = 12.714 中跨与边跨相似:
Δh1 Side span Mid span 2.0076 2.5465 Δh2 7.7628 7.6185 Δh3 12.7536 12.7536 Δh4 17.6661 17.6570 Δh5 23.4213 23.4244
Δh1 边跨 中跨 2.0076 2.5465
Δh2 7.7628 7.6185
661 = 112 = 66 = [250/0]
A
2 1 20 21
B
51
51 1
52 1
70
70 1
71
0
0
图 4:结构体系,大样图
3.1 如何计算参考荷载作用下吊杆和主索中的内力
悬索结构与其他类型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这类结构根据“大变形”理论计算, 用“变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偏离原来形状)来描述就不再合适了。每一次施 加荷载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几何形状”,改形状不仅仅是偏离形状而是形成完全 不同的整体刚度。 在真正开始计算之前,工程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确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真实的 形状”。 “荷载作用下的形状”问题实际上就是需要确定在参考荷载(通常是所有的永久 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最终形状。 有多种方法可以确定结构的“参考荷载作用下的形状”。大部分的方法属于基本 的理论,不需要应用大变形理论。这里所有的方法是使用简单的手算计算的。 建议使用的方法需要以下步骤: 在主梁上所有与吊杆连接的节点上定义附加弹簧单元(仅设竖向刚度)。
中跨与边跨相似 现在已知所有必需的坐标以及初始的索力,也能在完整的结构上施加前面 的用于估算吊杆力的荷载。在该荷载作用下将得到索塔的竖向位移。为了 保证索塔的顶点在正确的位置,必须按索塔的延长补偿该位移(在实际工 程中可以通过“预调装配形状”(通过该方式模拟)实现)。 然后荷载作用下的几何形状可与基本形状作比较,二者非常相似。
Δh3 12.7536 12.7536
Δh4 17.6661 17.6570
Δh5 23.4213 23.4244
中跨: H6 = H16 = H7 = H15 = (64-23.4244) + 6 = H8 = H14 = 46.5756 – 17.6560 = H9 = H13 = 28.9186 – 12.7536 = H10 = H12 = 16.1650 – 7.6185 = H11 = 8.5465 – 2.5465 = 边跨与中跨相似 现在定义主索上的节点坐标(1~21 节点的 X 和 Y) 索力必须与施加荷载平衡。吊杆力和主索坐标是已知的,但主索的初 始力未知。 70.0000 46.5756 28.9186 16.1650 8.5465 6.0000

注:
临时弹簧单元的支撑反力就等于吊杆内力。
只施加均布荷载时,得不到一个分布规则的弹簧单元轴力。如果需要的话(如 为了设定各吊杆的轴力),必须定义一些附加荷载(比如支撑位移)。

一旦已知支撑反力,就能估计出主索的水平分量。
从节点 6 到节点 115Δh Δh Hanger elements 37 - 41
© Bentley Systems
Austria
RM Bridge
悬索桥演示实例
施工阶段计算
8
4
施工阶段计算
悬索结构是高度非线形的,每一个新的施工阶段都有全新的几何形状。所有作用 在结构上现有的荷载都要在每个阶段考虑。 那意味着: 阶段 1 作用有阶段 1 的荷载分项 阶段 2 作用有阶段 1 和阶段 2 的荷载分项 阶段 3 作用有阶段 1、阶段 2 和阶段 3 的荷载分项 所有中间结果都要比较以找到最不利的情形。
4.1 施工阶段 1
激活单元: 吊杆 主梁 索塔 主索 1 to 20 35, 37, 45, 47 55, 56, 65, 66 101, 102, 111, 112
© Bentley Systems
Austria
RM Bridge
悬索桥演示实例

结构体系建模
5
仅仅激活主梁、索塔和临时的弹簧单元。 在最终状态上施加所有的永久荷载(本例在主梁上作用 10t/m)。
主索单元不激活
临时弹簧单元: 252 – 255, 257 – 265, 267 - 270
图 5: 结构模型
© Bentley Systems
Austria
RM Bridge
悬索桥演示实例
结构体系建模
3
3
结构体系建模
6 16
1
11
21
51
A
56
C
250 m 500 m 250 m 70 m
61
D
主梁 : 索塔 1: 索塔 2: 吊杆 : 单元 51-70 单元 101-102 单元 111-112 单元 32-50
施工阶段计算 .......................................................................................................... 8 4.1 4.2 4.3 4.4 施工阶段 1 ....................................................................................................... 8 施工阶段 2 ....................................................................................................... 8 施工阶段 3 ....................................................................................................... 8 施工阶段 4 - 结构形成 ................................................................................. 8
© Bentley Systems
Austr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